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王猛,谢安,他们在历史上有何作为
王猛帮助苻坚扫抄平群雄袭一统北方,谢安出身名门望族,官居宰相,精通佛道儒,在淝水之战以弱胜强,击败了前秦军队(当时王猛已死,所以他二人没有遭遇,也是历史一件憾事吧。王猛当时也是不同意苻坚统一北方之后挥军南下的),保全了东晋。所以有一副对联是:关中良相唯王猛,天下苍生望谢安。(纯手打)
② 王猛在历史上都做过什么,他身上有什么可贵之处
从汉献帝初平元年(公元190年)关东诸镇讨伐董卓开始,到隋文帝开皇九年(公元589年)灭陈实现天下一统为止的400年,是个混乱而分裂的时代,又恰好完成了一个“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轮回——习惯上,我们将这400年称之为魏晋南北朝时期。
这一称呼源自儒家的所谓正统史观——在那个分裂时代的大体局势是“北胡南汉”。虽然当时的汉人政权龟缩于东南一隅,对天下大势的走向也不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不过史官大都出于汉家,他们非得把汉人政权定义为正统,其实我也没什么好说的……
不过最后实现天下一统的隋朝却是出自“群胡乱舞”的北朝,这就让史官们有点尴尬了,只能让南北朝“并立”。同时为了自圆自话,还给西晋末年到南北朝之前那个混乱的北方起了个名字叫“五胡十六国”。
③ 王猛是哪一国的宰相好历史有什么贡献
王猛,是东晋十六国时期,北方的氐人政权前秦的符坚的丞相。王猛是寒门杰出代表(这也是你不知道他原因之一),王猛生活在五胡统治的北方,此时北方交战频繁,王猛从小颠沛流离,也许造就了他的未来。王猛年轻时也是试图帮助东晋的,可是当时南方正是门阀政治发展的重要阶段,他深感南方的无能与龌龊,隐居深山。此时氐人的前秦开始崛起,符坚是个尊崇汉人文化,愿意重用汉人的君主,他礼贤下士,找到王猛,一到交流下生出了我之孔明的感慨,王猛也有得遇明主的思想。符坚是个非常强势的君主,因此王猛有了非常大的权力,政治上他打压了内部贵族势力,调整与汉人关系,大力发展教育,兴修水利,很快前秦在他治理下飞速发展。军事上王猛也是牛的飞起,不详说,前秦在他治理下统一了北方,他为丞相,大将军,可惜过劳死,死前遗言让符坚不要急于攻打东晋整和自身力量一站成功。符坚后来违背了他的遗言,在淝水之战被谢玄击败,功亏一篑,慕容垂叛乱复建立燕国。综合,王猛是一代神人,上马能打仗下马能治国,帮助实力中下的氐人一统北方,缓和民族矛盾,在北方政治和经济上贡献很大。但他不出名理由二自然是背叛血统,宋代等朝代他的评价很低的(晋书收录了王猛,但资治通鉴根本不承认北史连北魏等都不收录)。理由三涉及到经典的儒家五德说,不解释。(其实王猛换个地方比如春秋战国都是很厉害的时代对不起他ps你不是汉人,中国人身上九成有氐人血所以别太认真ps2换了我是王猛也不跟东晋混,岳飞就是想不开)
④ 历史上的人对王猛有啥评价
邓羌循私求情,扰乱军法;欲攻主帅,目无上级;临战求位,等于要挟国君。版三者有其一,便该砍头,权何况王猛一向以执法如山闻名于世!但是,王猛全都吞了下去。他容忍了邓羌之短,因而调动了邓羌之长,结果大获全胜,就好像驯服猛虎、驾驭烈马一般。在那种生死存亡一发千钧的紧要关头,如按常规办事,拘执一端,错走半步也会全盘皆输。王猛在处理邓羌问题上表现出来的过人度量、通权达变和善于驭下等方面的高水平,实在使人惊叹不已!北魏史学家崔鸿曾对此赞不绝口。
历史学家范文澜曾说:“苻坚在皇帝群中是个优秀的皇帝。他最亲信的辅佐王猛,在将相群中也是第一流的将相。”
⑤ 王猛一生的功绩
