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四川作为天府之国,从古至今都发生了哪些有趣的历史故事
四川作为天府之国来
称为“自天府之国”乃是因为天府原是一个官职,主要掌管人间珍宝。后来,秦朝时蜀郡“省长”李冰及子二郎修建了都江堰水利工程之后,有了成都平原的富庶,“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成了中央王朝的主要粮食供给基地和赋税的主要来源,再加上盆地在冷兵器时代具有易守难攻的特殊战略地位,因而避免了历史上很多次战争的破坏,得到了一个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
历史上许多有眼光的战略家,如张良、诸葛亮等都把四川当作可以立国的根基之地。唐朝中期和晚期,关中发生战乱时,唐玄宗和唐僖宗都是选列四川成都避乱。六十多年前的抗日战争,蒋介石更是应了一句谶语“胜不离川,败不离湾”。虽然国共合作的武装力量打败了日本侵略军,但得胜的国民党政府却在最后败逃于台湾,人算不如天算。
“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这是历史上名篇《隆中对》中的名句,作者诸葛亮之所以协助河北人刘备得以称帝,恐怕也与谶语“胜不离川”相关吧。三国时候,刘备率一支打打逃逃的乌合之众,却能够保全实力,在蜀地三分天下,莫不与四川这个独特的地理位置有关。
⑵ 四川近代史
近代至今
1840年,鸦片战争揭开中国近代史的序幕,但直至1895年,李鸿章和日本政府代表伊藤博文签订《马关条约》,其中规定增开四川的门户重庆为通商口岸,才算真正步入近代。四川社会自然经济逐步崩溃并且半殖民地化,民族资本主义在四川开始萌芽。
19世纪60年代,石达开入川,之后又爆发成都教案,以及义和团起义。在四川爆发的保路运动成为辛亥革命的导火索。1911年,成都独立成立军政府;1912年,四川正式成为中华民国的一个省。之后四川却陷入了长达21年的军阀混战时期,直到1933年刘湘邀蒋介石入川平叛。
抗日战争爆发,中国沿海沿江的各类工矿企业、高等学校和文化团体也纷纷内迁至四川,四川再次成为中国的大后方。同时300万川军出川抗战,为抗日战争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1949年12月10日,蒋介石携其子蒋经国,从成都飞往台湾,随后四川和西康相继更换政权。1952年,撤销川东、川西、川南、川北行署,恢复四川省建制。1954年07月,原中央直辖市重庆市并入四川省,改为省辖市。1955年,撤销西康省,金沙江以东划归四川省。1997年,重庆市、万县市、涪陵市、黔江地区从四川划出重新成立重庆直辖市。
试题的话 新浪上的不错的
⑶ 简述解放以来四川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
1949年12月,四川地区解放。年1月,中央将四川、贵州、云南及西藏划为西南区,在重庆市设立中共中央西南局、西南军政委员会和西南军区,分别由邓小平同志任西南局书记、刘伯承同志任军政委员会主席、贺龙同志任军区司令员,统一领导西南区的工作。同时,将四川地区划分为川西、川东、川北、川南4个行署和重庆市及西康省,均直属大区领导。4个行署和西康省共辖21个专区、6个市、191个县。 1952年9月1日,中央决定撤销西南军政委员会和4个行署区,恢复四川省的建制,成立四川省人民政府,并将重庆由中央直辖市改为省辖市。同年10月,将“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更名为“区专员公署”。1954年2月,中共中央西南局撤销。 1955年1月,四川省人民政府更名为“四川省人民委员会”。同年5月,将各“区专员公署”更名为“专员公署”。10月,撤销西康省,将金沙江以东各县并入四川省,以西的昌都地区划归西藏自治区。 为了加强四川西部高原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建设,按照国家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精神,先后设立了西康藏族自治区(后改甘孜藏族自治州)、四川藏族自治州(后改为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凉山彝族自治州及木里藏族自治县、盐源彝族自治县、茂汶羌族自治县、北川羌族自治县等一批自治州、县。