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高中人教版历史关于古代雅典和古罗马知识总结
雅典
1. 发展历程
君主制:终身制、世袭制
贵族制:集体领导的任期制、选举制
民主制:前594年梭伦改革将雅典政治引上民主的轨道;克里斯提尼改革确立。
2. 特点:人民主权与轮番而治(通过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和民众法庭等机构的设置来体现其特点)
3. 评价:创造了一系列民主运作的方式,有利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才智,为后世民主政治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但只是男性公民的民主,外邦移民、奴隶、他国公民和妇女没有享受到民主权利,了这一部分成员的自身发展能力。既是伟大文明的催化剂,又是社会不估的暴力机器。
古罗马
知识结构:
一、政制发展
1. 共和制
(1)贵族共和制:由执政官、元老院、公民大会三层机构组成
(2)保民官的设置:监督政府,维护平民利益
2. 帝制
(1)元 首 制:公元前27年,屋大维建立
(2)君主统治:公元3世纪,戴克里先
二、法律制度
1.《十二铜表法》
背景:共和国时期平民长期斗争的结果
内容:基本上是习惯法的汇编,维护了贵族利益。
评价:没有给平民带来多少好处,但仍是平民的胜利;贵族再不能像过去那样随意解释习惯法;始终是罗马的基本法。
2.《查士丁尼民法大会》
组成:《查士丁尼法典》《查士丁尼法学总论》《查士丁尼学说汇纂》《查士丁尼新敕,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查士丁尼法典》
对罗马法的评价:以《十二铜表法》为开端、《查士丁尼民法大全》为总结的罗马法,是世界史上内容最丰富、体系最完善、对后世影响最广泛的古代法律。
② 古代雅典的教育是什么 教育史
雅典(希复腊语:Αθήνα)是希腊共制和国的首都和最大的城市,位于巴尔干半岛南端,属亚热带地中海气候。截至2008年,雅典人口为745514人。城市总面积为412平方公里,是欧洲第八大城市,也是欧盟商业中心之一。
雅典记载于册的历史长达3000多年,被誉为“西方文明的摇篮”。雅典也是欧洲哲学的发源地,对欧洲以及世界文化产生过重大影响。诞生了苏格拉底、柏拉图等一大批历史伟人,被称为民主的起源地。雅典至今仍保留了很多历史遗迹和大量的艺术作品,其中最著名的是雅典卫城的帕特农神庙,被视为西方文化的象征。公元前5世纪和4世纪在文化和政治上的成就对欧洲及世界文化产生重大影响
雅典是现代奥运会起源地,曾先后在1896年和2004年举办过第一届夏季奥运会和第二十八届夏季奥运会。
③ 雅典卫城有哪些历史
雅典是希腊的首都,位于希腊南部阿梯卡半岛的西南,面积470平方千米,人口500万,是希腊的政治和文化中心。“雅典”一名源自城市的保护神雅典娜,她是胜利女神。相传古时候女神雅典娜和海神波赛冬都想做这个城市的保护神,两人争执不下,最后只好由市民决定,而市民选择了雅典娜,城市也因此得名。古雅典人热爱知识,这片土地上名人辈出:如哲人苏格拉底、柏拉图,他们都对西方文明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雅典还是一座充满古迹的城市,市区中遍布着古希腊时期,罗马时期和中世纪的文物,走在其间,就如同阅读一本欧洲的历史书,而其中最著名的无疑是雅典卫城。卫城历史
卫城是雅典的心脏,它坐落在老城中心的一座高156米的小山丘上,故也称“高城”。卫城东西长320米,南北宽156米,四周以城墙围合。卫城的建设始于麦基尼时代,当时是一位国王的城堡,公元前480年被波斯人焚毁。后来卫城得到重建,但它的功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国君的城堡变成宗教圣地,其上相继建造了万神庙,山门,胜利女神庙以及黑德克神庙等宗教建筑。今天,卫城经历了3000年的变迁,已不再是宗教圣地,而是作为博物馆向公众开放。山门
从卫城南面沿小径上山,很快会看到一组由多根希腊柱构筑而成的建筑物,这就是卫城的山门,也是古希腊人上山朝拜雅典娜的第一站。山门建于公元前437~前432年,经过数千年的变迁,现在屋顶和山墙已经不见了,留下来的只有数个根大理石柱子,但当人们觅着曲折的石径站在它面前时,仍会被它的纯净、肃穆的气质所感染。山门左侧是建于公元前432~前421年的雅典娜胜利女神庙。这是一座小巧的神殿,为供奉胜利女神而建,近些年一直在维修。
④ 雅典历史发展阶段有哪些
1、史前文明
希腊大陆从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居住,是西方文明的摇篮。
在公元前7000年左右,新石器时代革命开始影响到当时的巴尔干半岛与希腊地区,约西元前二十世纪,来自于北欧的印欧民族,爱奥尼亚人、亚该亚人、多利安人等等,这些民族自称为希伦人(Hellense),他们进入爱琴海一带,并且移居此地,向爱琴海沿岸的民族,学习与吸收他们的文化与知识,希伦人因此逐渐文明化,并且赶走原居于爱琴海沿岸的民族,成为希腊人的祖先。
