Ⅰ 历史上邵清姿是谁
基本信息姓名:邵清姿/原名:邵春华 年龄:26 邵清姿
性别:女 身份: 贤妃 出自:《后宫》 演员:吕一 编辑本段角色介绍心地善良,个性倔强,妒忌心较强,较为冲动,易受人唆摆,精于歌舞。幼时找人顶替逃过入宫命运,不料家道中落后被尚书潘洪收养,教以歌舞后入宫为妃。被奸人挑拨与姐妹春华反目。施计得宠后屡遭万贵妃毒手,有孕后幸得春华相助,诞下龙子,得以保命。 历史原型 孝惠皇后,邵氏,明宪宗朱见深贵妃,明世宗朱厚熜的祖母,昌化人。父为邵林,家境贫穷,把女儿卖给杭州镇守太监,邵氏由此入宫。邵妃知书达礼,又长相美丽。成化十二年,封为宸妃,后来进封为贵妃。邵妃生兴献王朱祐杬,岐惠王朱祐棆,雍靖王朱祐枟。兴献王朱祐杬就是明世宗朱厚熜的生父,后来被追为兴献帝。 兴献王就藩的时候,邵妃不得随从,留在宫中。后来,明武宗朱厚照死后,因为既无子嗣又无亲兄弟,母亲张太后选中朱厚熜,立为皇帝。世宗当皇帝后,邵妃不但老了而且眼睛也瞎了,喜亲孙为皇帝,摸世宗身,自顶至踵。世宗尊为皇太后。嘉靖元年,上尊号曰寿安太后。十一月崩,世宗本来想在明年二月迁葬茂陵,大学士杨廷和等说道:“祖陵不当数兴工作,惊动神灵。”不从,还是葬入茂陵。谥曰孝惠康肃温仁懿顺协天祐圣皇太后,别祀奉慈殿。嘉靖七年七月,改称孝惠康肃温仁懿顺协天祐圣太皇太后。嘉靖十五年迁主陵殿,称皇后,与孝肃周太后、孝穆纪太后一样。 终谥为孝惠康肃温仁懿顺协天祐圣皇后。
Ⅱ 邵性的来历
一、 姓氏源流
邵氏的姓源较为纯正,主要是出自姬姓,为周文王之后。据《通挚氏族内略以邑为氏》、《万姓容统谱》等史料所记载,周初大臣召康公因食邑于召,被称位召公或召伯。他后来还被封于燕国,他派儿子去管理燕国,自己留在镐京任太保,是周初三公之一,也是文、武、成、康四朝元老,曾同周公旦一起平定武庚之乱,“成康之治”的形成也有他的功劳。他的子孙袭召公一直是周朝的执政大臣之一。周室东迁后,召公的采邑也随之东移,迁徙地在今陕西省境内。后来,燕国被秦国所亡,召公的子孙以原封地“召”为姓,称召氏。据《氏族博考》所载:“召与邵,春秋本一姓,后分为二。汝南、安阳之族皆从邑。”由此可见,召氏和邵氏其实同出一姓,只是写法不同而已。至于召姓改邵姓的原因,历史上没有留下史料记载,改姓的时间说法不一。据有关学者考证,是在秦朝建立前后,同时,又据有关资料可知,至汉乃有以召为姓的,此后,召姓因多改为邵姓,故召姓也就不多见了。
Ⅲ 历史上姓邵的名人有哪些
1、邵元节
邵元节龙虎山上清宫达观院正一道士。字仲康,号雪崖,贵溪人。幼年时就父母双亡,遂于龙虎山上清宫达观院出家为道士,师事范文泰得《龙图规范》之秘。
后又师事李伯芳,黄太初,尽得其术。嘉靖三年征入京,以“立教主静”之说得世宗嘉纳,嘉靖四年令拜雨雪,有验。嘉靖五年命为致一真人,统辖京师朝天、显灵、灵济三宫,总领道教,赐给紫衣玉带及金、玉、银、象牙印章各一枚。
2、邵晋涵
邵晋涵,清代著名学者,史学家、经学家。字与桐,号二云,又号南江,浙江余姚人。生于清高宗乾隆八年,卒于仁宗嘉庆元年六月十五日(7月19日),年54岁。
乾隆三十年举人,三十六年进士,入四库全书馆任编修,主持《四库全书·史部》的编撰工作,史部之书多由其最后校定,提要亦多出其手。其经学著作《尔雅正义》开清儒重新注疏儒家经典之先河,在清代经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3、邵圭洁