为了加强三线建设,于1965年以攀枝花矿区为中心,设立了渡口市(1987年更名为攀枝花市)。 1997年3月14日,八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批准设立重庆直辖市。管辖原重庆市、万县市、涪陵市和黔江地区所辖行政区域,共计43个区县(市),总面积8.2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002万人。川渝分治后,四川省的地级行政区降为21个(18个地级市和3个自治州),县及县级市、区179个,数量仍为全国第一。所幅员面积为48.5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5.1%,居第5位;人口8356.5万人,占全国的6.8%,居河南、山东、广东之后,列第4位。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8级特大地震。
⑷ 成都历史各时期的重大事件和代表人物等
历史各个时期的成都:
据史书记载,大约在前5世纪中叶的古蜀国开明王朝九世时(前367年)将都城从广都樊乡(华阳)迁往成都,构筑城池。
早期为百濮地,据《华阳国志》载: "越嶲郡会无为濮人居地,有濮人冢",《史记 · 楚世家》说:“(楚武王)于是始开濮地面有之,建宁郡南有濮夷,濮夷无君长总统,各以邑落自聚,故称百濮也”。
关于成都一名的来历,据《太平寰宇记》记载,是借用西周建都的历史经过,取周王迁岐,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而得名蜀都。蜀语成都二字的读音就是蜀都。成者毕也、终也,成都的含义就是蜀国终了的都邑,或者说最后的都邑。
东周慎王四年(前316年),秦国兼并蜀国,并设置蜀郡于成都。秦张仪、司马错筑太城(府南城),次年,张仪在太城以西筑少城(府西城)。
秦昭襄王五十一年(前256年),蜀郡太守李冰,吸取前人的治水经验,率领该地人民,主持修建了沿用至今著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并造石人作测量都江堰水则,是中国最早水尺。 秦末汉初,成都取代关中而称“天府”。
西汉元封五年,汉武帝分天下为十三州,置益州。王莽改益州为庸部,蜀郡为导江,治临邛。新朝地皇五年,公孙述称帝,定成都为“成家”。又改益州为司隶,蜀郡为成都尹。东汉时仍为蜀郡。东汉末年,刘焉做“益州牧”,从原广汉郡雒县移治于成都,用成都作为州、郡、县治地。
三国时期成都为蜀汉国都。延康元年,曹丕篡汉,次年,刘备以汉室宗亲的身份在蜀地成都称帝,延续了汉朝大统。蜀汉政权始于昭烈帝刘备,鼎盛时期占据荆州、益州,国力强盛,但是经过关羽失荆州、刘备败夷陵后元气大伤,后来诸葛亮治国,恢复生产,使得能与魏、吴抗衡。
晋武帝改蜀郡为成都国,不久恢复称呼。永兴三年(306年),李雄在成都称帝,国号“大成”。至咸康四年(338年)时,李雄侄李寿又改国号为“汉”,史称为“成汉”。永和三年(347年),大成国被东晋所灭。
南朝宋、齐以后,益州及蜀郡的治地址都是成都,益州刺史治太城,成都内史治少城。隋朝开皇二年(582年),改为西南道行台。次年,复置总管府。大业初年(605年),府废,隋炀帝复改益州为蜀郡。
唐朝复为益州,武德初年(618年),置总管府。武德三年(620年),改为西南道行台。武德九年(626年),又改为都督府。龙朔二年(662年),升大都督府。天宝初年(742年),复为蜀郡。至德二年,唐玄宗幸蜀驻跸,升蜀郡为成都府,作为南京,是唐王朝的陪都,改成都守为尹。
后梁开平一年(907年),朱温灭唐,中国历史进入五代时期。王建、孟知祥先后割据川蜀,在成都称帝,国号蜀,史称“前蜀”和“后蜀”。
北宋嘉祐四年(1059年),改益州路(川峡四路之一)为成都府路,治所在成都。
南宋宝佑五年(1257年),蒙元军攻占成都,使当地的生产和经济遭到了极大的破坏。[23]元朝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设成都路,为四川行省首府驻地。
元末,至正二十年(1360年),明玉珍建立大夏国,改曰成都刺史府。
明洪武四年(1371年),明军攻灭大夏国政权,在成都设四川承宣布政司,其中成都为首府。明太祖朱元璋封第十一子朱椿为蜀王,王府设在成都,今人称其为“皇城”。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张献忠率军攻入成都,自立为帝,国号大西,称成都为西京。
