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历史知识 > 文字历史学

文字历史学

发布时间:2021-02-14 08:25:08

⑴ 有文字记录的人类历史是多少年

有文字记录的人类历史是5200年左右。

世界上已知最早的文字,是约公元前3400年,由苏美尔人所创的楔形文字,已被发现的楔形文字多写于泥板上,少数写于石头、金属或蜡板上。

楔形文字被许多古代文明用来书写其语言,但这些语言之间并不一定属于相同关联的语系,字形也随着文明演变,逐渐由多变的象形文字统一固定为音节符号。

再晚些时候是古埃及人创造圣书字,再就是我国殷商时期的甲骨文,传统的说法是在3500年前。

楔形文字和圣书字都已在历史的烟尘中消亡,惟有甲骨文却演变成现代汉字,成为世界上唯一使用至今的表意文字,而且使用地域相当广阔。

从日本、朝鲜半岛、冲绳、台湾省、中国大陆、印度支那、新加坡直到南洋群岛都处在使用汉字的地带,再加上遍布各大洲的华裔、华侨,使用汉字的地域可谓遍布世界,据考古学家表明,世界上最早的文字可能出于中国。

(1)文字历史学扩展阅读:

中国最早的文字记载距今9000-7800年,河南舞阳贾湖遗址出土了一批刻符,号称贾湖刻符。有的学者认为只是刻符,有的认为是文字。

香港中文大学饶宗颐曾对贾湖契刻进行了深入探讨考证,提出“贾湖刻符对汉字来源的关健性问题提供了崭新的资料”,北京大学历史系古文字学家葛英会也认为“这些符号应该是一种文字”。

中国最早的有系统的文字记载是在商朝,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时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距今3600多年,甲骨文又称为"殷墟文字"、"殷契",是殷商时代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

⑵ 文字的历史

概述中国文字是历史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它是当今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也是当今世界上延续至今仍为全球华人广泛使用的文字。中国文字在当今世界上的各种文字系统中是绝无仅有的表意系统的文字,按年龄计算,恐怕有四、五千岁了,因为远在公元前十四世纪,它已经是相当发达的文字体系了。在地球上,只有几种文字比中国文字早,最出名的是在另外两个古老的文化策源地上出生的古埃及的圣书字和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古埃及文字和楔形文字,早在公元前三千年左右已经很发达了,它们记录了古埃及帝国,古代苏末王朝,巴比伦王朝,古波斯王朝……的有声有色的历史故事。不过这两种古老的文字,早在公元前后已经被埋在滚滚黄沙和断垣残壁之下了,是近代的考古学家的考古发掘才使它们重见天日的。它们都是躺在历史博物馆里的文字,是文字的化石了。
起源大约一个世纪以前,中国河南安阳,有一项重大的考古发现,这就是殷墟和甲骨文的发现。从此,中国殷商史的研究进入到一个新时期。按中国古文字学家的意见,甲骨文是“目前所能看到的最早而又比较完备的文字”。它已经比较复杂,已发现多达3000个以上字汇,包括名词、代名词、动词、助动词 、