邵圭洁,字伯如,又字茂斋、茂齐,号北虞,南直隶苏州府常熟人。约明世宗嘉靖十九年前后在世。有文名,与翟景淳、严讷等结社,会文,时称十杰,推圭洁为领袖。
嘉靖二十八年举人,选德清教喻。倭乱,邑令王铁造庐问计,上筑城四策,城赖以全。后卒于任。圭洁为诗妥适而乏警策,惟散文笔力颇纵宕,所著有《北虞先生遗文》八卷,《四库总目》行于世。
4、邵捷春
邵捷春,字肇复,号冶园,福建福州府候官县人,万历四十七年进士,累官稽勋郎中。崇祯二年出为四川右参政,迁浙江按察使,大计坐贬。起四川副使。
十年,至成都,守城拒农民军,旋监傅宗龙军进右参政。再擢右佥都御史,代宗龙为巡抚。十三年罗汝才、张献忠合兵攻蜀,失事被逮,次年八月仰药死狱中。著有《剑津集》、《入蜀吟》。
5、邵宝
明代著名藏书家、学者。字国贤,号泉斋,别号二泉,江苏无锡人。成化二十年(1484年)进士。授许州知州,历户部员外郎、郎中。历为江西提学副使,修白鹿书院学舍以处学者。宸濠向索诗文,严拒之。教生徒以致知力行为本。又革除当地亲死不葬不之陋俗。
为身守正,不交权势。弘治十八年起,历任浙江按察使、浙江右布政使、湖广布政使。正德四年任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总督漕运。因仵宦官刘瑾,被免职还乡。正德四年,迁右副都御史,总督漕运。正德五年复出,任贵州巡抚。赴任途中接旨改任户部右侍郎。
Ⅳ "邵"姓的由来
邵
一、 姓氏源流
邵氏的姓源较为纯正,主要是出自姬姓,为周文王之后。据《通挚氏族略以邑为氏》、《万姓统谱》等史料所记载,周初大臣召康公因食邑于召,被称位召公或召伯。他后来还被封于燕国,他派儿子去管理燕国,自己留在镐京任太保,是周初三公之一,也是文、武、成、康四朝元老,曾同周公旦一起平定武庚之乱,“成康之治”的形成也有他的功劳。他的子孙袭召公一直是周朝的执政大臣之一。周室东迁后,召公的采邑也随之东移,迁徙地在今陕西省境内。后来,燕国被秦国所亡,召公的子孙以原封地“召”为姓,称召氏。据《氏族博考》所载:“召与邵,春秋本一姓,后分为二。汝南、安阳之族皆从邑。”由此可见,召氏和邵氏其实同出一姓,只是写法不同而已。至于召姓改邵姓的原因,历史上没有留下史料记载,改姓的时间说法不一。据有关学者考证,是在秦朝建立前后,同时,又据有关资料可知,至汉乃有以召为姓的,此后,召姓因多改为邵姓,故召姓也就不多见了。
二、 迁徙分布
春秋时齐国有召忽,与管仲同事襄公子纠。秦朝有广陵人召平,封东陵侯,秦亡后,因家贫种瓜于长安城东,其瓜称“东陵瓜”。秦末有召欧,随刘邦起兵于沛,西汉封广侯。西汉有九江寿春人召信臣,元阳帝时任南阳太守,为民兴修水利,被称为“召父”。以上材料反映了三国以前召氏分布及活动的一些情况。
三国时,魏有邵乐丞邵登,河南人;吴有节义之氏邵畴。晋代有安阳人邵续,生活在今河北省境内。南齐有武陵人邵荣兴,八氏同居。唐代校书郎邵楚苌为闽县人。由此可知,三国至唐代,邵氏除在今天的河南继续发展外,又有向北、南迁徙者。
宋、明时期,邵氏还分布于今天的浙江、江西、湖北、陕西、山西等地。历清朝至近现代,分布地更为广泛。从清代开始,有邵氏迁至台湾,后来又有一些移居海外。
据有关的学者证实,今天的邵姓主要分布于今天的山西、山东、河北、河南、安徽、江西、江苏、湖北、湖南、浙江、福建、广东、广西、甘肃等省。
