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历史知识 > 苏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大全

苏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大全

发布时间:2021-02-14 14:13:42

㈠ 苏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复习资料

二、西欧城市的重新兴起(10世纪)*地理位置:城市多兴起于交通便利、相对安全、容易获得廉价原料和销售产品的地方。*著名代表城市:意大利的威尼斯、英国的牛津、英国的曼彻斯特。*意义:在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和工商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市民阶级形成了。它进一步分化出手工业者和商人、银行家等等。富裕商人和银行家发展成早期的资产阶级,他们的出现,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三、拜占廷帝国(东罗马帝国)的灭亡(拜占廷帝国:395年~1453年)*繁荣:拜占廷帝国的商业和手工业相当发达,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在这里保存下来。著名的圣索非亚大教堂(基督教)是拜占廷建筑和艺术成就的结晶。*衰落:①帝国穷兵黩武,四处征讨,造成国库空虚,财尽民穷;②外族入侵;③专制统治激化了国内的阶级矛盾。*灭亡:15世纪中期,君士坦丁堡被土军(奥斯曼土耳其)攻陷,延续了一千多年的拜占廷帝国终于灭亡。(与西罗马帝国灭亡相距一千年)第6课 古代世界的战争与征服一、希波战争(马拉松:菲迪皮茨)(希波战争是早期东西方文明的重要冲突之一)*波斯帝国的形成与扩张:公元前6世纪(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古代伊朗以波斯人为中心形成了波斯帝国。波斯帝国频繁地出征和扩张,先后征服埃及等国家和地区。*希波战争:①过程:公元前5世纪早期,波斯帝国三次出征希腊,史称希波战争。②结果:公元前5世纪中期,希腊军民赢得战争的胜利。二、亚历山大大帝东征*马其顿王国:公元前4世纪,希腊北部的马其顿王国强大起来,于公元前4世纪后期打败希腊联军,控制了希腊。*路线:亚历山大大帝出兵东征,扫荡了小亚细亚,攻入埃及,然后回师占领两河流域,灭掉波斯帝国,足迹远达印度,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洲的亚历山大帝国,定都巴比伦。*影响:①积极: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②消极:战争带来灾难,充满暴力。三、罗马帝国(大秦)的扩张与文化传播*扩张:公元前27年以后,罗马帝国在屋大维统治下,发动多次侵略战争。到2世纪,达到最大规模。罗马帝国地跨欧亚非三洲,广袤的地中海成为它的内湖。*文化传播及其影响:一方面,罗马帝国的征服和统治充满着暴力;另一方面。罗马文化渗入到它统治过的广大地区。第7课 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一、阿拉伯人把中国的古代发明辗转传入西亚和欧洲等地,也给中国带来阿拉伯的天文学和医学知识,以及伊斯兰教和伊斯兰教文化。他们在不同文明之间搭建了文化交流的桥梁,促进了这些地区文化和经济的发展。二、阿拉伯数字的由来:印度人创造了从0到9十个数字的计数法。阿拉伯人加以改造,12世纪初传到欧洲,被称为“阿拉伯数字”。16世纪时写法已与现在的写法基本一致。三、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①翻译保存了许多希腊著作;②创立了完整的代数学;③拉齐斯的《医学集成》、依本•西拿(医王)的《医典》被欧洲医学界长期奉为权威著作。四、丝绸之路——连接东西方文化交流与经济发展的重要道路五、元朝宫廷中的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及《马可•波罗行纪》*1217年马可•波罗从威尼斯出发,1275年到达中国元朝的首都(元世祖忽必烈在位),在中国生活了17年以后,从海路回到意大利。后口述了在东方的经历和见闻,由其一位狱友记录成为《马可•波罗行纪》一书。*《马可•波罗行纪》一书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憧憬和向往,刺激了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世界各国各地区之间的友好往来。六、和平交往的意义:和平交往是主旋律,传播了世界先进文化与生产力。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对人类整体文明的进步产生了持续而深远的积极影响。第8课 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一)一、古老而神秘的文字*①象形文字(公元前3000年)——古代埃及人;②楔形文字(公元前3000年)——苏美尔人;③腓尼基字母(公元前2000年)——腓尼基人;④希腊字母 拉丁字母(罗马) 欧洲字母。二、世界三大宗教*佛教 创立时间:公元前6世纪;地点:古印度;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教义:众生平等,忍耐服从,灭欲;经典、节日:《大藏经》,成道节、浴佛节*基督教 创立时间:公元1世纪;地点:巴勒斯坦;创始人:耶稣;教义:耶稣就是“救世主”,死后可以升入“天堂”;经典、节日:《圣经》,圣诞节、复活节*伊斯兰教 创立时间:公元7世纪;地点:麦加;创始人:穆罕默德;教义:只有唯一的真主安拉,穆罕默德是真主的使者;经典、节日:《古兰经》,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共同特点:三大宗教均产生于亚洲,教义中均宣扬“忍耐顺从”;后来都被统治阶级利用,成为控制人们思想的工具。三、耶路撒冷被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视为“圣地”。耶路撒冷成为伊斯兰教仅次于麦加、麦地那的第三大圣地。第9课 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二)一、杰出的科学家*阿基米德(古希腊)——“科学之神”①品质:从小善于思考,喜欢辩论;②重大发现及发明:杠杆定律、浮力定律、螺旋式水车。*亚里士多德(古希腊)——“网络全书式”的学者二、文学与戏剧(古代希腊是欧洲戏剧的故乡)*《荷马史诗》:①国家及作者:古希腊的荷马;②价值:这是一部不朽的世界文学名作,它再现了古代希腊社会的图景,是研究早期希腊社会的重要史料。(是古希腊著名的英雄史诗,包括《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俄底浦斯王》:国家及作者:古希腊的索福克勒斯(把古代悲剧艺术推向成熟);*“悲剧之父”:埃斯库罗斯;“喜剧之父”:阿里斯托芬。*《天方夜谭》(《一千零一夜》):阿拉伯民间故事集。《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阿拉丁和神灯》《渔翁的故事》。三、著名建筑*阿拉伯式建筑代表:麦加大清真寺(伊斯兰教第一大圣寺)*哥特式建筑代表:巴黎圣母院(始建于12世纪,用了180年建成,巴黎最古老、最高大的天主教堂,“石头的交响乐”)第10课 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14世纪至16世纪的欧洲是“人和世界被发现”的时代)一、文艺复兴——“人的发现”*时间及地点:①14世纪前后,开始于意大利;②15至16世纪,扩展到欧洲其他地方。*根本原因:意大利资本主义经济萌芽的产生和发展(经济基础)。*实质: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新兴的资产阶级文化)。*特点:借古典文化宣传。*指导思想:人文主义(要求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幸福)。*代表人物及其作品:①文艺复兴的先驱——但丁(意大利),代表作:长诗《神曲》;②文艺复兴的艺术家——达•芬奇(意大利),代表作:《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③文艺复兴的文学巨匠——莎士比亚(英国),代表作:《罗密欧和朱丽叶》《哈姆雷特》。*意义:文艺复兴摧毁了欧洲中世纪教会的精神独裁,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有力地推动了西欧社会由封建制度向资本主义制度的过渡。二、新航路的开辟(始于15世纪)——“地理大发现”“世界的发现”*原因:①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经济萌芽,商品经济活跃,要求扩大市场;②其它原因:《马可•波罗行纪》、造船技术进步、地圆学说流行、指南针得到广泛应用、某些欧洲人想发财。*过程:①迪亚士:葡萄牙资助,1487~1488年,绕过非洲最南端,并发现好望角,开辟了从欧洲到达印度洋的航路;②哥伦布:西班牙资助,1492年,到达美洲的古巴、海地等地,开辟了通往美洲的航路;③达•伽马:葡萄牙资助,1497~1498年,到达印度,开辟了欧洲从海上直通印度大陆的新航路;④麦哲伦:西班牙资助,1519~1522年,完成了穿越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再返回欧洲的环球航行。