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历史知识 > 福建历史事件

福建历史事件

发布时间:2021-02-14 01:55:24

㈠ 谁知道福建有那些历史名人和事迹

古典小说和译作。1918年入协和女子大学预科,积极参加五四运动。1919年发表第一篇小说回《两个家答庭》,此后,相继发表《斯人独惟悴》、《去国》等探索人生的“问题小说”。同时,受到泰戈尔《飞鸟集》影响,写作无标题的自由体小诗。这些晶莹清丽、轻柔隽逸的小诗,后结集《繁星》和《春水》出版,被人称为“春水体”。1921年加入文学研究会。同年起发表散文《笑》和《往事》。1923年毕业于燕京大学文科。赴美国威尔斯利女子大学学习英国文学。在旅途和留美期间,写有散文集《寄小读者》,显示出婉约典雅、轻灵隽丽、凝炼流畅的特点,具有高度的艺术表现力,比小说和诗歌取得更高的成就。这种独特的风格曾被时人称为“冰心体”,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你们都不知道什么情况怎么样怎么样怎么样怎么样?我要睡觉啊,我就觉得这个世界你不懂啊啊啊吧

㈡ 福建古代名人的故事

晚唐的颓废糜烂,正是盛唐开花结果许久以后的烂熟。那是一个轻飘的年代,李商隐写着他的爱情诗——《无题》,写着蝴蝶,他自己就是那五彩轻盈的蝴蝶。那是一个虚无的年代,杜牧身在乱世,心怀天下兴亡,写着咏史诗伤今怀古,抑郁悲凉。那是一个绝望的年代,贾岛困在禅房,三年写着两句诗,把痛苦咿咿呀呀地隐藏在他的苦吟诗里。

贾岛、杜牧、李商隐死时,黄滔分别是三岁、十二岁、十八岁。唐王朝还有几十年的岁月,但是真正的唐朝在士人的内心已经结束了。唐亡后六年,黄滔死了。黄滔就生活在那样的年代。在一个无法承受的年代,他用文学作为自己的眼睛,去记录年代。

公元840年,黄滔出生于福建莆田城东。他的家境穷困,曾在诗里说,如果有水田十亩,他早就归隐乡村了。在莆田广化寺灵岩精舍东峰书堂,黄滔苦读十年。这十年,在寒窗边,黄滔是否想起近百年前的林藻林蕴兄弟和欧阳詹?这十年,广化寺灵岩精舍必定深深影响了黄滔的精神世界。要不欧阳詹为何对这里那样魂牵梦绕,一定要在临死前嘱咐友人将自己灵柩从长安运回这里。

黄滔的哥哥黄璞也深深影响了他。黄璞是唐昭宗大顺年间进士,官至崇文馆校书郎。黄璞是个饱学有德的人。他在乱世无法兼济天下,做官不久就回到莆田隐居。黄巢起义军进入福建时,黄巢敬仰黄璞的为人,下令属下不可侵犯他的草屋。

晚唐时代,藩镇割据,宦官擅权,朋党纷争,朝政腐败,民不聊生。科举考试被昏庸之人把持,像黄璞这种有才而出身寒微的士人,很难取得功名。黄璞多次参加乡试,却屡试不第。“易生惟白发,难立是浮名。”三十三岁了,黄璞才在乡试中考中。他已经等不及了,立即前往长安参加进士考试。

在长安,他等了二十三年。“二纪飘零,三朝困辱”,唐昭宗乾宁二年(895),黄璞考中进士,离欧阳詹中进士一百零三年。这时黄璞已经五十六岁。又过了四年,黄璞才得了个清闲无所作为的官职——“四门博士”。

光化三年(900),昭宗被宦官刘季述幽禁,长安大乱。一年后,他愤然离开长安返回福建。在福建,他得到威武军节度使王审知的重用,出任监察御史里行、威武军节度推官,得以施展自己平生的抱负。黄滔颇有政治见识,又直言不讳。他劝王审知勤政、节俭、爱民,开辟海港,招徕海外贸易,礼遇中原流亡名士,兴办学校,传播文化,安定社会秩序。他还劝王审知“宁为开门节度,不作关门天子”。王审知采纳了黄滔这些意见,保持了福建的安定繁荣。

公元907年,唐朝灭亡了。一年后,黄滔离开福州回莆田定居。公元911年,72岁的黄滔病逝,有《黄御史集》十五卷传世。

黄滔一生在六十岁前一直不得志。他家境寒贫,生活艰辛,“莱肠终日掇,霜鬓度年秋”,“还愁把部酒,双泪污杯中”。他所处的境地,使他的思想感情接近中下层人民,接触到丰富的社会生活,看到较多的人民疾苦,在文学创作上很自然地继承了我国古代自《诗经》以来的关怀现实的精神。

