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你的身边都有哪些通才式人物
我知道近代的民国陈寅恪,还有初中历史书上写的梁启超,还有诗人王国维,还有现代的季羡林,南怀谨等等,这些都是通才式的人物。
❷ 西方历史上的通才有哪些除了达芬奇
温斯顿·伦纳德·斯宾塞·丘吉尔,英国历史学家、政治家、画家、演说家、内作家、记者。
本杰明容·富兰克林,是美国著名政治家、科学家,同时亦是出版商、印刷商、记者、作家、慈善家;更是杰出的外交家及发明家。
阿道夫·希特勒,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作家、演说家。
亚里士多德,古代先哲,古希腊人,世界古代史上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之一,堪称希腊哲学的集大成者。
艾萨克·牛顿(1643年(格里历)1月4日—1727年3月31日)爵士,英国皇家学会会长,英国著名的物理学家,数学家,经济学家,神学家,哲学家,网络全书式的“全才”
❸ 通才的人物例子
1、古希腊的亚里土来多德,他留下来源的著作相当丰富,内容涉及哲学、伦理学、逻辑学、历史学、政治学、法学、经济学、美学以及自然科学的许多学科。
2、嵇康精通文学、玄学、音乐、书法,他的才气似乎得自天地之间的灵秀精粹。他博览群书,都是无师自通。
3、张衡,典型的通才,他是一个杰出的文学家,哲学家,为人熟知的科学家,尤其在天文学、历法上很有贡献,另外在数学上提出牟合方盖,虽不太精确,却打开了思路,而且还是个有见识的政治家。
4、苏轼是中国文学史上最具多方面成就的艺文全才。清代张道的概括最是旗帜鲜明:“余尝言古今文人无全才,惟东坡事事俱造第一流地步。”苏轼涉猎甚广,经、文、诗、词、书、画,常人穷毕生心力,难精其一道;苏轼则无所不能,无所不精,真是冠冕当时,独步千古。
5、李叔同一生在音乐、戏剧 美术、诗词、篆刻、金石、书法、教育、哲学、法学等诸多文化领域中都有较高的建树,并先后培养了一大批优秀艺术人オ。名画家丰子恺、音乐家刘质平等文化名人皆出李叔同门下。
❹ 把中国历史学通需要多长时间
只是学通的话,看一遍二十五史就行了. 这就要看你看书的速度了. 你看一本比较厚的书需要多长时间, 再乘以25.
❺ 刘鹗为什么被认为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通才”
清代刘鹗出生于江苏一个封建官僚主义的家庭,从小就得到了名师的悉心的教导。他学识渊博,涉及的领域比较广泛,在算数,医学和治河等方面都有研究并且都有显著的成绩,被海内外的学者称为数学家,企业家,小说家等等,他也被认为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通才”。
清代刘鹗十七岁以前,大多数都跟随着父亲。在他十七岁时,他娶了他的妻子王氏。并且在河南游历,游历期间也交了很多的朋友。二十岁那年的五月份他游历苏州,八月去南京参加乡试,可惜落榜,于是他就回到淮安专心研究经世的学问。之后他的第一个儿子出生,次年,他迎来了他的第一个女儿。二十二岁时,刘鹗娶了侧室衡氏,婚后一年,他潜心研究测量,算数,绘图等等方面的知识。在他二十五岁时,他的第二个儿子出生,不幸的是,他的父亲生病了,这让在扬州读书的他不得不回到淮安。三十一岁时,他在上海开设了石昌书局,这也是中国石印的开始。
四十七岁的时候刘鹗攥写了《老残游记》第一回至第十四回。这本著作受到广大人民的称赞,是十大古典白话长篇小说之一,也被誉为中国四大讽刺小说之一。同年,为了浙江煤矿的事情,刘鹗在报刊上发表辩论,因为沈荩因揭露“中俄密约”的事情,遭逮捕。最后,为了避难逃到了上海。五十二岁时,清王朝廷下令将刘鹗革职,从此不再叙用。次年的七月初八刘鹗中风,并在当天死亡,家人将其遗体运回了淮安。
刘鹗笔名是什么
刘鹗在清朝末期曾经非常的有名气,他的名声传播到非常远的地方,在他的相关资料上介绍到他本来的名字是孟鹏,后来才将名字改为了鹗,他曾经创作过一些广为人知的作品,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老残游记》,其中的老残是他的名号,这本书中有很多都是他自己的见解,然而这本书却并不是用刘鹗这个名字写的,写作的时候用的也是自己的笔名,那么刘鹗笔名是什么呢?
