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历史上的10月9日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
10月9日是阳历一年中的第282天(闰年第283天),离全年的结束还有83天。 大事记 622年——穆罕默德逃离麦加12天(9月27日出发)后,到达雅特里布。是为著名的“徙志”。 764年——日本淳仁天皇退位。称德天皇登基。 768年——查理曼大帝登基为法兰克王国国王。 1000年——莱弗·艾瑞克森到达文兰(据推测可能是北美洲的一部分) 1238年——海梅一世占领瓦伦西亚。 1446年——朝鲜李朝世宗大王公布谚文字母表。 1604年——开普勒超新星爆发。 1701年——康涅狄格高等学校(耶鲁大学前名)建校。 1760年——七年战争:俄罗斯军队占领柏林。 1774年——山东王伦以清水教(白莲教支派)发动起义。 1807年——普鲁士王国首相施泰因男爵颁布了关于解放农奴人身依附关系停止徭役的法令。史称“十月赦令”。 1854年——广西天地会首领胡有禄、朱洪英占领灌阳,建号“升平天国”,奉“太平天德”年号。 1874年——万国邮政联盟成立。 1888年——位于美国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的华盛顿纪念碑正式对公众开放。 1911年——中国武昌革命党人在俄租界筹划起义时,枪支走火,事泄。被迫于次日提前起义。是为武昌起义之导火索。 1912年——第一次巴尔干战争爆发。 1914年——德军占领安特卫普。 1934年——南斯拉夫国王亚历山大与法国外长路易·巴尔杜在马赛股票交易所门外被刺客用手枪刺杀。枪手在行刺之后被愤怒的群众包围,在乱拳之下毙命。 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后,在甘肃会宁会师,长征宣告结束。 1941年——第二次长沙战役结束。 1948年——丘吉尔提出三环外交。 1962年——乌干达脱离英国殖民统治,宣布独立。 1965年——台湾最长寿的综艺节目《五灯奖》系列开播。 1967年——拉丁美洲马克思主义革命者切·格瓦拉在玻利维亚被处决。 1985年——河西走廊出土两万多枚汉简。 1987年——大亚湾核电厂在建筑期间被发现漏了三百多条钢筋。 2005年——中国国家测绘局公布,新测量的珠穆朗玛峰峰顶岩石面海拔高程为8844.43米。 2006年——北朝鲜在咸镜北道进行地下核试验,为第八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 2006年——Google以16.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YouTube。 2007年——香港地铁有限公司公布两铁合并建议获股东特别大会通过,新公司名称为“香港铁路有限公司”。 出生 1623年——南怀仁,清朝比利时藉官员。 1859年——阿尔弗雷德·德雷福斯,法国军官。 1888年——尼古拉·布哈林,苏联《真理报》前主编。 1938年——海因茨·菲舍尔,奥地利联邦总统。 1940年——约翰·蓝侬,英国著名的摇滚乐手,诗人,民权斗士。 1964年——郭晋安,香港男演员。 1977年——李珊珊,前无线电视艺员,1996年度香港小姐竞选冠军。 1978年——Nicky Byrne,爱尔兰组合Westlife其中之一位成员。 1986年——罗莉·文娜杜,法国女子游泳运动员。 逝世 1913年——蒋翊武,武昌起义元勋。 1924年——林纾(林琴南),近代翻译家。(生于1852年) 1943年——塞曼,荷兰物理学家。(生于1865年) 1956年——伯德赛,冷冻食品的发明者。 1959年——李济深。(生于1886年) 1967年——格瓦拉,拉美游击革命家。(生于1928年) 1974年——奥斯卡·辛德勒,德国商人。(生于1908年) 1995年——杜嘉菱,前英国首相。(生于1903年) 2006年——保罗·亨特,著名英国斯诺克选手。(生于1978年) 世界邮政日(万国邮联日) 韩国的韩文日(),纪念训民正音发明。(北朝鲜则订于1月15日,称为朝鲜文字日。) 莱弗·艾瑞克森日页面莱弗·艾瑞克森日并不存在,英语维基网络对应页面为Leif Erikson Day。,纪念第一个发现北美洲的探险家莱弗·艾瑞克森
② 简述广西的历史
3000年前左右,广西开始进入文明社会。
先秦时期广西为百越之地,战国时期属楚。
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统一中国,置桂林、南海、象三郡,今广西属桂林郡全部、象郡一部及南海、长沙、黔中等郡一部,广西简称“桂”即由此而来。
秦末汉初,广西属南越国辖地。
汉武帝平定南越后,在广西境内设苍梧、郁林、合浦三郡。
东汉末,广西大部属交州统辖,三国时大部属吴国,桂西北小部分属蜀国。
