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嘉兴南湖凌历史故事
南湖菱是嘉兴著名的特产南湖无角菱,简称南湖菱,因其地处南湖而得名是专菱中罕见的珍品,也有人依属形称其为元宝菱、馄饨菱、和尚菱等。
民间传说:关于它为何不长尖角,在民间有一个传说。据说,当年乾隆皇帝下江南途径嘉兴,当地民众拿出南湖的菱给皇帝吃,当时的菱是有尖角的。乾隆皇帝吃的时候一不小心被尖角刺到了。乾隆皇帝下令南湖菱不能长菱角。第二年,南湖的菱便不再长角了。
㈡ 嘉兴的名人故事
嘉兴市区有:著名民主人士、法学家沈钧儒;国际数学大师陈省身;著名翻译回家朱生豪答(莎剧翻译者);清代著名词人、学者朱彝尊。巴金虽然出生在四川成都,但他的祖籍在嘉兴市郊。
海宁市最多:国学大师王国维,红学家吴世昌,著名英语教育家许国璋,近代著名训诂学家朱起凤(他独立编著的《辞通》和《辞源》《辞海》并称为中国三大辞书),近代著名军事学家蒋百里(与蔡锷齐名),新月派诗人徐志摩,武侠小说家金庸(查良镛)。还有现代著名科普作家贾祖璋。
桐乡市(少而精):文学家茅盾(沈雁冰),漫画家丰子恺(其实也是散文家)。中国工程院院长徐匡迪(曾任上海市市长)。
海盐县:漫画家张乐平,近代著名出版家张元济(商务印书馆的创办人),当代著名作家余华。
平湖市:弘一法师李叔同(中国新文化运动前驱,他还是丰子恺的老师)。
嘉善县:历史地理学家谭其骧。
㈢ 历史上在嘉兴发生过什么大事
隋唐五代:(苏州嘉兴县;吴越国秀州)
隋大业六年(610)开凿江南运河,完成我国南北大运河的沟通。古代江南运河路线,自嘉兴至崇德崇福经海宁长安到临平镇,然后走上塘河,元末才形成现行走余杭塘栖的走向。
唐初,盐官县一带兴建捍海塘,盐官有捍海塘,堤长百二十四里,开元元年(713)重筑。这段海塘起杭州盐官,至吴淞江,是第一条有明确修建年代记载的杭州湾北岸海塘。大运河的开通和海塘的兴修,为本地整治水系,开发水利,建设塘浦圩田提供了基础。
开元五年(717),海盐澈浦经朝廷批准设镇,嘉兴青龙也置镇。当时镇虽是军事建置,但地处海口,不能不涉及对外贸易。青龙镇后来发展成繁荣的外贸港口,澉浦一带也留下唐代与外国经济文化交往的痕迹,中世纪阿拉伯人的著作中曾提到,黄巢起义破广州后,中国对外贸易港口曾移至KANFOW,后代学者认为,其地是澉浦。
唐天宝十年(751),嘉兴、海盐两县各析一部分辖区,与娄县的一部另置华亭县,嘉兴县辖境虽缩小,地位却得到提升。唐制:县分七等,嘉兴县于大历年间升为第三等的望县,进入全国县份前百名之列。
乾元年间(758—760)朝廷在嘉兴设嘉兴监,总管盐务,当时“淮海闽洛”设十监,嘉兴监居首。
大历三年至六年(768—771),李栖筠任浙西团练观察使、御史中远、苏州刺史,见嘉兴一带未开发的土地很多,“嘉禾之田,际海茫茫”,遂委任大理评事朱自勉,赴嘉兴主持屯田。数年之中取得丰硕的成绩,农田面积大量扩大,水利广泛开发,从此嘉兴成为全国知名的农业区。约在大历十年(775)前后,文人李翰作《苏州嘉兴屯田纪绩颂并序》(《全唐文》430卷),对这次具有历史意义的开发留下了唯一的记载。李翰写下了千古知名的论断:“扬州在九州之地最广,全吴在扬州之域最大,嘉禾在全吴之址最腴,故嘉禾一穰,江淮为之康,嘉禾一歉,江淮为之俭”。
唐文德元年(888)吴越制置使阮结筑嘉兴大城,城围12里,是时嘉兴已是浙北重镇。
后梁开平三年(909),嘉兴县北境分出一部合吴县一部,另置吴江县。
后梁龙德三年(923) 钱镠建立吴越国,十分重视嘉兴的地位。建国的第二年,即后唐同光二年(924),钱镠在嘉兴县设立开元府,辖嘉兴、华亭、海盐三县。开元之名,显然有庆祝吴越开国之意,当时吴越国与中原后唐王朝断绝关系,此事未报后唐的批准。后因与后唐政府修好,乃于后唐长兴三年(932)罢开元府建置。
后晋天福三年(938),分嘉兴县西境义和市等地建立崇德县,反映了当时嘉兴西境,即今桐乡市境已有较高程度的发展。
后晋天福五年(940)三月,吴越国经后晋朝廷批准,于嘉兴县置秀州,为吴越国十三州之一,这是嘉兴正式设置州府级行政机构之始。吴越国王钱弘(亻叔)曾先后任命其从子钱昱、钱郁担任秀州刺史。吴越秀州辖嘉兴、海盐、华亭、崇德四县。
