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历史知识 > 改变历史学科

改变历史学科

发布时间:2021-02-16 05:58:56

① 中国有哪些改变了中国历史学知识体系的考古

曾国,一个存续了700余年却无任何文献记载、被历史的尘埃深埋着的诸侯国专。随着从西周早期到属战国中期多个曾侯墓葬的发掘,以及专家对器物和铭文的研究不断深入,人们对曾国有了越来越多的了解。这个淹没在历史长河中的古国,逐渐撩开了神秘面纱。

② 怎样对《历史》这学科有兴趣怎样能学好历史

会背书和历史考得好就是个鸡生蛋蛋生鸡的问题。
先要引发兴趣,历史总归是一个连贯完整的电视连续剧,楼主完全可以当八卦、当肥皂剧来看,尤其是年级越低,历史教材编的越童趣,越能够引发兴趣。楼主还可看看一些漫说节目,比方易中天等人的节目,就算是引起兴趣了,不管真假与否。现在的大部分老师讲历史课都像老宾斯,带了个鬼魂照本宣科,五分钟不到就睡了。历史本来应该是波澜壮阔的,注意到某个历史人物,八卦他,看他干了些什么事,全面透彻分析这个人和他的时代背景,评价他是件很有趣的事情。
考试要点技巧,不是说会背书就一定考得好,还要善于分析。楼主肯定不是记忆力问题,就从技巧上面入手。这里不是说坏话,只是有个观点:历史教材为了全面完整地介绍某个历史时期,肯定是按照时间顺序来个“奴隶:朝代(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封建:朝代(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我叉)我后来为了记忆方便就把课本改编了一下,自己做了个笔记,形如“政治(朝代):夏商周……元明清,经济:夏xx商xx周xx……元xx明xx清xx,文化:夏xx商xx周xx……元xx明xx清xx,科技:夏xx商xx周xx……元xx明xx清xx"非常方便,而且写一遍都记住了。可能有点投机,但是很有用。

③ 如何做好历史学科的教学改革

我国目前的高中历史教学有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那就是“教师很辛苦,学生很痛苦”,如何才能提高教学效率呢?国外从20世纪初就开始了课堂教学有效性问题的研究,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是一个大课题,相关的教学理论不胜枚举。我认为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要贴近教学;要贴近学生;要贴近课堂;要贴近新课程标准。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要与学生发展相结合;要与教师成长相结合;要与新课程改革相结合;要与提高教学质量相结合。寻求一个具有统率意义而又简洁明了的原则以指导我们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纵观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各种论述,提出了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我下面就“有效教学”谈谈自己的认识和尝试。
一、注重“知识的传授”,更注重“情感的交流”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师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往往更多地注重知识的链接、问题设计的梯度和密度、教师如何把问题讲解清楚,往往却忽略了学生“怎样想”、忽略了学生的情感价值观。众所周知,自尊心、自信心是成功的种子,正如某大学教授所说:“真挚的正向鼓励和引导,尤其要消除某些历史学习条件困难或基础差的学生的定势心理,善于从他们身上捕捉闪光点,促其成长。……教师不仅要对少数学习尖子寄予厚望,更要对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对基础差的学生要予以关照、鼓励,以增强其自信心。”所以,必要的情感交流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他们敢于表达发自己的观点,让学生以更大的热情来学习历史,这才是提高历史教学的主要途径所在。
二、注重“形式的美观”,更注重“效果的突出”
历史这门学科有其独特的学科特色,需要记忆、理解的东西特别多,尤其是历史事件的横向联系,纵向联系,十分复杂,这就需要以直观的形式表现出来,多媒体就是个有效的手段。上课时一部分教师依赖多媒体,上课的时候老师点点鼠标,学生看看,必要的板书也没有,那么效果呢?很多同学课后都跟老师要课件,说来不及记。可见我们做好的课件虽展示我们教学的形式,而没有达到好的效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一些重点知识,可以简单的板书在黑板上,对于一些易混淆,易错的知识点,汉字也可以让学生上黑板板书,这样,多媒体的使用增加了课堂的容量,同时,黑板的板书也提升了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从而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培养,正是我们实行有效教学的目标。