清军入川,四川汉人极力抵抗,战乱多年,人口大减。康熙年间,清廷实施“湖广填四川”大移民,成都逐渐恢复生气,并繁荣至今。清朝设置四川省于成都。皇帝另简派四川总督、成都将军驻成都府。
民国元年(1911年)6月,保路运动在成都发起,清廷四川总督的赵尔丰因镇压民众而造成的“成都血案”引发民众起义,这直接导致了辛亥革命的总爆发,为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立下了不朽的功绩。11月27日,立宪党人蒲殿俊在成都宣布四川脱离清朝,成立大汉军政府并担任都督。
民国二年(1912年)3月12日,成都之大汉军政府改为四川军政府,军政府驻成都,尹昌衡任都督。民国三年(1914年),北洋政府通令在成都设置西川道,领成都、华阳等31县;后废道复省,成都仍为四川省会。民国十七年(1928年)设立成都市。
1949年12月2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进驻成都,撤销四川省,成都成为川西行署区的驻地。
1952年9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撤销各行署、恢复四川省建制后,在成都成立四川省人民政府。
1989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成都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在国家计划中实行单列,享有省一级经济管理权限,成为全国14个计划单列市之一。
1994年5月,经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通过,将计划单列市确定为副省级市,成都加强了省级机构统筹规划和协调的地位和作用,成为全国15个副省级市之一。
(4)四川的历史事件扩展阅读:
成都简介:
成都,简称蓉,别称“蓉城、锦城”,是四川省省会、副省级市, 特大城市,西部战区机关驻地, 国务院确定的国家重要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商贸物流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是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
2018年,全市下辖20个区(市)县和高新区、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面积1433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633万人,GDP15342.77亿元。成都位于四川盆地西部,成都平原腹地,境内地势平坦、河网纵横、物产丰富、农业发达,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自古享有“天府之国”的美誉。
作为全球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有国家级科研机构30家,国家级研发平台67个,高校56所,各类人才约389万人;世界500强企业285家。成都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古蜀文明发祥地, 中国十大古都之一。 公元前四世纪,开明王朝九世以“一年成邑,二年成都”,故名成都。
先后有7个割据政权在此建都;一直是各朝代的州、郡治所;汉为全国五大都会之一;唐为中国最发达的工商业城市之一,史称“扬一益二”;北宋是汴京以外的第二大都会,发明了世界上第一种纸币交子。拥有都江堰、武侯祠、杜甫草堂、金沙遗址等名胜古迹,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先后获世界最佳新兴商务城市、中国内陆投资环境标杆城市 、国家小微企业双创示范基地城市 、中国城市综合实力十强 、中国十大创业城市等。 2016年4月,国务院明确成都要以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为目标。
2019年3月1日,成都获得2021年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举办权。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成都
⑸ 四川的历史性事件有哪些拜托了各位 谢谢