三、 郡望堂号
【郡望】
1 博陵郡:东汉本初元年置郡,治所在博陵。西晋置国,治所在安平。相当于今河北安平、深县、饶阳、安国等地。
2 汝南郡:汉高帝四年置郡,治所在上蔡。相当于今天的河南颖河、淮河之间,京广铁路西侧一线以东,安徽西淝河以西,淮河以北地区。东汉移至平舆。
3 安阳县:西汉置县,治所在今河南正阳西南。西晋置县,治所在今天的河南安阳西南西南。
【堂号】
1 安乐堂:宋时邵雍,好《易》理,把他的居所命名为“安乐窝”,自号“安乐先生”。顾颐称赞他有内圣外王之学。
2 邵姓又以博陵为堂号。
四、 历史名人
1 邵长蘅:武进人(今属江苏),清代诗人。
2 邵齐焘:江苏昭文人,文学家。
3 邵普涵:今浙江余姚人,著名的经学家、历史学家,他曾参与纂修《继三通》、《八旗通志》等书。又从《永乐大典》中辑录《旧五代史》,并博采《册府元龟》、《太平御览》等书,按照原目,编排成册,使《旧五代史》失而复得,列入正史。他还长于经学,以郭璞《尔雅注》为宗,兼采汉人旧著,撰有《尔雅正义》,成为训诂学的重要著作。今天的《四库全书》史部典籍,多出自他手。
4 邵雍:北宋著名的哲学家,他的祖先为河北范阳人。幼随其父邵古迁居河南共城苏门山下,后在苏门聚众讲学,创办“太极书院”
。三十岁时又居家迁至洛阳天津桥畔。并与居住在洛阳的退辞宰相司马光、吕公著等人结为好友,研讨学问,评议时政,期间屡次拒绝朝廷的录用。他根据《周易》八卦,创立“象数之说”,认为宇宙的本原是“太极”。“太极”是永恒不变的,而天地万物则有消长和终结
,循环变化。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退化的,提出:“皇、帝、王、霸”。四个时期的历史退化论,对后世的影响很大。
5 邵伯益:著名学者。
6邵信臣:东汉时任南阳太守,九江寿春人。曾历任零陵、南阳太守。在南阳任职期间,曾利用水泉兴修水利工程,组织民众开沟筑坝数十处。他与杜诗一前一后,在南阳都有惠政。时人称之为“邵父杜母”,以表达对他们的敬爱。
7 邵林:青州刺史。
8 邵兴:解州安邑人,南宋抗金将领。
Ⅳ 历史上姓邵的人物有那些
邵长来蘅:武进人(今属江苏),清代源墨客著有《青门全集》。 邵齐焘:清代文学家,著有《玉芝堂诗文集》9卷,《清史列传》行于世。。 邵普涵:清朝著名的经学家、历史学家,所撰《尔雅正义》,成为后世训诂学的重要著作。今天的《四库全书》史部典籍,多出自他手。 邵雍:北宋著名的哲学家,著有《观物篇》、《先天图》、《伊川击壤集》、《皇极经世》等。 邵信臣:东汉南阳太守,九江寿春人。 邵林:青州刺史。 邵兴:南宋抗金将领。 邵逸夫:原名邵仁楞,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主席、著名的电影制作者、慈善家。 邵兴:南宋抗金将领。
Ⅵ 姓氏邵的由来
出自姬姓
