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历史知识 > 历史事件德

历史事件德

发布时间:2021-02-13 03:55:35

1. 概括德国历史重大事件,哦多k!T^T求助哇

下面是按重要性排列的重大历史事件(编辑了一下,粗略看看吧。详细的你要读德国史了)

德国位于欧洲西部,东邻波兰、捷克,南接奥地利、瑞士,西接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法国,北与丹麦相连并邻北海和波罗的海与北欧国家隔海相望,是欧洲西部邻国最多的国莱茵河风光家。

NO1. 史前时期

keyword:条顿堡森林之战 部落战争

公元前后,在多瑙河和莱茵河流域,已定居着许多日耳曼部落,这些部落同企图征服此地的罗马帝国不断发生冲突。公元9年的日耳曼各部族在条顿堡森林之战中战胜了当时强盛的罗马帝国。在这次战役中,日耳曼部落伏击并消灭了三个罗马军团。此后,罗马人再也没有真正尝试过把它们帝国的东部边界推进过莱茵河。
自407年开始的一段时期中,各莱茵河沿岸的日耳曼部落渡过莱茵河并在今天的法国和西班牙的部分地区建立了一系列短命的王国。476年,日耳曼人与罗马帝国的下层人民联合,推翻了显赫的罗马帝国。

NO2. 德意志立国时期

keyword: 查理曼帝国 分裂 东法兰克王国 萨克森王朝 德意志王国

5世纪末,延续了几个世纪的法兰克王国建立,其中包括莫洛温王朝和卡洛林王朝的辉煌时期。在查理曼大帝(800年加冕)的治下,王国几乎拓展到了今天的法国和德国的绝大部分地区,称为查理曼帝国。查理曼大帝去世后,帝国很快走向分裂。公元843年,法兰克王国的疆域按照凡尔登条约分成三部分,西边的部分即莱茵河左岸的西法兰克王国就成为后来法国的基础;而东边的部分即莱茵河右岸操德语的东法兰克王国成为后来的德意志王国的基础,成为未来的神圣罗马帝国,也是今天德国的雏形;中间的部分成为了后来法德争斗的根源。
公元919年,萨克森公爵亨利一世当选为东法兰克王国的国王,建立了萨克森王朝,正式创立德意志国家。萨克森王国的地域大致位于今荷兰、德国西部、瑞士和奥地利。严格意义上的德意志历史的就此开始。

NO3. 神圣罗马帝国

公元962年,德意志国王、萨克森王朝的奥托一世在罗马由教皇约翰十二世加冕称帝(962~973在位),成为罗马的监护人和罗马天主教世界的最高统治者。从1157年起,帝国被称为神圣罗马帝国。

NO4. 魏玛共和国

(1919–1933)

战后的魏玛共和国是在德国的土地上建立一个和平、自由、民主的政权的一次努力。但是,魏玛政府自一开始就注定了困于经济问题和本身魏玛宪法固有的缺陷。

开始的几年,魏玛共和国不得不忙于处理左翼和右翼相继发动的叛乱和1923年的严重的通货膨胀。接下来,由于德国与战时敌人们的关系逐渐缓和和赔偿债务的放宽,情况有了些好转。盟国一定程度上恢复了秩序和繁荣,这种繁荣一直延续到1930年来临的大萧条之前。

此后,经济的衰退,加上对1923年超速通货膨胀的记忆和凡尔赛条约严酷的条款引发的民族主义反对声音,从内外两方面断送了魏玛政府。阿道夫·希特勒和他的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NSDAP,简称纳粹)利用了这一现实和不断增长的失业率。纳粹不断强调民族和种族的问题,并承诺让失业的人重新获得工作,他们把德国的许多问题都归罪于所谓的犹太人的阴谋,甚至宣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失败是由于内部的通敌造成的。

NO5. 纳粹德国

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后,魏玛共和国的政局开始转向法西斯化。以希特勒为领袖的纳粹党在1933年1月30日开始掌握了德国的政权。

希特勒执政后,对内开始实行白色恐怖,残酷镇压异己分子,通过冲锋队、党卫军和国家秘密警察(盖世太保)及其遍布各地的劳动营和集中营实行法西斯专政。希特勒是通过鼓吹强烈的民粹主义上台的,上台后的他开始了对犹太人疯狂的种族压迫。1933年12月 1日通过《保证党和国家统一法》。1934年8月1日通过《德国元首法》等,加强了法西斯独裁统治。希特勒将国家经济纳入战争轨道,加快重整军备的步伐。1935年3月16日,希特勒宣布实施普遍义务兵役制,建立起50万人的军队,次年宣布实行由戈林主持的“四年计划”,工业发展速度超过西方各国。1936年3月7日,希特勒将德军开进莱茵非武装区,7月武装干涉西班牙内战。

11月25日德日缔结《反共产国际公约》,1939年5月22日,德国和义大利於柏林订立同盟条约,至此,三国正式结盟,被称为轴心国。1938年3月德国吞并奥地利,9月,在慕尼黑会议上,希特勒迫使英法签订《慕尼黑协定》。10月,肢解并占领捷克斯洛伐克。

1939年9月1日,德国以闪电战进攻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式开始,随后迅速占领了挪威、丹麦、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等国。1940年,击败英法联军,并占领了法国。随后占领了南斯拉夫和希腊等国。1941年6月22日,德国开始进攻苏联。1942年冬,斯大林格勒战役开始,德军失利,第二次世界大战发生转折。1944年6月6日,美英联军在法国诺曼底登陆,1945年5月8日宣布无条件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根据雅尔塔协定,苏美英法分区占领德国,柏林作为特殊单位由4国管理。1949年5月,美、英、法3国占领区合并,成立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同年10月,苏联占领区宣布成立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德国分裂为两个国家。

NO6. 冷战时期

1945年5月8日法西斯德国战败后,根据《雅尔塔协定》和《波茨坦协议》,德国除割让给苏联和波兰11.4万平方公里土地外,其余部分及首都柏林由苏、美、英、法分区占领。

1947年1月1日,美占区和英占区组成联合经济区,同年4月法占区也加入该联合经济区。1948年9月由州议会代表组成协商会议。1949年5月8日,协商会议通过《基本法》。5月23日,公布《基本法》,正式成立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简称联邦德国。9月20日,由阿登纳组成第一届联邦政府。联邦德国的议会由联邦议院和联邦参议院组成。联邦的最高司法机构是联邦宪法法院。

1946年4月苏联占领区的德国共产党和德国社会民主党合并,成立德国统一社会党。1947年12月6日,在柏林苏占区召开德国人民第一次代表大会。1949年5月30日德国人民第3次代表大会批准宪法。同年10月7日临时人民议院通过宪法。10月7日,正式成立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简称民主德国。10月10日苏联占领当局将行政职权移交给临时政府。

