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清末年的历史情况
清朝末年,西方资本主义入侵进一步深化,封建统治者赖以统治的农村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同时伴随着列强在华设厂和洋务运动的发展,中国出现了民族资本主义。
面临国内外的双重压力,清朝统治之下的各阶级开始了反抗和探索,农民阶级发起了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严重打击了清王朝和西方列强的势力。
同时,晚清时期的文化可发生了转变,开始冲破封建主义的束缚,向西方学习的一步步探索。
清朝在抵抗外侮与内忧的同时,也一直处于改革派与守旧派拉锯的局面。在列强入侵的同时西方科学与文化亦引入中国,让清朝发起一连串的改革与革命,如洋务运动,促使中国文化的成长与革新。
甲午战争的失败使改革的努力受到沉重打击,并使列强瓜分中国。而维新运动随守旧派的抵制而告终。
在义和团排外失败、引来八国联军后,清廷也推动清末新政,虽取得一些成效,但部分内容让许多知识分子失望,转而支持革命,近300年江山气数殆尽。
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爆发,革命风暴席卷全国,清朝统治迅速崩溃,次年2月12日宣统帝溥仪被迫颁布退位诏书,结束了清政府自1644年入关以来268年的统治。
(1)晚清历史事件扩展阅读:
清朝末年的重大事件:
1、中日甲午战争
甲午战争(又称中日甲午战争、第一次中日战争、清日战争、清日甲午战争;日称日清战争),是中国晚清年间发生中国和日本之间的、为争夺朝鲜半岛控制权而爆发的一场战争。
由于发生年为1894年即清光绪二十年,干支为甲午,中国史称“甲午战争”。甲午战争历时9个月,分为陆战和海战两个战场,日军攻下朝鲜的平壤,在黄海海战中大败北洋水师,之后又攻下中国的旅顺、威海,并于1894年11月22日在旅顺进行大规模屠杀,血洗全城。
战后双方于战后签订《马关条约》,规定中方向日方割地赔款,中国清政府因此背负沉重外债,国力日趋衰退,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而日本因获得巨额战争赔款,国力军力迅速强盛,并逐渐走上军国主义对外扩张之路。
2、武昌起义
武昌起义,又称辛亥首义、武汉首义,是指1911年10月10日(农历辛亥年八月十九)在湖北武昌发生的一场旨在推翻清朝统治的兵变,也是辛亥革命的开端。
黄花岗起义失败后,以文学社和共进会为主的革命党人决定把目标转向长江流域,准备在以武汉为中心的两湖地区发动一次新的武装起义。
通过革命党人的努力,终于在1911年(清宣统三年)10月10日成功地发动了具有划时代意义武昌起义。
起义的胜利,逐步使清朝走向灭亡,并建立起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是亚洲和中国走向民主共和的开端,在中国历史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中日甲午战争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武昌起义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晚清
㈡ 有关清朝所发生的主要历史事件
清后期: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等等
㈢ 中国清朝重大历史事件
清朝(1636年—1912年)是中国历史最后一个大一统封建王朝,共传十帝,享国二百七十六年。
1616年,建州女真部首领努尔哈赤建立后金。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1644年大顺攻占明朝国都北京,驻守山海关的明将吴三桂降清,摄政王多尔衮率领清军入关,同年顺治帝迁都北京,从此清朝取代明朝成为全国统治者。