两宋:(两浙路秀州、浙江西路嘉兴府)
熙宁十年(1077),秀州已有秀州城,华亭、海盐、崇德三县,青龙、上海、广成(陈)、魏塘、石门、洲钱(泉)等十七处酒务,岁收酒税ll万余贯,属两浙各州之首。
政和七年(1117),宋徽宗赐秀州郡名为嘉禾。
绍兴二年(1132)五月,宋宗室之子伯琮被宋高宗立为嗣。宋宗室是宋太祖赵匡胤少子赵德芳的后裔,建炎元年(1127)任嘉兴县丞时,生子伯琮于官舍。绍兴三十二年(1162)六月,赵伯琮接帝位,即宋孝宗。这样,嘉兴就成为“龙兴之地”。因此,宋孝宗的孙子宋宁宗于庆元元年(1195)将秀州升为嘉兴府,继续管辖嘉兴、华亭、崇德、海盐四县。嘉定元年(1208),又升嘉兴府为嘉兴军节度,知府职衔为知嘉兴军府事,节制澉浦金山水军。澉浦水军建置于开禧元年(1205),称殿前澉浦水军,额1500人,在澉浦、乍浦设统制。体制的升格,对嘉兴的发展起了有利的作用。
建炎四年(1130),秀州市舶务驻青龙镇。绍兴二年(1132)两浙市舶司自杭州移至华亭,设分司于青龙镇。淳佑六年(1246),在澉浦设市舶官。十年,置澉浦市舶场。广陈则早在天圣元年(1023),置广陈榷场,管理贸易。
㈣ 嘉兴有哪些有名的历史事件,希望具体点
绍兴,古称会稽,公元前22世纪,舜即行足于会稽山间,造福于民,那时原始农业已显雏型。“有饭不尽,委之空桑,郁结成味,久蓄气芳。”之酒起源之说,应该从这一时期开始。以“饭”为原料,酿的酒应该指的是黄酒。 公元前21世纪,禹王治水成功,在会稽山行功论赏,以酒庆功。会稽山因此在世前就闻名一时。 公元前490年前,越王句践卧薪尝胆于会稽山下,经十年生聚,复国雪耻。当时,越王勾践在举兵出师时,会稽山的父老乡亲捧出家酿美酒献给越王,越王将酒投入河中,与出征的将士一起迎流共饮,士气大振,一举灭吴,成为千古佳话。由此可见,酒在当时已十分盛行。是全国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梁祝传说中的梁山伯的故里。在原始部落定居时代,属于河姆渡文化圈的绍兴就是中华文明的起源区域。秦时,秦始皇巡游会稽,项羽见秦始皇的仪仗行伍趾高气扬的模样,脱口说出:“彼可取而代也。”不久项梁、项羽起兵,集吴中子弟八千,从此纵横天下,起兵就是在嘉兴江东小霸王孙策崛起时,渡江东征,连连破敌,锋芒无人能抵。击破刘繇后,进攻会稽郡。会稽太守王朗固守于固陵,孙策渡江作战,屡攻不下。这时孙策的叔父孙静献计,以迂为直,侵袭固陵南面数十里的查渎,绕道攻王朗后方。孙静说:“王朗凭城坚守,短期间内攻不下来,不如攻打查渎。查渎是交通要道,应当占领。这就是攻其无备,出其不意。”孙静并且自愿打头阵。孙策同意,同时下令:“近来连日大雨,江水污浊,饮用容易腹痛,你们即刻准备数百缸清水待用。” 。清咸丰十年(1860),太平军攻克嘉兴,建听王府为当地军政领导机构。清朝中期以后,受帝国主义掠夺和封建主义的剥削,嘉兴的经济和城市面貌日渐衰落和凋敝。1911年11月7日,辛亥革命党人光复嘉兴,成立嘉兴军政分府。民国初废府存县,改称嘉禾县,后复称嘉兴县。 中共“一大”正是在嘉兴的游船上召开的1921年8月初,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闭幕,宣告中国共产党成立。
㈤ 浙江历史上发生什么大事
浙江历史包括现今浙江省和江苏省长江以南部分所发生的历史。在明代以前,江苏省长江以南部分也是浙江的一部份。
[编辑] 上古??史前时代
良渚文化时期的玉璧,是当时象征财富及军权的礼器。早在5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浙江就有原始人类建德人活动。直至新石器时代,先后出现上山文化[2]、小黄山文化[3]、跨湖桥文化[4]、河姆渡文化[5]、马家浜文化[6]、良渚文化及马桥文化[7]等,现时浙江省境内共发现新石器时代遗址100多处。
其中上山文化为21世纪新发现的史前文化遗址,距今约1万年左右,其将改变人们对史前长江流域文明及稻作文明历史的一般看法。河姆渡文化遗址中发现的史前稻谷,长期被认为是古代稻作文明的代表。良渚文化距今约5000年,是新石器文化遗址的一个代表。
