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历史知识 > 大航海时代历史事件

大航海时代历史事件

发布时间:2021-02-14 00:01:17

『壹』 大航海时代的相关历史年表

1298年后 《马可·波罗游记》成书。这本书在欧洲的广泛流传,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文明与财富的倾慕与贪婪,最终引发了新航路和新大陆的发现。1375年 欧洲当时最完备的航海地图-加塔兰地图完成。
1405年~1433年 航海家郑和奉明成祖之命七次出使“西洋”各国,“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借以促使东南亚国家向明称臣纳贡,向世界宣扬国威。
1415年 葡萄牙占领北非的穆斯林据点休达。
1415年后 葡萄牙亨利王子的远征船队开始非洲西北部的探索,陆续发现加那利群岛,马德拉群岛,亚速尔群岛,以及位于非洲和巴西之间的中途的佛得角及佛得角群岛。
1450年 欧洲的活版印刷技术出现,书本的大量印刷,使得知识得到广泛传播,不再是一部分僧侣的专利,由于人们知识水平的提高,对未知世界探索的渴望越来越强烈,为大航海时代的到来提供了思想基础。
1453年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攻陷君士坦丁堡,东罗马帝国灭亡。通往东方的陆上和海上商路分别被土耳其人和阿拉伯人控制。
1455年 罗马教皇尼古拉五世颁布特权令,授予葡萄牙海上霸主的地位。
1467年 日本应仁之乱(~1477年),战国时代开始。战乱之中的失败武士沦为浪人,不断骚扰洗劫我国东南沿海。倭寇之患由此开始,并越演越烈!!
1480年 大航海时代3代的开始年代。
1488年 巴瑟罗缪·迪亚士发现非洲好望角。
1492年 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同年,德国人马丁·倍海谟设计出第一台地球仪。
1494年 瓜分世界的托尔德西里亚斯条约签订。
1498年 华斯科·达·伽马到达印度卡利卡特,开辟了印度航路。
1499年 奥斯曼海军击败威尼斯,开始争夺东地中海地区的制海权。
1501年 亚美利哥·维斯普奇对南美洲东北部沿岸作了详细考察,确认这是一块新的大陆,但不是印度,后以他的名字命名这块大陆为“亚美利加”。
1502年 大航海时代1代的开始年代。
1510年 葡萄牙占领印度的果阿。
1517年 马丁·路德在德国维腾堡发表95条条陈,宗教改革开始。葡使节到达广州。
1519年 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的船队出发,力图环绕地球航行以发现通往东方的新航路。
1520年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苏里曼一世即位,帝国达到了鼎盛。
1520年10月 麦哲伦穿过美洲南段与火地岛之间的海峡,进入太平洋。后人将这个海峡命名为“麦哲伦海峡”。
1521年 西班牙的埃尔南多.科尔特斯攻取特诺奇蒂特兰城,新大陆墨西哥的阿兹特克帝国灭亡。
1521年4月 麦哲伦到达菲律宾,卷入当地土人的冲突,战死。其手下继续航行,发现摩鹿加群岛(就是著名的香料群岛),随后越过马六甲海峡,进入印度洋。
1521年8月 中葡“屯门之战”爆发,9月,葡萄牙船败逃马六甲。
1522年 大航海时代2代的开始年代;同年9月6日,麦哲伦的船队回到圣卢卡港,世界一周航路完成。
1525年 大航海时代2代外传的开始年代。成吉思汗的后裔巴贝尔统一印度北方建立莫卧儿王朝。
1529年 葡西两国签订《萨拉哥斯新条约》,在摩鹿加群岛以东17度处又划了一条分界线,完成了亚洲地区的势力划分。
1532年 葡萄牙贵族马丁·苏沙从法国人手里夺回巴西。
1533年 西班牙的弗朗西斯科·皮萨罗灭亡新大陆的“黄金之国”印加帝国。中国成为世界上仅存的古文明。
1558年 英国伊丽莎白一世即位(~1603年),为了扩展英国的海上势力而积极的鼓励海盗活动。
1561年 倭寇大举侵犯台州,戚继光率领所部九战九胜,取得举世闻名的台州大捷!以后的几年又会同俞大猷所率俞家军进行兴化、平海、等平倭战役,连战连胜。1565年,长期为害的倭寇之患,终被荡平。
1566年 西属尼德兰地区爆发资产阶级革命。
1569年 墨卡托首创用圆柱投影法编绘世界地图。
1571年 勒班多战役爆发,奥斯曼帝国的海军在该战役中被西班牙和威尼斯的联合舰队打败,失去了对地中海的控制。从此,奥斯曼帝国开始走下坡路。
1580年 西班牙吞并葡萄牙。
1581年 原尼德兰北部地区宣布独立,荷兰诞生。
1588年 英国击溃西班牙“无敌舰队”。
1592年 朝鲜“壬辰卫国战争”,丰臣秀吉跨海入侵朝鲜,中国援朝,中朝联军最终击破日军。
1595年 荷兰人范·林斯霍特编著了最早的航海志,记述了大西洋的风系和海流。
16世纪末 大航海时代四代的开始年代。
1600年 英国东印度公司成立,直至1858年被英国政府正式取消。
1602年 荷属东印度公司成立,英荷两国矛盾加剧。
17世纪初 荷兰眼镜商人帕理席发明望远镜。
1604年 法国的东印度公司成立。
1624年 荷兰殖民者侵占我国宝岛台湾。
1640年 里斯本发生起义,葡萄牙恢复独立。查理一世重开一会,世界近代史开始。
1668年西班牙承认葡萄牙独立。
1642年 荷属东印度公司的航海家塔斯曼发现了今澳大利亚东南的一个大岛,后命名为塔斯曼尼亚岛。
1652年~1654年 第一次英荷战争,先后发生9次海战,互有胜负,但总体是荷兰战败。
1662年 郑成功收复台湾,成功赶走盘踞台湾的荷兰人。
1665年~1667年 第二次英荷战争,各有失利,双方最后签订《布里达合约》。
1672年~1674年 第三次英荷战争,在此以后荷兰势力有所削弱,英国取得了最后胜利。
1675年 丹麦人罗默首创恒星中天法测时
1688年~1697年 法国与反法的奥格斯堡同盟(由英,荷,奥,西等国组成)之间发生战争。
这是英法之间海上争霸战的开始。丹彼尔发现澳大利亚。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政体。
1699年最后一次十字军东征结束。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个让特兰斯瓦尼亚给奥地利。亚德里亚海新娘-威尼斯崛起。
1702年~1713年 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英法的第二次交锋,结果英国取得了海上霸权的明显优势。
1713年英西战争结束。英国取得海上霸权。大航海时代进入尾声。1730年 英国人西森发明经纬仪。
美国人哥德弗莱和英国人哈德利首创用六分仪在海上进行天文定位测量。
1732年 俄皇彼得一世派白令考察俄国东端海域,发现“白令海峡”。
1740年~1748年 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英法的第三次交锋,法国还是失利。
1756年~1763年 “七年战争”,这是18世纪英法争夺海洋和殖民霸权的规模最大的一次战争,战争结束,英国取得了最终胜利,从而确立了其全球的海上霸主的地位,“日不落帝国”建立!
1768年~1779年 英国的詹姆斯.库克船长进行了3次南太平洋考察,将新西兰和澳大利亚纳入英国版图,并且发现了夏威夷。但库克的功绩在于发现了用橙汁和卷心泡菜来防治坏血病的方法,从而拯救了大量水手的生命。库克在航海史上占有比较重要的位置。
1779年2月,库克在与夏威夷人的冲突中被杀。