出自姬姓,为黄帝之后。据《通志·氏族略·以邑为氏》、《万姓统谱》内等史料所记载,周初大臣容召康公,周同族,姬姓,因食邑于召,今陕西凤翔东南的古召方居地召陈,被称为召公或召伯。周武王灭商后,移封召国于河南济源西的召亭,与周公旦诸子凡、茅、蒋、邢、祭、胙、卫以及郑等国一起,环绕古商朝都城监管商之遗民。后来召公奭之长子转封于北燕国,留在济源的次子仍称召公,三子南迁伏牛山东端南麓的南召,以别济源的北召。入春秋不久南召被楚所并,陕西的召被秦吞并。春秋后期公元前513年,召简公盈因卷入周王室王位之争而被京城人所杀,召国亡,子孙四散,即以召为姓。其中有北上山西垣曲东的召原,再东北入河北易县北的古涞水城,又东迁山东惠民的邵城,这些均为召人迁徙中的遗迹。姬姓邵氏的历史也有3100年。 邵、召古时通用,史书上一般汉朝以前的多用召,三国以后多用邵,河南汝南、安阳召人最早改用邵。根据习惯,在当代的人群中已分邵、召为两姓,汉族中以邵姓为多。邵姓的正式使用历史才2000年。由于这支为邵姓的主体,故而后代邵姓人尊奉召公为邵氏得姓始祖。[5]
Ⅶ 简介“邵“姓
邵姓
邵氏的姓源较为纯正,主要是出自姬姓,为周文王之后。据《通挚氏族略以邑为氏》、《万姓统谱》等史料所记载,周初大臣召康公因食邑于召,被称位召公或召伯。他后来还被封于燕国,他派儿子去管理燕国,自己留在镐京任太保,是周初三公之一,也是文、武、成、康四朝元老,曾同周公旦一起平定武庚之乱,“成康之治”的形成也有他的功劳。他的子孙袭召公一直是周朝的执政大臣之一。周室东迁后,召公的采邑也随之东移,迁徙地在今陕西省境内。后来,燕国被秦国所亡,召公的子孙以原封地“召”为姓,称召氏。据《氏族博考》所载:“召与邵,春秋本一姓,后分为二。汝南、安阳之族皆从邑。”由此可见,召氏和邵氏其实同出一姓,只是写法不同而已。至于召姓改邵姓的原因,历史上没有留下史料记载,改姓的时间说法不一。据有关学者考证,是在秦朝建立前后,同时,又据有关资料可知,至汉乃有以召为姓的,此后,召姓因多改为邵姓,故召姓也就不多见了。
邵姓分布
春秋时齐国有召忽,与管仲同事襄公子纠。秦朝有广陵人召平,封东陵侯,秦亡后,因家贫种瓜于长安城东,其瓜称“东陵瓜”。秦末有召欧,随刘邦起兵于沛,西汉封广侯。西汉有九江寿春人召信臣,元阳帝时任南阳太守,为民兴修水利,被称为“召父”。以上材料反映了三国以前召氏分布及活动的一些情况。
三国时,魏有邵乐丞邵登,河南人;吴有节义之氏邵畴。晋代有安阳人邵续,生活在今河北省境内。南齐有武陵人邵荣兴,八氏同居。唐代校书郎邵楚苌为闽县人。由此可知,三国至唐代,邵氏除在今天的河南继续发展外,又有向北、南迁徙者。
宋、明时期,邵氏还分布于今天的浙江、江西、湖北、陕西、山西等地。历清朝至近现代,分布地更为广泛。从清代开始,有邵氏迁至台湾,后来又有一些移居海外。
据有关的学者证实,今天的邵姓主要分布于今天的山西、山东、河北、河南、安徽、江西、江苏、湖北、湖南、浙江、福建、广东、广西、甘肃等省。
郡望堂号
郡望:
博陵郡:东汉本初元年置郡,治所在博陵。西晋置国,治所在安平。相当于今河北安平、深县、饶阳、安国等地。
汝南郡:汉高帝四年置郡,治所在上蔡。相当于今天的河南颖河、淮河之间,京广铁路西侧一线以东,安徽西淝河以西,淮河以北地区。东汉移至平舆。
安阳县:西汉置县,治所在今河南正阳西南。西晋置县,治所在今天的河南安阳西南西南。
堂号:
安乐堂:宋时邵雍,好《易》理,把他的居所命名为“安乐窝”,自号“安乐先生”。顾颐称赞他有内圣外王之学。
邵姓又以博陵为堂号。
历史名人
邵长蘅:武进人(今属江苏),清代诗人。
邵齐焘:江苏昭文人,文学家。