[编辑] 越国及越吴融合
主条目:越国
春秋时期,越国在浙江一带兴起。此时,位于北边的吴国也迅速发展,并且比越国强盛的更快,吴国在消灭了江北的邗国(今苏北扬州)、淮夷等国后,与两浙的冲突激增。吴王阖闾时,以越国不协助吴国攻打楚国为由而入侵越国,结果阖闾中箭身亡。继任吴王夫差同越王勾践进行了20余年的战争,最后越王勾践于前473年消灭北面的强国吴国,光复两浙,进而吞并吴国,并迁都山东琅琊。
由于受到楚国持续打击,勾践的子孙越王朱句被迫把国都迁回到吴国灭亡时的首都——苏州,此后四代越王都以苏州为都,直到楚国占领苏州。
越王无强时,越国发兵向北攻打齐国,向西攻打楚国,与中原各国争胜。齐威王使说客成功说服越国不打齐国转攻楚国,遭到楚威王的军队反击,越国大败,导致越国由盛转衰。公元前306年,楚国占领越国国都苏州,在浙西设立江东郡,越国退往钱塘江以东固守。同时,浙江南部的东瓯国是越国的一个封臣(见《越绝书》佚文)。
在越国和吴国长期的交往中,并且由于越国最终吞灭吴国,并统治达167年之久,越和吴的文化逐渐融为一体。
[编辑] 秦、汉时期
主条目:会稽郡
秦国灭楚国以后,旋即进入两浙,“降越君,置会稽郡”[8],两浙成为秦会稽郡的一部分,郡治在吴、越两国故都吴县(今苏州)。
秦二世元年(前209),天下反秦。流亡江南的原楚国淮北贵族项羽在苏州袭杀秦会稽郡太守,率领8000江东子弟起兵。刘邦建立汉朝后,两浙仍置会稽郡。浙江东南部的东瓯国在吴王刘濞叛乱以后被闽越国灭亡,后来也属会稽郡管辖。
这一时期两浙属于秦帝国和汉帝国的边陲地区,尤其在秦始皇和汉武帝时期,太湖流域和宁绍地区与岭南等地一样,是罪犯流放之地。
东汉永建四年(129年),会稽郡治所迁往山阴(今绍兴),苏州成为新设的吴郡治所。
[编辑] 六朝
东汉末年,浙江曾为军阀王朗和严白虎所据,后来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孙坚及其子孙策、孙权逐步统一长江下游地区。
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年),孙权在赤壁大胜南侵的曹操数十万汉军。222年,孙权受魏帝曹丕封为吴王,229年吴国正式脱离魏国独立,浙江向为孙氏吴国领地。吴国时期,浙江境内经济稳定发展,临海郡永宁县(今浙江温州)和横藇船屯(今浙江平阳)是当时几个主要造船中心之一。当时浙江西部和皖南等山地仍为山越部落,与平地的两浙人有所不同,为增加吴国人口和兵力,吴国对山越进行征抚,并且大搞屯田,以增强吴国的国力。
280年,浙江在吴降晋后转归晋国统治。318年,由于中原发生五胡乱华,晋皇室南下至前吴国故都南京,始称东晋,此后在一系列宫廷政变后,政权经历宋、齐、梁、陈之变迁。此后大量中原汉人贵族和士大夫南迁,也就是所谓的衣冠南渡。中原人口主要南迁在南京周围和太湖以西。浙江(包括属同一文化圈的太湖流域的大部分地区)尚不是这次中国人南迁的最主要的居住地,但是仍有不少北方人士补充进浙江人中。有名的包括谢氏(谢灵运等)、王氏(王羲之家族)等。
这一时期浙江属于“扬州”。六朝西曲的“下扬州”题材就是描述浙江的富庶情形的。吴兴郡(今湖州)、临海郡(今台州)、永嘉郡(今温州)等新的行政区划也是那时建立的。
公元589年,在陈为隋所并后,浙江再次进入中原王朝统治时期。
[编辑] 隋唐
主条目:两浙道
隋朝修建了大运河,将太湖流域和洛阳连接起来。武德九年唐军进入江南,从起浙江失去了独立的地位。贞观元年开始,太湖流域的粮食被大批征调到北方,从此延续了1100多年。 8世纪开始,设立浙江西道节度使(驻地今苏南镇江)和浙江东道节度使(驻地绍兴),大体延续了秦汉会稽郡的范围。两浙藩镇的统治为将来吴越国独立打下了基础。
[编辑] 吴越国和两宋
主条目:吴越国
主条目:两浙路
黄巢革命彻底摧毁了唐朝腐朽的统治。军阀董昌在镇压黄巢的过程中恢复了吴越的独立,他的部将临安人钱镠在杭州建立了吴越国,在中原经历五代十国纷争的百年动荡中,吴越国保持了东南的稳定和繁荣。为两浙成为日后中国繁庶之地奠定了基础。吴越国时期人口达到55万户。