*影响:①从欧洲到亚洲、美洲和非洲等地的交通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②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③为殖民掠夺开辟道路,进行原始资本积累,建立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给亚、非、拉各洲带去灾难。第11课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共和——独裁——复辟——妥协)(标志着世界近代史的开端)一、“君权神授”下的英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间:1640年~1688年)*根本原因: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导火线:苏格兰人民起义(1640年)。*开始的标志:长期关闭的议会重新开会(1640年)。*领导阶级:资产阶级、新贵族。*领导人物:克伦威尔。*任务:推翻封建专制统治,发展资本主义。*重要战役:纳西比战役(1645年6月)。*特点:曲折性,不彻底性。*结果:建立起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专政。二、查理一世命丧断头台——1649年,查理一世被送上断头台,英国成立共和国,克伦威尔担任“护国主”三、《权利法案》的颁布(英国议会)*查理二世复辟(1660年),进行了疯狂的反攻倒算。*1688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发动宫廷政变(“光荣革命”),推翻了专制统治,另立新的国王。*①时间:1689年;②目的:为了限制国王的权利;③内容:规定不经议会的批准,国王不能征税(财政权),也不能在和平时期维持常备军(军权);同时,还规定国王既不能随意废除法律,也不能停止法律的执行(立法权)。*意义:⑴以法律形式对国王的权利进行了明确的制约;⑵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开始确立起来。四、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意义:英国资产阶级通过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确立了自己的统治地位,为发展资本主义扫清了道路,推动了世界历史进程。第12课 美国的诞生一、英属北美殖民地的发展*北美13个殖民地的居民:美洲土著印第安人、英国及欧洲其他国家的移民、非洲黑人奴隶。*北部:资本主义工商业(如造船业);中部:盛产粮食(如小麦、玉米);南部:种植园盛行(如稻米、烟草、棉花)。二、美国独立战争(时间:1775年~1783年)(既是民族解放运动,又是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英国的殖民统治严重阻碍了北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任务:脱离英国独立,发展资本主义。*领导阶级:资产阶级和种植园主阶级。*导火线:1773年,波士顿倾茶事件。*开始:1775年4月,来克星顿枪声。*建军(大陆会议):1775年5月,华盛顿被任命为大陆军总司令。*建国:1776年7月4日,《独立宣言》的发表。*转折:1777年,萨拉托加战役。*胜利:1781年,约克镇英军投降。*胜利原因:战争的正义性,人民群众积极参战,有利的国际缓助,大陆军的顽强作战,华盛顿的英明指导。*和约:1783年,英、美签订《巴黎和约》,英国承认美国独立。*结果:建立了联邦制的资产阶级共和国(联邦政府)。三、《独立宣言》的发表及美国1787年宪法*独立宣言的发表(时间: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意义:①宣言痛斥了英国国王对殖民地的暴政,宣布一切人生而平等,人们有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等不可转让的权利;②宣言同时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独立,美利坚合众国——美国诞生了。*1787年宪法的制定——联邦政府成立:1787年,美国制定了宪法。宪法确立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规定总统既是国家 元首,又是政府首脑,享有行政权;国会和最高法院分别掌握国家的立法和司法大权。四、美国独立战争的意义:美国独立战争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的独立,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以后欧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也起了推动作用。第13课 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一、法国大革命(时间:1789年~1794年)*根本原因:波旁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任务:推翻封建专制统治,发展资本主义。*领导阶级:资产阶级。*代表人物:罗伯斯庇尔。*导火线:1789年,三级会议的召开。*开始标志:1789年7月14日,巴黎市民攻占巴士底狱。*《人权宣言》的颁布(制宪会议):①内容:宣称人们生来自由,权利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②意义:体现了反对封建等级制度和君主专制的进步思想。*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的成立(1792年~1804年)和路易十六被推上断头台(1792年)。*高潮:罗伯斯庇尔等人的恐怖政策(当时雅各宾派专政)。*罗伯斯庇尔等人于1794年7月在政变(热月政变)中被推上断头台,法国大革命高潮结束。*结果: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法国大革命的意义:法国大革命摧毁了法国的封建统治,震撼了整个欧洲的封建秩序,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的进步思想,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很大影响(它的彻底性,为世界各国树立了榜样)。二、拿破仑和他的帝国*拿破仑政变和法兰西第一帝国的建立:1799年底,拿破仑发动政变(雾月政变),夺取了政权。五年后(1804年),他加冕称帝,建立帝国——历史上称法兰西第一帝国(1804年~1814年)。*拿破仑的早期战争捍卫了大革命的成果,动摇了欧洲大陆的封建统治;后期战争侵犯欧洲各国,掠夺各国人民,最终导致帝国灭亡。*法兰西第一帝国灭亡的根本原因:当时欧洲大陆的封建势力远远大于资产阶级势力。第14课 “蒸汽时代”的到来一、英国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1840年前后)*开始:“珍妮机”的发明为开始的标志。*完成:1840年前后,英国大机器生产已经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方式(完成标志)。*政治前提:资产阶级统治确立。*直接原因:18世纪,英国成为最大的殖民帝国。*进程:①18世纪60年代,英国织布工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称为“珍妮机”的手摇纺纱机;②1785年,英国机械师瓦特改良蒸汽机(标志着人类进入“蒸汽时代”),首先在纺织部门投入使用。*瓦特蒸汽机出现以后,在许多生产部门,人们利用蒸汽机提供的动力带动机器,进行生产,极大地促进了大工厂生产的发展,从此,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1807年,美国的富尔顿用蒸汽作动力制造出世界上第一艘轮船“克莱蒙号”(当时人称“汽船”)。*1825年,英国工程师史蒂芬孙利用蒸汽机发明了火车机车“旅行者号”。三、第一次工业革命出现的新兴工业部门:机器制造业、钢铁冶炼厂、交通运输业。具有核心地位的技术创新:瓦特改良蒸汽机。四、工业革命的影响:工业革命创造的巨大生产力,使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工业革命以后,资本主义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世界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五、第一次工业革命给中国带来的影响答:①第一次工业革命发生后,欧美列强发动两次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近代工业产生(洋务企业和民族资本主义企业);③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科学技术。六、第一次工业革命使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第15课 血腥的资本积累(三角贸易、殖民掠夺和殖民扩张)——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一、罪恶的“三角贸易”(16世纪末~19世纪中期,最先进行黑奴贸易的是葡萄牙)*背景:新航路开辟以后,首先是葡萄牙和西班牙,接着是英国和法国等国都走上了殖民扩张的道路。*路线:【出程】欧洲(携带枪支、杂物等);【中程】非洲(换取或掳获黑人后运往美洲);【归程】美洲(把黑奴卖给美洲的种植园主,再把美洲的金银和工业原料运回欧洲)。*影响:“三角贸易”使非洲丧失了近亿的精壮劳力,奴隶贩子却大发横财,利润高达百分之几百。很多人发财后,回到欧洲,把从黑奴身上赚来的血腥钱投资于工商业,促进了当地资本主义的发展。