刘鹗笔名是什么这个问题在历史上也有着相关的记载,老残是他的号,而刘鹗的笔名则是洪都百炼生,他的作品基本都是用这个笔名写的,那么这个笔名其中是否还有什么特别的含义呢?其实这个笔名还要从他的代表作品《老残游记》开始说起,这本书很多内容基本上都是围绕山东这个地区来讲述的,而洪都两个字则是取“南昌故郡,洪都新府”的含义。刘鹗的这个笔名在历史上还是比较有名气的。
刘鹗从小就对医学方面十分感兴趣,曾经也做过悬壶济世的事情,而《老残游记》中的人物就是用他自己所做的原型,而老残正是他的号,所以这本书在他的人生中有着非常特殊的地位。而这本书也是他用洪都百炼生这个笔名所创造的最有名气的一本小说,那个时候笔名这个词还没有创造出来,说的就是他的署名,随着这本小说的畅销他的笔名也开始流传起来。直至现在很多爱好文学的人还都知道洪都百晓生这个笔名。
刘鹗代表作
刘鹗是清朝末期非常著名的一位小说家,他是江苏人士,在年轻的时候他曾经跟随李光炘一段时间,并且形成了自己一生都没有改变的主张,他希望在教养为大纲的前提下,可以更好的进行经济方面的生产,他的一生始终坚持着实业方面的工作,并且将自己的财力和精力都投入到教育中区,在刘鹗代表作中非常好的体现了他的这种思想以及主张,那么刘鹗代表作是什么呢?
刘鹗的代表作是《老残游记》,这篇小说也在晚清时期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可以说是当时最有力的谴责小说之一。整本作品总共分为了二十回,在1903年的时候开始正式发表,后来曾经因为一些事情终止过一段时间,直到后来在新闻报刊上全部发表。在续集中虽然也批判了官宦子弟对于妇女的璀璨和折磨,可是主要的情节还是通过尼姑逸云的感情来进行展开和延伸的,思想方面描写的非常的细腻。
刘鹗的这部代表作品对已经成为残局的棋局的封建制度表示了厌恶之情,同时也对人们的惨烈遭遇十分的同情,其中老残作为作者思想的主体出现的全文中,他一直在江湖上游荡,尽管没有走上仕途,可是对于民族和国家始终都是十分关心的。他是一个是非分明的人物,而且身上还有着侠肝义胆,为人民做出了很多力所能及的事情,在他的带领下,作者向人们展示了当时那个年代山东地区特有的面貌。
❻ 什么是天才 历史上谁是天才 什么是通才 历史上谁是通才
所谓天才就是生而知之,但没有谁会生而知之了,但我们为何评价那些人为天才内,就是因为明明至容少需要十年才能学会的事,他八岁就知道了,此为生而知之。三国时期的曹冲、诸葛亮,明朝的李如松等
通才,顾名思义,就是啥都懂呗。楼上所说曹贼我也认为可以列入通才。当然你要看例子,无疑以王守仁为最佳
鬼才就是在解决问题时,能够找到非常理的解决方法,且效果比所有人解决的都好的人。鬼才郭嘉呀
怪才突出奇怪嘛,真找我也想不出来。。。
领导者就是能够让各方面的力量为自己所用。我可不适合当领导者,所以我可不知道怎么驾驭臣子
❼ 学历史的都是通才
第三次科技革命后~~通才基本没用了~
❽ 人类历史上唯一的文理通才是谁
达芬奇
现在通才专才都需要,只不过专才需要的数量多,也就是说作为一个通才,面临的挑战更大,因为你的机会少。
通才和专才对于社会的发展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比不出来更需要哪个的。
因为专才相比较而言是随处可见,专才得到重用,取得成功的事例比比皆是,成为一个专才的门槛也比通才要低,正所谓术业有专攻,专心致志的做一件事情确实容易成才,所以给人的感觉好像社会更需要专才。
其实不然,无论是企业,还是国家,很多重大的决策需要一个通才来权衡利弊,因为他们视野开阔。
通才和专才在特定条件下又是相互转化的,例如一个计算机专业人才,他精通的是硬件,但他也是在有一定的数理化语等学科等的通才基础上成为计算机硬件的专才的。在他今后的发展上,如果想有所建树还需要补充软件,电子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又会成为一个通才。
所以从社会需要的角度来看,应该是同等重要,只是不同时期需要会有一定的差异,比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缺乏的是更多的专业技能人才也就是专才。
我也只是说说自己的愚见。
现代社会更要通才
