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西安历史博物馆谁设计的
西安博物院的主体建筑——博物馆由中国工程院、陕西历史博物馆的设计者、著专名建筑设属计师张锦秋设计,整体外观以天圆地方理念创作,突出体现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与同院的小雁塔以及荐福寺古建筑群相得益彰、交相辉映。
Ⅱ 历史博物馆设计说明怎么写
一. 目的
1. 熟练建筑设计的步骤和方法
2. 进一步掌握建筑与环境及已有建筑物的关系,把环境及历史的特殊性做为设计构思的重要因素之一,使新建筑成为城市及历史文脉延续的和谐因素。 3. 了解博览建筑外部形象与功能、室内空间及内部流线组织的关系, 4. 培养调查研究、查阅资料、综合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提高方案构思表达、图纸表现的能力 二. 设计内容
1. 在我市大钊公园或南湖公园,地形自选(要求:1. 或靠山或临水或兼有2.
交通便利3.考虑旅游需要4.扩建用地)。
2. 建筑面积:3500平方米左右,<4000平方米;主体层数最高三层,局部可
突出;绿地率≥30%、建筑密度≤40%;充足的室外展示场地、停车场地 3. 房间的设置、功能与面积指标自定 (根据展示内容,可通过调研,查阅资料等获取) 三. 成果要求
1. 总平面图 1:300-1:500 2. 设计说明 (仿宋字)
3. 平面图 1:100 、1:200(包括室内布置) 4. 立面图 1:100 、1:200(四个立面) 6. 剖面图 1:100 、1:200 7. 外观透视或轴侧图 8. 室内局部透视图、剖视图 9. 工作模型(材料自定,不上交) 其中外部透视或轴测图必须用彩色表现
图纸一律要求用A2图幅(图纸尺寸420mm x 594mm) 四. 进度安排(8周)
1. 分组讨论及调研,查阅资料,参观,进行初步方案构思
最迟12周 周四 提交 调研分析报告(500字以上)、概念或初步设计方案 (草图纸)
2. 修改,完善方案
最迟14周 周四 提交 二次设计方案 (A2 草图纸,并应设计布置图面) 3. 深入完成设计,绘制图纸,制作模型 最迟18周 周四18:00 提交所有设计图纸 五. 参考书目:
1.《建筑设计资料集》二版4,博物馆、展览馆部分 2.《建筑学报》相关文章;
Ⅲ 德国国家历史博物馆的设计亮点
贝聿铭以一个略带弧形,几乎与主体建筑等高的玻璃廊厅妥善地解决了同巴洛克建筑军械库之间距离上的冲突。这个玻璃廊厅使人们可以仰望天空。在地下层设有连接新老博物馆的通道。天桥,廊台,梁腹板,楼梯在不同的高度交叉连接,限定着廊厅的区域。在建造中廊厅采用了同巴黎卢浮宫金字塔一样水晶般的最高品质玻璃,从视觉上拓展了狭小场地的范围。玻璃墙幕既分隔开两幢建筑物,又使其相互关联。博物馆的参观者在映现的巴洛克建筑富丽堂皇的背景下闲逛的同时,古老的建筑也随之在“运动”。贝聿铭还在新馆的入口处很有自我意识地对着巴洛克建筑和宫殿建筑的豁口设置一个玻璃的螺旋楼梯塔。在这个没有回旋余地处耸立这么个“捕捉眼”可以说几乎是唯一的可能,使新馆在体形上有一个吸引点,将人们的注意力从军械库和新瓦赫的阻隔后面吸引过来。因为这样的玻璃螺旋楼梯塔常被用在百货商店或购物中心,所以也有批评者对此谨慎地提出了批评。事实上建筑美的创造不仅仅是建筑师突发奇想的结果,更主要的是根据其功能需要所作的安排。在剩下的建筑用地约近2000m2上贝聿铭设计了一个简洁明了的三角形几何体。