『贰』 欧洲大航海运动的历史资料

呵呵,我曾经也和你一样为同样的问题困惑,后来查了一些资料也明白了回
例如皮萨罗征服印加帝国的时答候,印加在内乱争夺王位,印加王根本没把皮萨罗放在眼里,反而还怕时节去接这对欧洲征服者,皮萨罗他们很顺利的就到印加首都,而且在一次引诱印加王出来的时候,埋伏擒住了印加王,之后扶持了一个傀儡王统治了整个印加帝国,再后面过了几十年才灭了印加
皮萨罗为什么可以征服呢,因为美洲那边有一个传说,他们的祖先会从东方而来,而欧洲人的到来正好应征的这个预言,二是美洲人在武器上的落后,三是马这种生物发挥了重要作用,美洲没有马,美洲人见到马就像见到怪物一样恐惧!
其实灭亡美洲印第安人的还是自己,很多时候,他们内乱,有些人跑去帮忙征服者,比如打特兰斯的时候,印第安人组织了一个几万人的军团区帮助几百人的欧洲征服者
而例如荷兰占据台和谐湾的时候,也是明朝灭亡清朝建立的时候,那时候征服哪有时间去管一个边陲小岛,但后面郑成功不是打败了荷兰人么
还有种种,欧洲之所以征服的那么顺利,不是武器先进,主要是靠煽动别的国家内乱,扶持一方打击另一方,也就是所谓的颠覆

『叁』 关于大航海时代的历史以及黑三角贸易

大航海时代
地理大发现是指新航路的开辟,15世纪到17世纪,欧洲的船队出现在世界各处内的海洋上,寻找着新的贸易路线和贸易伙伴,以发展欧洲新生的资本主义。欧洲人发现了许多当时在欧洲不为人知的国家与地区。
新航路的开辟使欧洲涌现出了许多著名的航海家,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东西方之间的文化、贸易交流开始大量增加,殖民主义与自由贸易主义也开始出现。欧洲这个时期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其超过亚洲繁荣的基础。
新航路的开辟对世界各大洲在数百年后的发展也产生了久远的影响,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打破了各大洲之间的相对孤立的状态,世容界日益成为一个相互影响、联系密切的整体。

三角贸易
16世纪开始的“黑三角贸易”即奴隶贸易,欧洲奴隶贩子从本国出发装载盐、布匹、朗姆酒等,在非洲换成奴隶沿着所谓的"中央航路"通过大西洋,在美洲换成糖、烟草和稻米等返航。在欧洲西部、非洲的几内亚湾附近、美洲西印度群岛之间,航线大致构成三角形状,由于被贩运的是黑色人种,故又称“黑三角贸易”。历时400年之久。

『肆』 请介绍大航海时代的历史背景

资本主义的发展萌芽时期

『伍』 谁能告诉我一下航海史上重要人物及事件

爱德华·蒂奇

爱德华·蒂奇是海盗行为在政府试图取缔但是已经是不可收拾的时候的第一海盗。安妮女王时代他曾在一艘武装民船当水手。他留着一丛浓密的黑胡子,本是大海盗戈特船长的手下,后来脱离了戈特自立门户,1715年他指挥着有40门火炮的“复仇女王”号出海时就找上了普通海盗不敢惹的英国皇家海军。他的疯狂让他的名字在此一战后人人都知道了“黑胡子蒂奇”的名字,而整个大西洋沿岸陷入“连皇家海军都无法确保安全”的恐怖之中。

此后的一段时间中,蒂奇无缘无故地消失了两年。后来复出的他变得更加疯狂,北至弗吉尼亚南至洪都拉斯,全都在他的抢劫范围之内,1718年春,他竟然率领四艘海盗船封锁了南卡罗莱纳州首府查尔斯·顿,将港内的船只洗劫一空后烧了,还绑架了市政议会的议员,扬言要“踏平查尔斯顿”。然而在1718年秋,在与斯波茨伍德的海军的交锋中,蒂奇在稳操胜倦的情况下竟然鬼使神差地死在了梅纳德船长的手上。他的头被悬挂在了海军的旗杆之上。黑胡子的死标致着美洲海盗的衰亡,所谓的海盗王只剩下下罗伯茨一人。

塞亨马缪尔·罗伯茨

塞亨马缪尔·罗伯茨,1682年出生于英国的威尔士,早年间曾在武装民运船上服务,在当了近20年普通水手后,他加入了戴维斯船长的海盗帮。在一次和葡萄牙人的战斗中戴维斯被打死了,水手们一致推举罗伯茨做了船长。

1719年7月,他指挥“皇家流浪汉”号出发的第一件事就是为戴维斯报仇。他夷平了戴维斯遇害的葡萄牙殖民地,然后开始抢掠商船。1720年6月,“皇家流浪汉”号高高悬挂着骷髅旗闯进了特雷巴西港将150余条船洗劫一空,并且从中挑了一条最好的快船作为他新的旗舰“皇家幸福号”。此后到处都在通缉罗伯茨。到了1721年,加勒比海航运完全被他破坏了,他们开始转回非洲。这里需要提到的是罗伯茨除了自身有良好的习惯外,还为他的海盗船队指定了严格的规章制度,并且严厉地执行,这也使他在海盗中有着极高的威望。

1722年2月10日晨,英国皇军海军的“皇家燕子”号巡洋舰遭遇了“皇家幸福”号,激战中,一块弹片炸开了罗伯茨的喉咙,他当场毙命。就这样,海盗史上最后一位伟大的船长塞亨罗缪尔·罗伯茨结束了生命。随着最后一位主角的退场,“30年海盗黄金时代”也在历史舞台上缓缓降下了它的帷幕。

历史铸就了那个时期的海盗是历史上最伟大的海盗,虽然他们干的是在世人眼中罪恶的勾当,但在他们身上我们同样也可以看到坚毅勇敢,甚至是温情人性的一面。这些几百年前纵横于海洋之上的凶徒们,留给我们的不仅是他们的传说和财富,而还有另一种闪光的东西。

在海盗退出历史舞台之后,历史上的“大航海时代”开始走向了末期。商会势力逐渐取代了原来的海盗集团,开始在历史上扮演另一种重要的角色。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像荷兰和英国成为了新一代的海上霸主。在大陆的东方,随着葡萄牙敲开了日本的国门,日本对外政策尤其是对中国也开始起了明显的变化。倭寇的出现将中日这两个东方国家也迁入到海上势力竞争之中。然而,当资本主义开始在世界范围内大行其道的时候,“大航海时代”已经结束了,而历史也翻开了新的一页!

