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安徽史学的历史沿革
安徽史学 杂志是安徽省社会科学院主办的学术性杂志。它创刊于1957年1月,是当时回国内仅有答的三家史学专业刊物之一。原名《安徽史学通讯》,由原中国科学院安徽分院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所历史研究室创办。1959年,她与该所主办的另一份史学刊物《安徽历史学报》合并,更名为《安徽史学》杂志。1960年,因经济困难,被迫停刊。1983年4月,中共安徽省委决定建立安徽省社会科学院。该院成立后,立即筹办恢复《安徽史学》杂志,并自1984年1月开始正式对外公开发行。
㈡ 安徽省无为中学的办学历史
1925年,在无城后新街沙氏宗祠创办无为县初级中学,为县级初级中学。
1928年,迁往无城东门刘家公馆。
1930年,迁往无城观震潮(即今无为一中校址)。
1938年,迁往开城桥徐家新屋(借四维小学校舍)。
1939年,迁往无城绣溪(租王家公馆李氏宗祠暂用)。
1940年,迁往无为南乡黄姑闸。
1942年上半年,先解散了学校,接着在庐江黄泥冈陈祠复校,旋即迁庐江黄泥河镇;秋,由庐江黄泥河镇迁回县内南乡汪田的田埠苏村,冬,再迁至本县与庐江接壤的断腰岭。
1943年,由断腰岭迁至庐江的砖桥。
1944年,由砖桥迁回县内合毛河镇。
1945年,迁回无城黉门。
1946年秋,更名为无为县立中学,增招高中上升为完中。
1949年,更名为安徽无为中学。
1950年,更名为皖北巢湖行政区。
1951年,更名为皖北区无为中学,上升为地区重点中学。
1952年,更名为安徽省无为中学。
1953—1956年,跨黉门与观震潮(即今无为一中)两处 。
1955年,上升为省管中学。
1956秋,迁至西寺(内有古塔)即今校址(西大街104号)。
1966年7月,毁古塔,易校名为兴无中学,即今校址。
1968年10月,撤销建制。
1970年11月26日,恢复建制,定名为安徽省无为中学。
1980年,定为县重点中学、地区重点中学。
1987年,上升为副县级建制。
1997年10月7日,确定为巢湖地区规范完中。
2001年,晋升为“安徽省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
2013年,获得北京大学授予的“高中校长实名推荐”资格。
㈢ 安徽省二本学校历史系排名
我是一个中学老师!就二本而言,淮北师范大学绝对是二本中历史系的NO.1,淮北回大学建校历答史悠久,硕士点多,所以就目前而言,是二本中最好的!
安庆师范学院,目前正在申请安庆大学,随着安庆的发展,这所大学发展潜力大!
其他的有历史系都是一些院校 如滁州学院 池州学院,
㈣ 安徽历史文化有哪些
安徽历史文化: 文明源头:安徽于清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始建省,省名取安庆府与徽州府名第一字为安徽。安徽因历史上有古皖国和境内的皖山、皖河而简称"皖"。 安徽省是中国史前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在繁昌县人字洞发现距今约250万年前人类活动遗址。在和县龙潭洞发掘的三、四十万年前旧石器时代的"和县猿人"遗址,表明远古时期已有人类生息繁衍在安徽这块土地上。毫州在商代曾为成汤之部,古寿春(今寿县)在春秋战国时曾为楚国首都。
老、庄故里:安徽省是中国文化发达最早的地区之一,悠久的历史产生出对中国传统主流文化有重大影响的思想学派,至今仍影响着中国乃至世界文化。
道家学说:春秋战国时期老子(今安徽涡阳县人)、庄子(今安徽蒙城县人)创立了道家学说,老于主要著作有《道德经》,庄子主要著作有《庄子》。其主要哲学思想是:以道为世界的本原及万物运动变化的规律,以阴阳二气相互作用解释宇庙万物的产生。
天文历法:刘安系汉高祖刘邦之孙,封淮南王。西汉哲学家,主要著作有《淮南子》。他以道家思想的"道"和"阴阳二气"为理论解释四季变化,并创立了二十四节气历法,至今仍指导我国农业耕作。刘安在寿县八公山练丹求变,研制出中华美食-豆腐,现已成为世界性的食品文化。
理学学说:朱熹,祖籍安徽徽州婺源(今为江西省婺源)。南宋时期思想家、理学集大成者,也是著名教育家,主要著作有《资治通鉴纲目》。朱熹以人性有"天地之性"'和"气质之性"之分为定论阐发理学,完善了"二程"理学,并对孔子儒学思想作了进一步的发挥。
安徽文学:东汉末年由曹操、曹丕、曹植父子创立的建安文学,以其现实主义手法和清新的风格,形成建安学派,并对后世五言诗、七言诗产生深远影响。清初桐城人方苞、刘大槐、姚鼐主张散文应宣扬儒家思想,倡导唐宋古文传统,形成桐城文派,在清代文坛产生重大影响。