宋代钱塘江下游地图978年,宋国大军压境,吴越国君臣在经过商议后为保全两浙民生,将土地献给北宋(960年-1127年)。北宋在浙江设立两浙路,下设14个州:苏州、常州、润州、杭州、湖州、秀州(嘉兴)、越州(绍兴)、明州(宁波)、台州(临海)、婺州(金华)、衢州、睦州(建德梅城)、温州和处州(丽水)。两浙路基本继承了唐代的两浙道。
当北宋灭亡以后,宋室在杭州建立南宋(1127年-1279年)今天浙江的省会杭州,当时称做“临安”,就成为南宋的行在(皇帝所在的地方,临时首都)。甚至在南宋灭亡以后,马可波罗还对这里的繁荣与美丽感到惊讶,称这里是世界上最美丽华贵的天城。[9][10][11]。由于两浙多年未受战火侵袭,这段时期的浙江,在全国经济中的地位与日俱增,并凭借粮食、茶叶和丝绸等成为中国最重要的赋税重地。[12]1276年,蒙古军队攻占杭州,结束了杭州作为首都的年代。元朝将原来的两浙路与南京等地合并,设立江浙行中书省,首府仍在杭州。
[编辑] 明朝
在浙江省发现的明朝瓷器,收藏在华盛顿史密森尼学会。主条目:浙江承宣布政使司
朱元璋的明朝军队在1368年攻入两浙,吞并浙西的张士诚和浙东的方国珍,占领两浙全部,设立浙江承宣布政使司。朱元璋随后为将首都应天府(今天的南京)和他的老家凤阳拼凑成一个新的行政区划——南京(南直隶),将传统上一直由浙属的苏州、松江等地划予南直隶,致使自马桥文化和越国时期以来,一直统一在一个行政区中的太湖流域被人为的分属两地,并被因陋就简的沿至今日。明朝浙江承宣布政使司设立11个府、l州、75县。
明朝时浙江是全国赋税重地之一。此时嘉兴、湖州发展为生丝的主要产地。对外贸易也极其活跃。但是朱元璋对两浙人支持张士诚和方国珍对抗明朝向来不满,遂对包括浙江在内的沿海实施封闭锁国的海禁政策,使商业文明和重商倾向较明显的浙江备受压制。海禁严时更有“片板不许下海”的规定,并实行“迁海令”,沿海居民一概内迁,严重威胁沿海居民生计。[13]洪武十九年(1386年)舟山46岛居民30000余人被强遣入内地,次年全国唯一的海岛县昌国县(今舟山市的前身)废除[14]。 故有明一代沿海渔商民冲击海禁的事件频频发生,到嘉靖朝时终酿成所谓的大倭患。实则倭寇之中,闽浙人比例最高。
[编辑] 清朝
主条目:浙江巡抚
清兵入浙后,于康熙初年改浙江承宣布政使司为浙江省。由于浙江曾积极抵抗清兵,满清对江南文人采取高压政策,野蛮的文字狱、明史案即发生于浙江,在浙江一手制造了骇人听闻的吕留良开棺戮尸、捕杀曾静等事件。
清朝道光二十年(公元1840年)7月5日,英军炮轰定海城,鸦片战争正式爆发。翌日城陷,定海镇总兵葛云飞、寿春镇总兵王锡朋、处州镇总兵郑国鸿率军抵抗后阵亡。根据战后签订的中英江宁条约,宁波成为最早的五口通商口岸之一。
1861年,太平军从江西进入浙江省,除最南的温州地区外全省各地都受严重影响。由于江浙地区是官员和绅士的主要来源地,这一地区对于儒教的信仰致使民团不断与太平军作战,造成浙江全省除最南的温州地区外,人口损失惨重,尤其是浙江西部的湖州、杭州两府各县,人口损失多在2/3以上,尤其武康、孝丰、安吉3县,人口损失在96%以上。太平天国战争导致大批江浙人士进入上海的外国租借避难,对上海的开发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在平定太平天国的同时,湘军的势力开始在浙江迅速扩张,1861年后的多任浙江巡抚均由湘军把持,一改过去进士出身的文人巡抚,直到葛毕氏案发生后,湘军的力量才大为削弱。义和团运动及八国联军侵华期间,浙江省参与东南互保,免受战争侵扰。
[编辑] 中华民国时期
[编辑] 浙人治浙
主条目:浙人治浙
辛亥革命以前,浙江是革命党活动活跃的地区,浙人章太炎、徐锡麟、秋瑾、陶成章等人成立光复会,影响波及长江下游和东南沿海。1911年11月,杭州新军起义,时任浙江咨议局议长汤寿潜被推举为首任浙江都督,宣告浙江独立。1912年,中华民国政府正式成立,浙江省省会仍定于杭县(原称钱塘)。1月都督汤寿潜改任中华民国首任交通总长后,浙江各界又公推蒋尊簋为浙江都督。但在袁世凯的压力下,蒋尊簋被迫辞去都督,袁遂任命朱瑞为浙江都督。