『陆』 求【黑塔利亚】中历史事件 重要的是从大航海时代到美国独立的全部历史事件的时间顺序 可以不明确 求顺序~~

十六世纪的英西海战
. 十六世纪后期,英国和西班牙之间进行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海战.从此海上霸权由西班牙手中转入了日益强盛的英格兰的掌握中.
1558年,伊丽莎白女王即位.伊丽莎白在位长达44年,是都铎王朝最有作为的君主.伊丽莎白精通权术,多谋善断,用均衡的手段利用国内外各派势力,纵横开阖,运筹帷幄,使英格兰摆脱困境,国势日盛.英国人称颂她为:荣耀之神,世界凤凰.
伊丽莎白女王即位之初,英国内外交困.丢失加来,并与法国交恶,苏格兰政策失败,法苏联合,一位官员些道:"法国国王一只脚站在加来,一只脚站在苏格兰,横跨在我们头上."天主教国家质疑女王的继承权.在尼得兰与西班牙冷战.同时财政陷入困境,入不敷出(财政一直是困饶伊丽莎白,制约英国发展的重大问题).伊丽莎白以聪明的手段(甚至用自己的婚事作为筹码),极度的忍耐,在无声无息中为英国消灾解难,并一步一步壮大起来.有人这样说:"这只凶狠的老母鸡一动不动的蹲着,孵育着英格兰."
伊丽莎白首先解决了国内的宗教问题,又支持苏格兰叛军,却使法国找不到借口.利用自己的婚事为英国谋取了不少好处.在伊丽莎白的孵育下英国逐渐强大起来.为了解决财政问题,英国奉行对外贸易扩张,在东北航线,波罗地海,地中海和远东具有开拓精神的英国商人,为获取财富而努力.这样极大的损害了海上霸主西班牙的利益.在领土上,又因尼得兰而交恶.狂妄自大的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一直支持苏格兰的玛丽反对伊丽莎白的统治.1586年,干脆勾结英国天主教势力和流亡英国的玛丽准备行刺伊丽莎白,并拥立玛丽为新君.结果阴谋败露玛丽被送上断头台,叛乱也很快被平息.为了解决财政问题,伊丽莎白甚至支持海盗活动,她与大海盗霍金斯和德雷克的交往就是一例.霍金斯是贩奴三角贸易的始作俑者,德雷克是其表弟可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德雷克的才华远在他表哥之上.德雷克进行了一次环球航行,掠夺到财物约50万英镑,德雷克毫不客气的将三分之一献给了伊丽莎白女王.英国的海盗活动同样极大的损害了西班牙的利益.双方矛盾终究要用武力解决.
在开战前伊丽莎白女王唤起了英国民众的热情,英格兰岛国的性质使它可以为某一目的集中使用资源,伊丽莎白女王表示愿意卖掉自己最后一条裙子.相对比,庞大的西班牙疆域广阔,积病重重,而狂妄自大的腓力二世没有予以足够的重视自然没有(也很难)对战争倾尽全力.亨利八世就建立的强大海军与海战艺术为英国打下了很好的基础.霍金斯和德雷克在船型方面的改革使军舰具备了海洋性更适合海上作战.同时也带来了自由变通的个人权力.这是古老僵化的西班牙政府与舰队所没有的.
1585年,德雷克被任命为舰队副司令,派到西印度指挥一支舰队和军队,和平过去了.
德雷克在美洲摧毁了西班牙的两个殖民港口圣多明戈和卡塔赫纳.腓力二世被激怒了,决心倾覆英格兰.
1587年,英国议会决定派德雷克阻止西班牙舰队,全面战争爆发.
1587年4月2日,德雷克的舰队在西班牙的菲尼斯特被大风吹散,直到4月16日才会合.德雷克决定用最快的船只攻击西舰队的第二集中地加的斯.这次冒险获得胜利,德雷克捕获了六艘大帆船,毁坏31只大帆船和大量物资,价值100万英镑.德雷克轻描淡写的说:这仅仅是侮辱了西班牙国王.随后,德雷克在夺取塞格斯堡的冒险中再获胜利.德雷克的下一个目标就是里斯本.但是西舰队的司令,已经年愈古稀的圣克鲁兹坚守不出.德雷克下令回圣文森特岛,在途中劫掠了装载腓力国王货物的大商船,财物价值114000英镑,相当与远征费用的2倍.在一系列的行动中德雷克声威大振至于极点.
1588年圣克鲁兹死去,德雷克要求出战,伊丽莎白女王授予海军更大的权力.7月7日霍金斯及德雷克带领90艘将军舰朝比斯开湾前进,当他们到达西班牙海岸时被东北风吹回了英国,同时离港的无敌舰队也被一天天吹近英格兰.无敌舰队原意是沿英格兰海峡北上,同帕尔马会合.英舰不仅要阻止回合,还要阻止西班牙人建立作战基地的意图.
7月21日,两军相遇.西班牙舰队司令麦迪纳下令组成巨大的弦月阵形,实力强的在阵形顶布和侧翼,实力弱的夹在中间.场面十分壮观.英军有霍金斯压阵,德雷克攻击.尽管有先进的火炮,但仍无法破坏西军的阵形,进而将其击溃.
7月28日,双方又在怀特岛进行了海战.西军似乎想夺取怀特岛作为进犯英格兰的基地.天助英国,交战时西风大作,而英舰又在上风,麦迪纳帅军撤离.
7月28日,英军用火船攻击西军停泊地,企图破坏西军的弦月阵形.西军早有防范,没有船只起火,但很多船只撞在一起,最大的帆船圣劳伦斯失去了舵.西军顺着西南风驾驶向格拉夫林同帕尔马会合.但帕尔马没有在约定的地点出现.西班牙舰队回头对付紧追不舍的英格兰舰队.激战进行了8个小时(正好一个工作日,哈哈.)在近距离的战斗中英格兰士兵在不同水域驾驶船只方面显示了精湛的技能.此时上帝又帮了西军一把,西南风大作,西班牙军舰开始回航.德雷克和霍金斯一路尾随,西班牙舰队屡次反击,最后摆脱了英军.西班牙在爱尔兰靠岸补充淡水时遭遇秋季风暴,损失17只船
9月10日,仅占总数一半的65只舰船在回到西班牙.
Seven Years' War1756~1763年,英国、普鲁士同盟与法国、奥地利、 俄国同盟为争夺殖民地和欧洲霸权而进行的战 争。亦称第三次西里西亚战争。汉诺威等少数德意志邦国参加英普同盟,瑞典、西班牙和萨克森等大多数德意志邦国加入法奥俄同盟。
主要参战国的战略企图各不相同:英国试图打击和削弱法国,扩大殖民地,建立海上霸权;普鲁士企图吞并萨克森,并将波兰变为其附属国;奥地利企图削弱竞争对手普鲁士,夺回西里西亚;法国力图吞并英王的世袭领地汉诺威,遏制普鲁士的崛起,保护海外殖民地;俄国企图夺取东普鲁士和波兰,向西部扩张领土;瑞典则要夺取普属波美拉尼亚。此次战争是法国大革命前欧洲各大国卷入的最后一次欧洲大战,战场遍及欧洲、北美、印度和海上。欧洲是陆战的主战场,主要是反普同盟各国同普鲁士交战;在北美、印度和海上,主要是英、法之间作战。战争爆发时,普鲁士军队约20万人,训练有素,战斗力强,但四面受敌,战线太长,兵力不足,其主要盟国英国仅能对其提供财政援助;法奥俄同盟战争潜力雄厚,总兵力约63万人(法军21万、奥军9万余、俄军33万),但彼此战略目标各异,步调不一,行动迟缓。针对这种情况,普王弗里德里希二世采取先发制人,各个击破方针,决定首先打击萨克森。
1756年8月28日,普军主力9.5万人突然侵入萨克森,10月击败前来增援的奥军,迫使萨克森投降。次年4月,普鲁士进军波希米亚(捷克),5月在布拉格附近击败奥军,但6月在科林地区被道恩伯爵指挥的奥军击溃。普军被迫放弃布拉格,撤回萨克森。与此同时,法军10万人在哈斯滕贝克附近击败汉诺威军队,法奥联军一部6.4万余人从西面逼近普鲁士。同年5月,俄军7万人开始进攻东普鲁士,7月先后占领梅梅尔和蒂尔西特,8月底在大耶格斯多夫地区击败普军。9月,瑞典军队1.6万人在波美拉尼亚登陆。面对险恶形势,弗里德里希二世频频调动军队,抗击各路敌军,并亲率普军2.1万人,于11月5日在罗斯巴赫之战中击败法奥联军,以损失550人的微小代价取得歼敌8000人的战果;12月5日在洛伊滕之战中采取斜向冲击法,再败奥军,歼敌2.2万人。1758年1月,俄军重新发起进攻,占领东普鲁士首府柯尼斯堡(今加里宁格勒),并向普鲁士腹地推进。弗里德里希二世率主力迎击。8月25日,俄普两军在奥得河畔的措恩多夫激战。俄军伤亡约2.3万人,普军伤亡1.4万人。年底,俄军撤回本土过冬。1759年7月,俄奥两军联合行动,会师奥得河地区,尔后向普鲁士腹地进攻。8月12日,弗里德里希二世率普军5万人在法兰克福附近库讷斯多夫与俄奥联军9万人会战。普军仍沿用斜向冲击法,遭惨败,损失2万余人。与此同时,英军在汉诺威的明登击败法军。9月,奥军占领德累斯顿,并于11月迫使1.2万普军在马克森投降。从此,普军元气大伤,转入战略防御。由于奥、法与俄国存有分歧和矛盾,因而未能乘胜扩张战果,使普鲁士获得喘息之机。1760年6月,普军在兰茨胡特被奥军击败,但8月在利格尼茨附近取胜。10月9日,俄军一度侵占柏林,但对战局影响不大。11月3日,普军在托尔高之战中击败奥军主力,战局出现转机。
在海上和海外战场,英、法两国争夺激烈。1756年5月,法国舰队在地中海梅诺卡岛海战中击败英国舰队。1757年,英军攻占孟加拉。1758年后,法国因深陷欧洲战场,在海上和各殖民地的争夺中连遭失败。1759年,法国舰队先后在拉古什和基伯龙湾被英国舰队击败。1760年,英国占领法属加拿大、路易斯安那部分地区和西班牙殖民地佛罗里达。1761年,英国占领法国在印度的主要据点本地治里等地。
至1762年初,交战双方已精疲力竭,普鲁士几乎濒临绝境。同年1月,俄国彼得三世即位,主张与普媾和,5月宣布退出反普同盟,归还俄军占领的普鲁士领土。同时,瑞典也退出战争。普鲁士方转危为安。7月,普军在布克斯多夫击败奥军。此后,各国相继停战议和。1763年2月10日,英、法两国签订《巴黎条约》,法国将其在北美、西印度群岛、非洲和印度的大片属地割归英国。15日,普鲁士与奥地利、萨克森签订《胡贝图斯堡和约》,规定西里西亚仍归普鲁士所有。战争至此结束。
此次战争后,英国成为海上霸主,法国进一步受到削弱,俄国加强了欧洲强国的地位,普鲁士在德意志的特殊地位得到巩固。战争中暴露了以平分兵力和切断敌方交通线为主要特征的警戒线战略和呆板的线式战术的弱点,显示了野战歼敌的优越性。(王新)
百年战争是指英国和法国,以及后来加入的勃艮地,于1337年 - 1453年间的战争,是世界最长的战争,断断续续进行了长达116年,百年战争中,发展出不少新战术和武器。