军事上在随后的二十余年间平定大顺、大西、南明等政权。后又平定三藩之乱、统一郑氏台湾,逐步掌控全国。
康雍乾三朝走向鼎盛,在此期间,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在原有的体系框架下达到极致,改革最多,国力最强,社会稳定,经济快速发展,人口增长迅速,疆域辽阔。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清朝统治者将新疆和西藏纳入版图,并在西南推行改土归流政策。
最终确定了中国近代的版图,积极维护国家领土主权的完整。但是封建专制也推向了最高峰。中后期由于政治僵化、文化专制、闭关锁国、思想禁锢、科技停滞等因素逐步落后于西方。
鸦片战争后多遭列强入侵,主权和领土严重丧失。也开始了近代化的探索,开启了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使得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清朝后期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清朝统治瓦解,1912年2月12日,北洋军阀袁世凯逼清末帝溥仪逊位,隆裕太后接受优待条件,清帝颁布了退位诏书,清朝从此结束。清朝灭亡后复辟势力一直存在,例如张勋复辟和伪满洲国,二战末期苏联红军出兵东北,伪满洲国彻底灭亡。
清军进军江南的过程中,烧杀抢掠,激起江南人民的强烈反抗,特别是剃发令强制执行,各地燃起抗清的熊熊烈火。1659年,清军占领西南地区。并迁移湖广人口填川,以补充劳动力的不足,视为历史上的第二次“湖广填四川”。
清廷制定的圈地和投充政策使人民放弃土地,增加更多流民。为此又制定严禁奴仆逃亡的逃人法,激化京畿地区的民族矛盾。后来清廷下令停止这些政策,并实行奖励垦荒、减免捐税的政策。并且正式开科取士,追尊崇祯帝与明朝忠臣。
李自成死后,大顺军余部与南明湖广总督何腾蛟、湖北巡抚堵胤锡联明抗清。1647年大败清军于全州,次年几乎收复湖南全境。江西金声桓和在广州李成栋先后反正,出现了第一次抗清斗争的高潮。但永历政权不能团结对敌,给了清军以喘息之机。
1649—1650年,何腾蛟、瞿式耜先后牺牲。1652年,李定国率军8万东出广西,下桂林。又攻入湖南、广东,“两蹶名王,天下震动”。刘文秀亦出击四川,克复川南。东南沿海的张煌言等的抗清军队也发动攻势,抗清斗争再次出现高潮。
这时孙可望同李定国之间矛盾爆发,破坏了大好形势。孙可望投清后,云贵虚实尽为清军所知。由于华南反清势力较大,清帝册封吴三桂、耿仲明与尚可喜为王以镇守云南、贵州、广东与福建等地,史称三藩。1658年,吴三桂率清军攻入云南,1662年永历帝被杀,南明灭亡。
㈣ 清朝屈辱历史
1856年,英国提出修改《中英南京条约》,但遭清政府的拒绝。英国借此挑起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到1860年,英法联军相继强迫清政府签订《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俄罗斯趁火打劫,从19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侵吞中国北方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领土。
根据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丧失大量领土、主权和财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大大加深。清政府于1895年与日本签定《马关条约》,割让台湾和澎湖,失去藩属国朝鲜。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北京被联军占领,劫杀掳掠,放火烧了圆明园。