晋代分属广州、交州和湘州。
南北朝时,相继属南朝的宋、齐、梁、陈所辖。
隋统一后,始安、永平、宁越、郁林、苍梧、合浦等郡属扬州辖,熙平郡和零陵郡之一部分属荆州辖。
唐初因之。太宗贞观后属岭南道。咸通三年(862)广西属岭南西道,下设邕、容、桂三管经略使,基本形成广西后来政区疆域轮廓。
五代十国时,广西地区先后属楚、南汉。宋代,广西地方称广西南西路,简称广西路,这是“广西”得名的开始。
元朝,广西属湖广行省。至正二十三年(1363)在湖广行省南部增设广西行中书省,开广西省之先河。
明洪武九年(1376),广西行中书省改称广西承宣布政使司。洪武二十七年(1394),将原属湖南的全州、灌阳一带划归广西,将原属广西的廉州府(今钦州、北海、防城港三市属地)划归广东。
清初复设广西省。
广西大约在10万枣2万年前就进入了母系氏族社会,人们开始过定居的农耕生活,使用石器,种植水稻,构筑干栏式住宅。
公元前217~公元前215年,秦始皇统一岭南,在今兴安境内修灵渠,把长江水系同珠江水系联系起来,促进了广西同中原的经济、文化交流。
秦汉以后,中原人民陆续迁入广西;唐代之后,还有一些被派遣或被贬谪的官吏来到广西,他们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加上垦田、修水利和修筑运河,从而促进了广西经济的发展。
宋代,广西农业生产已广泛使用铁器和耕牛。矿治、纺织、陶瓷、交通运输、商业和对外贸易也有较大发展。
明清两代,由于人口、畜力增加,水利设施不断完善,某些地方官吏采取奖励人民垦荒和实行轻课减役等政策,耕地面积不断增加,粮食产量有较快增长,原有的采矿和造纸、榨油、制糖、酿酒等家庭手工业也有了新的发展。
进入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以后,广西各族劳动人民遭受到封建统治阶级和帝国主义的双重压迫和剥削。在农村,土地进一步集中到极少数的地主手中,地租十分沉重。
中法战争中,帝国主义强迫清廷把龙州、梧州辟为通商口岸,使资本主义经济势力大举侵入广西。同时,帝国主义又廉价掠夺广西的农副产品和其他原料。同时,由于资本主义国家在广西开设工商业和洋务运动的影响,也使广西的资本主义因素有所发展。
国民党桂系军阀统治时期,广西经济文化事业发展较快,但由于统治阶级横征暴敛,劳动人民却日趋贫困化。
抗日战争初期,由于沦陷区不少企业内迁,使广西工商业一度出现繁荣,但到后期,因日寇入侵,广西经济遭到严重破坏。从抗战胜利到新中国建立前夕,国民党新桂系忙于内战,无暇顾及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广西社会经济呈现一片败落景象。
1949年12月11日,广西全境解放。
1950年2月,广西省人民政府成立。1952年设立桂西僮族自治区,后改称桂西僮族自治州,为广西省所属的民族地区。
1957年7月,根据中国共产党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撤销广西省建制,成立广西僮族自治区。
1958年3月5日,广西僮族自治区在南宁正式宣布成立。
1965年10月,国务院决定将僮族改为壮族,并将明朝以前原属于广西的钦州地区从广东省重新划回广西。
1983年试行市管县和整县改市的体制,邕宁、武鸣县划归南宁市,柳江县、柳城县划归柳州市,临桂县划归桂林市,苍梧县划归梧州市管辖;北海市升为地级市,由自治区直辖;玉林、钦州、百色、河池等4县分别改为市。至此,广西共有8个地区行政公署,5个自治区辖市,6个县级市,66个县,10个民族自治县。
1993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地级防城港市,1994年10月,成立地级钦州市;1995年10月,成立地级贵港市;1997年2月,调整梧州地区和梧州市行政区划,撤销贺县,成立县级贺州市,梧州地区更名贺州地区;同年4月撤销玉林地区和县级玉林市,设立地级玉林市;1998年10月,撤销桂林地区,其原来所属各县划归桂林市管辖。
广西历史简述:广西历史悠久,在四、五万年前旧石器时代晚期,就有“柳江人”和“麒麟山人”在此劳作生息。 秦始皇统一岭南后,开凿灵渠,把长江与珠江两条水系联接起来,促进了广西与中原经济和文化的交流。汉代,苍梧、布山、合浦就有了商贸集市,合浦成为海外贸易港口;唐代,桂州、柳州、邕州、容州城乡出现定期圩市;宋代,出现与交趾商人展开货物交换的搏易场;明清时,广西采矿业有了很大发展,主要是金、银、铜、铝、锡、铁等矿。据统计,清顺治六年至十八年报开的矿场达127处,居全国第3位。
广西是我国近现代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如金田起义、黑旗军抗法、镇南关战役等的策源地和发生地,涌现了洪秀全、刘永福、冯子材等一批杰出人物。一代伟人邓小平在广西领导了百色起义,创建了红七军和右江革命根据地。
