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历史知识 > 历史专业理论知识

历史专业理论知识

发布时间:2021-02-03 10:50:50

A. 历史知识

史学 亦称“历史学”。社会科学的一个部门。研究和阐述人类社会发展的具体过程及其规律性的科学。马克思主义认为,史学是社会意识形态的一部分,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其主要任务是:按照时代和年代顺序,运用具体历史事实,阐明并揭示从原始公社制经过奴隶制、封建制、资本主义进到社会主义并向共产主义过渡的历史发展的规律。历史的记载和编纂,当继起于文字的发明。自古以来,世界各国家、各民族出现过许多历史学家,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著作,积累了丰富的历史资料,也表述了各种史学思想、观点以及治史方法。这些从不同角度对人类进步所作的记录,乃是人类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部分。但是,马克思主义以前的历史理论和史学观点,就其主流而言,基本上是从保护剥削阶级利益的立场出发的。总的说来具有两个主要特点:(1)过多地强调了人们历史活动的思想动机,而忽视了思想动机背后的物质条件,不了解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性;(2)把少数英雄伟人当作历史的创造者,而不重视人民群众在历史进程中所起的决定性作用。这两点,实质上是历史唯心主义的集中表现。马克思和恩格斯首先发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他们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上,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阐明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从而揭示了各种社会经济形态循序发展的一般过程,并且有力地论证了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进步是社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人民群众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同时也充分肯定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这样,历史学才开始成为科学(参见“历史科学”)。史学的研究对象甚为广泛,举凡人类社会发展史和世界各国、各民族的历史,从远古到现代都可作综合的、分期的或分类的研究。概述史学一般原理和研究方法的史学概论,研究史学本身之发展的史学史,研究史料及其运用方法的史料学,以及文化史、思想史、经济史、科技史等专门史类,均可包括在史学范围之内。

B. 历史学主要学什么

历史学不是历史!我是学历史的,大学,一般大学对历史上的某些东西,尤其是内近现代的东西是讳容言的!历史学是服从国家政治需要的一种学科,但是你到了大学可以自己读一些史学上的专著,自己去感知真实的历史!!历史是要自己去探索的,是自己去感受的!