1901年清朝同十一国签订了《辛丑条约》。《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
(4)晚清历史事件扩展阅读:
日本通过《马关条约》割占了中国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和澎湖列岛,从此,台湾沦入日本殖民统治长达50年,成为中国受殖民统治时间最长的地区。在日本侵占台湾的50年里,对台湾实施残酷的殖民统治,台湾总督府通过“关于施行台湾之法律”(简称“六三法”)和“三一法”。
据有的学者统计,在日本殖民统治台湾期间,被日寇残杀的中国人达60万人。这对当时最多只有500余万人的台湾来说,是空前绝后的大劫难。
日本为了永久统治台湾,从侵占台湾的第一天起,就开始推行殖民强制同化政策。强迫中国人学日语,从根上切除中华民族文化的影响。推行“皇民化运动”,把台湾作为侵略中国基地;强征台湾青年入伍,为日本侵略而战死的中国人达3万余人。
至于在战争期间被日本强征入伍的更是多达207183人,这仅是根据日本厚生省的统计,而实际上肯定超过此数。包括大连地区在内的辽东半岛在《马关条约》中也被“永远让与日本”,只是由于俄、德、法三国“干涉还辽”而废止。为此,清政府又付出“赎辽费”3000万两白银的代价。
《马关条约》规定,中国应赔偿日本军费库平银2亿两,分8次付清。《另约》第1款规定,赔款交清前,日本在威海卫驻军费用,由中国每年支付库平银50万两。其后,中日又签订了《辽南条约》,其第3款规定中国再向日本支付赎还辽南费库平银3000万两。
按照这几项条约的规定,从1895年起,到1902年止,中国将向日本支付赔款及利息共达库平银2.5472亿两。
《马关条约》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由于《马关条约》中规定中国“割让辽东半岛”,从而使得帝国主义在这一地区的矛盾激化,辽东半岛南端的大连地区相继沦为俄、日殖民地达47年之久,成为中国大陆受殖民统治时间最长的地区。
㈤ 请问下清朝有哪些重大的历史事件
努尔哈赤以“七大恨”为由起兵造反,立国号金,拉开了化家为国的大幕;内
萨尔浒之战,此战役是明容清战争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是明清兴亡史上一次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战争;
皇太极继位将国号由金改为大清;
多尔衮率清兵入关;
顺治残酷推行民族政策“剃发易服”以及在江南地区制造大屠杀;
康熙除鳌拜、平三藩、收复台湾、两次废立太子;
雍正平西北、推行摊丁入亩、改土归流,设立军机处;
乾隆平大小和卓、准噶尔、大小金川等“十全武功”统一新疆,编撰《四库全书》,英使马嘎尔尼出使清朝;
嘉庆抄没和珅,天理教攻紫禁城;
道光任命林则徐禁烟、虎门销烟、签订《南京条约》;
洪秀全建立太平天国、英法联军攻北京、咸丰出逃承德、火烧圆明园;
辛酉政变、两宫垂帘听政、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灭太平天国、捻军、同治中兴;
甲午海战、戊戌变法、八国联军攻北京、辛丑条约、光绪被困瀛台;
武昌起义、宣统退位。
㈥ 晚清时期世界历史事件
1840年-1842年 鸦片战争
1842年 《中英南京条约》签订,鸦片战争结束
1851年 金田起义 太平天国建立
1856-1860 第二次鸦片战争
1864年 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19世纪60-90年代 洋务运动
1883-1885年 中法战争
1894-1895年 甲午中日战争
1895年 中日《马关条约》签定
1898年 戊戌变法
1900年 义和团运动高潮
1900年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01年《辛丑条约》签定
1905年 中国同盟会成立