各展览大厅都分布在里面。三角几何体是贝聿铭在建筑设计中经常使用的基本形式,在他著名的建筑中都曾运用到。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是两个相互构成个梯形的三角形;香港的中国银行大厦是由一组排列和旋转了三角体构成;巴黎卢浮宫金字塔是由四个三角形在一个正方形上筑成的空间。德国历史博物馆新馆的三角形体也是整个建筑的支撑结构。它不仅适应了基地锥形的布局,确立北面的建筑基线,同时也使建筑空间的开放处面朝西南方向,即对着通向林登大街的豁口。新馆的北面切出的平台以一个“双重三角体”出现是个合乎逻辑的空间布局。西南侧面的一块略带弧形的墙面使得三角几何体原本生硬的棱角同廊厅和螺旋楼梯塔的动感谐调起来。在弧形墙面接近顶端处自下而上开了个光线槽,它同上面的玻璃内阳台相连,参观者能在这里休息一下或眺望一下窗外。在这儿人们可以发现新馆同辛克老博物馆著名柱廊的联系之处
Ⅳ 宁波历史博物馆的建筑布局
宁波博物馆在外观设计上大量地运用了宁波旧城改造中积累下来的旧砖瓦、陶片,形成了24米高的“瓦爿墙”,同时还运用具有江南特色的毛竹制成特殊模板清水混凝土墙,毛竹随意开裂后形成的肌理效果清晰地显现。王澍这样谈到自己的设计初衷:“使用‘瓦爿墙’,大量使用回收材料,节约了资源,体现了循环建造这一中国传统美德,一方面除了能体现宁波地域的传统建造体系、其质感和色彩完全融入自然外,另一意义在于对时间的保存,回收的旧砖瓦,承载着几百年的历史,它见证了消逝了的历史,这与博物馆本身是‘收集历史’这一理念是吻合的。而‘竹条模板混凝土’则是一种全新创造,竹本身是江南很有特色的植物,它使原本僵硬的混凝土发生了艺术质变。”
建筑下半段只是一个简单的长方形,在上半段开裂为类似山体的形状。人们从中部一个扁平的,跨度30m的穿洞进入博物馆。内观整个结构,包括三道有大阶梯的山谷,两道在室内,一道在室外;四个洞,分布在入口、门厅和室外山谷的峭壁边侧;四个坑状院落,两个在中心,两个在幽深之处。一种山体类型学叠加在上面,公共空间永远是多路径的,它从地面开始,向上分叉,形成一种根茎状的迷宫结构。也用来适应一直不确定的展览内容。 建筑的内外由竹条模板混凝土和用20种以上回收旧砖瓦混合砌筑的墙体包裹,如一种在人工和天然之间的有生命的宏大俭淡的物,作为山的物性是它唯一要表达的。它的北段浸在人工开掘的水池中,土岸,植芦苇,水有走势,在中段入口处溢过一道石坝,结束在大片鹅卵石滩中。在建筑开裂的上部,隐藏着一片开阔的平台,通过四个形状不同的裂口,远望着城市和远方的稻田与山脉。
2012年2月,在“英国生命保险设计大奖”公布的候选作品名单里,宁波历史博物馆列入建筑类候选作品行列。
Ⅳ 博物馆设计风格分类 你喜欢哪一种
博物馆收藏、陈列、展示那些历史长河中掏出来的珍贵的物品,博物馆展示的时候不是简单把物品排列起来,而是进过精心的博物馆设计为我们再现了过去生活的点滴,让我们有一种置身其中的感觉。博物馆设计要形成本身独特的风格,根据地区、环境、文化等对进行不同的设计。下面小编为大家介绍博物馆设计的几种风格。
博物馆设计
现如今博物馆设计已尤为重要。博物馆设计可以在无形之中折射出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城市的精神文化程度,可以让人们很容易的看出这所博物馆的特点,可以让人们对博物馆的印象更为清晰。所以,在设计博物馆的时候不仅要加入历史的文化底蕴,更要加入现代文明的元素。