四川历史沿革 200多万年前,四川便开始有了人类活动,距今25000年前开始出现文明,并形成了以三星堆文明为代表的高度发达的古蜀文明。秦王朝统治四川后,四川逐渐融入中原文化,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古蜀文明 根据考古发现,200多万年前旧石器时代早期,四川便开始有了人类活动。四川境内有已被命名的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四处。距今7~8千年的时候,四川地区逐渐进入新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遗址分布很广,目前已发现200多处,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广汉三星堆遗址、广元营盘梁遗址、西昌礼州遗址等。 约4~5千年前,四川地区进入上古传说时期,这一时期大约同中原的夏、商、周时期相当。此时的古史传说内容主要关于上古四川先王世系和活动,较著名的有大禹导江、杜宇化鹃等。尽管没有史料记载,但三星堆、金沙、十二桥等遗址的考古发掘和口头传说证明,最迟到商代,成都平原已经进入奴隶社会。 商周时期,在成都平原建立的奴隶制政权蜀国可能与古史传说中的“ 三代蜀王 ”——蚕丛、柏灌、鱼凫有关。大约在夏商之际,蜀人部落从今茂县一带迁徙至成都平原。“三代蜀王”之后,大约相当于中原西周时期,杜宇王朝建立,其间蜀国的都城迁至郫邑(今郫县),杜宇王朝采用君主世袭制,势力强大,其势力基本覆盖了整个四川盆地。大约相当于春秋早期,杜宇氏禅位于治水有功的蜀相鳖灵,鳖灵建立了开明王朝。 战国至三国 开明王朝定都于广都(今双流),起初国力强盛,大约在公元前4世纪,开明九世开始仿效华夏礼乐制度,并把都城从广都迁往成都,也就有了苌弘化碧的传说。秦惠文王更元九年(前316年),秦国为统一天下做准备,从石牛道讨伐蜀国。 秦攻占蜀国后,设蜀、汉中两郡。四川地区逐步实行秦国的制度,开始进入封建社会。秦昭襄王至秦庄襄王年间(前227年~前247年),李冰担任蜀郡太守,采取了许多开发蜀地的重大措施,比如修建都江堰,疏通检、郫二江(今南河、锦江),使成都平原日渐富饶,为秦始皇统一中国提供了重要的物质保证。 西汉以后四川地区社会、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繁华程度超过关中地区而被誉为“ 天府之国 ”,美称相沿至今。汉景帝年间,文翁出任蜀郡太守,在成都建立中国首个官办学堂“文翁石室”,从此蜀地学风大盛,可与齐鲁地区相媲美。西汉末,公孙述占据益州,国号“成家”,建都成都。 东汉末,益州又被刘焉刘璋父子割据(189年~214年)。后来,刘备在成都称帝,史称“蜀汉”(221年~263年)。蜀汉疆域包括今重庆、四川、云南大部,贵州全部,陕西和甘肃小部。形成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蜀汉丞相诸葛亮励精图治,使蜀国社会经济得到很大发展。 两晋至隋唐 蜀汉后 主炎兴元年(263年),蜀国被魏国所灭。不久,司马炎建立晋朝。西晋后期,永兴三年(306年),李雄在成都称帝,国号“大成”。至东晋咸康四年(338年)时,李雄侄李寿又改国号为“汉”,历史上因之合称为“成汉”。成汉是“十六国”中最早建立的国家,其全盛时疆土覆盖四川盆地及周边部分地区。 东晋永和三年 (347年)至隋开皇元年(581年)四川并入隋朝版图,四川地区先后受东晋,前秦,樵纵,南朝的宋、齐、梁,北朝的西魏、北周共8个政权的统治。由于政治动荡,战乱频繁,社会经济基本处于停滞状态。 隋唐时期 ,四川地区社会安定,经济进入全盛时期,有“扬(今江南地区)一益二”之说。安史之乱时,唐玄宗曾入蜀避难。之后又有多位唐朝君主入蜀避难,如唐德宗避朱砒之乱,唐僖宗避黄巢起。 唐天佑四年 (907年),唐朝被覆灭,王建、孟知祥先后在四川地区建立起前蜀、后蜀政权,分别历时18年、31年。前蜀、后蜀前期都采取休养生息政策,由于没被卷入中原争斗,四川一度成为全国最为繁荣的地区。北宋乾德三年(965年),宋军灭后蜀。 宋元至明清 宋、元时期在四川地区曾发生多次大规模的农民起,比如王小波、李顺起义。尽管如此,与全国其他地区相比,四川地区仍较安定,使得社会经济继续发展,成为两宋抵抗金、蒙的大后方。元初四川地区长达半个世纪的战乱,使经济遭到巨大破坏。 明洪武四年(1371年),明朝发兵将四川地区并入明朝版图,辖区除现在的四川、重庆外,还包括今贵州省遵义和云南东北部及贵州西北部。