2、米诺斯文明
米诺斯文明是爱琴文明中最早出现的,活跃时期大约在公元前2700年一直持续到约前1450年,现今人们对于米诺斯人知之甚少,甚至连这个名字也只一个是现代的称呼,其称呼来自传说中克里特岛的国王米诺斯,他们被认定属于前印欧民族(pre-Indo-European),而他们的语言米诺斯语(Eteocretan)可能使用仍未被解读的线性文字A书写,他们主要以海上贸易为生。
贸易是米诺斯的主要经济来源,地中海东部地区都曾发现来自于米诺斯的工艺品,譬如印石,出产自希腊、土耳其、爱琴海诸岛、埃及以及美索不达米亚的金属制品也曾在克诺索斯遗址发现,考克学家在克里特岛上也发展种类繁多的大型坛罐,这些坛罐是用来收藏橄榄油和葡萄酒的器具,橄榄油和葡萄酒是米诺斯人的主要出口产品。
除此之外,木材、羊毛绂、陶器、珠宝、刀具、香水以及药品也都是他们的出口产品。
克里特岛约于公元前第3千纪末出现了青铜文化,公元前第2千纪初有了国家和文字,约公元前2000年左右,一些讲希腊语的部落开始在希腊半岛定居,公元前第 2千纪的中、后期,希腊人建立过迈锡尼、梯林斯、皮洛斯(旧译“派洛斯”)等小国,已有文字,创造了灿烂的迈锡尼文明。
3、迈锡尼文明
迈锡尼文明是希腊青铜时代晚期的古希腊文明,它的存在从公元前1600年左右希腊人到达爱琴海开始算起,直至约前1100年的衰落,这是荷马史诗以及许多希腊神话的历史设定。
“迈锡尼时期”得名于阿尔戈斯地区东北的迈锡尼考古遗址,在希腊南部的伯罗奔尼撒半岛上,雅典、皮洛斯、底比斯及梯林斯也是重要的迈锡尼城市。
迈锡尼文明是个由武士所领衔的贵族统治,大约前1400年迈锡尼人掌握了米诺斯文明的中心克里特岛的控制权,并且吸收了后者的文字,从而衍生出线性文字B来书写自己的语言,一种早期希腊语,米诺斯时期的文字被称为线性文字A。
迈锡尼人将他们的贵族葬于圆顶墓(tholoi),一种带有高高的穹顶和笔直的石砌入口通道的圆形墓室,他们通常将短剑和其他武器装备与死者合葬,而贵族更是通常戴有金面具、冠冕、甲胄以及镶有珠宝的武器,迈锡尼人通常以坐姿下葬,一些贵族的遗体经过木乃伊化。
公元前第2千纪中期起,希腊人逐步向爱琴海(包括克里特岛)的诸岛扩张,传说发生于小亚细亚地区的特洛伊战争,可能就在希腊人向外扩张的公元前13世纪下半叶或者公元前12世纪初。
迈锡尼文明衰落于约前1100年,许多城市被洗劫一空,从此希腊历史进入了黑暗时期,在这段时期,希腊的人口和文化都有大幅度的下降,希腊人自己将祸根归结于另一族希腊人——多利安人的入侵,然而缺乏考古证据证明这个论断。
公元前1200年左右,多利亚人的入侵毁灭了迈锡尼文明,一些生活于原始社会末期的讲希腊语的部落从北方进入希腊半岛,引起了塞萨利亚及其以南的许多希腊部落和部族向不同方向的迁徙,国家、文字和宏伟的宫殿都消失了,继之而来的是原始社会末期的社会组织和生活方式在希腊半岛、爱琴海诸岛以及小亚细亚希腊人居住的地区占统治地位的“荷马时代”。
4、古希腊城邦时期
对于古希腊时期的开始,历史学家们莫衷一是,虽然在通常的使用中它可以指罗马帝国统治希腊之前希腊所有的历史,历史学家倾向于给它一个更精确的定义,一些作者将米诺斯文明和迈锡尼文明包含入内,而另一些人指出这些文明与更晚的古典希腊文明之间的差异过大,而应另作划分。
传统上,古希腊时期的开始被定为前776年第一次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召开,但是更多的历史学家将其提前至约前1000年;它随着亚历山大大帝于前323年的辞世而结束。继后的时期被称为希腊化时期,虽然并非所有学者都将这两个时期区分对待,甚至还有作者将古希腊文明视做连绵延续直至基督教于公元3世纪的兴起。
古希腊被许多历史学家认为是西方文明的奠基,古希腊文化深入地影响了古罗马文明,后者将其发扬光大并传之于整个西方世界,古希腊文明的遗产植根于今天西方世界的语言、政治、教育、哲学、艺术以及建筑中,特别是文艺复兴时期,18、19世纪发生于欧洲和美洲不同的新古典主义运动中极大地影响了文明的进程。
古希腊的政治单元是城邦(Polis),因而“政治”(Politics)即为“城邦的事务”,每一个城市,至少在理论上是独立的。
从公元前8世纪初至前6世纪末,古代希腊世界的大部分地区处于和平环境之中,没有受到外族的严重威胁,由于与古代世界其他一些文明中心的联系日益密切,希腊人从埃及和西亚学到了不少有益的东西。
在农业和手工业中,铁制工具已经普遍使用,尽管所有地区主要的经济部门都是农业,但在一些地理条件优越的地区,如科林斯、埃吉纳、米利都、雅典、哈尔基斯、埃雷特里亚、希俄斯等地,商业和榨油、酿酒、金属加工、制陶、武器制造等手工业有了很大发展,造船技术和航海业也有长足进步,出现了三列桨战舰。
公元前8世纪,希腊人在改造腓尼基字母的基础上重新创造了自己的文字,公元前6世纪中叶,在埃吉纳、科林斯、雅典等地开始铸造货币。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口的增加,城市的产生和发展,从公元前8 世纪起,在希腊半岛、爱琴海诸岛以及小亚细亚沿岸的希腊人中,又开始形成国家。一、二百年内,陆续出现了一批史家称为“城邦”的小国,但也有一些部落仍然停留在原始社会后期。