首先,全面发展是人的基本权利与终极追求。何谓全面发展?我们可以简单的将其概括为德智体美综合发展,也可以用马克思所说的,“人的才能、志趣和审美能力的多向度发展”。人之为“宇宙之精华,万物之灵长”,伟大的莎士比亚已经告诉我们,我们所应当拥有的,不仅仅是高贵的理性、伟大的力量,更是优美的仪表、文雅的举动。而这种美丽,不正是建立在全面发展的生存哲学之上的么?如果不懂得把握全面发展这一权利,我们便无法恰如其分的去生活、去感悟、去成为一个合格的人。
??
??其次,全面发展正是大学的培养宗旨之所在。大学的精神是什么?蔡元培先生已经明确的告诉了我们:“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我们今天辩论的中心,是大学生应该如何。大学生应有青松正气、竹梅风骨;大学生应当德艺双馨,博学济世!如果我们仅仅需要专门的人才去满足社会分工的需要,那么职业培训就足够了,又何必需要综合性的大学呢?如若我们不追求全面发展,我们又如何成其合格的大学生!
??
??第三,当代社会更需要综合性的人才,社会的整合趋势呼吁全面发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规划21世纪的高等教育时指出,“应当加强高等教育的社会服务功能,尤其应采取学科间的和跨学科的方法来分析有关的问题”。这宏观的指导,正是立足于现代社会良性运行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正是立足于现代社会对于创新动力与人才流动的要求。社会的本质是什么?是全面性、统一性、开放性呀!这不是更需要具有全面视野、开放心胸与整合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么!
❾ 最早使用"日耳曼人"这个词的是希腊哪位被称为"通才"的历史学家
日耳曼人(Germani或Germans)日耳曼人是一些语言、文化和习俗相近的民族的总称。这些民族从前2千年到约4世纪生活在欧洲北部和中部。日耳曼人不称自己为日耳曼人。在他们的漫长历史中他们可能也没有将自己看作是同一个民族。民族大迁徙后从日耳曼人中演化出斯堪的纳维亚民族、英格兰人、弗里斯兰人和德国人,后来这些人又演化出荷兰人、瑞士的德意志人、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和南非的许多白人。在奥地利也有许多日耳曼人后裔。许多这些新的民族今天都是与其它民族混合而成的。【起源】最早的关于日耳曼人的纪录来自于前2和前1世纪的古典作家。从约200年开始日耳曼人开始使用一种自己的文字。此前的历史只有通过考古和语言学(比较语言学)的方法来考证了。通过对各个日耳曼语言(哥特语、古德语、古英语、古斯堪的纳维亚语)的仔细比较和日耳曼语言与其它印欧语言的比较语言学家可以基本上重建日耳曼语(也称“前日耳曼语”或“泛日耳曼语”)。这些比较最主要的结果是:●日耳曼语属于印欧语言,在这个语族中它属于其西方的一支。●在印欧语系中日耳曼语与凯尔特语和古意大利语最接近。这三种语言一起组成古欧洲语言。前3或2千年时,也就是说青铜器时代的早期,古欧洲语言是中欧的语言。但其精确的地点和时间今天已经无从考证,或者争议很大。●日耳曼语言之间非常近似,这很可能说明它们有很长的共同演化的时间。大多数语言学家将前日耳曼语从凯尔特语和古意大利语分离出来的时间定为前2千年上半叶。●日耳曼语分离出来后它依然与凯尔特语有接触。一些凯尔特语的词汇被日耳曼语借用。此外日耳曼语对芬兰语也有影响。一些日耳曼语的词汇在芬兰语中出现(比如国王,日耳曼语为kunningaz,芬兰语为kuningas,或者指环,日耳曼语为ringaz,芬兰语为ringas等)。最早使用“日耳曼人”这个词的是希腊历史学家波希多尼。他在约前80年时第一次使用这个词。也许他在与中欧的某一个今天无法考证的小民族接触时听到了这个词并将它用来称呼所有的日耳曼民族。有可能这样一个小民族的名字后来成为了整个民族群的名字。“日耳曼”这个词的来源和意义至今无法定论。“日耳”这个词在日耳曼语中无法被考证。日耳曼人自己将自己称为日耳曼人的可能性非常小。前51年恺撒在他的《高卢战记》中使用了日耳曼人这个名称。恺撒这里将所有莱茵河以东的民族统称为日耳曼人。到此为止罗马人将欧洲西部的民族称为凯尔特人,而欧洲东部的民族被称为赛西亚人。到此时为止罗马人才认识到日耳曼人并非凯尔特人,而是一个独立的民族群。罗马历史学家塔西佗在他的《日耳曼尼亚志》中称“日耳曼人”是一个比较新的称呼。一开始只有通格人(Tungrer)被称为日耳曼人,后来所有日耳曼民族都被这样称呼。塔西佗说高卢人称莱茵河以东的民族为“日耳曼人”。