悠久的历史,形成了广西绚丽多彩、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春秋战国时期广西先民在左江沿岸创作的崖壁画,汉代前创造的大铜鼓以及古朴曲雅、可避湿热、防蛇兽侵害的干栏建筑等,成为广西当时的文化代表;明代的真武阁及三江侗族程阳风雨桥均具有很高的科学、艺术价值。
广西素有"歌海"之称,农历三月三是壮族的传统歌节,最为隆重。1985年,自治区人民政府把“三月三”歌节定为文化艺术节,后演化为广西国际民歌节,1999年改为南宁国际民歌节,每年11月在南宁市举行,吸引了众多中外民歌艺术爱好者。
广西绝大多数人和地区(包括少数民族中的许多人)讲汉语方言,有粤语、西南官话、客家话、平话、桂北湘方言、闽方言6种,为我国汉语方言种类最多的省份之一;少数民族中以讲壮语居多,有1700万人。地方曲艺主要有桂剧、壮剧、彩调剧、粤剧、邕剧、广西鱼鼓、铜鼓音乐等。
广西历史上的五大特点:
第一个特点是历史悠久。广西人类的起源非常悠久。据考古发现,早在距今20万年以前,就有原始人类在此生活。距今2万—1万年前,生活在广西的人类以“麒麟山人”为代表,已学会制造和使用简单的石器。约在四、五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就有已进入以血缘为纽带,处在母系氏族社会初期的“柳江人”在桂西、桂北的山区活动。现在东南亚发现最早的人类的化石在广西,就是“柳江人”。广西最早纳入中国统一的行政区划,始于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秦攻取岭南,设置桂林、象、南海等3郡。其中象、桂林两郡所辖县大多在今天的广西境内。唐朝于咸通三年(公元862年)设置岭南西道,旧治在今天的南宁市。宋朝于端拱元年(公元988年)设置了广南西路,简称“广西路”,旧治在今天的桂林市。公元1363年,设置广西行中书省,旧治在今天的桂林市。公元1376年,广西行中书省改为广西等处承宣布政使司,清朝广西等处承宣布政使司改为广西行省,治在桂林。中华民国时期,广西行省改为广西省,初旧治在今天的南宁市,1936年迁于桂林市。1957年7月15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决定,撤消广西省,设立广西僮族自治区,1965年10月12日,国务院批准广西僮族自治区更名广西壮族自治区。历史上桂林是广西的省郡,所以广西简称桂,又称“八桂”。
第二个特点是起义多。广西人有英勇、善战的历史。从春秋开始,广西就有起义,元朝后进入顶峰。所以广西历史上留下很多著名的起义,最著名的有“金田起义”、“镇南关起义”、“百色起义”、“龙州起义”等。
第三个特点是民族多。广西是壮族自治区,有40多个民族,其中人口较多的有5个:壮族、汉族、苗族、侗族、瑶族。
第四个特点是文化独特。悠久的历史造就了广西绚丽多姿的文化。广西的文化最独特的有至今未能破译的左江流域花山崖壁画。左江流域数公里的悬崖峭壁上,画有一幅幅赫红色的人物、动物、器物画像。悬崖峭壁上,有600多种动物,仅人的图案就有3、4百种,大的几十米,小的只有几毫米。广西的“铜鼓”是广西的象征。还有绣球,绣球原来是象征爱情的信物,现在已经延伸为友谊、幸福、祝福的象征。广西还是个歌海,广西的少数民族爱唱歌,广西有“三月三”和国际民歌节两个誉满全球的歌节。广西的少数民族用歌来对话,农民走亲戚在村口就开始唱歌,一直唱到家里,对方也用唱歌来迎接客人。广西的独特文化还有秦始皇时期修的沟通珠江和长江水域的灵渠,郭沫若说“北有长城,南有灵渠”。
第五个特点是方言多。广西的方言之多,堪称全国之最。广西流传比较广的语种有6种:流传在南宁市、钦州市、防城港市、北海市一带的“粤语”;流传在桂林、柳州一带的“官话”;流传在梧州市、玉林市和贺州地区一带“客家话”;流传在南宁地区、百色地区、河池地区一带的“壮话”,以及“桂北湘南的方言”、南宁市郊的“平话”等,还有瑶话、侗话、仫佬话等语言。
③ 灌阳县的历史
灌阳县历史悠久,从在灌江两岸发现的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38处看,早在远古时代,就有人劳动、生息、繁衍在这块土地上。
灌阳在夏、商、周属荆州之地,春秋、战国为楚南裔境。秦以楚南置长沙郡,灌阳隶属该郡。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分长沙国为零陵郡,观阳县隶属零陵郡。
灌阳自西汉文帝前元十二年前建立观阳县后,各代隶属、分合、撤消、复置如下:
西汉,隶属长沙国桂阳郡。
东汉,隶属荆州刺史部零陵郡。
三国,隶属吴荆州零陵郡。
晋,仍隶属荆州零陵郡。
南北朝,隶属湘州零陵郡。
隋开皇十年(590)县废,与桃阳(一称洮阳,今全州县)合并为湘源县,隶属湘州零陵郡;大业十三年(617)析湘源复置为县,县名由观阳改称灌阳,县治迁徒今灌阳镇,仍隶属湘州零陵郡。
