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历史知识 > 隋朝历史事件

隋朝历史事件

发布时间:2021-02-12 04:57:43

Ⅰ 隋朝的大事

一、大隋开国

大定元年(581年)二月,北周静帝禅让帝位于杨坚,杨坚登基为帝,是为隋文帝,国号隋,定都大兴城(今西安),北周覆亡。

二、南下灭陈

开皇九年(589年)二月,隋军攻入建康,俘陈后主,陈亡。开皇十年(590年)九月,隋派使臣韦洸等人安抚岭南,冼夫人率众迎接隋使,岭南诸州悉为隋地,隋朝完成了全国统一。

三、皇位交替

隋文帝晚年颇受诸子的困扰。先是软禁三子秦王杨俊;接着在开皇二十年(600年),将长子太子杨勇贬为庶人,改立次子杨广为太子;仁寿二年(602年),隋文帝将四子蜀王杨秀贬为庶人。

四、三征高句丽

隋炀帝杨广在从大业八年(612年)到大业十年(614年)对高句丽进行的三次战争。 三次均为炀帝御驾亲征。从大业七年(公元611年)起,刚刚结束巡游江都的炀帝便开始为这次东征进行各项粮草军备,至大业八年(公元612年)二月,隋炀帝正式进军,第一次东征,因隋炀帝指挥错误,隋朝遭遇惨败,损失惨重,隋朝国内开始发生农民起义。

第二年正月,隋炀帝就开始筹划第二次东征,但因杨玄感叛乱而退兵。

大业十年(公元614年)四月,隋炀帝第三次发动战争,高句丽国王遣使请降,并将去年叛隋投奔高句丽的兵部侍郎斛斯政送还,隋炀帝班师还朝。

五、隋末农民起义

隋末农民起义是七世纪初推翻隋朝统治的农民大起义。隋朝末年,隋炀帝连年大兴土木,对外不断用兵,繁重的徭役、兵役,使得田地荒芜,民不聊生,各地人民纷纷举兵反抗,形成了声势浩大的全国性的农民起义。

在隋朝大业十二年后,形成了三支强大的起义军,即河南的瓦岗军,河北的窦建德军,江淮的杜伏威、辅公祏军。隋炀帝大业七年(611年)的王薄领导的长白山首义开始,到唐高祖武德七年(624年)辅公祏的反唐失败结束,前后历时14年。

Ⅱ 隋唐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

公元581年,北周的外戚、大丞相杨坚篡周夺取政权,建立隋王朝,结束了南北朝对峙的局面。在黄河流域,自十六国以来,各族与汉族进行剧烈的痛苦的融合运动,至隋朝得以完成,在长江流域,自东晋以来,为抵御北方各族的南侵而建立起来的汉族政权,到隋朝失去了存在的意义。隋文帝(杨坚)在这种形势下,顺利地建立起统一南北的隋朝。

隋文帝统一两大流域,凭借两大经济基地,建立起繁荣程度超过两汉的隋朝。民众得以安居从事生产,户口与财产都有巨大增进。隋朝虽然是个短命的王朝,但在中国历史上占相当重要的地位,它结束了西晋末年以来近300年的军阀混战、南北分裂的状态,创建了继秦汉以后的第三次大统一局面。对后世影响很大的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在这一时期基本定型,隋王朝制定《开皇律》,继续推行均田制等发展措施,使社会经济和文化出现短暂的繁荣,隋王朝和琉球等周围各族的联系加强,并和日本、朝鲜等国家开展友好往来,然而,隋后期政治昏朽,隋炀帝杨广是历史上臭名昭著的暴君,他搜刮民财、大兴土木、游山玩水、并多次发动大规模的对外战争,使社会矛盾尖锐化。618年,隋王朝在农民纷起抗隋的反对浪潮中垮台。

公元617年,乘隋末大乱之机,李渊起兵入长安,618年自称皇帝,创建唐王朝。628年由其子李世民削平群雄完成统一大业。唐太宗李世民继位后,以隋亡为鉴,重用贤能、虚心纳谏、轻徭薄赋,并进一步推行均田制、府兵制和科举制等,使唐朝社会走向安定,经济迅速得到恢复,出现了“贞观之治”的兴旺局面。

唐太宗以后,唐朝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贸易进一步发展,诗歌、绘画以及医学、天文学等方面都有伟大的创造和卓越的成就。中外文化交流得到空前发展。到唐玄宗开元时,国内一片繁荣发达景象,被誉为“开元盛世”。

Ⅲ 列举隋朝重大事件

1、隋灭陈之战

隋灭陈之战是南北朝末期的统一战争。580年北周宣帝去世后,权臣杨坚于隔年废北周静帝自立,建立隋朝,即隋文帝。在安定内部、解决北方突厥的外患以及并吞西梁后,隋开皇八年(588年)十二月至次年二月。

在隋统一战争中,隋文帝杨坚命令晋王杨广统率水陆大军50余万,攻灭江南陈朝的大规模渡江作战。此役逼降陈后主陈叔宝,陈亡。并陆续招降三吴、岭南等地区。隋文帝完成了大一统,成功结束纷乱近400年的魏晋南北朝时期。

2、开皇之治

开皇之治,是指隋朝建立后隋文帝在北周的基础上开创的政治稳固、社会安定、百姓富足、文化繁荣的盛世局面。隋朝开皇时期,社会民生富庶,人民安居乐业,政治安定。隋文帝杨坚成功地统一了历经数百年分裂的中国,结束了西魏宇文泰的鲜卑化政策,将被改成鲜卑姓的汉人大臣以及府兵将领恢复汉姓。