三、注重“基础的夯实”,更注重“能力的提升”
无论是新课标的要求,新课改的目的,还是从学生能力的培养过程来分析,抓好有效教学,都要求对基础有一个清楚的认识。打好基础是培养能力的前提。在新课改下,我们采用情境教学,何为情境教学,就是我们在给学生展示本科内容的知识框架的同时,对一些重点、难点知识以具体的材料(可以是文字,也可以是图表)展示出来,让学生思考,提炼出观点,然后再回归课本。例如我们在上新课《经济的区域集团化》时,讲到欧洲联合的原因,必修一课本涉及一些,必修二书本也有具体的概括,内容比较散乱,因此在上新课时展示了四段材料,由学生自己提炼出答案,在学生回答基础上,教师概括展示,这样掌握了基础知识,同时又提升了学生的解题能力,可谓一举两得呀!
四、注重“完美的过程”、更注重“缺陷的功效”
新课标要求给学生空间,多提供学生发展的平台。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抓好“有效教学”,不仅要注重视知识的教授,也要注注重知识的反馈;不仅要展示老师的思维过程,更要全面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作为老师要多问问:还有什么?还有补充吗?还有其他想法吗?不能因为学生的回答跟自己的“预设”产生矛盾“冲突”,就非得要强拉到自己的轨迹上来,更可怕的是,学生的“展示”还没有完全展开,就被老师给扼杀了,学生好不容易得到的思维成果,还没有出生就遭到封杀。这种看似完美的教学(教完了教学内容)却有很大的“缺憾”,还不如让学生展示“缺陷”,让我们和同学一起去分析为什么,即使这样导致你的教学内容没有完成而带来的缺陷比因你强拉过来的完美更完美一些。
五、注重“前进的目的”、更注重“后退的作用”
传统的历史教学,其主要特点是“前进”。教师把一个历史事件的背景,经过、结果、影响,分析的很细很透,学生也听得很投入,可一节课上完了,学生不知道这节课上了什么?整个一节课就像前进的火车一样,匆匆而过。如果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能回过头来,回头看知识点之间有什么联系,把知识点以框架结构的形式展示出来,使学生有了个整体的结构感,同时新课授完后一定要小结。这种看似“后退”,实际上是思维的“前进”的过程。
有效教学同时也要求教师具有反思的意识,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我的教学有效吗?”“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还有不有比我的教学更有效的教学呢?”反思的过程也是老师成长的过程。只有经常反思,才能更加有利指导你去更好的预设,更好的抓好“有效教学”。

④ 中国有哪些改变了中国历史学知识体系的考古发现

学科:历史学门类:历史学类专业名称:考古学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考古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有进一步培养潜能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和能在考古、文物、博物馆等事业单位及国家机关从事研究、教学、管理等实际工作的考古学高级专门人才。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考古学的基本理论、方法与技能,了解考古学的多学科交叉发展趋势和世界考古学发展概况,熟悉中国考古学的发展历史、研究现状;在中国历史、世界历史、博物馆学、文物学理论、文化人类学、民族学、古代汉语、史料学、地理学、第四纪环境学、古人类学等方面受到基本训练。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考古学的基本理论、知识、方法与技能;2.能够从事田野考古发掘、整理及编写考古报告;3.掌握博物馆管理技能;4.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和手段;5.了解国内外考古学界最重要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向;6.具有从事考古学及历史学研究的初步能力。主干学科:历史学主要课程:中国通史、世界上古史、中国考古学、考古学导论、旧石器时代考古、新石器时代考古、夏商周考古、战国秦汉考古、三国两晋南北朝考古、隋唐考古等。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教学实习安排3--5个月。修业年限:四年授予学位:历史学学士