唐武德七年(624)县废,并入湘源县,隶属江南西道永州;上元二年(675)复置为县,仍隶属江南西道永州。
五代十国,后晋天福四年(939)县废,并入清湘县,先隶属永州,后隶属全州。
宋乾德二年(964)复置为县,隶属荆湖南路全州。
元,隶属湖广行省全州路。
明,初隶属湖广布政使司永州府;洪武二十八年(1395)征南将军韩观以瑶族滋事,远湖广,近广西,易平瑶乱为由,具奏改隶广西布政使司桂林府。
清,仍隶属广西布政使司桂林府。
民国2年废府设道,隶属广西省桂林道(后改称漓江道);15年后废道设行政区,隶属广西省第八行政区。
1949年10月1日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灌阳县于同年11月20日解放,12月12日成立县人民政府,隶属广西省(1958年改称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专区。1970年桂林专区改称桂林地区,隶属桂林地区至今。
④ 谁知道广西全州的历史故事
全州素有广西北大门之称,东北依次与湖南省道县、双牌县、永州市、东安县、新宁县交界,南、东南与兴安、灌阳二县接壤,西与资源毗邻。南北最长99.23公里,东西最宽85.77公里。地理位置优越。县城,距桂林市125公里、距湖南省的永州市79公里,交通便利,湘桂铁路自东北向西南斜穿全县8个乡镇。国道322线与之平行,构成了全州对个交通的主干线。 全州县地域宽广,土地面积4021平方公里,占桂林市的14.5%。辖9镇10乡。境内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量充沛,物产丰富,是全国重要商品粮基地县之一,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也是广西水果主产区,主要名优水果有碰柑、脐橙、银杏、全州蜜梨;森林资源丰富,全县森林覆盖率为57.37%。 全州县自然资源丰富,水能资源充足,水能蕴藏量达25万千瓦,现已开发近10万千瓦,是全国农村电气化达标县之一。矿产资源品种达20多种,储量大,易开采。旅游资源丰富,自然人文景观多,具有景区特色明显,资源垄断性强,开发潜力巨大的景点达20多处,其中有建于明代的湘山寺、妙明塔、清代著名画家石涛等的字画石刻,高山明镜般的全州天湖水库, 炎井温泉、龙岩洞、三江口等。 湘山寺誉称为“楚南第一禅林”的湘山寺,位于全州县城内西隅湘山之麓,系公元765年唐代高僧无量寿佛所建。宋代皇帝五次加封,宋微宗亲临膜拜,从此名声大振,进入鼎盛时期,红门楼、玄武门、大雄宝殿、布经楼、伽蓝殿等共占地18000平方米。1945年湘山寺在日寇的铁蹄之下,焚毁殆尽。现存的湘山寺由放生池动物群雕、洗钵岩泉、妙明塔、康熙崖刻、赵炳麟墓等景点组成。 湘山寺是久负盛名的佛教胜地,作为宗教旅游在桂林别具特 色,为充分挖掘其潜力,促进全州旅游的发展,于1997年开始加强公园基础设施建设及部分寺庙的修缮工作,完成了寺校分开、公园总体规划、公园通道及至半山腰康熙御笔题词崖刻台阶山路、凉亭及围墙、莲花池、绿化等工作。 目前,湘山寺公园已对外营业,每年接待游客达10多万人次,特别是农历二月十九观音出生日、六月十九观音出家日、九月十九日三大佛教节日,来自湘、桂两省的善男信女,一路钟声、一路香火,人山人海,烟火兴旺之极
⑤ 广西在长征时发生了什么重要事件
是湘江战役。
湘江战役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央红军长征途中,在广西北部湘江地区突破国民党军第道封锁线的战役。湘江战役是关系中央红军生死存亡的一战。
1934年11月27日至12月1日,中央红军在湘江上游广西境内的兴安县、全州县、灌阳县,与国民党军苦战五昼夜,最终从全州、兴安之间强渡湘江,突破了国民党军的第四道封锁线,粉碎了蒋介石围歼中央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
湘江战役是中央红军突围以来最壮烈、最关键的一仗,我军与优势之敌苦战,终于撕开了敌重兵设防的封锁线,粉碎了蒋介石围歼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
红军虽然突破了第四道封锁线,但付出了巨大的代价。5军团和在长征前夕成立的少共国际师损失过半,8军团损失更为惨重,34师被敌人重重包围,全体指战员浴血奋战,直到弹尽粮绝,绝大部分同志壮烈牺牲。
渡过湘江后,中央红军和军委两纵队,已由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到3万人。
(5)灌阳历史事件扩展阅读:
湘江战役的背景:
1934年11月下旬,中央红军进抵湘桂边界。这时,蒋介石企图依托湘江天然屏障,构筑第四道封锁线,包围中央红军于湘、漓两水以东地区,形成一个“口袋阵”。