1948年,柏林危机爆发,年底,柏林正式分裂成为两个城市。1961年,民主德国在东西柏林边界自己的一侧修建柏林墙,冷战达到了最高峰。

战后联邦德国经济发展较快,到统一前,联邦德国已经成为世界经济第四大国,贸易第三大国。民主德国在东欧国家中经济是发展最健康和快速的,统一前,东西德国都被世界银行列为世界十大经济体之一。

NO7. 德国再次统一

1990年10月3日,前民主德国的领土并入联邦德国。

关于德国统一的条约达成于1990年2月13日,这个协议通过1990年2月14日的所谓“四加二协议”(英美苏法四个占领国和东西德国)得以实现。统一后的德国仍然是欧共体(后来成为欧盟)和北约的成员国。

NO8. 中世纪全盛时期

人们通常以卡洛林王朝绝嗣,法兰克公爵康拉德一世被选为国王的911年作为东法兰克帝国向德意志帝国过渡的开始。康拉德一世被视为第一位德意志国王(当时的正式称号是“法兰克国王”,后称“罗马国王”;11世纪开始帝国的称号是“罗马帝国”,13世纪后称为“神圣罗马帝国”;15世纪时又附加“德意志民族”于前)。帝国是选举制的君主国;国王由高级贵族选出,同时奉行“血统法”,即:新国王应同其前任有血缘关系。但是,该原则时遭夭折;重复选举的情况屡见不鲜。中世纪时帝国不设都城,国王以巡游为治。帝国无赋税,国王收入主要来自托付他管理的“帝国财产”。他的权威并不理所应当地得到承认:只有靠军事实力和巧妙的联盟政策,他才能获得部族中强大的公爵们的尊敬。康拉德的继承者,萨克森公爵亨利希一世(919-936)做到了这一点,他的儿子奥托一世(936-973)更是青出于蓝。奥托使自己成为帝国的实际统治者。962年他在罗马加冕为皇帝一事就显示了他的权势之盛。

从此,德意志国王就有登基为帝的资格。观念中的皇权是无所不包的,它赋予拥有者以统治整个西方世界的权力。然而,这种观念从未完全在政治上成为现实。为了接受教皇加冕,国王非亲自前往罗马不可。这就开始了德意志国王的意大利政策。他们在意大利北部和中部的统治维持了300年之久,从而在德国的大计上不能遇事亲躬。奥托的继承者们统治期间为此经受了严重的挫折。继任的萨利尔王朝再次出现繁荣。亨利希三世时(1039-1056)德意志王室和帝位均达权力的最高峰;主要是坚决保持了它们对教皇的优先地位。亨利希四世(1056-1106)却无法维持这一局面。在关于主教任命权的斗争中(授职之争),他虽然表面上对教皇格里哥里七世取得了胜利,但是他赴卡诺萨的赎罪之行(1077)对皇位来说不啻是一次不可挽回的丧失声望之举。从此以后,皇帝和教皇就平起平坐了。

1138年开始了施陶芬王朝的百年统治。弗里德里希一世巴巴洛萨(1152-1190)在同教皇、意大利北部诸城市以及同他在德国的主要对手-萨克森公爵雄狮亨利希的斗争中重新振兴了皇室。然而,在他统治期间,领土开始四分五裂,最后削弱了中央权力。巴巴洛萨的继承人亨利希六世(1190-1197)和弗里德里希二世(1212-1250)时期尽管皇室权力强大,这一发展仍在继续。宗教的和世俗诸侯成了拥有半主权的“邦君”。

随着施陶芬王朝的衰亡(1268),西方的无所不包的皇权实际上已然终结。德国内部各种纷争的力量使它无法成为民族国家,而当时这一过程却正在西欧其他国家中进行。这是德国人成为“后起民族”的根源之一。

NO9. 中世纪晚期和近代早期

哈布斯堡王室中第一个登上皇位的是鲁道夫一世(1273-1291)。皇权的物质基础如今不再是已失去的帝国财产,而是各王朝的王族财产;王族领地权政策成为每个皇帝的主要利益所在。

卡尔四世于1356年颁布的黄金诏书是一种帝国基本法,它赋予7位地位显赫的侯爵(选帝侯)以选举国王的特权以及其他大邦诸侯没有的另外一些优先权。在那些小伯爵、领主和骑士逐渐失去作用的时候,城市的影响因其经济力量而不断扩大。城市同盟的缔结使城市进一步强大。这些同盟中最重要的汉萨同盟成为14世纪时波罗的海地区举足轻重的力量。

1438年开始,帝国虽然表面上仍为选举制的君主国,而王权却实际上由那时已成为最强大地区势力的哈布斯堡王族掌握。15世纪时,要求帝国进行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第一个不经过教皇加冕而即位的皇帝马克西米利安一世(1493-1519)试图实现这一改革,但无成效。由他创建或改组的帝国议会、帝国专区、帝国法院等机构虽然一直存在到帝国结束(1806),却未能阻止其继续分裂。出现了“皇帝与帝国”的二元制:一方面是帝国首脑,另一方面是选帝侯、各邦侯爵和诸城市。皇帝的权力由于他们在选举时同各选帝侯达成的“屈从”协议而受到限制并越来越有名无实。各邦侯爵,尤其是大邦侯爵以削弱帝国权力来大张旗鼓地扩充自己的权力。然而帝国继续存在:皇冠的光辉尚未消失,帝国的思想仍然生气勃勃。帝国大联合为中小各邦提供保护,使之免受强邻的侵犯。

城市成为经济力量的中心,它们首先从不断发展的贸易中得到好处。纺织工业和采矿业中出现了超越手工业者行会系统,和远途贸易一样带有早期资本主义特色的经济形式。与此同时,在思想方面发生了以文艺复兴和和人文主义为标志的变化。这种新觉醒的批判精神的矛头所向首先是教会的诸种弊端。

NO10. 宗教分裂的时代

1517年以来,主要在马丁·路德的活动影响下,郁积的对教会的不满在迅速展开的宗教改革中爆发了,其后果远远超出了宗教的范围。整个社会结构陷于动荡之中。1522/23年爆发帝国骑士起义,1525年发生的农民战争是德国历史上政治与社会要求相结合的第一次较大的革命运动。两次起义都遭到失败或血腥镇压。宗教改革的主要受益者是各邦侯爵。经过曲折的斗争,他们在1555年的奥格斯堡宗教和约中获得决定自己的臣民信奉何种宗教的权利。新教被承认为同天主教平等的教会。德国的宗教分裂从此成为定局。斯时在位的皇帝是卡尔五世(1519-1556),他通过继承成为卡尔大帝以来最大的世界帝国的君主。他殚思极虑谋求世界政治的利益,却在德国难酬壮志。他退位后帝国分裂,德意志各侯国和西欧各民族国家构成了新的欧洲国家体系。
奥格斯堡宗教和约时期,德国五分之四为新教势力范围,然而教会之争并未就此结束。后来的几十年中,天主教又夺回了许多地区(所谓的“反宗教改革”)。教派对立因而加剧,导致了宗教党派的出现:新教联盟(1608)和天主教同盟(1609)。波希米亚的一次地方性冲突竟至引起了三十年战争。这场战争后来扩大为政治矛盾和宗教对立迎头撞击的全欧性争斗。1618-1648年间,德国的大片地区田野荒芜,人烟断绝。