明末张献忠农民起义军人川,在四川建立“大西”政权(1644年~1646年),以成都为西京,随后清军八旗屠川,康熙二十四年湖广填四川。清初的30多年间,四川一直处于战乱之中,直至康熙二十年(1681年)才进入稳定时期。嘉庆元年(1796年),四川爆发川楚陕白莲教大起,历时9年清廷才将平息下来。 宋末至清初,四川地区在空前的战乱下,人口锐减,经济调敝。于是,朝廷在明初与清初两次推行大规模的移民运动,历称“湖广填四川”。两次移民运动使人口缺乏的四川获得大批劳动力,社会经济得到迅速恢复。 近代 1840年,鸦战争揭开中国近代史的序幕,但直至1895年,李鸿章和日本政府代表伊藤博文签订《马关条约》,其中规定增开四川的门户重庆为通商口岸,才算真正步入近代。四川社会自然经济逐步崩溃并且半殖民地化,民族资本主义在四川开始萌芽。 19世纪60年代,石达开入川,之后又发生成都教案,以及义和团起义。在四川爆发的保路运动成为辛亥革命的开端。1911年,成都独立成立军政府;民国元年(1912),撤销道一级建置,改为省直辖府、州、厅、县。1913年袁企图恢复帝制,实行“军民分治”,废省改道,将四川地区分为川西、上川南、下川南、川北、川东和边东、边西7道,后改盆地5道名为西川、建昌、永宁、嘉陵、东川。同时废府、州、厅建置,将县直隶于道。1914年,裁去边东、边西两道,划康定县以西30个县为川边特别区域(包括金沙江以西的昌都地区),受四川省节制。 民国时期,川内军阀混战,从1912年至1933年止,大小战争不下480多次。四川大小军阀各霸一方,各自为政。1935年,军入川,为了“剿”及严密监视地方的革命活动,仿效在鄂、豫、皖等省缩小政区的办法,把四川划分为18个行政督察区及西康行政督察区(原川边特别区),另设成都市(1928)和重庆市(1929)。1939年实行新县制,编组保甲,划分乡镇。同年,又将原西康行政督察区和四川所属第十七、十八行政督察区合并,设立西康省,实行川、康分治。同年,增设自贡市。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先后长征进入四川。红四军于1932年12月至1935年4月,在四川东北及与陕西接壤地区,建立了川陕革命根据地,面积约42,000多平方公里,人口达700万,是当时全国第二大革命根据地。 抗日战争爆发,中国沿海沿江的各类工矿企业、高等学校和文化团体也纷纷内迁至四川,四川再次成为中国的大后方。同时300万川军出川抗战,为抗日战争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1949年12月10日,蒋父子,从成都飞往台湾,随后四川和西康相继更换政权。 现代 1949年12月,四川地区解放。1950年1月,中央将四川、贵州、云南及西藏划为西南区,在重庆市设立中共中央西南局、西南军政委员会和西南军区,分别由邓小平同志任西南局书记、刘伯承同志任军政委员会主席、贺龙同志任军区司令员,统一领导西南区的工作。同时,将四川地区划分为川西、川东、川北、川南4个行署和重庆市及西康省,均直属大区领导。4个行署和西康省共辖21个专区、6个市、191个县。 1952年9月1日,中央决定撤销西南军政委员会和4个行署区,恢复四川省的建制,成立四川省人民政府,并将重庆由中央直辖市改为省辖市。同年10月,将“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更名为“区专员公署”。1954年2月,中共中央西南局撤销。 1955年1月,四川省人民政府更名为“四川省人民委员会”。同年5月,将各“区专员公署”更名为“专员公署”。10月,撤销西康省,将金沙江以东各县并入四川省,以西的昌都地区划归西藏自治区。 为了加强四川西部高原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建设,按照国家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精神,先后设立了西康等一批自治州、县。为了加强三线建设,于1965年以攀枝花矿区为中心,设立了渡口市。 1997年3月14日,八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批准设立重庆直辖市。管辖原重庆市、万县市、涪陵市和黔江地区所辖行政区域,共计43个区县(市),总面积8.2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002万人。川渝分治后,四川省的地级行政区降为19个,县及县级市、区179个,数量仍为全国第一。所幅员面积为48.5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5.1%,居第5位;人口8356.5万人,占全国的6.8%,居河南、山东之后,列第3位。 2008 发生的大事就都知道啦
