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历史知识 > 钟盛历史学

钟盛历史学

发布时间:2021-02-16 14:10:42

① 大学历史系教材,详细

第一讲 从原始群到氏族制
第二讲 氏族时代
第三讲 文明的曙光
第四讲 国家的初始——夏朝
一 夏朝:国家的开始
二 早夏文明的探索
三 关于夏朝的传说
第五讲 商朝的政治与社会
一 商的先世
二 商朝的建立
三 商的经济
四 商代文化
第六讲 西周
一 周族的早期历史
二 西周的建立
三 西周的政治
四 西周的经济
第七讲 春秋时代
一 春秋争霸
二 春秋文化
第八讲 战国时代
一 战国政治
二 战国经济
三 战国文化
第九讲 秦朝:统一帝国及其命运
一 秦的统一战争
二 秦朝政治
第十讲 汉初政局、政论与政策
一 基本格局与黄老政治
二 汉承秦制
三 从封国到削藩
四 从白登之围到汉匈和亲
第十一讲 汉武时代
一 汉武帝功绩
二 西汉与匈奴的战争
三 汉武帝时期的经济
第十二讲 西汉中后期
一 汉武帝时代的政治遗产
二 昭宣中兴
三 王莽改制
第十三讲 东汉历史
一 东汉的建立
二 东汉经济的发展
三 东汉前期的政治
四 东汉后期的政治与社会
第十四讲 魏晋南北朝
一 国土开发
二 民族发育
三 文化整合

中国古代史(下)

第一讲 隋朝:大一统的重建
一 隋朝的建立与统一
二 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努力
三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发展
第二讲 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
一 唐朝的建立
二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第三讲 从武则天到开元盛世
一 一代女皇武则天
二 唐玄宗与开元盛世
第四讲 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
一、天宝政局与安史之乱
二、财政经济的整顿
三、唐朝后期政局
四、五代十国
第五讲 两宋时期基本历史线索
一、 宋代的历史地位
二、宋代的基本问题
第六讲 契丹兴衰与宋辽关系
一、契丹兴起与辽朝的建立
二、辽朝疆域的开拓及其统治政策
二、宋辽关系
三、辽朝灭亡
第七讲 “祖宗家法”与宋朝制度
一、赵宋“祖宗家法”的核心内容
二、宋代的官僚制度
三、科举制度的完善
四、宋代的赋役制度
第八讲 北宋中期的内外形势与改革运动
一、宋夏和战
二、庆历新政
三、王安石变法
第九讲 金王朝的盛衰与宋金关系
一、金朝的建立
二、女真的汉化和封建化
三、宋金关系
第十讲 蒙古的崛起与对外征服
一 蒙古的崛起与成吉思汗
二 大蒙古国的对外征服
第十一讲 元朝的百年统治
一 元朝的建立与统一
二 元朝的统治特点
三 元朝的民族关系与对外关系
第十二讲 明朝的建立与开创期政治
一 朱元璋与明朝的建立
二 专制主义的强化
三 从靖难之役到仁宣之治
第十三讲明中期的积弱和改革
一 明中期政治概述
二 张居正与万历中兴
第十四讲 明朝的衰败和灭亡
一 宦官专权
二 士大夫与党争
三 明末农民战争
第十五讲 满族崛起与清代开国
一 满族的崛起与明清易代
二 清代开国期的政治
第十六讲 康乾盛世及其余波
一 君主集权的加强
二 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② 中国哪所大学的历史系好

