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德国的第一辆坦克是如何的
是1918年出来的A7V坦克。重30多吨有一门57mm炮和数挺机枪,和英国的“水柜”一样是龟速。那时英法已经生产大小坦克过千辆,而A7V总共才产了22辆,能有什么作用呢?
❷ 中国坦克发展史
1、我们缴获了日本、美国的早期坦克410辆,
2、50--55年引进了前苏联的五十五个坦克、自行火炮团的装备,主要是T-34坦克和MPT-76自行火炮。
3、56年引进了前苏联T-54A坦克生产线,仿造了我们的59坦克。
4、1963年,开始进行新坦克的方案论证,1966年,有关工厂试制出了第一辆样车;在1969年初爆发的中苏边境冲突中,我军缴获了一辆苏制T-62坦克(现陈列于北京军事博物馆)。1969年8月,缴获的苏制坦克被送到北京后,科研人员立即对其进行了全面解剖分析,获得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和相关技术。在此基础上,科研人员及时将掌握的新技术应用到新坦克的设计上,对新坦克的设计进行了11项重大改进。造出了69式中型坦克。
5、而后我们开始对59、69进行了改造。造出了59改,59D、69B、69C(定型为79)。
6、八十年代后,我们开始自行设计制造88、88B、88C(定型为96)等二代坦克。
7、九十年代后,我们开始自行设计制造第三代坦克,99年三代坦克参加国庆阅兵,被定型为99坦克。
❸ 一战时期德国主要装备什么坦克!
一战德国只研制过少量AV7坦克(第七交通处缩写)。并于1971年10月正式投产内。
A7V参数:
战斗全重:30t
乘员容人数:16~26人
火炮:57mm低速火炮
机枪:马科沁7. 92mm重机枪
动力设置:2台直列4缸水冷民用汽油机,最大功率:2x100马力。有螺旋弹簧式悬挂装置。
最大速度:10km/h
车体为铆接结构,最大装甲厚度达30mm。
早期坦克车体高大笨重,车底距地高仅有200mm,容易托底,(现在看来它更像一辆装甲输送车);可靠性较差,加之生产数量少(第一批仅生产20台),在一战中发挥作用并不大。但A7V整体优于英国I型坦克。从综合火力来看一炮六枪的武器系统明显优于I型甚至是IV型;从时速看,10km/h略高于I型坦克;从防护来看30mm无压力。
世界第一次坦克VS坦克发生在德国A7V和英国IV之间,一辆A7V在击毁一辆IV后被另一辆击中,结果A7V还可以开回去…
❹ A7V坦克有哪些外形特征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索姆河战役出现英国马克1型坦克给了德军很大的伤亡,德国在军队遭遇同盟国的坦克攻击后立刻开始着手研制自己的坦克,德国人最终选用大型车体的方案,1917年开始制造代号为A7V的坦克。
这个又高又大的A7V坦克更像一座活动的堡垒。巨大的重型装甲车体察内有18名乘员,但是笨重的车体导致行驶速度很慢,不仅爬坡困难,而且根本不适应越壕。
A7V乘员包括一名车长、一名驾驶员、两名机械师、一名炮长和1名装填手,此外还包括12名机枪手。A7V最高行驶速度为8公里/小时,行驶的笨拙是为强大的火力付出的代价。
A7V装备1门57毫米加农炮和六挺7.92毫米机枪,这些机枪安装在坦克的两侧和后部的装甲射孔位置,火力能环绕坦克四周。
A7V坦克不适应越野和在崎岖不平的道路上行驶。它的履带比车体短,这意味这它仅能爬上小坡面和狭窄的战壕。它的底盘也很低,在行驶中容易被突起的地面或木桩顶住底盘而导致履带悬空,穿越野地的样子被人们戏称为“乡巴佬”。
