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历史知识 > 梅州历史知识

梅州历史知识

发布时间:2021-02-11 21:50:47

A. 梅州客家历史文化有哪些

梅州是中国中原文化和南方土著文化的重要交汇点,以其独树一帜的客家文化名扬四海,拥有"文物由来第一流"美誉,被国务院命名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近年来,在实施"文化梅州"发展战略中,梅州市充分挖掘利用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不断加快客家文化的保护和开发步伐,全力打造客家文化大观园和名闻遐迩的"世界客都",建设全球客家人的精神家园,把文化产业发展成为壮大山区经济的朝阳产业。
特色优势 历史文物古迹熠熠生辉
两千多年历史文化的积淀,成就了大量客家民居和名人故居。客家民居典雅堂皇,是客家人南迁后的历史文化遗产,风格独特,是中国民宅建筑瑰宝,堪称世界建筑一绝。土楼、围龙屋、走马楼、五凤楼、四点金、多杠楼及中西混合式等多种形式,集中体现了中原宫殿式、府第式、四合院式等建筑风格,反映了客家人的历史和传统文化变迁。这些民居屹立于青山绿水之间,构成了神秘而绚丽的画卷,形成了客家独特的人文景观。
梅州是久负盛名的"人文秀区",是客家历史文化遗产最丰富的聚集地。文化积淀孕育了众多历史名人,留下了具有浓厚教育、文化色彩的名人故居。近代著名的爱国诗人、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黄遵宪故居,清代著名革新派诗人、书法家、曾被嘉庆皇帝誉为"广东第一才子"的宋湘故居,清末爱国革新政治家、洋务活动家、中国近代四大藏书家之一的丁日昌故居,近代著名教育家、诗人、爱国志士丘逢甲故居;清末著名外交家、维新思想家何如璋故居,当代客家最优秀人物叶剑英元帅故居等,名闻遐迩。据全市古民居普查的不完全统计,我市现遗存的各类较完整的特色古民居和名人故居(旧居)约500余处。
1994年,梅州被国务院命名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目前,在梅州市范围内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3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7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14处,古文化遗址398处,古窑址87处,古墓葬179 处,古建筑260处,近现代革命遗址及纪念建筑140处。县级博物馆、纪念馆8座,市级博物馆2座、纪念馆1座,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3座。
文物保护 修旧如旧重现历史风貌
熠熠生辉的文化遗产是客家地区历史发展的见证,如何让这些饱经沧桑的"见证人"经久不衰,继续发挥历史研究、科学研究和发展旅游等价值,成为市委、市政府打响"客"字招牌的重要内容。为此,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多方筹集1400万元,用于全市的文物保护和维修。先后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泰安楼、花萼楼、荣禄第、恩元第、石寨土楼、谢晋元故居、张弼士故居、兴宁学宫以及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进行维修。修旧如旧,恢复其历史风貌。
位于大埔县城湖寮镇龙岗村的泰安楼,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建于1764年,是国内极为少见的方石楼,规模宏大,设计精巧,楼内中轴线主体建筑为平房,三层楼房把主体平房环抱在中间,楼中有屋,功能齐全,在世界民居之林中独树一帜。 2004年至2005年,该建筑进行二次维修,大埔县人民政府和省文化厅共拨款180多万元,对楼内天顶瓦面、飘檐等按原貌进行修复。为丰富泰安楼的文化内涵,该县博物馆在楼内陈列展出大埔历史名人,大埔县108名将军,客家民俗风情、生产、生活、服饰,广东汉乐等实物及图片,与这座中国和世界建筑史上的文化瑰宝相映生辉,吸引了众多国内外专家学者前来参观考察。
坐落于梅州城区周溪河畔的东山书院,是清代嘉应州(今梅州市)知州王者辅于 1746年创建的清代梅州最高学府,是我国客家地区规格最高的重檐歇山顶式书院建筑。经过几百年风雨的洗礼,书院一度成为"危楼"。2003年11月,东山中学开始对其进行原貌修复,向海内外人士征集东山书院相关历史文物资料,请来具有修建古建筑资格的工程队,按老照片、老教师的回忆,严格采用原有建筑的行制、风格、材料和工艺重修。如地面全部采用三合土地板制作工艺,木工全部采取穿榫缝合,花窗、屏风等按原有风格进行配置等,重新勾勒东山书院的历史风貌。历经一年多、耗资350多万元修复完工的东山书院还开设了王者辅展室和黄遵宪、叶剑英等办学的事迹展室,成为校友、海内外人士和各级领导争相参观的胜地,每年都有几万人前往感受书院的古朴和四溢的书香。
除了精细的维修工作,我市还组织了具有专业资质的队伍,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丘逢甲故居、叶剑英故居以及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石寨土楼进行制订文物保护专项规划。同时,组织有关专业人员对第四批1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进行测量绘图,依时完成了"文物四有"工作。对平远县、五华县红军墙标开展了揭取保护工作。为更全面、科学合理地保护开发客家民居,市文广局联合市建设局开展了全市客家民居普查工作。市政府审核公布了《梅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管理办法》,使我市文物保护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纯,别见怪