1648年威斯特法伦和约将德国部分领土割让给法国和瑞典,并确认瑞士和荷兰退出帝国联合。和约赋予帝国各阶层在处理宗教和世俗事务方面的一切重大主权并允许它们与外国伙伴结盟。

参考网址:http://lishi.xooob.com/lszl/200911/395118.htm

2. 德国历史事件

1972年,慕尼黑奥运血案。 1972年9月在德国慕尼黑举行的第20届奥运会上,主办国新建了版现化代比赛场权馆,首次使用精确的电子计时器和激光测距仪,首次开通卫星环球电视直播。当运动会顺利进行了2/3的赛程时,阿布-尼达尔"恐怖公司"的前身"黑九月",制造了一起奥运史上罕见的惨剧。

3. 历史上有德无才的人,及事例

刘备

1、折服刺客

刘备的一生仁德,史书记载,刘备曾经和叫做刘平的有些恩怨,刘平非常看不起刘备,对于自己位居刘备之下非常不甘心,就找了一个刺客去刺杀刘备,结果刘备依旧非诚心的对待这个刺客,刺客都不忍心杀这么仁厚的人,把刺杀事件告诉了刘备然后飘然离去。

2、求田问舍

刘备有德行,真心赞赏许汜的才能,最终赢得许汜的心,将其收归己有。刘备曾经和许汜一起在刘表那儿评论天下豪杰,谈到陈登的时候许汜就说这人只是个豪横无礼,于是刘备就问他是什么事情呢?

许汜就将自己曾经受到陈登无视的事情说了一遍。刘备感叹道:您有着名士之名,现在天下大乱,正是希望你这样的人来拯救苍生,但是你走到哪都忙着买地买房,这正是陈登最看不起的样子,他又怎么会礼遇你呢?

(3)历史事件德扩展阅读:

刘备以德服人称霸天下

自古以来有力者可以争天下,有德者可以服天下人,刘备的争霸之路是崎岖不平的,刘备实力不足,不能用实力横扫天下,不能如同曹操一般虎视天下,刘备巧辟了一条以德服人的道路。

刘备少年时拜卢植为师,而后参与镇压黄巾起义、讨伐董卓等活动,因为自身实力有限,刘备在诸侯混战过程中屡屡遭受失败,所以先后依附公孙瓒、陶谦、曹操、袁绍、刘表等多个诸侯。

但因其始终坚持以德服人的行为准则,受到了海内外名士的尊敬,至有陶谦、刘表等放弃让自己的儿子继承基业,而是选择将自己的领地徐州、荆州让给刘备统领。

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刘备于赤壁之战后,先后拿下荆州、益州,建立了蜀汉政权。而后因为关羽被东吴所害,刘备不听群臣劝阻,执意发动对吴国的战争,结果兵败夷陵。

4. 中国历史上的史德有哪些

中国历史上有籍可考的最早一起屠杀史官的事件,发生在春秋战国鲁襄公二十五年(公元前548年)。齐国重臣崔杼的老婆棠姜,容貌美丽,被国君庄公姜光看上,两人眉来眼去,勾搭成奸。姜光常常趁崔杼外出时跑到他家与棠姜宣淫,并把崔杼的帽子赏给别人。崔杼发现后,愤怒异常,设计捉奸。他谎称有病,不能上朝议政,淫欲如火的姜光觉得这是找棠姜寻欢的好机会,哪知崔杼早有准备,他到了崔杼府上,见棠姜不出来,还以为不知他圣驾光临,便抱着柱子唱歌,企图勾引她前来承欢。

不料此时大门忽然关闭,埋伏在暗处的武士一齐冲出,姜光见势不妙,慌忙跳墙逃走,被武士一箭射中屁股,从墙上一头栽了下来,武士们遂上前将这个淫棍乱刀砍死。

庄公姜光虽然因与大臣的老婆通奸而被杀,但他毕竟一国之君,于是齐国的太史对这一大案做了记录曰:“崔杼弑其君。”崔杼一怒之下,把太史杀了。太史的弟弟接着照写,崔杼照杀不误。但他过于相信刀斧的威力,太史的二弟仍然接着照写。远在外地的南史氏听说崔杼连杀两位史官,也毫不畏惧地拿着简册赶往都城,准备照写。崔杼见如此杀下去,不但不能掩盖自己弑君的事实,反而罪过更大,只好罢休。南史氏听说崔杼不再杀人,才放心地返回住地。

齐太史不畏强权、不怕牺牲,前仆后继,直笔写史的精神,成为后世史官的典范。文天祥《正气歌》列述正气12例,开篇第一例便是:“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董狐是晋国太史,也以直笔写史而名传后世。但崔杼为隐恶而乱杀史官,却给后世史家造成精神上的威胁。可以想象,崔杼如果将手中的屠刀一直挥将下去,写史的人再多,终有斩尽杀绝的时候,而历史的真相,也将被彻底掩盖。于是春秋时期的一些史家开始采取口传史事的办法,或是多用“曲笔”以避祸。

司马迁评论《春秋》、《左传》说:“约其辞文,去其烦重,以制义法,王道备,人事浃。七十子之徒口受其传指,为有所刺讥褒讳挹损之文辞不可以书见也。鲁君子左丘明惧弟子人人异端,各安其意,失其真,故因孔子史记具论其语,成《左氏春秋》。”(《史记·十二诸侯年表序》)班固也对当时的史籍做出如下评论:“有所褒讳贬损,不可书见,口授弟子,弟子退而异言。丘明恐弟子各安其意,以失其真,故论本事而作传,明夫子不以空言说经也。《春秋》所贬损大人当世君臣,有威权势力,其事实皆形于传,是以隐其书而不宣,所以免时难也。及末世口说流行,故有《公羊传》、《谷梁》、《邹》、《夹》之传。”(《汉书·艺文志·六艺略论》)由此可见,即使是头号圣人孔丘先生所作的《春秋》,对于有“威权势力”者的所作所为,只能用口头传授的方式,由师傅传给弟子,再由弟子往下传。靠这种口头传授的方式,势必使史事失实或传出几种说法,结果为后世的史家、学者带来很大的麻烦。

崔杼只是一朝的大臣,就可以滥杀史官,作为一国之尊的皇帝老爷,杀起史官来就更不在话下。继崔杼之后,两眼盯着史官,动辄审查、篡改史书的皇帝、权臣不乏其人。

东汉的班固,就险些被皇帝杀掉。班固之父班彪为续《史记》而著有《史记后传》数十篇,班彪死后,班固回到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家乡,整理老父遗留的史稿,立志完成父亲的遗业。不料后来有人上书告密,说他私修国史。明帝刘庄即令逮捕班固,并将他父子的史稿全部没收。班固的弟弟班超为救老哥,随后赶到洛阳,上书陈述班固著书的用意。刘庄原以为班氏父子的史稿中可能记录了皇帝的丑恶之事,但亲自审查之后,觉得内容并无违碍,而且文笔极佳。于是便下令释放班固,并任他为兰台令史,参预编修国史。假如没有班超上书援救,而史稿中又有犯忌之处,班固即使不被砍头,恐怕也要在监狱里长期安家。