战争成因

北欧维京海盗骚扰侵略法国海岸由来已久。卡洛林王朝时期,法兰克统治者查理三世同意这些北欧人在法国海岸诺曼底定居下来,他们后来建立了诺曼底公国。1066年诺曼底人在征服者威廉的统帅下成功地入侵英格兰,英国从此在150年内宫廷里全是说法语的盎格鲁—诺曼贵族。他们同时统治着英格兰和诺曼底。1216年盎格鲁—诺曼统治者失去了对诺曼底的控制,但直到百年战争开始的时候,他们仍然控制着法国英吉利海峡沿岸的一些地区。

在14世纪时,法国人试图把英国人由法国西南部赶走,从而统一法国。英国当然不愿退出,并欲夺回祖先的土地如诺曼底、曼恩、安茹等。当时英法两国因为贸易利益的关系,均对佛兰德斯作出争夺,使它们之间的冲突加深。因为佛兰德斯表面上属于法国,但实际上却独自行政,并经常与英国进行羊毛贸易。而战争的导火线则是英王爱德华三世乘法国卡佩王朝绝嗣之际,欲以近亲的关系继承法国王位,但最后却由腓力六世所获得,因此爱德华三世对法国宣战,以夺取法国王位。当时神圣罗马帝国的诸侯和佛兰德斯站在英国一方,而苏格兰和罗马教皇则支持法国。英军当时是雇佣兵制,由步兵,弓箭兵和雇佣骑兵组成,统一由国王亲自指挥,而法军则主要由封建骑士组成。百年战争依局势的转变,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

战争经过

第一阶段
第一阶段(1337年 - 1360年)是双方对佛兰德斯和基恩的争夺战。首先在1340年的斯吕斯海战中,英军打败法军,夺取制海权,以防止法军入侵。然后在1346年8月所发生的克雷西会战中,英军取得陆地上的优势,并在围攻11个月后成功占领了法国海防要塞加莱港。英国挟著胜利的余威,在内维尔十字战役当中,打败苏格兰的入侵,并且擒获亲法的苏格兰王大卫二世,此役也大大地减少苏格兰对英格兰的威胁。1348年黑死病横扫整个欧洲,两国停战十年,直到1356年英国再度开战,攻取了法国的西南部的基思和加斯科涅。随即又在普瓦捷战役利用相同的战术再次击溃法军。而因为英军的横征暴敛和法国全国的经济崩溃,使得法国平民发起起义运动。结果法国在形势不利的情况下,被迫于1360年于布雷蒂尼签订极为不平等的和约——《布勒丁尼和约》,将卢瓦尔河以南至比利牛斯山脉的领土全部割让予英国。

第二阶段
第二阶段(1360年 - 1400年) 是因为法王查理五世欲报仇雪恨,夺回英国所占的地区而发生的。查理五世重组军队以雇佣步兵代替大部份骑兵,并建立了野战炮兵和重建舰队。在内政方面亦作出较大的改革,并整顿了税制,以安抚民心。时机成熟后,他任命B.迪盖克兰这位为军队总司令,以突袭和游击战术攻击英军,在多场战役中均大败英军,至1380年时已将英军迫退至沿海地带。英王为免法国的领地全部丢失,结果与法国签署停战协定,只保有五个港口,分别是波尔多、巴约纳、布雷斯特、瑟堡和加莱及和波尔多与巴约纳间的部份连接地区。

第三阶段
第三阶段(1415年 - 1429年) 是英国乘法国国内的勃艮地派和阿曼雅克派发生内讧,而农民和市民亦发生起义之际重启战端。在1415年,英军于阿赞库尔战役中大败法军,并随即与勃艮地公爵结盟,攻占法国北部大部份地区。法王查理六世在无法组织有效抵抗的情况下惟有于1420年5月21日在特鲁瓦签订几乎等同于承认法国亡国的和约——《特鲁瓦和约》。将法国沦为英法联合王国的一部分。英王亨利五世随即宣布自己为法国的摄政王,并有权于查理六世死后承继法国王位。但是,在1422年,查理六世和亨利五世同于这年死去。结果新法王查理七世和新英王亨利六世为争夺法国王位,再启战端,百年战争进入第四阶段。