博物馆的现代文明因素更多的在于如何将一些现代高科技产品合理融合在展厅之中,以最新的设计理念,把各种多美体互动展项、主题与高科技声光电展示手段相结合,将过去的历史、人物、物品等重现,让参观者如同时光倒流,体验耐人寻味的科技文化博物馆。
博物馆,作为一个时期历史文化的传播平台,博物馆展厅设计的壁纸与展架的色调搭配,展台陈设的次序与位置,以及展馆的背景因为等等都与博物馆的魅力息息相关,它决定了游客的观赏兴趣和心情。因此,一个好的博物馆设计,会让人在潜移默化地把游客引入到历史里面去,使文物爱好者在玩味历史痕迹的过程中流连忘返并且回味无穷。
博物馆设计风格介绍:
一、现代简约风格
现代简约风格是行走在流行时尚前沿的一种博物馆设计风格,在现代社会颇受欢迎。简约主义源于20世纪初期的西方现代主义。欧洲现代主义建筑大师MiesVanderRohe的名言“Lessismore”被认为是代表着简约主义的核心思想。简约主义风格的特色是将设计的元素、色彩、照明、原材料简化到最少的程度,但对色彩、材料的质感要求很高。因此,简约的空间设计通常非常含蓄,往往能达到以少胜多、以简胜繁的效果。
博物馆设计特点:由曲线和非对称线条构成,如花梗、花蕾、葡萄藤、昆虫翅膀以及自然界各种优美、波状的形体图案等,体现再墙面、栏杆、窗棂和家具等装饰上。线条有的柔美雅致,有的遒劲而富于节奏感,整个立体形式都与有条不紊的、有节奏的曲线融为一体。大量使用铁制构件,将玻璃、瓷砖等新工艺,以及铁艺制品、陶艺制品等综合运用于室内。注意室内外沟通,竭力给室内装饰艺术引入新意。
适合人群:现代简约风格是当今国际社会流行的设计风格,几乎每个年龄层的人都可以接受并喜爱这样的风格。
二、中式博物馆设计风格
中国传统的室内设计融合了庄重与优雅双重气质,现在的中式风格更多地利用了后现代手法,把传统的结构形式通过重新设计组合以另一种民族特色的标志符号出现。
博物馆设计特点:中国风的构成主要体现在传统家具(多为明清家具为主)、装饰品及黑、红为主的装饰色彩上。室内多采用对称式的布局方式,格调高雅,造型简朴优美,色彩浓重而成熟。中国传统室内陈设包括字画、匾幅、挂屏、盆景、瓷器、古玩、屏风、博古架等,追求一种修身养性的生活境界。
适合人群:中式博物馆设计风格总体布局对称均衡,端正稳健,而在细节上崇尚自然情趣,花鸟、鱼虫等精雕细琢,富于变化,充分体现出中国传统美学精神。设计成熟稳重,适合喜爱传统文化一族或中老年人。
三、欧式博物馆设计风格
欧式风格有多种,如巴洛克风格、洛可可风格、哥特式风格等等。
博物馆设计特点:欧式的居室有的不只是豪华大气,更多的是惬意和浪漫。通过完美的典线,精益求精的细节处理,带给家人不尽的舒服触感,实际上和谐是欧式风格的最高境界。同时,欧式装饰风格最适用于大面积房子,若空间太小,不但无法展现其风格气势,反而对生活在其间的人造成一种压迫感。
(1)巴洛克博物馆设计风格
博物馆设计特点:巴洛克风格的主要特色是强调力度、变化和动感,强调建筑绘画与雕塑以及室内环境等的综合性,突出夸张、浪漫、激情和非理性、幻觉、幻想的特点。打破均衡,平面多变,强调层次和深度。使用各色大理石、宝石、青铜、金等,装饰华丽、壮观,突破了文艺复兴古典主义的一些程式、原则。
适合人群:巴洛克风格悠久、浪漫、沉淀,适合尊重内心,尊从自我,不追逐潮流、不取悦别人,对美有独特见解、追求完美和品位,遵循传统又善于突破传统的人士。
(2)洛可可风格博物馆设计风格
博物馆设计特点:洛可可风格的总体特征是轻盈、华丽、精致、细腻。室内装饰造型高耸纤细,不对称,频繁地使用形态方向多变的如“C”“S”或涡券形曲线、弧线,并常用大镜面作装饰,大量运用花环、花束、弓箭及贝壳图案纹样。善用金色和象牙白,色彩明快、柔和、清淡却豪华富丽。室内博物馆设计造型优雅,制作工艺、结构、线条具有婉转、柔和等特点,以创造轻松、明朗、亲切的空间环境。
