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抗日战争十大战役的长沙会战
背景
在抗日战争相持阶段,日发动了3次长沙会战,但均遭失败.
战斗过程
1939年9月中旬,日军以10万多兵力,在舰艇,飞机的支援下,从赣北,鄂南,湘北向长沙进攻.第9战区代司令薛岳指挥约20万兵力参战,利用赣北,鄂南,湘北的有利地形节节阻击,并以有力部队侧击,各个击破的战术,挫败了日军的进攻.至10月上旬,日军损失惨重,向北败退.此役,敌伤亡达2万余人.
1941年9月,日军第2次进攻长沙.日军集结12万人,兵分两路.其左翼由平江至株州一线包抄我军第9战区的主力部队,另一路沿粤汉路正面攻打长沙.第9战区司令薛岳指挥13个军约17万人,利用有利地形,在正面逐次抵抗,将日军主力诱住长沙东北和东面山地前,反击而歼灭之,同时以7个军的重兵集团威胁左翼日军的侧翼和后方,日军狼狈逃窜.此外,我第5第6两战区的部队向汉口以西一线的宜昌,荆门也发动了反攻.会战结果,日军伤亡2万余人,不得不于10月中旬撤回出发地.
战果
1941年12月,日军第3次进攻长沙,调集兵力12万余人.第9战区投入兵力有13个军,约17万人.十月二十四日,日军强渡新墙河向南进犯;渡捞刀河后,于1942年1月1日向长沙猛攻.我长沙守军连续打退日军3天的猛攻,战斗空前激烈.日军死伤惨重,且粮弹将尽.这时,我长沙外围的部队,向长沙合围.日军不得不下令分路突围.我军乘胜堵击,侧击和尾追,扩大胜利战果,取得了长沙会战大捷.
❷ 长沙抗日战争历史报告
最是寂寞纪念日
“诺曼底登陆”60周年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那是哪一天?很多人会告诉你:6月6日。又叫D日,最漫长的一天。各大网站和报刊纷纷开辟专栏,纪念这个日子,说它是伟大战略反攻的开始。如果再问你,欧洲胜利日是哪一天?不少人也能告诉你:英美法是5月8日,俄罗斯是5月9日。法国、俄罗斯等国每年都有隆重的庆典,这些国家刚刚举行的59周年纪念活动也被媒体广为报道。那么请问,与英美法俄一样为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作出卓越贡献,并因而与它们一道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中国,我们的祖国,她的抗战胜利纪念日是哪一天呢?不少人只能猜了:8月15日。不对?那就是9月2日了?
翻开无数的日历,上面有中国的各种节日,西方的诸多洋节,还有无数的世界某某日,但你就是找不到这个纪念日。这怎么行呢?很多人呼吁甚至联名写信,要求予以设立。但这个纪念日是存在的,1946年国民政府就曾设立过,1949年新中国的政务院也设立过,并于1951年作了修改后沿用至今。这个存在的纪念日是哪一天?笔者是一名重点中学的历史老师,问了所教高中6个班的学生和所在办公室的老师,结果无一人答对。
这个纪念日是9月3日!“9·3抗战胜利纪念日”———翻开1999年国务院修订颁布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1949年制定,1951年修改),里面写得清清楚楚。《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列出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纪念日”等纪念日只有6个,中国共产党七一建党纪念日都没有列入,但关于抗日战争的纪念日却列有3个:“7·7抗战纪念日”、“9·3抗战胜利纪念日”、“9·18纪念日”。可见,对于抗日战争的纪念,国家是重视的。对于抗战胜利纪念日的确定,又特别慎重。