第四阶段
第四阶段(1429年 - 1453年) ,法国人民因为不堪英军的压迫,纷纷组织游击战,这给予法军很大的帮助。游击队经常设置埋伏,捉拿英国的征税者,消灭英军的部队,达到了牵制英国之效。虽然于1428年10月,英军与勃艮地派进逼至奥尔良,并包围了此城,使得法军形势大为不利,但此时法国出现了一位千古传颂的救星——圣女贞德,在她的指挥下法军于1429年5月解除了英国对奥尔良的包围,赢得了重大胜利,从而扭转了整个战争的形势。虽然贞德于不久后便英军所捉拿,并以女巫罪处死,但这反而激起法国的民族义愤,使法军作出大反攻。在1437年法军光复首都巴黎,于1441年收复香槟,又于1450年解放曼恩和诺曼底,随后又于1453年夺回吉耶讷。最后于1453年10月19日,波尔多的英军投降,法国收复了除加莱外的全部领土,百年战争至此完全结束。

影响
百年战争,不论对英国或法国人民来说都是一场灾难,当时又是黑死病流行的时代,在战争和疫病的双重打击下,英法两国的经济大受创伤,民不聊生。曾有一位西方历史学家指出:“百年战争是一场持续百年的屠杀游戏。当两国的皇族及贵族为了自己所夺得的利益而庆祝的时候,那些痛失家园及亲人的无辜平民却只能在无声地痛哭。战争打了一百年,人民也哭了一百年。”这种说法可谓一针见血,一语道破了这场战争的残酷。因为这场战争是在法国的土地上进行的,法国变得满目沧痍,很多人民无家可归,但法国最后亦因为这场战争完成了民族的统一大业,为其日后在欧洲大陆的扩张打下基础。英国在百年战争后不但一无所获,还丧失了几乎所有在法国的领地,结果迫使其放弃大陆制霸的企图,转而向海上发展,从而走上了海上帝国的道路。

地位
百年战争从中世纪中叶延续到十五世纪,其结束之年也被认为是中世纪结束的标志之一。在战争过程中,双方武器装备和战术思想都经历了缓慢而深刻的转变,战争的过程也促使交战双方的战争体制调整。

14世纪战争开始时,双方主要采取中世纪西欧化的贵族兵源制,由各领主募集部队。而作为远征的英国一方,由于这种传统兵役制限制了领主们对国王的效忠义务时间,在战争中开始采取更多的来自下层国民的雇佣兵以及相对应的长弓兵战术,同样对法国来说,持续而大规模的战争逼迫统治阶层集结权力应付外敌,促使王室更重视自身的权力而不是希望分配给下面的领主,因此当战争最终结束后,交战双方均先后走上了中央集权的道路。

在战争中英国的数次胜利,也被认为严重挑战和打破了贵族骑兵在西欧占军事垄断地位的特点,自此之后,虽然在胜利国法国仍然保留了大量的重骑兵传统,但步兵能够战胜骑兵的意识已经被全面普及,影响和促进了此后于15-16世纪步兵地位的进一步重大转变。在初期的大规模会战中,法国人坚持使用重骑兵正面冲击,而到15世纪的阿金库尔战役中,他们也部分接受了对手的思想开始令骑兵下马徒步战斗,可说明对骑兵和步兵地位在战争中经历的微妙变化。百年战争中,代表着骑士贵族的法国军队在大规模会战中屡屡失败,最后由出身平民的圣女贞德鼓舞起士气才取得最终胜利,也就标识着贵族骑士风范的退却和民族战争意识的兴起。

百年中,双方的武器装备也经历了改良和演化,14世纪开战时,当时最好的盔甲仍然为锁链甲,这和之前数个世纪相比并没有本质上的进化和改善,而15世纪战争中后期时,新形态的板甲已经成为了贵族骑士们的普遍装备。这种新装备相对前者,事实上最显著的价值即是针对射击和刺杀为主的防御能力改良,因此也可以认为是英国大规模应用的长弓战术所带来的必然后果。 在连续不断的围攻战中,双方也重视攻城武器的设计和应用,在后期,法军开始大规模使用火药及火炮作为武器而取得胜利,并在这些新型武器上具有科技领先地位,即由此促使了新形态的战争方式。

『柒』 历史上的大航海时代是指

伊比利半岛上两大海运国葡萄牙和西班牙的兴盛,大大促进了欧洲航回海的发展。

到十六世纪中答叶,英吉利,荷兰等新兴势力渐渐强大。

不久,欧洲的航海家和传教士们劈波斩浪,远航到世界各地,甚至频频往返于遥远的日本。

大航海时代,就是无数勇敢的冒险家驾着小船,向广阔而神秘的大海挑战的时代;就是不畏艰险,向未知的领域挑战,给欧洲带来无数的发现和希望的时代;就是大冒险的时代。

如果近代史是从全球所有地域都联结起开始的话,那么,大航海时代就是拉开了近代史的序幕。

大航海时代是一个令人向往的时代,而日本光荣公司出品的《大航海时代》系列游戏给了我们一个在游戏中实现我们的梦想的机会,让我们统帅我们的舰队,向大海前进!

『捌』 大航海时代中各个国家正发生什么历史事件

首先跟题主明确一下所谓"大航海时代"的时间范围,个人认为应该是指奥斯曼土耳其人占领君士旦丁堡前后的15世纪中叶到三十年战争结束以及查理一世掉脑袋的17世纪中叶,一共两百年时间. 不管叫”地理大发现”也好,按照日本人”大航海时代”的称呼也好,这个时代毋庸置疑是以西欧国家的远洋航海作为主轴的。正因为有了欧洲人的航海,才使得原本互相孤立的各人类文明区域第一次完整地连接在一起,形成了真正的”全球史”这个概念。依靠着大航海时代,欧洲的技术,最典型的包括火器被传播到了世界的不同角落,影响了不同地方的文明进程,改变了很多区域文明的政治格局;而反过来,来自不同区域的物质和精神文明的成果又不断地输入欧洲,大大拓宽欧洲人的思想视野,给近代的思想文明提供养分;对于缺乏文字记录的诸多土著社会来说,他们真正的历史更应该算是从大航海时代才开始的,因为有了欧洲探险家的各种一手记录和资料进行佐证,他们的历史才真正被其他地方的人所准确了解。