适合人群:洛可可风格的细节唯美、律动,如宫廷般高贵华丽,适合追求优雅人群。
(3)古罗马博物馆设计风格
古罗马风格以豪华、壮丽为特色,券柱式造型是古罗马人的创造,两柱之间是一个券洞,形成一种券与柱大胆结合极富兴味的装饰性柱式,成为西方室内装饰最鲜明的特征。广为流行和实用的有罗马多拉克式,罗马塔斯干式,罗马爱奥尼克式,罗马科林斯式及其发展创造的罗马混合柱式。
适合人群:古罗马风格适合喜欢古罗马悠久文化底蕴的人群,多为西方人群喜欢。
(4)哥特式博物馆设计风格哥特式风格是对罗马风格的继承直升的线形,体量急速升腾的动势,奇突的空间推移是其基本风格。窗饰喜用彩色玻璃镶嵌,色彩以蓝、深红、紫色为主,达到12色综合应用,斑斓富丽精巧迷幻。哥特式的彩色玻璃窗饰是非常著名的,家装中在吊顶时可局部采用,有着梦幻般的装饰意境。
适合人群:哥特式风格的博物馆设计唯美浪漫,适合性情浪漫灵动的人群。
(5)希腊古典博物馆设计风格
立克、爱奥尼克、科林斯是希腊风格的典型柱式,也是西方古典建筑室内装饰设计特色的基本组成部分。多立克柱式粗犷、刚劲,基座有三层石阶,柱身由一段段石鼓构成,呈底宽上窄渐收式,柱头由方块和圆盘构成,无饰纹。爱奥尼克柱式整体造型风格坚挺娟秀,比多立克多一个柱础,纵向有凹槽24条,各凹槽的交接棱角上设计一部分圆面,最具特征的是它的柱头,左右各有一对华丽、精巧、柔美的卷涡式装饰。科林斯柱式用毛莨叶作装饰,形似盛满花草的花篮式柱头,规范而细腻,充满生气,其柱高、柱径比例、凹槽都同于爱奥尼克柱式。古希腊风格的三种柱式常用于客厅的隔断中。
四、传统博物馆设计风格
传统风格的室内设计,是在室内布置、线形、色调以及家具、陈设的造型等方面,吸取传统装饰“形”、“神”的特征。例如吸取我国传统木构架建筑室内的藻井天棚、挂落、雀替的构成和装饰,明、清家具造型和款式特征。又如西方传统风格中仿罗马风、哥特式、文艺复兴式、巴洛克、洛可可、古典主义等,其中如仿欧洲英国维多利亚或法国路易式的室内装潢和家具款式。此外,还有日本传统风格、印度传统风格、伊斯兰传统风格、北非城堡风格等等。传统风格常给人们以历史延续和地域文脉的感受,它使室内环境突出了民族文化渊源的形象特征。
适合人群:传统风格适合喜欢传统文化、欣赏古典装饰的人群,而不同的传统风格又适合喜欢不同民族文化的人群。
五、乡土博物馆设计风格
现代人对阳光、空气和水等自然环境的强烈回归意识以及对乡土的眷恋使人们将思乡之物、恋土之情倾泻到室内环境空间、界面处理、家具陈设以及各种装饰要素之中。大量木材、石材、竹器等自然材料以及自然符号得到应用,自然物、自然情趣的直接切入,室内环境的“原始化”,“返朴归真”的心态和氛围,体现了乡土风格的自然特征。此风格得到文人雅士的推崇。
适合人群:乡土风格适合久居都市远离自然,与家人分隔的人群。
六、自然博物馆设计风格
自然风格倡导“回归自然”,美学上推崇自然、结合自然,才能在当今高科技、高节奏的社会生活中,使人们能取得生理和心理的平衡,因此室内多用木料、织物、石材等天然材料,显示材料的纹理,清新淡雅。此外,由于其宗旨和手法的类同,也可把田园风格归入自然风格一类。田园风格在室内环境中力求表现悠闲、舒畅、自然的田园生活情趣,也常运用天然木、石、藤、竹等材质质朴的纹理。巧于设置室内绿化,创造自然、简朴、高雅的氛围。
适合人群:自然风格适合文人雅士、热爱大自然崇尚返朴归真之人群。