二、“日不落帝国”(英国)在印度*形成过程:16世纪打败西班牙,17世纪打败荷兰,18世纪打败法国。*对印度的扩张和侵略(时间:17世纪)①机构:英国东印度公司;②扩张的步骤:建立沿海据点→在内地扩张→掠夺财富。*影响:英国通过在印度及其他地方的殖民侵略,掠夺了无数的财富。英国人利用抢来的这些财富,发展国内经济;同时,这些殖民地也为英国工业生产提供了巨大的海外市场,进一步刺激了工业的发展,促使英国迅速成长为资本主义工业强国。另一方面,也造成了亚、非、拉美地区的贫困、落后。第16课 殖民地人民的战争一、印度民族英雄——章西女王*印度民族大起义的背景:19世纪中期,印度三分之二的土地被英国侵占;英国对印度残酷的经济剥削和政治统治。*时间:1857年~1859年。*领导者:封建王公(以章西女王为代表)。*性质:反抗殖民压迫的民族解放运动。*1858年,章西女王领导起义军队,英勇抗击进犯章西的英国军队。章西失陷后,她率军转战外地,誓死不屈,最后壮烈牺牲。*影响:章西女王和印度人民的英勇斗争,表现了殖民地人民不畏强暴,反抗侵略的决心和勇气,沉重地打击了英国殖民者。二、“南美的解放者”——玻利瓦尔(“南美的乔治•华盛顿”)*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背景:新航路开辟以后,葡萄牙独占巴西,西班牙占领了除巴西以外的整个拉丁美洲。*原因:①西班牙、葡萄牙对殖民地的残酷压榨,殖民地人民对殖民统治不满;②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概况:①时间:18世纪末19世纪初;②人物:印第安人、黑人、土生白人。代表人物:玻利瓦尔,圣马丁;③1816年以后的十年间,玻利瓦尔由北向南横扫南美大陆上的西班牙军队,解放了西班牙在南美洲的殖民地;④特点:时间长,范围广,南北起义军联合作战。*性质:反抗殖民压迫的民族解放运动。*结果:葡萄牙殖民地巴西的统治者为大势所迫,宣布独立。拉美许多国家赢得了民族独立,建立起一系列的新兴国家。第17课 国际工人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一、英国的宪章运动(时间:1836年~1848年)*背景: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资产阶级越来越富有,工人待遇却很差。广大工人为改善劳动和生活条件、提高政治地位积极进行斗争。*政治纲领:《人民宪章》。*中心内容:工人们要求取得普选权,以便有机会参与国家的管理。*性质:是世界上第一次群众性的、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结果:失败(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历史意义: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提供了实践经验。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产生条件:①国际工人运动、无产阶级的发展为社会主义的诞生提供了政治基础;②马克思、恩格斯结合工人运动实践,不断总结经验;③汲取前人的精华(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的政治经济学,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内容: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共产党宣言》(1848年)(第一部较为完整而系统地阐述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的伟大著作)①内容:《共产党宣言》分析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要被社会主义代替的客观规律,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为获得自己的解放而斗争。②影响: 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国际工人运动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三、巴黎公社(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背景:1870年,法国同普鲁士发生战争。法国战败,普军兵临巴黎城下。资产阶级政府对外屈膝投降,对内准备镇压人民。*经过:①1871年3月,政府军队同巴黎市民武装——国民自卫军发生冲突,导致巴黎工人起义爆发;②不久,人民选举产生了自己的政权——巴黎公社;③5月21日至28日,公社战士同攻入巴黎城内的敌人展开了激烈的巷战,这就是著名的“五月流血周”。*意义: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公社战士在强大敌人面前表现出的大无畏精神永远激励着后人。*《国际歌》(作词:欧仁•鲍狄埃;作曲:狄盖特)(为了纪念公社、鼓励无产阶级的斗争)第18课 美国南北战争(1861年4月~1865年4月)——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一、战争的爆发(时间:1861年4月)*根本原因:南(种植园经济)北(资本主义工业)两种经济制度不可调和。*矛盾的表现:①关税问题;②劳动力不足;③在西部新增的土地上是否实行奴隶制。*矛盾焦点:奴隶制的废存。*导火线:1861年3月,林肯当选美国第十六任总统。二、北方的胜利*战争经过:①1861年3月,南方十一个州脱离联邦,组成“南部联盟”;②1861年4月,南方军队挑起内战;③1862年9月,林肯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规定从1863年元旦起,废除叛乱各州的奴隶制,并允许奴隶作为自由人参加北方军队),之前还颁布了《宅地法》,战争出现重大转折;④1865年4月,北方军队攻占“南部联盟”的“首都”里士满,取得战争的胜利。*南北战争结束后不久,林肯在剧院被拥护奴隶制的狂热分子刺杀。三、战争初期南方取得胜利的原因答:①南方对战争已准备很久;②南方有强大的后盾——英国支持;③南方将领具有较强的军事指挥能力,有作战经验;军队在装备上和组织上都比较好。四、在美国南北战争中,北方能够最终获胜的原因答:①北方实力雄厚,在经济方面、军队人数方面、军事力量方面、交通运输方面占优势;②美国政府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和《宅地法》。五、美国内战的意义:南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经过这场战争,美国废除了奴隶制度,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第19课 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一、俄国废除农奴制——1861年改革(农奴制改革)*根本原因: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目的:为了挽救统治危机,巩固贵族统治。*前提:不损害地主的利益。*过程: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进行废除奴隶制的改革,签署废除农奴制的法令。*内容:法令规定,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他们必须出钱赎买这块份地。(“解放”农奴;收取份地赎金)(维护地主阶级利益)*意义:1861年改革,是沙皇自上而下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这次改革虽然留下了大量封建残余,但加快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俄国近代史上的重大转折点。二、日本明治维新(时间:1868年)(此时中国正在进行洋务运动)(与此性质相同的还有中国的戊戌变法)*背景:①闭关锁国、落后的封建国家,天皇大权旁落,幕府将军掌握实权;②1853年西方势力入侵,激化了国内矛盾;③一部分中下级武士开始接受西方先进技术和思想,主张以武力推翻幕府的统治, 并取得成功。(或:①内:闭关锁国、落后的封建国家;②外:美国叩关(“黑船”事件 ,1853年)。)*倒幕运动(时间:1868年)主力军:中下级武士。*内容:政治方面,“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经济方面,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即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性质: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目的:富国强兵,发展资本主义,摆脱民族危机。*意义:明治维新使日本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是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但日本强大起来以后,很快就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改革的作用:改革社会中某些不利于社会发展的因素,从而促进社会的发展。只有以奋进的精神实施改革开放,吸取先进文化、科技,才能使一个民族实现自强。改革是推动国家繁荣、社会进步的重要手段。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与时俱进,不断吐故纳新,才能充满活力。
不懂再问,OK?