另外,隋朝在选官上废除九品中正制,设立分科考试制度选拔官员;在官僚制度上采用五省六曹制,后改称五省六部制,是为唐代三省六部制之蓝图。隋文帝建立了一整套规模庞大、组织完备的官僚机构,并且励精图治,崇尚节俭,发展生产,对社会各个领域的一系列改革。

对削弱地方豪强势力,加强中央集权起了积极的作用。因此,社会富足,全国安宁,编户大增,仓储丰实,南北民众得以休息,社会呈现空前繁荣景象,史学家称之为“开皇之治”。

5、江都之变

大业十二年(616年)七月,炀帝从东都第三次乘龙舟南下江都。这时农民起义的烽火已蔓延全国。大业十三年(617年),瓦岗军逼近东都,公布炀帝十大罪状。李渊亦攻进长安,拥立代王侑,自封唐王。

江南起事队伍逼近江都,炀帝自感末日将临,引镜自照说:“好头颅,谁来砍它呢!”江都宫中人人自危。这时宫中由司马德戡率领的骁果军都是关中人,他们长期在外,思念故乡。司马德戡和虎贲郎将元礼、直合裴虔通密谋推左屯卫将军宇文化及为主,发动兵变,率众西归。

大业十四年(618年)三月十日(也有说是十一日的)夜间,司马德戡引骁果自玄武门入,裴虔通与元礼直入宫中搜捕,炀帝闻变,匿于永巷,被叛军驱出。至天明乃押至寝殿。之后宇文化及使校尉令狐行达缢杀炀帝。

并将隋氏宗室、外戚在江都宫中者皆杀之,惟炀帝侄秦王浩因素与宇文智及交往密切,得不死,并被立为帝。后宇文化及自为大丞相,宇文智及为左仆射,准备率隋官兵十余万众西归。

Ⅳ 隋朝的历史故事

“如挂角”的典故,说的是隋朝李密的故事,他曾做过瓦冈山反隋义军的首领。李密,字法主,京兆长安人,祖籍辽东襄平(今辽宁辽阳南),祖上是北周和隋朝的贵族。李密少年时代,曾在隋炀帝的宫廷里当侍卫。他生性灵活,在值班的时候左顾右盼,被隋炀帝发现了,认为这孩子不大老实就免了他的职。李密并不懊丧,回家后发愤读书,因以放牛为生,故此常坐在牛背上读书。
有一次,李密听说缑山有一位名士包恺,就前去向他求学。李密骑上一头牛出发了,牛背上铺着用蒲草编的垫子,牛角上挂着一部《汉书》。李密一边赶路一边读《汉书》,正巧越国公杨素骑着快马从后面赶上来,勒住马赞扬他:“这么勤奋的书生真是少见!”李密一看是越国公,赶紧从牛背上跳下来行礼。为此《新唐书??李密传》记载:“闻包恺在缑山,往从之。以蒲鞯乘牛,挂《汉书》一帙角上,行且读。”
李密谈吐不俗,深深吸引了杨素。回家以后,杨素对儿子杨玄感说:“我看李密这个人的学识才能,都在你兄弟之上,将来你们有事可以与他商量。”
大业九年(公元613年)李密参与杨玄感起兵反隋。杨玄感兵败被杀,李密逃亡,后加入瓦岗军,人称魏王。李密发布讨伐隋炀帝的檄文,数说杨广的十大罪状。其中有“罄南山之竹,书罪未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的话。意思是,用尽南山的竹子作竹简也写不完他的罪行,决开东海的水也洗不尽他的罪恶,为后世留下了“罄竹难书”的成语。

Ⅳ 从隋到清的20件重大历史事件!!急!!!!

隋末农民起义是隋朝末年农民起义军推翻隋王朝的一次起义,这次起义从隋炀帝大业七年(611年)王薄首义开始,到唐高祖武德七年(624年)辅公祏反唐失败,前后整整14年,沉重打击了隋王朝。隋朝灭亡后,以李渊为首的地主贵族集团抢夺了农民起义的胜利果实,建立了唐王朝。