河南大学历史系很强,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河大历史系培养处好多,历史权威学家和考古学家。
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前身为中州大学历史系,创建于1925年,是河南大学设立最早的院系之一。学院历史悠久,师资力量雄厚,长期以来形成中西交融古今贯通、既重视历史知识更强调历史通识的学术传统,在国内享有盛誉,在国外也有一定影响。著名专家学者如范文澜、嵇文甫、蒙文通、高亨、姜亮夫、郭绍虞、马非百、朱芳圃、孙海波、孙作云、黄元起、胡思庸、韩承文等先后在此执教,曾在这里求学的尹达、石璋如、白寿彝、韩儒林等也成为享誉中外的历史学家、考古学家,浓厚的学术氛围孕育出一代又一代史学人才。
历史文化学院现有教职工81人,博士生导师12人(国家博物馆4人),专兼职教授25人,副教授21人;具有博士学位者30人,在读博士8人,河南省特聘教授2人,河南大学特聘教授4人,黄河学者1人,河南省省管优秀专家4人,河南省学术带头人8人,全国优秀教师3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3人,全国政协委员1人,教育部历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中国古代史专业属于省级重点学科,中国古代史、世界史为河南省精品课程,旅游管理专业属于校级重点培育学科。创刊于1951年的《新史学通讯》即现在的《史学月刊》,属历史类国内核心期刊,已故著名历史学家郭沫若先生为该刊题写刊名,该刊在国内外史学界有较大影响。由学生自己创办的学术刊物《历史文化论坛》,从1977年至今刊出40余期,为全国高校历史系交换刊物。
历史文化学院下设历史学系、旅游学系、文博系和世界历史等四个系科,拥有河南省人文社科研究基地“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和河南大学宋史研究所、世界历史研究所、近代中国研究所、犹太研究所、旅游规划发展中心等科研机构。中国古代史专业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由河南大学和国家博物馆联合招生)。拥有历史学硕士一级学科授予权,包括史学理论与史学史、考古学与博物馆学、历史地理学、历史文献学、专门史、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等八个专业方向。旅游管理专业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为河南省最早的旅游管理硕士授权点。目前在校博士、硕士研究生200多名,本科生千余人。
古色古香的7号楼是学院的办公和科研场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学院资料室占地面积1600多平方米,拥有18余万册图书,200多种刊物、30多种报纸。特别是《四库全书》、《清实录》、《明实录》、《近代中国史料丛刊》、《民国丛书》、《丛书集成》、《敦煌宝藏》、《隋唐五代墓志》、《殷周金文集成》等大型套书,是书库镇库之宝。除丰富的藏书外,资料室还拥有大量三四十年代的报刊,如《大公报》、《申报》、《盛京时报》、《晋察冀时报》、《抗敌报》、《政府官报》等报纸及《新青年》、《红色中国》、《东方杂志》、《妇女生活》等各种旧杂志。图书资料之丰富、种类之齐全,在全国高校文史类系科中名列前茅。
学院的文物馆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现已开展的有中国历代文物陈列、中国钱币——铜镜陈列、中国瓷器陈列。共有藏品3000余件,另有教学标本(含复制模型)300余件。

③ 拥有历史系的二本大学有哪些尽量全点

河南大学历史系很强,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河大历史系培养处好多,历史权威学家和考古学家。

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前身为中州大学历史系,创建于1925年,是河南大学设立最早的院系之一。学院历史悠久,师资力量雄厚,长期以来形成中西交融古今贯通、既重视历史知识更强调历史通识的学术传统,在国内享有盛誉,在国外也有一定影响。著名专家学者如范文澜、嵇文甫、蒙文通、高亨、姜亮夫、郭绍虞、马非百、朱芳圃、孙海波、孙作云、黄元起、胡思庸、韩承文等先后在此执教,曾在这里求学的尹达、石璋如、白寿彝、韩儒林等也成为享誉中外的历史学家、考古学家,浓厚的学术氛围孕育出一代又一代史学人才。

历史文化学院现有教职工81人,博士生导师12人(国家博物馆4人),专兼职教授25人,副教授21人;具有博士学位者30人,在读博士8人,河南省特聘教授2人,河南大学特聘教授4人,黄河学者1人,河南省省管优秀专家4人,河南省学术带头人8人,全国优秀教师3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3人,全国政协委员1人,教育部历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中国古代史专业属于省级重点学科,中国古代史、世界史为河南省精品课程,旅游管理专业属于校级重点培育学科。创刊于1951年的《新史学通讯》即现在的《史学月刊》,属历史类国内核心期刊,已故著名历史学家郭沫若先生为该刊题写刊名,该刊在国内外史学界有较大影响。由学生自己创办的学术刊物《历史文化论坛》,从1977年至今刊出40余期,为全国高校历史系交换刊物。

历史文化学院下设历史学系、旅游学系、文博系和世界历史等四个系科,拥有河南省人文社科研究基地“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和河南大学宋史研究所、世界历史研究所、近代中国研究所、犹太研究所、旅游规划发展中心等科研机构。中国古代史专业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由河南大学和国家博物馆联合招生)。拥有历史学硕士一级学科授予权,包括史学理论与史学史、考古学与博物馆学、历史地理学、历史文献学、专门史、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等八个专业方向。旅游管理专业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为河南省最早的旅游管理硕士授权点。目前在校博士、硕士研究生200多名,本科生千余人。