黄梅之乡:安徽是戏曲之乡,保存着有"戏曲活化石"之称的"傩戏"和古老的"目连戏";发源于安徽的徽剧则是京剧的前身之一。 黄梅戏已成为全国性的大剧种。安徽民间舞蹈丰富多彩,其中以淮河岸边流行的花鼓灯最为有名,被誉为"东方芭蕾"。黄梅戏原系皖鄂交界山区民间流行的采茶小调,经艺术家严凤英、王少舫演出《天仙配》、《女附马》等电影戏剧片,五、六十年代在全国产生广泛影响。进入八十年代、九十年代经新一代艺术家的再创作,并广泛出访欧美、东南亚,黄梅戏已成为中外广受欢迎的大剧种。
名人荟萃:安徽自古人杰地灵,这块土地上曾孕育出一大批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人物。科技方面,主要有在世界上最早用全身麻醉的方法施行外科技术的东汉医学家华伦,西汉天文历法创始者刘安,中国珠算的集大成者、明代数学家程大位,现代美籍物理学家杨振宁,中国两弹元勋、核物理学家邓稼先等;文化方面,主要有道家学说的创始人老子、庄子,汉末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曹操、曹丕、曹植,清初新安画派代表人物渐江、查士标、汪之瑞、孙逸,清代桐城散文代表人物方苞、刘大槐、姚鼐,清代小说家、中国古典文学名著《儒林外史》的作者吴敬梓,清代戏剧家、徽剧领袖程长庚,现代著名山水画家黄宾虹,著名学者胡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等;经济方面,主要有清代经济学家、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到的 唯一的中国人王茂荫等;政治、军事方面,主要有春秋时期政治家、经济学家管仲,三国时期的曹操和周瑜,北宋时期执法如山、为官清廉、被百姓誉为"包青天"的清官包拯,明开国皇帝朱元璋,清朝首任台湾巡抚刘铭传,近代中国洋务运动的创始人李鸿章,中国共产党和新文化运动创始人之一的陈独秀等。
㈤ 安徽历史上远学粤闽近学江浙是哪年
1988年。
1988年2月5日,春节前夕,安徽省召开省直机关万名干部大会。这样的“万人大会”,自“文专革”属后已经不多见了。省委书记李贵鲜做了《远学粤闽,近学江浙,加快我省改革开放步伐》的动员报告。会后,省直机关各部门和全省地、市、县主要负责领导,分批外出考察。有关部门参照长江三角洲的政策,陆续制定并实施了一些改革措施。
“远学粤闽、近学江浙”这是改革开放后,安徽提出的最著名的口号之一,也是安徽东向发展、融入长三角最早的实践源头。安徽曾先后作出“远学粤闽、近学江浙”、“学上海、学沿海”和“呼应浦东、开发皖江”等重大决策。继1988年安徽提出“远学粤闽、近学江浙”后,1990年,安徽作出“抢抓机遇、开发皖江、强化自身、呼应浦东、迎接辐射、带动全省”的重大战略决策。
㈥ 安徽什么大学有历史系
安徽大学和安徽师范大学都有历史系
安徽大学历史系的创建和发展可以追溯到1928年建校之初的文法学院,1959年正式设置历史系并开始招生。
㈦ 历史优秀网站
1、史学研究网: http://www.3hresearch.com/ 主要进行史学理论、史学史、海外中国学史方面的研究。着重发布这一研究领域和研究方向的前沿学术成果和最新学术信息。转载以往曾经发表过的有学术留存价值的史学信息和论文。 2、中国史学网: http://www.chinahis.com/ 主要面向高等院校历史专业教师、科研人员、研究生、本科生以及历史学爱好者,以促进高校历史专业本科教学为主,兼顾历史学研究和历史知识的普及,同时促进国内历史学界与境外和国际历史学界的网上学术交流。 3、中国读史网: http://www.cndsw.cn/index.asp 主要栏目有政坛风云、战火烽烟、文章中心、思想探微、史学论丛、国际纵横等栏目。 4、象牙塔: http://www.xiangyata.net/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陈爽博士的个人主页,有个人的研究成果及相关链接,其“国史论坛”颇有特色。 5、史学评论网: http://www.jianwangzhan.com/cgi-bin/index.dll?index15?webid=jianwangzhan&userid=147978 一个以促进中国史学评论发展、加强史学交流为主旨的史学类个人网站。开设的栏目有:学术评论、史学评论、史书评论、史家研究、史学理论、学术史研究、研究综述、史学争鸣、史学讯息、文史博览、新书简介、池豫文集等。 6、历史风云网: http://www.lsfyw.net/Index.html 各个专题收集有思想文化科技、历史的奥秘、中外通史、历史故事、历史文化遗产等历史知识,而战争专题史、民主专题史、社会经济生活等栏目则体现了一定的学术性和专题性,并且收有中学历史的教材教参电子版以供下载。 7、中国世界古代史研究网: http://www.cawhi.com/ 系陈德正教授受中国世界古代史学会之托主持的非经营性网站,旨在通过互联网向上网用户无偿提供具有公开性、共享性的有关国内外世界古代史教学与研究的相关信息,主要受众为高校与科研院所的历史学及相关专业师生及世界古代史学的业余爱好者和研究者。 