C. 历史常识

历史,是客观存在的事实,真相只有一个。然而记载历史、研究历史的学问却往往随着人类的主观意识而变化、发展完善,甚至也有歪曲、捏造。

以历史为认识对象所形成的一门学问,叫史学或历史学,也可以用“历史”一词代表。历史学的本质其实是把实际发生的事件转换成以意念和文字形式存在的历史的过程和方法。关于历史学的目的和方法的研究探讨,在西方属于历史哲学的范畴,历史哲学的出现和发展,意味着历史学从单纯的历史纪录发展成为对历史的解释和对历史规律的探求阶段。一开始,历史哲学仅仅关心如何改进历史研究的方法,但认为被研究和记录的历史就是真实的历史。在新康德主义和新黑格尔主义的影响下,人们对自身的认识过程有了重新的理解,哲学家开始重新定义历史学。意大利哲学家克罗齐提出“一切真历史都是当代史”的命题,认为往事只有在当代人生活中发挥作用才成为历史,否则是“死的历史”,即编年史。因此,同样的历史在不同的时期会被不断的改写。英国哲学家柯林武德又进一步认为“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即历史是历史学家思想的反映,不仅因时代而异,也因人而异。而唯物主义的历史观认为历史事件是客观存在的,历史则是历史学家主观对客观的历史事件的认识。由于人主观的局限性,对客观的历史事件的认识是有限的,主观的认识不能完全符合客观的历史,因此只有不断改进逐渐逼近,这一过程同自然科学的过程一致。这种历史学称为“历史科学”。
中国
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最完备的国家之一,其对历史的记录不仅时间长,而且内容精确详细。中国历史自传说中的黄帝以来已经有五千多年,而自西周共和元年(前841年)以来历史记录精确到年,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年)以来则精确到月日。中国的历史记录(史书)还分为编年体,纪传体,纪事本末体等不同体裁。与历史学不在西方文明中占主流地位相反,中国将“史”列为四种基本学科分类“经、史、子、集”之一(清纪晓岚等,《四库全书》)。魁奈说:“历史学是中国人一直以其无与匹伦的热情予以研习的一门学问。没有什么国家如此审慎地撰写自己的编年史,也没有什么国家这样悉心地保存自己的历史典籍。”
原始社会中人类通过诸如结绳记事和口传等方法记录历史,例如中国上古传说“黄帝战蚩尤”、“女娲补天”、“大禹治水”等。国家出现后,则开始有掌管祭祀的“巫”,他们同时担任记录时事、起草公文和掌管文书等工作,可以说是最早的史官。之后才出现了独立职能的史官,专门记录历史事件。在这个时期,中国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史书《尚书》,内容是历代政治文件汇编,并无特定的历史记录体裁。从西周共和元年(前841年)起,中国有了按年记载的编年史,从此有了连续不断的历史纪录,而且差不多每年都有史可查。这在世界各国范围内也是极其罕见的。春秋战国时期的史学家如孔子(编订《春秋》)和左丘明(著《左传》)等重视人类社会活动,从而使历史基本摆脱了神学和宗教的影响。
西汉时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司马迁撰写了《史记》,创建了纪传体的历史记录体裁,《史记》的规模在当时世界范围内是空前的,之后东汉时班固著《汉书》,延续发展了《史记》的体例,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这两部历史著作,奠定了中国古典史学的基础,后来的历史学家沿用《史记》和《汉书》的体裁,将各个朝代的历史汇编成书,组成了“二十四史”。除断代史之外,唐宋期间中国还出现了通史,如唐末杜佑的《通典》,宋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其中《资治通鉴》是叙事长达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编年体通史,是中国史学史上的奇葩。
西方
西方的历史学开始于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作家希罗多德在《历史》(又名《希波战争史》)一书中记录了希腊与波斯之间的希波战争,历史从此自神话和文学中脱离出来成为独立的学科。希罗多德也因此被罗马哲学家西塞洛(Cicero)称为“史学之父”。但希罗多德的记录中真实事件与虚构事件混杂,并不是纯粹的历史。20多年后古希腊人修昔底德所著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治学态度严谨,历史记载翔实,才是西方第一部“信史”。前2世纪,希腊历史学家波里比阿在《通史》(又名《罗马史》)中记录了前218年至前146年73年间罗马帝国周围地中海沿岸各国、各民族的历史,是第一部“世界”通史。
史学究竟是什么?以上关于史学的定义或解说,虽然在文献史上大多是近人或今人确定的,但是从逻辑序列上讲,它们其实与历史学自身演进的自然历史过程和人们对它加以认识的思想史过程是基本相符的。“史有二义”和今人的“活动”说、“学问”或“学术”说与“知识体系”说、“超科学”或“一半是科学,一半是艺术”说、“科学”说,可以看作是分别对应于历史学在其发展历程中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个时代的客观存在事实在历史学家思想上或理论上的表现形式。其中,“科学”说中的一般“科学”说和其他两种史学解说,分别反映了历史学第四个发展时代中的前后两个不同时期;至于后者,更确切地说,是当代史学实践的客观存在状态在历史学家理论形式上的一种表现,也就是说,是史学理论工作者对当代史学实践进行抽象性认识的理论结果。而当今中国历史学界史学界说纷纭,不过是史学实践日趋复杂多元的纷乱现实在史学工作者思想上造成认识混乱的切实反映;而且,各自对史学定义的确定,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定义者学术背景和研究对象的具体内容的影响。
