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1921年到1936年中共重大历史事件
中共在1921-----1936年经历的重大历史事件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
1922年初 香港中国海员大罢工
1922年7月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1923年 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1924年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1924年 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实现
1925年 孙中山逝世
1925年 五卅惨案、五卅反帝爱国运动爆发
1926年 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
1927年3月 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胜利
1927年4月12日 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1927年7月15日 汪精卫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1927年7月 国民革命失败
1927年4月 蒋介石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
1927年8月1日 南昌起义
1927年8月7日 八七会议
1927年8月 湘赣边秋收起义
1927年8月 秋收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
1927年底 广州起义
1928年4月 井冈山会师
1928年 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
1931年 九一八事变
1931年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
1932年 一.二八事变、十九陆军抗战
1932年 伪满洲国成立
1934年10月 中央红军开始长征
1935年1月 遵义会议
1935年 中共中央发表八一宣言
1935年10月 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到达陕北
1935年 一二.九运动
1936年10月 红军第二、四方面军长征到达甘肃会宁等地,长征结束 1936年12月12日 西安事变
㈡ 党史上的重大事件
从1921年到1949年,为了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我们党领导中国穷苦大众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谱写了气壮山河的历史篇章。毛泽东主席提出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方针,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斗争中写下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不朽文章;1930年至1934年粉碎了国民党大规模的六次“围剿”,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从江西瑞金出发到陕北,谱写了震惊世界、永载史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壮丽凯歌。凝炼出激励一代代共产党人干大事创大业的“长征精神”。1935年11月召开的遵义会议,确定了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领导地位,是我党从失败走向胜利的重大转折,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1935年12月召开了瓦窑堡会议,提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战略思想;毛泽东主席1940年1月发表了《新民主主义论》,明确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经济纲领、文化纲领,总结出了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1942年春在延安开展了整风运动,主要任务是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动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教育全体党员领导干部树立“联系群众,调查研究、实事求是”的优良作风,为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和人民民主革命的胜利提供了思想和组织保证;1945年4月至6月在党的七大会议上,确立了毛泽东思想;1949年3月,中国共产党在平山县西柏坡召开七届二中全会,毛泽东主席提出了“两个务必”,为防止党员领导干部思想滑坡起到了强大的警示作用。
㈢ 列举95年党史中的重大事件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以什么事件作为标志的?
答:五四运动。它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昭示了无产阶级的伟大力量,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标志,是中国革命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
2、谁是中国第一个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进分子?
答:李大钊。1919年,他在《新青年》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历史观、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完成了从民主主义者向马克思主义者的转变。
3、中国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是在哪儿创建的?
答:上海。1920年8月,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正式成立,起到了在全国范围内建党的发起组和联络中心的作用。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
4、被誉为“五四运动的总司令”的是谁?
答:陈独秀。1915年9月,他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一场以民主和科学为旗帜,向传统的封建思想、道德、文化宣战的新文化运动,从而打开了遏制新思想涌流的阀门,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5、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正式成立的标志是什么?
答:1922年5月5日至5月10日在广州召开的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讨论和通过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纲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章程》等六个决议案,选举施存统、高君宇、张太雷、蔡和森、俞秀松为青年团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施存统任书记。
6、大革命时期,针对党内外对农民运动的责难,毛泽东撰写了什么文章? 答:1927年3月发表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在这个报告中,毛泽东赞颂农民群众打翻乡村封建势力的伟大功绩,批驳党内外责难农民运动的各种谬论,阐明农民斗争同革命成败的密切关系。
7、什么事件的发生标志着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和全国性抗战的开始?
答: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制造卢沟桥事变(又称七七事变)。
8、三大主力红军是何时何地会师的?
答:1936年10月间,红四、红二方面军先后同红一方面军在甘肃会宁、静宁将台堡(今属宁夏回族自治区)会师,胜利地结束了长征。
9、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正式形成是以何为标志?