⑤ 提升历史学科有效教学有哪些途径

什么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学论专家余文森教授作过很通俗的解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习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提高历史教学的有效性是深化课程改革的需要,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在新课改形势下,有效性作为一种价值观已深入到教师和学生的内心。有效性是课堂教学的生命,是课堂教学追求的永恒主题。如何实现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呢?本文结合自身教学实际,作些分析。

一、科学备课是有效教学的前提条件

首先要加强对历史课程标准的理解和运用。国家课程标准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要求,体现了国家对学生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的要求,用“知道、了解、理解、说明、分析、比较”等描述性的语言分层次地对教学提出较为明确的目的和要求,课程标准对教学的顺利进行无疑有重要的指导性意义。教师要用心研读课标及其相关解读材料,进一步领悟课标精神,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落实学生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特别是教师的备课,只有认真的钻研课标,针对课标对每个专题的具体要求,才可能制定科学、可行的教学目标。从而做到有的放矢,为有效教学打好基础。其次是备课过程中要注意充分利用和开发历史课程资源。《课程标准》中指出:“凡是对实现课程目标有利的因素都是课程资源,既包括教材、教学设备、图书馆、博物馆、互联网以及历史遗址、遗迹和文物等物质资源,也包括教师、学生、家长及社会各界人士等人力资源。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水平同教学质量的高低密切相关,充分利用和开发历史课程资源,有利于历史课程目标的实现。”要明白教科书仅仅是学生学习最重要的一种资源,而不是惟一的资源,历史教师只是最重要的人力课程资源,学生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因此备教案同时也要备学案。在备课过程中,,认真贯彻孔子的“因材施教”原则,对教学内容恰当处理、精心设计不同难度的问题、如何写好板书、采用何种教学模式、使用什么样的教学语言等。只有认真考虑各班、各类学生的实际情况,才能使历史课堂充满活力,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精心设计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是有效教学的关键

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从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和基本环节入手,创设和生成有价值的情境和问题是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向学生提出挑战性问题,可以引导学生发展智慧。”巴尔扎克也说过:“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疑问的是问号。”不同类型、不同难度的问题就能激发学生不同类型的思维,营造学生跃跃欲试的氛围,体会解答后的成就感,从而激发学习的良好兴趣,促使他们自觉投入到对有关历史问题的探究中去,这样才能达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例如,“经济全球化”概念的理解。我制作了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出示了“麦当劳、肯德基、可口可乐、福特汽车生产网”等一些图片、数据和视频,引导学生在情境中思考、分析,依据学生的基础,采用有逻辑地连续提问方法解决它:①什么是经济全球化?②经济全球化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发展过程?归纳已经学过的知识帮助理解概念的形成过程,进一步帮助学生加深对概念理解,绝大部分学生积极参与,踊跃回答。③为什么20世纪90年代后经济全球化得到迅速发展?④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有哪些?实质是什么?⑤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对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等世界各国带来怎样的影响?又如“新航路开辟”一课的教学,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了“14世纪中西方交流路线图、指南针、造船技术的进步”图片、奥斯曼土耳其的发展视频等相关资料,把学生带入历史情境中,然后设问:①什么是新航路的开辟?②从新航路开辟对比中国的郑和下西洋有何异同?③你如何看待哥伦布的探险活动?以上问题的设计都使课堂气氛达到高潮,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相互探讨,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使学生的思维达到最大的活跃状态。这样既达到了教学目的,又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因此,有效提问“是帮助教师了解学生观点的入场券,并能支持教师在学生的心理建构和课程内容之间搭建必要的桥梁”。正是这一桥梁的搭建,最终实现课堂的有效性。