第一节 谋取北周政权
隋文帝(541—604)姓杨,名坚,弘农郡华阴县(今属陕西)人。父亲
杨忠是帮助宇文泰开创北周基业的功臣,位至柱国、大司空,封随国公。母
亲吕苦桃,西魏大统七年(541)六月十三日生坚于冯翊般若寺。及长,“性
严重,有威容,外质木而内明敏,有大略”①。凭借父亲的地位和自己的才能,
由成纪县公、大兴郡公而继承了随国公的爵位。建德五年(576),杨坚为右
三军总管,从北周武帝伐齐,破邺城,进位柱国。又与宇文宪击灭了北齐最
后的反抗势力任城王高湝,以功除定州总管。
宣政元年(578),北周宣帝继位,立杨坚的长女丽华为皇后。以坚为上
柱国,大司马,不久又迁升为大前疑。宣帝每次出巡,常命外戚杨坚留守京
城,因此位望日隆。
北周宣帝是一个荒淫无耻的暴君。他恣情声乐,“多聚美女,以实后宫”。
立了五个皇后。颁布《刑经圣制》,用法苛刻,外自群臣,内至宫女,被杖
打、诛杀的人很多,以致“内外恐惧,人不自安,皆求苟免,莫有固志”①。
这种情况对杨坚夺取政权自然极为有利。
本来鲜卑宇文氏建立的北周政权,在很大程度上依靠汉族士人的力量。
杨坚系出弘农杨氏,是士族中的高门,拥有宗兵(杨氏私兵)多至三千人。
他在政治上是有一番打算的,曾经对密友郭荣说过“吾仰观天象,俯察人事,
周历已尽,我其代之”②的话。他做定州总管的时候,庞晃就曾向他建议:“燕
代精兵之处,今若动众,天下不足图也。”③杨坚觉得这样的时机虽然还没有
到,但所结纳的人自然是越来越多,形成一个有力的政治集团。刘昉、郑译、
高颎、李德林等便是其中的重要人物。大象二年(580),周宣帝死了,八岁
的儿子宇文阐做了皇帝。于是以杨坚为首的这个政治集团便乘机进行夺取政
权的活动。在内史上大夫郑译等的策划下,矫诏引杨坚入总朝政,都督内外
诸军事。同时,以赵王宇文招将嫁女于突厥为名,把北周在外的藩王都征召
到京城来,防止他们反抗。这样,杨坚便以左大丞相迅速掌握了北周的军政
大权。
但这时反对杨坚集团的地方势力,以相州总管尉迟迥为首,立即发动了
武装对抗。郧州总管司马消难、益州总管王谦相继起兵响应。尉迟迥以北周
重臣,据形胜之地,众至数十万。“又北结高宝宁以通突厥,南连陈人许割
江淮之地”①,声势至为浩大。杨坚派韦孝宽率重兵进攻相州,并以王谊、梁
睿分别进击郧、益两地。这虽是统治阶级内部的权力之争,但久已厌乱的人
民群众都希望出现一个‘好皇帝”。尉迟迥“昏耄已甚,消难、王谦常人之
下者,非有匡合之才”,而“在朝将相,多为身计,竞效节于杨氏”②,这就
可以看出当时人心的向背。加以在军事上的措置得宜,三处的反抗武装,很
快就被击破。尉迟迥兵败自杀,司马消难南逃于陈朝,王谦也被杀死。杨坚
的这一胜利,稳定了内部的统治秩序。接着便以谋反的罪名,先后杀掉了北
周宗室毕王宇文贤、赵王宇文招、越王宇文盛、陈王宇文纯、代王宇文达、
滕王宇文逌等、清除了鲜卑族中的反对力量。同时又拉拢元谐、元胄、宇文
忻等部分鲜卑贵族。这样就使杨坚集团改朝换代的计划,不再受到任何阻碍。
大定元年(581)二月,由随国公晋封随王,“位在诸侯王上”的杨坚,
经过一番“禅让”之后,便正式做了皇帝,国号隋③,改元开皇,定都长安。
历史上称他为隋文帝。从此,隋文帝便以汉人天子取代了长期统治北中国的
胡人政权。