1946年,国民政府以9月3日作为抗战胜利纪念日;1949年底,新中国政务院颁布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将8月15日作为抗战胜利纪念日,1951年进行了修改,重新将“抗战胜利纪念日”定在了每年的9月3日。1999年,国务院修订颁布的“办法”中沿用了这一修改后的纪念日。1945年8月14日,日本天皇颁布停战诏书,接受《波茨坦公告》;15日,天皇广播诏书;9月2日,日本政府代表正式签字无条件投降。徐永昌代表中国政府在日本投降书上签字确认。从程序上讲,这才是正式的投降,日本将中国视为世界四大强国之一,正式向中国投降。当时的国民政府于第二天下令举国庆祝3天,并从第二年开始以每年9月3日为抗战胜利纪念日。因此,历届中国政府将9月3日作为抗战胜利纪念日是严谨的。
但在今天,这个纪念日是寂寞的。用网络的简体中文搜索“诺曼底登陆60周年”,有网页14900个,上万;“卫国战争纪念日”,有网页1110个,上千;“抗战胜利纪念日”,仅有910个网页,不足一千。《中国青年报》在网上作调查,得出“九成中国网民知道抗日战争是二战东方战线”的结论。笔者推断:知道“9·3抗战胜利纪念日”的恐怕不到一成。即使纪念抗日,人们说的更多的是“9·18纪念日”,是“7·7事变”日本的全面侵华,是南京大屠杀。
而“抗战胜利纪念日”是最应该纪念的。与世界任何国家二战纪念日相比,它具有同样的纪念价值,彰显同样伟大的精神: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为捍卫自己的独立与尊严必将不屈奋斗;不管敌人是多么强大和残忍,只要团结坚持就一定能战胜;人民有能力赶走侵略者,有能力结束一切形式的压迫和奴役;作为世界民族的一员,在反抗侵略的同时,能付出巨大的牺牲去帮助需要帮助的其他民族;饱经侵略之苦、深知和平来之不易的民族,要做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而且,与任何西方国家二战纪念日相比,中国的“抗战胜利日”还具有特别的纪念价值:因为抗战,我们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民族凝聚力;因为抗战,我们废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光复了台湾;因为抗战,我们从一个备受欺凌的弱国成长为世界承认的强国;因为抗战,我们从民族苦难走向了民族复兴。
还记得一战后的中国吗?我们作为战胜国高兴地参加了巴黎和会,列强却将德国的侵华权益转交给了日本。国内掀起了五四运动表示强烈的抗议,中国代表团拒绝签字,而列强根本不为所动。仅仅20多年后,同样是在欧洲,中国没有参加的波茨坦会议却发布了一个美中英三国联合签署的《波茨坦公告》,强调“开罗宣言之条件(即,日本在中国所窃取之领土,如东北、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华民国)必将实施”。这一切都是因为全民族抗战,我们用自己的团结与坚持,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最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任务是从增强爱国情感做起,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实践中从哪里做起?从“9·3抗战胜利纪念日”做起。这个纪念日里,有着未成年人需要的太多东西:爱国情感,民族精神,团结理念,坚毅品质,自强意识……当他们经历过几个真正的“9·3抗战胜利纪念日”后,他们在唱国歌的时候才会有最深切的感受和感动。
明年就是抗战胜利60周年了,请从今天开始,告诉每一个人:9月3日是抗战胜利纪念日,那里有我们的民族魂!