1911年 黄花岗起义
1911年 保路运动
1911年10月10日 武昌起义
1912年(民国元年) 中华民国成立
1912年 清帝退位
1913年 二次革命
1915年 护国运动开始
1915年 新文化运动开始
1916年 袁世凯恢复帝制失败
1917年 张勋复辟失败
1917年 护法运动开始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
1924年 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实现
1925年 孙中山逝世
1926年 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
1927年7月 国民革命失败
1927年4月 蒋介石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
1927年8月1日 南昌起义
1928年4月 井冈山会师
1928年 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
1931年 九一八事变
1931年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
1932年 一.二八事变、十九陆军抗战
1932年 伪满洲国成立
1934年10月 中央红军开始长征
1936年10月 红军第二、四方面军长征到达甘肃会宁等地,长征结束
1936年12月12日 西安事变
1937年7月7日 卢沟桥事变
1937年 八一三事变
1937年9月 凇沪会战
1937年12月 南京大屠杀
1938年春 台儿庄战役
1940年3月 汪精卫伪国民政府在南京成立
1941年 皖南事变
1942年 中国共产党开始整风
1945年8月15日 日本宣布投降
1945年 中共和谈代表毛泽东等飞抵重庆,重庆谈判开始
1945年 双十协定签字
1946年6月 内战开始
1949年4月23日 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国民政府覆亡
1949年10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㈦ 从清末到建国各大历史事件的时间
1840年 鸦片战争开始
1851年 太平天国革命开始
1856年 第二次鸦片战争
1894年 甲午战争
1900年 庚子战乱
1911年 辛亥版革命
1912年 民国肇始
1914年 五四运权动
1917年 北伐战争
1921年 共产党建立
1927年 国共内战开始
1936年 西安事变
1937-1945年 抗日战争
1945-1949年 解放战争
㈧ 清朝的历史大事记
清朝(1616年、1636年或1644年-1912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後一个君主制王朝,也是最後一个征服王朝。统治者为建州女真的爱新觉罗氏。
1616年努尔哈赤在今中国东北地区建国称汗,国号金,史称後金,定都赫图阿拉(即兴京,今辽宁新宾)。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并称帝。1644年李自成建国顺,灭明朝。同年,清军藉由吴三桂引领入关以打败李自成,随後多尔衮迎顺治帝迁都北京,清朝入主中原。历经康熙、雍正及乾隆三帝,清朝的综合国力及经济文化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建立庞大的领土与藩属国,史称康雍乾盛世,是清朝发展的高峰时期。然而清廷推行文字狱与尊崇满族与旗人的政策让部分学者不认同此为盛世。