形容词等数大类,而且还能组成长达170多字的记叙文。所以学者们肯定甲骨文决不是我中国文字的初创阶段,在它以前,一定已经有一段较长时间的发展过程了。
中国老一辈的历史学家和古文字学家郭沫若、于省吾曾认为中国文字的产生可以一直追溯到距今6000年前的半坡仰韶文化。郭沫若认为半坡陶钵口沿上刻的二三十种刻划符号“应该就是汉字的原始阶段”。于省吾也认为“这是文字起源阶段所产生的一些简单文字”。但根据一些学者的再研究,以为半坡符号以及在此以后的山东大汶口文化晚期陶尊上的刻划符号,“跟汉字的形成大概没有什么直接关系”,中国的“汉字形成过程”,是“在公元前第三千年的中期”。一种比较折衷的意见,则认为中国文字“在人民中萌芽”为6000年前的原始社会晚期,“形成比较完整的文字体系”则在距今4000年前的夏朝中、后期。
汉字的演变从甲骨文发展到今天的汉字,已经有3000多年的历史,文字的发展经过了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等几个阶段。这几种字体的通行时间有时并非截然有前后明显的划分,而是并行或交叉的。
金文又称钟鼎文和铭文,是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它从商朝后期开始在青铜器上出现,至西周时发展起来。大体上商后期在青铜器上的铭文不超过50字,西周末年的毛公鼎上铸的文字则长达497字。现在先后出土的商周青铜器大约有1万件以上。金文据古文字学家容庚所编《金文编》统计,大约单字共3000多个,其中2000字已经认识。金文的形体和结构,同甲骨文非常相近,基本上是一种字形。
到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社会经历巨大变革,经济文化蓬勃发展,文字应用也越来越广泛。这时的文字趋向简化,各诸侯国因不相统一而形成“言语异声,文字异形”的情况,大体上秦国用大篆,六国用“六国古文”。六国古文也是一种“篆”,从字形上看比秦国文字与西周的金文有更近的亲缘关系。篆的意思就是把笔画拉长,成为一种柔婉美化的长线条。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在全国范围内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规定通行全国的标准字形。秦始皇命令李斯等整理文字,改定字体,由李斯书写出标准字体《仓颌篇》,赵高作出《爱历篇》,胡毋敬作《博学篇》,让全国统一用他们简化后的字体书写,这就是小篆。
小篆又逐渐被更方便更简化的隶书所代替。据说隶书最初是由下层低贱的人们使用的,当时“隶”指“徒隶”, 本来隶书这种简便的字是写给他们看的。后来在民间用得多了,盛行起来,连统治阶级也不得不用这种字书写了,到汉朝时就成为全国范围的正式书写体。现在流传下来的汉碑,就是由这种隶书写成的。
隶书后来又演变成草书。这是一种隶书的快写体,它发展成为独立字体,大约始于东汉。与草书同时兴起的还有楷书,它又名“正书”或“真书”,成熟于东汉时期,盛行在魏晋南北朝时代。最后出现于东汉末年的一种字体是行书,基本上是楷书的样子,可以说是楷书的一个支派。楷书、行书和草书,一直流传至今。
特点汉字源于图画,由原始的图画演变而成。其似画非画,似字非字,我们称为图画文字。图画文字经过了三千多年的逐渐演变,由象形文字→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到楷书,以至现在的电脑字体。图画文字已成为笔划省简、具规模的汉字了。
汉字是又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创造出来的。汉字在世界文字体系中有着独特而又崇高的地位。首先,汉字是世界上通行面最广的文字。一种文字通行面的广瞎,是要由它通行地区的大小和其使用人数的多少来共同决定的,我国领土面积世界第三,人口也有十亿多,而其中事业汉语的又占百分之八十以上,这是 世界上任何一种文字所不能比的。
其次,汉字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文字之一。历史学家告诉我们,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有两种,一种是楔形文字,距今5500多年,又一是埃及的象形文字,大约距今4100多年。而我们的汉字呢,从近年的考古资料可以看出,汉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五六千年前,而且汉字的寿命是最长的,我们至今仍在使用它。
汉字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它是独立创造,独立发展起来的文字。对照其他民族的拼音文字我们可以知道,它们大都是依傍着其他民族的文字改造的。而汉字则是由图画发展起来的象形文字,在它的发展过程中,跟埃及文走着不同的道路,埃及的象形文字最终变成了拼音字母,而发展成为一种拼音文字。汉字却以象形文字为基础,用一种独创的方法把音行义结合起来,成为一种丰富多彩的文字体系。
由于汉字的通行面特别广,历史特别长,我们民族的宝贵遗产靠它保存下来的也特别多。包括哲学的、科学的、历史的、文学的,代表着我们民族文化的全部结晶。通过汉字我们可以看到三千多年前的状况,听到两千多年前的百家争鸣。总之,汉字对我们民族文化的传承有着莫大的贡献。同时,汉字是唯一可以成为艺术品的文字。汉字是由图画发展而来的,成为一种线条文字,而线条结构是可以表现一种构图美的。所以,汉字除了可以记录汉语以外,还可以成为一种高级的艺术品。历代都出过以书法名家的人,如汉代蔡邕的八分书,晋代王羲之的行草,唐朝张旭的狂草。在我国历史上,书法与绘画齐名,不分轩轾。其他民族的文字虽也讲究书法的工拙,却没有哪个民族把书法列为艺术品。