在今人的几种史学的定义中,就中国未来史学的发展而言,比较有意义的是:何兆武先生的“超科学”说、李振宏先生的“具有特殊性、综合性、整体性、真实性的具体的和实证的科学”说和蒋大椿先生的“整合学”说。其中,李、蒋二说虽各自从不同的分析角度和相同的角度而以不同的表述方式得出,但在对历史学的特性的认识上,实基本一致,因此可作进一步的融合而成为一派之说。就目前的研究状况而言,未来中国史学本体论研究,如果说有可能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学派的话,那么,它们无疑是值得援用为学派建立和发展的理论基础的解说。
因为,历史学不仅仅是一种活动,不仅仅是专门的学问或学术,也不仅仅是一种知识体系,它更是一门在研究对象和任务方面都具有科学性的特殊学科。对于中国马克思主义历史学来说,它不仅仅是一门一般意义上的科学,它更是一门完成的科学知识形态意义上的科学。
作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由于马克思主义历史学的既存事实,对历史学是什么的回答,就不应该再继续停留在一般历史学的认识阶段,而必须把它当做一门完成的知识形态意义上的科学来看待。中国历史学理应归属于迄今为止唯一科学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学范畴,而不是也不应该是任何别的什么历史学。与此同时,我们今天确定历史学的定义,不能满足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时代的马克思恩格斯的史学认识水平,必须结合后马克思恩格斯时代,特别是当代中国和世界的史学实践的现实存在状况,从而作出我们时代的关于史学的确切定义。史学定义的重新确定,必须符合并反映这个时代要求。
历史学对于个体历史学家来说,它可以成为他赖以谋生的一种技巧性或技能性的职业手段,也不妨可以成为他从历史中汲取必要的文化素质或从历史中认识人类自身的一种方式,或是作为他提高其文化艺术体验和鉴赏能力的一种有益的精神活动;个体历史学家当然亦可以是非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之外的其他历史观来指导其历史研究;而且,并非每一个体历史学家、每一次具体的史学实践,都必须承担起揭示某一或每一民族、国家的历史运动特殊规律的任务。但是,诸如此类产生于历史认识和历史学发挥其功能与作用过程中,仅仅来自史学主体的主观认识和这种认识形式、认识手段的特殊性和历史学利用方式的特殊性,或发生在个体史学主体身上的特殊现象,来自历史学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所产生的特性,而不是产生于历史学确定的研究对象和任务本身,更非结合今天历史学发展现实状况的东西,是不能成为否定历史学是一门科学的根据的。
从特性方面讲,尽管历史学或多或少地具有其他社会科学甚至人文学科(如文学、艺术)的某些一般特性,但它之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不在于这些一般特性,而在于它根源于自己的研究对象和任务,把自己区别于其他社会科学、人文学科的特性,其中较显著且重要者有:它与哲学相比的特殊性特征,与一般社会科学相比的综合性、整体性特征,与文学相比的真实性特征。[19]在历史学身上所表现出的某些人文学科一般性特性的东西,同样不能成为否定它是一门科学的根据。
因此,任何关于历史学不是科学的史学的定义或解说,都不能拿来作为重新确定史学的定义的基础性材料。
历史学是科学。它的科学性的一般根据有二:一是它的研究对象的客观实在性和真实性。历史学研究的对象——世界各民族、国家的历史现象、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等等,以及由它们所构成的历史运动事实和过程,——作为历史存在,是客观实在的东西,它不以历史认识者的主观意志而改变,具有客观实在性和真实性。一是它所承担的任务。历史学的任务在于揭示世界各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的特殊规律和特点,历史研究是一种旨在探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特殊规律的认识活动。仅凭这两条,历史学就具有了一般科学所具有的科学性。一门学科的科学性的一般判断根据是:(1)“研究的对象必须是客观实在的东西,因为只要客观实在的东西,才可能有它内在的发展规律”;(2)它“必须是旨在探讨对象发展规律的认识活动”。[20]历史学显然符合这两层要求。但是,这样的历史学还不能称为真正的历史科学,因为它只是具备了成为一门科学的必要前提,还不具备成为一种完成的科学知识形态所应有的充分前提。一门学科要成为一种完成的科学知识形态,还需要同时符合第三层要求:“必须以揭示出事物的规律为前提,然后按照事物本身的规律(即它的内在联系)去说明事物的原因,是为完成的科学知识形态。”[21]