㈡ 苏教版初中历史复习,知识点归纳!!!

初中历史简单要求低,只要知道历史事件和简单原因就行了,考试要求低,中考又不考,过了就行,到高中才有一点要求,那是才是真正学历史的时候。

㈢ 苏教版初三历史

其他的都成功了,洋务运动失败了。
根本上讲,其他是真正的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改变的是制度,洋务运动只是表面的,没有改变中国双半社会的局面。

㈣ 苏教版初一下学期的历史复习资料。急用。帮帮忙,好的话追加分!

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 A )1、北周外戚杨坚,夺取政权,建立的封建王朝是
A、隋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

( C )2、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是
A、巴拿马运河 B、京杭运河 C、隋朝大运河 D、苏伊士运河

( D )3、唐朝出现“贞观之治”和“开元之治”的景象最突出的原因是两位统治者
A、善于用人,重视纳谏 B、具有雄才大略治国安邦
C、善于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 D、顺应历史潮流和人民的意愿

( A )4、科举制的殿试开始于
A、武则天时期 B、隋文帝时期 C、隋炀帝时期 D、唐玄宗时期

( B )5、我国封建社会历时最长的朝代是
A、西周 B、唐朝 C、西汉 D、元朝

( A )6、下列内容是唐朝与国外友好交往的史实,出现在唐玄宗时期的是
A、鉴真应日本僧人邀请,东渡日本 B、日本第一批遣唐使到中国
C、高僧玄奘西游天竺取经 D、玄奘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

( D )7、下列关于“开元盛世”的叙述,错误的是
A、出现于唐玄宗统治前期
B、史称唐玄宗有贞观遗风
C、这时唐朝进入了全盛时期
D、唐玄宗任用富于改革精神的房玄龄等人为相

( C )8、唐朝被称为“诗仙”、“诗圣”和“画圣”的是
①李白 ②阎立本 ③杜甫 ④白居易 ⑤吴道子 ⑥柳公权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③⑤ D、②④⑥

( C )9、“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作者是
A、李白 B、王维 C、杜甫 D、白居易

(B)10、下列关于唐朝与少数民族交往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唐太宗和武则天,在今新疆地区先后设立了管辖西域的最高行政和军事机构 B、唐玄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C、吐蕃赞普上书唐皇帝说,吐蕃与唐朝已经“合同为一家”
D、唐玄宗册封过回纥、南诏和粟末靺鞨的首领

(A )11、下列有关唐对外交往的正确叙述是
A、唐政府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允许他们长期居住
B、天竺参照汉字创制了文字,在社会上至今还保留着唐人的某些风尚
C、唐太宗时,鉴真应日本邀请,东渡日本
D、唐玄宗后期,玄奘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

( B )12、隋唐时期开凿的世界上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是
A、龙门石窟 B、敦煌莫高窟
C、云冈石窟 D、乐山大佛

( B )13、澶渊之盟签订双方是
A、南宋与金 B、北宋与辽
C、南宋与西夏 D、北宋与西夏

(C)14、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宋辽之间、宋夏之间“和议”共同点的是
A、缓解了双方的战争状态
B、宋朝都需交纳“岁币”
C、导致了南北对峙局面的形成
D、客观上有利于双方和平共处