后来这些民族自己也称自己为日耳曼人。根据这个叙述这个词有可能是从凯尔特语过来的。塔西佗在他的书里详细地列举了每个日耳曼民族部落从莱茵河到维斯瓦河,从多瑙河到北海和波罗的海之间的居住地。严肃地说只有从这个时候开始我们才能将这些民族称为日耳曼人。过去曾有很多研究通过考古学研究来推导出石器时代和青铜器时代的古日耳曼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这个研究曾一度完全被放弃。今天类似的研究在非常精心的学术范围内重新开始,其目标是使用考古学和语言学的研究来获得一个内在不矛盾的整体影像。按照这个研究欧洲北部的青铜器时代的人几乎可以肯定是日耳曼人。而所谓的战斧人(前2800年至前2200年)与日耳曼人之间的关系还有争议。此前的石器时代(约前3500年至前2800年)的农作文化与日耳曼人之间的关系几乎可以完全否定。最新的理论通过对河流和地名的研究认为日耳曼人的产生地在今天德国中部山区的北部。但大多数学者对这个理论持怀疑态度。过去学者们以为日耳曼语言是在约前500年由于日耳曼语语音变迁从其它西部印欧语言中分离出来的。在这个语音变迁中比如k通过ch变为h,或者p变为f,t变为th。新的研究认为这个变迁很晚才发生,它发生的时间可能是前1世纪。最主要的证据是辛布里人的民族名称。前2世纪后期辛布里人与条顿人一起威胁罗马北部。这两个民族的家乡是今天的丹麦。在拉丁文中辛布里人的名字为cimbri,而不是chimbri或himbri,后来日耳曼人的名字在拉丁语中使用ch来写,比如chatti。因此今天大多数学者认为这个语音迁移在前2世纪后期还没有开始或还没有完成。一些早期流传下来的地名说明这个理论是正确的。这个见解对日耳曼语言学有非常重要的后果。这样一来至今为止被称为“泛日耳曼语言”的语言是在前2到1世纪形成的,到1世纪时它又分裂为许多自己的日耳曼语言。此前日耳曼人的语言与印欧语言相似,这个更古老的语言没有被留传下来,但其基本结构可以被重新构造出来。
❿ 求世界名人以及他们的生平事迹:专才、通才、全才。
1、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
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Thomas Alva Edison,1847年2月11日—1931年10月18日),出生于美国俄亥俄州米兰镇,逝世于美国新泽西州西奥兰治。发明家、企业家。
爱迪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利用大量生产原则和电气工程研究的实验室来进行从事发明专利而对世界产生深远影响的人。
他发明的留声机、电影摄影机、电灯对世界有极大影响。他一生的发明共有两千多项,拥有专利一千多项。 爱迪生被美国的权威期刊《大西洋月刊》评为影响美国的100位人物第9名。
2、尼古拉·哥白尼
尼古拉·哥白尼(波兰语:Nikolaj Kopernik,1473年2月19日—1543年5月24日,享年70岁),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波兰天文学家、数学家、教会法博士、神父。
在哥白尼40岁时,他提出了日心说,否定了教会的权威,改变了人类对自然对自身的看法。当时罗马天主教廷认为他的日心说违反《圣经》,哥白尼仍坚信日心说,并认为日心说与其并无矛盾,并经过长年的观察和计算完成他的伟大著作《天体运行论》。
1533年,60岁的哥白尼在罗马做了一系列的讲演,可直到他临近古稀之年才终于决定将它出版。1543年5月24日哥白尼去世的那一天才收到出版商寄来的一部他写的书。
哥白尼的“日心说”更正了人们的宇宙观。哥白尼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位巨人。他用毕生的精力去研究天文学,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遗产。
3、查尔斯·罗伯特·达尔文
查尔斯·罗伯特·达尔文(Charles Robert Darwin,1809年2月12日—1882年4月19日),英国生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
曾经乘坐贝格尔号舰作了历时5年的环球航行,对动植物和地质结构等进行了大量的观察和采集。出版《物种起源》,提出了生物进化论学说,从而摧毁了各种唯心的神造论以及物种不变论。
