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十大精典历史书籍
一、《古玉精英》,《古玉掇英》,中华书局
唯一一部以私人藏品而成为古玉收藏教科书的经典书籍,虽然不一定尽善尽美,然而,在收藏家普遍自信而不信他人,从而使得馆藏品书籍独秀天下的时候,该书使有理想的收藏家看到了收藏文化的希望。
二、《中国玉器全集》,河北美术出版社
该书自从出版以后,就几乎成为了鉴定人员和高仿人员的教科书。
三、《中国出土玉器全集》,科学出版社
从书名就可以看出其内容,该书拥有华丽的编著团队,在古玉类书籍中堪称翘楚,这也可称为古方先生最大的学术成就。稍显不足的是该书以地域分册,但不同地域出土的玉器不同年代数量差异显著,因此,每册读完给人意犹未尽的感觉。倘若该书每册收录了当地各个时代的出土典型玉器,则玉器分布的不平衡清晰可见。
四、《中国古玉器图典》,文物出版社
古玉器的词典类工具书,内容简洁而全面,并可作为入门类阅读
五、《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玉器(上、下)》,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故宫博物院玉器藏品图录,这些玉器并无明确的出土记录,在故宫藏玉排除现仿的基础上,根据其特征进行断代归纳,这对于民间藏品断代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六、《明代玉器》,紫禁城出版社
明代玉器在玉器发展史上非常独特,经常与清代玉器一起以“明清件”闻名于世,然而,其与清代玉器差异相当大,明代玉器与唐宋元玉器的联系之紧密更甚于与清代玉器的联系,该书是关于明代玉器的专门论述,尤其明代玉器与前代玉器风格的联系,更是值得称赞,也是其独特视点。
七、《古代玉器》,文物出版社
这是一本小书,却被张明华先生以宽阔的视野概括得精致怡人,在古玉大块头书籍中宛若小家碧玉般婷婷玉立。
八、《玉器时代,美国博物馆藏中国早期玉器》,科学出版社
流失到国外的史前玉器大集合,这些玉器因为失去了出土的确切证据而对使其断代尤其值得关注。一部分玉器也弥补了国内出土标
九、《古玉鉴别》,文物出版社
这是唯一一本文字较多的经典古玉参考书,读完它需要一定的耐心,但读文字类的书往往获得的感悟更不一般。作为宝玉石专家的视点,值得关注。
十、《认识古玉》,中华自然文化学会出版
观点有争议,却给人以无限启迪的一部古玉参考书。
2. 学历史应该看什么书
你好,我是一名学习历史专业的准大二生,下面推荐你几本我们讲过的史书: 《内资治通鉴》编年体通容史,记事简练,适于初学者 《史通》第一步史学史,学历史,先要对历史有一个学术上的概念 《文献通考》一部政书体,主要记载上古至宋代嘉定末年的政治制度,是杜佑《通典》的续编本,记事更全面。 《史记》暂时不推举,纪传体的史书,特别是通史,记事前后分割。如果你对这段历史不是很清楚的话,容易把自己搞混的。如要研究汉朝的历史,建议看看《汉书》。 《三国志》第一步国别体史书,理解就可以了,有时间可以看看。 《通鉴纪事本末》看过《资治通鉴》的话,看这本书意义不大,因为袁枢(《通鉴纪事本末》作者)是照抄《资治通鉴》的。但可以感受一下“纪事本末”这种体例的特点。
3. 有什么历史专业的经典书籍
中国:翦伯赞《中国历史纲要》
张岂之《中国历史》(没有共和国史)
钱穆《国版史大纲》
司马迁权《史记》
吕思勉《吕著中国通史》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张传玺《中国史纲》