答: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次日,蒋介石发表谈话,事实上承认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的合法地位,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正式形成。
10、新民主主义革命区别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标志是什么?
答:无产阶级的领导权。
11、毛泽东在哪几部主要著作中系统阐述了新民主主义理论?
答:1939年和1940年,毛泽东先后发表了《<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等著作,完整地阐述了新民主主义理论。 12、1945年10月10日,重庆谈判的国共双方代表签订了什么文件?
答:《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国民党政府接受了中共提出的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
13、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是何时?
答:1945年8月15日。
14、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个少数民族区域自治政府是哪一个?什么时候成立的?
答:内蒙古自治政府,1947年5月1日正式宣告成立。新中国成立后,改称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内蒙古自治区也是我国最早成立的民族自治区。
15、战略决战阶段,人民解放军先后发动了哪三次战略性战役?
答: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16、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具有临时宪法作用的是哪个文件?
答:《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17、中国首次系统地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什么时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是什么?
答:时间:1953年12月31日周恩来在北京接见印度谈判代表团时。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18、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何时何地召开?
答:1954年9月15日至28日在北京召开。
19、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何时通过并公布?
答:1954年9月20日,由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并正式公布。
20、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次以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讨论重大国际问题的国际会议是哪次?
答:1954年在瑞士日内瓦召开的国际会议,即日内瓦会议。中国、苏联、美国、英国、法国及其他有关国家外交部长参加。会议促成了印度支那停火,但在朝鲜问题上未达成任何协议。
21、哪次会议将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
答:党的七大。
22、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纪念日是哪一天? 答:9月3日。
23、1945年,哪位中国共产党党员参加了联合国制宪会议并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哪五国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答:董必武,美国、苏联、中国、英国、法国。
24、国民党撕毁双十协定,全面内战爆发,发生在哪一年?
答:1946年。国民党不顾全国人民的反对,向解放区大规模进攻,全面内战爆发。
25、中国何时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
答: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中国政府发表声明: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中国掌握核武器,完全是为了防御。
26、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何时恢复的?
答:1971年10月25日,在许多亚非拉国家和其他主持正义国家的共同努力下,第26届联合国大会以76票赞成、35票反对、17票弃权的压倒多数票,通过了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和立即把台湾当局的代表从联合国及其所属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的2758号决议。
27、党中央一举粉碎“四人帮”,结束“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是在何时? 答:1976年10月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执行党和人民的意志,采取断然措施,一举粉碎“四人帮”。
28、中美两国何时建立外交关系?
答:1978年12月16日,中美建交联合公报发表,决定自1979年1月1日起两国建立外交关系。同日,美国宣布断绝同台湾的外交关系。
29、1955年4月周恩来率团参加的哪次国际会议,打开了新中国与亚非国家广泛交往的大门?
答:亚非会议,也称万隆会议。这是继参加日内瓦会议之后,新中国走向国际政治舞台的又一个重要里程碑。
30、第一个五年计划确定集中力量发展哪个产业?
答:1955年7月30日,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一五”计划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
31、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属于何种类型的宪法?对国家的性质作了怎样的规定?
答:是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宪法第一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
32、1955年7月,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规定在全国实行何种兵役制?
答:义务兵役制。
33、党的十四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写入了什么理论和什么基本路线?
答: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34、党的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
答:党的十四大明确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5、“五个一工程”具体指什么?
答:1992年5月20日,中共中央宣传部颁发“五个一工程”组织工作奖和入选作品奖。“五个一工程”即一本好书、一台好戏、一部优秀影片、一部优秀电视剧(片)、一篇或几篇有创见有说服力的文章。
36、邓小平视察南方时提出的“三个有利于”是什么?
答: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37、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什么决定?
答:1993年11月11日至14日,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召开。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建立社会主义时尚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38、1994年3月2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中国21世纪议程(草案)》,确定实施什么战略?