此外,由于车体过重,车内的两台200马力的戴姆勒发动机不堪重负,经常发生故障。
尽管A7V问题百出,但外形特征比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任何的坦克更接进现代坦克。低于车体的履带、朝前的主炮、类似于岗亭的炮塔内四周有观察孔。这些设计思想都被后来的坦克设计者继承下来。
1918年4月下旬,A7V的三个德军坦克分队全部集结到索姆河的主突击方向上,这也是德国坦克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最大规模的行动——总计13辆A7V坦克。
4月24日清晨,德军按计划发动攻击,就在索姆河的主突击方向上的布列东涅村,人类军事史上第一次坦克大战就发生在A7V坦克和英国马克4型之间。
A7V总共生产了包括样车、试验车、该进型共22辆,有17辆投入战场。
❺ 早在一战时刻,英国母亲号坦克的亮相,德国便开始研制对抗的坦克A7V,关于下一个坦克研制。
以下全部凭自己的记忆打字而成,如有错漏,还望斧正。一战结束之后,根据凡尔赛合约,一切有关坦克的事宜在德国都是违法的,连预研或者理论研究都是严格禁止的。这一状况直到两个人出现才有所改变,一个人是古德里安,另一个人是希特勒。古德里安不用多介绍了,基本就是坦克的代名词。当时古德里安任德国装甲兵运输处的处长,有头有点小小的实权,于是他去找了些卡车、小汽车之类的裹了个帆布,插了根棍子,装成坦克的样子,没事儿自己拖出去搞搞小演习之类的。当时他的做法在德国国防军里非常令人反感,第一,不务正业,他的汽车本来是用来跑运输的,结果被他搞成了小坦克;第二、太标新立异了,纯粹出头鸟找抽。但是好在当时的国防军高层对于这么一个小处长的胡闹采取了不支持不反对的态度,由得他乱来了。后来希特勒上台,这家伙一天到晚想着打仗。在一次阅兵的时候,大家列队整齐通过主席台,当其中一只队伍通过主席台的时候,这只受阅队伍突然展开战斗队形,前面是摩托车高速机动,后面是“装甲车”冲上来掩护,同时伴随着步兵开始发起冲锋。在场的所有将领看得目瞪口呆,只有一个人大声喊好,连说了三次:这就是我想要的!这个人是希特勒,而这只受阅部队的指挥官就是古德里安。由于这次成功的表演,古德里安得以直接面会希特勒,想希特勒陈述了他对于装甲兵发展的看法,两人相谈甚欢,颇有种相见甚晚的感觉。这次会面之后,古德里安进入了德国装甲兵的高层,德国正式开始发展坦克。根据古德里安的观点,德国应该发展三种坦克:第一种是轻型坦克,速度快,只装备机枪,用来伴随步兵冲锋,对付敌方的步兵;第二种也是轻型坦克,装备机关炮,对付敌人的工事;第三种是中型坦克,装备专用的反坦克炮,负责收拾敌方的坦克,不惜一切代价将其赶出战场,驱离或者摧毁。头两种坦克先行研制,为了避免惊动英法等国,这个研制是和瑞典一同进行的,取名为拖拉机,第一种坦克就是后来的马克I型,当时叫做小拖拉机;第二种坦克是马克II型坦克,叫做大拖拉机。而到马克III型,德国人基本上不再遮遮掩掩了,直接就叫坦克了。德国人在研制马克I和马克II型的时候,广泛学习了世界各国的先进技术,最重要的两点就是:学习法国的FT-17型,给坦克安装旋转炮塔;根据古德里安的建议,所有坦克装备电台。
❻ 一战时德国武器
毛瑟步枪 毛瑟冲锋手枪 MG08机枪 福克Dr-I三翼机 信天翁DⅢ双翼机 巴黎大炮 齐柏林飞艇
二楼说的很多都是2战,二且马克1是英国的
❼ 一战德国的A7V坦克用什么炮 口径
