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历史知识 > 历史学科

历史学科

发布时间:2021-02-14 13:22:11

1. 历史学科的魅力在哪里

this mortal coil

一切的历史都是当代史

阳光下没有新鲜事

你往回看多远,你就能往前看多远

2. 对历史学科的认识

历史学是历史学家在对人类以往的历史进行系统化整理的基础上,对历史的本质、历史的意义所作出的一种理论解释和精神体验。我们知道,历史是由以往时代的许许多多的人及其活动构成的。在历史学家看来,如果能把历史上那些看似单个的、孤立的人和事联系起来,发现其相互间的关系,发现其对后世特别是对当世的影响与作用,无论这种影响与作用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是经验启示的还是思想启示的,那历史本身于现代人而言,就具有了意义,历史就不是死亡的过去,而是现实的一部分。从这个意义上讲,作为人类的一种古老的精神活动,历史学其实也就是每一时代的人类在反思自己往昔经历的过程中,对历史之本质和意义的一种理性追问和情感体验。这种对历史意义、历史本质的理性反思与情感体验,在每一时代人类的精神生活中,都占据着特殊的地位。
从根本上说,追问历史的本质与意义,探究历史的变因与动力,在不断与自己的历史进行对话过程中,在从对自己历史的重新体验与反思中,获得对自我个性本质与特征、对自我现实存在状态的真切认识,乃是人类源自内心深处的一种永恒的精神需求。历史使我们看清过去的路而得以知道现在的位置。那“我从何处来,现在在哪里,将向何处去?”的追问,那对“天人之际”、“古今之变”的不懈探究,那对文明之兴衰交替、社会之治乱相因的艰难解读,总是会深深地牵动着每一时代人的精神世界,拨动每一时代人的情感心弦。确实,有主体自觉意识、关注自我的现实存在际遇与未来命运的人,怎么能不为历史上那具有昭示意义的无数惊心动魄之往事所吸引,怎么能不为往昔岁月里那无数生命的欢乐痛苦所牵动。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历史学存在之价值与意义,在于它对人类而言乃是一种体现人之本质的、对自我精神故园的回归情感,一种对自我个性特征作理性和情感认同的寻根意识。由此我们说,历史是人类的精神故乡,是人类生命力的活水源头。在这个精神故乡里,凝聚着每一个民族先贤祖辈沥血之路上的光荣与梦想,汇集着每一个民族古圣先哲那经过时间考验的伟大智慧和情感。借助于历史学这一古老而常新的精神形态,人类的智慧、理想、经验、情感才得以延续下来,积累起来,传承下去,而不会被滚滚流逝的岁月黑洞吞噬湮没,现代人也才不会成为迷失故土、无家可归的浪人。历史学作为伴随人类始终的精神追求,每一个民族从这种精神追求中,找到使自己的情感与心灵得以慰藉、得以安顿的庇护所。人们之所以必须守护自己的历史,正因为人们必须守护自己的故土与家园。人类的文明犹如一条江河,它从遥远的昨天流淌而来,还要流向明天流向未来,而它之所以永远奔腾向前,正由于它有着历史这一永不枯竭的源泉。所谓“欲明大道,必先知史”,没有历史,没有对历史的承继与发展,我们并不会比“北京猿人”有更多的智慧。生生不息的历史,智慧与知识日积月累的历史,发展与变化着的历史,使我们得以继承以往一切时代、一切民族的精神、思想和情感,以此来面对当前的生活,应付未来新的挑战。同时,对自己历史的认同与守护,更是每一个民族保持自尊心、自信心的前提。失去与自己历史联系的民族,忘记或背叛了自己历史的民族,必将沦为一个心灵飘泊的精神放逐者,成为一个无家可归的精神流浪者,这种无根的痛苦是一个民族最大的不幸。

历史学具有博大的时空胸襟,它是人类超越个体生命时空局限而得以认识感受世界无限丰富性和多样性的根本途径。人类的历史是一个如此漫长绵延的过程,每一个体的人生之旅都只不过是这个历史长河中的一瞬。而世界之大,使得每一个个体的人生可能的生存空间范围都不过如同茫茫沙漠之中的一粒沙石。历史时空的无限性,既是文学、哲学、艺术世界里永恒的主题,是一代代的诗人、文学家、哲学家体验生命本质、抒发内心情感的主题,更是历史学得以显示它对于人类精神生活和情感需求之重要意义的根源所在。面对无限之宇宙与历史,有情感有意识的人不能不生发出超越自我、超越当下而去追问无限历史的内在精神冲动,所谓“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古诗十九首》)。咏史而伤今,每一个时代的人是这样为历史而情动神伤,以至“一篇读罢头飞雪”(毛泽东《贺新郎·读史》),读史而白头,可知历史学是一个多么富于人类情感的世界。面对亘古无际的历史,你是否会生出“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那种历史情感与历史意识呢?其实,这深沉厚重的历史情感与历史意识,正是人性之本质的一个突出方面。我们可以说,试图对个体生命的这种时间空间有限性困境作出超越与突破的不懈努力,构成了历史学产生与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在动因。每一个个体的人,尽管他的个体生命是短暂的,他的生存空间是局促的,但却可以通过历史这个浓缩着人类以往时代丰富智慧与思想的巨大宝藏,去认识、去感受、去体验遥远时代遥远地域里人类历史的无限恒久性与丰富性。

总之,通过历史学,通过历史学家为我们提供的关于悠悠往昔岁月、关于遥远异国他乡的人类生活图景,我们获得了无限丰富的人类的知识、智慧,体验到了其它时代的人们的情感与思想,感受到了遥远世界其它民族的欢乐与痛苦。历史学使我们不是简单地只生活在我们自己的时代、自己的国度里,而是生活在一个更为广阔更为漫长的“历史学时空”里,从而得以同过去以往时代、同所有地域的人进行交流对话,汲取全人类的智慧与经验,把自己短暂局促的个体生命溶入到世界历史的无限进程中去,获得对自我的超越和升华。

3. 历史学科问题

历史学科上的历史意义、影响、作用、评价,等之间有何区别:

作用(指对事物产专生的影响,效果或作属用)影响(指对人或事物所起的作用)意义(指价值和作用)评价(指历史事件的性质、作用、地位等)
作用和影响基本相同.两者都应该从正、反两个方面去考虑.作用包括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影响包括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
意义和作用、影响相比较,它的范围要大得多.性质、特点、作用、影响、后果、评价、经验、教训等都属于意义的范畴.所以如果题目问某件事的意义怎样,上面提到的这几点都应该加以考虑.
望采纳,谢谢

4. 历史的学科精神是什么

所谓精神力量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历史教学有其特有的灵魂――学科精神作为支撑点。无论是多元化的教学模式,还是千姿百态的教学方法,都源自于历史学科本身的内在的学科精神。
一、实证精神
作为一门社会科学学科,历史有其自身的学科规范。有人说“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以图否定历史的真实性;一些历史教师和学生也认为历史课就是讲历史故事而已,绝无真实性可言。“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一句出自于胡适先生,笔者以为胡先生此言并非是在赞成对历史随便曲解,而是说每个人都可以基于自己的生活环境和角度对历史作出不同解读。其实,胡适先生是一个很实事求是的人,他对历史的态度非常认真,他提倡说话要有证据。历史需要证据,历史源于史料,因此,历史是一门实证的严谨学科。
从第一节历史课开始,笔者便入手培养学生的实证精神。先问学生:“我国境内最早的人类生活在哪里呢?” 随后出示《我国远古人类主要遗址的分布》图,并特别将元谋人三个字用红体字标出。继而设问:“距今170万年的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最早人类,你知道他们生活在哪里吗?为什么要强调是‘已知最早人类’?”第一个问题在书中就能轻松找到,是知识习得与巩固;第二个问题则从强调历史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入手,力图使学生入门之始便养成正确学习历史的严谨态度。
在解答完上述两个问题后,笔者接着设问:“远古人类的历史距今年代久远,我们怎样还原历史呢?”随后向学生展示了元谋人考古挖掘图片、牙齿化石及出土石器的等图片,让学生根据这些图片作答。在讲解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时候,笔者引导学生从实物史料来发现历史,如北京人的“头盖骨”、山顶洞人的“骨针”,让学生根据史料有所发现。笔者最后指出:通过以上过程,我们懂得了历史研究需要史料支撑、通过史料还原历史的道理,“门齿化石”“石器”“炭屑”“头盖骨”“骨针”等考古发现都属于实物史料,我们可以从中获取历史信息。从而强调了文字史料的作用,培养了学生的史料意识,使他们明白历史是一门需要实证的学科,论从史出,不能空谈,为后续的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人教版八年级(下)《中国历史》主要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的历史,内容上自成体系,但从整个初中历史教材来看,八年级(下)的课本内容大多涉及政治史,内容抽象,意识形态化明显,难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中对中国现代史板块的教学活动建议如下:访问家庭和学校附近的老人,获得对近代社会生活的感性认识;访问长辈,记录他们在“文化大革命”中的经历和感受,学习整理口述史料的方法;对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在衣、食、住、行、用五个方面变化进行社会调查,撰写调查报告,等等。表明历史史料除了文字史料、实物史料,还应包括口述史料。口述史面向大众,具有把历史“生活化”的功能,引导学生深入社会生活中,接触“沉默的大多数”,倾听普通人的故事, 通过对普通人生活状况的了解,建构起原生态的历史,学会将这些内容放在宏观的历史背景中进一步去认识,获得对社会生活的历史面貌及其变迁的深刻体验。例如,学生通过访问周围上了年纪的长辈,了解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服饰变化,就能获得中国人在以往曾有过一段只穿或蓝或灰单色调衣服的历史知识,进而从如今五颜六色、个性十足、日新月异的新潮服饰中感受到改革开放对人们生活方式的冲击和影响,更具体地认识到我国三十多年来社会生活发展的历史进程。口述史教学,让学生对历史的了解不再浮光掠影,而是深入其中,在参与对历史的实证过程中真正走进历史。我们应该相信学生的能力,通过一定的训练他们是能培养起历史实证精神的。
二、质疑精神
受篇幅限制,历史教材只能反映历史事件或者历史人物的某个层面,编写往往是“定论”式的,如果我们在实际教学中把历史教材当成了万宝书,唯其马首是瞻,缺失质疑精神,教学中畏首畏尾,不敢超越教材,必然会使学生的历史学习成为对教材内容的机械记忆,阻碍了思维的发展,甚至终身难以跳出教材“定论”的束缚。历史是一成不变的吗?当然不是,历史没有万能的公理,它是一门动态的学科,允许百家争鸣。
例如,在讲解“贞观之治”的时候,笔者发现人教版教材对此的叙述有失偏颇,只写了太宗统治好的一面,但是对他的统治不足一面却完全没有涉及。唐太宗的统治是否真的是完美无缺吗?翦伯赞在其《中国史纲要》中对此略有谈到,“贞观后期,唐太宗不再能很好地纳谏,逐渐抛弃了轻徭薄赋的政策,他甚至说:‘百姓无事则骄逸,劳役则易使。’战争和徭役逐渐频繁起来。贞观二十一、二十二年,唐东征高丽,西犯龟兹,西南征服了松外蛮,北边攻灭了薛延陀。同时,太宗又令营缮翠微宫(在今西安终南山)和玉华宫(在今陕西宜君境)为避暑之用;征发江南、剑南民工造船,以备远侵高丽。剑南一带, 州县督迫严急,既役人力,复征船庸,‘民至卖田宅,鬻子女不能供’。官吏们还扩大征发范围,役及山僚,终于激起了雅、邛、眉三州僚人的反抗。”