B. 梅州的历史

梅花,是梅州市市花,被民间作为传春报喜的吉祥象征,亦代表梅州客家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坚毅进取精神。梅州标志性建筑——梅江桥及“一江两岸”。梅州标志性传统建筑——围龙屋,是中国五大特色民居之一。梅州是中国著名的三乡——“文化之乡、华侨之乡、足球之乡”,同时还享有“山歌之乡、金柚之乡、客家菜之乡,单丛茶之乡”美称,梅州同时又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梅州处于闽粤赣三省交界处,东临潮汕,北接福建龙岩和江西赣州,南邻河源市,辖梅县、蕉岭、五华、大埔、平远、丰顺、兴宁市和梅江区六县一市一区,是客家人最主要的集散中心和聚居地。梅州市曾经举办过世界客属恳亲大会和世界客家联谊会,誉称世界的“客都”,具有浓郁的别有特色的客家风情。
梅州具有悠久的历史,据考古发现和近几年的文物普查统计,梅州有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和遗物点398处。南汉设敬州,宋开宝四年(971年)改敬州为梅州,元代设梅州路,明属潮州府,清设嘉应直隶州,民国3年梅州改名梅县,先后属潮循道、第六行政督察区。新中国成立后,于1949年设置兴梅专区,1950年,成立兴梅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辖梅县、兴宁、五华、大埔、丰顺、蕉岭、平远7县。1952年兴梅7县改隶粤东行政区。1965年设立梅县专区,后改为梅县地区。1979年原梅县所辖梅州镇由区级升县级称梅州市后,梅县地区辖7县1市。1983年,梅州市与梅县合并改为梅县市,梅县地区所辖7县1市改为6县1市。1988年,梅县地区改为梅州市,辖原兴梅7县及新划县级区梅江区,共7县1区。1994年,兴宁县撤县设市(县级),梅州市即辖6县1区,并代管兴宁市。
2000年,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梅州市总人口3802186人;梅江区
313821人、梅县
516761人、大埔县
352013人、丰顺县
449769
人、五华县
879286人、平远县
215856人、蕉岭县
203173人、兴宁市
871507人。
截至2002年12月31日,梅州市辖1个市辖区、6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全市共有5个街道、161个镇,2089个村委会、236个居委会。
截至2003年5月16日,全市共有4个街道(包括经市政府批准成立的梅县新城街道,得到省政府批准)、154个镇,共有179个居委会、2082个村委会,33779个村民小组。
2005年12月31日,梅州市辖1个市辖区、6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6个街道、104个镇。
截止2008年末,梅州市辖2个市辖区、5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12个街道、104个镇。