❸ 湖南抗日著名战争历史有哪些
中日双方在湖南先后展开了四次长沙会战、常德会战、衡阳会战等大规模的绞杀战,是相持阶段战斗最多的主战场之一。
湖南几场战争都是武汉会战的一部分。主要有第九战区司令官陈诚后薛岳指挥。我们现在看到的记录很多都是中统局长徐永昌的日志记载的。
❹ 长沙抗日战争
长沙会战是指发生在抗日战争1939年9月到1942年2月期间,中国军队与侵华日军在版以长沙为中心的第九战权区进行了3次大规模的激烈攻防战,也称为“长沙保卫战”。 [1-2]
长沙会战,是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以后,国民党正面战场抵抗日本帝国主义军队侵略,所取得的第一次重大胜利,是抗战爆发以来,中国军队第一次以武力迫使日军回到原战略态势的战役。
长沙会战的胜利,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华军队,粉碎了日本消灭中国军队主力、“以战迫降”的战略目标,振奋了全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 [3] 。有力地支援了世界反法西斯阵营的作战,极大地提高了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阵营的地位 [4-5] 。有力地保卫了湖南广大地区和我国西南大后方的安全,稳定了湖南局势,并使之成为支持全国长期抗战的重要基地 [6] 。 [7]
据统计,三次长沙会战,中国军队阵亡、受伤和失踪的将士达93944人 [8] ,歼灭日军共计11万余人。
❺ 《长沙保卫战》的历史真实事件是什么
日军从4月开始,至11月共7个月时间,全部打通了平汉线南段、粤汉线和湘桂线,但没有达到歼灭中国军主力,亦未摧毁空军基地。这一阶段中国军队的防御作战能力,较之抗战初期大为下降,较之中期也相差甚远。
❻ 湖南几大抗日著名战争历史
中日双方在湖南先后展抄开了四次长沙会战、常德会战、衡阳会战等大规模的绞杀战,是相持阶段战斗最多的主战场之一。
在湖南进行的6次会战占全国正面战场22次会战的1/4强,日军先后投入兵力60余万人次,伤亡20多万人。中国广大官兵浴血奋战,包括一批军、师、团长在内的10余万官兵为国英勇捐躯,牺牲在这片热土上。第一次长沙会战的胜利,迫使日军自“七七”事变以来第一次放弃攻占地区,退守战前原有阵地,从而粉碎了日军迅速结束中国战争的梦想。长沙会战的胜利也是在英法于欧洲战场节节败退、德意法西斯蹂躏欧洲大陆的形势下取得的,西方各国认识到中国战场的极端重要性,开始增加对中国抗战的援助,盟国在中国设立了中国战区。三次长沙会战的胜利,确保了华中战局数年之稳定,为湖南和西南各省赢得了发展生产、支撑全国抗战的时间和空间,并在战略上配合了共产党敌后战场的反“扫荡”、反“清乡”斗争,有利于敌后根据地军民渡过难关,转入反攻。常德会战,歼灭了日军大量有生力量,粉碎了日军以常德为基地威胁陪都重 庆、迫使重庆政府求和的企图,支持了湖南其他战场,也配合了中国军队入缅作战。
❼ 抗日战争中长沙沦陷具体日期是什么时候呢谢谢~
1944年6月19日中国军队撤退,日本攻陷长沙,长沙沦陷。
第四次长沙会战为中日战争末期的大型战役之一,是指1944年(民国33年)5月至8月,在中国抗日战争的豫湘桂战役中,中国第9战区部队在湖南长沙、衡阳地区对日军进行的防御战役。
从5月27日到6月19日,中日双方以争夺长沙为目标在湖南北部地区作战。攻击的日军人数约有36万,守势的中国国军约有30万。6月16日,逼进长沙的日军开始向长沙城区猛攻,6月19日中国军队撤退,日本攻陷长沙。
(7)长沙抗日战争历史事件扩展阅读:
历史背景
自1941年12月8日,日敌偷袭珍珠港,爆发了太平洋战争后,它为了掠夺更多的战略资源及封锁我滇越、滇缅两条国际通道,便挟其海空优势,大肆举兵南进,一时魔爪伸进了南洋及东南亚一带。