应该说这个时代是一个融合与冲突激烈交织的变革时代。
在西欧,印刷术的发明以及人文主义的兴起加快了知识传播的效率,缔造了各国文化繁荣的基础,为后来欧洲在自然科学上的突飞猛进打下了基础;专制王权的兴起,宗教改革以及海外扩张带来的物价革命,无不冲击着旧有的中世纪传统社会,使各国在组织架构和军事技术也有新的突破。最后的三十年战争可是这些变革成果的一次检阅场,结果是奠定了今天国际主权法理的基础。
东欧主要是围绕着莫斯科公国的兴起,以及与波兰·立陶宛联合王国还有占据南俄受奥斯曼土耳其支持的克里米亚汗国之间的三方博弈为主线。对今天的俄罗斯、波兰以及乌克兰三国来说,这段时期的历史仍然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俄罗斯在北亚的大扩张始于此时,波兰度过了历史上最为辉煌的黄金时代,乌克兰的民族意识也算是在这个时候诞生(赫梅尔尼茨基起义)
中近东地区则毫无疑问见证了奥斯曼帝国从崛起到走下坡路的整段历史。从攻占君士旦丁堡,统一安纳托利亚,征服埃及·汉志,东侵波斯、横扫东南欧的意气风发,到后宫主朝,禁卫军政变,地方贝伊反乱的每况愈下,奥斯曼帝国对今天土耳其以及巴尔干、中东的政治局势依然有着深远的影响。
印度则见证了另一个与奥斯曼帝国齐名的伊斯兰火药帝国“莫卧儿”的崛起。一个来自中亚的帖木儿后裔政权将伊斯兰势力和波斯文化推进到了除德干高原以南和东北阿萨姆以外的几乎整个次大陆。直至今日,莫卧儿时期的艺术在印度的文化史上仍然极其重要的一部分。
东南亚,中南半岛上的大城王国与缅甸东吁王朝间的相爱相杀,至今是泰国王室影视最受欢迎的题材之一;在海岛东南亚上,我们今天所熟知的马来西亚和印尼这两个穆斯林国家,实际上也都是在16世纪西方殖民者的入侵压力下才完成与伊斯兰教的整合。
中亚地区虽然在蒙古帝国瓦解以及新航路开辟的冲击下步入衰落,但群雄割据的分裂状态却一定程度上奠定了今天中亚地区的民族成分基础。今天的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的基础版图,可以说都是在这个时期开始形成的(贾尼别克和克烈汗的北迁,昔班尼汗对河中地区的入侵)。卡尔梅克人也是在这个时候开始大规模地迁徙至钦察地区。
对于日本,精彩纷呈的战国时代如今是日本历史文化对外输出的绝佳招牌,也是日本从中世转向近世的关键时期。在战国时代之前,日本很大程度上只能算是一个地理性名词,而在战国时代之后,经过战乱对社会架构的重新整合以及西方军事技术和文化的传入使这个东海岛国第一次有了动员举国之力渡海侵占邻国的能力。
在北美,印第安人与英国移民的早期交往至今仍被很多白左所津津乐道,阿尔冈琴公主波卡洪塔斯简直成了白左眼中的圣母典范。至于“五月花号”公约是今天世界哪个超级大国的立国精神之本,想必是不需要多说了。
在中南美洲,阿兹特克和印加两个原住民政权分别在西班牙入侵前的一个世纪时间完成了从小小城邦扩张为大帝国的过程。我们今天所熟知的这两个美洲辉煌文明的代表,其实在大航海时代前都还只是众多毫不起眼的小王国中的一个。他们在这个时期极速走向兴盛,又在西班牙征服者的打击下极速般地土崩瓦解。
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西苏丹的桑海帝国和中南美的两大土著帝国一样,恰好在大航海时代经历了从极盛到衰亡的过程。这个依靠强大的骑兵和河运舰队控制几乎整个尼日尔地区贸易中心的黑人帝国,却在少数携带先进火器的摩洛哥远征军的面前原形毕露;东苏丹的古基督教王国阿比西尼亚与非洲之角的穆斯林势力的长期战乱,导致奥罗莫人的大规模趁虚北迁,成了今天埃塞俄比亚的第二大民族。
即使是在与欧洲航海者还只有零星接触的大洋洲土著王国,也分别迎来各自历史的关键时期,比如汤加王国的二元-三元政治体制的确立,建造著名人工岛遗迹“南马杜尔”的邵德雷尔王朝的覆灭,以及与塔希提间保持渡航的“Late Voyaging Era”结束之后致力发展本土文化的夏威夷王国。
最后当然要说一下我天朝。众所周知这个时候中国正是在明王朝的统治之下,而明朝同样也是中国古代社会的重要转型期,主要包括城镇手工业和商品经济货币化的进一步大发展,出版印刷业的兴盛带来的世俗文化繁荣,以及与西方势力的首次接触而产生的“西学东渐”之风,都是明代历史发展的重要标志。相比前代,明朝有着远远丰富得多的大量史料,能够让我们更加容易地去还原一个真实的历史,从很多细节中品味乐趣。正因为如此,我们今天对于“古代中国”这个名词的大部分印象,其实最早都来源于明代。
要在一篇回答里说清这两百年间各个国家发生了什么历史事件是很困难的,所以鄙人在这里只是简单列举了一下各不同文明区域的历史脉络大概因为大航海时代而发生了怎样的改变。总之,相比前代,人类世界很多原本孤立而模糊的区域文明从此开始有了清晰的历史轮廓;而相比后代,更多不同的区域文明正处在各自传统历史的转折点或者巅峰。这是一个多元交汇,使“全球史”这个名词开始真正有意义的时代。

『玖』 谁能提供一点世界历史上大航海时代的资料

地理大发现(英文:Age of DiscoveryorAge of Exploration),又称大航海时代,指在15-17世纪世界各地,尤其是欧洲发起的广泛跨洋活动与地理学上的重大突破。这些远洋活动促进了地球上各大洲之间的沟通,并随之形成了众多新的贸易路线。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东西方之间的文化、贸易交流大量增加,殖民主义与自由贸易主义开始抬头。欧洲则在这个时期快速发展并奠定了超过亚洲繁荣的基础。人们不仅在这个时代中发现了新的大陆,增长了大量的地理知识,也极大促进了欧洲的海外贸易,并成为欧洲资本主义兴起的重要环节之一。而新航路对世界各大洲在数百年后的发展也产生的久远的影响,对除欧洲以外的国家和民族而言,地理大发现带来的影响也是复杂而矛盾的。

需要指出的是,所谓“大发现”是以当时欧洲人的眼光,而非人类历史上真正的第一次发现。有人误以为“地理大发现”是单纯的发现北美新大陆,其实是几个地理事件的综合。

历史背景

君士坦丁堡的陷落
1453年,东罗马帝国首府君士坦丁堡被奥斯曼土耳其人所攻陷,从此整个中东及近东地区,全部成了穆斯林的天下。由于君士坦丁堡的特殊地理位置,欧洲人从此不能再向他们的前辈那样通过波斯湾前往印度及中国,也不能再直接通过这个位于博斯普鲁斯海峡的巨大港口来获得他们日益依赖,且需求量巨大的香料。欧洲人必须找到一条新的贸易路线,直接从香料群岛获得香料的资源。

对新的殖民地和财富的渴望
很久以来,与中国、印度的贸易,一直是通过阿拉伯人作为中介的,而在整个欧洲,与阿拉伯人的贸易又几乎都掌握在意大利的威尼斯和热那亚商人手里。在西欧,英国、法国、西班牙和葡萄牙等各国君主还有商人们都急切地希望能够打破意大利人和阿拉伯人的垄断,自己前往印度、中国和香料群岛等地,直接与当地人进行香料、丝绸等商品交易。

另一方面,由于当时欧洲的商品对于中国人、印度人而言毫无吸引力,导致了欧洲人只得用大量的金银来换取香料和丝绸。长期的入不敷出,导致欧洲人对于获取金、银、宝石或者直接获取香料等资源显得十分感兴趣。至此,那些出产这些珍贵资源的地区,便成了欧洲人猎取与互相争夺的目标。

对未知世界的向往

最古老的幸存葡萄牙海图,结果显示探索达伽马到印度。在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中,欧洲在公元15世纪以前一直扮演着一个次要的角色。而在同期亚洲创造出了更为繁荣的文化,并将这一优势不断扩大。对于这个世界的发展而言,亚欧大陆及北非在世界上扮演的角色超过了其他地区,这导致很长一段时间内,亚欧大陆及北非的人们对世界的认识仅仅局限于此。

而这个“世界”的两端:太平洋西岸和大西洋东岸几乎没有过直接的交往,欧洲黑暗时期正是亚洲国家空前繁荣的年代。他们对彼此的认识也仅仅是通过7000余公里的丝绸之路相互了解。这样漫长的距离和通行这段道路所需要的时间,也扭曲了东西方之间绝大部分可供了解的资讯。