C. 请问梅州历史发展重要阶段的建置沿革和一些重大历史事件、著名的历史人物、突出的风景名胜等(紧急~!)

梅州地方一级的行政区划建置,始于五代十国南汉乾和三年(945)即后晋开运二年,升程乡为敬州,领程乡县。宋开宝四年(971)因避宋太祖祖父赵敬之讳,改敬州为梅州。熙宁六年(1073)废梅州复置程乡县,隶属潮州。元丰五年(1082)复置梅州,领程乡县,属广南东路。绍兴六年(1136)废梅州复设程乡县,隶属湖州。绍兴十四年又复置梅州,仍领程乡县,属广南东路。元至元十六年(1279),梅州升为梅州路总管府,至元二十三年,复隆为梅州,领程乡县,属江西行中书省广东道宣尉使司。元贞元年(1295),梅州隶属潮州路,延祜五年(1318),改直隶广东道宣慰司。明洪武二年(1369),废梅州复置程乡县,属广东布政使司潮州府。清雍正十一年(1733),程乡升格为直隶嘉应州,统领兴宁、长乐、平远、镇平4县加上本属的程乡县称“嘉应五属”,直属广东省辖。嘉庆十二年(1807)升嘉应州为嘉应府。嘉庆十七年复为嘉应州,仍领兴宁、长乐、平远、镇平四县。宣统三年(1911),嘉应州复名梅州。民国3年(1914)废州府制,梅州改名梅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于1949年10月设置兴梅专区,1950年1月26日,国务院发文成立兴梅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辖梅县、兴宁、五华、大埔、丰顺、蕉岭、平远7县。1952年底撤销兴梅专区,兴梅7县改隶粤东行政区。1956年2月,粤东行政区分为惠阳、汕头两专区,兴梅7县属汕头专区。 1965年7月设立梅县专区,原兴梅7县从汕头专区分出,归属梅县专区,后改为梅县地区。1979年3月,原梅县所辖梅州镇由区级升格为县级称梅州市后,梅肥地区辖7县1市。1983年6月,梅州市与梅县合并改为梅县市后,梅县地区由所辖7县1市改为6县1市。 1988年1月,广东实行市管县体制,梅县地区改为梅州市(3月正式挂牌),辖原兴梅7县及新划县级区梅江区,共7县1区。1994年6月,兴宁县撤县设市(县级),梅州市即辖6县1区,并代管兴宁市。

景点有:梅城的千佛塔、人境庐、东山教育基地、中国客家博物馆,梅县的雁南飞茶田旅游度假村(国家5A级景区)、雁鸣湖旅游度假村(国家4A级景区)、阴那山省级风景区(国家4A级景区)、叶剑英纪念园(国家4A级景区)、客天下旅游产业园、联芳楼、洞天湖旅游度假区,平远县的五指石省级风景名胜区(国家3A级景区),世界第一天然卧佛——南台山天然卧佛(石正镇),明、清时期粤赣闽著名“盐道”要冲,广东平远龙文——黄田省级自然保护区,粤东最佳矿物质浴疗保健温泉热柘温泉;丰顺县的丰顺温泉省级旅游度假区、龙鲸河漂流、龙归寨瀑布,蕉岭县的长潭旅游度假区(4A),五华县的汤湖热矿泥山庄(国家3A级景区),兴宁市的合水旅游区、神光山国家森林公园,石马镇民国开国元老何子渊故居——光裕庐,大埔县的客家土围楼-花萼楼,大埔三河镇旅游景区等。其中,大埔三河镇在2008年9月被确认为广东省第一批历史文化名镇之一。