1916年4月12日浙江省宣布独立,布告安民。5月,公推吕公望为浙江都督兼省长,倡导“浙人治浙”,加入反袁护国运动。省议会议长沈定一召集被袁世凯解散的省议会复会,恢复《临时约法》,行使省议会的权力。但由于局势动荡,吕公望无力掌控浙江政局。1917年1月,北洋政府任命杨善德带兵来杭任浙江督军,齐耀珊任浙江省长,浙江各界虽力拒,但终未挽回局面。
[编辑]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杨善德就任浙江督军后,浙江省被正式纳入北洋军阀势力范围。杨去世后,卢永祥接任浙江督军。杨卢2人均属皖系军阀。因当时的江苏省为直系军阀统治,所以浙江督军节制同属皖系的上海地区。
1924年9月,江浙战争爆发,属直系军阀的江苏督军齐燮元联合江西和福建进攻皖系的卢永祥。10月战争结束后直系获胜,驱逐卢永祥。浙江进入直系军阀统治时期,督军为孙传芳,直至北伐战争结束。
清末民初时期,浙江因为资本主义萌芽和开埠较早,较早的接触了西方近代思想的影响并且投入到推翻清朝的统治的斗争中,孙中山后期的革命经费大部都是浙江湖州的丝绸商人筹集和捐赠的,蒋介石就是依靠江浙财阀的势力上台的,湖州人当时就占国民党中常委的1/3,控制了当时的政权。浙江人还较早参与了当时上海的开发,宁波人大量移民上海,湖州人控制了当时上海大部分码头和租借大半房产,并建造了百乐门,和平饭店等知名建筑。
[编辑]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主条目:浙江省政府
1927年2月底,北伐军占领浙江全境,7月27日浙江省政府正式成立,浙江开始了在国民政府领导下的十年建设,其间多项重要基础设施竣工。1929年,张静江在杭州成功举办了第一次西湖博览会。
[编辑] 浙江抗战
主条目:抗日战争期间的浙江
抗日战争期间,浙江是战争的主战场之一,属于第三战区。北部的嘉兴、吴兴、长兴等地是前期淞沪会战的主要战场之一。1937年8月14日中日在杭州笕桥上空爆发八一四空战,中国空军在相对劣势下,击落日机数架,取得空战大捷。8月下旬,浙江境内成立杭州湾北岸守备区和浙东守备区。至年底,杭州以北平原地区全面失守。为阻缓日军行动,国民政府对浙江实行焦土政策,炸毁钱塘江大桥,形成中日隔钱塘江对峙的浙江正面战场(共牺牲上将2名(含追赠))。
1939年3月21日,富阳抗敌自卫团奋战三天两夜,取得东洲保卫战的胜利,击退日军偷渡钱塘江扫荡浙东的企图。1940年1月,日军土桥师团乘雪天渡过钱塘江,占领萧山。7月16日,日军从海上进攻镇海,威胁当时全国最重要的对外港口和抗日前哨宁波,国军在戚家山争夺战中取得抗战中的第一次反登陆海防战大捷,是为镇海大捷。1941年4月20日宁波沦陷。
浙江沦陷后,先被编入日军的傀儡政权中华民国维新政府,到1940年再被编入汪伪政权。
由于浙江为国民政府重要控制地和财税来源,浙江抗战抵抗强烈,其间日军在浙江使用了生化武器,是日本进行细菌战的主要受害地区之一,造成浙江人民重大伤亡。目前,在义乌和衢州分别建有细菌战纪念展览馆,反映侵华日军细菌战的犯罪史实。
1945年9月4日第3战区参谋长张世希与驻杭州的日军第133师团参谋长樋泽一治在富阳宋殿村(今属富阳市受降镇)举行洽降会谈,浙江光复。
[编辑] 光复后及国共内战
1949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共4个兵团10个军分兵数路进入浙江作战。5月,温州、杭州、宁波等浙江大陆各城相继易手。中华民国国民政府的浙江省政府迁至舟山,继续有效统治浙江沿海诸岛。1950年5月,浙江省政府等驻舟山各机构及大量人员随中华民国国军撤退台湾,省政府因之撤销。随后解放军陆续接管舟山群岛。
国民政府弃守舟山后,仍保有浙江东南的大陈列岛(台州列岛)、一江山等岛而由国民政府控制。1955年1月2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攻陷一江山岛[15],国民政府见大势已去,在美国第七舰队的护航下,将大陈岛上的军队和居民全部撤退至台湾,随后更撤离南麂。浙江省至此全境易手。[16]
[编辑]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1949年7月,浙江省人民政府成立。
