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性学习:客家史(历史)
续上...!!
三、关于客家源流与客家形成的争论
“客家”是一个民系概念,也是一个文化概念,有“客而家焉”之意。“客家”的英语单词为“Hakka”。
关于客家的称谓来源,有几种说法:一是渊源于东晋南北朝的“给客制度”及唐宋时期的“客户”。这一观点由著名史学家罗香林教授在《客家源流考》中首先提出来,后邓迅之、雨青和陈运栋等学者作了进一步的研究和阐述;二是相对于“主”(土著)而言的一种对称,客家的“客”系指外来人之意。持这一观点的有我国的王力教授(见其所著《汉语音韵学》)和日本的小川琢冶、美国的康斯坦保等学者;三是由“夏家”或“河洛”发音而来的一种称谓。持此观点的有陈美豪、陈修、陈百川等学者;四是历史上曾充当佣客的中原南迁人的称呼。这由学者刘佐泉在《客家历史与传统文化》中提出;五是古代汉人对居住在山区的古越族的称呼“山客”而来,由房学嘉在《客家源流探奥》中提出。总之,“客家”原本是对附籍而居的外地侨民所使用的一个历史学或社会学名词,后来才把它作为人类学或民系学概念,用来称呼具有共同语言(客家方言),认同赣闽粤区域文化(客家文化)的特定人类群体。
关于客家的源流与形成问题,是客家研究者探讨得最多的、争论也最激烈的问题。绝大多数专家学者认为,客家是中原汉族经历数次由北而南的迁徙过程中在赣粤闽边区形成的,但具体形成于何时则有多种看法:一是东晋说(吴炳奎);二是始于五代至宋初形成说(罗香林);三是成于五代而孕育于东晋说(陈运栋);四是南宋说(吴松弟、谢重光);五是明清说(王东)。
谢重光先生还否定了过去普遍认为南迁的中原汉族多是士族大户的观点,认为客家先民的主体是平民百姓。在客家来源之构成上,谢重光先生还认为,除了南迁之中原与江淮汉人外,还有百越种族与南迁之武陵蛮。
另外,房学嘉在《客家源流探奥》一书中,一反传统关于客家是由南迁之中原汉族形成之观点,认为“客家人是由古越国遗民与历史上南迁客地的中原流人相混化形成的人们共同体。这个共同体的主体,是生于斯长于斯的古越族人。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足于证明,进入客地的中原流人与当地人数相比任何时候都是少数。”[2]
而关于客家话、客家民居建筑、民俗等方面,学者们进行了大量有意义的发掘,争论也比较少。这方面的分歧也主要从属于客家源流争论这个主题。由于多数论者主张客家来源于南迁之中原汉族,因此对于客家民俗文化之渊源也多局限于探讨中原传统文化之影响。而对于客家民俗文化在受到当地土著或古南越族习俗之影响方面,也逐渐有一些学者开始论及,如谢重光、房学嘉等。另外,房学嘉先生除了传统从正史、族谱等资料进行客家问题的研究外,还进行了大量田野调查工作,为探索客家研究的新方法、新途径作出了有益的尝试。
四、存在的问题及一些建议
关于客家研究中的问题,比较明显的一点是关于客家人的界定问题。李逢蕊给客家人下了一个定义,即:由于历史原因形成的汉民族的独特稳定的客家民系,他们具有共同的利益,具有独特稳定的客家语言、文化、民俗和感情心态(即客家精神)。凡符合上述稳定特征的人,就叫客家人,否则就不能称之为客家人[3]。
谢重光也说过,“客家”是一个文化的概念,而不是一个种族的概念[4]。 有不少论者认为孙中山、李嘉诚等也是客家人,显然就是从种族的概念出发,以血缘为证据,因此已受到不少学者的责难。一个民系需要有自己的巨人,需要有自己的精神领袖、文化名人,这是无可厚非的。但那种把历史上与客家有一点牵连的名人都说成是客家人的做法却是不妥当的,也是不严肃的。客家文化、客家精神需要一批批历史伟人、文化巨人来体现,但必须是基本上没有争议的客家人。而对于自己的客家名人,也不能只称功,不述过,那种没有原则美化客家名人的做法也不可取。
民俗是一种文化已成学术界共识。但也存在对一些封建迷信现象缺乏批判的弊病,这也是需要克服的。另外,对客家民俗文化的保护与改造、开发方面,学界的探索尚比较薄弱。如何让客家民俗文化得到合理的改造、开发和利用,使之成为一种旅游文化资源,以期更好地保护和发展客家民俗文化,应该是今后客家学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
2. 中国现代最著名的历史学家是谁
中国现代最著名的历史学家是
汪晖 中国最著名的历史学家,现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教授和清华大学的客座教授,同时任《读书》杂志的主编.
3. 历史学主要学什么
历史学不是历史!我是学历史的,大学,一般大学对历史上的某些东西,尤其是内近现代的东西是讳容言的!历史学是服从国家政治需要的一种学科,但是你到了大学可以自己读一些史学上的专著,自己去感知真实的历史!!历史是要自己去探索的,是自己去感受的!
4. 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高华得的什么病
肝病。
高华教授自2007年罹患肝病,一直以顽强的意志和乐观的态度与病魔作斗争。中国人回民大学教授张鸣表答示,“我感到病魔正在吞噬他的身体,他已经非常虚弱,肚子腹水已经很大了,脸色蜡黄蜡黄的。但是,他的思路很清晰,说话没有什么障碍。他在病床上还在为学生改论文,他还说,他一直在看我的微博。”
(4)历史学客扩展阅读:
高华 1954年生于南京,“文革”期间曾做过8年工人,1978年考入南京大学历史系,获历史学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担任过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讲座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于1995—1996年赴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做访问学者。2004年2-7月,在台湾政治大学历史系担任客座教授。2006年1-6月,在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任客座教授。
5. 中国当代最著名的历史学家是谁
中国现代最著名的历史学家是
汪晖
中国最著名的历史学家,现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教授和清华大学的客座教授,同时任《读书》杂志的主编.
6. 历史学专升本大学有哪些
有很多
要看报考哪个省的
具体情况说一下
7. 历史学科中的客观条件与主观条件
历史学科中的客观条件:指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一切事物。不管人们是否认识它、是否知道它、是否承认它,都照样存在的,就是客观的。比如万有引力,在牛顿发现它之前就已经存在,尽管人们感觉不到、认识不到,自打有地球开始他就存在,那它就是客观的。客观既包括有形的,也包括无形的。
历史学科中的主观条件:跟客观条件正相反,指被人的意识所支配的一切。比如人们想问题、做事情,都属于主观范畴。
客观条件与直观条件之间的关系:客观决定主观,主观能反映客观,并对客观具有能动作用。当主观正确反映客观、并作用于客观时,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促进或推动作用;反之,对事物的发展就起阻碍作用。因此,要想推动社会的发展,必须使主观符合客观。要想切入市场,必须要使主观符合客观,承认图表及图表背后的客观存在。
造成某历史事件的原因广度:原因=主观(内因)+客观(外因);
⑴主观原因:事件发起、参与者内在经济、政治,思想诸方面因;
⑵客观原因:自然、社会环境、外在方面、经济、政治,思想因素等;
原因广度分析方法:与背景分析方法基本相同,背景侧重于静态分析,原因更侧重于动态分析。
造成某历史事件的原因深度:原因→直接→主要→根本;
⑴直接原因:最直接引发事件的偶然性因素(导火线、借口等);
⑵主要原因:包括引发事件的主观、客观各方面重要因素;
⑶根本原因:历史趋势(生产力发展、时代要求)、主观需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