在一纲多本的情况下,其他版本的初中历史教材对这部分内容的处理又是怎样的呢?岳麓版教材虽在条理性上优于人教版,但是其内容也仅仅涉及唐太宗贞观前期的政策。北师大版教材是三个教材中唯一一个提到了唐太宗晚期统治的瑕疵的,认为“唐太宗晚年滋长了骄傲自满的情绪……政局大不如前”。对照课标本课对“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评价唐太宗”的要求,三个版本教材在处理上都无不妥,但北师大版教材不足百字的补充却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更全面的历史情景。基于此,在讲解到唐太宗的时候,笔者为学生补充了两段史料,一段是太宗干预史官修史,一段是太宗晚年统治的不足。然后让学生通过课本和笔者提供的两段史料来对唐太宗作出全面评价。笔者认为,学生要创新,就要先学会质疑,而质疑必须是用史实来说话的,即通过不同角度的史料来全面评价历史人物,分清一个人物历史的主流和支流。历史不是一种简单的定论,而要帮助学生构建自己的理解,教师要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多方面的史料。历史课为学生提供了历史史实,如果学生能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判断,并敢于质疑,形成独立见解,这在本质上与史学家并无不同。又如,现行人教版历史教材,张衡地动仪的介绍出现在七年级上册中,将地动仪作为东汉时期的主要发明予以重点介绍。原先关于地动仪的工作原理,《后汉书》中的介绍只有语义模糊的196个字,直到1951年,时任文化部文物局博物馆处处长的王振铎,借鉴日本地震学者原尊礼的直立杆原理,才设计并复原出1∶10比例的木质“张衡地动仪”模型,这个模型也长期被运用到了历史教材中。很长时间内,笔者在向学生解释地动仪工作原理时也采用了直立杆原理的说法。一次,有学生提出这种说法不对,大胆地结合网上查得的资料与笔者争辩,但是笔者仍然坚持己见,因为教参对地动仪工作原理的解释就是直立杆原理。然而,地动仪直立杆原理的说法确实存在着错误,中国地震局和国家文物局组织专家从2002年开始了新的科学复原研究,新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一系列新发现并纠正了过去的误解,把地动仪的工作原理改为悬垂摆。到了2011年教材修改了地动仪部分内容,对地动仪工作原理的解释也发生了变化。可见,质疑于完善历史教学是多么的重要,必须予以应有的重视。
三、反思精神
历史课不是单纯教给学生历史知识的,这已成为所有历史教师的共识。但是,一节课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该如何具体落实呢?很多教师把中国史教学定位于“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民族自豪感”等固然没错,但培养学生的反思精神也很重要。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即使是自然科学,中国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对人类文明作出过重大贡献。例如,代表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水平的四大发明,在中世纪末期传入欧洲以后,改变了整个人类历史的进程。历史教材所呈现的就是这样的历史,即中华文明在古代比西方发达,只是最近这几百年落后了。于是在教材中,我们看到的是祖冲之算出的圆周率值要比欧洲早一千多年,赵州桥比西方同类型的桥早七百多年,活字印刷术比欧洲早四百年……在为古人取得的辉煌成就喝彩的同时,我们是不是应该更多地反思:中国后来为什么渐渐落伍了?于是,在讲完“四大发明”后,笔者引用了鲁迅在《电的利弊》中“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一段文字,启发学生思考。随后,笔者播放了余秋雨评四大发明的一段视频,“四大发明实在是不错,但实在是太早太早了。对祖先的创造发明当然应该尊重……一个民族的创造力就像一个人的生命力一样,要通过长期的延续来证明。你如果永远地在说自己幼年时期的聪明和强壮,而后来一蹶不振,听来听去会让人听不下去的。而且在我看来,中国人在古代最重要的创造发明一定不在那四项……一个精耕细作的农耕文明,天文历法肯定是它的第一发明;一个人口众多的民族,中医中药肯定是它的第二发明。近代以来,我们国家的科学技术水平早就落后于西方了。不信,大家看一看我们周围,电灯、投影仪、电脑、手中的圆珠笔、外面的汽车、工厂里的机器、我们家中的电器产品,哪一样是中国人发明的。再看看我们手中的课本,这也都是西方现代印刷术的成果……这是让我们汗颜的问题。”两段文字让学生陷入了深深的思考,有的学生联系到了诺贝尔奖,虽然中国作家莫言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但是在诺贝尔奖最重要的科学领域,中国人依然没有实现零的突破。历史借鉴、历史智慧,都不是可以轻松得到的,需要对历史不断感悟、理解和反思。学生学习历史的过程,应是反思历史、寻求借鉴的过程。历史的经验只有与学生的认识产生共鸣,通过主观反思,才能最终内化为学生的智慧。
在最后的结语中,笔者拿出一张白纸,告诉学生:四大发明曾经对世界文明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但是这都已成为过去,无论是在人文还是科技领域,我们与世界最先进水平还有差距。如果我们还沉醉于自己往日的辉煌历史,只能是夜郎自大。纸是祖先为我们留下的伟大发明,但对于今天的中国人来说,现在的一切如同这一张白纸,将来究竟会写下什么要依靠每一位当代中国人的努力。今天的一切就是明天的历史,当后人在看我们现在历史的时候,我们为他们写下的应该是中国崛起的新辉煌。
总之,历史学习过程不仅仅是知识学习,更是史学思维与精神培养过程,不是背过了历史就学好了历史,而是看学生是否掌握了一定的史学方法、史学思维,并从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上有所感悟,对自己的人生有所启发。我们的课堂需要一种精神,我们的教师需要一种精神,我们的学生需要一种精神,它们共同构成了历史教学的魅力。