周谷城《中国通史》
白寿彝《中国通史》
内藤湖南《中国史通论》
世界: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6册)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汤因比《历史研究》
阿尔德伯特《欧洲史》
蓝勇《历史地理学》(今天刚从老师那里借到了史念海的《中国历史地理纲要》)
周予同《中国历史文选》
王力《古代汉语》
专门史:《中国文化史》、《世界文化史》、《中国经济史》、《世界经济史》、《宗教史概论》、《中国政治制度史》、《世界政治制度史》(均出自高等教育出版社)
强烈建议《资治通鉴》
1、是中国最详尽的编年体史书,在中国史书中有极重要的地位。
2、本书同样还是全世界有文字记载以来的第一部《管理典籍》。教育部曾有意将其纳为“管理”专业的必读,MBA、EBA必修课。
3、既古老又现代,篇幅不大,适合时间紧迫的应试。
4. 推荐几本历史类的书籍看看
1、《万历十五年》 ——黄仁宇
在本书中,黄仁宇用近乎平淡的笔触分析一个皇朝从兴盛走向衰颓的原因,而这些平淡的叙述自有
力量,他淡然勾勒出的人生困境,即便是对历史学不感兴趣的读者,也心有戚戚焉。
2、《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 ——L·S·斯塔夫里阿诺斯
该书内容上起人类的起源,下迄20世纪70年代多极世界相对峙时期,上下数十万年,一气呵成。该
书材料新,范围广,除了政治、经济外,还涉及军事、文化、教育、宗教、科学技术、人口、移
民、种族关系、道德风尚、思想意识等各个方面。
3、《你一定爱读的极简欧洲史》 ——约翰·赫斯特
作者从三大元素:古希腊罗马文化、基督教教义以及日耳曼战士文化开篇,描述了这三大元素如何
彼此强化,又相互对立,最终形塑为欧洲文明的内核。
4、《明朝那些事》——当年明月
《明朝那些事儿》主要讲述的是从1344年到1644年这三百年间关于明朝的一些故事。以史料为
基础,以年代和具体人物为主线,并加入了小说的笔法,语言幽默风趣。
5、《中国人史纲》——柏杨
《中国人史纲》,是柏杨最重要的著作之一,也是近代以来中国作家著史的最杰出代表作。该书完
成于监狱之中,以近八十万字的篇幅,讲述和评论了从盘古开天地的神话时代到二十世纪第一年八
国联军入侵北京的整部中国历史。
此书有如下优点:首先是文字舒展漂亮,如行云流水;评论尖锐深刻,可洞幽烛微。其次,在章节
安排上富于创造。全书以“世纪”分章,以问题分节,给人以明快的感觉。
6、《大秦帝国》 ——萧然
严格尊重历史事实,充分吸收最新历史研究成果,让深邃的目光穿越时空,以宏大浩荡的气魄,充
满激情的笔墨,刻画了一大批个性鲜明、呼之欲出的历史人物,描绘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巨幅历史画
卷,展示了嬴秦家族五百年的奋斗史和秦王国、秦帝国的兴亡历程。
5. 历史学的必看书籍有哪些
中国抄史部分:《史记》、《汉袭书》、《后汉书》、《三国志》(前四史必读)
其他:钱穆《国史大纲》、吕思勉《吕著中国通史》(近代名家名著,其他人的也可以选)
世界史:希罗多德《历史》、……(世界史的名著)
至于教科书,课堂只能作为历史学习的引子,上学习下就算了,不能当作正经的书来读(考试就另当别论).初读书当读名著,这是最基本的;读书多了,则眼界应放宽,宽到什么程度,读什么书,书读多了你自然就知道了.