A7V坦克的武器系统,可以用“一炮六枪”来加以概括。 坦克上的主要武器是1门57毫米低速火炮,身管长为26.3倍口径,1 504毫米;火炮全重为193千克。炮弹的弹药基数为180发(后增加到300发!),堪称是又一项“世界之最”。火炮的高低射界为±20度,方向射界为左右各40度。发射减装药弹时的初速为395米/秒,射程为4 000米;发射全装药弹时的初速为487米/秒,最大射程为6 400米。
辅助武器为6挺“马克沁”7.92毫米重机枪,车体两侧各2挺,车体后部2挺,弹药基数为18 000发,由12名乘员来操纵这6挺机枪。不妨说,机枪在当时起到主要武器的作用。 由于有“一炮六枪”,其综合火力性能要优于英国的Ⅰ型和Ⅳ型坦克。
A7V坦克的整个车体为铆接结构,但是,它只采用普通钢板,不是装甲钢板,其抗弹性一般。前甲板的厚度为30毫米,侧甲板的厚度为15毫米,底装甲为6毫米。作为对比,英国的Ⅰ型坦克的装甲厚度只有6~12毫米,也是普通钢板。看来A7V的防护性能要优于Ⅰ型坦克。 A7V坦克的火力较强,防护性能也不错。在战斗中,发生过英国的Ⅳ型坦克以3发炮弹命中一辆A7V坦克的事件,但那辆A7V坦克仍能继续战斗。A7V坦克的最大缺点是高大,笨重,车底距地高只有200毫米,陷车和车辆托底的事时有发生,车辆的可靠性也差些。再加上它的生产数量有限,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并没有发挥多大的作用。 尽管如此,A7V坦克作为德国的第一辆坦克,它的历史地位不容抹杀。
德国人把A7V坦克(也包括缴获英军的坦克)编成若干个坦克小队,每个坦克小队有5辆坦克、6名军官和170名士兵。55页A7V坦克“全家福”图就是3辆A7V坦克及其乘员的“全家福”。可见其编制成员是相当多的。
❽ 德军在一战中制造出坦克了吗德军的第一辆坦克是何时怎样制造出来的
——“战车王国”的鼻祖
德国算得上是“战车王国”。二战初期的德国坦克,在“闪击战”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令世人震惊;当今的德国,“豹”2系列主战坦克蜚声军界, “誉满全球”。就连2000年世界杯足球赛中,德国队败给了英格兰队,媒体用了“德国战车已经老化”来加以形容。2003年的女足世界杯上德国队夺冠,媒体也用了“德国战车重新起动”来说事。看来德国和战车已经结下了不解之缘。
对于二战以后的德国坦克,许多兵器爱好者耳熟能详。《坦克装甲车辆》2003年的增刊——《永远的“豹”》,受到广大读者的热烈欢迎,便很能说明问题。然而,对德国的早期坦克,恐怕相当一些读者朋友所知甚少。这里介绍的是德国战车的老祖宗——A7V战斗坦克。由于A7V坦克的特殊历史意义,在十多年前,德国军方还专门成立了一个A7V坦克复制委员会,来重新制造1辆A7V坦克。复制1辆老式坦克,当然不像计算机上“复制”那样按一个键了事,它甚至比造一辆“豹”2主战坦克还要复杂。德国军方这样不惜血本,可见A7V坦克是具有珍贵文物价值级的一代坦克。
对抗英国
A7V战斗坦克,作为德国的第一种坦克而载入德国战车发展史史册。德国人决定研制坦克,直接原因是受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索姆河会战的影响。在这次会战中,英国军队动用了Ⅰ型坦克(“母亲号”),对德国军方的震动相当大。为了对付英军坦克的威胁,德国人在研制口径13毫米的T型反坦克步枪的同时,还积极研制德国自己的坦克。