( D )15、北宋、辽、夏、金四个政权从建立的时间排列顺序是
A、北宋、辽、夏、金
B、辽、金、北宋、夏
C、北宋、辽、金、夏
D、辽、北宋、夏、金

( C )16、下列关于纸币出现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A、宋朝的造纸业发达
B、纸币的制造比铁钱制造方便
C、由于商业发展很快,携带铁钱不方便
D、对外贸易中,对方不使用铁钱

(A)17、下列关于两宋时期社会经济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南宋时期,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B、两宋时,从越南引进了占城稻得到推广
C、北宋时,南方的丝织业胜过北方
D、宋朝时海外贸易超过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

( B)18、后来发展为著名瓷都的景德镇兴起于
A、隋朝 B、北宋 C、南宋 D、唐朝

(C)19、瓦子在宋代城市的盛行,主要是因为
A、士大夫的提倡 B、达官贵人的需要
C、市民阶层不断壮大 D、农民的需要

( D )20、成吉思汗主要功绩是
A、灭亡西夏 B、定都大都
C、建立元朝 D、统一蒙古

( D )21、下列叙述与回族的形成有关的是
A、回族是汉族与畏兀儿人融合的结果
B、汉族与女真、契丹等民族融合结果
C、蒙古草原的统一
D、信仰伊斯兰教的波斯人、阿拉伯人,来中国后与汉、蒙、畏兀儿等民族融合的结果

(A )22、下列对唐都长安和北宋东京相同点叙述,不对的是
A、有“市”、有“坊”,界限分明
B、城内大街小巷店铺林立,热闹非凡
C、都是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大城市
D、都居住着大量人口

( B )23、与北宋和南宋关系类似的政权是
A、西汉与东汉 B、西晋与东晋
C、唐朝与后唐 D、西魏与东魏

( B )24、我国历史曾出现过几次民族融合的高潮,实现民族融合的基本因素是
A、封建统治者采取促进民族融合政策
B、各民族之间的长期交往
C、经济繁荣,社会生产的不断进步
D、少数民族大量的内迁

(C )25、下列人物属于古代蒙古族的杰出统治者的是
①完颜阿骨打 ②元昊 ③铁木真 ④耶律阿保机 ⑤忽必烈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③⑤ D、②④

二、仔细推敲,准确填空(共15分)

26、从公元581年 隋 朝建立,到 907 年唐朝灭亡,是我国封建社会 繁荣 时期。

27、 隋炀帝 设进士科,科举制度正式诞生;殿试开始于 武则天 时期。

28、 唐玄宗 时,鉴真应日本邀请,东渡日本。

29、隋朝书法融合 南朝 的秀美和 北朝 的雄健,为唐代书法创新奠定了基础。

30、宋朝时期,太湖流域的 苏州 、 湖州 ,成为重要粮仓。

31、宋朝海外贸易超过前代, 广州 、 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 泉州 ,加以管理。

32、元朝时意大利旅行家 马可?波罗 ,在元世祖来华,居住十几年。他的《 马可?波罗行纪 》,描述了大都的繁华景象。

三、情境再现,体会回答(本题12分)

33、阅读下列材料:

唐太宗贞观23年(649年)有人口19000000
唐中宗神龙元年(705年)有人口37140000
唐玄宗开元14年(726年)有人口41410000
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有人口45310000
唐玄宗天宝14年(755年)有人口52910000
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年)有人口16900000
唐穆宗长庆元年(821年)有人口15760000

请回答:

(1)从649年至726年,唐朝人口呈现什么趋势?为什么?
人口呈直线上升趋势。经过贞观之治,到唐玄宗时,唐朝进入全盛时期,人口增长迅速。

(2)从755年至821年,唐朝人口又呈现何种趋势?为什么?
从755年至821年,唐朝人口又呈现下降趋势。主要由于安史之乱,生产受到破坏。再之后的长期战乱,战争不断,社会动荡不安,不仅人口大量死亡,而且由于中央对地方失控,使注册的人数也日益减少。

(3)从上面材料人口变化中,我们能得到怎样的认识?
从唐朝人口上升与下降趋势的变化中,我们认识到只要社会安定,生产发展,人口的增长就快。反之,人口增长缓慢或出现减少的趋势。

34、阅读下列材料:(本题13分)

材料1
朝代 南方 北方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西汉 2470685 19.8% 9985785 80.2%
唐代 3920415 43.2% 5148529 56.8%
北宋 11224760 62.9% 6624296 37.1%

材料2 朝廷在故都(东京)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江苏)中又为东南根抵。语曰“苏常熟,天下足”。

请回答:

(1)上述能反映什么问题?
从材料看,唐代南方户口增加,数量接近北方;宋代南方人口数量大大超过北方,农业迅速发展,国家赋税仰仗南方。

(2)从材料上看我国古代经济发展出现了怎样的变化?
随着南方经济发展,我国古代经济重心从北方转到南方。

(3)南方经济发展原因是什么?
南方社会相对稳定;人口增长,劳动力增加,特别是北方农民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南方自然条件优越,有利农业发展

四、活学活用,解答疑难(10分)

35、简述唐太宗的主要政绩。
①吸收隋亡教训,勤政爱民;②善于用人,重视纳谏,聚集了不少人才;③沿用、完善隋朝的官制,对国家机构做了改革和整顿;④沿用隋朝的科举制,以进士、明经两科最为重要;⑤轻徭薄赋,发展生产,经济出现繁荣景象;⑥重视文化教育,大大扩充了国学的规模,扩建学舍,增加学员。⑦实行了开明的民族政策;⑧促进了中外经济和文化交流。总之,唐太宗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总结其中五点以上者给满分,其余可酌情给分)

㈤ 初中历史复习提纲(苏教版)