第二节 改革政治制度
隋文帝在开始掌握北周政权的时候,就一反周宣帝所为,“大崇惠政,
法令清简,躬履节俭,天下悦之”①。他做了皇帝以后,更是“勤于为治,每
临朝,或至日昃,五品已上,引坐论事,卫士传餐而食”②。在这样励精图治
的情况下,为了整顿制度,开创规模,在政治、经济方面采取了许多革新措
施,以巩固和发展新建立的隋政权。
首先改革行政制度,以加强朝廷的权力。隋文帝即位之初就废除了北周
时代从《周官》抄袭来的那一套古老的制度,命苏威等综合汉魏以来历朝的
官制,制定新的制度。在朝廷分设尚书、门下、内史、秘书、内侍五省,御
史、都水二台,太常、光禄、宗正、太仆、大理、鸿胪、司农、太府、国子、
将作十一寺,左右卫、左右领军等十二府。朝廷的五省中,秘书省职掌较闲,
内侍省全是宦官,并不重要。政权所寄,全在尚书、门下、内史三省。尚书
省事无不总,是一个执行各种政令的机构。置尚书令一人,左右仆射各一人,
统领吏、礼、兵、都官(后改刑部)、度支(后改民部)、工六部。六部各
设尚书一人,分统三十六侍郎,执行部务。门下省置纳言二人。内史省置内
史令二人。三省长官共同定令立法,参决军国大政,担任宰相的职务。三省
六部制度便从此确立起来了。
在地方,隋初沿袭前代的州、郡、县三级制。但当时南北各地均置侨州、
郡、县,“或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因而造成“民
少官多,十羊九牧”③的情形。开皇三年隋文帝根据杨尚希等的建议,废除郡
级机构,并省州县,裁减冗官。不仅节省了国家开支,而且提高了行政效率。
对于地方各级官吏,统由尚韦省的吏部负责选任,所谓“大小之官,悉由吏
部”①。这样就使“执政参吏部之职,吏部总州郡之权”②,加强了朝廷对地
方的控制。
在整顿吏治方面,隋文帝“妙简良能,出为牧宰”。擢“仁明著称”的
广汉太守柳俭为蓬州刺史③,以“奉国尽心”的驾部侍郎辛公义为岷州刺史,
擢“治术尤异”的临颍令刘旷为莒州刺史④,“清名善政,为天下第一”。任
“达于从政”的房恭懿为新丰令,“政为三辅之最”。文帝还经常遣使考察
地方官吏,褒奖良能,惩处贪污。治书侍御史柳彧巡省河北五十二州,奏免
贪污不称职的长吏二百余人。库狄士文为贝州刺史,对官吏尺布升粟之赃,
无所宽贷,检举了一千多人,隋文帝都把他们发配到岭南去了。文帝又以“典
吏久居其职,肆情为奸”,下令“诸州县佐史(《高祖纪》作“吏”)三年
一代,继任者不得重居之”⑤。这些措施对澄清吏治,减轻人民痛苦,起了一
定的作用。
开皇初年,隋文帝力矫北周末年“用法深重”、“诛杀无度”的弊政,
命高颎、郑译、杨素、裴政等修订刑律。裴政为主要修订人,上采魏晋旧律,
下及齐、梁,讨论折衷,制定新律。废除了前代的枭首、轘裂及鞭刑,还废
除了大棒、束杖、车辐、鞵底、压踝、杖桄等讯囚酷法。民有枉屈,县若不
理,可以逐级上诉至朝廷,凡属死罪,都应上报朝廷,“三奏而后决”,以
昭慎重。开皇三年,隋文帝根据刑部的奏报,认为犯罪人数还很多,乃因刑
律太严。命苏威、牛弘等再定新律,删去死罪八十一条、流罪一百五十四条、
徒杖等罪一千多条,从此“刑网简要,疏而不失”①。当然,隋律的职能仍旧
是镇压劳动人民,而且相当残酷;但它终究废除了前代许多“苛惨之法”,
而且标榜“以轻代重,化死为生”的立法原则②,在中国法律史上是一个很
大的进步。
魏、周以来的府兵制度,隋文帝也作了重要的改革。因为“府兵制初建
立时,在主观上是要以军民分治的形式维持种族矛盾,以部曲制度的形式维
持部落组织”③,所以起初兵士都是鲜卑人,“自相督率,不编户贯”④。随
着历史的发展,这一制度也就逐渐发生变化。北周武帝时,“改军士为侍官,
募百姓充之,除其县籍,是后夏人半为兵矣”⑤。开始打破了兵制上的民族界
限,但仍然“兵农各籍”⑥。开皇十年,隋文帝下令:“凡是军人,可悉属州
县,垦田籍帐,一与民同;军府统领,宜依旧式。”⑦于是府兵“始一寓之于
农”⑧。这不仅使府兵制的民族意义完全消失,并使大批的劳动力投入生产,
对生产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
隋文帝对选举制度也作了重大改革。随着南北朝以来封建经济的发展,
中小地主与富裕农民的数量日益增多,他们要求打破门阀士族的限制,在政
治上得到发展。这一要求与隋朝打击豪强地主,加强中央集权的政策是相符
合的。因此,魏晋以来为豪强地主所操纵的选拔官僚的“九品中正制”,就
在开皇中废除了。代之而起的是以考试选士的科举制度。开皇三年正月,“诏
举贤良”。开皇七年,“制诸州岁贡三人”。开皇十八年,“诏京官五品以
上及总管、刺史,并以志行修谨、清平干济二科举人”①。这里的贤良,志行
修谨、清平干济等科,就是唐代制科的由来。还有词科也在这时出现了。如
韦云起“开皇中,明经举”;杜正玄“开皇末,举秀才”;房玄龄“年十八
本州举进士”②。玄龄卒于贞观二十二年,年七十。以此推算,他十八岁时,
正当开皇十六年。由此可见,明经、秀才、进士诸科都在开皇时设立了。唐
以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第三节 处置民族关系
隋文帝建国之初,周边的一些少数民族,如突厥、吐谷浑等每每劫掠边
疆,严重地威胁着隋朝的经济生活和政治统一,隋文帝采取了武装防御的措
施,以求得边疆的安定。
突厥是匈奴的别支,兴起于北魏末年。到木干可汗时,势力极盛,“西
破􏻳哒,东走契丹,北并契骨,威服塞外诸国”③,成为北方一个强大的军事
政权。北周与北齐对峙时,争与突厥结姻好,输财物以求援。北周末年,曾
以赵王宇文招女千金公主嫁与沙钵略可汗。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时,沙钵略
可汗与营州刺史高宝宁合谋,进拢边地,攻占临渝镇(今山海关)。千金公
主又极力劝说沙钵略替她娘家北周报仇,于是突厥大举进攻。武威、天水、
安定(今甘肃泾川北)、金城(今甘肃兰州)、上郡(今陕西富县)、弘化
(今甘肃庆阳)、延安等地遭到严重的抄掠杀伤,弄得“六畜咸尽”①。
面对突厥的侵犯,隋文帝坚决进行了还击。他派河间王杨弘、上柱国豆
卢绩、窦荣定、左仆射高颎、右仆射虞庆则并为行军元帅,分道迎击突厥,
打败了沙钵略的进攻。于是隋文帝一面加强防御工事,兴筑长城和沿边的城
堡,一面采取长孙晟“远交而近攻,离强而合弱”②的建议,利用突厥首领沙
钵略可汗、达头可汗、阿波可汗等人之间的矛盾,进行离间,使他们互相攻
击。结果,阿波可汗投归建牙葱岭以西千泉(怛罗斯河畔)地方的达头可汗。
此后达头可汗也正式从沙钵略大可汗的统属之下分裂出去,成为一个独立的
势力,于是突厥便分为东西两部分。沙钵略在西突厥和契丹东西两面威胁之
下,便在开皇四年上表称臣,愿意“永为藩附”③。从此保持了边境的和平。
吐谷浑,本为羌族,据有今青海和新疆南部。其首领则为鲜卑人,魏、
周之际始称可汗,都于伏俟城,在青海西十五里。隋文帝初立时,吐谷浑统
治者吕夸也乘机进扰,致使隋文帝一度废弃弘州,给隋朝很大的威胁。文帝
命上柱国元谐率步骑数万出击,吕夸战败逃走。但不久又来寇边。开皇三年,
汶州总管梁远又大败吐谷浑。到隋统一南北后,势力强盛,吕夸才不敢再来
骚扰。开皇十一年,吕夸死,子世伏立,隋把光化公主嫁给他。世伏为部下
所杀,弟伏允立,仍以光化公主为妻,“自是朝贡岁至”①,双方保持着良好
的关系。
此外,地处东北的契丹、靺鞨等族,或款塞归附,或遣使贡献,隋文帝
对他们都作了妥善的处置。
隋文帝对周边各族,采取了军事上的防御和政治上的招抚政策,有效地
处理了民族矛盾,使各族人民赢得了一个“二十年间,天下无事,区宇之内
晏如也”②的生活和生产的安定环境,为隋代统一南北,发展经济,提供了有
利条件。