东晋中叶,大司马桓温专权,视皇帝为傀儡。桓温自恃威势,素有篡位称帝之心,曾抚枕慨叹:“男儿不能流芳百世,亦当遗臭万年!”海西公太和四年(369年),桓温率步骑兵5万北伐前燕,在枋头(今河南省淇县东南),遭燕军突袭,晋军大败,死伤3万余人。桓温南征北战,屡建大功,这是他军事生涯中最大的一次败仗。在他的手下做参军的孙盛,博学多才,曾做过著作佐郎,写了一部晋代史书,取名《晋阳秋》,当时被称作良史。《晋阳秋》一书中如实记录了桓温在枋头吃败仗的经过。桓温这时权势正隆,废皇帝司马奕为海西公,立司马昱为帝(简文帝),紧锣密鼓地为篡位做准备。他看罢此书,大为恼怒,孙盛已告老还乡,他便威胁孙盛的儿子孙潜说:“枋头一战固然失利,但决不像你父亲所写得那样。如果这部史书得以流传,将关系到你孙氏一门的存亡。”意即要是不改,我将杀你全家。

孙潜连忙叩头谢罪,说一定请父亲删改。哪知孙盛生性强直,不畏权贵,不但不接受儿子的请求,还把他狠狠教训了一顿。诸子见老爹如此强硬,都跪在他面前叩头哭泣,求他为一家百余口人的性命着想,删改《晋阳秋》。孙盛更怒,又大发了一顿脾气。儿子们见劝说无效,便瞒着老爹,把书中犯忌之处偷偷做了删改。

一场灭门大祸终于得免,而桓温也如愿以偿地掩盖了那段不光彩的历史。哪知孙盛早有预见,事先将《晋阳秋》的定本抄写了两部,寄往前燕收藏。后来东晋孝武帝司马曜广求异闻,从辽东得到了这部书稿的原本,桓温篡改历史的企图终于未能得逞。

前秦皇帝苻坚,其父苻雄早亡,其母苟太后年轻寡居,与将军李威私通,且闹得人所周知,致使苻坚的血缘不明,让人怀疑他不是苻雄所出。史官也记下了苟太后的风流韵事,并称李威有“辟阳之宠”。苻坚身为一国之主,身世居然有问题,当然是一件不光彩的事情。他生怕史官照录其母与李威的关系,给他留下不可抹去的“污点”,便不顾制度的规定,调阅起居注和史官编修的有关著作,发现其中果然有关于其母和李威私通的记录,他既羞惭又恼怒,下令将这些记录和史稿全部焚毁,并且要拿史官治罪。但负责编修史稿的著作郎赵泉、车敬等人已死,才未造成一场屠杀。

由于原始资料已经烧掉,后来史官只好重新搜集资料,补写这段历史,但有关事实已十不得一,给后人留下了无法解开的谜团。《晋书》的作者房玄龄,在写《苻坚载记》时,对于苻坚的出生,只好按照前朝史官的手法,乱打马虎眼,将其神化一番,说是:“其母苟氏尝游漳水,祈子于西门豹祠,其夜梦与神交,因而有孕,十二月而生坚焉。”也即闹不清苻坚的老爹究竟是谁,干脆说他是神的儿子以蒙混过关。

魏晋南北朝时期,以篡改、焚烧史书、威胁打击修史者等手段企图饰过掩恶的皇帝、权臣,当然不止桓温、苻坚两人。南朝齐国的开国皇帝萧道成,原是宋国的权臣,总揽军政,威势震主,后迫使宋顺帝刘准禅位,自己当起了皇帝,并改国号为齐。“愿后身世世勿复生天王(帝王)家!”这一名言,便是萧道成派兵入宫,刘准被迫禅位后的哭诉之语。萧道成死后,他的儿子萧赜即位,是为武帝。他在位期间,征虏功曹(征虏将军之佐吏)刘祥撰写了一部《宋书》,将萧道成受禅的经过,直笔实录,并有讥刺之语。萧赜得知后,大为不满,这等于将他老爹篡位的勾当曝了光,并将传之后世。但萧赜一时没抓到刘祥什么把柄,未拿他治罪。后来刘祥作《连珠》15首,内容多怨刺之语,萧赜这下揪住了他的辫子,令御史中丞任遐上书弹劾刘祥“轻议乘舆(指皇帝),历贬朝望”、“道说朝廷,亦有不逊之语”(《南齐书·刘祥传》)将他流放广州。刘祥在流放地抑郁而死,时年39岁。

梁国武帝萧衍,登上龙椅的途径与萧道成相同。永元三年(501年),时任辅国将军、雍州刺史的萧衍,拥立南康王萧宝融即位于江陵,是为和帝。后来他起兵攻下齐国首都建康,东昏侯萧宝卷被建康守将所杀。萧衍遂自为中书监、大司马、录尚书事、骠骑大将军、扬州刺史、建安郡公,总揽朝政。翌年又进位相国,封为梁公,不久又晋爵为王,反正兵权在握,他想闹个多大的官就闹个多大的官。随后,他逼萧宝融禅位,自己坐上了龙椅,改国号为梁,成了梁国的开国皇帝。奉朝请吴均在撰《齐春秋》时,把萧衍称帝的经过如实写入。萧衍看了《齐春秋》,火冒三丈,下令罢去吴均官职,并将《齐春秋》付之以炬。

北魏大臣崔浩因编修《国书》而被杀,是中国史学史上一起骇人听闻的事件。

崔浩,字伯渊,高清河东武城(今山东省武城县)人。曾仕北魏道武、明元、太武三朝,官至司徒,参预军国大计,对促进北魏统一北方起过重要作用。他博览经史,善于书法,信奉道教,兼通阴阳术数,史书称他“才艺通博,究览天下,政事筹策,时莫能二”。太武帝神麚二年,魏世祖拓跋焘为了让自己的丰功伟绩传于后世,下诏令崔浩编纂北魏的《国书》,称赞他“德冠朝列,言为世范”,要他“综理史务,述成此书,务从实录”(《魏书·崔浩传》)。崔浩奉诏后,很快组织了一个写作班子,其中有中书侍郎高允与高谠、张伟、邓颖等一帮文官,连他的弟弟也参加编纂。最后由崔浩负责统稿,对全书做了最后的润色。