晋愍帝建兴四年(316年),早已被八王之乱弄得焦头烂额的西晋王朝,在人民大起义和内迁各族上层分子割据争雄的连天烽火之中寿终正寝了。在此前后,中国北方开始陷入十六国纷争的泥淖,而南方立足未稳的东晋政权也处于风雨飘摇的险境。就是在这幅杂乱无章、硝烟弥漫的历史画面上,出现了两个名臣贤相的身影,“关中良相惟王猛,天下苍生望谢安”,两人分别留下了各自的精彩。曾经被苻坚等时人誉为诸葛亮式的人物。王猛,字景略,明帝太宁三年(325年)生于青州北海郡剧县(今山东寿光东南)。永和十一年(355年),苻健去世。继位的苻生残忍酷虐,以杀人为儿戏,“群臣得保一日,如度十年”,昏暴胜过石虎。后赵的覆辙就在眼前,举国上下人心惶惶,苻健之侄苻坚更是忧心如焚,后来决计除掉苻生。 苻坚(338—385年),字永固,一名文玉,是十六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他倾慕汉族的先进文化,少时即拜汉人学者为师,潜心研读经史典籍,很快就成了氐族贵胄中罕有其匹的佼佼者。他博学强记,文武双全,而且立下了经世济民、统一天下的大志。他懂得“明政无大小,以得人为本”的道理,广招贤才,网络英豪,以图大举。当他向尚书吕婆楼请教除去苻生之计时,吕力荐王猛。苻坚即派吕恳请王猛出山。 苻坚与王猛一见面便如平生知交,谈及兴废大事,句句投机,苻坚觉得就象刘备当年遇到诸葛亮似的,如鱼得水。于是,王猛留在苻坚身边,为他出谋划策。晋升平元年(357年),苻坚一举诛灭苻生及其帮凶,自立为大秦天王,改元永兴,以王猛为中书侍郎,职掌军国机密。 杂草不除,良苗不秀;乱暴不禁,善政不行。王猛深明此义,执政以来,首先着力整顿吏治,严明赏罚,裁汰冗劣,擢拔贤能。 第二项重要措施是兴办教育,培养人才。其三,调整民族关系,促进民族融合。其四,兴修水利,奖励农桑,努力发展社会生产。 王猛治国,使前秦成为诸国中最有生气的国家,因而敢于与群雄角逐,并且愈战愈强,十年之间(366—376年)便统一了北方。在这个过程中,王猛经常统兵征讨,攻必克,战必胜,表现出卓越的军事才干和大将风范,比“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而不能“独当一面”的张良还要略胜一筹,苻坚比之于“文武足备”的姜尚,并不过分。他既是封建社会时期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也是武勇的战将。 他们的策略是:稳定西北,使无后顾之忧;争锋东南,以图大业。第一步速见成效:通过政治、军事手段,到建元二年(366年)五月,匈奴刘氏部、乌桓独孤部、鲜卑没奕干部和拓跋部的代国等都先后归服了前秦。同年七月,王猛即率军进攻东晋荆州北境诸郡,初战告捷,掠取一万余户北还。翌年二月,王猛讨平羌族叛乱头目敛歧;四月,大破前凉国主张天锡军,斩首一万七千级;继而兵不血刃,智擒原张氏部将李俨,夺占重镇袍罕(今甘肃临夏东北)。 建元五年(369年)四月,桓温伐燕;七月,温军至枋头(今河南浚县西),邺都震动,燕主慕容玮派人求救于秦,答应割虎牢(今河南荥阳汜水镇)以西之地给秦。群臣反对救燕。王猛暗地向苻坚献策:先出兵与燕共退晋军,然后乘燕衰颓而取之,是为“先救后取”之计;否则让桓温攻占了中原,则秦“大事去矣”。苻坚赞同,即出兵救燕。同年九月,燕、秦联军大败晋兵,杀敌四万余人,桓温狼狈逃归。事后,燕毁约不割地给秦,使秦找到了伐燕的借口。十二月,王猛统兵三万伐燕;翌年正月,秦军占领前燕西部重镇洛阳,王猛又遣将击走燕乐安王慕容臧出荥阳(今荥阳东北),留兵屯守,凯旋西归,完成了灭燕第一阶段的战略计划。 建元六年(370年)六月,王猛辞苻坚于灞上,赴军再伐前燕。