5. 历史的学科

以历史为认识对象所形成的一门学问,叫史学或历史学。也可以用“历史”一词代表。历史学的本质其实是把实际发生的事件转换成以意念和文字形式存在的历史的过程和方法。关于历史学的目的和方法的研究探讨,在西方属于历史哲学的范畴,历史哲学的出现和发展,意味着历史学从单纯的历史纪录发展成为对历史的解释和对历史规律的探求阶段。一开始,历史哲学仅仅关心如何改进历史研究的方法,但认为被研究和记录的历史就是真实的历史。在新康德主义和新黑格尔主义的影响下,人们对自身的认识过程有了重新的理解,哲学家开始重新定义历史学。意大利哲学家克罗齐提出“一切真历史都是当代史”的命题,认为往事只有在当代人生活中发挥作用才成为历史,否则是“死的历史”,即编年史。因此,同样的历史在不同的时期会被不断的改写。英国哲学家柯林武德又进一步认为“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即历史是历史学家思想的反映,不仅因时代而异,也因人而异。而唯物主义的历史观认为历史事件是客观存在的,历史则是历史学家主观对客观的历史事件的认识。由于人主观的局限性,对客观的历史事件的认识是有限的,主观的认识不能完全符合客观的历史,因此只有不断改进逐渐逼近,这一过程同自然科学的过程一致。这种历史学称为“历史科学”。
1.中国
中国历史是华夏大地各个民族组成,中华民族诞育和发展的历史。中华文明历经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至于现代社会,绵延五千年不断延续发展,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具影响的文明之一。中国古代曾依靠先进文化和发达的生产力建立诸多鼎盛强大的王朝,文化波及欧亚大陆,尤其对东亚各国具有很大影响。西方工业革命后,由于社会制度和生产力的停滞不前,中国逐渐落后于西方国家。公元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帝制,中国开始步入现代社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中国走上了社会主义振兴中华的道路。
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最完备的国家之一,其对历史的记录不仅时间长,而且内容精确详细。中国历史自古传说中的黄帝以来已经有五千多年,而自西周共和元年(前841年)以来历史记录精确到年,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年)以来则精确到月日。中国的历史记录(史书)还分为编年体,纪传体,纪事本末体等不同体裁。与历史学不在西方文明中占主流地位相反,中国将“史”列为四种基本学科分类“经、史、子、集”之一([清]纪晓岚等,《四库全书》)。魁奈说:“历史学是中国人一直以其无与匹伦的热情予以研习的一门学问。没有什么国家如此审慎地撰写自己的编年史,也没有什么国家这样悉心地保存自己的历史典籍。”
原始社会中人类通过诸如结绳记事和口传等方法记录历史,例如中国上古传说“黄帝战蚩尤”、“女娲补天”、“大禹治水”等。国家出现后,则开始有掌管祭祀的“巫”,他们同时担任记录时事、起草公文和掌管文书等工作,可以说是最早的史官。之后才出现了独立职能的史官,专门记录历史事件。在这个时期,中国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史书《尚书》,内容是历代政治文件汇编,并无特定的历史记录体裁。从西周共和元年(前841年)起,中国有了按年记载的编年史,从此有了连续不断的历史纪录,而且差不多每年都有史可查。这在世界各国范围内也是极其罕见的。春秋战国时期的史学家如孔子(编订《春秋》)和左丘明(著《左传》)等重视人类社会活动,从而使历史基本摆脱了神学和宗教的影响。
西汉时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司马迁撰写了《史记》,创建了纪传体的历史记录体裁,《史记》的规模在当时世界范围内是空前的,之后东汉时班固著《汉书》,延续发展了《史记》的体例,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这两部历史著作,奠定了中国古典史学的基础,后来的历史学家沿用《史记》和《汉书》的体裁,将各个朝代的历史汇编成书,组成了“二十四史”,对应了各个朝代(从秦统一开始,一直到唐、宋、元、明、最后清朝结束,组成了完整的中国历史朝代表 )。除断代史之外,唐宋期间中国还出现了通史,如唐末杜佑的《通典》,宋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其中《资治通鉴》是叙事长达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编年体通史,是中国史学史上的传奇。
2.西方
西方的历史学开始于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作家希罗多德在《历史》(又名《希波战争史》)一书中记录了希腊与波斯之间的希波战争,历史从此自神话和文学中脱离出来成为独立的学科。希罗多德也因此被罗马哲学家西塞洛(Cicero)称为“史学之父”。但希罗多德的记录中真实事件与虚构事件混杂,并不是纯粹的历史。20多年后古希腊人修昔底德所著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治学态度严谨,历史记载翔实,才是西方第一部“信史”。前2世纪,希腊历史学家波里比阿在《通史》(又名《罗马史》)中记录了前218年至前146年73年间罗马帝国周围地中海沿岸各国、各民族的历史,是第一部“世界”通史。 历史作为反映过去事实的工具,其本身必须具有一定的科学依据,从而为人类整个阶段的发展进程奠定基础。因此,合情合理的历史应具有以下特点:
1、有一定的史籍史料为依据。人们了解古代的历史主要通过对历史文献的研究和分析,内容翔实的古书大大提高了历史的透析性,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2、有古物或遗址可以做比较。从古墓中发掘的古物同样具有参考价值,可以使人们了解古物所属年代的风土人情。而对于遗址(如三星堆遗址)而言,科学家通过化学元素分析法(如C14检测法),或对地质层进行研究,就可以对历史有一段明晰的了解。
3、符合人们的普遍意愿。即使是神话传说,也绝不是胡编乱造,而是经过长期的生产过程中,被广大劳动人们一直接受的故事。而对于童话而言,是人全凭自己的思想编造的故事,并非历史。
