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与孙中山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有哪些
辛亥革命
三民主义的倡导者
中国国民党创始人
B. 1894年到1924年关于孙中山有哪些重大历史事件
孙中山发动辛亥革命,成立国民政府,做了临时大总统
C. 孙中山先生的历史事迹
1866年11月12日(清同治五年十月初六日寅时),他出生于中国广东省香山县(今中山市)翠亨村农民之家,为家中第三子,幼名“帝象”,七岁时入私塾接受传统教育。由于家道贫寒,平时,孙中山还要去捡猪粪。贫寒的幼年生活,使得孙中山对于旧中国的民生疾苦有了切身的体会。
1879年,十四岁的孙中山受长兄孙眉接济,随母乘轮船赴夏威夷檀香山,始见“沧海之阔,轮舟之奇”。在当地英国国教会开办的用英语授课的小学“意奥兰尼书院”(Iolani School),他修读英语、英国历史、数学、化学、物理、圣经等科目。
1881年孙中山毕业,获夏威夷王亲颁英文文法优胜奖。之后,他进入当地最高学府、美国教会学校“奥阿胡学院”(Oahu College,相当于中学程度)继续学业。
1883年,由于孙中山有信奉基督教的意向,被兄长送回家乡。于同年冬天到香港,与陆皓东一同在公理会受洗入基督教,并就读于拔萃书屋(今日之拔萃男书院)。1884年,进入中央书院(今日之皇仁书院),1887年进入香港西医书院(香港大学的前身),1892年7月以首届毕业生中第二的成绩毕业,并获当时港英政府总督威廉•罗便臣亲自颁奖。
之后,他在澳门、广州等地行医。在广州行医期间,常常与尤列、陈少白、杨鹤龄、陆皓东等人畅谈、批评国事,也常谈革命,故广州人将此四人名为“四大寇”,甚至在文旁边加上水字旁,成为“汶”,以示贬损。虽然他最初未言革命,但这一期间的社会活动,对他后来的革命事业,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
(3)孙中山历史事件扩展阅读:
孙中山故事:名字
孙中山一生用过上百个名号和化名,据说孙中山出生的时候,母亲梦见村庙的神像北帝来报梦,所以孙中山生下的第一个乳名叫“帝象”。九岁,孙中山进村塾读书,先生给他起名“孙文”,这个名字通常是孙中山在正式场合及公文、函电、题词中使用的。
而我们也常听到的”孙逸仙“其实的”孙日新“的粤语谐音,是他自己根据“四书”的《大学》中”苟是新、日日新、又是新”而取的。还有“载之”、“德明”,还有很多化名。
而“孙中山”这个名字其实在他自己的一生中是没有用过的,他用过“中山樵”这个日本名字,却从来没有用过孙中山。1895年孙中山领导的第一次反清武装起义广州起义失败后,孙中山流亡海外,1897年,孙中山到日本,日本青年宫崎滔天、平山周十分欣赏仰慕他,他们决心帮助他。为了安全,让孙先生改住他们安排的旅馆。
他们一路经过中山侯爵府邸,来到了名为“对鹤馆”的旅舍。住宿要填写登记表,填到姓名栏时,平山周认为他正在流亡之中,不能公开使用真姓实名,想起刚才路过的中山侯爵府邸。“中山”是日本人最常见的姓,便借来一用。于是,平山周就写下了“中山”二字。
有了姓,可没有名,孙先生接过笔,在登记表上的“中山”后面,写下了一个“樵”字。事后,有人问他为什么要以“樵”为名。孙中山说:“现在中国到处是榛莽荆棘,我就是披荆斩棘的开山樵夫啊!”就这样,孙文先生在日本就以“中山樵”这个日本姓名进行革命活动。
而国内盛行孙中山这个名字的,则与章士钊有关1903 年他在翻译日人宫崎寅写的一本介绍孙中山革命事迹的《三十三年之梦》一书时,误将书中孙逸仙与中山樵两个名字连缀在一起,译为“孙中山”,从此在国内传开了
D. 孙中山的主要事迹
一、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的革命主张
1904年(光绪三十年)11月,孙中山重抵檀香山。起草了《兴中会章程》,强调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所造成的民族危机的严重性,规定以“振兴中华”作为立会的主要宗旨。他还起草入会的秘密誓词,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的革命主张。
这是中国第一个以建立新制度为目标的民主革命纲领。兴中会成立后又在夏威夷一些地方建立分会,会员增至百余人。在孙中山的领导下,兴中会曾组织会员进行军事训练,向爱国侨胞募集资金,以为反清武装起义作准备。
二、创立同盟会
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在比、德、法等国的留学生中建立了革命团体,在此期间也与国内的革命团体和革命志士建立了联系。
8月,孙中山与黄兴等人,以兴中会、华兴会等革命团体为基础,在日本东京创建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中国同盟会,孙中山被推举为总理,他所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革命宗旨被采纳为同盟会纲领。
三、提出三民主义
在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首次提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同盟会的成立,有力地促进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