⑶ 历史文字的演变过程是什么

中国文字的演变,大体经历了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等几个阶段。这是符合文字的发展由繁到简,由不规范到规范的规律的。

甲骨文、大篆、小篆可以合称篆书。那么,篆、隶、楷、行、草书便构成了中国书法的五种字体。汉字发展到了今天,楷书和行书还在应用着,而篆书、隶书、草书,特别是篆书已不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只作为一种书法艺术存在了。

1、贾湖刻符

八千多年前的河南舞阳贾湖遗址(距今9000—7800年),出土了一批刻符,号称贾湖刻符。有的学者认为只是刻符,有的认为是文字。香港中文大学饶宗颐曾对贾湖契刻进行了深入探讨考证,提出“贾湖刻符对汉字来源的关健性问题提供了崭新的资料”。

贾湖21个刻符里,已认识的11个字,分别属于反映易学里离、坤两卦之象的卦象汉字。

2、半坡陶符

距今6000年前的属于仰韶文化的半坡遗址的陶钵口沿上刻的二三十种刻划符号,即半坡陶符,于省吾认为“是文字起源阶段所产生的一些简单文字”。其中一些是数字。

3、骨刻文

骨刻文是指在兽骨上刻画的符号——象形文字或图形文字,在山东集中发现(赤峰、关中等地也有发现),是我国最早的以记事为主的可识文字。2005年,著名考古学家、山东大学美术考古研究所所长刘凤君教授发现并命名,始称“东夷文字”,后称“骨刻文”。

它形成约在公元前2600~前1300年之间,是龙山文化时期流行的文字。自2010年底开始,著名东夷文化学者、山东省旅游行业协会专职副会长丁再献研究员将骨刻文成功系统破译,从文字的起源和构造等方面较全面的论述了与甲骨文及现代汉字的传承关系。

4、夏代水书

河南省洛阳市偃师二里头夏墟出土的陶器有24个水书文字。一种比较折衷的意见认为中国文字“形成比较完整的文字体系”则在距今4000年前的夏朝中、后期。当然,这不是公认看法,因为夏代出土的文字还少。

5、甲骨文

1959年,在山东大汶口出土了一些陶器,上边刻有一些符号,可以看成是早期(约公元前4300年)的雏形文字。但如今看到的,已经初具规模、比较完备的文字是殷商时期的甲骨文。

清朝末年在河南安阳小屯村发现了许多龟甲和兽骨,上面刻有文字,引起了学术界的极大兴趣,并把这种文字叫作甲骨文。

6、金文

随着社会的发展,字体也不断地在演变。从殷商到秦统一之前的金文,就是在甲骨文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金文是铜器铭文的通称,古代的铜器多为钟鼎,所以也叫钟鼎文。金文笔画也比甲骨文丰富多了,大小匀称,也有了行款,并有了一定的装饰性。

7、大小篆

春秋战国时,诸侯争战,你争我夺,也造成了语言异声,文字异形,直到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才将文字统一为小篆。