当然,教师设置问题时一定要联系教学内容把握最恰当的切入口。设置的问题要考虑:问题所及的知识范围和认知水平与学生实际是否相对应?怎样才能激起学生积极的反应?学生感兴趣吗?问题是否能够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以内通过探究获得圆满的解决?解决问题后学生能否生成新的认识?能否更深入地学习历史?一般而言,学生在课堂上对问题的积极反应,本身就说明问题引起了学生思维的兴趣,教师把握好教学的节奏,使其循序渐进,符合学生的认知逻辑,这样学生不仅享受到思维的快乐,教学的有效性也就大大提高了。

三、必要的练习和及时反馈是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精髓

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离不开训练,训练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巩固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途径。我认为新课结束后一定要或多或少由教师根据课堂实际、学生易错、考试实际等创造性地设计出一些练习题,它既可以让教师及时的掌握学生本堂课的学习情况,也可以起到对课堂教学的补充、深化作用。如学习“鸦片战争”一课的练习可设计一道“鸦片危害及青少年对毒品应持怎样的态度”的材料题和“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及失败的根本原因”选择题。以这样适当的练习设计来结束教学,既可巩固当堂知识,又可培养学生能力,还可减轻学生课后负担和方便教师查漏补缺以及使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升华。真可谓一举数得。可见必要的练习是教师对教材和学生的“把脉”,所以训练要有目的性和针对性;练的内容和难易要适度。只有这样,才能检测出训练目标达到的程度,给予学生明确的指导,保障训练目的的达到。

四、要及时的进行教学反思

法国牧师纳徳·兰塞姆说过这样一句话,假如时光可以倒流,世界上将有一半的人可以成为伟人。美国学者波斯纳把教师的成长归纳为经验加反思。反思将会使更多的人获得成功。教学反思对于每一个教师的成长都有着十分重要意义和价值,它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实践重新审视,对成败得失进行思考判断,它不是简单地回忆教学情况,而是教师针对自己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进行理性思考,寻找比自己教学中更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在随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使课堂教学趋于优化,从而达到最佳课堂教学效果。课堂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场所,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是千锤百炼的结果,这就要求教师要对教学进行反思,教学反思应成为历史教师的职业习惯,只有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学,才能更好地研究教学,只有不断反思课堂教学,才能更好地研究学生,才能更好地研究教育教学规律,才能使教学更加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只有在教学中多反思,才会不断进步,不断完善,超越自己,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有效课堂既是一种观念,也是一种行动,是教学中一种理想的追求。以上是我对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粗浅认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亟待我们去实践,去创新,去积累。华东师大许纪霖教授有一句豪言“我改变不了这个世界,但我可以改变我的课堂。”使学生们获得终身受用、系统全面的历史知识、历史观念和历史智能,使他们成为具有较高历史素质的公民,是一位当代历史教师的光荣使命与责任!