⑹ 四川的历史故事
(一)
在长达八年的抗战中,四川共有350万人出川抗战,占全国同期实征1405万余人的五分之—还强,他们大部分都是隶属于川军,所有的武器装备都算是国军中最差的之一,但是他们都是抱着必死的决心上前线。
川军将领杨森说“我们过去打内战,对不起国家民族,是极其耻辱的。今天的抗日战争是保土卫国,流血牺牲,这是我们军人应尽的天职,我们川军决不能辜负父老乡亲的期望,要洒尽热血,为国争光”。
军阀刘湘抱病出战,病死客乡,却在临终不忘勉励同袍“抗战到底,始终不渝,即敌军一日不退出国境,川军则一日誓不还乡”!时任川军122师师长王铭章说“ 此次出川抗日,不成功便成仁”,在台儿庄战役中王铭章壮烈殉国。
川军145师师长饶国华“我此去,为国而战,义无反顾,我万死不辞”,在弹尽粮绝被日寇包围的情况下自戕殉国、慷慨成仁。以上仅是列举的一部分在抗战中的川军将领,更多的是默默无闻在前线奋战的士兵,可以这样说在日寇曾侵占的每一块中国土地上都留有川军将士的鲜血。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将领在抗日战争之前基本上都经历过军阀混战,但是与民国政府却未曾发生过战争而是和平易帜,在对红军的多次围剿也基本以失败告终,所以也有人戏称川军是“内战外行,外战内行”。
(二)
在宋朝末年,蒙古铁骑横扫欧亚大陆,但是在钓鱼城却折戟成沙,蒙哥也在此战死,当然最后付出的代价也是惨痛的,四川在被占领之后被蒙古铁骑屠杀,人口由原来的1920万锐减到82.5万,这也是后来为什么会有湖广填四川的说法。
“秦并巴蜀,得地广国,取财缮兵,终席卷八荒,一匡天下。 唐时玄、德、僖三宗避乱入蜀后再图恢复中原。日军侵华,国民西迁,蒋曰:诚失关内十五省,西南不失,抗战可胜。
川民供赋,纳粮八千万石,泪送川兵三百万奔赴沙场血战! 观青史,川人从未负国”
(三)
70年前,沙坪坝磁器口古镇水码头有一王姓屠夫每天把卖肉剩下的杂碎,以低价处理。王的媳妇张氏觉得可惜,于是当街起卖杂碎汤的小摊,用猪头肉、猪骨加豌豆熬成汤,加入猪肺叶、肥肠,放入老姜、花椒、料酒用小火煨制,味道特别好。
在一个偶然机会,张氏在杂碎汤里直接放入鲜生猪血旺,发现血旺越煮越嫩,味道更鲜。这道菜是将生血旺现烫现吃,遂取名毛血旺。
(四)
很不幸,当历史的车轮进入17世纪中叶的时候,她被一个乱世枭雄盯上了,这个人就是张献忠。
张献忠入四川,是习惯于在沉默中自在自为,独善其身的四川人的巨大灾难。震惊世界的张献中屠川事件,几乎从根本上彻底摧毁了四川的文化与生产力。
尤其是对四万贡生——中国文明与文化传承者的屠杀,给后人留下了可以从多种角度理解的空白——从此再无四川人。
公元1646年深秋,已被多年战乱摧毁的四川以及成都经济,已经无力承担张献忠大顺政权及近60万军队的生存,再加上周边明朝军队正从多处逼近,张献忠决定放弃四川,打回陕西老家。张献忠临走之前,趁夜一把大火彻底烧毁成都,然后朝广汉退去。
此刻,在张献忠进攻成都时被俘,后逃脱到四川犍为起兵,成为明朝抗击张献忠主力将领的杨展,正在四川彭山江口的一条战船上调兵谴将,突见成都方向浓烟冲天,大火映红了天空,如同白昼。几个时辰后,他得到了张献忠撤退的消息,慑于张献忠强大的兵力,三天后,杨展方进入成都。
此时的成都烟雾弥漫,仍有余火在燃烧,空气中弥漫着呛人的焦糊味。曾经千年繁华,让无数文人魂牵梦绕的大都会,连同城内数十万居民,从杨展眼中消失得无影无踪。
记忆中繁华的街道已被残垣断壁淹没,金碧辉煌,巍峨壮观仅次于北京紫禁城的蜀王宫建筑群早已灰飞烟灭。成都,被张献忠从地球上彻底抹掉了。
(五)张献忠与“柳荫街”
言谈间多次提到张献忠,于是黄尚军讲了一个关于张献忠和“柳荫街”的故事。
话说成都锦江宾馆旁,有一条年代很久远的街道,叫做“柳荫街”,直到20世纪90年代,还保存得相当完好。人们都知道这条街很古老,但关于张献忠与林荫街得名的传说,却少有人知道了。
相传,张献忠入川,行到柳荫街这个地方时,发现一个妇女正在逃命,她带了一大一小俩小孩,年龄稍大的被妇女背在背上,小的被妇女牵着走。小的那个孩子确实太弱,跟不上大人的脚步,被拖着不停哭闹,妇女丝毫没有理睬小孩的哭闹,反而还不停地打骂。
张献忠的手下看到这场景十分愤怒,心想,都说这蜀人心狠手辣,果然连对自己的孩子都如此,应当诛杀。于是押着老小三人来到张献忠面前。
张献忠问:你如此狠心对待牵着的小孩子,他肯定不是你的亲骨肉吧,背上背的应该才是你的亲儿子。妇女回答:大老爷啊你错了,这小儿子是我亲身的骨肉,背上背的是我大哥的骨肉。