古色古香的7号楼是学院的办公和科研场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学院资料室占地面积1600多平方米,拥有18余万册图书,200多种刊物、30多种报纸。特别是《四库全书》、《清实录》、《明实录》、《近代中国史料丛刊》、《民国丛书》、《丛书集成》、《敦煌宝藏》、《隋唐五代墓志》、《殷周金文集成》等大型套书,是书库镇库之宝。除丰富的藏书外,资料室还拥有大量三四十年代的报刊,如《大公报》、《申报》、《盛京时报》、《晋察冀时报》、《抗敌报》、《政府官报》等报纸及《新青年》、《红色中国》、《东方杂志》、《妇女生活》等各种旧杂志。图书资料之丰富、种类之齐全,在全国高校文史类系科中名列前茅。

学院的文物馆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现已开展的有中国历代文物陈列、中国钱币——铜镜陈列、中国瓷器陈列。共有藏品3000余件,另有教学标本(含复制模型)300余件。

④ 镈钟的历史文化是怎样的

我国音乐文化历史非常久远,乐器种类也异常丰富多彩。我国“钟”最早是以乐器形式出现的,是我国古代乐器之一。钟在我国古代乐器分类中,居于八音之首,是金类乐器。在先秦时期佚名古籍《山海经·海内经》中记载:

炎帝之孙伯岐生鼓,是始为钟。昔黄帝令伶伦作为律,黄帝又命伶伦与荣将铸十二钟。另外,在西汉著名文学家刘向所著的《管子·五型篇》中也有记载:

昔者黄帝以其缓急作五声,以政五钟。令其五钟,一曰青钟大音;二曰赤钟重心;三曰黄钟洒光;四曰景钟昧其明;五曰黑钟隐其常。

除此之外,有传说认为“钟”是在尧舜时代,一位名叫垂的人所创,当然也有学者认为钟是起源于铜铃。

后来,人们在出土的一件新石器时期的陶钟中考察所知,最早的“钟”是陶制的。当时出土的“钟”高约9厘米,径5厘米,共鸣体为圆筒形,顶端为圆柱形短柄。

在商周时代,出现了青铜制的钟,这一时期有了不同形制的钟,这从后来人们在殷墟出土的乐器中可以看到,当时已经有几种用青铜铸成的造型古朴的钟。

铜钟在我国古代是宗庙或宫廷举行典礼和宴会时所用的乐器,历代都用于雅乐,它对我国古代乐器和雅乐的发展有着重要历史价值和较高艺术价值。

在商代,这种铜铸钟的横断面是扁形的,铙边成棱形。先是单个的,后来逐渐发展为大小不同、三五成组的编钟。

到了周代,乐匠们对编钟进行了改进,先是把编钟挂在架上,再对钟的形状进行改进,这就成了编钟。而且数量也逐渐增加。

乐匠们将不同大小、不同音律、不同高音的钟编成组,可以演奏出悠扬悦耳乐曲,编钟在周代兴起并有了很大发展。

在周代,编钟进入鼎盛时期,数量达60多件,奏出的音乐更加动听,并且逐渐成为一种礼仪乐器,使这种单纯的乐器扮演起一个政治、文化上的重要角色。

后来,由于佛教的传入,道教形成,寺院日渐复兴,极大地促进了寺庙音乐的发展,钟又被赋予一种新的使命,成了法器,悬挂于佛寺、道观。

从此,在我国历代宫廷雅乐中所使用的编钟多呈圆形。在保留“钟”的最原始意义的基础上,圆形钟也成为人们心目中神圣器具的象征。

这种圆口钟在佛寺、钟楼使用最多,成为了当时体现君主、神灵、崇高伟大的圣器。这一主题的出现,为后来我国制造圆形钟技术飞跃发展奠定了有利基础。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古代钟分为特钟和编钟,特钟又称“镈”,是单独挂在木架上,每架只有一件,编钟是由多件大小不同的钟挂在同一木架上。

镈是一种乐器,形状接近于钟,不像钟口呈弧状,是平口形状。器身横截面为椭圆形。“金”与“尃”联合起来表示“铸刻有花纹图案的钟”。而一般的铜钟器身外表光滑,没有任何纹样。镈其特点是环钮、平口、椭圆形或合瓦形器身,是一种古代大型单体打击乐器。

镈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后来出土的一件青铜镈,形制接近于钟,其中央有长方形孔和腔通,上面立有较低的环钮,器体立面为梯形。横截面显椭圆形,镈身两边铸了钩状挂钩。

这一时期的镈是一种大型的单个打击乐器,与编钟、编磬等配合使用。据了解,在青铜乐器当中,镈的发现量较少,被发现这座青铜镈是一件成熟作品,不仅造型规整、铸造工艺精湛、发音响亮,而且纹饰也很漂亮、器表两面均饰相同的三叠花纹,主纹中间有浮雕式的牛首纹,这座青铜镈造型古朴、形状规整。