⑥ 怎样解决学生不重视历史学科的问题

发挥学科特点,重视以史为鉴 浅谈历史学科中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初步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和研究目的。 “未来的文盲不在是一个不识字的人,而是一个没有学会学习的人”学会学习是一个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要求。在新课改的推进与实施中,学生学习方式转变已成为时代的需要,课改的要求,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环节。历史教学必须注重学生学习方式转变,打破传统的“教师机械讲,学生被动听”的模式,建立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参与的现代教学方式。但是大部分历史教师仍习惯于“满堂灌”“一言堂”,习惯于让学生死记条条硬背框框,历史学科的改革力度不大。就我校的初中历史教学实际情况看,“课上画条条,课下背条条,考后全忘掉”的现象依然存在,学生学的死,记得苦,简答题死记硬背,机械呆板,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兴趣低落,参与课堂学习少。为改变这种状况,我们进行了历史教学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子课题研究实验。在教学中贯彻“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活动为主角”,用历史故事、历史活动、等活动,吸引学生的积极参与到课堂中。在教学中打破了旧有以“接受性”、“结论性”“填鸭式”为特点的教学活动方式,提倡让学生在“探究”、“发现”和“讨论”中主动学习、自我教育,注重在教学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法,在活动中体验学习的快乐,在活动中获得主动的发展,掌握历史知识,形成历史技能历史观念,学会分析历史现象。 二、研究方法和步骤。 1、明确现状,寻求突破。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尽可能深入地了解每个孩子的精神世界,这是教师和校长的首条金科玉律”。熟悉、理解、自己的教育对象。才能在活动中激发创造性和求知欲。实验前,我们进行了学生学情调查问卷和学生评教调查问卷,分析学生对历史课的学习态度与学习中的困惑,学习历史的方法习惯等。认真钻研充实理论,领会课改的精神,学习课标的要求,进行洗脑工程,转换教师角色,深刻领会课程标准,研究商讨教学对策,达成共识,制定了子课题研究计划,明确了研究的目的、方法、手段和要求。在实验中为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保证课题的成功。我们集中备课,相互听课,互相评课。经常与学生交谈,听取学生对历史学习的看法,在与学生交流中发展,在共同交流中学习。发现问题及时记录,及时反馈,及时研究对策,注意灵活解决教学中发生的突发事件。 2、实验内容:注重将传统学习方式与现代学习方式两种不同的方式进行对比对照实验。“被动学”与“主动学”“灌输”与“导学” “精讲精析”与“满堂灌输”“照本宣科”与“学生创造”进行对照,分析不同方式的不同效果。现在每个年级六个班。两个班以教师讲为主,四个班以学生学为主,两种学习方式同步并存。进而观察研究不同方式下的学生的态度、兴趣热情、效果等不同,,以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平时成长记录、考试成绩、综合素质评估等,分析学生的成长变化,研究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步骤、方法、必然性及对教师备课、上课、教材处理的要求,明确学生学习效果与学习方式的关系,从而更好的指导教学。 三、具体操作要求与实践 1) 指导方针:在教学中结合历史学科特点,落实现代学习方式的主要特征: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体验性、问题性。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大胆活动,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 2) 课题实施目标:力求通过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落实,使学生喜欢历史,愿意学习历史,产生浓厚兴趣,能扎扎实实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历史知识扎实牢固,基本技能得到强化。学生积极性得到发挥,会评判历史事件,能分析历史现象,从历史人物、事件得到有益的启发,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个性、意志、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获得升华提高,达到“以史为鉴,学史明智”的良好效果。 3) 课堂要求: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抓好师生互动,重视学生创造性的发挥,宣扬“我参与、我快乐”“我学习、我成长”“我研究、我进步”“历史课堂我主宰,我的历史我掌握”“今天的拼搏,明天的潇洒”的学习气氛。注重教师角色与学生角色的转变,注重教学中学生活动的设计,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会学,促进学生的主体参与。把学生学习方式转变,作为教学中的侧重点;把课堂学习变成学生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使学习过程变成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 四、重点研究落实三种学习方式: 1] 自主学习方式。新课程理论注重宏扬人的自主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方式和自学能力,自主学习是相对于“被动学习”“机械学习”“他主学习”而言。即“我要学”“我能学”“我会学”简而言之,就是强调学生自己的自主学习。即强调自主确定学习内容、根据自己的实际自学,制定学习进度;自我选择学习方法;自我调控学习内容;自我反馈学习效果。如何抓好自主学习?第一,教学中我们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全员参与,激发和维持学习动机,使学生保持浓厚的探究兴趣,保持旺盛的探索力。第二,提供学习的机会,相信学生,充分发挥自主权,学习目标让学生提,学习方法让学生选,测试习题让学生出,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权,调动学生自身的积极性。把时间和空间真正还给学生,向学生讲明思考的方向,给学生以自主探索的时间,开动脑筋,主动学习。第三、真正落实,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自主学习以学生的主动参与为前提,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就没有自主学习的学习过程。特别是在新授课中,我们经常运用这种学习方式,发挥学生自身优势,激发学生动机,鼓励他们过关斩将,鼓励他们勇于质疑,善于释疑。通过自学发现出现的问题,产生的疑问,从而为教师精讲精析作好铺垫,为学生的团体合作共同闯关,作好准备。营造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环境,让学生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体,学习的主人,自觉动脑,动口、动手、参与学习,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真正作到“书写自己的历史,创造灿烂的明天”。