历史学是现代科学。它的科学性的一般根据有二:一是它的研究对象的客观实在性和真实性。历史学研究的对象——世界各民族、国家的历史现象、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等等,以及由它们所构成的历史运动事实和过程,——作为历史存在,是客观实在的东西,它不以历史认识者的主观意志而改变,具有客观实在性和真实性。一是它所承担的任务。历史学的任务在于揭示世界各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的特殊规律和特点,历史研究是一种旨在探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特殊规律的认识活动。仅凭这两条,历史学就具有了一般科学所具有的科学性。一门学科的科学性的一般判断根据是:(1)“研究的对象必须是客观实在的东西,因为只要客观实在的东西,才可能有它内在的发展规律”;(2)它“必须是旨在探讨对象发展规律的认识活动”。[20]历史学显然符合这两层要求。但是,这样的历史学还不能称为真正的历史科学,因为它只是具备了成为一门科学的必要前提,还不具备成为一种完成的科学知识形态所应有的充分前提。一门学科要成为一种完成的科学知识形态,还需要同时符合第三层要求:“必须以揭示出事物的规律为前提,然后按照事物本身的规律(即它的内在联系)去说明事物的原因,是为完成的科学知识形态。”[21]
这样一种完成的科学知识形态意义上的真正科学的历史学,迄今为止,只有马克思主义历史学。“马克思主义历史学的产生,是以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创立为前提的。这种历史观为历史学提供了一种科学的理论指导,使它显示出区别于以往其他史学的顽强特征,显示出它的鲜明的科学性。”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在思想方法上的重要特征,是它仅仅从历史本身去认识历史,而不是从天上的云雾中或是从人们的心灵、头脑中去认识历史。换言之,马克思主义历史学,首先确定了史学研究对象的客观性质,把人类社会的一切历史都当成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去研究,从而在历史研究的出发点上实现了深刻的变革。“它坚信,只要从顽强的事实出发,才能如实地揭示历史的真相。”其次,“马克思主义史学对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实际应用,获得了研究历史现象之间必然联系的方法论指导,从而使历史学真正成为研究事物规律性并依其规律展现描述真实历史过程的实证科学。”“使历史学成为科学的最重要的根据,是对人类社会历史运动规律的探讨。然而,至今的哲学发展史表明,到目前为止,还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具体说是唯物主义历史观)真正揭示了人类历史运动的基本规律。于是,问题就简化成这样,只有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历史观作指导,历史学才能成为真正的科学。”[22]
据此,中国历史学的科学性,除它具备了一门学科的科学性所必须符合的一般性要求以外,根本的依据就在于它是归属于马克思主义历史学范畴的一门学科。换言之,马克思主义历史学的科学性,根本地决定了中国历史学的科学性。
我们可以给历史学——中国特色的历史学——的定义作如下确定和简要说明:
历史学是一门整合型的社会科学,是历史研究主体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所提供的一般规律指导下,运用一定的思维认识方式和手段,在与历史客体发生互动作用的过程中,通过对历史客体的分析研究,以理解其特殊规律和特点的一种精神生产实践及其创造出来的产品——历史知识。研究历史的意义,就是在于借鉴过去,更好更科学地投身到革新与创造的过程中去。
在这一史学定义中:“整合型的社会科学”的含义是,历史学是一门以科学性和真实性为基础,内在地或是以“外加的”方式融合了特殊性、综合性(或整体性)、实证性、抽象性(或哲学性)、价值性、艺术性的整合型社会科学,因此它不同于一般的哲学、其他社会科学或人文学科;“历史研究主体”即历史学家,而不是一般民众或其他社群;“马克思主义哲学”,具体来说,是历史唯物主义,主要是指马克思和恩格斯“特别强调的”、“特别坚持的”辩证的、历史的、唯物的观察事物的思想方法,而不是它的具体历史结论[23];“历史客体”,是指首先作为一种历史客观实在而存在(“自在之物”)、然后才进入历史学家认识视野而转化成为认识客体而存在(“为我之物”)的世界各民族、国家的无数历史现象、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以及由它们所构成的世界各民族、国家的客观历史事实和过程,是历史学的对象领域,因而它不是哲学研究对象之一的一般人类社会的客观历史过程;“特殊规律和特点”,是指世界各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的特殊规律和特点,而非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点。
历史学在它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政治性的记事活动、附属于政治而以文化积累为主的综合性活动、学问或学术、知识体系、哲学、科学等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发展环节,在认识方式上经历了价值的、考实的、艺术的、科学的、哲学的等等不同形式的认识方式。历史学发展到了今天,虽然它必然地要包含先前出现过的一切表现形式或发展环节,并把它们当做自己的不可或缺的构成因素或部分;就个别的或特殊的史学现象而言,今天的历史学亦可以其先前曾经拥有过的某种表现形式而存在。