D. 梅州有哪些传说

梅州客家民间传说—灵光寺的传说
灵光寺,原名圣寿寺。
1、灵光寺门前的两棵生死树,一生一死。
灵光寺门前有三株古柏,二生一死,都有三人合抱那么大,高达七丈左右,已有一千一百多年的历史。奇怪的是,生树和死树,经过千百年,仍保持同样高大。这里有一段传说。相传有一年夏天,潘了拳从百里外买回三株柏树苗,因天气炎热,回到寺里,柏树苗巳晒死一株。他不愿把枯树苗丢掉,同样栽下。栽树时,他念道:“树苗、树苗,快长快高,生死同种,生死同高。”奇怪,死树苗果然长了起来,可就是有枝无叶,枯而不倒,和生的同样高大,挺立在寺前。
无笃石螺和片生熟鱼
2、灵光寺门前,有一条小溪,溪里有两种奇异的动物——无笃石螺和片生熟鱼。相传潘了拳在世时的一天,两个出家不久的小和尚,在溪里游泳贪玩。他们发现水里有许多小鱼和石螺,便手忙脚乱地抓了起来,然后带回寺里。两个小和尚作了分工,一个剪石螺尾,一个煎鱼。潘了拳闻得腥味走了进来,把两个小和尚训斥一顿,说这是杀生之举,违反僧规戒律,并命令放生。两个小和尚不敢违抗,使把煎了一半的小鱼从锅里铲起来,与去了笃的石螺,一同放回小溪里。这两种动物回到溪里,死而复生。
3、无笃石螺
系生长在阴那山小溪中的一种石螺,形态和普通石螺一样,只是尾部少了一截,有如人们将螺敲去螺的尾部后下锅煮食的石螺相似。传说当年潘了拳在庵中修行,适有十方善信来寺进香,拾得溪中石螺作为佐菜。他们把螺敲去尾部后,正要下锅之际,被潘了拳发现,步前正言说"信佛人要戒杀生"。善信遵听奉劝,便将石螺放回溪中,繁衍至今。从此,无笃螺成阴那山的一种富有特色的水生物。(注:"无笃"是客家方言,意即没有尾巴。)
4、片生熟鱼
片生熟鱼是生长在阴那山的溪中,鱼身两面,一面呈白色,和普通的鱼一样;另一面则为赤色,俨如经过锅里煮熟后的色泽一般。故人称此鱼为"片生熟鱼"。传说当年在庵做工的人,从溪中捕到鲜鱼,正在厨下煎煮,适为潘了拳发现,了拳和尚认为杀生有犯僧戒,即劝工人将锅里正在煮着的鱼铲起放回溪中,而已煎煮一面的鲜鱼居然起死回生,相传繁殖,可惜这种半边白半边赤的小鱼在阴那山小溪中很难见到了。(注:片生熟,是客家方言,意即"半生半熟"。)
5、茶泉
灵光寺的右面有一个山谷,山谷里有一股泉水。奇怪的是,这股泉水好象茶水一样。传说当年潘了拳到这里结茅修炼,他姊姊同情弟弟孤身一人,便寻找而来,并住下来照顾潘了拳,日里帮他洗衣做饭,夜里帮他烧香点烛。潘了拳除了修行苫炼外,还经常上山打柴。
有一日,潘了拳在山谷里砍柴,他姊姊见天气炎热,便泡好一大壶赤汤山茶,送到山上给弟弟解渴。当她来到山上,见树木繁密,荆棘遍山,看不到弟弟的身影,便叫喊弟弟上来喝茶。潘了拳在山谷深处,不容易上来,便叫姊姊把茶水从山上倒下去。他合掌闭目,嘴里念着什么,结果,一条茶泉流到他面前,他随即弯下身去,两手捧起茶水痛饮起来。从此,茶流之处成了一条水沟,并长流不止,至今还和茶水一样的颜色。
6、木龙迎客
灵光寺祖师宝殿的殿顶四角,有条雕刻木龙。传说很久以前,一个夏日的中午,寺里的和尚忽然发现四条木龙不见了。到了傍晚,木龙又回了原处。第二天又是如此。第三天中午,那和尚躲在房里。窥视殿顶,想看个究竟。果然那木龙慢慢地离开原位,偷偷地向西飞去。那和尚随即跟踪而去。走到二里远的一个深潭处,只见四条木龙在那里兵乒乓乓地游泳。
那和尚不声不响地返回寺里,想了一个降龙之计,打制了四个铜铃,分别系在四条木龙的脖子上。第二天中午,水龙又要动身,铜铃便“铃铃”地发出响声。木龙顿时胆战心谅,再也不敢偷去游泳了。
几天后,木龙脖子下的铜铃又响起来,又想偷去游泳,便从房里出来看个究竟。只见左方角的木龙未动,只是铜铃作响,其它三个铜铃哑然无声。接着,一群善男信女从左方走进寺来。客人一到,铜铃便不响了。右方的铜铃作响时,右方便有一群客人走进寺庙。
传说木龙被系上铜铃之后,改邪归正,将功补过,以铜铃作为迎客的信号,故有木龙迎客之说。