当然教师要做好助手、帮手,当好引路人,为学生铺路搭桥,督促学生,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2]合作学习方式。合作学习方式是相对于“个体学习”而言,“指导小组或团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如合作讨论历史问题,小组调查历史现象,团队竞赛历史游戏、历史谜语、合作制作(仿制文物、科技成就表、历史年代图表、)合作扮演(历史短剧)演讲比赛等。合作学习方式要求教师合理分组、明确任务、把握时机,规范学生操作、加强指导、注重评价。具体为,创设历史情景,诱发合作愿望。鼓励进取,“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激发学生的进取心,激励他们努力克服困难。没有明确的目的,合作的愿望,学生的合作,分组往往会流于形式,为此凡需要合作的学习时候,我们都创设相应情景,来诱发学生参与,如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第一课学习是,我们通过展示运河图片,创设运河今景,激发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于是决定进行小组合作,共同探究大运河开通的背景条件前因后果等。总之在教学中要因势利导,引导学生相互交流合作,剖析历史现象,分析历史事件。对于历史人物的评价,历史事件的感受是学生最感兴趣的话题,引导学生畅谈想法,学生往往愿意参与,“话越说越透,理越辩越明” 在教学实践中,不以某个现成结论束缚学生思维的发展,允许学生自由发表意见、观点“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甚至宽容学生某些认识上的错误,从而调动其思维积极性,并进行疏导、调适。比如在讲“隋炀帝与大运河”时,让学生自由发表对隋炀帝的看法。大家畅所欲言,有些学生根据所学指出:“隋炀帝虽然残暴奢侈,生活腐化等 ,然而不能因此抹杀他在开凿大运河中的贡献。”“罪在当代,功在千秋”。以一个初中学生,能够持着不是全盘否定的态度去看待这些历史人物,评价历史事件,实属可贵。比如在七年级我们开展了隋朝大运河是好事还是坏事?隋炀帝和朱元璋是不是一个坏皇帝?如何评价武则天?颤渊之盟该如何评价?等辩论会,开展历史辩论台,通过提前布置分工,学生分组搜集资料,展开交流,在辩论中大现身手,以理服人,因事明理,令听者茅塞顿开。我们依据教材的要求,引导学生全员参与,使学生明确了历史知识的前因后果,扩大了自己的知识面,了解了历史的事实,加深了对知识的系统化掌握、专题化理解。通过学习如新疆、西藏、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等知识,形成了维护祖国统一为荣,分裂祖国为耻的荣辱观,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合作学习方式特别适合于复习课、练习课等,通过分组学习,达到知识的系统化、结构化、灵活化,熟练化。在相互的讨论中,互相启发,分组介绍本朝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发展变化,重新回到历史的天空中,去了解当时的历史。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板报、手抄报、小组表演的形式,展示小组的发现,表演历史剧学生影响深刻。复习课的快节奏在分组学习中得到体现。 3]探究学习方式。历史学科的探究学习方式是指,学生选择和确定与历史有关的主题,自主的搜集整理和运用历史资料去分析和解决问题,作出合乎逻辑的解释从而获得新知识、发展能力,提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学习方式,包括:选定和确定问题;搜集和处理资料,推导结论,表述结论等。选择探究学习的内容不能盲目随意,要依据教材内容,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引起探究的欲望,联系现实拉近历史与学生生活的距离,引导学生掌握探究的要领:质疑,发问、联系、求解、领悟、核实、验证。在教学中,让学生敢于冲破教科书及教师讲授的狭小范围,鼓励他们在教材基础上 大量阅读有关课外知识进行补充、延伸如七年级下册我们重点组织学生探究了下列问题:唐宋元明清时期发生在聊城历史的事件,如永济渠的开凿,肖城遗址,会通河;聊城与运河的兴衰等,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历史,调查研究,让学生畅谈认识收获,展示收集的资料,交流探究成果从而关注历史,学习历史。在历史活动课中,探究性学习方式也非常重要如,活动三,制作历史示意图。学生明确问题后,分组后根据要求进行个人、小组探究,然后将探究的成果,共同研究,交流提高、集思广益,互相修改后以小组汇报的形式,展示给全体同学,壁报、手抄报等,丰富多样,充分显示了学生自身的发展,说明对历史知识的掌握的程度是非常熟练的,灵活的,。通过活动,他们不但巩固了知识,而且培养了合作意识,学会了探究的本领。复习阶段引导总结,前后联系,如分析汉代的丝绸之路、唐代“海内存知己”、宋元海外交往广,明朝郑和下西洋、清朝的“闭关锁国”的对经济社会的影响,对当代社会改革的启示。分析开放富强。锁国落后的影响。联系社会热点分析社会发展,激发学生的社会意识、发展意识、进取意识。不但理解历史事实,而且学会分析事件原因。 五、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对教师的要求。 要勇于转变教育观念,用新的理念来指导新的教育教学实践,特别应明确历史教学的任务不仅是学生记住一些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历史的方法,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得到发展,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及时更新知识储备,时代的变革,教材的改变需要教师自觉扩充知识面,掌握新信息,及时在时代的发展中改变。自觉提高指导学生的能力,只有掌握较强课堂组织力,灵活驾驭课堂,全方位指导,营造学习气氛。 六、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的展望 我们在指导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取得了良好效果:第一,调动了学生主体参与水平积极性。从学生团体看,实验班中96%选择喜欢历史学科,上课时争相发言达到85%以上;从学生个体看,个别整体水平较差的学生在学习方式的转变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一片乐土, 恢复了在历史学习中的信心;小组合作成果显著,小组间团结协作,争先恐后。第二,增强了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不论其观点是否正确,经过自己的思考而形成的见解正是创新本质的体现。对历史事件、人物、现象都能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第三,有利于历史学科中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还处于初步阶段,仍然需要我们在教学中继续探索,继续研究。以其更大程度的解放学生,真正作到学史明智的目的。 修改 教师要热爱学生,亲其师,信其道,“爱为师德之体,无爱便无教育”“知其心症,对症下药”关心成长、关心未来,“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关心困难学生,注重情感交流,沟通,建立新的生活交接源,进而克服困难,战胜痛苦,形成新的生活。关心理解学生,爱默生认为“成功教育的秘诀在于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一视同仁,尊重情感,控制情绪。“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⑦ 新课程改革下如何提高历史学科的教学效率