6. 历史书籍有哪些
1·《史记》(含《史记人名索引》)
2·《汉书》(含《汉书人名索引》)
3·《后汉书》(含《后汉书人名索引》)
4·《三国志》(含《三国志人名索引》)
5·《资治通鉴》(参读王夫之《读通鉴论》)
6·《左传》(参读清高士奇《左传纪事本末》和童书业《春秋左传研究》)
7·《国语》(参读李学勤《东周与秦代文明》)
8·《战国策》(参读1973年马王堆出土《战国策释文》)
9·《尚书》(参读周民撰《尚书词典》)
10·顾颉刚主编《古史辨》1-7册
11·钱穆《国史大纲》
12·黄仁宇《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
1·1957年商务印书馆辑本汇刻《世本八种》
2·四部丛刊本《资治通鉴外纪》
3·范祥雍《古本竹书纪年辑校订补》(参读朱希祖《汲冢书考》)
4·毕沅《续资治通鉴》
5·唐杜佑《通典》
6·宋郑樵《通志》(重点读“二十略”)
7·元马端临《文献通考》
8·汉刘向《列女传》
9·南朝梁释慧皎《高僧传》
10·清阮元《畴人传》(参读宋沈括《梦溪笔谈》和科学出版社1982年《中国科学技术史稿》以及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11·袁珂《山海经校注》
12·唐玄奘《大唐西域记》
13·冯承钧《诸番志校注》
14·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
15·1956年商务印书馆《越绝书校注》
16·东汉赵晔《吴越春秋》
17·元李志常《长春真人西游记》
18·章学诚《文史通义》
19·王国维《古史新证》
20·罗振玉《殷墟书契考释》
21·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
22·陈垣《史讳举例》
23·顾炎武《日知录》
24·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
25·顾颉刚汇编《崔东壁遗书》(重点读《考信录》)
26·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
27·顾颉刚标点姚际恒《古今伪书考》
28·吕振羽《中国民族简史》
《晋书》,《宋书》,《南齐书》,《大唐创业起居注》,《明实录》,《清实录》,《东华录》,《春秋会要》,《七国考》,《元典章》,《清会典》,《宋元学案》,《明儒学案》,
7. 求历史书籍
王伯祥、宋云彬:《开明中国历史讲义》(民国时期的畅销教材,大略相当于高中历史课水平)。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北大通识课教材,经过多年课堂提炼而成,属于中规中矩的中式教材,全面鸟瞰中国历史的不错选择,受“唯物史观”影响也还算小)。
樊树志:《国史十六讲》(复旦的通识教材,观点新颖有趣,简明易懂,很好的入门书,值得一读)。
翦伯赞(主编):《中国史纲要》(全二册)(我国的大学中国历史标准教材,编者都是北大历史系的大牛,虽然受“唯物史观”影响很大,有很多时代局限,但也不失为一部好书)。
傅乐成:《中国通史》(台湾比较有名的教材,傅斯年之侄的作品,材料和观点都比较新颖,整合了很多史学的新成果,算是一本集大成的著作)。
卜正明(主编):《哈佛中国史》(全六册)
自《剑桥中国史》之后西方汉学界又一部通史名著,视野很开阔,不像国内同类著作过于重视政治史,很能反映近年来的西方汉学新进展,稍显遗憾的是对近年来国内历史学界的成果引用不多,但也不必苛责,作为教科书式的通史著作已经很赞了。
吕思勉:《白话本国史》、《中国通史》(《白话》是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中国通史,虽是一部学术性的专著,但预设的读者对象却是青年学生,史识丰富,笔调流畅,数年内不断重印再版,是二三十年代发行量最大的一部中国通史,吕先生的叙事往往都是有横向态势的展开,由大到小,由远至近,将所叙述的事件置于一个宽阔的时空范围,高屋建瓴,四方周赡,以获“通方之见”。《通史》可与之同看)。
张荫麟:《中国史纲》(可惜张荫麟先生只写到西汉就英年早逝了,“文笔流畅优美,运思遣事之情深意远,举重若轻,在通史著作中当时称绝,后也罕见”——王家范语)。