1916年11月,德军总参谋部提出了德国坦克的技术要求,委托第7交通处制定坦克的设计方案,并由此定名为A7V(第7交通处的缩写)战斗坦克。由于战争的需要,加上采用现成的“霍尔特”拖拉机的底盘,因而设计工作进展相当快,1917年夏天制成了样车,并开始了样车试验。随后,德国军方迫不及待地要求生产A7V坦克。这样,尽管样车还存在许多问题,仍然匆匆忙忙地于1917年10月正式生产出第一辆A7V坦克。原计划制造100辆,但是,到1918年9月,德国仅生产了约20辆,并用于实战。其余的一部分,制成了A7V-R战场输送车。
乘员最多
A7V坦克的战斗全重为30吨,车长7 350毫米,车宽3 060毫米,车高3 350毫米,履带宽度2 115毫米,车底距地高200毫米。A7V坦克的最大特点是,它是世界上乘员人数最多的坦克。国内的一般资料称,“A7V坦克的乘员人数为18人”,其来源估计为Foss主编的英文版《坦克装甲车辆网络全书》。然而,最近笔者从一本权威性的德文资料上看到,A7V的乘员人数为16~26人。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18人的布置是除了车长、驾驶员、炮手、装填手外,光机枪手就有12人,另有2名机械师。这18名乘员还是从不同的部队抽调来的,车长为军士或军官,驾驶员和机械师来自工兵部队,炮手和装填手来自炮兵部队,12名机枪手来自步兵部队。这也为整车的指挥和协同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另一个版本给出的是23名乘员的布置图,增加了副驾驶员、通信员、信号员、信鸽员和瞄准手等。
这里至少可以看出两方面的问题。第一,A7V坦克的乘员人数是不固定的,可在一定范围内浮动,而18人是典型的乘员配置。由于A7V的车内空间较大,多装几个乘员或少装几个乘员问题不大,有的乘员连座位也没有,作战的距离短,席地坐在车内还可以坚持一会。第二,它说明德国人在一战时期很重视坦克的战场通信联络,A7V坦克上特意安排了传令兵、信号员、通信员和信鸽员便是一个证明。一个有意思的事实是,在一战时期,信鸽通信占了很重要的位置,这里再给出一张很珍贵的照片,一战时的德国信鸽通信车上有120~150只信鸽,蔚为壮观。
活动堡垒
A7V坦克为典型的箱式结构的坦克,拿现代的观点看,它更像一辆装甲输送车。方方正正的壳体,众多的武器,活像一个“活动堡垒”。这里给出一张十分珍贵的A7V坦克内部布置图(见54页)。对于早期坦克,能有这样详尽的车内布置图十分难得(尽管它可能是后来绘制的)。这幅车内布置图不仅使我们能洞察A7V坦克的具体结构,还使我们对当时德国的工业水平和坦克的设计思想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从A7V坦克的车内布置图中可以看出,A7V坦克在设计上和总体布置上,有许多独到之处。它是独立研制的,在总体布置上和英国的过顶履带式的Ⅰ型和Ⅳ型坦克有相当大的不同。它没有严格的战斗室,车体前部有火炮和2挺机枪,无疑火力是强大的。发动机位于车体中部,车长和驾驶员席布置在发动机的上方,有固定的指挥塔,这使A7V的整车高度增加。发动机的动力通过传动轴传至车体后部的变速箱,带动主动轮旋转,推动履带前进。A7V坦克只用1名驾驶员开车,而英国的Ⅰ型坦克上有4名乘员来开车。在这一点上,A7V比Ⅰ型坦克要先进。由于A7V上采用了螺旋弹簧式悬挂装置,乘坐舒适性上也比Ⅰ型坦克要强。在关注坦克的通信性能上,A7V也是走在前头的。
A7V的不足之处是,车体高大笨重,机动性差;履带长度和履带中心距的比值较大,转向困难;车底距地高太小,坦克容易“托底”。当然,乘员人数太多,整车的统一指挥和协调,也是一件麻烦事。