第四节 平定南方
由于内迁的匈奴、鲜卑等少数民族的反抗斗争,晋室南移,北方各族统
治者互争雄长,形成南北分裂的局面。各族人民经过长期的生产斗争和阶级
斗争,以及汉族经济、文化的影响,促进了北方经济发展和民族组合的进程。
与此同时,南方地区由于北方人民不断南迁,人口增加,生产技术有所进步。
南方经济也得到了发展。这就使得南北分裂,不但失去了民族斗争的意义,
而且徒然给南北人民造成战争威胁,并且阻碍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因此
实现统一便成为当时南北人民一致的要求。
隋文帝取代北周以后,便有并吞江南之志,任用贺若弼为吴州总管,镇
广陵(今江苏扬州),韩擒虎为庐州总管,镇庐州(今安徽合肥),以伺察
陈国的动静。又用杨素为信州总管,在永安(今四川奉节)大造战舰,以备
水战之用。当时群臣竞献平陈之策,虢州刺史崔仲方上书:“今唯须武昌已
下,蕲、和、滁、方(今江苏六合)、吴、海等州更帖精兵,密营渡计。益、
信(今湖北巴东)、襄、荆、基(今湖北钟祥)、郢等州速造舟楫,多张形
势,为水战之具。蜀、汉二江,是其上流,水路冲要,必争之所。贼虽于流
头、荆门、延州、公安、巴陵、隐矶、夏首、蕲口、盆城置船,然终聚汉口、
峡口,以水战大决。若贼必以上流有军,令精兵赴援者,下流诸将即须择便
横渡。如拥众自卫,上江水军鼓行以前。虽恃九江五湖之险,非德无以为固,
徒有三吴、百越之兵,无恩不能自立。”①隋文帝看了非常高兴,从此确立了
平陈的方略。
开皇七年(587),隋文帝因萧琮入朝,遂灭后梁。梁宗室萧岩、萧􏳾奔
陈。晋州刺史皇甫绩进言陈有三可灭:“大吞小,一也;以有道伐无道,二
也;纳叛臣萧岩,于我有词,三也。”②于是隋文帝便以陈国纳萧岩为借口,
发动对陈国的战争。
开皇八年三月下诏伐陈,并且宣布了陈后主的二十条罪状。十月,命晋
王杨广、秦王杨俊及清河公杨素为行军元帅。于是杨广出六合,杨俊出襄阳,
杨素出信州,刘仁恩出江陵,王世积出蕲春,韩擒虎出庐江,贺若弼出吴州,
燕荣出东海,合总管九十,兵五十一万八千,都受杨广节制。隋文帝亲自到
定城(今河南潢川)誓师,以要必胜。
正当隋军分道进发的时候,消息传到陈朝,施文庆、沈客卿用事,“并
抑而不言,故无备御”③。及闻隋军临江,陈后主还说:“王气在此,齐兵三
度来,周兵再度至,无不摧没,虏今来者必自败。”①孔范也说隋军决无渡江
之理。这个腐朽的统治集团,在末日已经降临的顷刻之暇,还“奏伎纵酒,
作诗不辍”②。
开皇九年(589)正月,贺若弼自广陵渡江,攻下京口(今江苏镇江)。
韩擒虎自横江渡采石,进拔姑孰(今安徽当涂)。贺、韩两军东西夹攻建康。
陈将萧摩诃被俘,任忠出降。隋军直入朱雀门,城内文武百官纷纷逃散,陈
后主与张贵妃、孔贵嫔躲到景阳宫内枯井中,为隋军所获。
杨素与刘仁恩率水军下三峡,大破陈将吕忠肃,乘胜至汉口,与杨俊相
会。时建康已破,杨广使陈后主以手书招降上江诸将及岭南女首领洗氏,于
是南方全部平定。
隋文帝的这一巨大胜利,使西晋末年以来二百七十多年的分裂局面,重
新获得了统一。不久,又镇压了婺州汪文进、越州高智慧、苏州沈玄■等豪
强地主的叛乱,并下令销毁“人间甲仗”,对于江南诸州私造的大船,也“悉
括入官”③,进一步巩固了全国的统一。