夏曾佑:《中国古代史》(在中国近代史学史上有相当大的影响,开创了以新的章节体载撰写通史的先例,可惜也只写到南北朝)。
钱穆:《国史大纲》(钱穆先生的巨著,各大书单的常客,里面埋着七八十个博士论文题目。本书以政治、经济、文化为切入点,基本走的都是大脉路,充分发挥了作为史学家条理清晰逻辑严密的特长,对各时期的政经文变化和原因都有所归纳和总结。
邓之诚:《中华两千年史》(里面直接引用了很多大段的原始史料,对于想进阶的读者来说,读读还是不错)。
二、 分期史、断代史类(可以选取自己感兴趣的时期)
[美]费正清(等):《剑桥中国史》(虽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
8. 中国学术史的经典著作有哪些
欲了解学术史,先看张之洞《輶轩语·语学》,以其为指导,再看其他。以下书籍属于基本史籍导读性质的书,能够作为了解学术史的门径,可酌情参看(古籍多为今点校本):
(清)永瑢,纪昀等编纂,《四库全书总目》(又称《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欲了解一切古代学问,版本目录学是一大捷径,读此可知中国古代学术史经典著作之梗概)欲求简便,也可以先参看《四库全书简明目录》。
(清)张之洞纂,范希曾补正,《书目答问补正》。该书可参孙文泱增订,《增订书目答问补正》,中华书局,2011。(学术史必参目录著作)
(清)江藩纂,漆永祥笺释,《汉学师承记笺释》,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门径,学术史必读)
(明)黄宗羲撰,《宋元学案》,中华书局点校本,1996。
(明)黄宗羲撰,《明儒学案》,中华书局点校本,2008。
(唐)刘知几撰,(清)浦起龙通释,《史通通释》,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清)章学诚撰,叶瑛校注,《文史通义校注》,中华书局,1985。
(清)戴震撰,《戴震全集》
(清)皮锡瑞著,《经学历史》,中华书局点校本,2008。
(清)皮锡瑞著,《经学通论》,中华书局点校本,2011。
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岳麓书社,2010。
刘咸炘,《推十书》
钱穆,《中国史学名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
黄永年,《中国古文献学四讲》
余英时,《文史传统与文化重建》,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2。
罗志田,《近代中国史学十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王泛森,《中国近代思想与学术系谱》
另可看沟口雄三的著作。
欲深研此学,除各类学案外,可参经部解经之书(如《诗集传》、《尚书古文疏证》、《周礼正义》等),史部之正史、目录、传记,以及子部著作,也可看各种近现代著作以为门径。
欲知相关联人物及其思想,可参看各种个人文集(如《戴震文集》、《湘绮楼日记》等),可参考各种地方志、书院志(如《鳌峰书院志》、《锦江书院记略》等)加以对照。
9. 推荐一些历史类书籍
《万历十五年》
作者: [美]黄仁宇
简介:《万历十五年》是黄仁宇的成名之作,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这本书融会了他数十年人生经历与治学体会,首次以“大历史观”分析明代社会之症结,观察现代中国之来路,给人启发良多。英文原本推出后,被美国多所大学采用为教科书,并两次获得美国书卷奖历史类好书的提名。
《中国人史纲》(上下)
作者:柏杨
简介:中国人史纲》是台湾作家柏杨先生最重要的著作之一,也是近代以来中国作家著史的最杰出代表作。该书完成于监狱之中,以近八十万字的篇幅,讲述和评论了从盘古开天地的神话时代到二十世纪第一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的整部中国历史。全书文字舒展漂亮,如行云流水;评论尖锐深刻,可洞幽烛微。