鸦片战争开启中国近代,使清朝由中国的世界变成列强环视的中国。西方列强迫使清廷签订不平等条约,以武力获得在华利益。清朝在抵抗外侮与内忧的同时,也一直处於改革派与守旧派拉锯的局面。在列强入侵的同时西方科学与文化亦引入中国,让清朝发起一连传串的改革与革命,如自强运动,促使中国文化的成长与革新。然而甲午战争的失败使改革的努力受到沉重打击,并使列强瓜分中国。而维新运动随守旧派的抵制而告终。在义和团排外失败、引来八国联军後,清廷也推动清末新政,虽取得一些成效,但部分内容让许多知识分子失望,转而支持革命。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成立,同年宣统帝於2月12日退位,清朝正式灭亡。清朝从後金建立开始算起,共有十二帝,历时296年,自入关并迁都北京以来,共历十帝,历时268年。
政治制度基本上沿袭明朝,然而其最高决策单位随皇帝的授权而变动,例如军机处、总理衙门等,提升了行政效率,皇帝也能充分掌权。清朝文字狱兴盛,若有疑似反清复明的运动与散播不利皇帝的消息,往往会引来冤狱,牵连成千上万人受害。军事方面原先以八旗军为精锐,庞大的绿营为辅,後来以绿营和地方军如湘军、淮军为支柱。清朝领土最大可达1300万平方公里,清末时期也维持1140万平方公里左右,是中国历史疆域最大的朝代之一。政治稳定、广泛种植新作物与赋税制度的改变,使得中国人口最後突破以往的平均值,达到四亿左右。国内与国外的贸易提升,带动经济农业与手工业的发展。然因重农思维,商业仍未发展出资本主义。
皇太极改「金」为「清」的原因,未有史料明确记载。可能为掩盖女真曾臣服於明朝的历史,以鼓舞士气,进攻明朝;「清」之国号,或云是金的谐音,而且满人尚青,加水字边以符合五德终始说,用水免去朱明之「火」。
1楼
顺治二年(1654年)
六月中旬,清军南下江南,占领常州。
顺治十五年
夏五月二十七日,暴风拔木,骤雨经旬,田禾淹没,乡民食观音土。
康熙十八年(1679年)
旱、疫,大饥。米价昂贵,民食草根树皮,饿殍载道。
康熙二十二年
修成《武进县志》44卷,翌年刻。
康熙二十三年
十月二十五日至二十八日,康熙南巡经常州。
康熙二十八年
二月初二日,康熙再次南巡经常州。
康熙三十一年
修成《武进县续志》。
康熙三十八年
康熙与太后南巡过常州。
康熙四十二年
康熙又南巡过常州,并赐常州知府秦邦英、武进知县刘乔龄御书唐句。
康熙五十五年
大旱,北乡榆树皮刮尽。
雍正四年(1726年)
析武进置阳湖县。
是年,钱名世受年羹尧案株连,罢翰林院侍讲职,押回常州。雍正书“名教罪人”四字,制匾挂其门首。更令在朝各官,作诗文笔伐,由钱名世刊刻进呈、散发。
雍正五年
疏浚孟渎及德胜新河。造犁船四,领混江龙四具(犁船为清淤工具,混江龙为治河刷扫河底泥沙的工具)。
雍正十二年
武进、阳湖两县,以乡建立社仓,积谷防荒。储粮为乡民自筹。
乾隆十六年(1751年)
二月十八日,乾隆帝与皇太后南巡驻奔牛,过常州进天宁寺拈香。
乾隆二十年
大旱,赤地无苗。八月陨霜杀谷。米价至每石四千,麦三千。大饥,榆树皮等剥食一尽,以乌土充饥。
乾隆二十二年
二月十六日,乾隆帝与皇太后南巡过常州,入城至万寿亭登舟。
乾隆二十七年
二月十九日,乾隆帝与皇太后南巡过常州,由毗陵驿入城至万寿亭登舟。
乾隆三十年
修成《武进县志》、《阳湖县志》。
乾隆四十五年
二月,乾隆帝南巡过常州,三月,召试行宫。
乾隆四十九年
二月,乾隆帝南巡过常州,召试行宫。
乾隆五十年
春不雨,夏大旱,籽粒无收。米价每石三千,麦二千。
乾隆五十五年
十二月,大雪十日,平地积雪丈余,月余乃消。
嘉庆十九年(1814年)
元旦,黑气满天。大西北风,黑沙竟日。春夏不雨,五月塘河干涸,赤地无苗,地生白毛,长者五六寸。
道光二年(1822年)
安徽歙县人江成倪在湖塘桥开设裕泰隆当铺。
道光二十二年
《武进阳湖合志》修纂成。
咸丰十年(1860年)
四月初六日,太平军克常州。
同治元年(1862年)
太平天国护王陈坤书调常州,主持军务。
同治二年
五月十三日,太平军克武进西南地主团练巢穴森庄塘。
十二月,清军进犯常州东门、北门,陈坤书率太平军反击,击伤清将刘铭传,清军死伤甚众。
同治三年
一月,清军夺占奔牛,围攻常州。四月初六常州陷,护王陈坤书被俘,不屈就义。
同治六年
邑绅恽禹九、恽季申所营济丰当铺开业。
同治十一年
薛昂千于西门外开设鼎泰元冶坊,生产犁头、井罐、铁锅等,畅销苏、浙、闽、鄂等十余省市。