他封何键为“追剿”总司令,并提出让何键同薛岳和周浑元会合,将被追入广西的中央红军压缩到湘江以东、龙虎关以北的全县(今全州)、灌阳、兴安三县范围东西不足60公里、南北不到100公里的三角地域。
同时,蒋介石要求广西和广东军阀(他们还有30多个团)协助拦截中央红军,再扎紧口袋,迫使中央红军进行决战,依仗兵力数量和武器装备上的优势,在中央红军硬闯湘江这道“血网”时将其全部歼灭。
这是蒋介石的一箭双雕之计。如果这一计划得以实现,那么两广的地方军阀在同中央红军交战中会受到严重削弱,从而给蒋介石提供一个吞并他们的良机。
踏上征途的中央红军,已无法隐蔽自己,不得不勇往直前跨过湘江。过了江就必须按预定目标挥师北上,同在湘西的红二、红六军团会合。
蒋介石一看地图就可以知道中央红军的路线,就是两个月以前红六军团经这里同贺龙会合的路线。为此,蒋介石调兵遣将30万,参与湘江战役。
湘江战役就在这样的背景下爆发了。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湘江战役:中央红军长征的悲壮史诗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湘江战役
⑥ 全州县历史事迹
全州县的历史:
全州始建于西汉元鼎六年,是一个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古邑,从古今一直为历代州、府、县治地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为古今客、货运之重要通道。
是湘桂之交通枢纽,是南进岭南、北入中原的兵家必争之地。根据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规划,加快全州新区建设,强势由桂北重镇向广西北大门中等城市跨越,建成桂北副中心城市。
2015年11月,列为第二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2016年全州成为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
2017年成为第三批结合新型城镇化开展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试点地区。并入选首批“自治区级生态县。
(6)灌阳历史事件扩展阅读:
全州县自然资源丰富,2015年土地面积折合603.18万亩,有耕地72.70万亩,其中水田54.92万亩,旱地17.78万亩,水域面积10.69万亩,林业用地面积363.79万亩。
矿产资源有煤、锰、铁、锡、铅、锌、钨、硫磺、铀等20多种。境内长6公里以上的河流共123条,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72.68亿立方米,其中地表径流量39.14亿立方米。
地下储水量6.07亿立方米,外县流入水量27.47亿立方米。境内诸河流中,除湘、灌、罗三江可以通航外,其余各支流水浅流急,有利于截流筑坝,引水灌田。
加上井泉众多,丘陵平原交错,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得天独厚。水位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理论蕴藏量25万千瓦。
1983年经国务院批准,被列为全国100个农村电气化试点县之一。天湖电站水头高1074米,设计总装机容量6万千瓦。
⑦ 西汉时的灌阳
灌阳在夏、商、周属荆州之地,春秋、战国为楚南裔境。秦以楚南置长沙郡,灌阳隶属该郡。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分长沙国为零陵郡,灌阳县隶属零陵郡。
灌阳自西汉文帝前元十二年前建立灌阳县后,各代隶属、分合、撤消、复置如下:
西汉,隶属长沙国桂阳郡。
东汉,隶属荆州刺史部零陵郡。
三国,隶属吴荆州零陵郡。
晋,仍隶属荆州零陵郡。
南北朝,隶属湘州零陵郡。
隋开皇十年(590)县废,与桃阳(一称洮阳,今全州县)合并为湘源县,隶属湘州零陵郡;大业十三年(617)析湘源复置为县,县名由观阳改称灌阳,县治迁徒今灌阳镇,仍隶属湘州零陵郡。
唐武德七年(624)县废,并入湘源县,隶属江南西道永州;上元二年(675)复置为县,仍隶属江南西道永州。
五代十国,后晋天福四年(939)县废,并入清湘县,先隶属永州,后隶属全州。
宋乾德二年(964)复置为县,隶属荆湖南路全州。
元,隶属湖广行省全州路。
明,初隶属湖广布政使司永州府;洪武二十八年(1395)征南将军韩观以瑶族滋事,远湖广,近广西,易平瑶乱为由,具奏改隶广西布政使司桂林府。
清,仍隶属广西布政使司桂林府。