国共政权交替后,如其他各省一样,浙江也经历了历次政治运动,原来发达的商业文明因被视为资本主义尾巴而沉寂。直到改革开放以后,浙江才恢复新生。
浙江省的南部山岭起伏,有限的耕地使得难以仅靠农业生存。邓小平在中国实行经济改革,给这一地区的人们带来机遇,他们将生意做遍了全中国。通过勤奋的工作、积极进取的精神、低工资成本和放眼世界市场的眼光,浙江南部经济迅速崛起,并涌现出全国私营经济代表的温州,全国航运业巨头云集的宁波,全球轻纺市场中心绍兴及以小商品城著称的义乌等典型,加上传统上比较富裕的浙江北部地区。这个时期的浙江省成为中国最富裕的省份。浙江模式也成为一种发展典型。
㈥ 嘉兴的民间故事是什么
采访手记
几个选本是远不够的
N于能
民间流传的故事,充满了乡土气息,这是为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而作为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如何保护传承这些极具地方特色的文化,也是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人们的责任。这次,我们部门深入到田间地头去采访讲述民间故事的老人们,也引发了一些感想。
随着人们群众精神生活的极大丰富,作为古老传统的讲故事方式,已经渐次式微。因为听众的散失,原先对讲述、整理民间故事抱有极大热情的群众,大多数已经不再讲故事了,比如王店常睦桥社区的王金仙,由于结婚和到乡企工作慢慢就放弃了这一个人的兴趣和爱好。这在当下是一种普遍现象,那么在这种状态下,我们如何为民间文化包括民间故事提供生存下去的条件?
上世纪八十年代,政府曾组织过大规模的民间文学采风活动,从事城乡文化工作的人员充满热情地参加普查和采录工作,像我知道的袁克露老师,这次采访接触到的嘉善文化馆的金天麟、王店文化站的梅晓民老师就是。但是又是20多年过去了,时至今日,还是有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急需抢救,而且我看到上世纪八十年代采录的民间故事原稿大多数还整整齐齐地静静躺在文化站的文件夹里。我想,退一步来说,不求以前的辉煌,只求这些曾经花费了多少人心血的民间故事付之出版,把非物质文化遗产转化为为物质形式——书籍、CD、VCD(含录音)等,以便研究、流传和保存,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当务之急(现有的几个选本是远远不够的)。
另一方面,丰富多彩的民间口头历史和文学故事的传承者年龄大多老去,像居住在王店建南村周家村6号的王招娣老人,一口气给我们讲述了四个长短不一的故事,但是比她年轻的晚辈们早已不再以讲故事听故事为乐趣了。从这方面来说,如何培育民间文学的传承人也是值得思考的一个点,因为对于民间故事来说,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移植民间故事
N李眉尔
对于嘉兴的民间文化,我曾有过接触。一口气听这么多民间故事,倒还是第一次。
按说,民间故事都是在村里坊间流传,是原生态的。可给我讲故事的人,并不是农民。据说,现在会讲故事的农家老人越来越少了。
徐春雷、陈志农、朱瑞民,他们是几个知识分子,也都是桐乡的民间文艺家。对民间故事有着深深的感情,耳听口传已经有数十年了。
我问他们,是什么使他们这样做?他们说,小时候爱听故事,那时候,村里的老人还常常讲故事。长大了,发现讲故事的人越来越少了。80年代的时候,有个全国性的文化活动,组织搜集民间文化。他们几个人都参加了这个活动。后来就成立了民间文艺家协会。那时候,他们的搜集整理工作基本上是义务性的。为了挽救即将消亡的那些民间故事,他们走乡串村,寻找会讲故事的老人,最近几年,还开始了新民间故事的创作。
老人有的去世了,有的记忆不好,故事从四乡的老人心里移植到了他们的心中,从嘴里移植到了纸上。民间故事这棵大树不死,与民间艺术家的悉心培植有关。可是他们觉得后继乏人,年轻人对此不感兴趣,民间艺术严重缺乏新生力量。移植后的民间故事,将怎样焕发新生,还是只剩下一个供陈列的标本呢?