这样一种完成的科学知识形态意义上的真正科学的历史学,迄今为止,只有马克思主义历史学。“马克思主义历史学的产生,是以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创立为前提的。这种历史观为历史学提供了一种科学的理论指导,使它显示出区别于以往其他史学的顽强特征,显示出它的鲜明的科学性。”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在思想方法上的重要特征,是它仅仅从历史本身去认识历史,而不是从天上的云雾中或是从人们的心灵、头脑中去认识历史。换言之,马克思主义历史学,首先确定了史学研究对象的客观性质,把人类社会的一切历史都当成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去研究,从而在历史研究的出发点上实现了深刻的变革。“它坚信,只要从顽强的事实出发,才能如实地揭示历史的真相。”其次,“马克思主义史学对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实际应用,获得了研究历史现象之间必然联系的方法论指导,从而使历史学真正成为研究事物规律性并依其规律描述真实历史过程的实证科学。”“使历史学成为科学的最重要的根据,是对人类社会历史运动规律的探讨。然而,至今的哲学发展史表明,到目前为止,还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具体说是唯物主义历史观)真正揭示了人类历史运动的基本规律。于是,问题就简化成这样,只有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历史观作指导,历史学才能成为真正的科学。”[22]
据此,中国历史学的科学性,除它具备了一门学科的科学性所必须符合的一般性要求以外,根本的依据就在于它是归属于马克思主义历史学范畴的一门学科。换言之,马克思主义历史学的科学性,根本地决定了中国历史学的科学性。
现在,我们可以给历史学——中国特色的历史学——的定义作如下确定和简要说明:
历史学是一门整合型的社会科学,是历史研究主体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所提供的一般规律指导下,运用一定的思维认识方式和手段,在与历史客体发生互动作用的过程中,通过对历史客体的分析研究,以理解其特殊规律和特点的一种精神生产实践及其创造出来的产品——历史知识。研究历史的意义,就是在于借鉴过去,更好更科学地投身到革新现在与创造未来的过程中去。
在这一史学定义中:“整合型的社会科学”的含义是,历史学是一门以科学性和真实性为基础,内在地或是以“外加的”方式融合了特殊性、综合性(或整体性)、实证性、抽象性(或哲学性)、价值性、艺术性的整合型社会科学,因此它不同于一般的哲学、其他社会科学或人文学科;“历史研究主体”即历史学家,而不是一般民众或其他社群;“马克思主义哲学”,具体来说,是历史唯物主义,主要是指马克思和恩格斯“特别强调的”、“特别坚持的”辩证的、历史的、唯物的观察事物的思想方法,而不是它的具体历史结论[23];“历史客体”,是指首先作为一种历史客观实在而存在(“自在之物”)、然后才进入历史学家认识视野而转化成为认识客体而存在(“为我之物”)的世界各民族、国家的无数历史现象、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以及由它们所构成的世界各民族、国家的客观历史事实和过程,是历史学的对象领域,因而它不是哲学研究对象之一的一般人类社会的客观历史过程;“特殊规律和特点”,是指世界各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的特殊规律和特点,而非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点。
历史学在它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政治性的记事活动、附属于政治而以文化积累为主的综合活动、学问或学术、知识体系、哲学、科学等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发展环节,在认识方式上经历了价值的、考实的、艺术的、科学的、哲学的等等不同形式的认识方式。历史学发展到了今天,虽然它必然地要包含先前出现过的一切表现形式或发展环节,并把它们当做自己的不可或缺的构成因素或部分;就个别的或特殊的史学现象而言,今天的历史学亦可以其先前曾经拥有过的某种表现形式而存在。可是,在一般意义上,今天的历史学绝不可以归结为其中的任何一种形式或环节,或者依据其中的某一种表现形式或发展环节来确定历史学的一般定义。今天的历史学,只能是一门整合型的社会科学。如果否认这一点,那么在认识论、方法论和哲学倾向上,就要么表现为历史观念的缺失,要么表现为对唯物主义辩证法的庸俗化和作为这种庸俗化的必然归宿的相对主义、怀疑论或折衷主义。列宁在阐述“唯物主义辩证法无疑地包含着相对主义,可是它并不归结为相对主义”的原理时说:“辩证法,正如黑格尔早已说明的那样,包含着相对主义、否定、怀疑论的因素,可是它并不归结为相对主义。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唯物主义辩证法无疑地包含着相对主义,可是它并不归结为相对主义,这就是说,它不是在否定客观真理的意义上,而是在我们的知识向客观真理接近的界限受历史条件制约的意义上,承认我们一切知识的相对性。”[24]列宁关于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辩证法与相对主义之间的关系原理,对于我们今天确定历史学的定义、分析现有关于历史学的定义的价值、理解“历史学是一门整合型的社会科学”,乃至考察其他观念形态的事物,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方法论指导意义。
编辑本段
历史学科的体系