公元前8世纪中叶至前6世纪末,希腊人的广泛移民活动,是社会经济变革的一个重要因素,商人外出贸易,破产者到海外谋生,政治斗争的失败者陆续在海外占据一些殖民点,随着希腊人口的增长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殖民范围扩大,在东起黑海东岸,西至今法国的马赛,包括意大利半岛南部和西西里岛的一部分,南达尼罗河口和利比亚,北抵今阿尔巴尼亚亚得里亚海沿岸地区的广大地域内,几十个希腊城邦(远非所有城邦都参加了移民)先后建立了总数逾百的移民区。
其中最著名的有林斯人建立的叙拉古,斯巴达人建立的塔连同,迈加拉人建立的拜占庭,米利都人建立的奥尔比亚等,大多数城邦移民的主要原因是人口增长,耕地不足,这个时期移民的主要特点是绝大多数移民区都成了独立的城邦,它们与母邦的关系,主要限于奉祀共同的神,在广大地域内众多移民区的建立密切,也有的兵戎相见,同时不少地区出现了移民奴役、剥削原有居民的现象。
希腊人在向外扩张的同时,也不断发展内部各地区间的交往,以宗教活动为主要内容的许多“近邻同盟”的建立,奥林匹亚、德尔斐等逐渐具有全希腊意义的宗教中心和竞技中心的产生和发展,促进了希腊人之间的相互了解和经济、文化交流。城邦之间也发生过不同性质的战争,包括斯巴达征服美塞尼亚那样的希腊人奴役希腊人的战争。
公元前546年,波斯帝国消灭了吕底亚,并乘机进攻位于小亚细亚的希腊城邦,其首个目标为依阿尼亚地区的各个希腊城邦,依阿尼亚地区的经济甚为发达,其政治亦为较先进的民主制,波斯国王便向依阿尼亚地区各希腊城邦提出要其改民主制为君主制的不合理要求,以找借口向其宣战。
依阿尼亚诸城邦无法接受,于是便以米利都为首,进行抵抗波斯的运动,米利都因为自知不能抵抗波斯,因此便向斯巴达求援,但斯巴达却拒不出兵,反而是雅典及埃维厄两城邦出兵援救,两城邦虽然派出大批士兵及军舰援救,但在坚持数年后,仍然不敌波斯大军,在公元前494年,波斯完全征服了依阿尼亚区。
在这一时期中,依阿尼亚的许多优秀人物逃到希腊的其他地方,将直迄当时局限在依阿尼亚的文明转播到希腊世界的其他地方。
公元前431-前404年,希腊数百个城邦卷入了规模空前的“希腊世界大战”,战火几乎波及当时整个地中海文明世界。
5、托勒密王朝
公元前334年开始的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大帝的远征,实质是以马其顿人为主的马其顿、希腊军队对亚洲和北非广大地区的侵略,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大帝死后,希腊历史进入“希腊化时代”。
经过数十年的战乱,在欧亚非三洲的广大地域内出现了以托勒密王国、塞琉西王国、马其顿王国为主的一批“希腊化国家”。
希腊化时代的希腊城邦多数程度不同地成了国王或僭主统治下的保有一定自治权利的地方自治单位,在希腊大陆,只有埃托利亚同盟和阿哈伊亚同盟以及斯巴达比较长期地保持了政治独立。
公元前299年,罗马势力开始侵入巴尔干半岛,随着希腊化诸王国陆续灭亡,罗马人逐渐成为希腊人命运的主宰。
公元前30年,罗马灭亡了最后一个希腊化国家——统治埃及的托勒密王朝,古代希腊的历史随之告终。
6、古罗马帝国时期
公元前30年,罗马开始侵略希腊。
希腊军事力量的下降使得罗马人在前168年左右征服了这片土地,尽管成为罗马的领土,不过却拥有一段前所未有的和平时光,很多希腊人认为罗马人结束希腊化时代的动乱,罗马人的统治则带来和平,而希腊文化反过来征服了罗马人的生活。
395年,罗马帝国皇帝狄奥多西去世,他把帝国一分为二,东部分给长子阿卡狄乌斯,西部分给幼子霍诺里乌斯,从此希腊归东罗马帝国管辖。
1054年,东正教与天主教彻底决裂。
1453年5月29日,穆罕默德二世攻克君士坦丁堡,东罗马帝国灭亡。
7、拜占庭帝国时期
拜占庭帝国的历史由学者August Heisenberg总结为“皈依基督教的希腊人的罗马国”的历史,自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及后西罗马帝国的覆灭,而原本由东罗马帝国统治的埃及、巴勒斯坦及叙利亚等地又在七世纪被阿拉伯入侵及占领,希腊于是成为了帝国的主要部份,希腊人也成为帝国的主要公民,并最终将这两种身份等同了起来。
君士坦丁大帝将拜占庭建筑成为帝国的首都(从此称为君士坦丁堡),将其置于帝国中心,并在之后的历史长河中一直作为灯塔狼烟指引着希腊人的民族归属感,直到近代。
君士坦丁大帝和查士丁尼一世的形象构成了帝国前期(324年—610年)的历史,这两个皇帝吸收了罗马的传统,作为拜占庭帝国奠立和发展的根基。最初的几个世纪用于巩固帝国边界,并试图恢复罗马帝国的疆域,同时,这一阶段也标志为正教传统的建立及其与来自帝国内部异端的冲突。