据专家推定,它并不是这一时期才有的镈,并以此推断它的出现应该是在更早的时候,但它却是迄今为止出土的最早的青铜镈。

青铜乐器对于发音等有着某些特定要求,使得青铜乐器在铸造方面比青铜本身的铸造技术更高,因此,镈的铸造更加讲究。镈的出现,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作为衡量一个地方青铜器制作技术发展水平的标准之一。作为商代社会礼器的代表,镈的出现也能够进一步说明使用者的身份和地位。

还有,据记载,镈应当是用来指挥乐队、控制整体节奏的乐器,先秦贵族在宴飨或祭祀时,常将它同编钟、编磬相配相和,用木槌叩之而鸣,常用于雅乐中。总之,钟和镈作为我国青铜乐钟之一,盛行于春秋战国时期,因其声学性能与社会功用的特点鲜明,所以在“金石之乐”中具有特殊地位。

⑤ 历史学考研全国最好的学校

我就是考历史学的 全国多数院校都接受跨考生 包括北大一类的

不懂版别瞎说
具体哪个好要看你权具体考的方向
和自己的能力

建议说一下自己想从事的方向
——————
其实你们河南大学的宋史 犹太史就很不错 全国前几名
而且河大相对也好考很多

⑥ 哪个大学历史系最好

北大历史系最牛

⑦ 关于历史学

答:唐太宗李世民;

---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
此语表达了唐太宗对民族政策的导向和思想——比较开放的思想,此句翻译为“自古以来的统治者,都重视中原的汉族,而轻视那些少数民族,而我(朕),却对他们一视同仁”;

由于经受了魏晋南北朝时期较长时间的民族融合,中国历史上传统的治边思想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导致了隋唐两朝较为开明的治边政策的出现。

唐太宗即位之后更是追求"治安中国,而四夷自服",并宣称"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尽管唐王朝也采取过诸如武力征伐的政策,但其治边政策的突出特点是以怀柔、羁縻为主。

--- 李世民 ---

唐太宗李世民,是唐朝第二位皇帝,他名字的意思是“济世安民”。陇西成纪人,祖籍赵郡隆庆,政治家、军事家、书法家、诗人。即位为帝后,积极听取群臣的意见、努力学习文治天下,有个成语叫“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就是说他的,他成功转型为中国史上最出名的政治家与明君之一。

唐太宗开创了历史上的“贞观之治”,经过主动消灭各地割据势力,虚心纳谏、在国内厉行节约、使百姓休养生息,终于使得社会出现了国泰民安的局面。为后来全盛的开元盛世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将中国传统农业社会推向鼎盛时期。

--- 关于补充 ---

(1)设立了相对完善的以都护府、都督府为特点的边疆管理体系。针对众多的边疆民族 ,唐王朝确立了羁縻府州制度,以各边疆民族部落的分布范围作为羁縻府、州行政区划的基础,广置都督府和州、县;以边疆民族的首领为都督、刺史,管理府州的具体事务 ,并可以世袭;羁縻府州辖有的边疆民族百姓不向唐王朝缴纳赋税,户口也不上报户部 ,但各边疆民族的部落首领要向唐王朝缴纳贡赋,在众多的羁縻府州基础上设立都护符,由都护府直接管理,再统于唐王朝中央政府。唐王朝设置的羁縻府州遍布于东西南北 各边疆民族地区,主要分布在关内道(包括北自贝加尔湖以北地区南到陕西关中的广大地区)、河北道(包括辽阔的东北边疆地区以南至今河南省北部地区)、陇右道(西起咸海,东到甘肃省的广大地区)、剑南道(北自陕西南部,南到云南省南部地区)、岭南道(西 起云南省东部,东到福建省,南到越南中南部地区),涉及的边疆民族主要是突厥、回纥、党项、吐谷浑、奚、契丹、靺鞨、高句丽、西域诸族、羌、西南诸族、 岭南诸族等,见于记载的羁縻府州有856个。这些羁縻府州主要统辖于单于、安北、安 西、北庭、安东、安南六大都护府,其中安西、北庭都护府管辖西域各羁縻府州;安北、单于都护府管辖北疆的各羁縻府州;安东都护府管辖东北边疆的羁縻府州;安南都护 府则辖有南疆各羁縻府州。都护府一般设置大都护、副大都护等官职,职责是管理辖下 的边疆民族,具有抚慰、征讨、叙功、罚过的职权。