历史学:对历史的研究和记录
历史哲学:对历史学方法、目的、规律的研究和探讨
年代学:确定历史事件发生时间的学科
文献学:对资料文献的管理和检索等的研究
古文字学:研究古代的文字、手稿的学科
新闻学:报告事件发生,社会现象,政治时局等的学科
社会学:研究现代(当代)人类社会与社会生活的学科
考古学:发掘和调查古代遗物和文献
心理史学:研究历史事件背后的心理激励作用
家谱学:研究家庭及其历史渊源
未来学:对未来的预测和研究
古代天文学:对太空的观察,计算星象
历史地理学:研究研究历史时期地理环境及其演变规律的学科,对于考古学等提供借鉴
编辑本段
历史学的分类

(1)按地域分:世界历史 、亚洲史、欧洲史、非洲史、大洋洲历史、美洲历史、各国历史
(2)按时代分:史前史 | 古代史| 近代史 | 现代史
(3)按学科分:哲学史 | 宗教史 | 思想史 | 史学史艺术史 | 电影史 | 美术史 | 建筑史 | 广告史 文化史 | 文学史 | 教育史 | 博物馆史 经济史 | 农业史 自然科学史 | 数学史 | 医学史 | 交通史
编辑本段
中国历史的几条规律

1、天下之事,分合交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夏一统, 商周继之,春秋战国乱之;秦一统,两汉继之,三国魏晋南北朝乱之;隋一统,大唐继之,五代十国宋辽金西夏乱之;元一统,明清继之,民国乱之,中华人民共和国立之。
2、内忧小人干政,外戚、宦官、后宫;中忧官场腐败,官逼必然民反;外忧民族矛盾,异族虎视耽耽
历朝历代之灭亡,无不由此三者起。
3、胜者王侯败者贼
历史即是:为胜者歌功颂德、败者落井下石的虚假陈述
胜即是刘邦,败即是项羽;胜即是李世民,败即是窦建德;胜即是朱元璋,败即是张士诚;胜是一国之君,败是流贼草寇。
4、矫枉总是过正,其实过犹不及
秦尚法,汉即尚儒;唐重武轻文,宋即重文轻武;唐宋尚诗词,明清即尚八股。
5、越是四分五裂,政治混乱,思想越光辉灿烂;越是大一统,政治稳定,思想越停滞不前
前者如春秋战国之百家争鸣,魏晋南北朝之三教合融;后者如秦之焚书坑儒,汉之独尊儒术,明之八股,清之文字狱。
6、地域环境左右命运,东强西弱
中国自古东临太平洋,北接荒芜人烟的西伯利亚,西北是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西南为喜马拉雅山,在这样一个封闭的环境之内生存,养成了国人含蓄内敛、保守中庸、消极忍耐的农耕性格。故历朝政府皆重农抑商,重伦理文采,轻科技实用;如夏政权在陕西、商政权在河南;西周政权在陕西、东周政权在河南;秦、西汉政权在陕西、东汉政权在河南;隋、唐政权在陕西、北宋政权在河南。五千年文明,有四千年历史皆在农耕最发达的中原地区上演,由此可见,中国一直都是以农耕为主的黄色文明。直到异族蒙古入主中原,定都北京,明清政权才随之坐落于此,中国的农耕地位才逐渐为之动摇。
当政权东西对峙时,西强而东弱;南北对峙时,北强而南弱。原因也正是在于西和北更接近于游牧民族,两种文化的交融,自然比东南单纯的农耕文化多了一些强悍。然而,每一次异族依靠武力的入侵,又都会被汉文化迅速的同化。
西方和北方割据势力消灭南方割据势力完成统一.这一点也很清楚,秦打败六国完成统一,隋打败南陈完成统一,宋打败南唐完成统一,元消灭南宋完成统一,共产党打败国民党完成统一,都是西方或者北方的势力统一南方.从地理形势来看,中国地形北高南低,西高东低,据高临下,自然对南方形成压力,加上北方只有向南发展才能得于较好经济条件,所以会激起统治者的进取心。
7、朝代之初,君强臣强;朝代之中,君强臣弱,朝代之末,君弱臣强。
如唐之初,君有太宗,臣有房、杜;唐之中,君有玄宗,臣则为李林甫、杨国忠之流;唐末之君不足道也,臣却为虎狼之臣,如朱温之辈。历朝历代,莫不如此,岂有他哉!
8、单以武治,刚且易折;单以文治,软弱可欺;文武结合,刚柔兼济,方能长治久安。
如秦、元所向披靡,却迅速灰飞湮灭,两宋文化鼎盛,却屡被异族欺凌。惟汉、唐重文韬武略,方绵延三四百载,号称盛世,今已不再矣。
9、向北防御,向南发展.
这也是中国历史的一个重要定律.在中国历史上,北方始终都是我们防御的重点方向.从秦国建长城以抗强匈奴,到六十年代中苏边境陈兵百万,北方的游牧民族始终是我们防御的重点.同时,我们由于受到北方强敌的压力,再加上南方的良好自然地理条件,使得经济重心不断南移.目前,北方的强敌暂时构不对我的威胁,但向南发展的趋势仍在继续.
10、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定都北京和西安的朝代必然强大,定都南京和杭州的朝代必然弱小.
西汉、唐、元、明、清这些历史上比较长命的王朝都是定都北京,而晋、南宋、南陈,南唐、民国这些短命王朝都是定都南就或者临安(杭州)。这主要是因为南方脂粉之地,歌舞升平,令人醉生梦死的原因吧。

D. 历史学专业重视本科知识还是锻炼自己的能力重要比如参加学生会或者班干,是否要辅修一门

我就是历史学专业
历史学专业一般都是师范类走向,也就是老师。
所以既然作为老师,那回就是知识和能力并存的答。(大学里学习自己专业知识和锻炼自己能力完全不影响的)
就拿我们班来讲,我的一个朋友,她专业知识也重视,平时也搞个人能力锻炼,她是学校青年志愿者联合会主席,又是班长,又是党建办公室的,结果这些磨练,人家上台感觉和你就不一样了,人家有能力而且知识又扎实