邵普涵:今浙江余姚人,著名的经学家、历史学家,他曾参与纂修《继三通》、《八旗通志》等书。又从《永乐大典》中辑录《旧五代史》,并博采《册府元龟》、《太平御览》等书,按照原目,编排成册,使《旧五代史》失而复得,列入正史。他还长于经学,以郭璞《尔雅注》为宗,兼采汉人旧著,撰有《尔雅正义》,成为训诂学的重要著作。今天的《四库全书》史部典籍,多出自他手。
邵雍:北宋著名的哲学家,他的祖先为河北范阳人。幼随其父邵古迁居河南共城苏门山下,后在苏门聚众讲学,创办“太极书院”。三十岁时又居家迁至洛阳天津桥畔。并与居住在洛阳的退辞宰相司。
马光、吕公著等人结为好友,研讨学问,评议时政,期间屡次拒绝朝廷的录用。他根据《周易》八卦,创立“象数之说”,认为宇宙的本原是“太极”。“太极”是永恒不变的,而天地万物则有消长和终结,循环变化。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退化的,提出:“皇、帝、王、霸”。四个时期的历史退化论,对后世的影响很大。
邵伯益:著名学者。
邵信臣:东汉时任南阳太守,九江寿春人。曾历任零陵、南阳太守。在南阳任职期间,曾利用水泉兴修水利工程,组织民众开沟筑坝数十处。他与杜诗一前一后,在南阳都有惠政。时人称之为“邵父杜母”,以表达对他们的敬爱。
邵林:青州刺史。
邵兴:解州安邑人,南宋抗金将领。
Ⅷ 历史上姓邵的名人有哪些个
召伯虎 又称召虎,史称召穆公,参见召公世系。周厉王暴虐,“国人”围攻王宫,他把太子靖藏匿在家,而以自己的儿子替死。厉王死后,拥立太子靖继位,即周宣王。周宣王时,淮夷不服,宣王命召虎领兵出征,平定淮夷。《诗·大雅·江汉》所咏“江汉之浒,王命召虎”,指的就是这件事。遗物有“召公簋”。 召忽:春秋时齐国人,与管仲同事襄公子公子纠。 召平:(生卒年待考),秦朝人,封东陵侯。 召欧:汉初名将,封广县严侯。史载“广严侯召欧,以中涓从起沛,至霸上,为连敖,入汉,以骑将定燕、赵,得燕将军侯,二千二百户。 邵信臣:(生卒年待考),字翁卿,九江寿春人。西汉著名大臣,曾历任零陵、南阳太守。在南阳任职期间,曾利用水泉兴修水利工程,组织民众开沟筑坝数十处。他与杜诗一前一后,在南阳都有惠政。时人称之为“邵父杜母”,以表达对他们的敬爱。 邵续:字嗣祖,西晋魏郡安阳人。官至散骑侍郎。续朴素有志烈,博览经史,善谈理义,妙解天文。 邵谒:(约公元860年前后在世)字不详,广东韶州翁源人。唐代“岭南五才子”之一。 邵大震:字令远,唐代安阳人。与王勃同时。存诗一首。 邵焕:宋代淳安(今属浙江省)人,少年神童。宋真宗命赋《春雨》诗,立就,时年十岁。后又命作《睡宫娥》诗,为时 人所传诵。 邵雍:(1011—1077年)字尧夫,谥号康节,人称百源先生,范阳(今河北省涿州)人,北宋著名哲学家。一生不仕,工诗,多为闲适之作。精研周易,创立象数之学。著有《皇极经世》、《伊川击壤集》等。是最杰出的邵姓学者。 邵伯温:邵雍之子,哲学家。 邵博:字公济,洛阳人,邵伯温之次子。著有闻见後录三十卷。 邵桂子:宋代淳安人,以文名著,咸淳年间进士,官处州教授。后弃官归,居修竹乡。 邵亢:(1014—1075年)字兴宗,江苏丹阳人。神宗年间官至枢密副使,谥安简。宋史有传。 邵宏渊:南宋初年著名抗金将领,官至节度使。 邵光祖:河南省人,元代学者,好儒学,非圣贤之书不读。吴中学者称其为“五经师”。 邵兴:解州安邑(今山西省运城)人,南宋抗金义军首领,人呼邵大伯,曾保卫商州(今陕西商县)十年,后被秦桧毒死。 邵桂子:宋代淳安人,以文名著,咸淳年间进士,官处州教授。