8、隶书

隶书也叫“隶字”、“古书”。是在篆书基础上,为适应书写便捷的需要产生的字体。就小篆加以简化,又把小篆匀圆的线条变成平直方正的笔画,便于书写。是在监狱里创造出来的字体。分“秦隶”,隶书的出现,是古代文字与书法的一大变革。

隶书是汉字中常见的一种庄重的字体,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讲究“蚕头燕尾”、“一波三折”。它起源于秦朝,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书法界有“汉隶唐楷”之称。也有说法称隶书起源于战国时期。

9、楷书

隶书进一步演化而成为楷书,也就是我们今天所用的字体,它比隶书更丰富而完备。三国时期的钟繇是在楷书加工整理上有巨大贡献的人。到了唐朝,文化高度发展,书法也发展到了顶峰,出现了一大批擅长写楷书的名家.像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颜真卿、柳公权等。

10、草书

“草”是初步、草率的意思。无论哪种字体写得潦草,都算草书。作为一种专门的字体,是汉代才有的。到汉末,草书才大为风行,先为章草,又为今草,最后发展为狂草,还有小草。草书种类繁多,初学者不宜学。

11、行书

行书是介乎楷、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产生于东汉之末。真正繁荣时期是东晋,被称为书圣的王羲之的代表作《兰亭序》就是行书。由于行书比较实用,书写比楷书更为便利,又不像草书那样难认,所以直到今天仍是最常用的字体。

⑷ 关于汉字的历史

从甲骨文发展到今天的汉字,已经有3000多年的历史,文字的发展经过了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等几个阶段.这几种字体的通行时间有时并非截然有前后明显的划分,而是并行或交叉的.
金文又称钟鼎文和铭文,是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它从商朝后期开始在青铜器上出现,至西周时发展起来.大体上商后期在青铜器上的铭文不超过50字,西周末年的毛公鼎上铸的文字则长达497字.现在先后出土的商周青铜器大约有1万件以上.金文据古文字学家容庚所编《金文编》统计,大约单字共3000多个,其中2000字已经认识.金文的形体和结构,同甲骨文非常相近,基本上是一种字形.
到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社会经历巨大变革,经济文化蓬勃发展,文字应用也越来越广泛.这时的文字趋向简化,各诸侯国因不相统一而形成“言语异声,文字异形”的情况,大体上秦国用大篆,六国用“六国古文”.六国古文也是一种“篆”,从字形上看比秦国文字与西周的金文有更近的亲缘关系.篆的意思就是把笔画拉长,成为一种柔婉美化的长线条.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在全国范围内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规定通行全国的标准字形.秦始皇命令李斯等整理文字,改定字体,由李斯书写出标准字体《仓颌篇》,赵高作出《爱历篇》,胡毋敬作《博学篇》,让全国统一用他们简化后的字体书写,这就是小篆.
小篆又逐渐被更方便更简化的隶书所代替.据说隶书最初是由下层低贱的人们使用的,当时“隶”指“徒隶”,本来隶书这种简便的字是写给他们看的.后来在民间用得多了,盛行起来,连统治阶级也不得不用这种字书写了,到汉朝时就成为全国范围的正式书写体.现在流传下来的汉碑,就是由这种隶书写成的.
隶书后来又演变成草书.这是一种隶书的快写体,它发展成为独立字体,大约始于东汉.与草书同时兴起的还有楷书,它又名“正书”或“真书”,成熟于东汉时期,盛行在魏晋南北朝时代.最后出现于东汉末年的一种字体是行书,基本上是楷书的样子,可以说是楷书的一个支派.楷书、行书和草书,一直流传至今.