孙中山派人到国内外各地发展组织、宣传革命。他自己也在1905至1906年间赴东南亚各地向华侨宣传和募集革命经费,在一些地方创立同盟会的支部。他广泛传播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思想,使更多的人投身于反清革命。
四、成立中华民国
1911年(宣统三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各省纷纷响应。孙中山在美国得知消息后,12月下旬回国,即被17省代表以每省1票的方式16票赞成1票反对的结果选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年(民国元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布就职,组成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五、病逝留遗嘱
1925年(民国十四年)3月12日,因患肝癌在北京逝世。逝世前夕签署的遗嘱,包括《国事遗嘱》、《家事遗嘱》和《致苏俄遗书》三个文件。
在国事遗嘱中,他总结了40年的革命经验,得出结论说:“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发出了“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的号召。
E. 孙中山与近代哪些历史事件有关
兴中会的成立、中国同盟会的成立、黄花岗起义、镇南关起义、广州起义、辛亥革命、中华民国的成立、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第二次护法运动、第一次国共合作、黄埔军校的建立、国民会议运动(北上宣言)
F. 孙中山主要革命活动的大事年表
1、1894年在美国檀香山成立兴中会。
2、1905年在日本成立中国同盟会,将同盟会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
3、1911年发动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
4、1912年元旦成立中华民国,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5、1913年发动二次革命,兴师讨袁。
6、1914年在东京组织中华革命党。
7、1915-1916护国运动,反对袁世凯复辟。
8、1917年护法运动反对张勋复辟。
9、1924年主持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将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实现国共合作。
(6)孙中山历史事件扩展阅读
孙中山生于广东省香山县(今中山市)翠亨村的农民家庭。青少年时代受到广东人民斗争传统的影响,向往太平天国反清事业,自诩“洪秀全第二”。
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成立中国同盟会。1911年10月10日(宣统三年)新军中的革命党人暗中联络,决定当天晚上起义。辛亥革命后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任期1912年1月1日——1912年4月1日)。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逝世,1929年6月1日,根据其生前遗愿,葬于南京紫金山中山陵。1940年,国民政府通令全国,尊称其为“中华民国国父”。
孙中山著有《建国方略》、《建国大纲》、《三民主义》等。其著述在逝世后多次被结集出版,有中华书局1986年出版的十一卷本《孙中山全集》,台北1969、1973、1985年出版的《国父全集》等。
孙中山为了改造中国耗尽毕生的精力,在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也为政治和后继者建立了坚固而珍贵的遗产。
G. 孙中山历史故事简介
孙中山使用来过不少名字,多自数是为了宣扬革命或摆脱通缉而取的,部分则在于表达人生期望。
孙中山曾自称为洪秀全第二,并认为洪氏为“反清英雄第一人”。有人认为这是由于孙接受西式教育,不受传统忠君观念束缚,才敢于如此自称;民国时期历史教科书亦采用此说。
至于“孙大炮”这个当时政治对手揶揄孙文的外号,在辛亥革命前已有,大炮是粤语“不切实际之人”的意思,暗讽孙文言辞夸大不实。
(7)孙中山历史事件扩展阅读:
个人贡献
在政治现代化建设方面,主张渐进主义的军政、训政、宪政三阶段说:“军政时期优先消灭军阀土匪,应实行军管。训政时期优先基础建设与民权初步训练,应实行一党执政。宪政实行之条件是全国半数以上县市具有选举罢免地方首长之条件,公民具有发动创制复决之条件,则选举召开国民大会制订宪法,还政于民,实行多党竞争的现代政治制度。”
后世纪念
2016年10月12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即日起陆续发行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纪念币一套。该套纪念币共3枚,其中金质纪念币1枚,银质纪念币1枚,铜合金纪念币1枚,均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货币。
