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历史知识 > 废除历史学科

废除历史学科

发布时间:2021-02-11 20:52:03

A. 科举制于清朝末年废除 历史启示

1905年.清政府正式废除在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科举制度.晚清政府这一重大举措所产生的积极影响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 使儒家学说的独尊地位被打破.促进了思想解放 科举考试以儒学为基本内容.废科举加速了儒学的解体.使儒学地位日益降低.最终使儒家失去了基本的信仰群体.人们的思想因挣脱了制度文本的约束而获得了极大的解放.立宪主义.共和主义.无政府主义.民本主义.自由主义等思潮纷纷涌现.民主与科学大旗在神州大地上高扬. 二. 大大推进了20世纪初中国科技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首先.科举的废除使四书五经失去独尊地位并导致经学衰微.这使以经学为主导的传统学术格局逐渐解体.各门学科的分化与独立从可能变为现实.于是分支学科相继独立.为科技文化在20世纪初的独立发展创造了必要条件.其次.科举的废除改变了过去人们所习惯的思想活动路径.造就和壮大了现代科技知识分子队伍.吸引了大批有志人士登入科技文化殿堂.促进了科技文化的普及与推广. 三. 建立了具有近代意义的教育制度 科举制度废除后.近代新教育获得了空前的发展机会.全国各地新学堂数量直线上升.随着新学堂的大规模兴办.从幼儿园到研究院.各级各类学堂配套成体系.这表明资产阶级性质的现代教育体系基本确立.它使教育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各方面人才的培养结合起来.体现了教育为社会发展服务的功能. 四. 促进了中国新型知识分子队伍的壮大和中国社会的变革 随着科举的废除和新学堂的创办.近代新知识分子队伍迅速壮大.他们接受了西方文明.大大开拓了文化视野.逐渐放弃通过考试求功名的观念.就职开始走向多元化.并逐渐形成一个关心国家民族的命运.接受西方资产阶级革命理论的团体.把救国与向西方学习结果起来.推进了中国的社会变革. 五. 促进了仕学分途.瓦解了封建专制统治的阶级基础 科举的废除使中国知识分子摆脱了对政治与王朝的人身依附.摆脱了长期以来挥之不去的[读书做官"思想的束缚.开始关注学术的独立品格.认识到[治学与做官是两途而不是一途".主张“为学问而学问".士人阶层作为一个群体在社会上的消亡.意味着封建制度赖以生存的阶级基础不复存在. 总之.清末科举制度的废除不仅是中国政治变革的一个重大决策.也影响到20世纪初中国文化的发展进程.

B. 为什么清朝要废除科举制

1、经济上,随着社会的进步科举制已经不适应经济的发展,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政治上,清朝末期统治面临内忧外患的局面,科举制以失去了为封建王朝服务的性质,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国家得统治。

3、文化上,西方文化的传入,使得民主思想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开始呼唤改革。

1905年9月2日,袁世凯、张之洞等六位督抚联衔奏请立停科举,以便推广学堂,咸趋实学。

清廷诏准自1906年开始,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科考试亦即停止,并令学务大臣迅速颁发各种教科书,责成各督抚实力通筹,严饬府厅州县赶紧于乡城各处遍设蒙小学堂。

(2)废除历史学科扩展阅读:

废除过程:

19世纪80年代后,随着西学的传播和洋务运动的发展,科举制度发生改变。1888年,清政府准设算学科取士,首次将自然科学纳入考试内容。

1898年,加设经济特科,荐举经时济变之才。同时,应康有为等建议,废八股改试策论,以时务策命题,严禁凭楷法优劣定高下。戊戌变法失败后,慈禧下令所有考试悉照旧制。

1901年9月清廷实行“新政”后,各地封疆大吏纷纷上奏,重提改革科举,恢复经济特科,1904年,清廷颁布《奏定学堂章程》,此时,科举考试已改八股为策论,但尚未废除。

因科举为利禄所在,人们趋之若鹜,新式学校难以发展,因此清廷诏准袁世凯、张之洞所奏,将育人、取才合于学校一途。至此,在中国历史上延续了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最终被废除,科举取士与学校教育实现了彻底分离。

1905年9月2日,袁世凯、张之洞奏请立停科举,以便推广学堂,咸趋实学。清廷诏准自1906年开始,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科考试亦即停止,并令学务大臣迅速颁发各种教科书,责成各督抚实力通筹,严饬府厅州县赶紧于乡城各处遍设蒙小学堂。