8、铜雀-中国历史网: http://www.tqxz.com/ 有中国通史、中国历代帝王、中国各朝疆域、中国历代名人等栏目,尤其是民族边疆史内容最佳,界面精美,资源相对比较丰富。 9、血铸中华: http://xzzh.china5000.cn/ 由共青团中央和中国社科院主办。栏目有民族英烈、人民的反抗、不平等条约、历史资料、历史照片、历史遗迹、历史研究,侵华战事、忏悔录、海外评述等。 10、历史资源网: http://www.fed.cuhk.e.hk/history/ 提供香港、世界及中国历史资料及教学资源,包括相片、视听教材等。 11、中国历史网: http://www.cnhistory.cn/ 主要栏目有历史人物、历史论文、历史文化、历史图片、历史研究、历史故事、历史知识、历史小说、历史资料、历史上的今天等。 12、中华万年网: http://www.china10k.com/simp/indexlight.htm 具有丰富中国历史资料。 13、中华文史网: http://www.qinghistory.cn/ 发布以清史编纂为主的研究成果、研究动态、资料和各种信息,其范围涉及史学、 文学、哲学等中华传统文化的各个领域。包括清史纂修、清史研究、中华文史、清史数字图书馆、文化社区、新闻中心、公告栏、网站地图、站内检索等。 14、中国918爱国网: http://www.china918.net/index.html 是2000年“大阪事件”后建立的,以宣传、研究历史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民间、业余制作维护、公益性质的联盟网站。 15、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网: http://www.wenbao.net/ 一个公益性的专业文物保护网站,其宗旨是宣传文物保护知识,弘扬中华文化。 16、中国世界中世纪史研究: http://www.medhis.tongtu.com/cgi-bin/index.dll?index1?webid=tongtu&userid=2110411 由中国世纪中世纪史学会主办,天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承办,聊城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协办的研究中国世界中世纪史的网站。 检举 回答人的补充 2009-07-12 14:59 17、唐研究: http://www.tangrf.org/ 唐研究基金会网站, 有基金会介绍、《唐研究》杂志、研究动态、学术信息、学者资料库、唐代文库、唐代画廊等内容。 18、中国古代史教学研究网: http://www.ldcah.com/ 由聊城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中国古代史教研室创办的一个研究中国古代史的网站。 19、史海泛舟: http://www.cycnet.com/history/index.htm 含今日历史、史学动态、史林聚焦、通史大观、人物春秋等栏目。 20、史学连线: http://saturn.ihp.sinica.e.tw/~liutk/shih/ 台湾中研院史语所研究人员创办的史学专业网站,分类细,链接站点十分丰富。 21、古风文史: http://www.gf99.cn/wsh.asp 为个人网站古风网下的古风文史版块,主要有文史动态、哲学宗教、历史研究、文学研究、文化鉴赏、读书评论、文史知识、论著简介、学者简介 文史专题等栏目。 22、中学历史教学资源在线: http://hhdts.51.net/ 为中学历史教师提供历史文字、图片、教案、课件、题库等教学资源的教学网站。 23、辽金史研究: http://www.liaojinhistory.com/ 有关中国辽金史的学术网站。 24、历史回廊: http://www.epicbook.com/ 含历史事件、人物、照片、地图、图片、传记等。 25、中华人网: http://www.greatchinese.com/ 有中国历史(中华帝国兴亡史),佛教(一休禅堂),文化新闻(翰林别院),历史名人(中华俊彦),历史传奇故事(中华传奇)和百家姓(中华百家姓)等项目。 26、中日网: http://www.sjhistory.net/site/newxh/index.htm 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屠杀研究中心自主开办的非营业性的公益学术网站。 国学参考: http://www.zgwww.com/ 主要搜集和整理国学相关的资料文字图片,主要收录历史、文学、古籍、传统文化、社会科学、中医、易学、宗教等相关资源。 