八年级上历史期末复习材料
第1课 鸦片战争的爆发
1.林则徐虎门销烟
(1)背景:19世纪上半期,英国成为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掠夺白银,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林则徐上书光绪帝请求严禁鸦片.
(2)经过:1839年6月3日,林则徐下令将110多万千克鸦片在广州虎门海滩当众销毁.
(3)影响:虎门销烟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决心和勇气,振奋了民族精神,维护了民族尊严。林则徐是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
2、鸦片战争(时间:1840年6月------1842年8月)
原因:直接原因是以中国的禁烟运动为借口,保护鸦片贸易。
根本原因是为了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
3.中英《南京条约》 (1)时间: 1842年6月
(2)内容: ①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 ②中国赔款2100万银元
③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④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3)影响:《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丧失了独立自主的地位。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4、魏源和《海国图志》
魏源著《海国图志》,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用来抵抗外国的侵略)
第2课 劫难中的抗争
1、第二次鸦片战争
原因:英国不满足已经攫取的权利,要求修改条约,扩大侵略权益。
时间:1856年10月-----1860年10月 英法为主凶,美俄为帮凶.
结束:1860年,10月奕忻与英法两国签定《北京条约》
2.火烧圆明园 1860年10月,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这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次浩劫.
4、俄国侵占中国领土
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趁机割占中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 ,其中侵占我国领土最多的是《瑷珲条约》。
5、太平军痛打洋枪队
(1)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金田村发动起义,建立太平天国, 起义军称“太平军”。
(2)在浙江慈溪的战斗中,打死洋枪队的头目华尔.
6、 左宗棠收复新疆
①1875年,左宗棠被任命为钦差大臣,讨伐阿古柏。②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
意义:新疆的收复,不仅打击了侵略者的气焰,而且维护了国家的利益,民族的尊严,同时对新疆的开发和建设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
第3课 甲午中日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
1、时间:1894年7月-----1895年4月 2、主要战役:黄海海战,威海卫之战
3、在黄海海战中,爱国将领:致远舰管带邓世昌英勇牺牲。
4、1895年初,日军攻占威海卫,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5、结果:清朝战败, 签订《马关条约》 时间:1895年4月
内容: ①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②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
③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 ④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影响:《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它大大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割台湾等领土,不仅严重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而且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赔款是清政府举借外债使列强进一步控制了中国的财政经济;开埠通商,使日本的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允许开设工厂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第4课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八国联军攻占北京
1900年,义和团运动发展到京津地区,斗争矛头直指帝国主义.6月,为镇压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英、俄、德、法、美、日、意、奥八国联军2000多人队伍,由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率领从大沽经天津向北京进犯.7月中旬,攻陷天津,8月中旬,攻陷北京.到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对中国人民犯下滔天罪行。
2.《辛丑条约》:1901年9月,李鸿章与英、俄、德、法、美、日、意、奥签定。
内容:
①清政府向各国赔款白银4.5亿两,以海关税收作担保,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②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在界内居住。
③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④清政府拆毁天津大沽到北京的炮台,允许列强各国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影响:《辛丑条约》的签定,西方列强完全控制了中国,清政府完全成为西方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清政府变成了洋人的朝廷,这一条约的签定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的完全确立,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
知识联想:中国是怎样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答:开始沦为:鸦片战争———《南京条约》 大大加深: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完全沦为: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列强通过发动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不断扩大侵略特权,使中国沦为其半殖民地,清朝政府成为他们统治中国的工具。
第6课 近代工业的兴起
(一)洋务运动
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内外交困.统治集团中一些较为开明的官员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强兵富国,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统治,他们被称为“洋务派”。中央以奕忻为代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为代表.他们从19世纪60——90年代,掀起一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
2、内容
(1)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创办军事工业。 如:1865年,李鸿章在上海创办江南制造总局 1866年,张之洞在福州创办福州船政局,开办船政学堂。
(2) 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创办民用工业 如:李鸿章创办的开平矿务局和上海机器织布局; 张之洞创办的湖北织布官局和汉阳铁厂。
(3)为实现“自强”的目的,积极筹建陆海军 如: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
(4)开办船政学堂,派遣留学生等。
3、近代军事与国防建设带动了交通和通讯事业的发展
如:1872年,轮船招商局在上海成立1880----1893年,唐胥铁路竣工,中国开始有了自己的铁路 1880年,电报总局在天津设立. 1881年天津至上海之间的电线架设完工.
4.评价洋务运动
(1)性质: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2)目的:维护清王朝的封建统治,而不是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
(3)作用: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客观地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二)状元实业家是张謇,他抱着实业救国的志向,在南通创办大生纱厂。他兴办实业的历程,成为中国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一个缩影。
(三)铁路工程师是詹天佑,1909年建成京张铁路。评价:这是中国人自己设计和修建的第一条铁路干线。它的建成,振奋了民族精神,为中国工程界赢得了荣誉.
第7课 维新变法运动
1、公车上书(时间:1895年春)
背景:《马关条约》的签定 主要人物:康有为、梁启超
作用:为维新变法运动拉开了序幕。
2、康有为称的“中国西学第一”指严复,他著有《天演论》把西方进化论学说介绍到中国.他是中国近代的启蒙思想家。.
3.百日维新
(1)时间: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到9月慈禧发动政变,前后103天,最终失败.
(2)内容:(P39自我测评答案)
经济:发展工商业;军事:训练新式陆海军;政治:开放言论,取消多余的衙门和无用的官职;文化教育:开办新式学堂,培养新式人才,废除科举考试中的八股文,创办报刊。
(3)影响: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但不可能实现救亡图存的愿望,不可能是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道路。
第8课 辛亥革命
1.孙中山创立同盟会
1894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兴中会,喊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为汇集革命力量,孙中山联合华兴会、光复会和兴中会的成员,
成立了中国同盟会。
时间:1905年8月。地点:日本东京。领导人:孙中山为总理。
性质:这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纲领:“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目标:推翻清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革命旗帜(指导思想):三民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
影响:它的成立,大大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
2.武昌起义:时间:1911年10月10日晚
3.中华民国成立:
时间:1912年1月1日 地点:南京。 人物:孙中山。
颁布了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4.辛亥革命的意义: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反动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