E. 如何掌握初中历史学科的基础知识

初中历史的基础知识点其实很简单,也不多。如何掌握的话,就看你怎么梳理了,历史这东西,一定要学会归纳总结。多做比较,多做对比。合理的梳理,经常总结,才能加深记忆。
举个例子,中国古代史中,比较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内容,意义。
其实中国古代历史,就是一个归纳总结的过程。每一个朝代,都有自己的特点,做好表格,进行梳理。一个朝代无外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技,外交(或者叫民族融合)
政治方面注意,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这是个巨重要的内容),官制(比如秦的三公九卿及郡县制,隋唐三省六部,宋的二府三司,元的行省制,明清的内阁制)对每一种制度进行梳理。
经济方面,注意税收制度(比如租庸调制,两税法,均田制,摊丁入亩等等)著名的改革,比如王安石变法,商鞅变法,戊戌变法等等,再有宋和明所谓的资本主义萌芽。注意这些时间的历史背景,措施的意义等等。
军事方面,注意历史上的著名战役,如巨鹿之战,淝水之战,赤壁之战等等,各国各朝代的兵制变化,如府兵制,募兵制,猛安谋克制,八旗制等等。归纳总结各战争爆发的背景,参展双方的实力对比,战争结果,影响。
科技文化方面,史上各类发明创造(四大发明),著名的文献典籍(九章算术,伤寒杂病论,齐民要术,天工开物,本草纲目,水经注等等)还有,最重要的就是中国的科举制的发展,完善和消逝。
外交方面:这是个巨重要的内容,其实古代外交内容不多,但是从头到尾贯穿着中国古代历史上民族融合的重要史实,认真总结归纳我国古代三个重要的民族融合高潮期:1先秦时期(春秋战国)2魏晋南北朝(五胡乱华时期)3宋元时期(辽宋夏金元并立时期)。

其他的,就是著名的一些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可以在上述归纳总结中穿插着进行记忆。
以上就是我的一些个人愚见,希望能给你带来一点点帮助和启发。

F. 为何学习一些专业知识、要学其历史,价值在哪里

每一样复知识都有其形成、发展制和衰退的过程,一般我们都是学其形成和发展的阶段。形成阶段会提及形成的原因、条件、环境等因素,而发展阶段也会提及令其产生变革的原因。
学习这些专业知识的历史有助于人们理解这些技术和知识为什么能够产生和发展,人们在什么环境下才能够的发挥和发展这些知识。
而且,在学习其历史时,也会讲到失败的案例,这就响我们初步介绍其知识的制约性