在拜占庭中期(610年—867年)的第一阶段,帝国经受了同时来自宿仇(波斯人、伦巴底人、阿瓦尔人和斯拉夫人)和新敌(阿拉伯人、保加利亚人、弗拉几人)的进攻,这些攻击并不局限于边界冲突,有时他们深入疆界甚至威胁首都。同时,入侵者并不满足于时而短暂的进攻,而是转为长期定居,变作与帝国敌对的新的国家,来自外部和内部的因素导致帝国的结构也产生了转变,比如小户的自由农民的兴盛、军事统治的扩张以及军区(themata)制度的发展,完成了肇始于上个时期的这些变化。
在行政领域也发生了一些改变:社会和行政变得相当希腊化,同时偶像破除运动之后重塑了正教传统,这些因素致使了对邻近国家成功的军事行动,将它们置于拜占庭的文化影响圈之内,在这个时期版图有所缩小,并且由于丢失了生产财富的地区,经济受到一定的破坏;然而,它取得了语言、宗教和文化的巨大辐射力。
1204年,发生了帝国历史上最重大的事件,标志了拜占庭晚期的开始,希腊人的君士坦丁堡在历史上第一次失守,帝国被拉丁十字军征服并由一个拉丁国家所取代了57年,此外,拉丁占领时期极大地影响了帝国的内部发展,因为封建分封制度被引入了拜占庭生活。
1261年,希腊帝国被分割至前希腊拜占庭科穆宁王朝的成员(Epirus)手中以及巴列奥略王朝(君士坦丁堡沦陷时的最后一任王朝)手中,希腊拜占庭帝国内部的衰弱以及奥斯曼帝国的入侵逐渐导致了帝国的衰亡,1453年,拜占庭帝国落入奥斯曼人手中,希腊的拜占庭时期宣告结束。
需要指出的是“拜占庭时期”这个术语是由现代历史学家发明的,自10世纪起人们称呼这个帝国为希腊帝国,而之前则为罗马希腊帝国(Romeo-Greek),这就是为什么希腊人有时在口语中自称为Romioi,“罗马”(Romeo)这一修饰来自于帝国在政治行政领域对于罗马的传承,实际上,在欧洲历史上许多国家都使用这个修饰,比如卡洛林王朝以及日耳曼人的神圣罗马帝国都将自己看作是罗马帝国的继承者。
8、奥斯曼帝国时期
1460年,希腊遭奥斯曼帝国统治,奥斯曼帝国采用阿尔巴尼亚族省督来统治希腊,用希腊官僚统治罗马尼亚人和斯拉夫人。
奥斯曼人结束1204年以来的分裂局面,希腊进入奥斯曼帝国统治的历史阶段,他们由驻索菲亚的欧洲领地总督直接管辖,1470年,被六个“旗”(Sanjak),旗之下再细分数个县,土耳其苏丹让希腊当地的名门望族,负责地方收税和维持治安的工作,也有担任中央政府重要要职,如教会、军队、文官,都有需要他们的地方。
有些希腊人不愿受到奥斯曼人的统治,兴起了两股移民潮,首先是希腊知识分子阶层向西欧的移民,由此激发了文艺复兴的到来;其次,一些希腊人离开了平原,躲进层峦的群山中。由于希腊是个多山的国度,而奥斯曼人从未成功地在山区建立他们的军事或者行政存在,因而在这种意义上来说,奥斯曼人从来没有完全征服希腊。
19世纪初,乌克兰的敖德萨,希腊人建立秘密组织友谊社。
1774年,奥斯曼帝国在第一次大败给俄国后,依据两国签订的库楚克凯纳吉条约,奥斯曼开放黑海让俄国船只通航,并减免其关税,俄国因为缺乏黑海船只,所以慷慨地让同是东正教的希腊人和部分巴尔干人,享有船只悬挂俄国旗号的权利,于是,大量希腊商人趁机掌控俄国有利可图的粮食贸易,把大乌克兰地区生产的小麦,运送到粮价较高的南欧与西欧地区,这不但让希腊本地的希腊商人崛起,也从西欧媒介并传导了18世纪的启蒙运动与独立理想。
1821年3月25日,希腊爆发反侵略军的独立战争,同时宣布独立,英国诗人拜伦投身于希腊独立运动,一直持续到1829年。
9、希腊独立战争
奥斯曼人统治希腊直到19世纪早期,1821年希腊人发动了希腊独立战争,并宣称独立;不过受到奥地利首相梅特涅的抵制,这一运动直到1829年才获得最终的胜利。
当时的欧洲知识精英普遍崇拜古希腊文明,敌视伊斯兰文明,纷纷以同情的眼光看待这场战争,将之视为古典主义的欧洲或是基督教的欧洲对于异族的反抗。
例如欧仁·德拉克罗瓦在他1824年的作品《伊俄斯的屠杀》(Le Massacre de Scio)中所表现出的情感,一些非希腊族的志愿者也参加了战斗,如诗人拜伦,当时奥斯曼帝国对于反抗军来说过于强大,事实上,他们一度接近于完全扼杀起义军,但正是迫于外国军事力量的干涉才没有实现。
1827年的纳瓦里诺海战标定了战事的走向,其中来自英国、法国和俄罗斯的舰只击溃了奥斯曼和埃及的联合舰队,而在1832年得以顺利独立,现代希腊于是出现。
希腊独立之后,出现了地方派系斗争的局面。
10、希腊王国
1828年,由爱奥尼斯·卡波季斯第亚斯带领希腊迈向独立,同时当选为第一共和国的首任总统,然而他却在1831年遭到暗杀身亡,此后全国陷入了一片混乱,列强决定介入并计划成立一个王国。
在1832年的伦敦会议之中,英、法、俄三国指派统治巴伐利亚维特尔斯巴赫王朝、年仅十七岁的奥托王子为希腊的第一位君主,由于当时奥托尚未成年,于是就由一个摄政团辅政,到了1835年,他才亲政。
1862年,奥托一世被罢黜后,由来自丹麦的威廉亲王即位,是为乔治一世,他一共在位五十年,在这段期间,希腊的版图大为扩张(在他加冕后不久,英国便把爱奥尼亚岛割给希腊);同时,在经济方面也有大幅成长,1913年,就在希腊即将于第一次巴尔干战争获胜之际,乔治一世在塞萨洛尼基遇刺身亡。
乔治一世死后,由其子康斯坦丁一世继位,他在德国受过教育,并且还娶了德皇的女儿索菲亚,因此也算是德国人,而拒绝首相埃莱夫塞里奥斯·韦尼泽洛斯参与三国协约的建议,使希腊一开始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保持中立,然而,此举引起部分人士的反对,双方意见相左,各自在雅典与塞萨洛尼基成立政府,造成分裂的局面。