第五节 发展经济
隋文帝在发展经济方面也采取了许多措施。首先是继续推行魏、周以来
的均田制。除授予贵族官僚大量土地外,农民一夫一妇规定授田一百四十亩。
开皇十二年(592),隋文帝派遣使者到全国各地推行均田法,宽乡农民可以
得到足数的土地,狭乡每丁才得二十亩,老幼所得更少。但无地少地的农民
终究得到了一些土地。隋文帝又把北周岁役一月的十二番法,减为岁役二十
日。又改定服役年限,由北周规定的十八岁至五十九岁,改为二十一岁至五
十岁。裁减了服役年限,并缩短了每年的役期。隋文帝还加意农田水利的兴
修。①这些措施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针对北齐以来,“豪党兼并,户口租调,十亡六七”②的情况,隋文帝进
行了户籍整理,以扩大租调收入。他首先制定了保闾制度,畿内以五家为保,
设保长;五保为闾,设闾正;四闾为族,设族正。畿外保上为里,设里正;
里上为党,设党长。由保长、闾正、族正、里正、党长等办理均田、征税与
户籍。开皇五年(585),“令州县大索貌阅,户口不实者,正长远配”③。
进行了一次规模较大的户口检查。在检查中,奖励人民互相举发,凡亲属自
“大功以下,兼令析籍,各为户头,以防容隐”④。这次检查的结果,得到
四十四万三千丁,新附一百六十四万一千五百口。为了进一步防止户口隐漏,
高颎又建“输(租赋)籍(户籍)之法”,由朝廷制作“输籍定样”,下令
各州县依样确定户等上下,减轻税额。“使人知为浮客,被强家收太半之赋;
为编甿,奉公上蒙轻减之征”,自此“奸无所容”⑤。这样就使隋廷获得了大
量的劳动力,户口也迅速地增加起来。
开皇二年(582),隋文帝以长安城“凋残日久”,在城东南龙首山创建
了一座新的都城,名叫大兴城。城内有东西二市,东市名都会,西市名利人。
因系国都所在,“俗具五方,人物混淆,华戎杂错。去农从商,争朝夕之利,
游手为事,竞锥刀之末”①,成为当时最大的商业都市。隋文帝鉴于前此币制
的混乱,铸造标准的五铢钱,禁用古钱和杂钱。五铢钱“所在流布,百姓便
之”②,使货币得到统一。开皇时,又规定以古尺一尺二寸为一尺,以古斗三
升为一升,以古秤三斤为一斤,采冀州刺史赵煛所定的“铜斗铁尺”③,颁行
全国,度量衡也统一起来了。至于“除入市之税”,“罢酒坊,通盐池盐井,
与百姓共之”④,这都有利于商业的发展。
由于隋初以来政治安定,经济发展,社会上呈现出一派繁荣的景象。《隋
书》称:“仓廪实,法令行,君子咸乐其生,小人各安其业,强无陵弱,众
不暴寡,人物殷阜,朝野欢娱。”⑤这虽不免有溢美之处,但也在一定程度上
反映了所谓“开皇之治”的实际情况。

第六节 隋文帝与独孤后
隋文帝在历代的封建统治者中,是一个比较重视节俭的皇帝。他即位之
初,就宣布“犬马服玩,不得献上”⑥。对于以布袋进干姜,以毡袋献香料的
官吏,都认为是浪费,“大加谴责”⑦。史称:“其自奉养,务为俭素,乘舆
御物,故弊者随宜补用;自非享宴,所食不过一肉;后宫皆服浣濯之衣。”①
生活特别俭约。
隋文帝的皇后独孤氏(553—602),是北周功臣独孤信的女儿。十四岁
嫁给隋文帝,两人感情很好。有一次幽州总管阴寿报告一个情况,在与突厥
的互市中,有一箧价值八百万的明珠,劝她买了。独孤后说:“非我所须也。
当今戎狄屡寇,将士罢劳,未若以八百万分赏有功者。”②可见她的识见非同
一般,文帝因此也很敬畏她,许多事情都听取她的意见。文帝临朝时,独孤
后一同前去,坐在阁内,派宦官打听情况,“政有所失,随则匡谏”③。因此
宫中称为“二圣”。
开皇十三年(593),下诏建仁寿宫于岐州之北,使杨素监造。平山填谷,
以建宫殿,规模很大。因督役严急,丁夫死者以万数。开皇十五年,仁寿宫
修成。文帝到了那里,看到宫殿十分壮丽,大怒道:“杨素殚民力为离宫,
为吾结怨天下。”④杨素听了,很怕受处分。但独孤后对这所离宫感到很满意,
文帝的态度也就变了。第二天召见杨素,赐钱百万,锦绢三千段。
独孤后生性嫉妒,后宫不敢进御。尉迟迥的孙女有美色,文帝很喜爱她,
在仁寿宫得幸。独孤后伺帝上朝,暗地把她杀死。文帝得知后,大为愤怒,
从苑中单骑出走,入山谷二十多里。高颎、杨素慌忙追去,扣马苦谏。文帝
叹息道:“吾贵为天子,而不得自由!”高颎说:“陛下岂以一妇人而轻天
下?’⑤好容易把文帝劝回宫中。后来皇后听到高颎说她是一妇人,心怀愧恨,
便常在文帝面前短毁他,高颎终于被陷害而除名为民。
太子杨勇性宽厚,率意任情,无矫饰之行。他曾经把蜀人所做的精美的
铠甲,再加装饰,文帝看了很不高兴,告诫他“当以俭约为先,乃能奉承宗
庙”①。后来遇到冬至节日,百官都到太子宫,太子张灯奏乐来庆贺。文帝大
不以为然,下诏责难太子,从此父子便生猜忌。独孤后又因太子妃元氏无宠,
遇心疾而死,疑有他故,颇为不平,乃派人伺察太子过恶。而晋王杨广则矫
情饰诈,内谄母后,外结朝士,特别是拉拢权臣杨素,积极进行夺取太子地
位的活动。开皇二十年,隋文帝在众口铄金的情况下,废黜了“抚军监国几
二十年”的太子杨勇②,立杨广为太子。
仁寿四年(604),隋文帝卧病在床,一次看到宠姬宣华夫人仓促从外面
进来,神色有异,问她出了什么事。陈氏不觉流泪说:“太子无礼!”文帝
大怒道:“畜生何足付大事!独孤诚误我!”③便叫柳述、元岩,让他们草诏
召回杨勇。杨素得知,立刻告诉太子,矫诏逮捕了柳、元二人,派亲信右庶
子张衡入寝殿侍疾,把宫人全部赶走。隔不多久,隋文帝就死了,时年六十
四。《隋书》作者在列举了隋文帝的主要政绩以后,称赞他为“近代之良主”。
并且指出他素无学术,诛废功臣,听信谗言,用法严峻等缺点④,虽不失为持
平之论,但未说明隋文帝在中国历史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范文澜则有一
个很恰当的评价:“隋文帝主要的功绩,在于统一全国后,实行各种巩固统
一的措施,使连续三百年的战事得以停止,全国安宁,南北民众获得休息,
社会呈现空前的繁荣。秦始皇创秦制,为汉以后各朝所沿袭。隋文帝创隋制,
为唐以后各朝所遵循。秦、隋两朝都有巨大的贡献,不能因为历年短促,忽
视它们在历史上的作用。