28、中国基础教育网历史频道: http://www.cbe21.com/subject/history/ 设有史学动态、多媒体资源、备课手册、考试对策等栏目,并设立另类视野和历史论坛供读者们开阔眼界,互相交流。 29、北洋水师: http://www.beiyang.org/ 专门介绍北洋水师、甲午战争的专题网站。 30、千千历史园地: http://yxccc.upweb.net/ 含高中历史教学、历史论文、试题精选、学法指导、教学课件。 31、历史教育网: http://www.lishi.xueke.cn/ 主要包括:学科课件、教案、试题、素材、论文、教育资讯等。 32、中国历史课程网: http://hist.cersp.com/ 一个历史教育网站,有课程建设、试题精选、教学研究、教材研究、教学设计、测量评价、历史研究、教材资源、图说历史、历史论坛、历史博客等栏目。 33、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http://www.zxls.com/index.html 是历史学科门户网站,资料丰富、原创性强。网站主要有高一新课标、历史flash、历史视频、历史课件、教师论文、历史教案、试题交流、高考中考、学生园地、历史网络、活动探究课等栏目。 34、中学历史在线: http://www.ls11.com/Index.asp 为全公益历史教育网站。 35、中国历史博物馆: http://www.nmch.gov.cn/ 36、故宫博物院: http://www.dpm.org.cn/ 37、上海博物馆: http://www.shanghaimuseum.net/ 38、南京博物院: http://www.njmuseum.com/ 39、河南博物院: http://www.chnmus.net/Template/home/chnmus/index.html 40、浙江省博物馆: http://www.zhejiangmuseum.com/ 2009-07-12 15:03 41、陕西博物馆: http://www.sxhm.com/ 42、澳門博物館: http://www.macaumuseum.gov.mo/mainchi.htm 43、安徽省博物馆: http://www.ahm.cn/ 44、武汉博物馆: http://www.whmuseum.com.cn/ 45、佛山市博物馆: http://www.foshanmuseum.com/index.asp 46、奥地利自然历史博物馆: http://www.nhm-wien.ac.at/ 47、牛津大学科学历史博物馆: http://www.mhs.ox.ac.uk/ 48、佛罗里达自然史博物馆: http://www.flmnh.ufl.e/ 49、德国历史博物馆: http://www.dhm.de/ENGLISH/allgemein_en.html 50、History and Historiography: http://history.eserver.org/ 链接了一些史学站点和史学书目。 51、Links for the History Profession: http://www.oah.org/announce/links.html 由THE ORGANIZATION OF AMERICAN HISTORIANS建立的史学专业站点。 52、The History Net: http://www.historynet.com/ 一个内容丰富的历史主题网站。 53、HyperHistory Online: http://www.hyperhistory.com/online_n2/History_n2/a.html 链接了大量有关历史人物、事件、地图等方面的站点。 54、The Ancient World Web : http://www.julen.net/ancient/ 一个世界古代史网站。 55、Selected History Resources: http://www.princeton.e/%7Epressman/history.htm 普林斯顿大学历史系主办的综合性历史网站。 检举 The Paleolithic Diet Page : http://paleodiet.com/ 一个全方位介绍旧石器时代研究机构、著作、信息、文献的导航网站。 57、ORGANIZATION OF AMERICAN HISTORIANS: http://www.oah.org/announce/links.html 由THE ORGANIZATION OF AMERICAN HISTORIANS建立的史学专业站点,链接了丰富的资源。 58、History and Theory: http://www.historyandtheory.org/ 提供史学理论和历史方法等方面的文章和书目。 