1917年,希腊还是加入了三国协约阵营,而康斯坦丁一世则被迫让位给他的儿子亚历山大,战后,希腊获得小亚细亚的一些土地作为补偿。
1920年,亚历山大国王被猴子咬伤而逝世,由康斯坦丁一世重新继承王位,但稍后发生的第二次希土战争中希腊军队惨败,致使他又被罢黜下台,不久于西西里岛的流放地逝世,其后,乔治二世继位。
1924年,乔治二世因第二共和的成立而离位;1935年,Georgios Kondylis将军发动政变,将共和政府推翻,并举办公民投票恢复君主制,乔治二世复辟;1941年,德军入侵希腊后他与全体王室成员流亡到埃及;1946年,乔治二世回国复位,直到1947年去世。
乔治二世的继承人为保罗一世,他在位至1964年;1967年12月,其子康斯坦丁二世为上校团驱逐,并由上校团所指派的摄政王取而代之;1967年4月建立了军人独裁政权;1973年,在军政府所主导的公投下,王室被废除,确立共和制;同年6月,乔治·帕帕多普洛斯出任总统。
11、希腊共和国
1974年7月,希腊军政府垮台,康斯坦丁二世返国,但是他并未恢复王位,11月举行议会选举,新民主党获胜并执政;12月举行公民投票,有69%的民众赞成终止君主制度,确立国家政体为共和制,希腊王国至此宣告灭亡,走入历史。
此后由新民主党和泛希腊社会主义运动(简称泛希社运)轮流执政。
⑤ 希腊历史
梭伦改革设立了新的政府机关——四百人会议,类似公民会议的常设专机构,由雅典属的四个部落各选一百人组成,除第四等级外,其它各级公民都可当选。克里斯提尼改革,建立“五百人会议”,代替原来的“四百人会议”,五百人会议从10个部落的任何等级公民中,经抽签各选出50人组成,五百人会议享有很大权力,并且对所有等级公民开放。这时所有公民可进入五百人议事会,并非可以担任雅典一切官职。不要把五百人会议向所有公民开放和各级官职向所有公民开放搞混了。
书上说伯利克里时期各级官职对所有公民开放是指所有成年男性公民可以担任几乎一切官职。除十将军以外,各级官职向所有公民开放,并都以抽签方式产生他们也都可以参加公民大会,商定城邦重大事务。
至于克里斯提尼时期哪些是不能对全部公民担任,我只能说不清楚,古希腊年代久远,又是国外,资料没那么齐全,克里斯提尼时期的官职全列出来太难。况且如果是高中历史阶段,没必要这么纠结,克里斯提尼时期哪些官职是不能对全部公民担任这个问题我相信不是考察重点。
⑥ 古希腊的详细历史
古希腊是西方历史的开源,持续了约650年(公元前800年 - 公元前146年)。位于欧洲南部,地中海的东北部,包括今巴尔干半岛南部、小亚细亚半岛西岸和爱琴海中的许多小岛。公元前5、6世纪,特别是希波战争以后,经济生活高度繁荣,产生了光辉灿烂的希腊文化,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古希腊人在哲学思想、历史、建筑、文学、戏剧、雕塑等诸多方面有很深的造诣。这一文明遗产在古希腊灭亡后,被古罗马人破坏性的延续下去,从而成为整个西方文明的精神源泉。
希腊具有丰富的旧石器文化和新石器文化欧洲最早的人类化石。当历史进入爱琴文明即克里特、迈锡尼文化时期(公元前2000~前1100年),希腊文化已经走在了西方历史的前面。
古希腊在人类历史上最早实行了奴隶主民主政治,这对于希腊的社会发展曾经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与古代东方国家高度集中统一和专制主义的奴隶制相比较,希腊的城邦奴隶制,特别是在雅典,相对来说是较为民主的(当然这只是奴隶主的民主)。
总之:古希腊文明:古希腊位于地中海东北部,除了现在的希腊半岛外,还包括爱琴海、马其顿、色雷斯、意大利半岛和小亚细亚等地。这片土地见证了欧洲最早的两大文明:米诺斯文明及迈锡尼文明。公元前五六世纪,产生了璀璨的希腊文明。
⑦ 雅典有哪些历史
雅典是希腊的首都,位于希腊南部阿梯卡半岛的西南,面积470平方千米,人口500万,是希回腊的政治和文化答中心。“雅典”一名源自城市的保护神雅典娜,她是胜利女神。相传古时候女神雅典娜和海神波赛冬都想做这个城市的保护神,两人争执不下,最后只好由市民决定,而市民选择了雅典娜,城市也因此得名。古雅典人热爱知识,这片土地上名人辈出:如哲人苏格拉底、柏拉图,他们都对西方文明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雅典还是一座充满古迹的城市,市区中遍布着古希腊时期,罗马时期和中世纪的文物,走在其间,就如同阅读一本欧洲的历史书,而其中最著名的无疑是雅典卫城。
⑧ 高一历史,古代希腊与雅典的知识考点
古希腊城邦中,雅典民主政体的建立在时间上先于其他城邦,因此可以认为雅典是古希腊民主政体的发源地,而雅典民主政体的成因即可视为古希腊民主政体的成因。这些成因不外是:原始社会民主遗风;工商业发展及独立小生产经济的稳定;平民力量增强和贵族内部的分裂;以梭伦等为代表的个人作用等等,均为雅典民主的产生提供了可能。