在广袤而漫长的战线上,日寇对运输补给,深感捉襟见肘、力不从心,梦想以我国大陆为跳板,妄图打通粤江线,由广州进出南洋,打通湘桂线,经过越南直达新加坡,建立一条最捷便的交通联络线,以解脱其困境。
1944年夏,日本侵略者在太平洋已占领了美、英、法、荷等国家的许多殖民地,东南亚许多国家都受到蹂躏,日本侵略者的战线越拉越长,兵源、物质的补给越来越困难,特别是粤汉铁路被割断,补给更成问题。为了打通粤汉线,日军孤注一掷,倾其全力再次攻打长沙。
❽ 抗日战争长沙是那年失守
长沙战斗是1944年失守。
会战虽然给日军以一定的打击,但从战役整体看,第九战区不回仅未能打破日军攻答取长沙、衡阳,进而控制粤汉、湘桂铁路线的战略企图,而且损耗了自己大量的有生力量和武器装备,丢掉了大片的阵地,是一次失败的战役。
据徐永昌日记,军事委员会内部多数认为日军的战略意图是欲打通平汉、粤汉至湘桂线迄镇南关。而徐永昌对日军欲打通大陆交通线、摧毁西南空军基地的说法不以为然。他判断日军的企图是“欲打击我之野战军,杜我反攻或转用”,认为日军的进退程度,全视国军的反击力度如何。
如前所述,打击重庆国民党军与打通大陆交通线、摧毁西南空军基地,均是日军“一号作战”的战略意图。徐永昌之所以对日军打通大陆交通线的企图认识不清,乃因为他低估了日军的作战能力。他认为日军“欲攻犯两路或三路而确保之,恐彼亦不易抽出如此巨大兵力”。
鉴于第一战区蒋鼎文和汤恩伯、封裔忠在北战场抵抗不力,迅速败退,已引起国内舆论的纷纷指责和国际舆论的讥评,封少君认为,若粤汉线也不战而退,“抗战前途尚堪问乎?”封少君的主张得到了蒋介石的认可。
❾ 抗日战争的历史事件有哪些
1、淞沪会战(抗战时期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战役之一)
又称八一三战役,日本称为第二次上海事变,是中日双方在抗日战争中的第一场大型会战,也是整个中日战争中进行的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一场战役。
开始于1937年8月13日,是卢沟桥事变后,蒋介石为了把日军由北向南的入侵方向引导改变为由东向西,以利于长期作战,而在上海采取主动反击的战役。中日双方共有约100万军队投入战斗,战役本身持续了三个月,日军投入8个师团和2个旅团20万余人,宣布死伤4万余人;
淞沪会战中日军因遭到国民党的顽强抵抗而损失惨重,这场战役对于中国而言,标志两国之间不宣而战、全面战争的真正开始,卢沟桥事变后的地区性冲突升级为全面战争,并彻底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计划。
2、上高战役
上高战役是抗日战争中中方取得全面胜利的一场战役,被军委会参谋总长何应钦称为“抗战以来最精彩的一战”。
驻南昌的34师团大贺茂因友邻第33师团预定要调到华北,要求33师团走前配合自己扫荡周围的中国军主力,却因两个师团严重不配合导致34师团扎进4个中国军的合围圈。
上高会战在政治和军事上,给日本侵略者造成了极为沉重的打击,大大加速了其必然走向灭亡的历史命运,大大减轻了东南亚各国人民的深重苦难,延缓了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反法西斯同盟的正义战争中,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因而具有深远的国际意义。
3、南京保卫战(抗日战争时期保卫中国首都的战役)
南京保卫战,又称南京战役,是中国军队在淞沪会战失利后,为保卫首都南京与日本侵略军展开的作战。
日军大本营下达“大陆第8号令”,命令华中方面军与海军协同,兵分三路,攻占南京。蒋介石任命唐生智为首都卫戍部队司令长官,部署南京保卫战。因敌我力量对比悬殊,南京各城门先后被日军攻陷,守军节节抵抗,牺牲无数。