他的诗文在一定程度上记录了晚唐的凄凉景况。在长安期间,他多次离京外游,目睹战乱的中原,田园荒废、民不聊生。“大国乒戈日”就是“故乡饥馑年。”太原节度使李克用兵长安,民众再次逃亡,刚结婚的夫妇被迫分离,黄滔在《河梁》中写道:“五原人走马,昨夜到京师。绣户新夫妇,河梁生别离。陇花开不艳,羌笛静犹悲。惆怅良哉辅,锵锵立凤池。”

黄滔留下许多名句,意境醇美,感情真挚。如“青山寒带雨,古木夜啼猿”,简单几个字写出一个凄清空明的境界。“一声初触梦,半白已侵头”,岁月在头发上老去,梦想依旧遥远,不可触摸。“鸟带夕阳投远树,人冲腊雪往边沙”,鸟儿可以回家了,可是人却要在腊雪中前往边地。后人评他的诗为“清醇丰润”。南宋诗人杨万里说:“诗至唐而盛,至晚唐而工。……而御史公之诗尤奇。”

黄滔的散文内容庞杂,形式多样,主要有三类。第一类为书信、序跋、祭文等。黄滔的书信类作品有《与罗隐郎中书》、《与杨状头书》、《与王雄书》、《答陈石番隐论诗书》等,在书信中他表达了自己的政治见解和文学主张。黄滔的祭文,有部分是代闽王所写,如《祭钱塘秦国太夫人》、《祭南海南平王》等,为所死者歌功颂德,用辞典雅。还有的祭文为好友所作,如《祭崔补阙》是为当时入福建的中原名士崔道融做的,文中佳句很多,如“闽中三月,烟光秀绝。脂辖赴阙,鲲凤嘈赞,其犹南清魂断,北梁涕咽”。

第二类是关于当时佛教兴盛的记载。代表作有《泉州开元寺佛殿碑记》、《大唐福州报恩定光多宝塔碑记》、《丈六金身碑》等。《泉州开元寺佛殿碑记》对当时泉州开元寺的盛况进行了全面描述,关于开元寺来历作的记载为后人研究开元寺提供了宝贵资料。《大唐福州报恩定光多宝塔碑记》详细介绍此塔建造的经过和缘由,文中涉及当时福州许多佛教史实,是一篇研究福建佛教的重要史料。《丈六金身碑》记载了王审知的崇佛情况以及王审知铸造佛像的规模。

第三类是杂文。此类文章短小精练,贴近社会现实,影响最大。如《巫比》通过层层设问和问答,指出世人爱听信巫言而不爱听直言的危害,悲痛如果国家信用忠直的人就不会有祸乱了。《吴楚二医》用治病比喻治国,并以殷秦亡国教训来提醒统治者在选用治国人才时,要全面考察德行。

晚唐时期,出现了很多不为参加考试而写的律赋,这些赋描写社会千态,抒发人生百感,记录了晚唐士人的心态和社会人生。黄滔有22篇赋被收进《全唐文》卷八二二。黄滔的赋对工精巧,情感丰富。《送君南浦》开头写道:“南浦风烟,伤心渺然,春山历历,春草绵绵,那堪送行客。”为送行的场面铺垫了一种伤离别的氛围。《陈皇后因赋复宠赋》中云:“琼楼寂寂,空高于明月和风;瑶草凄凄,莫辗于金舆玉辂”,给人一种悲凉之感。

借赋寄志,表达对人生的看法,是黄滔赋的一大特色。如《秋色赋》开篇道:“白帝承乾,乾坤悄然,潘岳乃惊素发。感流年,抽采笔,叠花笺,驱走群言,写抑郁之怀矣。”黄滔的赋常以历史讽刺当下,《馆娃宫赋》最为著名。

此赋开头就给人一种历史沧桑之感:“吴王殁地兮,吴国芜城;故宫莫问兮故事难名。门外已飞其玉弩,座中才委其金觥。舞榭歌台,朝为宫而暮为沼;英风霸业,古人失而今人惊。”吴王杀忠臣,迷美色,挥霍无度,:“吴王乃波伍相,辇西施。珠翠簇来,居玉堂而澒洞;笙簧拥出,登绮席而逶迤。触物穷奢,含情愈惑。”终于招致灭国,国破兵败后吴宫破落凄凉:“往日层构,兹辰古壕,香径而同归寂寂,稽山而杳自高高。遗堵尘空,几践群游之鹿;沧洲月在,宁销怨浊之涛?已而西日匆匆,东波浩浩。松楸而骈作荒隧,车马而辗通长道。”《馆娃宫赋》通过吴宫繁华与破败的对比,抒发对吴宫兴废的感叹,告诫统治者要以吴王夫差的失败教训为鉴。