人类社会中的民主历史长河的源头,可追溯到人类的史前时期。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起源》一书中说到:“雅典人国家的产生乃是一般国家形成的一种非常典型的例子,一方面,因为它的产生非常纯粹,没有受到任何外来的和内部的暴力干涉……另一方面,因为在这里,高度发展的国家形态,民主共和国,是直接从氏族社会中产生的。”[3](p.115)……尽管史学界关于原始民主因素对日后各国家尤其对雅典的影响仍有分歧,但是摩尔根《古代社会》、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起源》中都承认,雅典民主蕴涵有原始民主的遗风。在生产力不很发达的情况下,原始民主有效地平衡和协调着氏族社会内部各种利益关系和矛盾冲突。原始民主内容主要包括:氏族成员在社会生活中享有平等的权利等内容[4](pp.44~45)。而到了原始社会末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剩余产品、私有财产等社会因素的萌芽,原始民主在一些原始氏族中过渡到军事民主制。恩格斯曾将这种军事民主称作原始氏族制度“所能达到的最发达的制度”,“是野蛮时代高级阶段的模范制度”[5](p.142)。军事民主制下的人民大会、部落议事会和军事首领这三个氏族部落管理机关,也体现氏族制度的民主原则。总的来说,原始民主因素在世界各地进入国家后影响不甚相同,而对雅典的民主制的影响却是显著的,雅典民主机构及运行机制,一定程度均带有原始民主遗蕴。因此雅典民主产生的重要因素之一即原始民主的影响。
雅典民主在承继古代原始民主遗风的同时,其本身经济的发展也是促进雅典民主制产生不容忽视的重要的因素。雅典的自然条件决定其工商业的迅速崛起。经济作物种植、工艺品乃至航运业均有不同程度的发展。雅典商业利益远远超出了其城邦的边界,甚至远达西西里、埃及、腓尼基等地[6](p.43)。这些说明了雅典工商业活动的兴盛,其造就的工商业奴隶主,在雅典民主发展轨迹中发挥了不小作用。工商业的发展也为中小手工业者和小农阶层提供了更多的致富机会,开辟了更广的财源。目前史学界关于雅典究竟是商本还是农本社会仍然有分歧,但是雅典工商业以及小农经济的发展,的确为民主制产生造就了一个坚实的经济基础。
而推动古代雅典民主政体演变的最重要的力量,是广大自由平民的斗争。雅典相对广大的地域,众多人口,加上既能发展农业又能发展工商业、采矿业的自然条件,为中小所有者队伍即平民力量的扩大和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这些独立的中小所有者数量众多并且有力量,是发展民主、巩固民主不可缺少的因素。强调平民在民主政体的作用,这也是亚里士多德《政治学》中论述的重点之一[2](pp.183~192)。平民即社会中下层群众经济状况的改善和政治力量的壮大,构成了民主派的骨干力量和基本群众。这里说的社会中下层群众,主要指活跃于公元前5世纪的、梭伦改革划定的,第三、四等级,第三等级包括中小工商业奴隶主和小农阶层,第四等级主要是无地贫民。而正是由于工商业与小农经济的发展,民主力量不断壮大,贵族势力相对削弱,从而引起阶级力量对比的变化。一般认为平民是民主政体的中坚力量,因而社会中下层群众力量壮大,促进了民主确立并成为雅典民主坚实的阶级基础。
原始民主遗蕴的影响、经济因素、平民力量增强,都提供了雅典民主形成的可能性。而将可能变成现实还需主观条件的配合,即作为历史创造者的人的活动。按照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是历史创造者,这个命题中的“人”即应包括杰出人物。尤其在雅典民主改革发展进程中,一系列杰出的民主政治家,如梭伦、厄菲尔阿特、克里斯提尼、伯利克里都是推动雅典民主改革进程的关键人物。在上述客观历史条件下,这些关键历史人物推动雅典社会,从君主制发展到贵族制,从贵族制发展到民主制,乃至民主制继续和完善。
公元前8—公元前7世纪左右,雅典贵族集体废黜早期君主制,建立贵族政体,从而阻断了早期君主集权产生。雅典的贵族政治是民主政治的前身,它是由传说中提修斯改革确立的。而改变这种贵族政制的关键则是公元前592年的梭伦改革,这场改革是一场政治革命,是平民反对贵族斗争的胜利。《剑桥古代史》认为,梭伦思想的本质是公正,这个公平、公正主要关涉到了社会事务[7](p.391)。而平民政体的第一个品种是最严格地遵守平等原则的品种[2](p.189)。在梭伦政体中,看来有三点最具平民性质,最先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禁止借贷以人身为担保,接下来是凡愿意者皆被允许替遭受不公正对待的人伸冤,第三点,人们说最主要地是凭借了这一点民众才获得了力量———是向公审法庭申诉的制度[8](p.302)。这种民主机制使雅典政治统治朝着民主化方向迈出了第一步,从而构建起民主体制的基本框架和稳固的社会基础。