E. 梅州的历史是什么

梅州历史悠久,秦汉时期属南海郡,南齐设置程乡县。北宋开宝四年(公元971年)改敬州为梅州,清朝雍正十一年(公元1733年)成立直隶嘉应州,民国初年废州改称梅县。1988年由梅县专区改为梅州市。
梅州市旧称嘉应州,客家人聚居之地。素有“文化之乡、华侨之乡、足球之乡”美誉。华侨、港澳同胞和旅居海外华人230万,分布在七十多个国家地区。近年来,他们纷纷回乡探亲访祖、投资合作,为梅州的建设作出了极其显著的贡献。
梅县是客家先民入粤定居较早的地区,客家先民主要是来自中原的士族或望族,他们对传播中原文化起了较为重要的作用。近代的几百年间,许多地方的客家人,是梅县一带居民外移出去的,在他们心目中,梅县始终维持着近代客家主要聚散地或祖居地的地位。
近现代史上,梅州客家人出现了不少名人。如功绩显赫的叶剑英元帅;商界巨子、“金利来”总裁曾宪梓先生;世界足球五大球王之一的李惠堂都是梅州客家人的骄傲。
改革开放以来,梅州市的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在引进外资、建造大中型企业、发展旅游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就。
梅州市为客家人比较集中的聚居地,客方言为主要语言,境内除丰顺县的汤坑、汤南、留隍、东留等4个镇约11万人使用潮汕方言外,绝大部分人都使用客家方言。
梅州地方一级的行政区划建置,始于五代十国南汉乾和三年(945)即后晋开运二年,升程乡为敬州,领程乡县。宋开宝四年(971)因避宋太祖祖父赵敬之讳,改敬州为梅州。熙宁六年(1073)废梅州复置程乡县,隶属潮州。元丰五年(1082)复置梅州,领程乡县,属广南东路。绍兴六年(1136)废梅州复设程乡县,隶属湖州。绍兴十四年又复置梅州,仍领程乡县,属广南东路。元至元十六年(1279),梅州升为梅州路总管府,至元二十三年,复隆为梅州,领程乡县,属江西行中书省广东道宣尉使司。元贞元年(1295),梅州隶属潮州路,延祜五年(1318),改直隶广东道宣慰司。明洪武二年(1369),废梅州复置程乡县,属广东布政使司潮州府。清雍正十一年(1733),程乡升格为直隶嘉应州,统领兴宁、长乐、平远、镇平4县加上本属的程乡县称“嘉应五属”,直属广东省辖。嘉庆十二年(1807)升嘉应州为嘉应府。嘉庆十七年复为嘉应州,仍领兴宁、长乐、平远、镇平四县。宣统三年(1911),嘉应州复名梅州。民国3年(1914)废州府制,梅州改名梅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于1949年10月设置兴梅专区,1950年1月26日,国务院发文成立兴梅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辖梅县、兴宁、五华、大埔、丰顺、蕉岭、平远7县。1952年底撤销兴梅专区,兴梅7县改隶粤东行政区。1956年2月,粤东行政区分为惠阳、汕头两专区,兴梅7县属汕头专区。
1965年7月设立梅县专区,原兴梅7县从汕头专区分出,归属梅县专区,后改为梅县地区。1979年3月,原梅县所辖梅州镇由区级升格为县级称梅州市后,梅肥地区辖7县1市。1983年6月,梅州市与梅县合并改为梅县市后,梅县地区由所辖7县1市改为6县1市。
1988年1月,广东实行市管县体制,梅县地区改为梅州市(3月正式挂牌),辖原兴梅7县及新划县级区梅江区,共7县1区。1994年6月,兴宁县撤县设市(县级),梅州市即辖6县1区,并代管兴宁市。