答:可持续发展战略。
39、科教兴国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答:1995年5月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科教兴国,是指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强盛。
40、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实行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具体指什么?
答:一是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一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㈣ 我国党史上不同时期的重大事件,要一条一条的
1921年,中共一大召开,中国共产党成立;
1922年,中共二大召开,制订民主革命纲领;
1923年,中共三大召开,决定与中国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1926年,与国民学共同进行北伐;
1927年,中共“八七会议”以汉口秘密召开,决定开展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的策略;
1927年,中共寻找到一条“工农武装割据”道路。
1934年到1936年,中共进行二万五千里长征,将革命重心帖东南转向西北;
1937年,中共与国民党为了抗日,实现了第二次合作,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1946年,又担负起解放战争的任务。
1949年,建立新中国。
1952年,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
1956年,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
1966_1976,文化大革命
1976至今,社会主义新时期的建设。
中共一大
提出党的奋斗目标 确定革命对象(可惜错了)
中共二大(1922)民主纲领: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 推翻国际帝国主义压迫,达到中华民族的完全独立 统一中国本部(包括东三省)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最高纲领: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 瞿秋白在其中最早提出“统一战线”的概念。
中共三大 国共合作,强调保持思想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 提出了“真正的平民政权” 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 “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国共合作的基础:新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核心是民权)
中共四大(1925)讨论的是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工农联盟的问题 明确将资产阶级分为买办官僚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中共五大 提出“工农小资产阶级的民族独裁制”
1927年8月7日,汉口,“八七会议” 毛泽东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纠正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政策。 总方针: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
中共六大 (1928)1) 肯定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的社会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确定革命的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革命的中心任务:工农民主专政的实现和反帝反封建 革命的的力量:工农阶级 革命的前途:社会主义 2) 革命的形势:两个高潮之间,新的高潮即将到来 3) 批评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 左倾盲动主义 4) 提出加强党的无产阶级基础
1929年,古田会议 人民军队的建设问题 中共六届四中全会 (1931)王明的左倾占统治地位,主要表现有: 1)在革命性质上:混淆了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把反资和反帝并列 2)在革命形式上:强调革命高潮的到来 3)在革命道路上:坚持以城市为中心 4)在军事方面:军事教条主义,用所谓的正规战争代替人民战争
瓦窑堡会议 (1931)中共确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中共六届六中全会 毛泽东向全党提出“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遵义会议 (1935)讨论军事路线和组织路线的问题 中共第一次自主解决中国革命的实际问题,是幼年党向成熟党转变的标志。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中共七大(1945)刘少奇作了《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对毛泽东思想作了科学的概括和阐述。从而使其作为一个科学的概念被正式确定下来作为全党的指导思想 毛泽东发表了《论联合政府》,提出党的三大优良作风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1948)毛泽东提出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问题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1949)毛泽东详尽阐述了新民主主义经济的现状以及党应采取的基本政策 毛泽东第一次提出执政党的建设问题
中共七届三中全会(1950)毛泽东提出“不要四面出击” 一届人大(1954)通过第一部《宪法》
中共七届六中全会(1955)初步形成两步走的发展战略思想 知识分子会议(1956)周恩来表述知识分子属于工人阶级
中共八大(1956)确立把工作中心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上来,国内主要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需要和当前的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状况之间的矛盾 经济建设的指导方针: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稳中稳步前进 陈云提出改善社会主义经济管理体制的方法:以国家集体经营为主体,以个人经营为补充; 以计划生产为主体,以在国家许可的范围内的自由生产为补充;以国家市场为主体,以一定范围内国家领导的自由市场为补充。 任务:发展生产力,实现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需要
中共八大二次会议(1958)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主义 中共八届九中全会(1961)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三届人大第一次会议(1964)周恩来根据毛泽东的提议,第一次公布四个现代化(工业,农业,国防,科技)
中共中央召开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1979)邓小平讲话,中心内容是提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果断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纠正“文革”中和以前左倾错误这是党在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是马克思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第二次飞跃的起点我国开始了经济体制改革改革的核心问题是( 计划和市场的关系 )
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1981)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问题的决议》,确立了毛泽东的地位和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中共十二大(1982)对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含义作了重要补充: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明确规定邓小平理论为中国国家与中国各族人民的指导思想