庇西特拉图僭主时期,仍然保持了梭伦改革的势头,在公共事务上他奉行一种较之于僭政更具公民政治色彩的政策[8](p.308)。他发展了社会经济,为民主政治的确立创造了有利条件。贵族内部分裂以及社会存在的强烈的民主改革的要求等因素影响下克里斯提尼改革出现了。这场改革的意义是划时代的,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终于取得了决定性胜利,民主政治最后确立。克里斯提尼加强了公民大会和五百人会议的权力,创造性的实行了贝壳放逐法,形成了群众性的监察机制以维护民主制度,以平民为主,包括部分贵族在内的人民主权已成定局。至此,雅典政治发生质变,形成了既有形式又有内容的民主体制。正是在此基础上,公元前462年,厄菲尔阿特将由氏族贵族控制的执政官委员会和由卸任执政官组成的战神山议事会降到了从属地位。全体公民有权参加的公民大会成为雅典内外政策最高决策机构[9](p.237)。雅典民主政治确立后不久,希波战争爆发,雅典民主政治在战争中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稳步发展,走向繁荣。希波战争后,雅典商业贸易进一步扩大,工商业奴隶主势力增强。小农经济和手工业作坊生产发展,第三、第四等级的自由民力量上升,民主政治的经济基础和群众基础更加广泛了。这时期又出现一位对雅典民主政治进程有极大推动作用的历史人物———伯里克利。从公元前443年到公元前429年伯里克利连任首席将军15年间,史称“伯里克利时代”。在波里克利当政期间,雅典政治、经济和文化呈现出繁盛局面。马克思说:“希腊的内部极盛时期是伯里克利时代。”[10](p.113)
在伯里克利时代,雅典奴隶主民主政治获得高度发展并臻于极盛。所有公民都获得了各级官职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并且担任公职的公民开始得到货币津贴,公民都有平等权利来决定国家制度和管理国家。据修昔底德《波罗奔尼撒战争史》记载,伯里克利曾演讲:“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11]
(p.130)普鲁塔克的《伯里克利传》也说:“没有谁像伯里克利那样,能够在严厉时做到适可而止,在温和之中不失威严,他那招人嫉妒的权力,曾被称为专制独裁,如今看来,都是政体中的中流砥柱……”[12](p.501)因此,伯里克利以其政治远见、对民主的坚定信念、廉洁勤政的个人魅力,成为卓越民主政治家,其所完善并有所创新的民主政体至今仍为世人所称道。
雅典民主政治自梭伦改革开始,到克里斯提尼改革时确立,伯里克利时代发展到顶峰,民主进程沿着上升路线前进,其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雅典公民由于有了较多的民主权利,因而发挥了参政、议政的积极性,在保卫国防、国家管理、官员监察等方面注入了新的活力,对增强国力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民主政治也保护工商业奴隶主的利益,小生产者壮大了自己的力量,国家经济呈现了前所未有的勃勃生机。再加上雅典城邦民主政治,吸引了许多著名学者、艺术家来雅典,以及鼓励公民们积极参加文化活动,促使雅典乃至整个希腊文化的繁荣,哲学、文学、雕刻等成就均居当时世界前列。城邦民主制在一定程度上使个人创造能力有充分发展余地,在经济、军事、科学、技术、文化、艺术等各个方面,充分吸收了东方古文明的遗产,加以消化,加以改造,并以跃进的速度加以提高[13](p.153)。列宁曾把古希腊国家如雅典视为当时最先进、最文明,最开化的国家,主要也是由于它的民主政治[14](p.50)。
这的确是有史以来最彻底的政治民主,它的影响弥漫于城邦各个角落。但我们必须明确,雅典民主政治实质是雅典奴隶主民主政治,它的民主是建立在对二三百个属邦和二十万奴隶残酷压榨和剥削之上的,它窒息或限制了社会的另一部分成员———奴隶与外邦移民,以及附属国民的自身发展能力,实际也阻塞了自身民主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因此,它既是伟大文明的催化剂,也是社会奴役与不公的一种突出体现[4](p.204)。这种局限性使得雅典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军事形势越来越不利,雅典人也逐渐对民主政治失去了信心,城邦危机日益加深,民主政治越来越成为一付躯壳,失去了往日的辉煌。
虽然雅典民主制不得不以马其顿亚历山大征服而告结束,但其民主思想经众多古代学者的著作遗赠给后世,如柏拉图《理想国》、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和《雅典政制》,乃至到罗马时代波里比乌斯《通史》、西塞罗《论共和国》等。这些著作流传下来,经中世纪到文艺复兴再到近代,对西方乃至近现代东方社会政治思想理论发展起到了重大的影响和作用。