后弃官归,居修竹乡。 邵宝:(1460~1527年),字国贤,号泉斋,江苏省无锡人,明代大臣。成化进士,累官至南礼部尚书,学者称其为二泉先生,为李东阳门人,有《容青堂集》。 邵弥:(约1594-1642年),原名高,字僧弥、弥远,号灌园叟、青门隐人、瓜畴、瓜畴老人、芬陀居士等。江苏苏州人,是明末活跃于画坛的著名画家,以山水及花卉见长。 邵坚:明代人,字不磷,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善山水。《画史会要》、《明画录》、《无声诗史》 邵圭洁:(约公元1540年前后在世)字伯如,一字茂齐,号北虞,常熟人。生卒年均不详,约明世宗嘉靖十九年前后在世。有文名,与翟景淳、严讷等结社,会文,时称十杰,推圭洁为领袖。嘉靖四年(公元一五二五年)举人,选德清教喻。倭乱,邑令王铁造庐问计,上筑城四策,城赖以全。后卒于任。圭洁为诗妥适而乏警策,惟散文笔力颇纵宕,所著有《北虞先生遗文》八卷,《四库总目》行于世。 邵元节:(1459—1539年)龙虎山上清宫达观院正一道士。字仲康,号雪崖,贵溪人(或谓安仁人)。嘉靖十八年(1539)邵元节病逝,敕授大宗伯,谥“文康荣靖”。著有《太和文集》,已佚。其弟子有陈善道,掌道录司事,徒孙彭云翼为右至灵。史称“元节无他方求,祗因帝好斋醮而元节勤事不懈,遂眷顾不衰。” 邵捷春:(?—1641年)字肇复,福建侯官(福建闽侯)人,明将领。万历进士,历稽勋郎中、浙江按察使,因故贬官。崇祯间摆四川副使,功升巡抚,进右金都御使。以围剿张献忠、罗汝才失败,逮狱论罪,自毒死。《明史》言其“为人清谨,治蜀有惠政”。离蜀时,“士民哭送者载道,”。有《剑津集》、《入蜀吟》等。 邵晋涵:(1743——1796年)字与桐,今浙江省余姚人,著名的经学家、历史学家,他曾参与纂修《继三通》、《八旗通志》等书。又从《永乐大典》中辑录《旧五代史》,并博采《册府元龟》、《太平御览》等书,按照原目,编排成册,使《旧五代史》失而复得,列入正史。他还长于经学,以郭璞《尔雅注》为宗,兼采汉人旧著,撰有《尔雅正义》,成为训诂学的重要著作。今天的《四库全书》史部典籍,多出自他手。 邵长蘅:(1637~1704年)一名衡,字子湘,清代学者,江苏省武进人。别号青门山人,曾编辑《二家诗钞》。 邵齐焘:(1718~1769年)字荀慈,号叔山,江苏省昭文(今常熟)人,清代文学家。乾隆进士,官编修。能骈文,有《玉芝堂文集》、《玉芝堂诗集》。 邵士燮:字友园,号范村,又号桑枣园丁。清代诗书画家,安徽省芜湖人。善隶篆刻,尤嗜画。 邵飘萍:(1886-1926年)名振青,字飘萍,浙江省金华人,近现代著名记者、报人。曾因反袁流亡日本,后加入中国共产党,一九二六年被奉系军阀杀害。有《实际应用新闻学》、《新闻学总论》等。
采纳哦
Ⅸ 我国历史上姓邵的名人有哪些 我国历史上姓邵的名人
邵长蘅:武进复人(今属江苏),制清代诗人。
邵齐焘:江苏昭文人,文学家。
邵普涵:今浙江余姚人,著名的经学家、历史学家。
邵雍:北宋著名的哲学家,他的祖先为河北范阳人。
邵伯益:著名学者。
邵信臣:东汉时任南阳太守,九江寿春人。
邵林:青州刺史。
邵兴:解州安邑人,南宋抗金将领。
2近现代名人
邵逸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