《国书》编好之后,本可以交差完事,但著作令史闵湛、郄标,一贯爱拍崔浩的马屁,提出“请立石铭,刊载国书”的建议,即把《国书》内容刻石立碑,以传永久,并提出将崔浩注释的《五经》也一同刻上。古人把刻碑作为传世的重要手段,能将《国史》刻石立碑,使其永垂不朽,崔浩当然赞成,连主持政务的皇太子也认为是好事。崔浩于是调集工匠,在首都平城(今山西大同)东郊三里处辟了一块方圆130步的地盘,作为《国书》、《五经》的碑林。用工达三百万,方大功告成。然而,这项以图“不朽”的工程,却为他招来杀身之祸。

将史书刻石立碑,堪称史无前例,况且碑又立在通衢之旁,故前来看稀罕的人络绎不绝。崔浩在编修《国书》过程中,本着直笔写史的原则,“尽述国事,备而不典”,把北魏皇室的丑闻秘事皆收录其中。在拓跋氏统一北方的过程中,崔浩常和鲜卑贵族的意见相左,但甚得拓跋氏祖孙三代、特别是深受拓跋焘的宠信,招致鲜卑贵族和一些大臣的仇视和忌恨。这一下,他们终于抓住了崔浩的把柄,纷纷到拓跋焘那里告状,说他把《国书》刻石立碑,将皇室秘事公之于众,是“暴扬国恶”。拓跋焘大怒,忘记了自己曾令崔浩“务从实录”等语,下令将崔浩及秘书郎吏以下参预修史的128人全部处死,并灭其三族。幸亏高允临难不惧,据理力争,这些人的亲属才免于一死。

太平真君十一年(450年),崔浩被诛。临刑时,他被关进囚车,押往城南刑场,押送官令数十名卫士往他身上撒尿,崔浩嗷嗷呼冤,远处的行路人都听到他的叫声。崔氏家族及与其通婚的范阳卢氏、太原郭氏、河东柳氏等,尽遭灭族,上千名无辜的人死于这场屠杀。这一血案,给后世史官的心理上留下一道无法抹去的阴影。

曾经做过史官的韩愈,深知修史之难、做史官之险,他在《答刘有才论史书》一文中,列举孔子、司马迁、班固、崔浩等修史者所遭厄难,大发感慨说:“夫为史者,不有人祸,则有天刑,岂可不畏惧而轻为之哉!”天刑当然是一种迷信的说法,而人祸却是历朝难免。

由于帝王与权臣为掩恶讳过而屠刀乱挥,不知多少人因直笔写史而人头落地。然而,中国古代史官所遭受的重重厄难,并没有吓倒后来者,齐太史不畏艰险、冒死直笔写史的精神气节,代代相传,在漫漫历史长河中,总有那么一些将身家性命置之度外,以史家应有的不屈不挠的铮铮铁骨,以对历史、对后人负责的可贵精神,秉笔直书史事,才使许多历史的真相传诸后世。

5. 德国的历史事件有哪些

NO1. 史前时期
keyword:条顿堡森林之战 部落战争
公元前后,在多瑙河和莱茵河流域,已定居着许多日耳曼部落,这些部落同企图征服此地的罗马帝国不断发生冲突。公元9年的日耳曼各部族在条顿堡森林之战中战胜了当时强盛的罗马帝国。在这次战役中,日耳曼部落伏击并消灭了三个罗马军团。此后,罗马人再也没有真正尝试过把它们帝国的东部边界推进过莱茵河。
自407年开始的一段时期中,各莱茵河沿岸的日耳曼部落渡过莱茵河并在今天的法国和西班牙的部分地区建立了一系列短命的王国。476年,日耳曼人与罗马帝国的下层人民联合,推翻了显赫的罗马帝国。
NO2. 德意志立国时期
keyword: 查理曼帝国 分裂 东法兰克王国 萨克森王朝 德意志王国
5世纪末,延续了几个世纪的法兰克王国建立,其中包括莫洛温王朝和卡洛林王朝的辉煌时期。在查理曼大帝(800年加冕)的治下,王国几乎拓展到了今天的法国和德国的绝大部分地区,称为查理曼帝国。查理曼大帝去世后,帝国很快走向分裂。公元843年,法兰克王国的疆域按照凡尔登条约分成三部分,西边的部分即莱茵河左岸的西法兰克王国就成为后来法国的基础;而东边的部分即莱茵河右岸操德语的东法兰克王国成为后来的德意志王国的基础,成为未来的神圣罗马帝国,也是今天德国的雏形;中间的部分成为了后来法德争斗的根源。
公元919年,萨克森公爵亨利一世当选为东法兰克王国的国王,建立了萨克森王朝,正式创立德意志国家。萨克森王国的地域大致位于今荷兰、德国西部、瑞士和奥地利。严格意义上的德意志历史的就此开始。
NO3. 神圣罗马帝国
公元962年,德意志国王、萨克森王朝的奥托一世在罗马由教皇约翰十二世加冕称帝(962~973在位),成为罗马的监护人和罗马天主教世界的最高统治者。从1157年起,帝国被称为神圣罗马帝国。
NO4. 魏玛共和国
(1919–1933)
战后的魏玛共和国是在德国的土地上建立一个和平、自由、民主的政权的一次努力。但是,魏玛政府自一开始就注定了困于经济问题和本身魏玛宪法固有的缺陷。
开始的几年,魏玛共和国不得不忙于处理左翼和右翼相继发动的叛乱和1923年的严重的通货膨胀。接下来,由于德国与战时敌人们的关系逐渐缓和和赔偿债务的放宽,情况有了些好转。盟国一定程度上恢复了秩序和繁荣,这种繁荣一直延续到1930年来临的大萧条之前。

6. 法和德最早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普法战争,普鲁士战胜,德皇威廉一世在法国凡尔赛宫登基称帝,统一德国也是这时建立。

7. 近代德国的历史大事件

德国位于欧洲西部,东邻波兰、捷克,南接奥地利、瑞士,西接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法国,北与丹麦相连并邻北海和波罗的海与北欧国家隔海相望,是欧洲西部邻国最多的国莱茵河风光家。

NO1. 史前时期

keyword:条顿堡森林之战 部落战争

公元前后,在多瑙河和莱茵河流域,已定居着许多日耳曼部落,这些部落同企图征服此地的罗马帝国不断发生冲突。公元9年的日耳曼各部族在条顿堡森林之战中战胜了当时强盛的罗马帝国。在这次战役中,日耳曼部落伏击并消灭了三个罗马军团。此后,罗马人再也没有真正尝试过把它们帝国的东部边界推进过莱茵河。
自407年开始的一段时期中,各莱茵河沿岸的日耳曼部落渡过莱茵河并在今天的法国和西班牙的部分地区建立了一系列短命的王国。476年,日耳曼人与罗马帝国的下层人民联合,推翻了显赫的罗马帝国。