一、借用历史人物趣事来活跃课堂气氛 历史人物的遗闻趣事是学生极感兴趣的东西。在课堂上穿插讲解这些内容,能一下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有利于学生掌握相应的历史知识。比如讲王安石变法,可以引用材料:王安石虽贵为一国宰相,但脏的不得了,从来不洗澡,身上的虱子乱跑。他老婆嫌他脏,凡是他用过的东西他老婆绝对不用。有一回他老婆看上了官家的一把长椅借回家用想赖着不还,搞得管财物的官员很难办,王安石知道了,就在那长椅上躺了会儿,他老婆就赶紧让人把那椅子还了。这样,学生听起来觉得很有意思,学起历史课也很有趣,通过历史人物趣事既活跃了课堂,又学到了知识。
二、应该根据课堂需要采用多媒体教学 通过多媒体教学能生动形象地展示文字、表格、图片、实物、漫画、影片等。一位历史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再强,总不如让学生边看边听效果好。音频、动画、录像和音乐等丰富多彩的媒体使原本单调枯燥的历史知识变得更为生动有趣。视听多感官相结合对学生观察、想象、分析、推理能力的培养能产生极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多媒体教学手段是中学历史教学最佳的教学手段。不但能使学生较好地掌握理解知识,也能使历史可看、可感,从而变得生动有趣,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课堂教学质量。
三、用诗歌陶冶学生情操 中国古代诗歌成就斐然,学生们学习过许多的诗歌,而且很多学生都能背诵出来,所以用诗歌陶冶学生情操,可以使学生联系古代优秀文化成果,大幅度提高中学课堂效果。比如讲唐朝的历史,可以引用白居易的《长恨歌》。这首诗的前半部露骨地讽刺了唐明皇的荒淫误国,后半部用充满同情的笔触写了唐明皇的入骨相思。这样,诗的主题思想便由批判转为对唐明皇与杨贵妃坚贞专一爱情的歌颂。人物形象生动,语言和声调优美,抒情写景和叙事的水乳交融。通过分析《长恨歌》,让学生加深对唐朝历史的了解。
四、自编口诀帮助学生记忆历史知识 许多历史知识枯燥乏味又很难记牢。教师不妨编些生动的口诀以帮助学生记忆,可以帮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里准确掌握知识且经久不忘。比如《天津条约》的内容可以记忆为:公使进京丧颜面,增开十处新口岸。自航长江各口岸,破坏内河航运权。内地游历宗教传,巨额赔款乐开颜。十处通商口岸记忆法:天约增开十口岸,长江南镇和九汉。沿海营烟再加汕,岛上还有琼台淡。比如《南京条约》的内容可以这样来记忆:割地、赔款、通商、关税。另外,中日《马关条约》内容可编为一厂、二亿、三岛,四口等等。
五、教师应该用自己高尚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 教师的工作不仅要教书,更要育人。教师要促使学生知识技能身心健康全面发展,重视对每一位学生的全面素质和良好个性的培养,不能把学习成绩作为唯一标准来衡量学生,要与每一位学生建立平等、和谐、融洽、相互尊重的关系,关心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人格,努力发现和开发每一位学生的潜在优秀品质。 总之,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各不相同,运用新课程的理念,打破传统的教学观念,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更应该发挥历史学科本来的教育功能和作用,让历史课堂活起来,让学生真实的去感受漫漫历史长河中的自豪与屈辱,兴衰与得失,从而走向智慧,走向成熟,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⑧ 怎么才能提高对历史学科的兴趣啊