《全球通史》
作者:斯塔夫里阿诺斯
简介:本书是著名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的代表作。全球通史全书材料新、范围广,除了政治、经济外,还涉及军事、文化、教育、宗教、科学技术等各个方面,并吸收了20年来世界历史学研究诸领域的新成就,有强烈的现实感。自问世以来,被译成多种语言流传于世。作者文笔隽永、笔力深厚、才思横溢,整部著作前后一贯。这部通史被认为是第一部由历史学家运用全球观点囊括全球文明而编写的世界历史。
《明朝那些事儿》
作者:当年明月
简介:《明朝那些事儿》从朱元璋出生讲起,到崇祯皇帝自缢明朝灭亡。以史料为基础,以年代和具体人物为主线,并加入了小说的笔法,对明朝十七帝和其他王公权贵和小人物的命运进行全景展示,尤其对官场政治、战争、帝王心术着墨最多,并加入对当时政治经济制度、人伦道德的演义。
《张居正大传》
作者:朱东润
简介:张居正是明朝后期杰出的政治家,也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改革家之一。他从荆州的一个普通家庭起步,经过不懈努力,成为万历首辅、神宗皇帝老师,以及明朝中兴的奠基人。阅读本书,读者会对张居正这位专制王朝的著名改革家有更深刻的理解与同情,对传主所置身的那个时代有更清醒的认识与反思。本书不仅有相当突出的学术成就与研究价值,也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与实用价值。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作者:钱穆
简介:《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为作者的专题演讲合集,分别就中国汉、唐、宋、明、清五代的政府组织、百官职权、考试监察、财经赋税、兵役义务等种种政治制度作了提要勾玄的概观与比照,叙述因革演变,指陈利害得失。既高屋建瓴地总括了中国历史与政治的精要大义,又点明了近现代国人对传统文化和精神的种种误解。言简意赅,语重心长,实不失为一部简明的“中国政治制度史”。
《人类的故事》
作者:(美)亨德里克·威廉·房龙
简介: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要去向哪里?上下五千年,纵横数万里。房龙娓娓讲述人类数千年的文明发展史,精彩的历史场景重现,扼要的历史人物点评。房龙给了我们一双观看浓澜壮阔的历史长河的眼睛——理性、睿智而宽容。 耶鲁大学历史教授续写了人类在近半个世纪取得的多方面成就——医药、科学和技术,并表达了对人类未来发晨的种种焦虑和担心。
《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作者: [美] 徐中约
简介:《中国近代史》自1970年面世后五次修订,销售数十万册,为欧美及东南亚等地中国近代史研究的权威著作及最畅销的学术教科书,是一本极具深远影响的经典作品。这部近代史自清朝立国起,下迄21世纪,缕述四百年来中国近代社会之巨变。然作者明确指出,这段艰难的历程并非如大多西方汉学家所言,是一段西方因素不断输入而中国仅仅被动回应的历史。作者拈出“政府的政策和制度”、“反对外来因素的民族或种族抗争”以及“在新的天地里寻求一条求生之道”三条线索,作为推动近代中国发展的三股最重要动力,并通过对近代中国内部社会动荡的描摹,向世界讲述了“一个古老的儒家帝国经无比艰难,蜕变为一个近代民族国家”的历史。
10. 推荐几本好的历史方面的书籍吧
年代 纪传系列 典志系列 编年系列
朝代 公元 (二十五史) (含会要、会典、史学评论、学术史) (含纲目、纪事本末、起居注、实录)
周朝 孔子《春秋》
左丘明《左传》
汉朝 前91 司马迁《史记》
侯瑾《汉皇德纪》
92 班固《汉书》
200 荀悦《汉纪》
晋朝 285 陈寿《三国志》
袁宏《后汉纪》
《竹书纪年》(《汲冢纪年》)
南北朝 440 [宋]范晔《后汉书》
488 [南齐]沈约《宋书》
514 [梁]萧子显《南齐书》
554 [北齐]魏收《魏书》
唐朝 温大雅《大唐创业起居注》
636 姚思廉《梁书》《陈书》
令狐德棻《周书》
魏征《隋书》
李百药《北齐书》
648 房玄龄《晋书》