博物馆设计要有核心的思想,能够表达出其要表达的思想,可以由一些连贯的故事线串联起来,形成一个故事的背景,另外,博物馆设计还要本地化,具有本地特色和传统;最后,让观众得到一些真实的感受和体验的博物馆设计才是成功的。以上博物馆设计风格分类是一些推荐,还有其他的风格也都是很不错的。
Ⅵ 上海历史博物馆设计者是谁
市文管委主要领导介绍,早在 1983年,上海就在上海市农业展览馆的第 5馆成立了版上海地方权历史陈列室, 1985年又扩建为陈列馆。 1991年,陈列馆迁入虹桥路 1286号,并正式命名为上海历史博物馆。
然而,随着 2002年虹桥路场馆租借期满,博物馆被迫关闭。周育民和刘奕民两位委员介绍:从 2002年至今,博物馆始终没找到稳定像样的场馆。
记者了解到,本市“十一五”规划中,上海历史博物馆建设项目占有一席之地。目前,市文管委等有关部门正积极开展选址工作。
---------
真可怜啊,连个家都没有呢,哪来设计者啊?~~
Ⅶ 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建筑布局
陕西历史博物馆建筑的外观着意突出了盛唐风采,馆舍由馆名碑池、主馆、库区、东南角楼、西南角楼、临时陈列厅、行政用房、业务用房等一组仿唐风格建筑群组成。
陕西历史博物馆馆址在西安市小寨东路翠华路口,其优点是用地方整,四周有路,位于城市干道的交叉口,距市中心较近,交通方便;同时这里距大雁塔曲江风景旅游区仅一公里左右,在城市旅游路线上,与大小雁塔均有较好的通视线;特别因为这块地上无搬迁任务,近旁的干道有城市管网设施,便于工程上马。但其不利之处是用地略感局促,发展徐地不大。作为大型公共建筑近旁还缺少公共广场或公用绿地。根据上述场地条件及现代化博物馆的功能要求,陕博建筑物采取了相对集中紧凑型的布局。
博物馆建筑整体充分体现了设计大师张锦秋“在技术上达到国际水平,建筑艺术上成为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象征”的设计思想,着意突出了盛唐风采,反映出唐代博大辉煌时代的风貌。布局设计上,借鉴了中国宫殿建筑“轴线对成,主从有序,中央殿堂,四隅崇楼的特点”。整座建筑主次分明、散中有聚,突出古朴凝重的格调,营造出古代帝宫与传统园林相结合的气氛,再现出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融为一体的风范,表现了中国传统宫殿建筑“太极中央,四面八方”的空间构图特色以及千百年来早已潜入中国人空间意识中的“超以像外,得于寰中”的东方宇宙哲理。
Ⅷ 首都博物馆的建筑设计
首都博物馆新馆建设用地面积248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63390平方米,地下二层,地上五层,北部设计了绿色文化广场,东部设计了下沉式竹林庭院。建筑物(地面以上)东西长152米、南北宽66米左右,建筑高度41米。建筑外形主要由矩形围合结构、椭圆形外立面和金属屋顶三部分组成。建筑内部分为三栋独立的建筑,即:矩形展馆,椭圆形专题展馆,条形的办公科研楼。三者之间的空间则为中央大厅和室内竹林庭院。自然光的利用、古朴的中式牌楼、下沉式的翠竹庭院、潺潺的流水,为观众营构了一个兼具人文、自然情调的环境。