⑸ 汉字学的历史发展

汉语文字学,研究汉字形体以及形体与声音、语义之间关系的一门学科。
内容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一种符号,每一个字代表一个音节。一个字可能是一个有完整意义的单音词,也可能是一个复音词的一个词素(或称语素),还可能是双音节或多音节单纯词的一个不表示任何意义的音节。
汉字早在新石器时代就产生了。最初用图画来表示语义,后来由图画发展为象形文字。以后,又以象形字为基础,向表义以及一半表义、一半表音的方向发展。汉字一直没有走上纯粹用拼音符号来记录语音的道路,始终守着方块字形没有变,在世界文字中,形成了自己的特点。研究汉字,是研究汉语的重要阶梯。汉字学主要研究文字的结构、形体的变迁、文字的发展、字形的规范化和文字改革等问题。但汉字的形、音、义三者紧紧地结合在一起,对字形的研究往往不能脱离音和义。因此,字形研究与字音、字义研究相结合,成为汉字研究的重要特点之一。
发展史 早在中国春秋战国时代就有教授童蒙识字的教科书。《史籀篇》(已失传)是其中著名的一种。秦统一六国后,实行统一文字。在《史籀篇》的基础上,对籀文进行改造,努力使偏旁划一,笔画减省,字形整齐方正,形成了小篆。这次对文字的整理,在汉字发展史上有重大影响。到了汉代,汉字形体由小篆变成了隶书,这是汉字发展史上最关键的一步,使汉字进一步朝着符号化方向过渡。这时候着重于对汉字造字方法的研究,提出著名的六书理论。东汉许慎用六书分析篆书的形体结构,建立了研究文字的体系,著《说文解字》14篇,另有《序》一卷。全书收9353字,重文1163字,创造540 个部首。对每个字的训释,兼顾到音形义三方面。这是中国最有创造性、最有影响的字典。晋代吕忱著《字林》七卷,用隶书书写,体例与《说文解字》相同。南朝梁代顾野王著《玉篇》30卷,是第一部楷书字典。魏晋南北朝的文字学主要表现在编纂字书上。唐代文字学主要表现在刊正字体上。南北朝时期,行书、草书、楷书盛行,字的写法日趋混乱,这样的现实决定了刊正字体是唐代文化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唐末五代时期,徐铉、徐锴兄弟二人开始深入研究《说文解字》,徐锴著有《说文解字系传》,徐铉入宋后校订《说文解字》。二徐的著述对《说文解字》的流传起到重要作用。宋代开始注意对金石文字的研究。明代梅膺祚作《字汇》,把540个部首改造为214个部首,并创造同部首之中按笔画多少检字的方法。清代是汉字学大发展的时期,集中表现在对《 说文解字 》的研究上。这个时期研究《说文解字》的学者百家以上,卓有成就的有十几家,其中最受人称道的有说文四大家:段玉裁著《说文解字注》,桂馥著《说文解字义证》,王筠著《 说文句读 》和《说文释例》,朱骏声著《说文通训定声》。这些学者主要从订正讹误、探索《说文解字》体例、疏通字义、补充例证等方面研究《说文解字》,这对《说文解字》的广泛流传和普遍使用起到重要作用。近代文字学主要成就表现在对甲骨文、金文的研究上。特别是由于甲骨文的发现,使学者们看到殷商时代的文字 。通过对甲骨文和金文的研究 ,可以进一步考证《说文解字》的得失和汉字的起源。当代汉字学的重要任务是对现有汉字加以进一步整理,以促进汉字的规范化,使它更好地为记录语言,为社会的发展服务。

⑹ 关于文字的历史

(一)为中国书法奠定基础的先秦书法
甲骨文发现于1899年(清光绪二十五年)。是殷商时期刻写在龟骨,兽骨,人骨上记载占卜,祭祀等活动的文字。严格地讲,只有到了甲骨文,才称得上是书法。因为甲骨文已具备了中国书法的三个基本要素:用笔,结字,章法。而此前的图画符号并不全有这三种要素。