中共十三大(1987)明确概括和全面阐述党的基本路线
中共十四大(1992)确立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中共十五大(1997)进一步阐述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1) 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进一步阐述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2) 进一步阐述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3) 就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做全面部署 4) 确立跨世纪发展宏图 5) 明确回答了邓小平死后中国怎样继续前进这个重大问题
中共十六大(2002)三个代表(贯穿主线的灵魂)
中共十七大(2007)
㈤ 中国共产党党史 年代及其主要事件
党的一大:中国共产党诞生
1921年,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党的二大: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2年在上海召开。
1922年,中共二大,正确分析了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动力和前途,指出了中国革命要分两步走,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现阶段的革命纲领即最低纲领是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二大为中国各民族人民的革命斗争指明了方向,对中国革命具有重大的深远的意义。
党的三大:大革命洪流中召开的党的代表大会
1923年,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
1923年,党的三大召开,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实现国共合作,同时保持共产党在政治、思想、组织上的独立性。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形成了新三民主义,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党的四大:大革命洪流中召开的党的代表大会
1925年四大召开,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和工农联盟问题。四大的缺点和不足是:虽然提出了领导权的问题,但对于如何争取领导权,缺乏具体明确的方针,只讲对群众运动的领导权,而完全忽视了对政权和武装力量的领导权。提出了农民是革命同盟军的问题,但没有提出土地革命这一解决农民问题的根本思想。
党的五大:大革命洪流中召开的党的代表大会
1927年五大召开,大会虽然批判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但对争夺革命领导权所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如改造武汉国民党、改造武汉国民政府、组织和扩大党对革命武装的领导等问题,均未做出切合实际的回答。大会对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的实质和危害也缺乏深刻的认识。五大实际上并未解决挽救时局的问题。
党的六大:唯一一次在国外召开的党的代表大会
1928年六大在莫斯科召开,中共六大制定的路线基本是正确的,对后来中国革命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但这次会议也存在着缺点,即对中间阶级的作用、反动势力内部的矛盾缺乏正确的估计和政策,特别是对中国革命的长期性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仍旧把城市工作放在全党工作的中心,这对中国革命的发展起了消极的影响。
党的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1931年,中国共产党在江西瑞金召开全国苏维埃第一次代表大会。
1934年,中央红军进行长征是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
1935年长征过程中,遵义会议选举了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
1935年1月召开的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1935年的一二·九运动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救亡民主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发生后,日本帝国主义开始全面侵华战争,中国人民也开始进行全国性抗战。
1938年的中共中央六届六中全会,进一步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也第一次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1940年,百团大战由总司令朱德和副总司令彭德怀指挥。
1941年根据地经济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进行了减租减息和大生产运动。
1942 年延安整风运动的内容是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
1945年10月10日,国共两党经过激烈的争论,签订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又名《双十协定》。
1945年七大在延安召开,大会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全党的指导思想,这是七大做出的历史性贡献。大会把党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概括为三大作风。即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
党的八大: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1948年辽沈战役是解放战争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战略决战的第一个战役。
1951 年西藏和平解放后,西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1956年八大召开,大会正确分析了国内外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指出:由于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取得决定性胜利,我国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解决,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党和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力量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八大是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党的九大:文化大革命中的大会
在1964年底到1965年初召开的全国人大三届一次会议上,周恩来同志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第一次郑重地向全国人民提出四个现代化的任务
1969年九大召开,九大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使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的理论和实践合法化,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指导方针都是错误的。
党的十大:文化大革命中的大会
1973年党的十大召开,继续了九大的“左”倾的错误。
党的十一大:文化大革命中后的首次大会
1974 年,中国赶走南越侵略军,收复西沙群岛。
1975 年的全面整顿工作由邓小平主持进行。