苻坚表示他要亲率大军随后东进,王猛却胸有成竹地说:“荡平残胡,如风扫叶,不劳陛下亲受风尘之苦,只请敕命有关部门给燕国被俘君臣预先造好住房就行了。”苻坚大喜。王猛统领杨安等十将,战士六万人;前燕执政慕容评率精兵三十万抵御秦军。面对着五倍于己的劲敌,王猛毫无惧色,取南路一举攻下壶关(在今山西黎城东北太行山口),活捉燕南安王慕容越,所过郡县无不望风而降。北路杨安攻晋阳(今太原市南),因城固兵多,两月未下。王猛即率部分军队驰赴晋阳。到了晋阳,王猛马不停蹄,绕城察看,迅速弄清了症结所在,并想出了克敌妙策。他命令士卒连夜挖通地道,继派壮士数百人潜入城中,大呼而出,杀尽守门燕兵,打开城门,秦军蜂拥而入,转瞬间占夺了晋阳全城,又活捉了燕东海王慕容庄。慕容评闻报,魂飞胆丧。 十月,王猛挥师南下,直趋潞川(今山西东流入河北、河南交界的浊漳河),与慕容评对垒。同年十一月,苻坚亲率十万精兵前来会师,燕臣开城门投降,逃走的慕容帏、慕容评等全部被追拿回来,前燕灭亡了。建元九年(373年)至十年(374年),秦定巴蜀及其以南地区。到王猛死前,秦已基本上统一了北方(前凉与代虽然保有一隅之地,但已臣服于秦),十分天下,秦居其七,东南地区的晋政权已感到巨大的压力,无人再敢“北伐”。
⑥ 王猛在历史上有何作为
扪虱谈天下
出山辅英主
执政兴邦国
统兵灭群雄
若想了解更多专,就到这属儿吧
http://ke..com/view/54465.html?wtp=tt
⑦ 王猛对前秦的贡献和历史作用
摘录的,引自:
http://dsh521218.spaces.live.com/blog/
王猛——出将入相,功盖孔明
王猛,字景略,他不仅韬略满专胸,而且处属事果断,从不拖泥带水。在政治上王猛的一些列革新措施使前秦成为当时最为繁荣的国家。而在军事上,王猛也毫不逊色,他曾多次亲自率军出征,为前秦统一北方作出了总要贡献。王猛同诸葛亮一样事必躬亲,没有为朝廷培养出出色的官员,没有培养出自己的接班人,是前秦和蜀汉一样在王猛死后迅速衰败下去。
⑧ 评论王猛的历史贡献
王猛治国,辅助苻坚使前秦成为诸国中最有生气的国家,因而敢于与群雄角逐,并且愈战愈强,十年之间(366—376年)便统一了北方。
⑨ 王猛(一代良相,成就苻坚的人)的历史作用
王猛——出将入相,功盖孔明
王猛,字景略,他不仅韬略满胸,而且处事果断,从不拖泥带水。在政治上王猛的一些列革新措施使前秦成为当时最为繁荣的国家。而在军事上,王猛也毫不逊色,他曾多次亲自率军出征,为前秦统一北方作出了总要贡献。王猛同诸葛亮一样事必躬亲,没有为朝廷培养出出色的官员,没有培养出自己的接班人,是前秦和蜀汉一样在王猛死后迅速衰败下去。 回答者: hjfhhq | 八级 | 2006-9-1 03:09前秦 王猛(325~375)
王猛,字景略,晋北海(今山东省寿光县东南)人。王猛英俊魁伟,雄姿英发,为人谨严庄重,深沉刚毅,气度弘远,对琐细之事略不关心,更不屑于与俗人打交道,因而时常遭到浅薄浮华子弟的轻视和耻笑。王猛却悠然自得,从不计较。隐居华阴山。
公元354年,东晋桓温北伐,击败了前秦苻健以后驻军灞上(今陕西西安东),关中父老争相携酒犒劳,男女夹路聚观。王猛也身穿麻布短衣,前往大营求见。在大庭广众面前,王猛一面扪捉虱子,一面与桓温纵论天下大事,旁若无人。桓温暗暗称奇,问道:「我奉天子之命,率十万精兵讨伐逆贼,为百姓除害,可是关中豪杰却无人前来效劳,这是为甚么?」王猛答道:「阁下不远千里深入寇境,长安已近在咫尺,却不渡过灞水,大家都摸不透阁下的心思,所以无人前来。」一句话触到了桓温的心病,一时竟无言以对。沉默了好久,桓温才说道:「江东没有一个人比得上您的才干。」不久,桓温决定退兵。临行前,他向王猛赠送了华贵的车马,又授予高官,邀请王猛一起南下,被王猛拒绝了。