第9课 开启思想解放的闸门
背景:书P45(小字部分)
兴起的标志: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
宣传阵地:《新青年》杂志和北京大学
两面大旗:民主和科学
代表人物: 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掀起新文化运动,明确提出“文学革命”的口号
(P49自我测评) 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论》,提出文学改良“八不主义”,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鲁迅: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这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用犀利的文字猛烈抨击封建礼教。
主要内容:提倡民主, 反对专制;提倡科学, 反对愚昧;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意义:是中国近代的一场声势浩大的思想启蒙和解放运动,为中国社会日后的发展提供了思想基础。
第10课 清末民初的文化和教育
1、1872年,《申报》在上海创刊,它是中国近代第一份商业性报纸。
2、1897年,商务印书馆在上海创办,它是中国近代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之一。
3、1898年戊戌维新期间,光绪帝颁布诏书,设立京师大学堂,这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也是百日维新留下的唯一成果。1912年,京师大学堂改名为北京大学。
4、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这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以教育法令公布并在全国实行的学制。
5、1905年,清政府宣布废止科举制,这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
第11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1、19世纪40年代,照相术传入中国.
2、1905年,中国人自己拍摄了第一部影片《定军山》。
3、1912年,孙中山以大总统的名义颁布剪辫令,要求剪去辫子,做中华民国的新国民; 还颁布法令,革除“大人”.“老爷”等前清官场的称呼,规定民国政府官员之间一律改称职务,.民间普通称呼改为“先生”或“君”
4、清末民初,西服成为男士在正式场合首选的服装。孙中山创制的中山装是这一时期最具特色的服装.在女士服饰方面,高领服装逐渐流行,它是现代中式旗袍的雏形。

㈥ 苏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书

新华书店有啊,就是贵了点

㈦ 初中历史知识

望采纳!
第一单元 侵略与反抗
1、中英鸦片战争(1840—1842年)
(1)根本原因: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原料,倾销商品。
(2)导火线:1839年林则徐领导的虎门销烟运动,沉重打击了英国侵略者。
(3)主要经过:1840年6月,英国挑起战争。1842年8月,英舰开抵南京江面,清政府被迫求和签订《南京条约》。
(4)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①割地——割香港岛给英国 ②赔款——2100万银元
③通商——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
④协税——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5)影响: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
(1)根本原因: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2)参战国家: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两国为帮凶。
(3)主要经过:1856年10月英、法发动,1860年,英、法军队进攻北京,火烧圆明园,俄国趁火打劫,共割占了中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
(4)影响:进一步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
3、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成立了“洋枪队”,1862年,太平军在慈溪战斗中,击毙了洋枪队头目华尔。
4、为了粉碎英、俄利用阿古柏分裂新疆的阴谋,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进军新疆,左宗棠采取“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收复了除沙俄强占的伊犁地区以外的新疆全部领土。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
5、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
(1)起因:日本为实现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梦想。
(2)经过:1894年,日本占领朝鲜,侵略中国,在黄海战役中,邓世昌英勇抗敌,以身殉国,1895年初,日军攻占威海卫,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同年4月,李鸿章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签订了《马关条约》,战争结束。
(3)《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
①割地——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 ②赔款——2亿两白银
③开放通商口岸 ④设厂——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设厂
(4)影响:《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6、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年)
(1)起因:从1898年起,义和团掀起了一场反帝爱国运动,威胁到列强在华利益。
(2)经过:1900年由西摩尔率八国联军入侵,攻占天津,随后攻陷北京,慈禧太后带领光绪帝仓皇出逃,1901年,清政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
(3)《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
①经济—赔款白银4.5亿两 ②政治—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③外交—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④军事—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列强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4)影响:《辛丑条约》的签订,使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探索
7、洋务运动(19世纪60年代—90年代)
(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内外交困 (2)目的:维护清朝统治
(3)学习对象:西方先进生产技术 (4)领导阶级:地主阶级
(5)时间:19世纪60—90年代 (6)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
(7)代表人物:中央—奕欣 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8)主要内容: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了近代军事工业,主要有安庆内军机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简称“两局一所”)
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开办民用工业,主要有轮船招商局(李鸿章),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张之洞)。后来还筹建了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兴办了京师同文馆等一批新式学堂。
(9)结果:甲午战争北洋舰队全军覆灭,标志着洋务运动彻底破产。
(10)性质:封建统治者进行的一场自救运动。
(11)评价:消极:主观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
积极:通过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创办近代工业,客观上为中
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对西方列强、侵
略也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8、戊戌变法(1895年—1898年)
(1)背景:《马关条约》签订,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2)领导阶级:资产阶级维新派 (3)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
(4)学习对象:西方先进制度(君主立宪制)
(5)主要经过:序幕—1895年,康有为、梁启超发起“公车上书”。