对于当时的中国而言,天圆地方观念与地理中国中心是社会的标准常识。与之相对的欧洲,则是通过数世纪前成书的《圣经》与托勒密在公元2世纪成书的《地理学指南》(人们将它从希腊文翻译为拉丁文——大规模被欧洲人了解的前提之一,则是在1406年)。欧洲人通过《地理学指南》可以准确的了解他们憧憬的亚洲、北非。但对于世界的另一半,依然是一片空白。他们所知道的世界并不比千余年前的罗马人甚至希腊人多多少。他们根本不知道有美洲、大洋洲和南极洲的存在。虽然他们已经知道了印度与中国的存在,但是真正到过那里的却很少。13世纪末,马可波罗与他的游记在欧洲掀起了对东方向往的狂潮:在马可波罗笔下的中国、东亚甚至整个亚洲成为一个拥有空前繁荣的文化、遍地黄金、香料发达而强盛的区域。这引发了大量欧洲人一窥东方文明的愿望。然而马可·波罗前往中国时所途经的波斯湾对于欧洲人,特别是15世纪之后西欧人而言已经成为了禁区;虽然已经有人深信地球是圆的,但是他们对地球大小的估计,却是完全建立在错误的数据的基础之上的。当时甚至有人认为从欧洲往西至多几周时间便可到达亚洲。

文化与航海技术
中国在15世纪时将它的海上力量培养为用于符合其儒家思想的工具——将一只庞大、技术力量先进的船队赋予宣扬天朝国威的工具。这支准仪仗队到达了中东、东非(现在有人声称他们发现了澳洲、美洲、南极洲——并早于麦哲伦一行环绕了整个世界,但这些说法并没有足够的证据使其成为主流思想)。但郑和的航行没有将明帝国发展成为领土广大经济繁荣的国家:这支仪仗队并没有军事使命,也没有将它发展的贸易扩张为大规模的交往。大航海也因此消耗了明政府大量的财力物力。随着明朝海禁的开始,亚洲失去了在技术上可行的远望:发现新大陆和环游世界。

六分仪图解但是欧洲则走上了大航海时代的前台,有证据显示维京的海盗们曾到过格陵兰,并在加拿大设立了海盗据点。除了海盗活动。梵蒂冈的活动也成为促进远航的要素之一:葡萄牙与西班牙的探索活动多少有将基督教传播到世界,并将异教徒转化为基督教徒的想法,并且伊比利亚半岛在历史上曾多次被穆斯林国家军队进攻过,伊斯兰教对伊比利亚半岛的政治、宗教、文化形成的威胁是显而易见的。这种政治、经济上的扩张主义加上文化理念上的扩张要求令伊比利亚半岛的航海家们对自己的活动坚信是上帝的使命,从而为远航的心理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十字军东征带来的长年战争,中世纪的宗教裁判所等等这一切,导致欧洲人对于基督教产生了一种狂热的感觉。很久以来,积极传教便是基督教会特点之一。而且,为了使那些异教徒或不信教的人皈依基督教,人们总是会毫不犹豫地使用武力。尤其是那些刚刚战胜了摩尔人的西班牙传教士们,特别渴望将战场上的胜利转化成宗教上的胜利,将基督教带出伊比利亚半岛,带出欧洲,传向世界的每个角落。

远洋航行所需的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对于航海家而言,他们能够在海上活动,除了宗教信仰以外,他们更多的是依靠来自各地的科技:由占星术发展的方向辨识、指南针,从穆斯林的独杆三角帆船发展的大三角帆技术——这项技术将三角帆从横帆的替代物转化为推进船只的重要附加物,还有本国发达的造船业才是在海上最可信赖的依靠。而在这些科技流传至欧洲之前,没有人会打算到世界“边缘”去冒险,地圆说的出现打消了航海家从地球摔向地狱的担忧。从12世纪开始,欧洲人便开始制造用于航海的大型船只。1200年至1500年间,欧洲普通船舶的吨位普遍增加了一到二倍。在短短的几个世纪之内,他们或是从阿拉伯人那里学会了使用,或是自己动手发明改造了诸如罗盘、六分仪、海图、三角帆、艉舵、三桅帆船等工具或技术,使得欧洲人拥有了在各种复杂气候条件下进行远航的能力。

通往印度的航路

越过好望角

好望角,从西边的崖壁上看下去与西班牙将注意力放在地中海不同,葡萄牙扩张政策的目标一直是向大西洋推进。一方面这符合葡萄牙王室寻求黄金的需要,也是葡萄牙试图与传说中非洲大陆上的普莱斯特•约翰王国(Prester John)进行接触。葡萄牙王室的“航海者”恩里克亲王(Prince Henry the Navigator,1394—1460)在1415年进行了一次关于西非的探险,葡萄牙在这一次的探索中占领了非洲西北,位于直布罗陀的休达城(Ceuta,今摩洛哥塞卜泰),开始了他们的新航路探索。葡萄牙船队在王室的资助下越过直布罗陀不断南下。他们在1434年成功越过博贾多尔角,打破了人们对远洋航行的心理与生理上的局限,因此航海探索的进程加快了。1448年,葡萄牙在非洲大陆西部建立了占领堡垒,这些堡垒的主要任务并非是维持葡萄牙对当地的占领,而是对当地人进行掠夺,并逐渐深入非洲腹地进行探索的据点。很快,葡萄牙舰队1470年代到达加纳,1480年代到达刚果和安哥拉。1486年迪亚士的船队达到非洲最南端的风暴角(因绕过此处获取印度财富在望,葡王将其改名好望角)并在这些地方建立殖民据点,与土著居民展开贸易往来。

在1487年,葡萄牙政府任命巴•迪亚士(Bartolomeu Dias)进行向扎伊尔和入海口以南的探索。这只船队在1488年1月来到南纬33度的西风带,遭到了暴风雨的袭击。在长达13天的暴风雨中,迪亚士曾多次下令改变航向,并在2月3日看到了陆地,并将该地命名为“牧人湾”(今Mossel Bay,莫塞尔湾)。并在接下来一段毫无目的的旅程中绕过非洲最南端。在船队疲惫不堪的情况下完全越过好望角,在好望角他们遇到了大风暴。于是迪亚士将这个非洲的最南端命名为“风暴角”,并启程返航。1488年末他们回到里斯本,向葡萄牙王室汇报了他们的行程。而这段探索绕过好望角的航线,已经过去了60余年。

终点是印度
在1492—1493年间,意大利人哥伦布在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下到达了美洲并建立的殖民据点,这加剧了西班牙、葡萄牙之间对新大陆的控制权的争夺激烈程度。葡萄牙和西班牙对己方船队发现的新大陆,都宣布自己的探险队最先到达的地方为本国领土,两国因此争执不断。在罗马教皇亚历山大六世的调停下,于1494年签订《托德西拉斯条约》,规定佛得角群岛以西100里加(1里加=5.92公里,这条经线约是西经41度)处从北极到南极的经线为分界线(称为教皇子午线),西侧归西班牙,东侧归葡萄牙。由于这条经线穿过巴西,使得葡萄牙有能力对本属于西班牙势力的美洲巴西提出领土要求。