民国2年废府设道,隶属广西省桂林道(后改称漓江道);15年后废道设行政区,隶属广西省第八行政区。
1949年10月1日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灌阳县于同年11月20日解放,12月12日成立县人民政府,隶属广西省(1958年改称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专区。1970年桂林专区改称桂林地区,隶属桂林地区至今。
1996年,灌阳县面积1863平方千米,人口约26.3万人。辖3个镇、7个乡(其中2个民族乡):灌阳镇、黄关镇、文市镇、洞井瑶族乡、观音阁乡、西山瑶族乡、新街乡、红旗乡、新圩乡、水车乡。县政府驻灌阳镇。
1999年3月,撤销红旗乡并入灌阳镇。调整后,全县辖3个镇、6个乡(其中2个民族乡):灌阳镇、黄关镇、文市镇、洞井瑶族乡、观音阁乡、西山瑶族乡、新街乡、新圩乡、水车乡。县政府驻灌阳镇。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灌阳县总人口231288人。其中:灌阳镇57268人,黄关镇38610人,文市镇30014人,洞井瑶族乡7917人,观音阁乡7711人,西山瑶族乡10644人,新街乡34562人,新圩乡19283人,水车乡25279人。
⑧ 广西历史上的行政省
先秦时期,广西为骆越国,居住着百越中的"骆越"、"西瓯"、"苍梧"人。骆越国是岭南壮族祖先著名的方国,最早见于《逸周书·王会》,其中提到“路人大竹”,朱右曾《逸周书·集训校释》云:“路音近骆,疑即骆越。”路即骆,此说中的。《逸周书》亦称《周书》,乃先秦古籍,多数篇章出于战国,其中所记商周之事,必有所本。在《吕氏春秋·本味》里,又提到“越骆之菌”,汉代高诱注:“ 越骆,国名。菌,竹笋。”越骆是汉语提法,意为越(山)谷或越鸟,越人语言倒装为骆越。
战国秦汉时期
战国时期,岭南称百越之地,广西属百越的一部分。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秦统一百越,在岭南设桂林、南海和象三郡,。当时桂林的郡治不在今天的桂林市,而在当时的布山,位于今天的桂平市西南。今广西属桂林郡全部(广西称“桂”由此而来),象郡的一部分,南海郡的小部分。此外,长沙郡的小部分,黔中郡的小部分亦在广西境内。
秦末汉初,南海郡代理郡尉赵佗攻占桂林郡、象郡,建立南越国,自称南越武王,广西为南越国属地。
汉元鼎六年(前111),武帝平定南越王国,在岭南设南海、苍梧、郁林、合浦、交趾、九真、日南、珠崖、儋耳郡。今广西大部分地域分属郁林、苍梧、合浦3郡21县。其中郁林郡治布山县(今桂平西南),苍梧郡治广信县(今梧州市),合浦郡治从汉建武十九年(43)从徐闻迁合浦县(今浦北县境内)。此外,汉时今广西还有小部分地域分属零陵、武陵郡。东汉末,广西大部属交州统辖。
三国两晋南北朝
三国时期,广西壮族自治区大部属吴国,桂西北小部属蜀国。吴在今广西境内设桂林、始安、临贺、苍梧、郁林、合浦六郡,今桂北部分地域属零陵、武陵郡,桂西部分地域属蜀国的兴古郡。设置的县增至39个。
两晋时期,今广西境内设置苍梧、郁林、桂林、合浦、始安、临贺、晋兴、宁浦、永平、西平10郡,设置的县增至57个,分属广州、交州和湘州统辖。
南北朝时期,今广西地域始属南朝宋、齐、梁,后大部属陈地,今桂西、桂西北小部分地域属北朝周。先后设置9州、48郡、127县,其中37郡、78县为新设。
隋唐时期
隋统一中国后,将中国分为九州,广西大部分地域始安、永平、宁越、郁林、苍梧、合浦等郡属杨州,只有零陵、熙平2郡属荆州。先后设置85个县,其中61个承袭南北朝。
唐朝沿用隋制。唐太宗于贞观元年(627)将全国分为10道,今广东、广西绝大部分地域属岭南道(治所在今广州)。另外,桂西、桂西北和桂东北部分地域属江南道。开元二十一年(733),玄宗把江南道分为东西两道和黔中道,今桂西、桂西北部分地域属黔中道,桂东北部分地域江南西道。咸通三年(862),懿宗将岭南道分为岭南西道和岭南东道。广西大部分地域属岭南西道,广东属岭南东道。岭南西道治所设在邕州(今南宁),南宁在唐朝开始成为广西的首府。岭南西道除广西外,还包括现在的海南岛、雷州半岛一带。岭南西道设立桂、容、邕三管经略使,史称"三管",基本上形成广西后来行政区疆域的轮廓。此外,富川、钟山、贺州、藤县、岑溪一带属岭南东道。贞观末年,今广西境内设有34州。这些州大部分沿袭久远,直到明清时期才有的改府,有的改县。唐朝在今广西境内先后设置224个县,唐末减至154个。从唐朝开始,在今广西少数民族地区设置50个羁縻州、51个羁縻县。
五代宋元时期
五代十国时期,今广西桂林、柳州、梧州以北地区先属楚国,后属南汉,其余地区全属南汉。这一时期,今广西境内的行政建置基本沿袭唐代,设置的州有37个,其中34个为唐旧州;设置的县有135个,其中133个为唐旧县;此外还有羁縻州32个,羁縻县31个。