59、Historyworld: http://www.historyworld.net/ 一个有关世界历史的网站。 60、历史能手: http://www.historywiz.com/ 61、World Wide Web Virtual Library History Central Catalogue: http://vlib.iue.it/history/index.html 网上虚拟历史图书馆 62、Selected History Resources: http://www.princeton.e/%7Epressman/history.htm 普林斯顿大学历史系主办的综合性历史网站。 63、Internet Modern History Sourcebook: http://www.fordham.e/halsall/mod/modsbook.html 近现代历史在线资源库主要为学习欧洲历史和美国历史,以及在现代欧美文明和世界文化方面服务,提供近百份全文资料。 64、The American Historical Review: http://www.historycooperative.org/ahr/ 美国历史评论,美国历史学会主办
㈧ 安徽省哪个大学历史系最好
看你是读什么什么专业,读哪个层次的历史,是本科还是研究生。
如果读研究生我推荐你去读安徽师范大学。
㈨ 安徽省近代百年地质学史回顾(~)
吴昭谦
(安徽省地质学会)
近代地质科学在我国的创建,约在19世纪中叶之后。近代以来在我国进行地理地质考察的外国科学家约在100人次以上。最早来安徽开展地质调查的要算一位英国园艺学家Robert Foutune,他于1848年11月曾到皖南休宁县松萝山茶区考察土壤、地质。在新中国成立前1848~1948年的100年中,来安徽省的中外地质学者,共留下近百份地质调查报告和120多篇地质文献。
一、安徽近现代地质工作历史
安徽近现代地质工作历史可以划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自1848~1926年,第二阶段1927~1937年,第二阶段自1938~1945年,第四阶段自1946~1948年。
1.第一阶段(1848~1926)
开始以外国(美、英、德、日)地质学家为主,继之为中国地质学家为主,对省内进行路线地质调查。对地层古生物作了初步划分,对铜陵、当涂、繁昌铁矿、淮南、淮北煤矿开始调查。
早期涉及安徽省境内地质调查的有美国地质学家庞培利(Raphael Pumpelly)、英国地质学家金斯密尔(T.W.Kingsmill),他们分别在1863年和1869年考察扬子江下游时,涉足省内。
留存在安徽省地质文献的外国地质学家,应为德国著名地质地理学家李希霍芬(Ferdinand von Richthofen,1833~1905)。在其名著《中国》中,记述了他在1869年2月至1871年7月三次对安徽沿江及南部地区进行地理地质考察的成果。李氏第一次于1869年2月份自九江乘船至南京,途经安徽沿江两岸,对沿途所经之地均作了考察记录。第二次于同年10月自景德镇至祁门,第三次于1871年7月沿东津河、青弋江至芜湖,途经宁国、泾县。同时调查了宣城水东、贵池馒头山等4处煤矿。李氏之调查记录约一半为地质,如岩层之岩性产状、构造等,并绘制有剖面图、目视草测图;另一半为地理、风土、人情、旅途见闻。当时描述地层仅为岩性(岩石名称),未划分地质时代。如铜陵大通层则泛指皖南所有的红色砂砾岩层。值得特别指出的是,他当时就曾推测过:“扬子江可能沿一条重要断裂线通过。”
日木人来我省进行地质调查的最早为野田氏(野田势次郎)。他在安徽省有两次路线调查:第一次1915年4月26日至5月6日由武汉至安庆。所编绘之湖北安徽省界地方地质图(1/100万)仅分变质岩、水成岩、火成岩。其所定安庆层由石灰岩、黏板岩、砂岩等组成,并记述了安庆洪镇为花岗岩。第二次横穿皖南,调查了贵池、东至等县。他将水成岩分为:祁门、历口、榉根岑(贵池祁门之间)、建德(葛公镇一带)四层。
当涂、繁昌、铜陵铁矿是安徽省最早开展地质调查的几个矿区。1912年,章鸿钊(我国地质学创始人之一)、梭尔格(德国矿师)即调查了马鞍山南山铁矿。1913年,虞和寅调查繁昌铁矿。1913~1915年,张景光、梭尔格、章鸿钊等先后来铜官山调查铁矿。1917年2月,国家矿业顾问英国人丁格兰(F.R.Tegengren)到铜官山调查铁矿。他根据章氏等前人调查的资料结合自己的考察,估算出铜官山铁矿储量为319.29万t。同年,丁格兰又调查了当涂大凹山铁矿。两次调查结果均刊载于《扬子江下游铁矿志》等地质文献中。1918年,德人毕象贤于当涂一带调查发现姥姥山、黄梅山、龙家山等6处铁矿,估计铁矿储量不到200万t。
我国地质学家最早调查皖北地区始于1917年。刘季辰、赵汝钧被派往皖北调查地质矿产,首次划分了寒武纪地层。他们在调查宿县烈山、怀远县舜耕山、怀宁县集贤关煤田时,测制有1/15万矿区地质图。在所测制六安霍山间地质草图(1/20万)中,将岩层分冲积层、红砂岩、斑岩砂岩、结晶片岩四种。