Ⅵ 隋唐时期的历史人物和事件

1、韩擒虎

韩擒虎原为河南东垣人,后迁居到新安。他的父亲韩雄,以勇猛有气节而闻名,在北周做官,官职到大将军、洛阳、虞州等八州刺史。

韩擒虎年少时,性情豪迈,素以智勇双全而著称,他身材魁梧,相貌威武,有一副英雄豪杰的仪表。他喜欢读书,对于经史子集和诸子百家都略知大旨。韩擒虎少年擒虎,足见其天生神勇。而后来他领兵打仗,更是勇猛难敌。

韩擒虎临终前,邻居的母亲看见韩府仪卫甚多,就问他们在干什么,其中一个人说:“我来迎王。”说完人都不见了。

又有重病之人跑到韩府说要见韩王,别人问见什么王,此人答:“阎罗王。”韩擒虎的子侄要殴打这个人,韩擒虎却制止了他们,说:“生为上柱国,死做阎罗王,斯亦足矣。”几天之后,韩擒虎就去世了。

史籍很少记载鬼神之事,而韩擒虎死后做阎罗王的传说,竟被收入《隋书·韩擒虎传》,可见在初唐时期,这个传说颇为流行。

2、秦琼

隋朝末年,在济南府当差的山东豪杰秦琼受命来潞州办事,不幸染病于店中,所带盘费俱已耗尽。无奈之中,牵着他心爱的坐骑黄骠马到西门外的二贤庄去卖。秦叔宝将黄骠马拴在庄南大槐树下。

单雄信听说有人卖马,便去相马。秦叔宝早在山东就听说单雄信是一条好汉,只是眼下穷困潦倒,羞于颜面,难以通报真名实姓。偏偏单雄信听说卖马人是济南来的,便请他到府上吃茶,还顺便打听仰慕已久的山东好汉秦叔宝。

秦叔宝谎称:“员外打听的人正是小弟同衙好友。”雄信闻知他与叔宝是朋友,随即修书一封托交叔宝,并付了马价纹银三十两,外加程仪三两,不在马价数内,还取潞绸两匹相赠。

3、狄仁杰

唐代武则天当皇帝时,有一个宰相叫狄仁杰,字怀英,太原(今属山西)人。此人德高望重,敢于直言相谏,深得武则天赏识。武则天称他为“国老”(武则天即位时,狄仁杰已六十多)而不直呼其名。

上朝时,武则天也不让他跪拜,说:见狄公下拜,我浑身都痛。武则天常对其他大臣说:“不是特别重要的军国大事,你们不要去麻烦狄老。”武则天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采取多种措施,广罗人才,并让狄仁杰给他推荐能担任将相的人才。

狄仁杰推荐了张柬之、姚崇等数十人,这些人后来多成了名臣。有人对狄仁杰说:“你真是位了不起的人物,朝廷里有才能的大臣都是你推荐的,真是桃李满天下啊。”狄仁杰说:“推荐有才能的人为国家效力,不是为私,是我应该做的。”

公元700年,七十岁的狄仁杰病死,武则天痛哭流涕。自此以后,每当朝廷有大事而众人又不能解决时,武则天常叹息说:“老天爷为什么这么早就夺去了我的国老啊!” “桃李满天下”是形容老师教的学生很多,遍布各地,“桃李”是学生的代称。

4、萧瑀

萧瑀,南朝梁明帝萧岿之子,隋炀帝萧后之弟,以外戚为隋炀帝重臣。因反对出征高丽,被贬为河池郡守,到任后受薛举进攻,奋力抵御。李渊起兵后,归附唐朝,善行政,终生为李渊重用。

李世民即位后,因与房玄龄、杜如晦不和,多次得罪李世民,仕途沉浮,但从不“改过自新”。后来李世民评价其为“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5、苏烈

字定方,以字行世,后人通称为苏定方。生于公元592年,汉族,冀州武邑(今属河北省)人,后迁居始平(今陕西兴平以南)。历任唐朝左武侯中郎将、左卫中郎将、左骁卫大将军、左卫大将军之职,封邢国公,加食邢州、巨鹿三百户。

他从一员普通战将,靠战功累迁为禁军高级将领,并以其先后灭三国、擒三主的非凡战绩和正直的为人而深受唐太宗和唐高宗的赏识与信任,屡委以重任,是唐初的一员得力干将。

永徽六年春,高句丽联合百济、靺鞨进攻新罗,攻占其北境三十余城。新罗向唐朝遣使求援,唐高宗李治令苏定方与营州都督程名振率军一万讨伐高句丽。

五月苏定方等渡过辽水,高丽见唐军兵少,于是渡过贵端水迎战。苏定方等奋力进攻,大败高丽军,杀俘一千多人,焚毁其外城、村落后回师。战后,苏定方拜授右屯卫将军,封临清县公。