故事是用来听的
N陈苏
文化古迹、历史文物,一直以来都是可远观却不能亵玩的,民间故事却是从小看大的。
当我们坐在石桥上,一棵大树下,听一位老大爷说这桥这河的故事,当我们隔着栏杆听老奶奶说这片土地上曾经发生过的故事,当我们听一位八旬老人,说他七八岁的时候听他爷爷奶奶说过的故事,我们感觉,这故事离我们是那么近,伸手可触。
故事是要听的。可这些故事,随着时间的潮水,随着老人们渐渐离开,在我们的生活里也渐行渐远,还有多少人知道,多少人会说,多少人会听这些故事。你的孩子,你的后辈,陪伴他们长大的是樱桃小丸子和哆啦A梦,陪伴他们进入梦乡的是公主与王子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其实,我们短暂几日的倾听,匆忙而充满遗憾,也许并不能起到什么作用,幸运的是有的县市都对民间故事做过不错的收集和整理,我们能希望的就是用我们的笔和我们的心,让大家知道有着这许多故事就在爷爷奶奶的嘴里,就在这沧桑的古桥上,汩汩的河水里,泥土的芬芳中,就在你坐的那块石头上。
请你抽出一点时间和耐心,听听你的爷爷奶奶说说那些故事,“然后呢,然后呢……”地追问下去,也许在你小的时候,他们已经唠叨了很多遍;也请你抽个空,将这故事穿插在王子和公主的幸福生活中,说给你的孩子你的后辈听吧,毕竟这些故事,是发生在你脚下的这片土地上的,毕竟故事是用来听的,是要一代代说下去的。
口口相传 代代延续
N朱 政
听着这么多人声情并茂地讲述流传于嘉兴的民间故事,我们深切地感受到,民间故事,是口口相传、代代延续的。
到了当地的文化馆,我们发现,他们的工作人员已经在差不多二十年前就做了很多收集民间故事的工作,已经编辑成书。他们之中,大多是从小听着长辈们讲述民间故事长大的。
桐乡的郑善方已经年过六十,他家住同福,家里有厚厚几叠他亲手写的民间故事整理稿。他说,他虽然教过书,但他依然是个地地道道的老农。从小,他是听着他妈妈讲民间故事、快活地踩着田间的泥土长大的。在当老师的时候,他总会在课堂上留出几分钟时间,叫做“讲故事时间”,给学生们讲讲记忆中母亲给自己讲过的那些有趣的故事。
桐乡文化馆的颜剑明那时也是他的学生,他说,同学们每天去学校上课,最期待这“讲故事时间”,一到这时间,大家都坐得端端正正,屏住呼吸,听得眼珠子都瞪得老大。如今,二十多年过去了,颜剑明的儿子都已经上初中,现在他不仅给儿子讲故事,而且下乡收集、记录民间故事。他整理的故事经常在公开刊物上发表,把桐乡人的聪明、勤劳和智慧让后代继承和发扬。他说,这或许就是传播民间故事的意义所在吧!
㈦ 介绍在浙江嘉兴南湖与井冈山发生的重大革命历史事件
浙江嘉兴南湖:中共一大 井冈山发生的重大革命历史事件:秋收起义
㈧ 嘉兴南湖见证了什么(就是在那里发生了什么历史事件
嘉兴南湖召开一大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今兴业路76号)秘密召开。会议进行至中途,遭法租界巡捕的袭扰而被迫停会。根据上海代表李达的夫人王会悟的建议,“一大”会议转移到嘉兴南湖的一条游船上继续举行。
8月2日上午,“一大”代表毛泽东、董必武、陈潭秋、王尽美、邓恩铭、李达、张国焘、刘仁静、周佛海、包惠僧等,由李达夫人王会悟作向导,从上海乘火车转移到嘉兴,在南湖的一艘丝网船上完成了大会议程,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乾隆皇帝登临南湖
清朝顺治七年(1650年),以吴伟业为首的江南士人在南湖举行了十郡大社,湖上名人云集,连舟百艘。乾隆皇帝六次下江南,多次登临南湖烟雨楼,一再赋诗,并亲画烟雨楼图。
(8)嘉兴历史事件扩展阅读:
南湖红船
南湖红船位于南湖湖面,是一条单夹弄丝网船,长约16米,宽3米。内有前舱、中舱、房舱和后舱,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中舱举行。
烟雨楼
烟雨楼位于南湖湖心岛上,正楼,楼两层,高约20米,建筑面积640余平方米。楼前檐悬董必武所书“烟雨楼”匾额。
烟雨楼,因唐朝诗人杜牧“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的诗意而得楼名。始建于五代后晋年间(936-947年),明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嘉兴知府赵瀛疏浚市河,所挖河泥填入湖中,遂成湖心小岛。
㈨ 嘉兴民间传说故事
1、嘉兴血印禅寺的传说
当年有一位叫血印禅师在“洪杨之乱”,救出寺院里被匪徒关掳来的几十妇女,他自己却在寺里等着,匪徒回来时他就扯谎,有意指错方向让匪徒追,之后匪徒就把他绑在石柱上乱斧砍死,这石柱上的血印就是他的遗迹,他的法号也是这样由来的。
2、乌镇修真观的传说