清政府又谕令设立学部,作为管理全国教育的最高行政机构,自此教育行政才从礼部中独立出来。从此,在我国延续了1300多年的科举制正式废除。

C. 历史简述废除科举制度对中国近代文明所起的推动作用

一、废除科举制度对近代教育制度建立的影响
废除科举促进了近代意义上新式教育制度的建立,废除科举后,近代新式教育获得空前发展,全国各地的新学堂数量大增,随着新学堂的大规模开办,现代教育体系开始逐渐建立,传统的“读书做官”教育模式开始解体,教育的内容和形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经学为主导的传统学术格局逐渐解体,各门学科的分化和独立成为现实,通过新式学堂培养出的人才开始进入社会各行各业,它使教育与培养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个方面人才结合起来,教育向着更加多样化、大众化的方向发展。
二、废除科举制度对近代政治思想的影响
科举制度的废除使读书人摆脱了对清王朝的人身依附,士人阶层作为一个群体在社会上的消亡,意味着清王朝赖以生存的阶级基础不复存在。读书人失去了科举入仕、读书做官的进路之后,必须寻找其他安身立命的退路,他们开始把注意力从古典文章的记忆注释转向
现实的社会生活,开始接受西方涌入的各种思潮,逐渐形成一个关心国家民族命运,接受西方资产阶级思想理论的团体,他们中很多人迅速倒向了革命派或者成为地方士绅、督抚以及立宪派的坚定支持者,还有些读书人为谋求生路加入了新式军队,他们由于接受了革命派的主张,对满清政府的强烈不满使得他们成为武昌起义爆发的主力军。
三、废除科举制度对中国近代文化的影响
科举制度的废除使传统学术格局的打破,儒家独尊地位受到了空前的挑战,以经学为主体的学术传统被以分科教育为特色的近代学术规范系统取代,传统的学术规范被遭到批判和否定,五四新文化运动可以看作是做出这种影响最集中的体现,其中以马克思主义、自由主义、文化保守主义影响最大。科举制度的废除使传统的思维方式遭到挑战。中国传统文化以家庭责任感为基础,家国一体,对宏观事物的综合思维强而对微观事物的细致分析弱,科举制度的废除使得承载传统思维方式的基础不复存在。但传统思维方式也并非与现代社会完全冲突,它可以使人在激烈的竞争中心灵安顿下来,缓解人对物质的欲望等作用。

D. 1905年清政府为什么宣布废除科举制

19世纪80年代后,随抄着西学的传播和洋务运动的发展,科举制度发生改变。1888年,清政府准设算学科取士,首次将自然科学纳入考试内容。同时,应康有为等建议,废八股改试策论,以时务策命题,严禁凭楷法优劣定高下。

因科举为利禄所在,人们趋之若鹜,新式学校难以发展,因此清廷诏准袁世凯、张之洞所奏,将育人、取才合于学校一途。至此,在中国历史上延续了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最终被废除,科举取士与学校教育实现了彻底分离。

(4)废除历史学科扩展阅读:

形成历史背景

秦朝以前,采用“世卿世禄”制度,后来逐步引入军功爵制。到了汉朝。提拔民间人才。当时采用的是察举制与征辟制,前者是由各级地方推荐德才兼备的人才。由州推举的称为秀才,由郡推举的称为孝廉。

魏晋以来,采用九品中正,官员大多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做官。许多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到京和地方担任高官。为改变这种弊端,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到明朝,科举考试形成了完备的制度。

E. 历史学除去三个一级学科共包括几个二级学科

(060101) 史学理论及史学史
(060102) 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060103) 历史地理学
(060104) 历史文献学
(060105) 专门史
望采纳。

F. 为什么说废除科举制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

1905年,清政府正式废除在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科举制度。晚清政府这一重大举措所产生的积极影响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 使儒家学说的独尊地位被打破,促进了思想解放

科举考试以儒学为基本内容,废科举加速了儒学的解体,使儒学地位日益降低,最终使儒家失去了基本的信仰群体。人们的思想因挣脱了制度文本的约束而获得了极大的解放,立宪主义、共和主义、无政府主义、民本主义、自由主义等思潮纷纷涌现,民主与科学大旗在神州大地上高扬。