F. 求1篇介绍梅州历史文化的文章。

梅州地方一级的行政区划建置,始于五代十国南汉乾和三年(945)即后晋开运二年,升程乡为敬州,领乡县。宋开宝四年(971)因避宋太祖祖父赵敬之讳,改敬州为梅州。熙宁六年(1073)废梅州复置程乡县,隶属潮州。元丰五年(1082)复置梅州,领程乡县,属广南东路。绍兴六年(1136)废梅州复设程乡县,隶属湖州。绍兴十四年又复置梅州,仍领程乡县,属广南东路。元至元十六年(1279),梅州升为梅州路总管府,至元二十三年,复隆为梅州,领程乡县,属江西行中书省广东道宣尉使司。元贞元年(1295),梅州隶属潮州路,延祜五年(1318),改直隶广东道宣慰司。明洪武二年(1369),废梅州复置程乡县,属广东布政使司潮州府。清雍正十一年(1733),程乡升格为直隶嘉应州,统领兴宁、长乐、平远、镇平4县加上本属的程乡县称“嘉应五属”,直属广东省辖。嘉庆十二年(1807)升嘉应州为嘉应府。嘉庆十七年复为嘉应州,仍领兴宁、长乐、平远、镇平四县。宣统三年(1911),嘉应州复名梅州。民国3年(1914)废州府制,梅州改名梅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于1949年10月设置兴梅专区,1950年1月26日,国务院发文成立兴梅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辖梅县、兴宁、五华、大埔、丰顺、蕉岭、平远7县。1952年底撤销兴梅专区,兴梅7县改隶粤东行政区。1956年2月,粤东行政区分为惠阳、汕头两专区,兴梅7县属汕头专区。

1965年7月设立梅县专区,原兴梅7县从汕头专区分出,归属梅县专区,后改为梅县地区。1979年月,原梅县所辖梅州镇由区级升格为县级称梅州市后,梅肥地区辖7县1市。1983年6月,梅州市与梅县合并改为梅县市后,梅县地区由所辖7县1市改为6县1市。

1988年1月,广东实行市管县体制,梅县地区改为梅州市(3月正式挂牌),辖原兴梅7县及新划县级区梅江区,共7县1区。1994年6月,兴宁县撤县设市(县级),梅州市即辖6县1区,并代管兴宁市。

G. 中国广东省梅州市历史

梅州有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和遗物点398处。南汉设敬州,宋开宝四年(971年)改敬州为梅州,元代设专梅州路,明属属潮州府,清设嘉应直隶州,民国3年梅州改名梅县,先后属潮循道、第六行政督察区。新中国成立后,于1949年设置兴梅专区,1950年,成立兴梅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辖梅县、兴宁、五华、大埔、丰顺、蕉岭、平远7县。1952年兴梅7县改隶粤东行政区。1965年设立梅县专区,后改为梅县地区。1979年原梅县所辖梅州镇由区级升县级称梅州市后,梅县地区辖7县1市。1983年,梅州市与梅县合并改为梅县市,梅县地区所辖7县1市改为6县1市。1988年,梅县地区改为梅州市,辖原兴梅7县及新划县级区梅江区,共7县1区。1994年,兴宁县撤县设市(县级),梅州市即辖6县1区,并代管兴宁市。