NO2. 德意志立国时期

keyword: 查理曼帝国 分裂 东法兰克王国 萨克森王朝 德意志王国

5世纪末,延续了几个世纪的法兰克王国建立,其中包括莫洛温王朝和卡洛林王朝的辉煌时期。在查理曼大帝(800年加冕)的治下,王国几乎拓展到了今天的法国和德国的绝大部分地区,称为查理曼帝国。查理曼大帝去世后,帝国很快走向分裂。公元843年,法兰克王国的疆域按照凡尔登条约分成三部分,西边的部分即莱茵河左岸的西法兰克王国就成为后来法国的基础;而东边的部分即莱茵河右岸操德语的东法兰克王国成为后来的德意志王国的基础,成为未来的神圣罗马帝国,也是今天德国的雏形;中间的部分成为了后来法德争斗的根源。
公元919年,萨克森公爵亨利一世当选为东法兰克王国的国王,建立了萨克森王朝,正式创立德意志国家。萨克森王国的地域大致位于今荷兰、德国西部、瑞士和奥地利。严格意义上的德意志历史的就此开始。

NO3. 神圣罗马帝国

公元962年,德意志国王、萨克森王朝的奥托一世在罗马由教皇约翰十二世加冕称帝(962~973在位),成为罗马的监护人和罗马天主教世界的最高统治者。从1157年起,帝国被称为神圣罗马帝国。

NO4. 魏玛共和国

(1919–1933)

战后的魏玛共和国是在德国的土地上建立一个和平、自由、民主的政权的一次努力。但是,魏玛政府自一开始就注定了困于经济问题和本身魏玛宪法固有的缺陷。

开始的几年,魏玛共和国不得不忙于处理左翼和右翼相继发动的叛乱和1923年的严重的通货膨胀。接下来,由于德国与战时敌人们的关系逐渐缓和和赔偿债务的放宽,情况有了些好转。盟国一定程度上恢复了秩序和繁荣,这种繁荣一直延续到1930年来临的大萧条之前。

此后,经济的衰退,加上对1923年超速通货膨胀的记忆和凡尔赛条约严酷的条款引发的民族主义反对声音,从内外两方面断送了魏玛政府。阿道夫·希特勒和他的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NSDAP,简称纳粹)利用了这一现实和不断增长的失业率。纳粹不断强调民族和种族的问题,并承诺让失业的人重新获得工作,他们把德国的许多问题都归罪于所谓的犹太人的阴谋,甚至宣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失败是由于内部的通敌造成的。

NO5. 纳粹德国

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后,魏玛共和国的政局开始转向法西斯化。以希特勒为领袖的纳粹党在1933年1月30日开始掌握了德国的政权。

希特勒执政后,对内开始实行白色恐怖,残酷镇压异己分子,通过冲锋队、党卫军和国家秘密警察(盖世太保)及其遍布各地的劳动营和集中营实行法西斯专政。希特勒是通过鼓吹强烈的民粹主义上台的,上台后的他开始了对犹太人疯狂的种族压迫。1933年12月 1日通过《保证党和国家统一法》。1934年8月1日通过《德国元首法》等,加强了法西斯独裁统治。希特勒将国家经济纳入战争轨道,加快重整军备的步伐。1935年3月16日,希特勒宣布实施普遍义务兵役制,建立起50万人的军队,次年宣布实行由戈林主持的“四年计划”,工业发展速度超过西方各国。1936年3月7日,希特勒将德军开进莱茵非武装区,7月武装干涉西班牙内战。

11月25日德日缔结《反共产国际公约》,1939年5月22日,德国和义大利於柏林订立同盟条约,至此,三国正式结盟,被称为轴心国。1938年3月德国吞并奥地利,9月,在慕尼黑会议上,希特勒迫使英法签订《慕尼黑协定》。10月,肢解并占领捷克斯洛伐克。

1939年9月1日,德国以闪电战进攻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式开始,随后迅速占领了挪威、丹麦、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等国。1940年,击败英法联军,并占领了法国。随后占领了南斯拉夫和希腊等国。1941年6月22日,德国开始进攻苏联。1942年冬,斯大林格勒战役开始,德军失利,第二次世界大战发生转折。1944年6月6日,美英联军在法国诺曼底登陆,1945年5月8日宣布无条件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根据雅尔塔协定,苏美英法分区占领德国,柏林作为特殊单位由4国管理。1949年5月,美、英、法3国占领区合并,成立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同年10月,苏联占领区宣布成立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德国分裂为两个国家。

NO6. 冷战时期

1945年5月8日法西斯德国战败后,根据《雅尔塔协定》和《波茨坦协议》,德国除割让给苏联和波兰11.4万平方公里土地外,其余部分及首都柏林由苏、美、英、法分区占领。

1947年1月1日,美占区和英占区组成联合经济区,同年4月法占区也加入该联合经济区。1948年9月由州议会代表组成协商会议。1949年5月8日,协商会议通过《基本法》。5月23日,公布《基本法》,正式成立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简称联邦德国。9月20日,由阿登纳组成第一届联邦政府。联邦德国的议会由联邦议院和联邦参议院组成。联邦的最高司法机构是联邦宪法法院。

1946年4月苏联占领区的德国共产党和德国社会民主党合并,成立德国统一社会党。1947年12月6日,在柏林苏占区召开德国人民第一次代表大会。1949年5月30日德国人民第3次代表大会批准宪法。同年10月7日临时人民议院通过宪法。10月7日,正式成立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简称民主德国。10月10日苏联占领当局将行政职权移交给临时政府。

1948年,柏林危机爆发,年底,柏林正式分裂成为两个城市。1961年,民主德国在东西柏林边界自己的一侧修建柏林墙,冷战达到了最高峰。

战后联邦德国经济发展较快,到统一前,联邦德国已经成为世界经济第四大国,贸易第三大国。民主德国在东欧国家中经济是发展最健康和快速的,统一前,东西德国都被世界银行列为世界十大经济体之一。

NO7. 德国再次统一

1990年10月3日,前民主德国的领土并入联邦德国。

关于德国统一的条约达成于1990年2月13日,这个协议通过1990年2月14日的所谓“四加二协议”(英美苏法四个占领国和东西德国)得以实现。统一后的德国仍然是欧共体(后来成为欧盟)和北约的成员国。

NO8. 中世纪全盛时期

人们通常以卡洛林王朝绝嗣,法兰克公爵康拉德一世被选为国王的911年作为东法兰克帝国向德意志帝国过渡的开始。康拉德一世被视为第一位德意志国王(当时的正式称号是“法兰克国王”,后称“罗马国王”;11世纪开始帝国的称号是“罗马帝国”,13世纪后称为“神圣罗马帝国”;15世纪时又附加“德意志民族”于前)。帝国是选举制的君主国;国王由高级贵族选出,同时奉行“血统法”,即:新国王应同其前任有血缘关系。但是,该原则时遭夭折;重复选举的情况屡见不鲜。中世纪时帝国不设都城,国王以巡游为治。帝国无赋税,国王收入主要来自托付他管理的“帝国财产”。他的权威并不理所应当地得到承认:只有靠军事实力和巧妙的联盟政策,他才能获得部族中强大的公爵们的尊敬。康拉德的继承者,萨克森公爵亨利希一世(919-936)做到了这一点,他的儿子奥托一世(936-973)更是青出于蓝。奥托使自己成为帝国的实际统治者。962年他在罗马加冕为皇帝一事就显示了他的权势之盛。