你知道嘛复?所有的科目里我最喜欢的制就是历史了,而且考试都可以考90分以上呢『我高一了』
为什么呢?我就觉得研究以前的东西恨有味道,我会想像要是我能改变历史,那么现在的教科书说不定要变了呢?
就像看《寻秦记》那样的感觉不是恨好嘛??你可以想想要是我是谁谁谁~说不定会怎样呢?
还有不是说刘邦一趟如厕,改变中国的历史嘛??
所以呢~~你就试试看吧,说不定可以喜欢呢~~

⑨ 我是历史学专业本科毕业,历史教师资格证考了多次学科都过不了怎么办改学科还是考研换专业

那要看你考教师抄资格证的目的袭是什么了,如果是想当编制老师,按照现在的编制教师招聘情况来看,大多数的招聘单位都会要求专业对口,所以如果你考了其他学科的资格证,到时候很可能因为本科的专业不对口而当不了老师。如果不想要考研,又想要当编制教师,可以考虑报培训班之类的提升学科考试通过率。

⑩ 很讨厌历史这门学科怎么办

学习历史可以让我们知道自己生活在一个怎样的世界里,我住在的这个地内球都发生过什么事容情,知道自己在那个历史时间段出现过,那些事那些人改变过历史,让自己在茫茫人海中不迷茫,让自己找到方向,所以不要死记硬背,每段历史都有个时间段先掌握整体的时间段,那么所发生的事件必然是在这个段里。在联想一些事推一推就算记得不扎实也能推出个差不多

阅读全文

与改变历史学科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