刘、赵二君在《苏北皖北地质报告》中还对皖西大别山的变质岩进行了研究,指出“霍山南及黑石渡西”有结晶片岩系,自龙井冲而南,为“正片麻岩”。
1922年,李捷奉派到皖北淮河流域(北纬22°以北)调查地质与矿产。1923年后,赵国宾(陕西蓝田人,1898~1934),也来我省考察,著有《风阳、怀远地质概况》。皖北的地质调查结果,后来被编入南京开封幅地质图(李捷编1/100万,1929年出版。)1923年(民国十二年),安徽实业厅借用农矿部地质调查所技士叶良辅、调查员李捷,计划在全省开展地质调查,1926年增派田奇瓗参加。1923~1926年期间,他三人先后完成秋浦、贵池、祁门、黟县、太平、歙县、绩溪、休宁、婺源、石埭、宣城、泾县、南陵、铜陵、芜湖、繁昌、郎溪、广德、当涂、和县、巢县、无为、青阳、旌德、宁国、怀宁、东流、望江、宿松、太湖、潜山、桐城、庐江33个县(其中江南26县、江北7县)的地质调查。其著述《调查安徽全省地质日记》以简报形式刊于《安徽实业杂志》。调查内容分地质概况与矿产两部分。在地质部分中地层划分至纪,如泥盆纪层、石炭纪灰岩层。当时划分地层主要以岩性为依据,所采化石经古生物专家鉴定后时有变动。对于未能确定地质时代的地层有时即以地名命名,如祁山层包括黟县渔亭、休宁齐云山大面积(5400km2)之红色砂岩及砂质页岩。简报中矿产部分包括交通位置、地形、矿体形态、规模、围岩及开采利用情况。
在20世纪20年代前后,来我省进行地质调查的国内地质学家主要还有:丁文江、李四光、叶良辅、王竹泉。1916年初,丁文江曾在皖南浙西一带作过地质考察。1919年丁文江、叶良辅曾调查了芜湖以东长江下游地质,编写有专题报告。1922年,李四光在淮南研究了安徽北部寒武奥陶纪石灰岩之不整合接触关系。1923年,刘季辰等再赴烈山、施工钻探13孔,计算3500万t煤。1924年,王竹泉调查了怀远县西南部及宿松、太湖、安庆集贤关煤田地质。他在怀远县西南调查,估算含煤7层,全区煤藏量约6020万t。叶良辅1925年发表之《中国接触铁矿带闪长岩之研究》、1926年发表之《安徽南部铁矿之类别及成因》均曾在中国地质学会第三、四届年会宣读,显示当时研究水平较高之成果。
2.第二阶段(1927~1937)
国内知名地质学家继续在沿江、皖南地区开展基础地质调查及矿产勘查工作。这一时期地质科学水平明显提高,方法手段也有更新,出现了一些科研成果,重点是在皖南的冰川和造山运动。
可以说明安徽地质调查工作兴盛的是:在当时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19年度20篇报告中,竟有6篇是在安徽境内的调查成果。如孟宪民、张更对芜湖、繁昌、铜陵的调查,刘祖彝对贵池的调查,孟宪民对宣城水东的调查。李毓尧、李捷的《皖南地质志略》则总结了铜陵、青阳、石埭、太平、歙县、休宁、黟县等7县的地质成果。此外,1929年,朱森、李捷调查了和县、含山,王恒升调查了宣城水东煤田。
在基础地质研究方面也取得了一批新的成果。如李毓尧、许杰对皖南地史及造山运动之研究。朱森于1931年对安徽南部古生代后期造山运动的研究表现为:在贵池曾发现二叠系龙潭组与孤峰层有明显的不整合。阮维周(1937)研究安徽南部海西运动。许杰(1930)发表长江下游各省笔石化石之初步研究。他在太平县内发现中国最高笔石层以Monograptus sinicus为主,其地层定名为太平页岩,属中志留世。徐克勤(1934)调查了巢县北部地质。李四光考察了九华山(1934)、黄山(1936)第四纪冰川遗迹,对论证中国东部第四纪冰川的存在提供了有力的佐证。九华山一带之地质也由王恒升、孙健初(1937)作过调查。
这段时期基础地质方面的成就突出的表现在地层方面。如l935年李毓尧、许杰在皖南创立了“休宁砂岩”并确定了冰碛岩的存在。同年,丁毅在调查铜陵、休宁间地质时,又将震旦系作了三分(上、中、下)。随后,李毓尧、许杰又正式将冰碛岩命名为蓝田冰碛层,同时把原称的“页岩灰岩系”命名为“休宁系”,归属震旦寒武纪。蓝田冰碛层更名蓝田组,并一直沿用至今。
矿产地质勘查工作也有很多成果。1931~1933年,中央地质调查所谢家荣、孙健初、陈恺、程裕淇、孟宪民、张更等先后来当涂、铜官山调查铁矿。1928年、1933年,翁文灏两次对宿县烈山煤矿进行地质调查,并进行钻探普查。1933年,计荣森调查广德大、小牛头山煤矿。1935年,计荣森汇编了皖浙间之地质矿产。同年,程裕淇调查了庐江明矾石矿。1936年,南延宗调查休宁县里广山锑矿。1927~1930年间,安徽省建设厅为加强矿业开发,曾修订官矿章程,制定采矿、探矿办法。1928年成立矿质探验处,购买M-3式Calyx钻机一台,在宣城水东煤田钻探。1929年成立矿业调查团,到宣城、泾县、宁国、芜湖、当涂、繁昌、铜陵、青阳等8县调查矿业,为皖省地方力量正式进行矿产勘查之始。