黄滔在福建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被当时人称为“闽中文章初祖”,是福建的文坛盟主。黄滔的文学成就是杰出的,他的诗文赋代表了晚唐时期福建的文学水平,为推动福建文化的繁荣起了非常大的作用。

㈢ 福州有什么历史故事

故事一:“三山”由来
福州是一座拥有2200多年历史的名城。唐开元十三年设福州都督府始称福州。五代梁开平二年闽王王审知扩建城池,将风景秀丽的乌山、于山、屏山圈入城内,从此福州成为“山在城中,城在山中”的独特城市。
“三山”成了福州的别名。
故事二:五次定都---无诸定冶城、闽国定都福州、南宋赵昰定行都、南明朱聿健定临时王都、中华共和国临时首都。
北宋治平三年太守张伯玉,亲自在衙门前种植榕树2棵,并号召百姓普遍种植后满城绿荫蔽日,暑不张盖,故又有榕城之美称。宋末北方动乱,端宗皇帝在福州即位,改名福安府,明末唐王朱聿键,也在福州登基,改名天兴府,又称福京,使福州先后两度成为临时京都。明清两代福建省为福州府府治。从民国年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福州均为福建省省会,其中1933年,福建事变时期,曾一度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革命政府的“国都”。
故事三:六次建城---无诸建冶城、严高建子城、唐建罗城、梁建夹城、宋拓外城、明建府城
福州历史悠久。首先,距今5000多年至7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早期,先民已寓居于今平潭县壳丘头。随后,在新石器时代中、晚期和青铜时期,原始民族部落在闽江下游沿岸的昙石山、黄土仑等地长期定居。其土著居民为“闽人”。战国时期,越王勾践六世孙无疆为楚国所败,王族南奔,进入福建与闽族人结合,史称“闽越人”。又传七代至无诸,自立为闽越王;秦时将其降为君长。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无诸助汉灭楚有功,复封为闽越王,建立闽越国,都东冶,在今福州冶山一带创“冶城”,至今2200周年。经过晋代“衣冠南渡,八姓入闽”,唐末五代“十八姓从王”,宋代“政治中心南移”等3次中原人与闽越人的大融合,福州经济、文化日益发展,城池不断扩大。晋代修“子城”,唐末五代连续筑“罗城”和“夹城”,宋朝拓“外城”,明初砌“府城”。这前后6城,奠定了福州城区“三山鼎立、两塔对峙”的传统格局。其次,福州从秦代设闽中郡,而后一直是福建的政治中心。自晋代起屡作郡城、州城,至元朝确立了省城的地位。特别是先后5度建过帝王都,其中古代有闽越国都,闽王王审知王都和宋末、明末的两次临时京都;1933年“福建事变”中,又定为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的国都。第三,福州从汉代起即有海外贸易。三国吴开始建立造船基地。唐朝,这里与泉州并成为国际贸易港。宋代为全国造船中心。明朝对外贸易进入鼎盛时期,郑和七次下西洋,累次在这里候风、补给、增员,然后扬帆远航。戚继光抗倭,在这里创下光辉业迹。近代辟为“五口通商”的口岸之一,成为中国东南的重要港口

㈣ 福建革命史事件

郑成竹 注:这是个人物

㈤ 福建的历史名人与其相关历史事件

董奉:与南阳张机、谯郡华佗齐名,并称“建安三神医”

王审知:五代闽国创建者

朱熹版:儒学大师

李纲:权宋代抗金名臣

蔡襄:宋代书法四大家之一

郑成功:收复台湾
林则徐:虎门禁烟

萨镇冰:中国近代著名的海军将领(以前就传说中国第一艘航母要以他的名字命名)