发展—康有为、梁启超创办《万国公报》(后更名为《中外纪闻》),组织强学
会,宣传变法,维新派政治团体形成。
高潮—1898年,光绪帝发布变法法令,前后持续103天,
↓ 史称“百日维新”(又叫戊戌变法)
结束—1898年9月,慈禧太后发政变,囚禁光绪帝,谭
嗣同等六人被杀害,变法失败。
(6)“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
经济上—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军事上—训练新式军队
政治上—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文化教育上—开办新式学堂,翻译西方书籍,创办报刊。
(7)性质:资产阶级领导的一场政治改良运动。
(8)失败原因:①资产阶级力量薄弱,依靠一位没有实权的皇帝。
②变法触犯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派的利益,遭到他们的极力反对。
(9)历史意义:这次变法广泛传播了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促使资产阶级的斗争由改良转向了革命。
9、辛亥革命(1894年—1912年)
(1)领导阶级:资产阶级革命派 (2)学习对象:西方先进制度(民主共和制)
(3)代表人物:孙中山
(4)指导思想—三民主义
(5)机关刊物—《民报》
(6)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7)主要经过:①革命准备—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组织了革命团
体兴中会;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
立了中国同盟会。(意义:大大推进了全国
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
②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在湖北武昌
发动起义,占领楚望台军械所,到11日,
起义军完全占领武昌城,史称“辛亥革命”。
③中华民国成立—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
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告中华民
国正式成立,这一年为中华民国元年。
④结 束— 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建立起北洋军阀的统治。
(8)历史意义:成功: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失败: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半封
建社会的性质,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完成。
10、新文化运动(1915年—20世纪20年代)
(1)领导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 (2)学习对象:西方先进思想、文化
(3)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4)性质:思想解放运动
(5)旗帜:“民主”和“科学” (6)宣传阵地:《新青年》
(7)主要内容:前期—“四提倡”、“四反对”
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1918年,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和《布
尔会维主义的胜利》,颂扬十月革命,同年底,李大钊又在北京
创办了《每周评论》。
(8)意义:①启发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
②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9)局限性:对东西方文化有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偏向。
第三单元 新民主义革命的兴起
11、五四爱国运动(1919年5月4日—6月初)
(1)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2)领导人:陈独秀、李大钊。
(3)斗争口号:“外争国权,内除国贼”,取消“二十一条”,反对在对德“和约”上签字,“誓死力争,还我青岛”等。
(4)经过:1919年5月4日—6月初,斗争中心在北京,主力是学生,以罢课为主要斗争方式
1919年6月初以后,斗争中心转移到上海,主力是工人,工人罢工、商人罢市成为主要斗争方式。
(5)结果:取得初步胜利(表现在①北洋政府释放被捕学生;②罢免曹汝霖等卖国贼的职务;③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
(6)性质:是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7)意义: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2、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时间:1921年7月 (2)地点:上海,后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
(3)代表:毛泽东、董必武、李达等13人。
(4)内容:①通过了党的纲领—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实现共产主义
②确定党的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
③选举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
(5)意义: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了。
13、北伐战争
(1)1924年5月,黄埔军校在广州成立,蒋介石任校长,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黄埔军校培养了大量军事政治人才,为建立国民革命军奠定了基础。
(2)北伐战争
①目的: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统一全国 ②主要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③主战场:湖南、湖北 ④主要战役:汀泗桥、贺胜桥战役(叶挺独立团)
⑤战果:不到半年,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1927年初,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
⑥结局:蒋介石、汪精卫等突然叛变革命,国民革命运动失败。
(3)1927年4月,蒋介石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南京国民政府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
14、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朱德等人在南昌举行武装起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是创建人民军队的开端。
15、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了秋收起义,随后率领部队向农村进军,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16、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的起义军与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胜利会师,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
17、红军长征(1934年10月—1936年10月)
(1)原因:红军第五次反“围剿”严重失利,被迫长征。
(2)经过:瑞金出发→挺进湘西→冲破四道封锁线→改向贵州→渡过乌江→夺取遵义→四渡赤水(打乱敌人追剿计划)→巧渡金沙江(跳出敌人包围圈)→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到达陕北吴起镇→甘肃会宁(红一、二、四方面军三大主力会师)。
(3)遵义会议(1935年1月)
①内容:解决了博古等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取消了博古的军事指挥权;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②意义: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4)长征胜利意义: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5)长征精神:艰苦奋斗、百折不挠,严守纪律,不怕牺牲,坚定信念,以苦为乐等。
第四单元 抗日战争(1937年7月7日—1945年8月15日)
18、1931年9月18日,日军有预谋地制造了柳条湖事件,并以此为借口,炮轰沈阳城,九•一八事变爆发了,由于蒋介石下令不抵抗,不到半年,东三省完全沦陷,共产党员杨靖宇等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九•一八事变拉开了中国人民局部抗战的序幕。
19、西安事变(1936年12月12日)
(1)背景:①根本原因—中日民族矛盾上升,抗日救国已成为当务之急。
②催化剂—受中共呼吁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感召。
③直接原因—蒋介石拒绝张、杨停止内战,联合抗日的建议。
(2)目的:逼蒋抗日
(3)经过:张学良,杨虎城联合行动,扣押了蒋介石,实行“兵谏”,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4)解决: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派周恩来到西安调停,最后蒋介石接受了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5)意义: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20、1937年7月7日,日军突然进攻卢沟桥,炮轰宛平城,中国守军奋起抵抗,佟麟阁、赵登禹先后为国捐躯。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卢沟桥事变又称七七事变)。
21、卢沟桥事变后,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争。
22、卢沟桥事变以后,日军又发动八•一三事变,大举进攻上海,1937年12月,日军攻陷南京,屠杀中国居民达三十万人以上,国民政府被迫迁都重庆。
23、1937年9月的“平型关大捷”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次大捷,1938年春天李宗仁将军指挥的台儿庄战役,歼敌一万多人,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重大胜利。
24、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根据地军民顽强抗战,成为抗击日本侵略的中流砥柱,延安是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
25、为了粉碎敌人“囚笼”政策,1940年8月,八路军在彭德怀指挥下,发动了“百团大战”,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
26、中共七大
(1)时间:1945年4月 (2)地址:延安
(3)背景:抗战即将胜利
(4)中心任务:讨论夺取抗战胜利和胜利后中国将走什么道路的重要问题。
(5)内容: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参见P82)
(6)意义:为争取抗战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27、抗日战争的胜利
(1)原因:①日本发动的侵略战争,非正义,失道寡助;中国的抗日是正
义战争,得道多助。
②美苏的配合与国际反法西斯力量的援助。
③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敌后抗日武装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④国共合作,全民族抗战。
(2)经过:①1945年8月,美国向日本广岛、长崎投掷原子弹;
②苏联进攻在中国东北的日军;
③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军民开始由局部反攻转入大反攻。
④1945年8月15日,日本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抗战取得伟大胜利。
(3)启示:反对战争,珍惜和平;勿忘国耻,发奋图强;警惕日本军国主
义复活等。
(4)意义:①是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洗雪了百年耻辱。
②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
牲,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第五单元 解放战争的胜利(1946年6月—1949年4月)
28、重庆谈判(1945年8月—1946年1月)
(1)背景:抗战胜利后,全国人民渴望和平、民主,但蒋介石在美国支撑下,阴谋发动内战。
(2)目的——蒋介石:为发动内战赢得时间,欺骗人民
毛泽东: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揭露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
(3)结果:毛泽东在周恩来等人陪同下,赴重庆谈判,国共双方达成“双十协定”。
29、1940年6月,蒋介石对原解放区发动疯狂进攻,全面内战爆发;1947年3月国民党大举进攻陕甘宁解放区,中共中央主动撤出延安,转战陕北。
30、1947年夏,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开辟大别山根据地,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
31、从1948年9月到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发动了举世闻名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三大战役共歼敌一百五十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
32、辽沈战役(东北解放军)先后解放了锦州、长春、沈阳和东北全境;淮海战役(中原解放军和华北解放军)歼敌最多,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平津战役(东北解放军和华北解放军)先后攻克张家口、天津和平解放北平,使华北全境解放。
33、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发动渡江战役,4月23日,解放南京,标志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
34、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原因
(1)共产党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主要原因) (2)广大解放军战士英勇善战
(3)党中央正确的战略战术 (4)国民党统治腐败,土气低落
35、启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人心向背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

阅读全文

与苏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大全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