同时葡萄牙新君主开始继续支持绕过非洲大陆探索东方的航线,1497年7月,获得葡萄牙支持的航海家达·伽马率领一支船队从里斯本出发,而在上一次大探险中受封为地方要塞长官的迪亚士也随船队一并南下。8月份船队到达佛得角后达·伽马与迪亚士分开,独自进行南方航线的探索。在佛得角补给后船队在大西洋西风带漂流了3个月,并一度接近了南美洲的大陆。舰队于11月抵达好望角附近,并随后在莫桑比克(1498年1月)休整。与莫桑比克当地领主的交谈为达·伽马的船队带来了一位富有经验的领航员,在这位领航员的指导下船队于4月13抵达肯尼亚的马林迪,并获得通往印度的航线与一位领航员。于1498年5月抵达印度的卡里库特港(现在的喀拉拉邦科泽科德),在同当地王宫商谈贸易的交涉中,由于长期垄断印度洋贸易的阿拉伯商人施加的影响而并不成功。最终达·伽马通过扣留数位印度贵族为手段,与卡里库特签订了贸易条约,于1498年8月底离开印度,启程回国。史料记载这场约的印度行收获的香料与财富,数倍于航海成本。这次航行极大的刺激了葡萄牙政府。为此,1502年2月,葡萄牙再次派遣达·伽马率领10艘舰船前往印度。鉴于上一次航行时卡里库特对葡萄牙的态度,达·伽马选择支持当地另一个诸侯科侵王来削弱反葡萄牙的力量。通过数十年的经营,葡萄牙成功开辟了通往东方的商贸航路。

通往美洲的航路

哥伦布的座船“圣母玛丽亚号”在葡萄牙积极出海探险的同时,西班牙也不甘示弱。1492年,哥伦布得到西班牙国王伊莎贝拉一世的批准和资助,率领3艘海船(载重分别为100吨,60吨,40吨)和87名水手,带着3份国书(一份西班牙国王致中国皇帝,两份空白国书由哥伦布发现新国家时填写),于8月3日出航。经过艰苦航行,在10月12日到达美洲一个海岛。据考证,他第一次在美洲登陆的圣萨尔瓦多(西班牙语意为救世主)岛就是今巴哈马群岛中的华特林岛。可是哥伦布以为他到了印度,因此他将这里的居民称作印第安人(Indian,意思是印度人)。1493年3月,哥伦布留下一小部分人驻守后,率船回到西班牙。他的发现震动了整个欧洲。此后他又进行了3次航行(1493年、1498年、1502年),发现了牙买加、波多黎各、多米尼加,并且见到了洪都拉斯和巴拿马。但是哥伦布一直以为他到的是印度,因此至今称那里是西印度群岛。

1499年 - 1504年间,意大利人阿美利哥·维斯普西考察了南美洲东北沿海地区,认为这里不是印度,而是一块新大陆。后人将这块大陆以他的名字命名为亚美利加洲(America)。

人类首次环球航行
1513年,西班牙航海家巴尔波亚从北向南穿越巴拿马地峡,发现了太平洋的水面,称为“大南海”。

1519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得到西班牙国王查理一世的支持,在9月20日率领5艘船和265名船员,从西班牙塞维利亚港启航,横渡大西洋,沿南美洲东岸南下。在1520年3月31日到达阿根廷南部的圣胡利安港,并在此休整。8月24日,从这里出发,通过大陆与火地岛之间的海峡(后称麦哲伦海峡),进入“大南海”。因为在这个水域里航行3个多月没有遇到任何风暴和巨浪袭击,因此称为“太平洋”。1521年3月16日,麦哲伦船队抵达菲律宾群岛的三描岛。3月25日又抵达马索华岛。经过与当地居民的沟通,麦哲伦发现自己从西方绕到了东方。

1521年麦哲伦被菲律宾土人杀害,只剩下1艘船和18名船员,由德尔·卡诺率领继续横渡印度洋,经过好望角,于1522年9月返回西班牙。实现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的环球航行。

影响
葡萄牙和西班牙对新大陆的发现,都宣布自己的探险队最先到达的地方为本国领土,两国因此争执不断。在罗马教皇亚历山大六世的调停下,于1494年签订条约,规定佛得角群岛以西100里加(1里加=5.92公里)处从北极到南极的经线为分界线(称为教宗子午线),西侧归西班牙,东侧归葡萄牙。麦哲伦实现环球航行后,争议又起,再次订立条约,西班牙独占巴西以外的美洲全部,葡萄牙则将亚洲、非洲至于自己的势力范围之内。之后,荷兰、英国、法国接踵而至,几乎将欧洲以外的土地瓜分殆尽。

由于新大陆的瓜分,导致了印第安人被大肆屠杀,非洲黑人大批贩卖,黄金、白银、香料等不断运回欧洲。

同时,地理大发现也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而且地理大发现促进了科学技术的进步。由于航海需要解决许多实际问题,天文学、数学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到17世纪,科学的中心已从中世纪商业繁荣和文艺复兴的文化中心德国和意大利北部,转移到受地理大发现好处的大西洋沿岸地区,如法国、荷兰和英国南部。

对地理大发现的责疑
近年来有历史家、学者提出了对地理大发现的责疑。最主要的论点如下

大约公元前600年腓尼基人已沿非洲东岸向南航行,绕非洲南端进入大西洋,瓦斯科·达·伽马不过是反向而行。
北欧移民者曾到达过冰岛、格陵兰、以及加拿大东岸。
15世纪初阿拉伯航海家也从非洲东岸南航到达莫桑比克。
15世纪初的世界海洋霸主是中国明朝军队(海军),该军已经来往航行于欧亚大陆以南(中国、印度、东非),这一段根本不能算是新发现。(参见条目:郑和下西洋)

『拾』 大航海时代开始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开辟新航路和随之而来的殖民掠夺,对世界各国的历史产生深远的影响。亚洲、非洲和美洲许多国家,从此逐渐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成为西方殖民者掠夺的对象。葡萄牙和西班牙是殖民掠夺的总先锋,而后起的荷兰、英国和法国等,利用其强大的军事和经济力量挤掉西班牙和葡萄牙,继续在亚、非、美洲进行残酷的殖民掠夺,给这些地区的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然而,事情也有另一面。新航路开辟以后世界连成一体,有利于经济和文化交流,促使一些地区如美洲在吸收外来文化基础上形成独具一格的文化圈,促进世界文明的汇合。 新航路的开辟和殖民掠夺,对西欧也有重大影响,引起了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归根结底促进封建制度的瓦解和资本主义的兴起。所谓商业革命,指商业扩大、商品种类增多、经营方式改变和商路商业中心的转移,开始形成世界市场。欧洲与亚洲、非洲之间的商业扩大了,并开始与美洲有了商业联系。亚、非美洲的众多商品,开始或大量出现在欧洲市场上。欧洲的商路和商业中心渐渐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意大利的商业城市趋于衰落,里斯本、安特卫普、伦敦等日益繁荣。新的金融机构如股份公司和交易所相继出现。从殖民地掠夺和开采的大量廉价的贵金属,源源不断地流入欧洲,引起物价飞涨,被称为价格革命。16世纪,欧洲的黄金从55万公斤增加到119万多公斤,白银从700万公斤增加到2140万公斤。西班牙从殖民地得到的金银最多,物价上涨最多最快,16世纪时平均上涨4.5倍,粮价上涨5倍。英、法、德国一般上涨2倍到2.5倍。物价上涨使靠工资为生的工人实际工资下降,日趋贫困。按传统方式征收定额货币地租的封建主,收入减少了。新兴的资产阶、新贵族靠使用廉价的劳动力和高价出售产品而得到好处。正如马克思所说:“土地所有者阶级和劳动者阶级,即封建主和人民衰落了,资本家阶级,资产阶级则相应地上升了。”①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是资本原始积累的因素之一,并使阶级矛盾更加尖锐复杂,加速了封建制的没落和资本主义的发展。从此,西欧诸国的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开速超越亚洲、非洲和美洲许多国家。

阅读全文

与大航海时代历史事件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