大哥、大嫂都因战乱而死,这是他们唯一的后代了,我孩子死了,我还能再生,可大哥的孩子死了,就断了香火了啊。
张献忠听后大为感动,心想古人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看来四川人中还是有好人存在的。
于是,他便下马走到妇女身边说,明天我要屠城了,你是个好人,不用逃难,直接回家,你在门口插一支柳枝作为记号,我的人来了就不搜不杀。
妇女听后马上回家,通知周围没有逃走的街坊邻居,都在自家门前插上一支柳枝。这样一来,这条街的所有人都逃过一劫。而后,这条街兴起了插柳枝的风俗,也从此更名为“柳荫街”。
⑺ 四川主要历史文化与近代上的主要历史事件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举国欢庆、12月四川全省解放、至于其他的...朋友你这是要事情啊...
⑻ 简述解放以来四川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
1949年12月,四川地区解放。
1950年1月,中央将四川、贵州、云南及西藏划为西南区,在重庆市设立中共中央西南局、西南军政委员会和西南军区,分别由邓小平同志任西南局书记、刘伯承同志任军政委员会主席、贺龙同志任军区司令员,统一领导西南区的工作。同时,将四川地区划分为川西、川东、川北、川南4个行署和重庆市及西康省,均直属大区领导。4个行署和西康省共辖21个专区、6个市、191个县。
1952年9月1日,中央决定撤销西南军政委员会和4个行署区,恢复四川省的建制,成立四川省人民政府,并将重庆由中央直辖市改为省辖市。同年10月,将“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更名为“区专员公署”。
1954年2月,中共中央西南局撤销。
1955年1月,四川省人民政府更名为“四川省人民委员会”。同年5月,将各“区专员公署”更名为“专员公署”。10月,撤销西康省,将金沙江以东各县并入四川省,以西的昌都地区划归西藏自治区。 为了加强四川西部高原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建设,按照国家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精神,先后设立了西康藏族自治区(后改甘孜藏族自治州)、四川藏族自治州(后改为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凉山彝族自治州及木里藏族自治县、盐源彝族自治县、茂汶羌族自治县、北川羌族自治县等一批自治州、县。为了加强三线建设,于1965年以攀枝花矿区为中心,设立了渡口市(1987年更名为攀枝花市)。
1997年3月14日,八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批准设立重庆直辖市。管辖原重庆市、万县市、涪陵市和黔江地区所辖行政区域,共计43个区县(市),总面积8.2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002万人。川渝分治后,四川省的地级行政区降为21个(18个地级市和3个自治州),县及县级市、区179个,数量仍为全国第一。所幅员面积为48.5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5.1%,居第5位;人口8356.5万人,占全国的6.8%,居河南、山东、广东之后,列第4位。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8级特大地震。
另有网友概括为:
1、各级人民政权的建立:四川解放初期,四川被分为川东、川南、川西、川北4个行署区,另设中央直辖市重庆市(为西南军政委员会驻地),实行军事管制。
2、没收官僚资本
3、土地改革
4、剿匪和镇压反革命
5、“三反”和“五反”运动
6、三大改造运动
7、平定“三州”少数上层分子发动的叛乱
8、整风反右
9、大炼钢铁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0、反右倾运动和八字方针的推行
11、“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内乱
12、改革开放
13、西部大开发战略
14、汶川“5.12”特大地震
⑼ 谁能告诉我四川所发生的历史事件(重大)
太多了,从什么时候开始说?