除了生物学外,他的理论对人类学、心理学、哲学的发展都有不容忽视的影响。恩格斯将“进化论”列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其他两个是细胞学说、能量守恒转化定律),对人类有杰出的贡献。
1882年4月19日,达尔文在达温宅逝世,享年73岁, 葬于威斯敏斯特大教堂。
4、伽利略·伽利雷
伽利略·伽利雷(Galileo Galilei,1564年2月15日—1642年1月8日)。意大利数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科学革命的先驱 。伽利略发明了摆针和温度计,在科学上为人类作出过巨大贡献,是近代实验科学的奠基人之一。
历史上他首先在科学实验的基础上融汇贯通了数学、物理学和天文学三门知识,扩大、加深并改变了人类对物质运动和宇宙的认识 。
伽利略从实验中总结出自由落体定律、惯性定律和伽利略相对性原理等。从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物理学的许多臆断,奠定了经典力学的基础,反驳了托勒密的地心体系,有力地支持了哥白尼的日心学说。
他以系统的实验和观察推翻了纯属思辨传统的自然观,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根据并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因此被誉为“近代力学之父”、“近代科学之父”。其工作为牛顿的理论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
伽利略倡导数学与实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这种研究方法是他在科学上取得伟大成就的源泉,也是他对近代科学的最重要贡献。
伽利略认为实验是知识的唯一源泉,主张用实验—数学方法研究自然规律,反对经院哲学的神秘思辨。深信自然之书是用数学语言写的,只有能归结为数量特征的形状、大小和速度才是物体的客观性质。他是利用望远镜观察天体取得大量成果的第一人。
伽利略对17世纪的自然科学和世界观的发展起了重大作用。从伽利略、牛顿开始的实验科学,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开始。
5、艾萨克·牛顿
艾萨克·牛顿(1643年1月4日—1727年3月31日)爵士,英国皇家学会会长,英国著名的物理学家,网络全书式的“全才”,著有《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光学》。
他在1687年发表的论文《自然定律》里,对万有引力和三大运动定律进行了描述。这些描述奠定了此后三个世纪里物理世界的科学观点,并成为了现代工程学的基础。
他通过论证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与他的引力理论间的一致性,展示了地面物体与天体的运动都遵循着相同的自然定律;为太阳中心说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持,并推动了科学革命。
在力学上,牛顿阐明了动量和角动量守恒的原理,提出牛顿运动定律。在光学上,他发明了反射望远镜,并基于对三棱镜将白光发散成可见光谱的观察,发展出了颜色理论。他还系统地表述了冷却定律,并研究了音速。
在数学上,牛顿与戈特弗里德·威廉·莱布尼茨分享了发展出微积分学的荣誉。他也证明了广义二项式定理,提出了“牛顿法”以趋近函数的零点,并为幂级数的研究做出了贡献。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尼古拉·哥白尼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查尔斯·罗伯特·达尔文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伽利略·伽利雷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艾萨克·牛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