地质勘查的新技术、新领域也在这时期有所应用。1936年发表的丁毅的《电力探矿在当涂之初步试验》,为我国最早开始应用物理探矿之文献。张文佑于1937年调查研究发表了《安徽盱眙县女山火山口》,为省内开创了研究古火山之端倪。
3.第三阶段(1938~1945)
抗日战争时期,国内仅个别地质学者曾来本省调查过,省内沦陷区日本侵略者为掠夺矿产资源在沿江、皖北某些地区开展地质调查,使用钻探和物理探矿手段,留下了一些残缺不全的地质资料。但这期间发生了两件震惊中外的地质找矿事件。
安徽自1938年开始沦陷。省内所知的地质调查活动的有三次:1938年,黄汲清曾来宁国港口调查煤矿。1940年,边兆祥在宣城水东调查煤矿。1945年,喻德渊发表了《淮阳山脉之主要造山运动——淮阳运动》。
侵华战争后,日本人为了掠夺开采矿产,派来我省进行地质调查的主要单位有:满铁调查部、兴亚院、华中矿业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自然科学研究所。主要地质人员有:神山昌毅、金锺远、小林冶夫、室木隆三郎、福岛时雄、筱田恭三等。他们遗留下的矿产调查报告资料约有80多份。主要调查了铜陵、当涂、繁昌、宿县、滁县、全椒、安庆、贵池、淮南、怀远等地的铁、铜、煤、金、银、铅等矿产。重点是铜官山铁铜矿、马鞍山、当涂、繁昌的铁矿、淮南煤矿。在这些矿区,除了进行较大比例尺的矿区地质填图方法外,还使用钻探手段,并根据钻探结果计算储量。另外,还在铜陵、当涂及滁县破山口铜矿区开展物理探矿(主要是电法)探测硫化铜铜矿床。现在留存下的日文地质资料一百零几篇,矿种包括铁、煤、铜、铅、锌、金、锰、磷、硫铁矿、重晶石等10 种。
1939年秋,日本人神山昌毅随侵略军到铜官山地表调查,一直将铜官山作为铁矿开采。后来在运送回国的矿石样品中发现含铜量高(0.5%),引起了注意,又掠夺开采铜矿。“铜官山复活”传闻于此事。
4.第四阶段(1946~1948)
此时期仅有几位地质学家来皖工作,突出的成果是淮南八公山煤田和凤台磷矿的新发现。地质力学在我省开始应用。
抗日胜利后,原资源委员会矿产测勘处谢家荣根据1926年李捷等编制的中国百万分之一地质图南京开封幅,推测淮南八公山前坡平原之下可能有煤层。后来,谢家荣、燕树檀、柴登榜在八公山麓发现了石炭系太原群的石灰岩,进一步推测应有煤层。1946年,经钻探证实共发现24层煤,可采煤层厚达25m。经过“慧眼识宝”的淮南新煤田,传颂一时,开采至今,成为国内找矿史的佳话。
早在1939年夏,日本地质学家班德田员一等在《安徽省怀远县舜耕山煤田调查报告》中,即提出了“大淮南盆地”词语,并划定了大体区域。1942年9月,上海自然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岛仓已三郎在《淮南煤田洞山地区调查概要》中也认为“大淮南煤田之向斜构造,益趋明显。”但当时日本人把找煤的注意力过于集中在舜耕山至上窑间,而对洞山以西地区,以及更大的范围,没有引起足够的注意。
1946年下半年,谢家荣在八公山发现了新煤田后,次年7月,他很快地提交了煤矿勘查临时报告后,又专门写了一篇《如何发现新煤田》的文章。1947年,在台湾举行的中国地质学会第23届学术年会上,谢家荣理事长又作了《古地理研究为探矿指南针》的专题报告。在前一报告(后刊入《地质论评》第十二卷第五期)中,“大淮南盆地”一词已出现于文章的标题中。并划定其范围为:“指怀远凤台县境内,南为舜耕山、八公山,北为明龙山,东为上窑武店所包限之淮河平原也。”“大致言之,此盆地为西西北东东南之长方形,南北相距自10~20km,东西两方,山形湮没,构造上是否环抱之势,尚难断定,倘以凤台至九龙岗之距离,为此盆地之长度,则至少在50km以上”。
“大淮南盆地”作为一个煤田地质区域构造单元概念的明确树立,无疑是淮南煤田认识过程的飞跃,有着重大贡献。1952年后,煤田专业地质队伍建立后,煤田普查勘探主要沿着证实、扩大“大淮南盆地”的格架进行。几十年来,“大淮南盆地”的外延在不断扩大延伸,现已扩展到东起定远,西过阜阳的广大地域,新找出的十几个大型井田都在其内,可知它是何等大的聚煤盆地了。
1947~1948年,谢家荣、赵家骧、车树政等发现了凤台寒武系底部之磷矿层,并于1948年进行钻探。此外,尚有申庆荣、杨博泉、董南庭、刘之远对怀远大通、宣城、宁国、泾县煤田继续调查。1947年,韩金桂曾对怀远、凤阳间开展地质矿产调查。
此时期在基础地质方面的主要成果有:孙殿卿、徐煜坚于1948年发表两篇文章论述皖西长山一带淮阳弧之脊柱与东西向构造带之反接现象,开始了用李四光地质力学观点具体研究我省地质构造的先导。此外,喻德渊1948年发表了《大别山南麓的冰砾泥及其地形》(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丛刊8号),发现论证了大别山第四纪冰川遗迹。
二、安徽省近现代地质工作历史特点
纵观安徽省近现代100年地质工作的历史,可以归纳出以下几个特点:
1)地质工作史的过程,反映出安徽省地质科学技术水平由初级到高级、由粗略到详细,不断深化和提高发展的过程。
中外地质学者在安徽省的地质调查,开始都是地理-地质调查,其内容常约有一半为地理(含自然地理、经济地理、地貌)部分,后来才逐渐减去地理部分,成为真正的地质调查。开始多为大面积、跨省际的路线调查,比例尺都很小(1/100万~1/200万)。所填地质图只有岩性(岩石)的粗略划分,以后才有地层的划分、地质构造的标志,文字的描述记录也较为简单。后来的矿区地质调查,比例尺大,内容也较细,地层按纪(系)划分,岩石名称及地质构造形迹也分别划分。
在方法手段方面,开始都是肉眼、望远镜、放大镜、罗盘等观察、测量,作目视草图、剖面图;后来才用显微镜、化学分析、钻探机、物理探矿仪器。矿产勘查的方法手段也是由地表观察、拣块取样、实测或估计矿体形态计算储量,发展到后来根据钻探圈定矿体计算储量。
2)在地质工作中,矿产资源的调查与勘查占有很大比重,显示其实用性及与经济建设关系的密切性。
新中国成立前的地质工作,通称地质调查。它包括区域地质调查和矿区地质调查两大类。即使在区域地质调查报告中,也有相当的内容是关于矿产的调查。至于矿区地质调查更是为了矿区的开发生产所需,直接与经济建设有关。只是由于当时技术方法和设备条件的限制,在地质报告(资料)中对矿产的分布、矿石质量、矿床成因等,都叙述得很少。对矿区的储藏量有的未能计算,有的虽计算,但数字都偏低。如铜官山铁矿,多次计算,都不超过500万t,日本人后来虽发现了铜矿,估算的铜矿石也不过508万t(按铜品位1%~2%算)。马鞍山地区铁矿、淮南煤矿的储量都算得很少,与新中国成立后探明的巨大储量数字不能相比。
现在留存的200多份(篇)地质报告、论文、专著中,有140多份(篇)都是矿产方面的调查研究成果,约占新中国成立前全部地质文献资料的70%,可以说明当时地质工作的重点还是矿产。
在留存的100多篇地质文献中,目录名称中可见矿产的就有100多篇,中文与日文的各占一半。另外20多篇区域地质文献资料中也有矿产部分。当然,日本人的资源调查是为了掠夺和战争的需要,但有些资料又为我们利用。
3)在第二阶段的兴盛时期,划分了很多地层时代,并出现一批科研成果,在国内外产生过深远影响。
地层划分是地质调查中最基本而又重要的工作。20世纪30年代前后,国内知名地质学家来安徽省调查定名或重新划分的地层最多。
此时期李毓尧、许杰对皖南震旦系层序与冰碛层、皖南造山运动,许杰对奥陶系地层的划分与命名等,都是国内较重大的科研成果,并对后来产生了较深远的影响。
此外,如孟宪民、谢家荣等对铜官山铁矿床的研究,(收辑于《扬子江下游铁矿志》等专辑中),以及李四光对黄山、九华山第四纪古冰川的研究,都显示了当时国内的最高水平,对后来产生过较大的影响。
4)新中国成立前积累的地质资料文献,尽管为数很少,也为后来的地质工作提供了一定的基础,佐证了地质工作和地质科学继承性的重要作用。
地质工作和地质科学的特点之一是继承性,即重视继承前人的工作成果。新中国成立前,留存下的地质报告、论文、资料共200多份,有的还有些残缺。但对于新中国成立后,特别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展地质勘查时仍是重要的参考资料。
铜陵地区铜矿、马鞍山地区铁矿、皖北闸河煤田、淮南大煤田的巨大储量,都是新中国成立后探明的。但这些矿区的地质工作历史悠久,资料不断积累,认识不断深化和飞跃,才能产生突变。谢家荣1946年发现淮南八公山新煤田,1947年提出了“大淮南盆地”的新概念,新中国成立后在他的新概念基础上不断扩大淮南煤田的范围和储量。皖北闸河煤田的发现全过程,也可上溯到1917年刘季辰、赵汝钧对烈山煤矿的调查(报告刊《地质汇报》第1号)和翁文灏1928年再次调查,并绘制1/100万地形地质图(报告刊《地质汇报》18号)。据原省地质局严坤元总工程师回忆,1955年布置325队普查找煤时,即主要根据翁氏的地质资料作出推测,后来则发现了闸河大煤田。省内这四个大成矿区,过去都只有“点”的资料,后来由“点”发展到“面”,从已知到未知,不断扩大矿区范围,并在外围发现新矿区(表1)。
表1 1948年前安徽地层命名简史表
续表
注:①省内外沿用至今的地层名称。
刘季辰、赵汝钧(1919)对宿州市烈山及淮南舜耕山进行过煤田地质调查,将含煤层划归石炭纪,并归属“北系”。
王竹泉(1924)和翁文灏、计荣森(1923)分别在上述地区寻找到植物化石,证实煤系时代属石炭二叠纪。
㈩ 安徽大地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名人辈出。(1)西汉_______主持编著的《淮南子》对研究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史有
(1)刘安(2)李公麟(3)邓稼先
与安徽省历史学会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