文学家:冰心、邓拓、林语堂、郑振铎、林徽因
数学家:陈景润

㈥ 福建的历史

福建简称闽。闽来字最早出现源于周朝,闽与八闽,都是福建省名的简称和别称。“闽”是最原始的名称。《山海经·海内南经》说:“闽在海中”,这说明福建在远古时代,还是属于海浸之区。闽为蛮之别种,则是当时居住在福建的七个部落的总称。八闽,则是从北宋开始。开元二十一年(733年)为了加强边防武装力量,从福州、建州各取一字,设“福建经略使”(军事长官职称),它和福州都督府并存。这是历史上第一次出现“福建”名称。
另一得到公认的说法是:古闽人非常崇拜蛇,所以就把蛇供养在家里,故上报朝廷地名时,就造出了‘闽’字,即,‘门’:家内;‘虫’:蛇;‘闽’:把蛇供养在家里的意思。而近年来,在厦门一带则把‘虫’译为龙,在厦门岛内的白鹭州公园里还有‘闽’字的大型石雕,其中就把‘虫’译为‘龙’

㈦ 福建三明的革命遗迹和重大历史事件有哪些啊

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中国共产党人战胜困难、敢于胜利的杰作,令世界震惊版。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中权国共产党人战胜困难、敢于胜利的杰作,令世界震惊。红军长征在福建的集结出发地有长汀、宁化这两个地方。
长汀:中央红军红一军团、红九军团和二十四师约2万多人守卫在这里。红一军团于广昌战役后,奉命东进福建建宁、泰宁,尔后抵达长汀;红九军团参加广昌战役后,护送北上抗日先遣队红七军团而留在长汀;红二十四师的前身是闽西地方武装组建成立的红十二军,1934年春在瑞金改编为红一方面军直属总部独立第二十四师,在保卫连城战斗后到长汀。

㈧ 福建历史上有什么名人从古至今!

福建历史源远流长,科学文化曾盛极一时。5000年前,先民们就在此生息繁衍专,创造了属可与仰韶又化、河姆渡文化相媲美的昙石山文化。三国时因造船业和航海技术发达,福建成为孙吴的一个水军基地和对外通商口岸。南宋和元代,泉州成为世界上最大商港之一,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通商关系,形成了著名的“海上丝绸之路”。明代郑和七下西洋多次在福建驻泊,招募水手,修造船舶,从福建扬帆出海。清同治五年间,在马尾创办福州船政局和中国第一所海军学校;成为中国近代海军和造船工业的摇篮。福建历史上人才荟萃,涌现出一批在中国历史上有影响的杰出人物,如天文学家苏颂,思想家朱熹世界法医学鼻祖宋慈,思想家、文学家李贽,音韵学家陈第,学者、书法家黄道周、蔡襄,文人严羽、杨亿、柳永,史学家郑樵、袁枢,民族英雄郑成功、林则徐,思想家、翻译家严复、林纾,铁路建设专家詹天佑等。他们以自己的胆识和献身精神,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和繁荣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㈨ 福建重大历史事件

·
1278年,福建全境入元版图。元朝中央设置中书省,作为全国最高的行政机构;地方设行中书省作为地方政权机构,行中书省下设路、府、州、县。
·
1280年,改福建路为福建、泉州、隆兴三个行中书省,后来全部撤消。1321年,福建境内设八个路,均归江浙行中书省管辖。1356年,撤福建路,成立福建省,此为福建设省的开始。
·
南宋时泉州与广州并称为全国两大商港。元代掌握泉州军政大权的蒲寿庚弃宋降元,使泉州港非不但没有受到破坏,反而成为东方第一大港,与埃及的亚历山大港并称为"世界最大的贸易港"。许多穆斯林从海上丝绸之路直接涌入泉州,在泉州修建了多座清真寺,由于伊斯兰教过于兴盛,以至不少汉人被融合而皈伊斯兰教。当时不仅泉州,闽中、闽北也出现许多伊斯兰教徒。天主教于元代传入泉州,元代中国天主教仅有两个教区,一个在泉州,另一个在北京。
·
1357年,亦思法杭人赛甫丁凭其所拥有的武装和市舶的财源,伙同阿米里丁割据泉州,伺机北略兴化、福州,妄图建立"亦思法杭国"。1366年福建行省参政陈友定奉命讨伐番寇,收复兴化,攻克泉州,收复漳州,长达九年之久的亦思法杭兵乱遂告平息。
·
1367年,朱元璋在东南一带击败方国珍,决定分水陆两路向福建进军。其中水路则由征南将军汤和、副将廖永忠率舟由明州(今宁波)浮海取福州。不数日,汤和取得福州,派人招谕兴化、漳州、泉州等地。1376年,明廷废除行中书省机构,各省分别设立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和都指挥使司,以掌行政、司法、军事大权,布政使司下领府、州、县。
福建历史事件
太长了,自己看
http://www.china.com.cn/city/zhuanti/hxlnx/2008-06/11/content_15747242_3.htm

阅读全文

与福建历史事件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