⑽ 四川历史上发生过哪些战役
四川自古以来便被称为“天府之国”,具有得天独厚的发展条件,历史上也几度成为全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四川自然资源丰富、气候宜人、地理封闭,太平盛世时就是令人羡慕嫉妒的“天府之国”,乱世时也可自保或者内部自己小打小闹下甚至以一域之地对抗全国,但是每当外族入侵亡天下时又往往会遭受灭顶之灾。(此处四川是包括重庆的)
我自己把四川的历史总结为三个时期:
一、远古的勃兴时代。这个时代上自石器时代下至秦朝统一全国,这个时期既有媲美商周的三星堆文明,又有历史悠久传说丰富的古巴蜀文化。但其中的大部分战争都是远古时期的部落战争,留下了“杜鹃啼血”“望帝春心托杜鹃”这样的浪漫传说。当然其结尾的秦灭巴蜀之战对秦朝统一六国具有关键性的影响,也留下了“金牛伐蜀”的有趣故事。
二、上古和中古的黄金时代。这个时期包括从秦朝到宋朝的一千余年历史,期间四川经历了两汉和唐宋两次黄金时代。这个时期的战争是割据与统一的战争,战争的规模与烈度都比远古要大许多,但战争大都是中原王朝内部的统一分裂战争相对来说并未伤及四川的元气。这个时期四川的战争对全国格局有个更为有力更加关键的影响,战争中也出现了更多的英雄史诗。其中影响比较大的战争包括以下几个
1、东汉灭蜀之战。这是一次无比辉煌的战争,同时也是一场淹没于文献知名度甚小的战争。估计这个战争还没有成语“得陇望蜀”的知名度大。这是刘秀统一全国的最后一战,所以亮出了云台二十八将中最为豪华的阵容,来歙、岑彭、吴汉、冯异、耿弇等名将如云。其中来歙和岑彭先后被刺杀,伐蜀之战一波三折更是悲壮惊险。此次战争刘秀采取南北水陆并发的作战战略,同时发兵公孙述,是中国战争史上溯三峡入川并利用江河实施远距离迂回前进的著名战役。
2、三国时期的蜀国战争。刘备入川、曹刘汉中之战、诸葛亮北伐以及邓艾偷渡阴平入蜀大家在三国里面耳熟能详,不再赘述。
3、两晋时李雄所建立的成汉政权收留中原流民,保护了四川免受五胡十六国之乱。之后四川先后为南北朝交替统治。
4、唐朝时大唐在四川与吐蕃南诏进行了一系列边疆战争,安史之乱之后更是成为唐朝历代皇帝的逃跑必备后路。
5、五代十国时期的宋灭蜀之战,此战留下了花蕊夫人的两句诗:十万将士齐卸甲,更无一人是男儿!
三、近古以来衰微时代。这个时期从南宋直至今天,其中四川的战争是灭族战争。对的,是灭族战争,就十室九空百无存一的结果来说就是灭族战争,是人口灭绝亡天下的灭族战争。由于四川处于中国最腹心的腹地,四川也就成为了外族入侵时最后的抵抗之地,一旦外敌兵临四川中国便真正的处于亡国灭种的生死存亡关头,所以四川抵抗最为激烈遭受屠杀也最为惨烈,从蒙古灭宋、明清交替、民国抗战、共和国三线建设概莫能外。
1、蒙古灭宋战争直接的完全的摧毁了四川汉唐宋千年以来的财富和人口,是四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从此之后“扬一益二”再不复现,天府之国也难以重现当年在全国的地位。但是毁灭中透漏着希望,绝望中蕴含着力量,钓鱼城之战击毙蒙哥汗是大宋最后的辉煌。
2、明清鼎革之战。随着清军与大西军、以及后来农民军南明军合流后的明军在四川的拉锯战,再加上后来的三藩叛乱,四川再次被屠空。明朝二百年的恢复又重新回到了原点。此后虽有湖广填四川,但四川慢慢的变成了西部经济落后地区了。
3抗战。民国前期虽有刘湘刘文辉等大小川军军阀混战,但抗战时期四川却再次成为外敌入侵时总后勤基地。抗战时期四川不但承受了国家政府的绝大部分税赋粮食,更是有百万川军出川抗战。这是中华民族最为可歌可泣的全民族抗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