不管怎么说,能在坦克诞生的“第一时间”内,独立造出这样水平的坦克,是一件很不简单的事。
推进系统
A7V坦克以2台戴姆勒直列4缸、水冷汽油机为动力装置,发动机排量为17升,每台的最大功率为100马力,2台为200马力。原来准备采用 1台200马力的汽油机,但现设计已来不及,只好选用现成的2台民用汽油机。这2台发动机通过2根传动轴将动力分别传递到车体后部的传动装置。变速箱为定轴式机械变速箱,有3个前进档和3个倒档。一档的最大速度为3千米/小时,二档为6千米/小时,三档为10千米/小时。
A7V的行动装置很有特色。它采用平衡式螺旋弹簧悬挂装置,每侧有15个小直径负重轮,每5个为一组,分三组,通过平衡轮轴架,再通过8个螺旋弹簧与车体相连。由于有了螺旋弹簧,有一定的减振性,这就比英国的Ⅰ型和Ⅳ型坦克要强得多。这里要说明一点的是,三组平衡轮轴架上,前组有4个弹簧,中组有2个弹簧,后组有2个弹簧。而在绘制的总体布置图中,前组为2个,中组为4个,显然有误。
A7V坦克的最大速度为8~10千米/小时,最大行程为60~70千米,越野最大行程为30~35千米,最大爬坡度25度,越壕宽2.0米,最大涉水深0.8米,过垂直墙高0.4米。给出这些数据后,相信读者朋友会对A7V坦克的机动性和通过性的优劣作出明确的判断。
一炮六枪
A7V坦克的武器系统,可以用“一炮六枪”来加以概括。
坦克上的主要武器是1门57毫米低速火炮,身管长为26.3倍口径,1 504毫米;火炮全重为193千克。炮弹的弹药基数为180发(后增加到300发!),堪称是又一项“世界之最”。火炮的高低射界为±20度,方向射界为左右各40度。发射减装药弹时的初速为395米/秒,射程为4 000米;发射全装药弹时的初速为487米/秒,最大射程为6 400米。
辅助武器为6挺“马克沁”7.92毫米重机枪,车体两侧各2挺,车体后部2挺,弹药基数为18 000发,由12名乘员来操纵这6挺机枪。不妨说,机枪在当时起到主要武器的作用。
由于有“一炮六枪”,其综合火力性能要优于英国的Ⅰ型和Ⅳ型坦克。
A7V坦克的整个车体为铆接结构,但是,它只采用普通钢板,不是装甲钢板,其抗弹性一般。前甲板的厚度为30毫米,侧甲板的厚度为15毫米,底装甲为6毫米。作为对比,英国的Ⅰ型坦克的装甲厚度只有6~12毫米,也是普通钢板。看来A7V的防护性能要优于Ⅰ型坦克。 A7V坦克的火力较强,防护性能也不错。在战斗中,发生过英国的Ⅳ型坦克以3发炮弹命中一辆A7V坦克的事件,但那辆A7V坦克仍能继续战斗。A7V坦克的最大缺点是高大,笨重,车底距地高只有200毫米,陷车和车辆托底的事时有发生,车辆的可靠性也差些。再加上它的生产数量有限,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并没有发挥多大的作用。 尽管如此,A7V坦克作为德国的第一辆坦克,它的历史地位不容抹杀。
德国人把A7V坦克(也包括缴获英军的坦克)编成若干个坦克小队,每个坦克小队有5辆坦克、6名军官和170名士兵。55页A7V坦克“全家福”图就是3辆A7V坦克及其乘员的“全家福”。可见其编制成员是相当多的。
牛刀小试