传说张洞明在印家巷树丛里结草庐,每日在草庐中静坐,虔心修炼,辟五谷,用吐纳之法聚合提炼元神。年复一年,得日月精华,天地正气,遂得道成仙,青鸾来仪,羽化而去。里人就地造了一座观,以道士修真名,叫修真观。
3、嘉兴胥山的传说
传说,春秋时吴国大将伍子胥来到嘉兴胥山练兵,准备攻打楚国。由于天气炎热,练兵又非常辛苦,许多人受了湿热之毒,皮肤上长出许多痈、疽,又肿又痛,体弱的甚至发起高烧。伍子胥急得不知应该怎么办才好。
正在这时,伍子胥的朋友东皋公正好云游到嘉兴,顺道来看望伍子胥,东皋公是名医扁鹊的弟子。当初伍子胥被楚国追杀,来到昭关时,一夜间急白了头,也是东皋公巧妙安排,用一个和子胥相像的朋友代替子胥出关,而让伍子胥成功投奔了吴国。
东皋公看到伍子胥的兵士因为身上长痈疽而生病,又看到胥山的山洞里有很多的蝎子,便笑着对伍子胥说:“我有办法。”便抓了几只蝎子,放在瓦块中,用文火慢慢煨烤成焦黄色,然后分给兵士吃。兵士们吃了之后,身上的痈、疽马上就消了肿,“打焦”脱落了。这一天,正好是农历的五月初五端午节。兵士们病好后,士气大振,终于打败了楚国。
为了纪念伍子胥,嘉兴人把他练过兵的地方叫做胥山。胥山西南山脚,有块中间下凹的石头,石面上隔一段就有点裂痕,据说是当年伍子胥磨剑造成的,叫做磨剑石。
(9)嘉兴历史事件扩展阅读
嘉兴,别称“禾城”,位于浙江省东北部、长江三角洲杭嘉湖平原腹地。嘉兴处江河湖海交会之位,扼太湖南走廊之咽喉,作为沪杭、苏杭交通干线中枢,交通便利。
嘉兴建制始于秦,有两千多年人文历史,自古为繁华富庶之地,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美誉,是一座具有典型江南水乡风情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嘉兴名人辈出,涌现出茅盾、金庸、徐志摩、陈省身、王国维、丰子恺、张乐平等名家大师。
嘉兴自然风光以潮、湖、河、海并存驰誉江南,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拥有南湖、乌镇、西塘三个5A级景区,以及盐官(钱江潮)、南北湖、绮园、月河历史街区、梅花洲、九龙山、东湖、莫氏庄园、茅盾故居、徐志摩故居等著名景点,构成江南水乡特色;中共一大在嘉兴胜利闭幕,是中国共产党诞生地,成为中国近代史上重要的革命纪念地。
风景名胜
1、嘉兴南湖景区
南湖是浙江的三大名湖之一,因位于嘉兴城南而得名。南湖由运河各渠汇流而成,上承长水塘和海盐塘,下泄于平湖塘和长纤塘,据史籍记载,五代后晋天福年间(约936)以前,这里芦蒿丛生,尚无景观,此后吴越王钱第四子广陵王钱元任中吴节度使时,在湖滨筑宾舍以为“登眺之所”,后才逐渐形成名胜。
2、乌镇
乌镇古时候称为乌墩,春秋时此地为吴疆越界,到唐代咸通年间始称乌镇。这里历史渊源流长,六千多年前,乌镇的祖先就繁衍、生息在这里。乌镇位于浙江省桐乡县北部,地势低洼,为河流冲积和湖沼淤积平原,河港密布、纵横交叉,具有浓厚的水乡特色。此处钟灵毓秀,自古人才辈出。历代著名人物有编《昭明文选》的梁昭明太子、《唐宋八大家文抄》编者茅坤、理学家张杨园、文学家茅盾等。
3、古镇西塘
西塘是一座已有千年历史文化的古镇,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是吴越两国的相交之地,故有“吴根越角”和“越角人家”之称,到元代初步形成市集。西塘与其它水乡古镇最大的不同在于古镇中临河的街道都有廊棚,总长近千米,就像颐和园的长廊一样。在西塘旅游,雨天不淋雨,晴天太阳也晒不到。
4、绮园
绮园位于海盐县城武原镇东区,该园建于清咸丰年间,园内以树木山池为主,略略点缀建筑,形成水随山转,山因水活的布局,以其精致典雅而闻名于世。其中包括绮园、海盐县博物馆、张乐平纪念馆、张元济纪念馆等几个部分。原为“冯氏花园”的绮园是景区的主体建筑,为中国十大名园之一,是江南典型私家园林风格。
㈩ 浙江嘉兴南湖游船发生了重大历史事件这一大历史事件有何意义
1921年抄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后因叛徒告密,为安全起见,大会最后一天将会址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艇上举行。“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所以说,南湖创造了一个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新时代,新在中国共产党诞生了,中国革命的面貌也焕然一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