唐生智奉蒋介石命令,下达守军撤退令。守军各部因撤退失序,多数滞留城内,被日军大量屠杀,损失惨重。
12月13日,南京沦陷,日军开始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
4、徐州会战(抗日战争时期一次大规模的防御战役)
徐州会战是抗日战争时期中日双方在以江苏省徐州为中心的津浦(天津至浦口)、陇海(宝鸡至连云港)铁路地区进行的一次大规模防御战役,其中以1938年三四月间的台儿庄大战最为著名,因围歼日军一万余人,史称之为台儿庄大捷。徐州会战对日军给予了巨大的打击,大大迟滞了日军进攻的脚步,为中方部署武汉会战赢得了时间。
5、长沙会战(长沙保卫战)
长沙会战是指发生在抗日战争1939年9月到1942年2月期间,中国军队与侵华日军在以长沙为中心的第九战区进行了3次大规模的激烈攻防战,也称为“长沙保卫战”。
长沙会战的胜利,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华军队,粉碎了日本消灭中国军队主力、“以战迫降”的战略目标,振奋了全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 。有力地支援了世界反法西斯阵营的作战,极大地提高了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阵营的地位 。
有力地保卫了湖南广大地区和我国西南大后方的安全,稳定了湖南局势,并使之成为支持全国长期抗战的重要基地。
❿ 湖南长沙抗日历史
1938年10月武汉、广州沦陷之后,中国的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位于武汉与广州之间的长沙,成为这一时期中国阻止日本打通“大陆交通线”的最前沿堡垒。为攻取长沙这一战略要点,日本侵略军以第十一军为主体,从1939年9月至1944年6月先后4次进犯长沙,以第九战区为主体的中国军队采取“后退决战”的战略与日军先后展开了4次大规模的作战。
1939年9月初,欧战爆发后,日军为配合德、意法西斯,加强了在中国战场的攻势。9月中旬,日本第十一军司令官冈村宁茨指挥10万兵力,采用“分进合击”、“长驱直入”的战术,从赣北、鄂南、湘北进犯长沙,企图消灭中国第九战区的主力,挫败中国政府的抗战意志。国民党第九战区代理司令长官薛岳动员战区所属部队30余万兵力迎战,并以一部兵力于赣北阻击日军,将主力放在湘北,“逐步抵抗,诱敌深入”,将决战地点选择在长沙附近。9月14日,第一次长沙会战首先在赣北揭开序幕,18日开始,日军主力由湘北正面向我守军阵地发起猛烈进攻,22日攻破新墙河防线,26日占领泪罗江防线,然后继续南侵,一部进至离长沙城约30公里的捞刀河,大部进入伏击国内。中国军队突然发起反攻,在福临铺、三姐桥、青山市伏击或阻击敌军,予敌大量杀伤。
此时孤军深入长沙的敌军既没有捕杀我军主力,又缺乏后续部队的增援,形势十分不利,从29日起被迫撤退。薛岳立即严令各部全力追击,中国空军也从成都机场起飞轰炸武汉日军机场。10月7日,日军退过新墙河,凭险据守。至此,第一次长沙会战结束。是役中国军队伤亡4万余人,歼敌万余人,时称“第一次湘北大捷”。此次会战是欧战爆发后日军在中国战场发动的第一次攻势,也是抗战开始以来中国守军首次用武力迫使日军回复到战前原态势的一次战役。粉碎了日军“以战迫降”的狂妄企图,振奋了全国人民抗战的信心。