G. 想成为一名历史老师该具备哪些专业知识素养

上传:吴银平语言教学是个十分复杂的过程,在教与学这一矛盾的对立、运动和发展中,有很多因素在起着作用。从教的方面来讲,就有课标、教材、教师、教法、学法及评价等因素,但这里起主导作用的是教师。英语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为教师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为了成功地驾驭教材,通过语言教学这一活动,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言语技能,必须进一步提高自身素质。英语教师应具备的素质大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语言基础知识与基础理论知识我们的世界正处在不断变化之中,语言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英语的新词也在成批的产生,传统的语法规则也在不断被突破,作为英语教师也要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使自己的知识理论化、系统化、现代化,从而做到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作为一个教师,应该在你所教的那门科学领域里,使学校教科书里的那点基础知识对你来说,只不过是入门的常识,在你的科学知识大海里,你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的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一粟。二、教师应具备的教学基本功英语教师要具备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即听、说、读、写、唱、画、演、教学设计等等。教师在课堂朗读时,表情要丰富,保证其语音、语调正确无误;教师的语言要规范、流畅、简洁、生动、带有启发性,从而创造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要让学生在听、说、读、写、译等方面取得好成绩,教师必须练在前面。紧张的工作之余,读读原著,听听英美人士的录音,对提高英语教师自身的英语水平大有益处。只具有较强的听、说、读、写能力,并不是一名成功的教师。要想把英语课上得生动、有趣,让学生在愉快的教师还要学会教学中增长知识,提高能力,或进一步提高绘画(简笔画)、唱歌、表演等能力。有些语言知识学起来枯燥乏味,单靠死记硬背收效甚微。通过表演或将它编成歌曲或歌谣,学生就会感到有趣,学习、记忆起来也容易。目前,简笔画在英语教学中颇受青睐,其优越性也毋庸置疑,一篇难解的课文,只要画上几笔,稍加解释便一清二楚,无论句型、课文或语法,都能派上用场。教学设计,必须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分清个单元之间的联系,抓住每课的重点、难点,结合学生特点设计教案、教法,这要求教师不断提高其综和能力。在上活动课之前也必须设计相应的教案。对活动课的目的、活动方式、内容、层次、做出规定,对学生准备的节目胸中有数,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要准备解决措施。三、教师应具备的知识领域作为一名英语教师,只有具备了渊博的知识,才能对各种类型的文章讲得透、讲得深,做到旁征博引,让学生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地涉猎知识。对于学生来说,能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历史、风土人情,多了解一些外面的世界,会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扩大他们的知识面,提高他们的求知欲。只有这样,才能在学生中树立起较高的威望,这对英语教学也会产生巨大动力。四、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方面的教育理论知识马卡连柯在总结自己的教育工作时,深有体会地说:我非常尊重教育理论,离开教育理论,我是干不下去的。科学的教育理论可以给教师以正确的观点,指导教师科学地工作。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的学习,能使教师在掌握教育教学规律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博采众长,向学生传授英语语言知识,培养学生的言语技能。五、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能力时代的发展使电子技术成果、电教设备进入英语课堂。这就对英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学会熟练地使用电化教学设备,如录音机、幻灯、投影仪、录象机、机算机等等,这些设备对英语教学能起到辅助作用。六,人格的魅力在长期的教学中,我能深深地体会到老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良好的品格培养起到的潜移默化的作用,身教效果往往胜过言传。教师的美德会成为学生学习模仿的榜样。教师的品格魅力将吸引学生,一个拥有渊博的专业知识,较强的教学能力及优雅风度的教师必然会赢得学生的喜爱,学生往往会将对老师的尊敬和喜爱转化为对该教师所教学学科的喜爱。最终将英语等学科学得更好。

H. 历史学专业的知识和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历史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对社会内科学、人文科学与自容然科学等相关学科有一定的了解;
2.掌握历史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与分析方法;
3.具有从事历史研究的初步能力和较强的口头表达和文字表达能力;
4.熟悉古文字学、版本目录学、音韵学、史料学、历史地理学及考古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5.了解国内外史学界景重要的理论学术前沿和发展动态趋势;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技能。