H. 关于孙中山的历史事件
孙中山,近代民主革命家,中国国民党创始人,三民主义的倡导者。首举彻底反封回建的旗帜,“起共和而终帝制答”。1905年成立中国同盟会。1911年辛亥革命后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40年,国民政府通令全国,尊称其为“中华民国国父”。
I. 孙中山的活动反应了中国近代那些重大历史事件
(一)1894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了中国最早的反清革命团体——兴中会,从此,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活动拉开了序幕。1895年3月至10月,孙中山在香港、广州等地酝酿、筹划广州起义,因起义失败遭到清政府的通缉,遂离开广州,经香山、澳门赴香港,再由香港东渡日本。12月中旬,孙中山断发变装,经檀香山赴美、欧游历,清朝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电令各驻外使节,相机缉拿。1896年8月孙中山路经日本遭到了清政府的监视,18日孙中山给他学生时代的老师后来的挚友英国友人康德黎先生写了一封信,信中详细叙述了这一遭遇。这一信函成为目前为止最早反映孙中山从事革命活动的档案史料。该信函为英文原件,系二十世纪90年代英国友人休·康德黎(Hugh Cantlie)委托英国驻华大使馆与我国外交部联系有偿转让与我馆的,现已妥善保存于馆藏孙中山全宗之中。随之移交的还有6封孙中山先生分别于1906年1月至1914年7月之间致康德黎及夫人的信函,均为复印件。
(二)1911年5月,清政府与英、法、德、美四国银行团签订了《湖南湖北两省境内粤汉铁路湖北省境内川汉铁路借款合同》,出卖铁路修筑权,激起了广大爱国群众的反抗,引发了“保路运动”。10月10日,更爆发了革命党人组织发动的武昌起义。12月25日,孙中山从海外回到上海,于29日在南京召开的十七省代表会议上被选为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孙中山宣誓就职,开始了其为期3个月的政务活动。至1912年4月1日,孙中山解除临时大总统职务,政府北迁,南京临时政府遂告结束。南京临时政府所形成的档案大多被我馆所收藏,称之为南京临时政府全宗。
(三)1912年4月1日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先后组织和领导了二次革命、成立中华革命党、护国讨袁、组建护法政府、改组中华革命党等一系列革命活动,直到1923年3月就任陆海军大元帅大本营大元帅为止,前后约为11年。可以肯定,在这一时期从事革命活动的过程中,必然会形成大量的档案史料,但甚为可惜的是,馆藏中没有收藏这一时期孙中山活动的专门全宗,因此,馆藏中反映这一时期孙中山活动的档案显得较为零散,数量也相对较少,仅约为30件。
(四)1923年3月2日,陆海军大元帅大本营在广州成立,孙中山就任大元帅,举凡一切重要政务的处理,军队的指挥调度,政府机关的组织增并,重要官吏的任命以及公布条例、发布命令等,均由大元帅主持。馆藏这一时期反映孙中山各种活动的档案相对较为丰富,除陆海军大元帅大本营全宗较为集中之外,其它全宗也有所见。其中反映孙中山这一时期活动且独立成件的档案文件约80余件。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方面内容:第一个方面为孙中山有关发展实业的函电、信件和令文。这一时期其它方面较为重要还有孙中山关于说服日本应同情中国革命并应首先承认苏联等问题致日本新阁阁员犬养毅信(1923.10.24)。
(五)1924年10月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孙中山发表政见,决计北上共商国是。由于长期从事革命活动,不幸身患重病,在北京与世长辞,国民党政府举行了声势浩大的奉安活动。
(六)孙中山在世期间除直接参加各种革命活动以外,还著书立说,从事了大量的理论研究,形成了三民主义思想体系。孙中山思想也为国民政府和社会各界人士所广泛重视,形成了一批孙中山思想研究的专论和著作。
J. 关于孙中山的重大事件
孙中山,1866年 11月12日生于广东省香山县(今中山市)翠亨村一贫苦农民内家庭。幼名帝象容。取名文,号日新,字德明。其主要历史功绩简要如下:
我国伟大的革命先行者。
组织兴中会、同盟会;
确定" 躯除鞑虏、恢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政纲;
提出三民主义学说;1911年武昌起义后,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
讨袁世凯失败后,在日本建立中华革命党;
任护法军政府大元帅,誓师北伐;
1919年将中华革命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
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发展三民主义;
国共两党统一战线建立,实现第一次国共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