可是,在一般意义上,今天的历史学绝不可以归结为其中的任何一种形式或环节,或者依据其中的某一种表现形式或发展环节来确定历史学的一般定义。今天的历史学,只能是一门整合型的社会科学。如果否认这一点,那么在认识论、方法论和哲学倾向上,就要么表现为历史观念的缺失,要么表现为对唯物主义辩证法的庸俗化和作为这种庸俗化的必然归宿的相对主义、怀疑论或折衷主义。列宁在阐述“唯物主义辩证法无疑地包含着相对主义,可是它并不归结为相对主义”的原理时说:“辩证法,正如黑格尔早已说明的那样,包含着相对主义、否定、怀疑论的因素,可是它并不归结为相对主义。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唯物主义辩证法无疑地包含着相对主义,可是它并不归结为相对主义,这就是说,它不是在否定客观真理的意义上,而是在我们的知识向客观真理接近的界限受历史条件制约的意义上,承认我们一切知识的相对性。”[24]列宁关于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辩证法与相对主义之间的关系原理,对于我们今天确定历史学的定义、分析现有关于历史学的定义的价值、理解“历史学是一门整合型的社会科学”,乃至考察其他观念形态的事物,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方法论指导意义。 历史学:对历史的研究和记录
考古学:通过实物分析鉴定和研究历史
历史哲学:对历史学方法、目的、规律的研究和探讨
年代学:确定历史事件发生时间的学科
文献学:对资料文献的管理和检索等的研究
古文字学:研究古代的文字、手稿的学科
新闻学:报告事件发生,社会现象,政治时局等的学科
社会学:研究现代(当代)人类社会与社会生活的学科
考古学:发掘和调查古代遗物和文献
心理史学:研究历史事件背后的心理激励作用
家谱学:研究家庭及其历史渊源
未来学:对未来的预测和研究
古代天文学:对太空的观察,计算星象
历史地理学:研究研究历史时期地理环境及其演变规律的学科,对于考古学等提供借鉴 (1)按地域分:世界历史 、 亚洲史 、 欧洲史 、 非洲史 、 大洋洲历史 、 美洲历史、中国历史等
(2)按时代分:史前史 、 古代史、 近代史 、 现代史等
(3)按学科分:哲学史 、 宗教史 、 思想史 、 史学史艺术史 、 电影史 、美术史 、 建筑史 、 广告史、文化史 、 文学史 、 教育史 、 博物馆史、经济史、农业史、自然科学史 、 数学史 、医学史、交通史等
(4)按种类分:人类历史、动物历史、植物历史、地球历史等
(5)按研究对象分:个人历史(即传记)、画家历史、国王历史等
(6)按历史的可靠性分:正史、野史、传说、故事等 1、天下之事,分合交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夏一统,商周继之,春秋战国之乱;秦一统,两汉继之,三国魏晋南北之乱;隋一统,大唐继之,五代十国宋辽金之乱;元一统,明清继之,民之乱,中华人民共和国立之。
2、内忧小人干政,外戚、宦官、后宫;中忧官场腐败,官逼必然民反;外忧民族矛盾,异族虎视眈眈。
历朝历代之灭亡,无不由此三者起。
3、胜者王侯败者贼。
历史即是:为胜者歌功颂德、败者落井下石的虚假陈述
胜即是刘邦,败即是项羽;胜即是李世民,败即是窦建德;胜即是朱元璋,败即是张士诚;胜是一国之君,败是流贼草寇。
4、矫枉总是过正,其实过犹不及。
秦尚法,汉即尚儒;唐重武轻文,宋即重文轻武;唐宋尚诗词,明清即尚八股。
5、越是四分五裂,政治混乱,思想越光辉灿烂;越是大一统,政治稳定,思想越停滞不前。
前者如春秋战国之百家争鸣,魏晋南北朝之三教合融;后者如秦之焚书坑儒,汉之独尊儒术,明之八股,清之文字狱。
6、地域环境左右命运,西强东弱,北强南弱。
中国自古东临太平洋,北接荒芜人烟的西伯利亚,西北是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西南为喜马拉雅山,在这样一个封闭的环境之内生存,养成了国人含蓄内敛、保守中庸、消极忍耐的农耕性格。故历朝政府皆重农抑商,重伦理文采,轻科技实用;如夏政权在河南、商政权在河南;西周政权在陕西、东周政权在河南;秦、西汉政权在陕西、东汉政权在河南;隋、唐政权在陕西、北宋政权在河南。五千年文明,有四千年历史皆在农耕最发达的中原地区上演,由此可见,中国一直都是以农耕为主的黄色文明。直到异族蒙古入主中原,定都北京,明清政权才随之坐落于此,中国的农耕地位才逐渐为之动摇。
当政权东西对峙时,西强而东弱;南北对峙时,北强而南弱。原因也正是在于西和北更接近于游牧民族,两种文化的交融,自然比东南单纯的农耕文化多了一些强悍。然而,每一次异族依靠武力的入侵,又都会被汉文化迅速的同化。
西方和北方割据势力消灭南方割据势力完成统一。这一点也很清楚,秦打败六国完成统一,隋打败南陈完成统一,宋打败南唐完成统一,元消灭南宋完成统一,共产党打败国民党完成统一,都是西方或者北方的势力统一南方。从地理形势来看,中国地形北高南低,西高东低,据高临下,自然对南方形成压力,加上北方只有向南发展才能得于较好经济条件,所以会激起统治者的进取心。
7、朝代之初,君强臣弱;朝代之中,君强臣强,朝代之末,君弱臣强。
如汉之初,君有高祖,臣有三杰;汉之中,君有光武,臣为邓禹、寇恂之流;汉末之君不足道也,臣却为虎狼之臣,如曹操之辈。历朝历代,莫不如此,岂有他哉!
8、单以武治,刚且易折;单以文治,软弱可欺;文武结合,刚柔兼济,方能长治久安。
如秦、元所向披靡,却迅速灰飞湮灭,两宋文化鼎盛,却屡被异族欺凌。惟汉、唐重文韬武略,方绵延三四百载,号称盛世,今已不再矣。
9、向北防御,向南发展.
这也是中国历史的一个重要定律.在中国历史上,北方始终都是我们防御的重点方向。从秦国建长城以抗强匈奴,到六十年代中苏边境陈兵百万,北方的游牧民族始终是我们防御的重点。同时,我们由于受到北方强敌的压力,再加上南方的良好自然地理条件,使得经济重心不断南移。当北方的强敌暂时不对我构成威胁,但向南发展的趋势仍在继续。 历史并不是归类于人文科学或社会科学中,而是其间的桥梁。合并了两大领域的研究方法。一般来说,史学家通过研究各种书面文字但并不局限与此,努力并尝试解答和历史有关的问题。历史知识的原始资料分为三种:文字记载的、口头流传的、保留下来的历史遗迹,通常历史学家会综合三种方法进行理解研究,而文字记载经常被作为强调的重点,因为它普遍纪录了发展的时间。这种强调引申出了一个新领域,史前史,也可称为史前学,研究的是没有书面纪录的那一个时期。由于世界各地文字出现的时间各不相同,所以史前史和历史的主要区别是根据具体的论题而决定。学者们为了易于研究,根据过去人类的范围将其划分为不同的阶段。划分过去的方法繁多,包括按年代分类,按文化习俗分类,按不同主题分类。这三种分类经常会有重叠,比如“阿根廷的劳工运动的演变,1930-1945”。
尽管历史研究倾向于一些专门的地点、时间和主题,历史学家也同时会关心其他普通的一些内容。而对于其他人来说,历史已经成为一个非常普通的词语,就是研究过去人类的所有事情,甚至于更兴起了一门所谓的广义历史。过去研究历史都是为了应用或者理论的目的,而还多了一条:那就是对人类过往的好奇。