前秦将军苻坚有大志,久闻王猛的名声,立即派吕婆楼前去恳请王猛出山。双方一见如故,谈及兴废大事,句句投机,苻坚把他比作诸葛亮。东晋升平元年(357),苻坚自立为大秦天王,王猛则被任命为中书侍郎。
王猛治绩卓著,很快升为尚书左丞、咸阳内史、京兆尹。他刚调任京兆尹,听说苻健的妻弟强德酗酒行凶,劫人财产,抢男霸女,为百姓大患,王猛毫不畏惧,立即将他捕杀,陈尸于巿。王猛又与御史中丞邓羌通力合作,严厉查处害民乱政的官吏,一个多月里就收治了二十多个横行不法的权贵。于是,百官震肃,奸猾屏气,令行禁止。苻坚感慨地叹道:「直到今天,朕才知道天下是有法的,天子是尊贵的!」
时年三十六的王猛在一年之中竟然接连五次升官,从尚书左丞到吏部尚书,再升为尚书左仆射,辅国将军、司隶校尉,一时权倾内外。
王猛不仅在政务上显示出杰出的才能,而且在统兵征战中也表现出卓越的军事才干和大将风范。从东晋太和元年(366)起,他率军攻东晋荆州、讨伐叛乱的羌旅首领敛歧、出征前凉的张天锡等,都取得了胜利,又平定了前秦宗室苻柳、苻双、苻廋、苻武等人的叛乱,扫清了通往中原道路上的障碍。太和四年(369)九月,王猛又率军救援前燕,与前燕军一起大败北伐的东晋军队。数月后,他又统兵攻伐前燕,为荡平前燕立下了赫赫战功。
前燕灭亡后,苻坚为奖赏王猛,任命他为都督关东六州诸军事、车骑大将军、冀州牧,领兵镇守邺城,并听任他在六州范围内便宜行事,郡守、县令也由他自行选任,只须在事后向吏部通报即可。
晋简文帝咸安二年(372)六月,苻坚让苻融接替镇守邺城,而把王猛调回京师,委任为丞相、中书监、尚书令、太子太傅、司隶校尉,授王猛以一切军国内外大事的裁夺之权。王猛也不负重托,主持朝政,刚明清肃,善恶分明,才尽其用,官称其职,劝课农桑,训练军队,井井有条,气象一新,前秦逐渐呈现了国富兵强的新局面。
东晋宁康三年(375)六月,王猛积劳成疾。苻坚心急如焚,亲自为王猛祈祷,并派侍臣遍祷于名山大川。王猛的病情略有好转,苻坚又欣喜异常,下令特赦死罪以下的囚犯。
这年七月,王猛病危,苻坚亲临探视,并询问后事。王猛临终前,语重心长地对苻坚说:「晋朝虽然僻处江南,却是华夏正统,目前上下安和。臣死之后,希望陛下千万不可图谋伐晋。鲜卑、西羌等归降贵族终怀贰心,是我们的仇敌,迟早要成为祸害,应该逐渐铲除他们,以利于国家。」王猛说完了这番肺腑之言,便溘然而逝。苻坚三次临棺祭奠痛哭,并对太子苻宏说:「看来苍天是不想让朕统一天下,为甚么这么快就夺走了朕的景略?」王猛死后,苻坚按照汉朝安葬大司马大将军霍光的规格,隆重安葬了王猛,并追谥他为武侯。
后符坚不听王猛之言,攻东晋,淝水一战被谢安打败,有淝水之败。
王猛是中国最伟大的政治家之一,在他之前有诸葛亮,在他之后有王安石。诸葛亮先生欠缺军事上的成就,王安石先生欠缺强大的支持力量,所以王猛先生得以独展长才,把-团乱糟糟的流氓地痞、土豪恶霸,硬是凝成一个整体;不但国泰,而且民安。距今虽已一千余年,但仍使我们对那个辉煌的年代怦然心动。“ 王猛确实像诸葛亮一样是最出色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但他也和诸葛亮一样,事必躬亲,没有培养出一批出色的官吏队伍,更没能培养出一个自己的接班人。诸葛亮死后,蜀汉便迅速衰弱下去。王猛死后,前秦更是只有十几年的寿命,而究其原因不在于东晋的淝水之战,而在于内部的分化瓦解。这些问题在王猛活着时就已经存在,王猛身为宰相,朝政尽出己手,却不能尽力去解决,终成大患,所以柏杨先生的话固然有道理,但也有不足的一面,当然这也不过是求贤责备,人无完人,可为千古一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