宋朝开宝四年(971),宋灭南汉,统一岭南。先后将全国划分为15路,至道三年(公元997),今广西绝大部分地域属于广南路,今全州、灌阳、资源一带属荆湖路。元丰元年(1078),分广南路为广南东路和广南西路,今广西绝大部分地域属广南西路,治所设在桂州(今桂林),桂林从宋朝开始正式成为广西的首府。广南西路辖地除广西外,还包括今广东雷州半岛和海南岛一带。此外,分荆湖路为荆湖南路和荆湖北路,今全州、灌阳、资源一带属荆湖南路。大观元年(1107),分广南西路另设置黔南路,辖地包括今桂西北部分地域。大观三年(1109),黔南路并入广南西路,更名广西黔南路,次年仍名广南西路。南渡后更名为广西路。这是"广西"名称的由来,广西得名由宋代始。宋在今广西境内先后设置2府、41州、3监、139县、85羁縻州、80羁縻县。
元朝时期,设省、路(府)、州、县四级区域制。元世祖至元十三年(1276),元朝在全国设3个中书省、11个行中书省。今广西先属湖广行中书省。元顺帝至正二十三年(1363),从湖广行中书省南部划出,设置"广西等处行中书省",这是广西设省的雏形。当时广西行中书省内划为12路、1府、1司、9州分别统辖各县。12路是:南宁路(治宣化县,今南宁)、静江路(治临桂县、今桂林)、柳州路(先治柳城,后移马平,今柳州)、梧州路(治苍梧,今梧州)、太平路(治崇善,今崇左)、田州路(治田州,今田东)、思明路(治思明州,今宁明),浔州路(治桂平),来安路(治奉议州,今田阳)、廉州路(治合浦)、钦州路(治钦州)、镇安路(治今德保),还有平乐府(治平乐)、庆远南丹安抚司(治宜山,今宜州);9州是:郁林州、容州、象州、宾州、横州、融州、藤州、贺州、贵州。此外,今全州、灌阳、资源仍属湖广行中书省(治今湖北武昌)统辖。元末,今广西境内设有2府、1安抚司、13路、9州、53县、60土州、8土县。
明清时期
明朝时期,撤销元朝的行省之名,设司、府(州)、县(土州)三级区域制。全国划分为13个布政使司。明太祖洪武九年(1376),设广西承宣布政使司,"广西"名称由此固定下来。广西布政使司内划分为11个府和3个直隶州统辖各县。11个府是:桂林府(治临桂县,今桂林)、柳州府(治马平,今柳州)、庆远府(治宜山),思恩府(先治乔利,今马山境,后迁治武缘,今武鸣境)、思明府(治思明土州,今宁明)、平乐府(治平乐)、梧州府(治苍梧,今梧州)、浔州府(治桂平)、南宁府(治宣化,今南宁)、太平府(治崇善,今崇左)、镇安府(治今德保);3个直隶州是:归顺州(治今靖西)、田州(治今田东)、泗城州(治今凌云)。此外,全州原属湖南地,洪武二十七年(1394),全州(今全州、灌阳、资源)自湖广永州府改属广西后,今广西地域大体形成。洪武二年六月(1369)将原属广西所辖的廉州、钦州划拨广东统辖。明末,今广西境内设有13府、4州、44县、34土州、6土县和5个长官司。
清朝时期,推行省、府(直隶厅)、州(直隶州)、县四级区域制。复设广西省,省会驻桂林府(今桂林市)市。广西全省划分为11个府、2个直隶厅、2个直隶州,分别统辖各州市县。11个府是:桂林府(治临桂,今桂林)、柳州府(治马平县,今柳州),庆远府(治宜山)、思恩府(治武缘,今武鸣)、泗城府(治凌云)、平乐府(治平乐)、梧州府(治苍梧,今梧州)、浔州府(治桂平)、南宁府(治宣化,今南宁)、太平府(治崇善,今崇左)、镇安府(治天宝,今德保);2个直隶厅是:上思直隶厅(治今上思)、百色直隶厅(治今百色);2个直隶州是:郁林直隶州(治今玉林)、归顺直隶州(治今靖西)。此外廉州府(治今合浦)、钦州直隶州(治今钦州),均属广东省。荔波县原属广西省,清世宗雍正十年(1732)划归贵州省统辖。清末,今广西境内设有13府、4州、44县、34土州、6土县、10土司和3长官司。
民国时期
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于1912年成立中华民国。民国期间,广西沿袭清朝称省,地域与清朝大致相同。民国元年,直隶州、厅均改为府,全省划分为10府:桂林府、平乐府、柳州府、庆远府、梧州府、浔州府、南宁府、太平府、镇安府、思恩府,分别统辖各县。民国二年(1913)撤销府制,由省直接统辖各县。民国六年(1917),全省划分为6道:桂林道(治今桂林)、柳江道(治柳州)、南宁道(治今南宁)、苍梧道(治今梧州)、镇南道(治今龙州)、田南道(治今百色),分别统辖各县。始自明清的对土官管辖区的改土归流措施,至民国十八年(1929)全部完成,全部土州、土县改设新县。民国十五年(1926),根据军政合一的原则,废除道制,把全省划分为若干区。民国十九年(1930),全省划分为12个民团区。民国二十三年(1934),改民团区为行政监督区。在此期间,广西为新、旧桂系军阀统治达28年之久。民国三十三年(1944),全省划分为8个区,辖99县,外加1个直辖市和1个设治局。民国三十八年(1949),截止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夕,全省划分为1市(桂林)、15区(1―15区)、99县。钦州、合浦、灵山、防城仍属广东省统辖。自广西设省起,直至民国时期,省会绝大部分时间在桂林,仅民国元年至民国二十五年(1912―1936)迁于南宁。