6. 历史学学科门类是什么

0601 历史学类

060101 历史学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一定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系统的专业基 本知识,进一步培养潜能的史学专门人才,以及能在国家机关、文教事业、新闻出版、文博档案及
各类企事业单位从事实际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历史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

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发展的基本史实及史学研究的基本训练,具有从事专业工作所需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历史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对有关的社会科学、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有一定的了解;

2.掌握历史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与分析方法;

3.具有从事历史研究的初步能力和较强口头表达和文字表达能力;

4.熟悉古文字学、版本目录学、音韵学、训诂学、史料学、历史地理学及考古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5.了解国内外史学最重要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

主干学科:历史学

主要课程:中国通史、世界通史、史学导论、中国史学史、西方史学史、考

古学通论、历史地理学、古代汉语、中外历史文化原典导读与选读、中国断代史(从先秦到当代)、专题史(经济史、社会史、政治制度史、思想文化史等)、世界各主要国家和地区史(美、英、法、日、德、俄等国、拉美、非洲、中亚、南亚、东南亚等地区)、中外关系史等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参观访问、社会调查和社会公益活动等,一般安排10周左右。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历史学学士

相近专业:博物馆学、世界历史

历史学(师范类)

培养高等和中等学校进行历史学教学和教学研究的教师、教学研究人员和其他教育工者。

毕业生具有同上列相近的知识和能力,主干学科、修业年限、授予学位同上。

开设院校:

重庆师范学院

四川师范大学

西华师范大学

贵州大学

贵州师范大学

贵州民族学院

云南大学

云南师范大学

云南民族大学

西藏大学

西藏民族学院

西北大学

汉中师范学院

宝鸡文理学院

西北师范大学

青海师范大学

宁夏大学

新疆大学

新疆师范大学

首都师范大学

北京联合大学

天津师范大学

河北大学

河北师范大学

山西大学

山西师范大学

雁北师范学院

内蒙古大学

内蒙古师范大学

内蒙古民族师范学院

辽宁大学

辽宁师范大学

渤海大学

鞍山师范学院

沈阳大学

大连大学

延边大学

北华大学

通化师范学院

吉林师范大学

长春师范学院

黑龙江大学

齐齐哈尔大学

哈尔滨师范大学

牡丹江师范学院

上海师范大学

上海大学

苏州大学

南京师范大学

徐州师范大学

扬州大学

浙江师范大学

杭州师范学院

温州师范学院

宁波大学

安徽大学

安徽师范大学

阜阳师范学院

安庆师范学院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

福建师范大学

漳州师范学院

江西师范大学

赣南师范学院

南昌大学

山东师范大学

曲阜师范大学

聊城大学

烟台师范学院

郑州大学

河南大学

河南师范大学

湖北大学

湖北师范学院

湘潭大学

湖南师范大学

湖南科技大学

汕头大学

华南师范大学

广州大学

广西师范大学

广西民族学院

中央民族大学

中南民族大学

西南民族大学

西北民族大学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

苏州铁道师范学院

暨南大学

北京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南开大学

吉林大学

东北师范大学

复旦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

南京大学

浙江大学

厦门大学

山东大学

武汉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

中山大学

西南师范大学

四川大学

陕西师范大学

兰州大学

延安大学

湛江师范学院

青岛大学

淮阴师范学院

吉首大学

唐山师范学院 忻州师范学院 佳木斯大学 哈尔滨学院 上饶师范学院 井冈山师范学院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 南阳师范学院 商丘师范学院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 曲靖师范学

院 天水师范学院 石河子大学 喀什师范学院 白城师范学院 台州学院 闽江学院 泰山学院

信阳师范学院

周口师范学院

许昌学院

咸宁学院

荆州师范学院

绵阳师范学院

渭南师范学院等。

060102 世界历史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世界历史的全面系统知识,能在学术研究、

文化教育、外交外贸、国际文化交流和新闻出版部门及各类企事业单位从事教学、科研和实际工作的历史学的高级专门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关于世界历史的基本知识,了解整体人类文明的一般发展历程和世界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受到史学理论、外国语、史料学、历史地理学、国际政治学、国际经济学、国际关系学及文化人类学等方面的基本训练。

主干学科:历史学

主要课程:世界通史、中国通史、世界文明史、史学概论、西方史学史、中

国史学史、历史地理学、古代汉语、专业外语、中外历史文献及史学名著选读、世界各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历史(包括中、日、印、英、法、德、俄、美,亚太、中亚、南亚、东北亚、东南亚、西亚北非、撒哈拉以南非洲、西欧、东欧、拉美等国家和地区的历史及其断代史) 、专题史(包括政治史、经济史、社会史、文化史、思想史、国际关系史、中外关系史等)、 文化人类学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参观访问、社会调查和社会公益活动等,一般安排10周左右。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历史学学士

相近专业:国际政治、历史

【本专业为国家控制布点的专业】

开设院校:

北京大学 南开大学 山东大学 武汉大学 兰州大学 首都师范大学 河南师范大学等。

060103 考古学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考古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有进一步培养

潜能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和能在考古、文物、博物馆等事业单位及国家机关从事研究、教学、管理等实际工作的考古学高级专门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考古学的基本理论、方法与技能,了解考古学的多学科交叉发展趋势和世界考古学发展概况,熟悉中国考古学的发展历史、研究现状;在中国历史、世界历史、博物馆学、文物学理论、文化人类学、民族学、古代汉语、史料学、地理学、第四纪环境学、古人类学等方面受到基本训练。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考古学的基本理论、知识、方法与技能;

2.能够从事田野考古发掘、整理及编写考古报告;

3.掌握博物馆管理技能;

4.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和手段;

5.了解国内外考古学界最重要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向;

6.具有从事考古学及历史学研究的初步能力。

主干学科:历史学

主要课程:中国通史、世界上古史、中国考古学、考古学导论、旧石器时代

考古、新石器时代考古、夏商周考古、战国秦汉考古、三国两晋南北朝考古、隋唐考古、宋元考古、博物馆学概论、文物学理论、考古绘图、田野考古学概论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教学实习安排3个~5个月。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历史学学士

相近专业:历史学、博物馆学、民族学

开设院校:

西北大学

山西大学

郑州大学

北京大学

吉林大学

南京大学

厦门大学

山东大学

武汉大学

中山大学

四川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

060104 博物馆学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文物学、博物馆学的系统知识,能在政府文

物管理和研究机构、各类博物馆和陈列展览单位、考古部门、文物与艺术品经营单位、海关、新闻出版、教育等单位从事文物与博物馆管理、研究工作的博物馆学高级专门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文物学、博物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