从此,德意志国王就有登基为帝的资格。观念中的皇权是无所不包的,它赋予拥有者以统治整个西方世界的权力。然而,这种观念从未完全在政治上成为现实。为了接受教皇加冕,国王非亲自前往罗马不可。这就开始了德意志国王的意大利政策。他们在意大利北部和中部的统治维持了300年之久,从而在德国的大计上不能遇事亲躬。奥托的继承者们统治期间为此经受了严重的挫折。继任的萨利尔王朝再次出现繁荣。亨利希三世时(1039-1056)德意志王室和帝位均达权力的最高峰;主要是坚决保持了它们对教皇的优先地位。亨利希四世(1056-1106)却无法维持这一局面。在关于主教任命权的斗争中(授职之争),他虽然表面上对教皇格里哥里七世取得了胜利,但是他赴卡诺萨的赎罪之行(1077)对皇位来说不啻是一次不可挽回的丧失声望之举。从此以后,皇帝和教皇就平起平坐了。

1138年开始了施陶芬王朝的百年统治。弗里德里希一世巴巴洛萨(1152-1190)在同教皇、意大利北部诸城市以及同他在德国的主要对手-萨克森公爵雄狮亨利希的斗争中重新振兴了皇室。然而,在他统治期间,领土开始四分五裂,最后削弱了中央权力。巴巴洛萨的继承人亨利希六世(1190-1197)和弗里德里希二世(1212-1250)时期尽管皇室权力强大,这一发展仍在继续。宗教的和世俗诸侯成了拥有半主权的“邦君”。

随着施陶芬王朝的衰亡(1268),西方的无所不包的皇权实际上已然终结。德国内部各种纷争的力量使它无法成为民族国家,而当时这一过程却正在西欧其他国家中进行。这是德国人成为“后起民族”的根源之一。

NO9. 中世纪晚期和近代早期

哈布斯堡王室中第一个登上皇位的是鲁道夫一世(1273-1291)。皇权的物质基础如今不再是已失去的帝国财产,而是各王朝的王族财产;王族领地权政策成为每个皇帝的主要利益所在。

卡尔四世于1356年颁布的黄金诏书是一种帝国基本法,它赋予7位地位显赫的侯爵(选帝侯)以选举国王的特权以及其他大邦诸侯没有的另外一些优先权。在那些小伯爵、领主和骑士逐渐失去作用的时候,城市的影响因其经济力量而不断扩大。城市同盟的缔结使城市进一步强大。这些同盟中最重要的汉萨同盟成为14世纪时波罗的海地区举足轻重的力量。

1438年开始,帝国虽然表面上仍为选举制的君主国,而王权却实际上由那时已成为最强大地区势力的哈布斯堡王族掌握。15世纪时,要求帝国进行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第一个不经过教皇加冕而即位的皇帝马克西米利安一世(1493-1519)试图实现这一改革,但无成效。由他创建或改组的帝国议会、帝国专区、帝国法院等机构虽然一直存在到帝国结束(1806),却未能阻止其继续分裂。出现了“皇帝与帝国”的二元制:一方面是帝国首脑,另一方面是选帝侯、各邦侯爵和诸城市。皇帝的权力由于他们在选举时同各选帝侯达成的“屈从”协议而受到限制并越来越有名无实。各邦侯爵,尤其是大邦侯爵以削弱帝国权力来大张旗鼓地扩充自己的权力。然而帝国继续存在:皇冠的光辉尚未消失,帝国的思想仍然生气勃勃。帝国大联合为中小各邦提供保护,使之免受强邻的侵犯。

城市成为经济力量的中心,它们首先从不断发展的贸易中得到好处。纺织工业和采矿业中出现了超越手工业者行会系统,和远途贸易一样带有早期资本主义特色的经济形式。与此同时,在思想方面发生了以文艺复兴和和人文主义为标志的变化。这种新觉醒的批判精神的矛头所向首先是教会的诸种弊端。

求采纳

8. 话说德国的历史事件有哪些

德国位于欧洲西部,东邻波兰、捷克,南接奥地利、瑞士,西接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法国,北与丹麦相连并邻北海和波罗的海与北欧国家隔海相望,是欧洲西部邻国最多的国莱茵河风光家。

NO1. 史前时期

keyword:条顿堡森林之战 部落战争

公元前后,在多瑙河和莱茵河流域,已定居着许多日耳曼部落,这些部落同企图征服此地的罗马帝国不断发生冲突。公元9年的日耳曼各部族在条顿堡森林之战中战胜了当时强盛的罗马帝国。在这次战役中,日耳曼部落伏击并消灭了三个罗马军团。此后,罗马人再也没有真正尝试过把它们帝国的东部边界推进过莱茵河。
自407年开始的一段时期中,各莱茵河沿岸的日耳曼部落渡过莱茵河并在今天的法国和西班牙的部分地区建立了一系列短命的王国。476年,日耳曼人与罗马帝国的下层人民联合,推翻了显赫的罗马帝国。

NO2. 德意志立国时期

keyword: 查理曼帝国 分裂 东法兰克王国 萨克森王朝 德意志王国

5世纪末,延续了几个世纪的法兰克王国建立,其中包括莫洛温王朝和卡洛林王朝的辉煌时期。在查理曼大帝(800年加冕)的治下,王国几乎拓展到了今天的法国和德国的绝大部分地区,称为查理曼帝国。查理曼大帝去世后,帝国很快走向分裂。公元843年,法兰克王国的疆域按照凡尔登条约分成三部分,西边的部分即莱茵河左岸的西法兰克王国就成为后来法国的基础;而东边的部分即莱茵河右岸操德语的东法兰克王国成为后来的德意志王国的基础,成为未来的神圣罗马帝国,也是今天德国的雏形;中间的部分成为了后来法德争斗的根源。
公元919年,萨克森公爵亨利一世当选为东法兰克王国的国王,建立了萨克森王朝,正式创立德意志国家。萨克森王国的地域大致位于今荷兰、德国西部、瑞士和奥地利。严格意义上的德意志历史的就此开始。

NO3. 神圣罗马帝国

公元962年,德意志国王、萨克森王朝的奥托一世在罗马由教皇约翰十二世加冕称帝(962~973在位),成为罗马的监护人和罗马天主教世界的最高统治者。从1157年起,帝国被称为神圣罗马帝国。

NO4. 魏玛共和国

(1919–1933)

战后的魏玛共和国是在德国的土地上建立一个和平、自由、民主的政权的一次努力。但是,魏玛政府自一开始就注定了困于经济问题和本身魏玛宪法固有的缺陷。

开始的几年,魏玛共和国不得不忙于处理左翼和右翼相继发动的叛乱和1923年的严重的通货膨胀。接下来,由于德国与战时敌人们的关系逐渐缓和和赔偿债务的放宽,情况有了些好转。盟国一定程度上恢复了秩序和繁荣,这种繁荣一直延续到1930年来临的大萧条之前。