同治年间(1862-1874年)
县城内甘棠桥北始设蒋懋大银楼。
光绪元年(1875年)
新塘、迎春二乡,野猪为害,官吏率众捕尽。
光绪二年
五月,阳湖、江阴错壤之芦岐地区,天雨红粟。
光绪三年
秋,大风拔木,冬暴寒,树冻死。
光绪四年
五月初八日,武进、阳湖飞蝗遍境,赵倩圩内蝗食禾尽。
是年,武进创办茧行,归上海建业总公司管辖。
光绪五年
城区开设长年医局。
是年《武进阳湖县志》编成。
光绪六年
七月初六日,孟城名医马培之进京为慈禧治病。
是年,奔牛镇创设金台书院,翌年开课。
光绪七年
孟河营添设天平洲汛,守兵35名。
2 清朝武进历史大事记
六月(甲戌),阳湖、无锡降雪,戚墅堰达寸许。
光绪九年
县城西郊故址复建毗陵驿。
光绪十年
是年,太湖营调领炮船,增设额外外委一弁,驻西邨。
光绪十二年
设县医学正科一员,从九品,驻县府办理卫生行政事宜。
光绪十四年
《武阳志余》编成刊印。
光绪十七年
五月,阳湖县民众愤洋人跋扈,焚烧教堂。
光绪十八年
十二月奇寒,河湖全冻,为数十年未见。
光绪二十四年
旱荒,粮价昂贵,抢米风潮迭起。
光绪二十五年
四月初一日中午,武进西乡大兴桥镇一带地壳震动,轰轰如雷,房屋什物皆觉动摇,约一小时。
光绪二十七年
冬,孟河、德胜河、澡江河大浚,次年七月工竣。
是年,孟河绉获巴拿马赛会金牌奖
光绪二十八年
县城开设常州招商分局,太昌轮首开常溧班。
是年,雪堰桥创办雪堰三等小学堂,设蒙养学堂。
光绪二十九年
四月十四日,城区召开不缠足会议。
光绪三十年
六月十四日,疏浚县境运河告竣。
是年,假县城铁市巷民居始建图书馆。
光绪三十一年
武进、阳湖筹建商会,定名常州商务局,翌年六月正式成立。
光绪三十二年
三月,日商锦隆洋行,在城区非法设置内河驳运储存处,专司稽查。地方士绅禀常镇道谕饬日商撤去。
夏,芙蓉圩始用内燃机戽水排涝。
是年,城区创建晋裕布厂。卢锦堂、恽次远等创办和慎银公司,为县第一家商办银行。
是年,创办粹化女学,设初小、高小、师范预科、简易师范科各一班。翌年改称粹化女子师范学校。
光绪三十三年
十一月十五日,由常州知府许星璧、士绅恽祖祁等人筹资创办之常州府中学堂开学,并附设师范科一班。
是年,武进饥民到米店抢米。
是年,屠元博等人为谋地方教育之发展,组织“武进县教育会”。
光绪三十四年
四月初一日,沪宁铁路举行通车仪式。该路经县城北横贯过境。
宣统元年(1909年)
闰二月,江苏咨议局成立。武进、阳湖两县朱稚竹、孟昭常、孟森、钱以振(琳叔)、于定一、庄殿华等六人被选为省议员。
宣统二年
武进、阳湖两县为划分市乡建制,实行自治,组织人口调查,乡民疑征兵增税而反对。
是年,农村灾歉,由盛宣怀等出面截留漕粮,并由旅外及在乡各绅捐输,开办平粜。
是年,江苏省咨议局常驻议员朱稚竹,发起组织武阳县农会(系各地乡绅组织),会长屠寄。
宣统三年
5月12日,城内玉带桥幻仙影戏社,首映黑白无声电影。
9月27日,县议事会成立。
11月6日,县城遍挂白旗,响应武昌起义。7日夜,恽祖祁率江防营兵围同盟会人活动场所之常州府中学堂(今省常中),天明始撤。
11月9日,常军政分府成立,何健任司令。武进、阳湖两县合并为武进县,成立县民政署,屠寄为民政长。
11月12日,军政分府机关报《新民日报》创刊。
12月20日,孙中山从上海乘火车赴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途经常州,下车向欢迎群众招手致意。
是年,县城徐记昌米行用引擎及铁机碾米,工效较人工提高20倍。
是年,毗陵驿站裁撤,归并邮政。武进县民政署创办电话,专与军、警、政、商机构通话。
光绪八年
㈨ 关于清朝末年的历史
1911年5月四川等地爆发保路运动,清廷急派新军入川镇压。
10月,革命派于湖北发起武昌起义,南方各省随后纷纷宣布独立。清廷任命北洋新军统帅袁世凯为内阁总理大臣,成立内阁并统领清军。袁世凯一方面于阳夏战争压迫革命军,另一方面却暗中与革命党人谈判,形成南北议和。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于南京宣布立国,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2月12日,袁世凯迫使宣统帝溥仪颁布退位诏书,将权力交给袁世凯政府,清朝灭亡。