I. 求历史的史学理论,史学研究方法与史学常识

楼主你好:
主要史学理论和史学研究法总结
一.主要史学范式(史观)
史学范式是史学家研究历史的范型和模式,是历史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也是史学观点、史学范畴和史学方法等有机集合体。高中新课标程式下的史学范式已从单一走向多元,由传统单一的阶级斗争范式(或称革命史范式),发展为阶级斗争范式、文明史范式、整体史范式(亦称全球史范式)和现代化范式等四种史学范式。这些新的史学范式,提高了历史研究的框架性认识.
1.文明史范式(通史顺序)
文明史范式认为:人类历史从本质上说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人类文明的发展及其人类自身的文明化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人类创造、积累文明的过程及其所获得的成果是历史的基本内容。人类文明由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构成,三者在相互作用、协调互补中交替促进、共同发展。
例:请利用1949年到1956年的历史事实来分析“由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构成,三者在相互作用、协调互补中共同发展。”?
2.全球史范式(经济一体化全球化)
全球史观,又称整体史观。他们把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视为一个有机整体,是从分散发展到整体发展的过程。在这一进程中重视交往、强调交往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生产力的发展和世界各地区交往的发展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两条主线,建立在生产力发展基础上的世界各地区交往的发展是推动人类社会从分散走向整体发展的决定因素。
例:请分析16世纪到19世纪的欧洲是如何加强与世界各地区交往的?并以此分析其对欧洲及世界发展的影响。
3.近(现)代化范式
现代化是以商品经济为特征的工业文明取代以自然经济为特征的农业文明的结果,它主要表现为经济领域的工业化和市场化、政治领域的民主化和法制化、思想领域的理性化和科学化。
例:请从现代化范式的角度分析1840年到1949年的中国的历史,以此说明这一时期中国近代化的发展。
4.革命史范式(阶级斗争)
革命史范式作为中国近代史学界从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占绝对主导地位的理论范式。其理论基础源于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学说。根据这一学说,在阶级社会里,两大对立阶级之间的矛盾,最集中地反映了该社会发展阶段的基本矛盾,考察和研究阶级矛盾、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发展,便能把握住历史发展中最本质的内涵,揭示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性。
例:请从革命史范式出发研究1919年到1956年的历史(提示:分析社会主要矛盾)
二.史料的分类
一般可分为:
1,实物史料: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各种物件
如:遗迹,遗址,遗物,出土文物等
2,文献(文字)史料:一切以文字形式记录的资料
如:官私史书,文书档案,地方史志,传记谱牒,文集日记,野史笔记,报刊,杂志,信件等
3,口述史料:神话,传说,故事,史诗,俗谚,遗训,回忆录,对话录,采访记,座谈录音等
4,图片、影像史料:
如:新闻图片,照片,纪录片,影视资料等
另一种分法:
1,第一手史料:实物史料,原始的图片、影像史料,真实的口述史料,部分文献史料
2,第二手史料:文献史料,口述史料,部分图片、影像史料
三.获取史料的途径
1.去图书馆或相关机构查阅档案、文字史料、图片史料
2.参访当事人或目击者获得口述史料
3.观看纪录片的影视资料
4.到当事人活动过的地方探访遗迹或获取实物资料
5.现场考古(或考古现场的实迹复原)
四.影响史学观点和史料运用的几个主要因素
1.研究者的立场不同;2.研究的方法、角度不同
3.史料的选取和运用上的差别;4.时代的局限性等。
五.运用史料时,要保持结论的客观性,在史料选择上应坚持的方法或原则
1.重视史料来源的真实性,选取第一手(原始)史料
2.坚持正确的史学观点
3.选取客观、公正、正确的史料
4.对史料要合理利用,做到史论结合
5.搜集更多的史料,对多种史料进行甄选、辨别
六.唯物主义历史辩证法理论
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发展是生产关系变革的根本因素,也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合理的生产关系推动生产力的进步、落后的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的发展。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原来合理的生产关系也会逐渐落后,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阻碍。这时,生产关系就必须作出调整或变革(表现为统治者的改革或剧烈动荡的社会变革)
(2)生产力包括劳动者、劳动对象和生产工具(近代以来主要表现为科技的进步)三个方面,其中生产工具(科技)的进步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关键
例1:铁犁牛耕——私田出现、井田制瓦解——奴隶制生产关系过渡到封建制生产关系。(奴隶制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发展,导致春秋战国的社会变革)
例2:第一次工业革命——自由竞争——第二次工业革命——垄断组织——垄断组织间的自由竞争加剧生产力与生产关间矛盾——罗斯福新政。
例3:斯大林模式的前期和后期
例4:三大改造和“一五计划”推动我国生产力发展和工业进步;人民公社化运动对生产力发展造成破坏,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整生产关系,推动农村生产力发展)
2.阶级斗争理论
(1)不同的社会形态有着的相应的对立阶级。
(2)不同的阶级有着不同的阶级利益和阶级立场;任何阶级的措施、观点都是为了维护本阶级的利益(注意选择题中的“根本目的”)
例:分封制维护奴隶主阶级的统治;百家争鸣中的不同思想流派代表不同的阶级利益:法家——新兴地主阶级;孔子、道家——没落的奴隶主阶级;墨家——小生产者、社会下层;孟子荀子——地主阶级
3.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决定政治、思想文化);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例1:资本主义萌芽——文艺复兴——新航路开辟——经济发展、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政治变革——经济发展……)
例2:商品经济发展——城市发展、市民阶层出现壮大——市民文学、工商皆本、经世致用思想出现。
例3:近代中国资产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七:主观题的几种重要的题型。
1.历史事件或现象的纵向发展(考查历史事件脉络与发展规律):
如: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由秦、汉、唐、宋元到明清的演变
2.考查一个历史的横断面(考查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相互作用的关系):
如:春秋战国时期经济(铁犁牛耕)、政治(分封制瓦解、诸侯兼并、中央集权趋势在各诸侯国中出现)、思想(百家争鸣)、文化(诗经、楚辞)科技(司南)等
3.小切口、深挖掘,考查一个重点知识(全面认识、阐释一个历史问题的能力)。
如:对晋商和徽商现象的认识
4.不同考点中联系紧密或相似知识点的归纳(比较、联系)(调动和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知识迁移、归纳、联系分析的能力)
如:民生问题:孟子仁政思想、秦朝暴政危害民生、重农抑商、三大思想家工商皆本经世致用思想、孙中山民生主义、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引发自然灾害威胁民生、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
5.中外历史的比较(或世界历史的发展对中国的影响问题)
如:17世纪西方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中国的思想活跃局面

阅读全文

与历史专业理论知识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