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日本为与英美争霸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经日本大本营批准,侵华日军第十一军司令官阿南惟畿调集10余万大军,配备强大的火力和大量的骑兵,改用“中间突破”、“两翼迂回”的“雷击战”战术,于9月上旬发动了对长沙的第二次大规模进攻。薛岳仍然采用“诱敌深入”的战术,在长沙及周围地区部署了约30万人的兵力,计划“诱之于汩罗江以南、捞刀河两岸反击而歼灭之”。9月7日,日军一部包围大云山中国守军,揭开了第二次会战的序幕。17日晚,日军主力向湘北全线展开猛攻。由于对日军此次进攻的规模估计不足,选择决战地区不当,加之日军又破译我方几次重要的无线电指挥电讯,因而在会战前期,我方处处被动,节节失利,新墙河、汩罗江、捞刀河各防线被迅速突破,我防守及各增援部队先后败退,日军迅速地挺进到了长沙外围及其以南的株洲,27日晚攻入长沙城。日军占领长沙后,敌我形势却迅速发生变化。日军后方遭到我第六战区主力的攻击;我军各部重振旗鼓后也由各个方面向长沙周围迅速集结。在此形势下,攻入长沙仅3天的日军被迫于10月1日开始撤退。薛岳命令备部乘势追击,分别采取埋伏、截击战打击日军,在汩罗江、浏阳河予敌大量杀伤。10月8日敌我双方回复到战前状态。是役敌军死伤约7000人,我军损失近7万人。但日军迫使我方屈服的目的没有达到,反而给我方心理上和宣传上的好处。近卫内阁也因此而被下台。时称“第二次湘北大捷”。
1941年12月8日,日军偷袭珍珠港,发动太平洋战争。英美军队在日军面前不堪一击,受到“辉煌战果”鼓舞的侵华日军颇想一显身手。驻华中的日军第十一军司令阿南惟畿为牵制中国军队增援港九及缅甸,出动12万兵力,于12月24日强渡新墙河南进,再度进犯长沙,声称“要到长沙过新年”。面对日军的猛烈攻势,薛岳制订了“天炉战”计划,决定将敌人诱至炉底,即决战地区定在捞刀河与测阳河之间,予以包围歼灭。会战一开始,湖南民众以“焦土抗战”、“与日俱亡”的悲壮气概,一夜之间便使日军无法在战区内获得一粒米一根草,所有大小公路也沟堑纵横,日军的坦克、牵引车、野炮、重炮均不能通行。守卫长沙城的第十军将士抱定与长沙共存亡的决心拼死抵抗,使骄横不可一世的“皇军精锐”在长沙城下竟无法越雷池一步。我岳麓山上的重炮群居高临下,一颗颗炮弹向日军倾泻,每一声爆炸都引起中国军队的阵阵欢呼声。1942年1月4日拂晓,我军形成对日军的三面合围态势,弹尽粮绝的日军狼狈突围。我军以秋风扫落叶之势,将敌人杀得溃不成军。残余日军最后靠着施放毒气和空军的掩护才得以逃回原来的据点。16日,日军司令部从岳阳撤回武汉,第三次长沙会战以中国军队的大获全胜而告结束。是役日军死伤5万余人,这是太平洋战争初期同盟国一连串失败中首开胜利的记录,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日本因在长沙惨败,再次意识到中国实力尚存,不敢遽尔从中国战场捆出兵力,有力地支援了南洋英美友军。当时,英国《泰晤士报》发表评论指出:“12月7日以来,同盟军唯一决定性之胜利系华军之长沙大捷。”蒋介石也说“此次长沙胜利,实为七七以来最确实而得意之作。”
第四次长沙会战(1944年5-6月)是长衡会战的第一阶段,而长衡会战又是日方为援助南洋日军而进行的,打通大陆交通线作战的重要组成部分。5月战火烧到湖南。27日,日第十一军各由横山勇指挥向湘北方向发起攻势,其第二线兵团同时南下参加作战。各路日军避开我军的侧翼迂回,分途向长沙外围发起攻势,并占领其外围据点。6月16日开始向长沙城区和岳麓山主阵地发起猛攻。守军进行了顽强的抵抗,但由于隔江分阵,力不能支,而岳麓山炮兵阵地的火力又遭到日军重炮和空军的压制而无法充分发挥。至18日,日军用优势兵力自背后攻破岳麓山阵地,城内守军被迫突围,长沙沦陷。
4次会战中,国民党军队中的广大官兵,发扬了爱国主义和大无畏的牺牲精神,数次打退了敌人的进攻,给敌以重创。虽然最终未能阻止住敌人的大规模进攻,但有力地配合了全国范围内正面战场的作战,并在战略上配合和支援了敌后战场的反扫荡斗争,为夺取抗战的最后胜利作出了很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