金文指古代铜器上铸的或刻的文字(又称铭文),主要代表是西周 《毛公鼎铭文》,其结构匀称准确,线条遒劲稳健,布局妥贴,充满了理性色彩,显示出金文已发展到极其成熟的境地。
(二)开创先河的秦代书法
秦始皇兼并天下,丞相李斯主持统一全国文字,使之整齐划一,这在中国文化史上是一伟大功绩。
秦统一后的文字称为秦篆,又叫小篆,是在金文和石鼓文的基础上删繁就简而来隶书的出现是汉字书写的一大进步,是书法上的一次革命,不但使汉字趋于方正楷模,而且在笔法上也突破了单一的中锋运笔,为以后各种书体流派奠定了基础。
(三)隶书大盛的汉代

这一时期主要代表作品有《马王堆帛书》,1973年在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它是研究西汉书法的第一手资料,使前人争论不休的西汉有无隶书的问题迎刃而解。《马王堆帛书》用笔沉着、遒健,给人以含蕴、圆厚之感。它的章法也独具特色,既不同于简书,也不同于石刻,纵有行、横无格,长度非常自由。有强烈的跳跃节奏感。总体反映了由篆至隶的隶变阶段的文字特征。

(四)完成书体演变的魏晋书法

这一书法史上了不起的时代,造就了两个承前启后,巍然绰立的大书法革新家—钟繇、王羲之。

(五)民间书家大显身手的南北朝书法

智永(南朝-隋唐)是这一时期主要书法家,他是王羲之的七代孙子,其主要作品有:《千字文》。

(六)书学鼎盛的唐代
唐代文化博大精深、辉煌灿烂,达到了中国封建文化的最高峰,可谓“书至初唐而极盛。”整个唐代书法,对前代既有继承又有革新。初唐书家有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等,此后有创造性的还有李邕、张旭、颜真卿、柳公权、释怀素。唐太宗李世民和诗人李白也是值得一提的大书家。楷书、行书、草书发展到唐代都跨入了一个新的境地,时代特点十分突出,对后代的影响远远超过了以前任何一个时代

(七)存唐遗风的五代书法
五代之际,在书法上值得称道的,当推杨凝式。他的书法在书道衰微的五代,可谓中流砥柱。杨少师之外,还有李煜、彦修等有成就的书家。至此,唐代平正严谨的书风已告消歇,渐变入欹侧纵肆,以后北宋“四家”继之而起,又掀起了新的时代波澜。
(八)帖学大行的宋代书法
宋代为后世所推崇者有苏轼、黄庭坚、米芾和蔡襄四大家。四家之外,宋徽宗赵佶独树一帜,亦堪称道

(九)宗唐宗晋的元代书法
(十)由宋元上追晋唐的明代书法

以上是我国古代书法发展的简史,作为炎黄子孙,我们都应对我国这门独特的艺术门类有所了解。

⑺ 古文字学、哲学、历史学哪个专业好

看未来就业方向,在中国的大环境来看,历史学比较好,哲学以及古文字学比较偏重学术类,基本上就是研究学者或者在校任职,而历史学可以学习后继而转修教育类,也可以从事教育方面的工作一举两得

⑻ 大学是选汉语言文字学还是历史学

汉语言文学

⑼ 中国的文字历史

中国文字——汉字的产生,有据可查的,是在约公元前14世纪的殷商后期,这时形成了初步的定型文字,即甲骨文。甲骨文既是象形字又是表音字,至今汉字中仍有一些和图画一样的象形文字,十分生动。
到了西周后期,汉字发展演变为大篆。大篆的发展结果产生了两个特点:一是线条化,早期粗细不匀的线条变得均匀柔和了,它们随实物画出的线条十分简练生动;二是规范化,字形结构趋向整齐,逐渐离开了图画的原形,奠定了方块字的基础。