首都博物馆建筑本身是一座融古典美和现代美于一体的建筑艺术品,既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又呈现鲜明的现代感。巨大的屋盖继承了中国传统建筑深远挑檐;通长的石质幕墙象征着中国古代城墙;广场起坡传承古代高台建筑风格;在大厅北门外地面上镶嵌清代丹陛,大厅内有明代牌楼,体现出中国传统建筑平面中心轴线特点;椭圆形的青铜展馆斜出墙面寓意古代文物破土而出。青铜、木材与砖石的大量运用更显一种历史的久远。北广场和大堂地面所用石材,产于自古以来为营造北京城供应石材的房山地区;方形展厅的外装饰,采用北京最常见的榆木;椭圆形展厅的外装饰,采用青铜材料,并饰以北京出土的西周时期青铜器的纹样。钢结构棚顶、玻璃幕墙等表现出北京有力的时代步伐,高大空间和通透的视觉效果顺应了当代建筑的国际流行趋势。 首都博物馆设计方案,经过两轮国际招标,从16家中外知名建筑设计机构提交的22个设计方案中选出的。博物馆建筑落成后,已得到国内外各界人士一致称赞。新馆建筑用地2.48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63390平方米,建筑高度40米,地上五层、地下两层。建筑本身是一座融古典美与现代美于一体的建筑艺术精品,既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又呈现鲜明的现代感。如:外观外倾斜的青铜体破墙而出,悬挑的大屋顶继承了中国传统的出檐,青灰色砖墙模糊了古城墙与现代幕墙的界线。宽阔的广场和大堂也取材于皇家宫殿高台建筑的手法。在博物馆中轴线上,大厅外地面镶嵌清代丹陛,大厅内有明代牌楼,体现中国传统中心轴线特点。在建筑材质上,青铜、木质与砖石的大量运用更显现一种历史的久远;钢结构棚顶、玻璃幕墙又表现出北京有力的时代步伐,高大的空间和通透的视觉效果更顺应了当代建筑的国际流行趋势。
佛像展厅佛像展厅共展出佛像262尊,分为汉传佛像和藏传佛像艺术。看过这个展厅,各式各样的艺术造型让观众了解到佛像艺术在我国汉族、藏族地区的发展、演变。展厅中一尊“铜镀金大成就者毗瓦巴”,是明代宫廷造像,通高18.5厘米,如此大型的佛像非常罕见。佛像造像十分生动,双目圆鼓,面露喜色。右腿横盘,左腿支起,左手上举,食指伸出作上指状。这种造型表现的是毗瓦巴与卖酒女打赌而定住太阳时的姿势。
玉器展厅
在玉器展厅共展出文物181组件,将玉器发展的基本脉络展示给参观者。展品中有大量王公贵族墓出土的以及带有皇帝年款、刻有御制诗文的玉器。一部分小件玉器前均配有放大镜,使观众更好感受我国古代玉雕的高超工艺。展厅中备受关注的是一方乾隆御玺。据了解,这方玉玺是2004年首都博物馆以250多万港元从香港佳士得春季拍卖会上购得的。这方“白玉镂雕龙纽方形玺”是清乾隆皇帝禅位给嘉庆帝而自居太上皇前不久所刻的印玺,从“八徵耄念之宝”的印文可知,是乾隆80寿辰(1791年)所治印玺之一,属乾隆私印。乾隆皇帝曾在很多著名书画上用过它,因此也可作为鉴别书画真伪的依据之一。
瓷器展厅
瓷器展厅中展出了北京作为都城历史时期出土和传世的瓷器170组件,青花釉里红海水云龙纹天球瓶在2000年就已价值1000万元。另外宋辽金时期的定窑白釉童子诵经壶、元大都出土的青花凤首扁壶、乾隆松石绿地粉彩蕃莲纹多穆壶等名贵瓷器都是难得一见的稀世精品。展厅中还列有明成化斗彩葡萄纹杯,这对葡萄纹杯与鸡缸杯为同时期作品,都是明代官窑的代表作,而鸡缸杯只有一只,葡萄纹杯是一对,这对杯子是在清初重臣索尼7岁孙女的墓中出土的。
书房展厅
书房展厅共展出文物149组件,其中有乾隆款御墨、御制淳化轩刻花纸、四大名砚、明代竹雕张希黄款山水楼阁笔筒等珍贵文物。磨砖对缝的月亮门、精致的花窗、画案、书柜、绣墩……走进这间展厅,就像走进明清时期文人的书房。由于这里展出的多是笔、墨、纸、砚等比较娇贵易干裂的文物,展柜和展厅中特别增设了多台加湿器来保证文物安全。