(2)设立完善的边疆防御体系。面对辽阔的边疆地区,尽管唐王朝统治者宣称"就申好 睦,静乱息民"、"怀柔远人,义在羁縻",但为了维护边疆地区的安定,唐王朝确立了军镇屯戍制度。"兵之戍边者,大曰军,小曰守捉,曰城,曰镇,而总之者曰道。" (注:《新唐书·兵志》。)军、城、镇等皆有使职专领,镇下又有戍。唐王朝在边疆地 区设置的这些防御机构由于兴废不定,数目难以确切统计,见于明确记载的镇是204个、戍393个。军、守捉、城、镇、戍都有兵力配备,大的军镇兵力多达数万,少者数千,并可随时调派边疆民族军队作为补充。

(3)以怀柔、招抚为主的边疆民族政策。唐王朝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对边疆民族也采取过武力讨伐的政策,如自唐太宗时开始的对高句丽的讨伐即持续了数代,但从总体上讲唐王朝的边疆民族政策是以怀柔、招抚为主。唐王朝对边疆民族采取的和亲政策次数 之多、持续时间之长是历代王朝所无法比拟的,先后对吐谷浑、吐蕃、契丹、回纥、突 厥、奚、突骑施、南诏等施行了和亲政策,将公主嫁与这些边疆民族的首领,目的在于改善或加强和这些边疆民族的关系。作为以怀柔、招抚为主的边疆民族政策的另一方面 则是通过册封来规范和边疆民族的臣属关系。册封是唐王朝对势力较大的边疆民族经常采取的政策,一方面册封是确定唐王朝和边疆民族"君臣之位"的重要手段,另一方面,由于唐王朝国力强盛,边疆民族得到唐王朝册封可以提高自己在边疆地区的威信,故唐王朝也经常利用册封来削弱边疆民族的势力或调整各边疆民族之间的关系。唐太宗册封 薜延陀可汗的儿子为小可汗,即对其势力由盛转衰产生了重大影响。唐王朝边疆民族政 策的另一项重要内容是内徙。在边疆民族的居地设置羁縻府州进行管理是针对多数边疆民族而采取的措施,但是也有不少边疆民族或因战乱,或被武力征服,或躲避自然灾害 而款塞内徙,离开了自己传统的居地。对这些民族唐王朝往往是妥善安置,或内迁其至 中原,如高句丽灭亡后有众多的部众被安置在江淮一带;或在边疆地区府州安置,如唐王朝初期在北疆安置突厥降众等。

(4)积极开发边疆的政策。唐王朝为了巩固对边疆的统治,也采取了积极开发的政策, 其主要内容是发展屯田、开辟互市贸易等。屯田是基于戍守的需要而推行的,主要目的在于解决军队的补给问题,"凡边防镇守,转运不给,则设屯田,以益军储",(注: 《旧唐书·职官二》。)军屯的数目史书明确记载有992屯,当然实际屯田数目要远远超过此数。互市,是针对边疆民族生产、社会对交换的需要而采取的政策,有官方和民间 两种,唐王朝为了对互市贸易进行有效的管理还设置了互市监。唐代的互市场所不仅在 边疆地区广泛分布,在都城也有分布,贸易的规模十分可观,如唐和回纥的绢马贸易多者唐王朝要付给绢数百万匹。唐王朝对边疆地区采取的这些政策对于促进边疆地区的经济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5)宽松的文化传播政策。发达的中原文化对边疆民族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边疆民族 向唐王朝派遣子弟求学,以及请求颁赐书籍的记载频频见于史书记载,如吐蕃、渤海、高句丽、新罗等等即不断派遣子弟入唐学习。对于边疆民族的这些要求,唐王朝一般都 是予以满足,不仅妥善安排边疆民族子弟学习,而且将众多汉文经典书籍颁赐边疆民族 ,这是以前各代所未曾采取的政策,不仅有利于汉文化的传播,而且也促进了边疆地区的文化发展。 从总体上看,隋唐王朝时期我国的疆域较秦汉王朝时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尽管其对极为边远的边疆地区的统治采取的是相对松散的羁縻方式,但也多是行之有效的,并且得到了众多边疆民族的承认,唐太宗李世民被奉为"天可汗"即表明了这一点。

⑧ 学历史,哪里学

先把白话25史看一遍吧,梳理一历史顺序,知道哪个朝代有什么重大事件。最好先从自己喜欢的朝代、人物和事件开始看。

阅读全文

与钟盛历史学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