H. 梅州的历史文化

梅花,是梅州市市花,被民间作为传春报喜的吉祥象征,亦代表梅州客家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坚毅进取精神。梅州标志性建筑——梅江桥及“一江两岸”。梅州标志性传统建筑——围龙屋,是中国五大特色民居之一。梅州是中国著名的三乡——“文化之乡、华侨之乡、足球之乡”,同时还享有“山歌之乡、金柚之乡、客家菜之乡,单丛茶之乡”美称,梅州同时又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梅州处于闽粤赣三省交界处,东临潮汕,北接福建龙岩和江西赣州,南邻河源市,辖梅县、蕉岭、五华、大埔、平远、丰顺、兴宁市和梅江区六县一市一区,是客家人最主要的集散中心和聚居地。梅州市曾经举办过世界客属恳亲大会和世界客家联谊会,誉称世界的“客都”,具有浓郁的别有特色的客家风情。
梅州具有悠久的历史,据考古发现和近几年的文物普查统计,梅州有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和遗物点398处。南汉设敬州,宋开宝四年(971年)改敬州为梅州,元代设梅州路,明属潮州府,清设嘉应直隶州,民国3年梅州改名梅县,先后属潮循道、第六行政督察区。新中国成立后,于1949年设置兴梅专区,1950年,成立兴梅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辖梅县、兴宁、五华、大埔、丰顺、蕉岭、平远7县。1952年兴梅7县改隶粤东行政区。1965年设立梅县专区,后改为梅县地区。1979年原梅县所辖梅州镇由区级升县级称梅州市后,梅县地区辖7县1市。1983年,梅州市与梅县合并改为梅县市,梅县地区所辖7县1市改为6县1市。1988年,梅县地区改为梅州市,辖原兴梅7县及新划县级区梅江区,共7县1区。1994年,兴宁县撤县设市(县级),梅州市即辖6县1区,并代管兴宁市。
2000年,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梅州市总人口3802186人;梅江区 313821人、梅县 516761人、大埔县 352013人、丰顺县 449769 人、五华县 879286人、平远县 215856人、蕉岭县 203173人、兴宁市 871507人。
截至2002年12月31日,梅州市辖1个市辖区、6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全市共有5个街道、161个镇,2089个村委会、236个居委会。
截至2003年5月16日,全市共有4个街道(包括经市政府批准成立的梅县新城街道,得到省政府批准)、154个镇,共有179个居委会、2082个村委会,33779个村民小组。
2005年12月31日,梅州市辖1个市辖区、6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6个街道、104个镇。
截止2008年末,梅州市辖2个市辖区、5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12个街道、104个镇。