(9)晚清历史事件扩展阅读:
清朝的后续状况:
根据《清室优待条件》,清室成员得以继续住在紫禁城中,宫廷内尊号、待遇、年号保持不变,保留太监、侍卫、宫女,保留内务府、宗人府、慎刑司等机构,依然称孤道寡,封官赐谥,保持帝王气派,与民国政府分庭抗礼,俨然国中之国,史称“逊清小朝廷”。
1917年张勋组织辫子军,于北京拥护宣统帝溥仪,复辟清朝(史称张勋复辟),但只持续12天而终。
1924年11月5日,溥仪被冯玉祥驱逐出紫禁城,皇帝尊号被正式废除,依旧被部分清朝遗老旧臣尊为皇帝,在北平什刹海、天津张园、静园等居住地内依然继续维持着的一个微型小朝廷,史称“后逊清小朝廷”。
日本于九一八事变占领中国东北,1932年扶持溥仪建立伪满洲国,其最终随着1945年苏联的八月风暴行动而亡。
㈩ 清朝历史故事
清朝历史故事:
1、康熙时期,智除鳌拜
康熙六年(1667年)六月,首辅索尼病故。七月初七,十四岁的康熙帝正式亲政,在太和殿受贺,赦天下。但亲政仅十天后,鳌拜即擅杀同为辅政大臣的苏克萨哈,数天后与遏必隆一起进位一等公,实际政局并不受康熙帝直接掌控。
大臣商议鳌拜大罪三十条,请求诛其族,康熙帝念鳌拜功劳,赦死罪而拘禁,但诛杀了鳌拜的很多弟侄亲随及党羽。仅存的另一辅政大臣遏必隆因为长期勾结鳌拜,被削去太师、一等公。康熙帝由此完全夺回朝廷大权,开始真正亲政的阶段。
2、康熙时期,平定三藩与统一台湾
康熙帝于继位之初,三藩势力如吴三桂、耿精忠与尚之信等涵盖全国之半,他们先后请求撤藩以试探清廷。当时部分大臣担忧三藩叛变而反对,最后孝庄太皇太后与康熙帝无惧三藩而同意撤除。这使得三藩与陕西王辅臣、广西孙延龄与台湾明郑的郑经联合发动三藩之乱。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清军攻入云南,继承吴三桂之位的吴世璠在昆明自杀,三藩之乱平定。同年,郑经之子郑克塽继位,明郑因内乱不断导致不少将领降清。清朝派明郑降将施琅率领水师攻打台湾。施琅占领澎湖,逼近东宁(今台湾台南),郑克塽率领大臣降清,至此明郑亡。
3、雍正时期,内部革新
雍正帝获得隆科多的协助继位,赖年羹尧平定青海乱事以稳固政局,然而后来因故赐死年羹尧、幽禁隆科多。雍正帝在位时期,针对康熙时期的弊端采取补救措施,以延续康雍乾盛世。他设置军机处加强皇权,废杀与他对立的王公并削弱亲王势力。
4、雍正时期,对外政策
对外方面,雍正初年青海亲王罗卜藏丹津意图复兴和硕特汗国而乱,年羹尧与岳钟琪等人平定。为此雍正帝占领部分西康地区,又在西宁与拉萨分置办事大臣与驻藏大臣以管理青藏地区。听从鄂尔泰建议推行改土归流,废除具自治性质的土司,以地方官管理少数民族。
5、嘉道时期,民变不断
终嘉庆一朝,贪污问题不仅没有解决,反倒更加严重。这时期还爆发了白莲教、天理教等农民抗争,社会冲突激化,鸦片流入中国、八旗的生计问题、钱粮的亏空、河道漕运的难题,清朝国势日非。清朝倾全部的军事、财政力量,全力平定叛乱。
1、乾隆时期,“平定西北”:
对外方面,乾隆十年(1745年)准噶尔汗噶尔丹策零去世,国内诸子争位。乾隆帝乘机于乾隆二十年(1755年)派降将阿睦尔撒纳为引导,以定北将军班第率军平定准噶尔,攻下伊犁。而后阿睦尔撒纳想要成为新一代准噶尔之主,由于没有获得乾隆帝支持而叛变。
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乾隆帝再命兆惠西征,兆惠率轻军渡沙漠围攻叶尔羌(今新疆莎车),反被包围于黑水营。隔年清将富德率军解围,兆惠与富德最终攻灭大小和卓,并让帕米尔高原以西的中亚各国成为藩属国。
2、参考文献:皇太极改国号为“清”、明明已归顺,吴三桂为何又在突然间背叛李自成、康熙简介,大清朝清圣祖仁皇帝爱新觉罗玄烨生平、《清朝皇帝传略》之努尔哈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