659 李延寿《南史》《北史》
708 刘知几《史通》
801 杜佑《通典》
803 苏冕《会要》
853 崔铉《续会要》
韩愈《顺宗实录》
五代 945 [后晋]刘昫《旧唐书》
宋朝 961 王溥《唐会要》
963 王溥《五代会要》
974 薛居正《旧五代史》
996 钱若水《太宗实录》
1001 宋白《续通典》
1053 欧阳修《新五代史》
1060 欧阳修、宋祁《新唐书》
吕夏卿《唐书直笔》
1078 刘恕《资治通鉴外纪》
1084 司马光《资治通鉴》
1161 郑樵《通志》
1172 朱熹《资治通鉴纲目》
1173 袁枢《通鉴纪事本末》
1183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1185 章冲《春秋左氏传事类始末》
1194 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
1195 [金]张暐《大金集礼》
1202 李心传《建炎以来朝野杂记》甲集
1210 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
1211 徐天麟《西汉会要》
1216 李心传《建炎以来朝野杂记》乙集
1226 徐天麟《东汉会要》
1229 陈均《皇朝编年举要》《皇朝编年备要》
1236 李心传《国朝会要总类》
1253 杨仲良《续资治通鉴长编纪年本末》
1263 刘时举《续宋编年资治通鉴》
1264 金履祥《通鉴前编》
元朝 1279 佚名《宋史全文续资治通鉴长编》
1285 胡三省《资治通鉴音注》
1307 马端临《文献通考》
1322 《元典章》
1331 虞集《经世大典》
1344 脱脱《辽史》《金史》
1345 脱脱《宋史》
1350 陈桱《通鉴续编》
明朝 1370 宋廉《元史》
1473 《资治通鉴纲目(考订)》
1476 商辂《续资治通鉴纲目》
1502 徐溥《大明会典》
1507 李东阳《历代通鉴纂要》
1524 许诰《通鉴纲目前编》
1529 杨一清《大明会典(续修)》
1566 薛应旗《宋元资治通鉴》
1567 王宗沐《宋元资治通鉴》
1576 申时行《大明会典(重修)》
1587 张居正《大明会典(重修)》
1595 南轩《资治通鉴纲目前编》
1600 黄光升《昭代典则》
1602 王圻《续文献通考》
1605 陈邦瞻《宋史纪事本末》
1606 陈邦瞻《元史纪事本末》
1608 沈朝阳《通鉴纪事本末前编》
《明实录》
1638 孙范《左传分国纪事本末》
严衍《资治通鉴补正》
徐学聚《国朝会典》
1644 董说《七国考》
清朝 1651 谈迁《国榷》
黄鹏扬《史评辩正》
1658 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
1678 黄宗羲《明儒学案》
王夫之《读通鉴论》
1690 《康熙会典》 高士奇《左传纪事本末》
1694 徐乾学《资治通鉴后编》
1707 《御批资治通鉴纲目》
1711 吴乘权《纲鉴易知录》
1733 《雍正会典》
1739 张廷玉《明史》
1763 《乾隆会典》
1765 蒋良骐《东华录》
1767 《续文献通考》 《御批通鉴辑览》
1775 《御批通鉴纲目三编》
1784 《续通典》、《续通志》
1786 《清朝通典》《清朝通志》《清朝文献通考》
1797 毕沅、冯集梧《续资治通鉴》
1798 章学诚《文史通义》
1818 《嘉庆会典》
1838 《宋元学案》
1862 夏燮《明通鉴》
1871 陈鹤、陈克家《明纪》
王先谦《东华录》
1887 龙文彬《明会要》
1893 李有棠《辽史纪事本末》《金史纪事本末》
1899 《光绪会典》
1900 杨晨《三国会要》
1902 梁启超《新史学》
1904 孙楷《秦会要》
1905 张鉴《西夏纪事本末》
徐松《宋会要辑稿》
姚彦渠《春秋会要》
李铭汉、李于楷《续资治通鉴纪事本末》
1911 朱铭盘《晋会要》《宋齐梁陈会要》
《清实录》
民国 1922 柯劭忞《新元史》
1928 赵尔巽《清史稿》
王国维《古本竹书纪年辑校》
范祥雍《古本竹书纪年辑校订补》
共和国 1981 方诗铭、王修龄《古本竹书纪年辑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