虽然封建制及基督教统治着中世纪,但在这一千多年时间中,民主及民主思想的暗流涌动,不仅传承发展着古代民主的遗风,而且在承继古代民主遗产的基础上,建立了对后世影响极大的英国议会制和法国三级议会等制度。中世纪早期虽历经蛮族入侵,但西欧民主源流不断。日尔曼人部落民主遗风;罗马政治法律和思想中民主与共和因素以及封建契约、宪章中萌生的民主法制因素等,均体现了民主的遗韵和风采。到中世纪中晚期民主及民主思想日趋完善,英国议会及代议制发展、法国三级议会的起源与演变、马基雅维里的共和思想等等,在宗教改革、文艺复兴的运动中均有体现和发展。甚至近代的英国两院国会制、法国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议会制不能不说与中世纪英国议会制及法国三级会议,乃至古代希腊民主传统有着历史渊源的关系。
文艺复兴掀起对古代希腊民主与文化的研究热潮。雅典民主制、民主思想及相关著作大量面世,与中世纪的民主思潮一道形成一股强大的研究民主的潮流,不仅影响着当时人的思想而且对后世影响极大,至今经久不衰。
⑨ 古代希腊雅典和斯巴达 关于历史
在古希腊200多个城邦中,雅典和斯巴达是最具有实力的。在当时,雅典是民主、进步、文学繁荣的城邦。而斯巴达却是保守、专制的。雅典的民主政治和斯巴达的贵族寡头政策处于水火不相容的地步。在经济上,双方也在为争夺矿产、奴隶而发生冲突,争端不断升级。最后,爆发了这场希腊大部分城邦都卷入的战役——伯罗奔尼撒战争。
一 雅典
在众多城邦中,影响最大而又最具典型意义的是雅典。雅典城邦以其民主政治、经济发达和文化繁荣而著称。 雅典城邦位于希腊中部的阿提卡半岛,主要居民是爱奥尼亚人和阿卡亚人。它境内多山,矿产丰富,濒临爱琴海,海上交通便利,多良港,却缺乏良田,适于发展航海业和工商业,而不利于农业发展。建邦之初,实行贵族政治,原来的氏族贵族掌握着政治和经济特权。随着新兴工商业者阶层经济实力的日益壮大,要求打破氏族贵族独揽政权的愿望也越来越强烈。他们联合其他平民,一起展开了向氏族贵族的夺权斗争。经过贫民和贵族的不断斗争,公元前5世纪,伯利克里当政时期,雅典的民主制达到极盛。由全体男性公民参加公民大会,每隔10天召开一次,投票决定国家的内政、外交等大事,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构。在休会期间,从公民中抽签选出500人,组成“五百人议事会”,负责处理城邦的日常事务。各级官员也抽签产生。陪审法庭是雅典的最高司法机构,陪审员从公民中抽签选出,处理各种重大案件。为了防止某些人因权力过大而破坏民主制度,雅典人还发明了陶片放逐法。每年专门召开一次公民大会,公民们把他们认为是民主的敌人的名字写在陶片(或贝壳)上。如果出席大会的人超过6000,得票最多的人就要受到为期10年的放逐。
雅典的民主宣扬全体共享政治权力和义务。但是,这种民主建立在奴隶制的基础之上,占大多人口的奴隶、妇女和外国人没有任何政治权利。
二 斯巴达
斯巴达城邦位于伯罗奔尼撒半岛南部的拉哥尼亚。它是奴隶主贵族专政的国家。社会分为三个等级——
1、斯巴达人。城邦中的全权公民,完全靠剥削奴隶劳动生活,最盛时约有9000户。斯巴达成年男性公民加入一种军事性质的所谓“平等者公社”,成为斯巴达国家的统治阶层。
2、“边民”,一译“庇里阿西”。被征服的边区城市的居民,约有 3万户。为自由民,在本地有自治权,但是没有斯巴达城邦的公民权。主要务农,也有的从事工商业。
3、黑劳士。属于斯巴达城邦所有的农业奴隶
它的国家机构由国王、公民大会、长老会议和监察官组成。国王有二人,分别由两个家族世袭,平时,主持国家祭祀和处理涉及家族法的案件。战时,一个国王外出领兵作战,权力较大。公民大会由年满30岁的斯巴达男子组成。实际作用不大,对长老会议的提议无权讨论,只有表决权,表决时以呼喊声的高低决定,声高即表示通过。长老会议成员和监察官由公民大会选出,选举方式也是以呼喊声的高低来对候选人表示意见。长老会议是最高权力机关,成员共30人,除去两个国王外,其余28人都是年逾60的贵族。任职终身,如有缺额,仍须从年逾60的贵族中补选。一切国家大事先由长老会议讨论决定,然后交公民大会通过。如不能通过,长老有权宣布休会。长老会议又是最高司法机关,一切民法案件、刑事案件和国事案件都由它来审理。监察官共有五人,由公民大会一年一选,年满30岁的公民皆可当选。他们的职责是监督国王,审理国王不法行为,监察公民生活和镇压希洛人的反抗。从公元前5世纪,他们的权力不断加大,代替国王取得了主持长老会议和公民大会的权力,原归长老会议审理民法案件的权力也落到了他们手中。
整个斯巴达社会等于是个管理严格的大军营。孩子们从小受到的教育就是军事训练。斯巴达人不用金银做货币,而用价值低廉的铁币。斯巴达人除了军事外,不得从事其它生计。斯巴达的婴儿呱呱落地时,就抱到长老那里接受检查,如果长老认为他不健康,他就被抛到荒山野外的弃婴场去;母亲用烈酒给婴儿洗澡,如果他抽风或失去知觉,这就证明他体质不坚强,任他死去。男孩子7岁前,由双亲抚养。父母从小就注意培养他们不爱哭、不挑食、不吵闹、不怕黑暗、不怕孤独的习惯。7岁后的男孩,被编入团队过集体的军事生活。他们要求对首领绝对服从,要求增强勇气、体力和残忍性,他们练习跑步、掷铁饼、拳击、击剑和殴斗等。为了训练孩子的服从性和忍耐性,他们每年在节日敬神时都要被皮鞭鞭打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