I. 梅州客家有什么历史文化

梅州是中国中原文化和南方土著文化的重要交汇点,以其独树一帜的客家文化名扬四海, 拥有"文物由来第一流"美誉,被国务院命名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近年来,在实施"文化梅州"发展战略中,梅州市充分挖掘利用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不断加快客家文化的保护和开发步伐,全力打造客家文化大观园和名闻遐迩的"世界客都",建设全球客家人的精神家园,把文化产业发展成为壮大山区经济的朝阳产业。
特色优势 历史文物古迹熠熠生辉
两千多年历史文化的积淀,成就了大量客家民居和名人故居。客家民居典雅堂皇,是客家人南迁后的历史文化遗产,风格独特,是中国民宅建筑瑰宝,堪称世界建筑一绝。土楼、围龙屋、走马楼、五凤楼、四点金、多杠楼及中西混合式等多种形式,集中体现了中原宫殿式、府第式、四合院式等建筑风格,反映了客家人的历史和传统文化变迁。这些民居屹立于青山绿水之间,构成了神秘而绚丽的画卷,形成了客家独特的人文景观。
梅州是久负盛名的"人文秀区",是客家历史文化遗产最丰富的聚集地。文化积淀孕育了众多历史名人,留下了具有浓厚教育、文化色彩的名人故居。近代著名的爱国诗人、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黄遵宪故居,辛亥革命元老、中国现代教育奠基人何子渊故居;清代著名革新派诗人、书法家、曾被嘉庆皇帝誉为"广东第一才子"的宋湘故居,清末爱国革新政治家、洋务活动家、中国近代四大藏书家之一的丁日昌故居,近代著名教育家、诗人、爱国志士丘逢甲故居;清末著名外交家、维新思想家何如璋故居,当代客家最优秀人物叶剑英元帅故居等,名闻遐迩。据全市古民居普查的不完全统计,我市现遗存的各类较完整的特色古民居和名人故居(旧居)约500余处。
1994年,梅州被国务院命名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目前,在梅州市范围内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3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7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14处,古文化遗址398处,古窑址87处,古墓葬179 处,古建筑260处,近现代革命遗址及纪念建筑140处。县级博物馆、纪念馆8座,市级博物馆2座、纪念馆1座,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3座。
文物保护 修旧如旧重现历史风貌
熠熠生辉的文化遗产是客家地区历史发展的见证,如何让这些饱经沧桑的"见证人"经久不衰,继续发挥历史研究、科学研究和发展旅游等价值,成为市委、市政府打响"客"字招牌的重要内容。为此,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多方筹集1400万元,用于全市的文物保护和维修。先后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泰安楼、花萼楼、荣禄第、恩元第、石寨土楼、谢晋元故居、张弼士故居、兴宁学宫以及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进行维修。修旧如旧,恢复其历史风貌。
位于大埔县城湖寮镇龙岗村的泰安楼,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建于1764年,是国内极为少见的方石楼,规模宏大,设计精巧,楼内中轴线主体建筑为平房,三层楼房把主体平房环抱在中间,楼中有屋,功能齐全,在世界民居之林中独树一帜。 2004年至2005年,该建筑进行二次维修,大埔县人民政府和省文化厅共拨款180多万元,对楼内天顶瓦面、飘檐等按原貌进行修复。为丰富泰安楼的文化内涵,该县博物馆在楼内陈列展出大埔历史名人,大埔县108名将军,客家民俗风情、生产、生活、服饰,广东汉乐等实物及图片,与这座中国和世界建筑史上的文化瑰宝相映生辉,吸引了众多国内外专家学者前来参观考察。
坐落于梅州城区周溪河畔的东山书院,是清代嘉应州(今梅州市)知州王者辅于 1746年创建的清代梅州最高学府,是我国客家地区规格最高的重檐歇山顶式书院建筑。经过几百年风雨的洗礼,书院一度成为"危楼"。2003年11月,东山中学开始对其进行原貌修复,向海内外人士征集东山书院相关历史文物资料,请来具有修建古建筑资格的工程队,按老照片、老教师的回忆,严格采用原有建筑的行制、风格、材料和工艺重修。如地面全部采用三合土地板制作工艺,木工全部采取穿榫缝合,花窗、屏风等按原有风格进行配置等,重新勾勒东山书院的历史风貌。历经一年多、耗资350多万元修复完工的东山书院还开设了王者辅展室和黄遵宪、叶剑英等办学的事迹展室,成为校友、海内外人士和各级领导争相参观的胜地,每年都有几万人前往感受书院的古朴和四溢的书香。
除了精细的维修工作,我市还组织了具有专业资质的队伍,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丘逢甲故居、叶剑英故居以及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石寨土楼进行制订文物保护专项规划。同时,组织有关专业人员对第四批1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进行测量绘图,依时完成了"文物四有"工作。对平远县、五华县红军墙标开展了揭取保护工作。为更全面、科学合理地保护开发客家民居,市文广局联合市建设局开展了全市客家民居普查工作。市政府审核公布了《梅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管理办法》,使我市文物保护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阅读全文

与梅州历史知识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