识,受到历史、艺术、文化和科技等综合知识的基本训练,具有文物、鉴赏、研究和文博事业管理的基本能力。

主干学科:历史学、艺术学

主要课程:博物馆学概论、博物馆陈列设计、博物馆藏品管理、博物馆经营

管理、物质文化史、文化人类学、文物学概论、文物管理与法规、中国历史地理、古代工艺美术、民俗学、艺术史、考古学通论、文物与考古技术、文物保护基础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社会调查、业务实习等,一般安排1个~2个月。

主要专业实验:文物保护、修复实验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历史学学士

相近专业:历史学、考古学、艺术设计

开设院校:

河南大学

中央民族大学

北京大学

南开大学

吉林大学

复旦大学

浙江大学

武汉大学

四川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山西大学

南京师范大学 兰州大学等。

060105 民族学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系统的民族学基本知识,进一步培养潜能

的民族学专门人才,以及能在国家机关、文教事业、新闻出版、社会团体和各类企事业部门从事实际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民族学的基本理论,了解中国民族和族

群、中国社会与文化的基本情况,掌握民族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受到体质人类学、语言学及考古学等方面的基本训练。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民族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对有关的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2.掌握基本的民族调查方法与分析方法,以及口头表达和文字表达能力;

3.具有一定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从事民族学研究的初步能力;

4.熟悉我国有关少数民族、社会文化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了解国内外民族学界最重要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向;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抽样调查的基本方法和手段。

主干学科:历史学、社会学

主要课程:人类学、民族学导论、文化人类学、民族学、人类学史、生态人

类学、民族学调查方法、中国民族概论、世界民族概论、民族考古学、民族经济学、族群与家族、宗教文化、民俗学、社会学、中国文化史、世界文化史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参观访问、社会调查、社会公益活动、论文写作等,一般安排10周左右。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历史学学士

相近专业:历史学、社会学

【本专业为国家控制布点的专业】

开设院校:

贵州民族学院

云南大学

云南民族大学

广西民族学院

中央民族大学

中南民族大学

中山大学

云南大学 兰州大学等。

7. 历史学科的特点是什么

历史学科的特点:

一是传统课题持续受到关注。如史官制度、历史编纂学、官方史学、私家史学、正史、野史等依然受到关注,一直不乏重要研究文章。但改革开放以来对传统课题的研究并非一循旧章,而是有许多新的见解。

二是研究视角更加多元化。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中国史学史研究,尤其注重思想、思潮、学派等。如把史学家群体以地域、时期、思想等分成流派,对乾嘉学派、浙东史学派、战国策派、疑古派、食货派、南高史地学派等都进行了深入研究。

三是研究对象涵盖古今,尤以近代为主。特别是最近二三十年,对中国近代史学的研究已超过对中国古代史学的关注,从整体上研究中国近代史学的著作就有十余部,关于具体史家、史著的研究则更多。同时,还出现了以一个时期为范围的选题,如五四时期的史学、抗战时期的史学、延安时期的史学等。

四是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后来居上。近年来,关于侯外庐、郭沫若、翦伯赞、范文澜、吴晗等马克思主义史学家的传记陆续出版,这些史学家的著作也重新出版。凭借蔚为大观的学术成就,中国史学史学科的影响力不断扩大。目前,中国史学史研究机构不断增加,专业期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学术交流也在不断加强。

(7)历史学科扩展阅读:

历史学科就业方向

就业方向一:行政/后勤

行政/后勤部门就是协助好上级行政领导施政行政。

就业方向二:编辑/文案/作家

据估算,目前我国拥有网络编辑人员近300万,而传统媒体有编辑记者75万人,网络媒体从业人员从数量上远远超过传统媒体。同时,当下网络编辑的学科背景与六年 前相比,也有了显著的变化。

2000年以前,有着计算机学科背景的编辑成为各大网站的主力军,但自2000年以后,网络媒体竞争逐渐激烈,内容为王的理念被视为网站发展的“圣经”,有着社会科学背景的编辑逐渐占据主流,传统媒体的编辑记者进入网络大潮。

从2004年开始,网络媒体从业人员与传统媒体从业人员进行大轮换,网站人力资源结构也趋向多元化方向发展,既有新闻、计算机的专业人才,也有了涉及中文、法律、财经、历史、外语等专业的人员。

就业方向三:市场/公关/品牌策划

企业通过媒介的介绍、传播,和观众的交流、沟通和互动,在公众面前树立并强化公司的品牌形象,在市场竞争中赢得先机。而在这一系列活动安排中,专业公关是企业的好帮手。

在企业文化方面,历史学专业的知识和品牌的策划有异曲同工的微妙相同点,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掌握,本专业毕业生具备丰厚的文化积淀。

就业方向四:学术/科研

随着知识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显著,收入分配关系的调整显现出一些新的特征,知识劳动和知识要素正在成为按劳分配的主要依据;

知识所依附的主要对象,即高技术、高技能、高素质、责任重、贡献大的人,收入明显提高,高技术、高技能、高素质人才与一般劳动者的薪酬水平的差距,在市场供需调节过程中日渐扩大,科研事业单位中集聚着大批的高科技人才。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日益深入以及人才竞争的日趋激烈,科研事业单位的薪酬制度也处于快速变革之中。

8. 历史系分为哪些学科

一般而言,中文世界的历史学系修业科目主要包括:
中国历史
内世容界历史
史学历史
国别历史
断代史专历史
历史学系是文学院的分科之一,主修人人类各朝朝代以来的政治事件为主,并整理历史资料以分析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而培养历史人才以编修文献也为历史学系的主要方向之一。

9. 历史学科知识的特点

历史学科属于人文学科,其基本知识主要包括主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版概念、历史发展权的基本线索等。历史事件像记叙文的六要素,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原因、经过、结果(意义);历史人物的评价要结合本人的历史事迹,且具有辩证性;历史概念要说明是什么时候的事,是怎么回事;历史发展的线索具有时间的延续性,事件的关联性。总的来说,历史学科具有时间性强、人文性强、综合性强的显著特点。

阅读全文

与历史学科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