Ⅶ 隋朝历史事件,全一点,简洁一点,有发生时间

616年,隋炀帝命越王侗留守东都,自己率众前往江都。他下令筑丹阳宫,准备迁都丹阳(今南京)。跟随他的大臣卫士大多是关中人,不愿意长居江南,加上江都粮尽,人人北逃关中。
618年4月11日,宇文化及、司马德戡与裴虔通等人发动兵变,弑隋炀帝,拥立隋炀帝侄子杨浩为帝。不久宇文化及又弑秦王浩自封许帝,建国许。隔年被唐将李神通与夏王窦建德联合剿灭。
公元617岁5月,太原留守、唐国公李渊在晋阳起兵,十一月占领长安,拥立隋炀帝第三个孙子代王杨侑为帝,改元义宁,即隋恭帝。李渊自任大丞相,进封唐王。
618年6月12日,李渊逼迫隋恭帝禅位,618年6月18日,李渊正式称帝,建立唐朝,为唐高祖。中原地区得知炀帝死讯后,618年6月22日,洛阳留守“七贵”拥立隋炀帝次孙越王侗为帝,即隋哀帝;
619年5月23日,王世充废隋哀帝,两个月后弑之,隋朝亡
公元620年,东突厥的处罗可汗派人迎接萧后及隋炀帝的孙子杨政道来东突厥,立政道为隋王,把留在东突厥境内的中原人交给政道管治,建立“大隋”,史称后隋,“有众万人,置百官,皆依隋制,居于定襄。
公元630年,唐朝出兵灭亡东突厥,另外分兵攻破定襄,后隋灭亡。

Ⅷ 隋朝历史大事

京杭大运河北起北京,南至杭州,经北京、天津及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四省,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1794公里。
京杭大运河始凿于公元前五世纪春秋末期,后经隋(七世纪)、元(十三世纪)两次大规模扩展。1949年以前只有其中一小段勉强维持季节通航,现江苏北段的400多公里河道千吨级驳船可畅驶长江、淮河。1981年4月,我国新开辟的古运河无锡至扬州、无锡至杭州的旅游线路,引起了国外旅游者的极大兴趣。 公元604年,隋炀帝离开首都长安,到洛阳巡游。第二年,他下令着手两大工程:迁都洛阳和开凿大运河。成千上万的劳工花了六年的时间,将原有的运河连接起来,完成了全长1764公里的京杭大运河。这条古老的运河流经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六个省市,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河流。 京杭大运河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水利工程,也是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
科举是中国古代读书人的所参加的人才选拔考试。它是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科举制从隋代开始实行,到清光绪二十七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经历了一千三百多年。 隋朝-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起源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最早起源于隋代。隋朝统一全国后,为了适应封建经济和政治关系的发展变化,为了扩大封建统治阶级参与政权的要求,加强中央集权,于是把选拔官吏的权力收归中央,用科举制代替九品中正制。隋炀帝大业三年开设进士科,用考试办法来选取进士。进士一词初见于《礼记·王制》篇,其本义为可以进受爵禄之义。当时主要考时务策,就是有关当时国家政治生活方面的政治论文,叫试策。这种分科取士,以试策取士的办法,在当时虽是草创时期,并不形成制度,但把读书、应考和作官三者紧密结合起来,揭开中国选举史上新的一页。唐玄宗时礼部尚书沈既济对这个历史性的变化有过中肯的评价:"前代选用,皆州郡察举……至于齐隋,不胜其弊……是以置州府之权而归于吏部。自隋罢外选,招天下之人,聚于京师春还秋住,乌聚云合。"

Ⅸ 发生在隋朝的历史事件(台湾)

台湾在隋朝时被称为“流求”。607年(大业三年),炀帝令羽骑尉朱宽“版入海求访异俗”权,到达流求。608年,炀帝又派朱宽到流求去招降,流求不从。610年,隋朝派虎贲郎将陈等率军攻流求。隋朝的政治和军事力量随着陈稜等的军事活动达到台湾。在此之前,大陆商人已常到流求贸易。《隋书·流求国传》记载台湾的风土、气候、物产、习俗、经济组织和生活情况,都相当具体。
从此以后,大陆人民移居台湾的日益增多,大陆和台湾的联系进一步加强。

Ⅹ 从隋朝建立以后的重大历史事件

隋(581年到618)
581年 隋朝建立
589年 隋统一南北方
605年 开始开通大运河
611年 隋末农民起义开始,山东长白山农民起义爆发
唐(618年到907年)
618年 唐朝建立,隋朝灭亡
627年-649年 贞观之治
713年-741年 开元盛世
755年-763年 安史之乱
875年-884年 唐末农民战争
五代(907年到960年)
907年 后梁建立,唐亡,五代开始
916年 阿保机建立契丹国
北宋(960年到1127年)
960年 北宋建立
1005年 宋、辽澶渊之盟
1038年 元昊建立西夏
11世纪中期 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
1069年 王安石开始变法
1115年 阿骨打建立金
1125年 金灭辽
南宋(1127年到1276年)
1127年 金灭北宋,南宋开始
1140年 宋、金郾城大战
1206年 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权
元(1271年到1368年)
1271年 忽必烈定国号元
1276年 元灭南宋
明(1368年到1644年)
1368年 明朝建立,元朝结束
1405年-1433年 郑和七次下西洋
16世纪中期 戚继光抗日倭
1553年 葡萄牙攫取澳门居住权
1616年 努尔哈赤建立后金
1628年 明末农民战争爆发

阅读全文

与隋朝历史事件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