镇馆之宝
乾隆御制碑分为碑身、碑帽、碑座三个部分,帽和座各有两个,一共五件。全碑总高6.7米,重40多吨,汉白玉石材,保存非常完好,碑身上全部是少见的乾隆正楷手书《皇都篇》、《帝都篇》,由满汉两种文字写成,这两首诗篇生动具体地表达了乾隆皇帝“在德不在险”和“居安思危”的治国思想。
这两篇文章也是这个巨型石碑最大的文物价值,是研究和展示北京历史和文化的重要实物文献。碑座为束腰须弥座,刻有卷草花纹,精美异常。
该碑1935年前后曾立于北京天桥十字路口西北方的“斗姆宫”内;1915至1919年间被移至先农坛;1949年育才学校进驻先农坛时,尚立于内坛东北角;1958年的“大跃进”时期,该碑被人为推倒,散放地表;之后由于“文革”期间的种种工程,碑的各个部件被陆续埋入地下。依据这些线索,2003年,寻碑工作开始启动。工作人员先是动用探测仪进行现场探测,但结果令人失望。后来,根据一位老人的回忆,初步确定了御碑的方位。2004年春节前,在先农坛内坛,北京方便食品厂院内的一间办公室地下,发现了碑身一角,此后又找到了碑帽和底座。
乾隆御制碑保存非常完好,但因为年代久远,碑体上出现了一些裂纹,不过并没有通透裂缝。为了保证碑体不受损坏,在立碑前已经对石碑进行了修复。较大的裂缝用钢筋加固,并进行了灌胶处理。为避免风雨和阳光对石碑的侵袭,今后整座石碑将用特制玻璃封罩。玻璃罩上下留有通气孔以便空气流通。据介绍,选用的玻璃不仅强度大,用锤子都砸不碎,而且还能防紫外线。
数字放映厅
数字放映厅主要展示北京在历史中的朝代更迭与发展,此放映厅在2013年6月首都博物馆公开招标选拔实力公司,打造出的最现代化的数字放映厅,刚刚完成全新的改造升级,改造后的数字放映厅运用目前最新的数字放映技术。展示的主要内容为《辉煌的北京》。
《辉煌的北京》影片将以全新的视角展现北京在历史中的朝代更迭与发展,以三维动画与三维特效的方式诠释北京城在历史长河中古今发展变化作为主体,以充满视觉冲击力的影视节奏和极具仪式感的视听表现烘托出一个具有浓厚历史气息文化的北京城。在创意要求上追求无与伦比的视觉冲击力与表现手法的强大张力,更要契合历史,站在一定的高度上,以巡视的视角俯瞰整段北京城的历史,带领观众融入其中,渲染强烈的自豪感与荣誉感。 首都博物馆新馆不仅是一座重要的文化设施,同时也是北京地区文物保护、文物研究、面向公众和广大青少年传播爱国主义精神、历史及科学知识的基地,还是北京市举办礼仪和庆典活动的重要场所,也是人民群众旅游和休闲的理想去处。 建筑设计重视博物馆的特定功能要求,力图以清晰的、简明的、富于逻辑的方法处理好各功能区间的关系。主要的功能区分为:展陈区、社会教育区、综合服务区、业务科研区、地下停车库、行政办公区、安全保卫区、藏品库区、设备区。 文物安全的环境监控:首都博物馆采用恒湿不恒温的先进、独特的智能化空调系统,将文物库房和展厅的相对湿度的变化幅度控制在2%以内,极大地保证了文物存放安全;同时又使展厅温度随外界自然气温有一定幅度的浮动,获得较好的对人舒适度。
礼仪与公众活动:举行礼仪活动时,仪式前大厅多媒体投影屏幕会放映相关的标语和背景信息。仪式中大厅各处具有均匀清晰的音响。大厅具备新闻摄影电源和发稿信息终端,能够根据会议、礼仪的进程自动地联合控制相关的灯光、窗帘、音响、投影等设备。室外广场的大屏幕可同时转播仪式实况,并自行进行实况拍摄和录音。仪式结束后半小时内立即可提供相应的多媒体光盘。