此后,经济的衰退,加上对1923年超速通货膨胀的记忆和凡尔赛条约严酷的条款引发的民族主义反对声音,从内外两方面断送了魏玛政府。阿道夫·希特勒和他的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NSDAP,简称纳粹)利用了这一现实和不断增长的失业率。纳粹不断强调民族和种族的问题,并承诺让失业的人重新获得工作,他们把德国的许多问题都归罪于所谓的犹太人的阴谋,甚至宣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失败是由于内部的通敌造成的。

NO5. 纳粹德国

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后,魏玛共和国的政局开始转向法西斯化。以希特勒为领袖的纳粹党在1933年1月30日开始掌握了德国的政权。

希特勒执政后,对内开始实行白色恐怖,残酷镇压异己分子,通过冲锋队、党卫军和国家秘密警察(盖世太保)及其遍布各地的劳动营和集中营实行法西斯专政。希特勒是通过鼓吹强烈的民粹主义上台的,上台后的他开始了对犹太人疯狂的种族压迫。1933年12月 1日通过《保证党和国家统一法》。1934年8月1日通过《德国元首法》等,加强了法西斯独裁统治。希特勒将国家经济纳入战争轨道,加快重整军备的步伐。1935年3月16日,希特勒宣布实施普遍义务兵役制,建立起50万人的军队,次年宣布实行由戈林主持的“四年计划”,工业发展速度超过西方各国。1936年3月7日,希特勒将德军开进莱茵非武装区,7月武装干涉西班牙内战。

11月25日德日缔结《反共产国际公约》,1939年5月22日,德国和义大利於柏林订立同盟条约,至此,三国正式结盟,被称为轴心国。1938年3月德国吞并奥地利,9月,在慕尼黑会议上,希特勒迫使英法签订《慕尼黑协定》。10月,肢解并占领捷克斯洛伐克。

1939年9月1日,德国以闪电战进攻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式开始,随后迅速占领了挪威、丹麦、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等国。1940年,击败英法联军,并占领了法国。随后占领了南斯拉夫和希腊等国。1941年6月22日,德国开始进攻苏联。1942年冬,斯大林格勒战役开始,德军失利,第二次世界大战发生转折。1944年6月6日,美英联军在法国诺曼底登陆,1945年5月8日宣布无条件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根据雅尔塔协定,苏美英法分区占领德国,柏林作为特殊单位由4国管理。1949年5月,美、英、法3国占领区合并,成立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同年10月,苏联占领区宣布成立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德国分裂为两个国家。

NO6. 冷战时期

1945年5月8日法西斯德国战败后,根据《雅尔塔协定》和《波茨坦协议》,德国除割让给苏联和波兰11.4万平方公里土地外,其余部分及首都柏林由苏、美、英、法分区占领。

1947年1月1日,美占区和英占区组成联合经济区,同年4月法占区也加入该联合经济区。1948年9月由州议会代表组成协商会议。1949年5月8日,协商会议通过《基本法》。5月23日,公布《基本法》,正式成立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简称联邦德国。9月20日,由阿登纳组成第一届联邦政府。联邦德国的议会由联邦议院和联邦参议院组成。联邦的最高司法机构是联邦宪法法院。

1946年4月苏联占领区的德国共产党和德国社会民主党合并,成立德国统一社会党。1947年12月6日,在柏林苏占区召开德国人民第一次代表大会。1949年5月30日德国人民第3次代表大会批准宪法。同年10月7日临时人民议院通过宪法。10月7日,正式成立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简称民主德国。10月10日苏联占领当局将行政职权移交给临时政府。

1948年,柏林危机爆发,年底,柏林正式分裂成为两个城市。1961年,民主德国在东西柏林边界自己的一侧修建柏林墙,冷战达到了最高峰。

战后联邦德国经济发展较快,到统一前,联邦德国已经成为世界经济第四大国,贸易第三大国。民主德国在东欧国家中经济是发展最健康和快速的,统一前,东西德国都被世界银行列为世界十大经济体之一。

NO7. 德国再次统一

1990年10月3日,前民主德国的领土并入联邦德国。

关于德国统一的条约达成于1990年2月13日,这个协议通过1990年2月14日的所谓“四加二协议”(英美苏法四个占领国和东西德国)得以实现。统一后的德国仍然是欧共体(后来成为欧盟)和北约的成员国。

NO8. 中世纪全盛时期

人们通常以卡洛林王朝绝嗣,法兰克公爵康拉德一世被选为国王的911年作为东法兰克帝国向德意志帝国过渡的开始。康拉德一世被视为第一位德意志国王(当时的正式称号是“法兰克国王”,后称“罗马国王”;11世纪开始帝国的称号是“罗马帝国”,13世纪后称为“神圣罗马帝国”;15世纪时又附加“德意志民族”于前)。帝国是选举制的君主国;国王由高级贵族选出,同时奉行“血统法”,即:新国王应同其前任有血缘关系。但是,该原则时遭夭折;重复选举的情况屡见不鲜。中世纪时帝国不设都城,国王以巡游为治。帝国无赋税,国王收入主要来自托付他管理的“帝国财产”。他的权威并不理所应当地得到承认:只有靠军事实力和巧妙的联盟政策,他才能获得部族中强大的公爵们的尊敬。康拉德的继承者,萨克森公爵亨利希一世(919-936)做到了这一点,他的儿子奥托一世(936-973)更是青出于蓝。奥托使自己成为帝国的实际统治者。962年他在罗马加冕为皇帝一事就显示了他的权势之盛。

从此,德意志国王就有登基为帝的资格。观念中的皇权是无所不包的,它赋予拥有者以统治整个西方世界的权力。然而,这种观念从未完全在政治上成为现实。为了接受教皇加冕,国王非亲自前往罗马不可。这就开始了德意志国王的意大利政策。他们在意大利北部和中部的统治维持了300年之久,从而在德国的大计上不能遇事亲躬。奥托的继承者们统治期间为此经受了严重的挫折。继任的萨利尔王朝再次出现繁荣。亨利希三世时(1039-1056)德意志王室和帝位均达权力的最高峰;主要是坚决保持了它们对教皇的优先地位。亨利希四世(1056-1106)却无法维持这一局面。在关于主教任命权的斗争中(授职之争),他虽然表面上对教皇格里哥里七世取得了胜利,但是他赴卡诺萨的赎罪之行(1077)对皇位来说不啻是一次不可挽回的丧失声望之举。从此以后,皇帝和教皇就平起平坐了。

9. 德国的五个真实的历史事件

1972年,慕尼黑奥运血案。

1972年9月在德国慕尼黑举行的第20届奥运会上,主办国新建了专现化代比赛场馆,属首次使用精确的电子计时器和激光测距仪,首次开通卫星环球电视直播。当运动会顺利进行了2/3的赛程时,阿布-尼达尔"恐怖公司"的前身"黑九月",制造了一起奥运史上罕见的惨剧。

阅读全文

与历史事件德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