1918年3月11日,在圣康坦战斗中,A7V坦克首次投入战斗。4月24日,德军的A7V坦克和英军的Ⅳ型坦克首次交锋,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坦克战。是日,德军的几辆A7V坦克向英军阵地开过来……。“注意!有德国坦克!”英军步兵惊慌地大叫,飞也似地跳到堑壕里。英军坦克排长布劳恩上尉立即跳出坦克,向其他2辆英军坦克里的坦克兵传送敌情(那时的坦克里没有电台)。他的部下立即打开舱门观察(那时的坦克观察条件极差),发现前方300米处有“从来没有见过的怪物”开过来,至少有3辆,后面还跟着步兵。“准备射击!”布劳恩上尉下达了命令。1辆雄性Ⅳ型坦克的右侧炮手通过狭窄的瞄准孔瞄准,发射了第一发试射弹,炮弹在第一辆A7V坦克的稍后方爆炸。德军的A7V坦克没有还击,继续前进。第2发炮弹打在A7V坦克的右侧,德军的坦克还是没有还击……。突然,一辆英军坦克中弹了,坦克内部充满无数闪光点和破片,驾驶员中弹倒下,坦克“像断了线的风筝”照样向前开去……。其余的英军坦克一起向德军坦克开炮,一发炮弹命中A7V坦克的指挥塔,A7V坦克上冒出了一缕白烟。紧接着,又有2发炮弹命中A7V坦克。这辆A7V坦克被打得歪向一边不动弹了,德军的坦克兵打开舱门夺命而逃……。这是英国人写的《坦克战》一书中的描写。而德国人则称,“A7V坦克在击毁一辆‘雄性’Ⅳ型坦克之后,被另一辆 ‘雄性’Ⅳ型坦克击伤,但仍能开回去……”。
不管怎么说,这次交战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坦克战,却得到了公认。通过这次交战可以看出,A7V坦克在火力上并不比“雄性”Ⅳ型坦克差,其装甲厚度还优于英军坦克。但是,A7V坦克高大笨重,机动性差,过堑壕的能力不足,容易托底,是它的突出缺点。
变型车辆
A7V坦克的变型车辆有两种,一种是A7V-U坦克,一种为A7V-R战场输送车。
A7V-U坦克 A7V-U坦克,被看成是A7V坦克和英国Ⅳ型坦克的“混血儿”。原来,当德军缴获了英军的Ⅳ型坦克后,进行了详细研究,发现A7V坦克的跨越堑壕的能力远不如Ⅳ型坦克,于是,将二者的优点结合在一起,制成了A7V-U坦克。U代表过顶履带式。A7V-U坦克的特点是,车体两侧的炮座较大,位置也靠后;除过顶履带外,悬挂装置保持了A7V螺旋弹簧悬挂的优点;外观上既像Ⅳ型坦克,也像A7V坦克。其战斗全重达40吨,乘员16人,主要武器是炮座上安装的2 门57毫米火炮,另有4挺“马克沁”7.92毫米重机枪。其越壕宽达到3~4米,比A7V的2米要高得多。原计划到1919年2月要制成60辆A7V-U 坦克,但实际上只制成几辆样车,未能参加实战。
A7V-R战场输送车它的全称为A7V-Raupenlastwagen,意思是A7V型战场输送车。它是利用A7V的底盘,上部加简单的桁架结构和车篷制成。自重约16吨,载重量为9吨,全重为26吨。它的造价为16万马克,而A7V-U坦克的造价为25万马克。尽管A7V-U有一定的越野机动能力,但造价较高,限制了它的应用。
重塑辉煌
很遗憾,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在德国连一辆A7V坦克也未能保存下来,被盟军缴获的几辆多数被销毁,只有澳大利亚人独具慧眼,保存了一辆名为“梅菲斯托菲尔”(歌德作品《浮士德》中的恶魔名)的A7V坦克,成为奇货可居的历史文物。
1983年,德国人曾与澳大利亚人交涉,希望A7V能“返回故里”,结果无功而返。不得已,德国军方于1987年4月决定重新复制A7V坦克。为此,专门成立了“A7V坦克重建委员会”,由R·罗廷贝格准将任委员长。从搜集资料、调研、重画图纸到制造、装配,前后用了3年时间。克劳斯-玛菲公司等大牌公司共20多家鼎力参与研制,终于“克隆”成功。
1990年6月20日,举行了隆重的A7V坦克(复制品)移交仪式。德国蒙斯塔战车博物馆接受了这件不平凡的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