观众现场服务:在博物馆各大门内、大厅均安装参观导览系统,让公众自由地浏览、查询博物馆的基本情况和参观信息。售票验票系统出售本馆的全价、优惠价等各种参观券,能够自动识别参观券的真伪、面额,并允许观众当天即使中途临时出馆、仍可返回继续参观。
信息化服务:信息技术将以往历史的音视频数据数字化所建立音视频节目数据库和点播系统,可让观众通过计算机屏幕或者电话拨号自由地点播想收听、收看的曲艺、戏曲节目。
多功能报告厅:通过数字化网络、电台、电视网(有线/无线)和现场视频直播、数据网络交互式播发、后期电子出版物制作,实现现场会议与网络会议的相结合。互联网用户无论身在何处,都可以通过浏览本馆局域网的方式实时地参与现场学术讨论。
中央礼仪大厅——面积2000余平方米、高度34米,其装饰中国文化特征突出、现代气息浓郁,是举行礼仪活动和大型文化活动的理想场所;
展厅——不同类型展厅相对独立,既便于观众有选择地参观、缩短参观路线,又便于安防管理。宽阔的展厅面积和充足的高度,也为丰富多样的展陈设计提供了理想空间。3000余平方米的临时展厅将为国内、国际文化艺术交流提供一流的展示平台。智能化温湿度控制系统、安防消防系统,为举办最珍贵级别的文物展提供了条件。
文物库房——面积充足、分隔合理;安防消防设施先进、完备;拥有10吨液压电梯,文物运输车可从地面运到地下二层库房,如今为中外博物馆所独有。
多功能会议厅——具有多语种同声传译、数字电影播放、会议表决系统、会议厅专用网站等国内最选进的设施。
数字放映厅——超宽视角弧形银幕,可播放高清晰数字影片,该设备分辨率为国内外目前最高;如今第一部影片是《辉煌的北京》;今后将制作立体数字影片。
进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复兴门外大街16号的首都博物馆,厚重的历史感和时代气息扑面而来。巨大的屋盖、通长的石质幕墙、明代的牌楼、清代的丹陛……现代而不张扬,传统而不沉闷,这是这座建筑给每一个走近它的人留下的第一印象。首都博物馆,作为老北京记忆的保管者和新北京精神的践行者,成为了这座城市精神文化的栖息所在。
“欢迎到首都博物馆网站串门”,这是首都博物馆馆长郭小凌在首博官网写下的致辞,在他看来,首都博物馆“以展示北京五十万年人居史、三千年城市史、八百年京都史及其无比丰厚的文化遗存为主业,兼及收集、整理、修复、研究、保管北京地区的历史文化遗产的重任,同时也是新北京与世界进行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场所。”从一个边陲小城,到发展成为十三亿人口大国的首善之都,首都博物馆成为了容纳北京地区历史文化的记忆殿堂。
Ⅸ 博物馆设计理念(就是依据)
如我国的上海博物馆新馆位于市中心的人民广场,与市政府办公楼相对,内位置比较重要,建容筑师根据建筑的空间环境,建筑风格的内外关系,积极利用地下空间配合城市中心广场的尺度,建筑地上的部分主要是展示空间,地下是行政办公、库房、机房等辅助用房。地上地下的面积基本上相当。利用地下空间的成功地硕塑造博物馆建筑形象,其做法不失为一较好的例子。
当代社会的环境意识正在不断加强,因此达到建筑与环境的充分融合是建筑师追求的目标。
在城市中心区,历史文化地区,自然景区的博物馆以及遗址博物馆,它们的外部环境具有各自的秩序和特点。其中一部分博物馆是通过地下空间的利用,在环境中求的适应自身的存在方式。这种得体的,具有亲和力的表达方式已经得到人们广泛的接受和欢迎,并且为地区环境向良性方向发展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