1977年党的十一大召开,虽然宣告“文化大革命”已经结束,但仍然肯定“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理论和实践。直到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才将党和国家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从而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党的十二大: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1979年3月,邓小平同志在中共中央召开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作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重要讲话。
1982年十二大召开,邓小平在这次大会上第一次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崭新命题。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党的十三大: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1987年十三大召开,十三大第一次系统地阐明了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明确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大会指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这一论断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大会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大会还制定了到21世纪中叶经济发展分三走、实现现代化的发展战略,并提出了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
1988年9月,邓小平同志根据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和现状,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邓小平同志的这一论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理论和科学观。“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既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特点,也是科学技术发展必然结果。社会生产力是人们改造自然的能力。作为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能力的自然科学,必然包括在社会生产力之中。科学技术一旦渗透和作用于生产过程中,便成为现实的、直接的生产力。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和现状告诉我们,科学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正以越来越快的速度向生产力诸要素全面渗透,同它们融合。
党的十四大:确立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92年初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后,为党的十四大召开作了充分的理论准备,1992年10月十四大召开,这次大会作出了三项具有深远意义的决策:一是确立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二是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三是要求全党抓住机遇,加快发展,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
党的十五大: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
1997年党的十五大召开,在大会通过的党章中,把邓小平理论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起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大会指出,中国共产党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
党的十六大:与时俱进的大会
2002年党的十六大召开,这次大会是我们党新世纪乘胜前进,规划制定新世纪中国发展重大战略的会议,也是与时俱进,为指导思想增添理论新成果的代表大会,在大会通过的党章中,把“三个代表”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并实现了我们党承前启后,完成整体性新老交替的任务。大会的主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
党的十七大:科学发展,共建和谐的大会
2007年党的十七大召开,党的十七大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党的十八大:中共十八大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总结过去5年的工作和党的十六大以来的实践,回顾总结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和宝贵经验,全面审视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发展大势,全面把握我国发展新要求和人民群众新期待,科学制定适应时代要求和人民愿望的行动纲领和大政方针,对全面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作出战略部署,进一步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继续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继续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㈥ 党史的重大事件
中国共产党成立、成立新中国、实行改革开放
㈦ 1927年有什么重大历史事件
1、马日事变: 湖南的国民党反动军官许克祥在长沙发动反革命政变,袭击湖南省总工会、省农民协会及其他革命组织,捕杀共产党人、国民党左派和革命群众。
㈧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有哪些重大事件
1、南昌起义。八一南昌起义常简称南昌起义或者八一起义,指在1927年8月1日中共联合国民党左派,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揭开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序幕。
5、十一届三中全会。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党的十七大报告是在回顾总结新时期29年来改革开放伟大历史进程时,开宗明义地作出这样一个蕴涵广阔历史背景和深刻思想内容的精辟概括的。
㈨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三大事件
1、南昌起义。
意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宣告了中国共产专党把中国革命进行到底的属坚定立场和坚强决心,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前仆后继的革命精神,在全党和全国人民面前树立了一面革命武装斗争的旗帜,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人民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伟大开端。
2、秋收起义。
意义:为后来各地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大规模发展奠定了基础。秋收起义和井冈山道路,是毛泽东的农村包围城市思想的起点。
3、井冈山会师。
意义:
1、壮大了革命武装力量。
2、保存、培养和锻炼了红军事干部。
3、开创了革命根据地的崭新局面。
(9)党史中的重大历史事件扩展阅读
秋收起义:毛泽东在湖南东部和江西西部领导的工农革命军(即红军)举行的一次武装起义。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控制下的武汉国民政府公开宣布“分共”,背叛了革命。
中国共产党从此转入地下,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了。1927年8月7日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决定在群众基础较好的湘鄂粤赣四省发动农民举行秋收起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