后来秦朝丞相李斯对大篆加以去繁就简,改为小篆。小篆除了把大篆的形体简化之外,并把线条化和规范化达到了完善的程度,几乎完全脱离了图画文字,成为整齐和谐、十分美观的基本上是长方形的方块字体。但是小篆也有它自己的根本性缺点,那就是它的线条用笔书写起来是很不方便的,所以几乎在同时也产生了形体向两边撑开成为扁方形的隶书。
至汉代,隶书发展到了成熟的阶段,汉字的易读性和书写速度都大大提高。隶书之后又演变为章草,而后今草,至唐朝有了抒发书者胸臆,寄情于笔端表现的狂草。随后,糅和了隶书和草书而自成一体的楷书(又称真书)在唐朝开始盛行。我们今天所用的印刷体,即由楷书变化而来。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的是行书,它书写流畅,用笔灵活,据传是汉代刘德升所制,传至今日,仍是我们日常书写所习惯使用的字体。

到了宋代,随着印刷术的发展,雕版印刷被广泛使用,汉字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产生了一种新型书体——宋体印刷字体。印刷术发明后,刻字用的雕刻刀对汉字的形体发生了深刻的影响,产生了一种横细竖粗、醒目易读的印刷字体,后世称为宋体。当时所刻的字体有肥瘦两种,肥的仿颜体、柳体,瘦的仿欧体、虞体。其中颜体和柳体的笔顿高耸,已经略具横细竖粗的一些特征。到了明代隆庆、万历年间,又从宋体演变为笔画横细竖粗、字形方正的明体。原来那时民间流行一种横划很细而竖划特别粗壮、字形扁扁的洪武体,像职官的衔牌、灯笼、告示、私人的地界勒石、祠堂里的神主牌等都采用这种字体。以后,一些刻书工人在模仿洪武体刻书的过程中创造出一种非颜非欧的肤廓体。特别是由于这种字体的笔形横平竖直,雕刻起来的确感到容易,它与篆、隶、真、草四体有所不同,别创一格,读起来清新悦目,因此被日益广泛地使用,成为16世纪以来直到今天非常流行的主要印刷字体,仍称宋体,也叫铅字体。

在中国文字中,各个历史时期所形成的各种字体,有着各自鲜明的艺术特征。如篆书古朴典雅,隶书静中有动,富有装饰性,草书风驰电掣、结构紧凑,楷书工整秀丽,行书易识好写,实用性强,且风格多样,个性各异。

汉字的演变是从象形的图画到线条的符号和适应毛笔书写的笔画以及便于雕刻的印刷字体,它的演进历史为我们进行中文字体设计提供了丰富的灵感。在文字设计中,如能充分发挥汉字各种字体的特点及风采,运用巧妙,构思独到,定能设计出精美的作品来。

⑽ 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到底有多少年啊如题 谢谢了

八千多年抄。

八千多年前的河南舞阳贾袭湖遗址(距今9000—7800年),出土了一批刻符,号称贾湖刻符。有的学者认为只是刻符,有的认为是文字。

香港中文大学饶宗颐曾对贾湖契刻进行了深入探讨考证,提出“贾湖刻符对汉字来源的关健性问题提供了崭新的资料”。北京大学历史系古文字学家葛英会也认为“这些符号应该是一种文字”。

(10)文字历史学扩展阅读

1、半坡陶符

距今6000年前的属于仰韶文化的半坡遗址的陶钵口沿上刻的二三十种刻划符号,即半坡陶符,于省吾认为“是文字起源阶段所产生的一些简单文字”。其中一些是数字。

2、青墩刻符

属于长江下游区域良渚文化的江苏省青墩遗址,距今5000年前,有数字刻符。

3、庄桥坟刻符

属于长江下游区域良渚文化的浙江省庄桥坟遗址刻符,距今5000年前,有的连字成句了。

4、骨刻文

骨刻文是指在兽骨上刻画的符号——象形文字或图形文字,在山东集中发现(赤峰、关中等地也有发现),是我国最早的以记事为主的可识文字。2005年,著名考古学家、山东大学美术考古研究所所长刘凤君教授发现并命名,始称“东夷文字”,后称“骨刻文”。

阅读全文

与文字历史学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