新中国成立至今
1949年12月10日,广西全省解放。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设广西省,省会设在南宁。1952年12月10日,在壮族聚居的邕宁、宜山、百色3个专区成立桂西壮族自治区;1956年3月改为桂西壮族自治州;1956年10月,中共中央提出了建立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倡议,1957年6国务院作出关于建立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决定,并在同年7月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通过相应的决议。1958年3月5日,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宣告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此后,广西境内的行政区划虽时有变动,但自治区一级的建置未改变。1965年10月12日,经国务院批准,广西僮族自治区更名为广西壮族自治区。从自治区成立20周年的1978年起,将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纪念日的3月5日改为12月11日,与右江苏维埃和红七军成立的日子相一致。
总之,广西是我国近现代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如金田起义、黑旗军抗法、镇南关战役等的策源地和发生地,涌现了洪秀全、石达开[1]、刘永福、冯子材等一批杰出人物。一代伟人邓小平在广西领导了百色起义,创建了红七军和右江革命根据地。也曾涌现出许多杰出的壮族儿女,如黄少卿、侬智高、瓦氏夫人、萧朝贵、韦昌辉、黄鼎凤、吴凌云、陆荣廷、郑献甫、卢焘、韦拔群、韦国清、黄现璠、覃应机、黄荣等等。
⑨ 从唐至清,广西的历史是怎样的
3000年前左右,广西开始进入文明社会。
先秦时期广西为百越之地,战国时期属楚。
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统一中国,置桂林、南海、象三郡,今广西属桂林郡全部、象郡一部及南海、长沙、黔中等郡一部,广西简称“桂”即由此而来。
秦末汉初,广西属南越国辖地。
汉武帝平定南越后,在广西境内设苍梧、郁林、合浦三郡。
东汉末,广西大部属交州统辖,三国时大部属吴国,桂西北小部分属蜀国。
晋代分属广州、交州和湘州。
南北朝时,相继属南朝的宋、齐、梁、陈所辖。
隋统一后,始安、永平、宁越、郁林、苍梧、合浦等郡属扬州辖,熙平郡和零陵郡之一部分属荆州辖。
唐初因之。太宗贞观后属岭南道。咸通三年(862)广西属岭南西道,下设邕、容、桂三管经略使,基本形成广西后来政区疆域轮廓。
五代十国时,广西地区先后属楚、南汉。宋代,广西地方称广西南西路,简称广西路,这是“广西”得名的开始。
元朝,广西属湖广行省。至正二十三年(1363)在湖广行省南部增设广西行中书省,开广西省之先河。
明洪武九年(1376),广西行中书省改称广西承宣布政使司。洪武二十七年(1394),将原属湖南的全州、灌阳一带划归广西,将原属广西的廉州府(今钦州、北海、防城港三市属地)划归广东。
清初复设广西省。
广西大约在10万枣2万年前就进入了母系氏族社会,人们开始过定居的农耕生活,使用石器,种植水稻,构筑干栏式住宅。
公元前217~公元前215年,秦始皇统一岭南,在今兴安境内修灵渠,把长江水系同珠江水系联系起来,促进了广西同中原的经济、文化交流。
秦汉以后,中原人民陆续迁入广西;唐代之后,还有一些被派遣或被贬谪的官吏来到广西,他们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加上垦田、修水利和修筑运河,从而促进了广西经济的发展。
宋代,广西农业生产已广泛使用铁器和耕牛。矿治、纺织、陶瓷、交通运输、商业和对外贸易也有较大发展。
明清两代,由于人口、畜力增加,水利设施不断完善,某些地方官吏采取奖励人民垦荒和实行轻课减役等政策,耕地面积不断增加,粮食产量有较快增长,原有的采矿和造纸、榨油、制糖、酿酒等家庭手工业也有了新的发展。
进入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以后,广西各族劳动人民遭受到封建统治阶级和帝国主义的双重压迫和剥削。在农村,土地进一步集中到极少数的地主手中,地租十分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