二. 大大推进了20世纪初中国科技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首先,科举的废除使四书五经失去独尊地位并导致经学衰微,这使以经学为主导的传统学术格局逐渐解体,各门学科的分化与独立从可能变为现实,于是分支学科相继独立,为科技文化在20世纪初的独立发展创造了必要条件。其次,科举的废除改变了过去人们所习惯的思想活动路径,造就和壮大了现代科技知识分子队伍,吸引了大批有志人士登入科技文化殿堂,促进了科技文化的普及与推广。

三. 建立了具有近代意义的教育制度

科举制度废除后,近代新教育获得了空前的发展机会,全国各地新学堂数量直线上升。随着新学堂的大规模兴办,从幼儿园到研究院,各级各类学堂配套成体系,这表明资产阶级性质的现代教育体系基本确立。它使教育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各方面人才的培养结合起来,体现了教育为社会发展服务的功能。

四. 促进了中国新型知识分子队伍的壮大和中国社会的变革

随着科举的废除和新学堂的创办,近代新知识分子队伍迅速壮大,他们接受了西方文明,大大开拓了文化视野,逐渐放弃通过考试求功名的观念,就职开始走向多元化,并逐渐形成一个关心国家民族的命运,接受西方资产阶级革命理论的团体,把救国与向西方学习结果起来,推进了中国的社会变革。

五. 促进了仕学分途,瓦解了封建专制统治的阶级基础

科举的废除使中国知识分子摆脱了对政治与王朝的人身依附,摆脱了长期以来挥之不去的“读书做官”思想的束缚,开始关注学术的独立品格,认识到“治学与做官是两途而不是一途”,主张“为学问而学问”。士人阶层作为一个群体在社会上的消亡,意味着封建制度赖以生存的阶级基础不复存在。

总之,清末科举制度的废除不仅是中国政治变革的一个重大决策,也影响到20世纪初中国文化的发展进程。

G. 为什么说科举的创立和废除都是历史的进步

创立:

南北朝时期的士族制度,只是按照门第高低分配权力,不能满足数量众多的出身低微的地主的要求,而门第高的士族腐败,因而加剧了当时的政治腐败和地方割据分裂的倾向,说明士族制度已经腐朽。同时封建经济有所发展,尤其是均田制实行后,中小地主势力增长,非常渴望进入统治阶层。隋唐时期实现了国家的统一,为革新政治、巩固统治、加强中央集权,在选官上实行了科举制。
隋文帝废除维护门阀贵族地位的九品中正制,于开皇七年(587年)设“志行修谨”、“清平干济”两科。隋炀帝时始置进士科,因为是分科取士,所以名为“科举”。王朝开始用公开考试的方法来甄别人才高下,从而量才录用,这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上的重大改革,为以后历代所沿用。
唐代科举有常举和制举两类。常举每年举行,于进士科外,复置秀才、明经、明法、明字、明算等多种。学馆的生徒可以直接报考,不在学的自行向州、县报考,合格后再由州县送中央参加考试,应试者以进士、明经两科为最多。考试的内容,进士着重于诗赋和时务策,明经则着重于儒家经典的记诵。主持考试的,开元二十四年(736)以前一直是吏部考工员外郎;以后归礼部掌管,也有临时由皇帝委派中书舍人等清要官主持的。武则天当政时,还亲自主持考试。考试及格者称为“及第”。录取数进士科约为应试者的1-2%,明经科为1-2/10。因为考生投送履历表,叫做“投状”,所以进士第一名称“状头”或“状元”。武则天还增设武举,由兵部主持。
制举由皇帝临时立定名目,有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文辞清丽科、博学通艺科、武足安边科、军谋越众科、才高未达沉迹下僚科等百十余种。士人和官吏都可以参加考试。考中以后,原是官吏的立即升迁;原来不是官吏的,也立即由吏部给予官职。但制举出身当时并不被视为正途,而看成是“杂色”。
隋唐时期创立的科举制度有积极意义:剥夺了士族地主的政治特权,削弱了地方豪强士族的势力,使封建官吏的选拔和任用权收归中央,有利于消除地方和中央在选官方面的腐败,改变了自秦汉以来以荐举为主的官吏选拔制度,是历史的一大进步。通过科举考试,向整个地主阶级开放仕途,有利于笼络人才,缓和了矛盾,扩大了统治阶级的基础。科举制度把读书、考试和做官紧密联系起来,从而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政局的稳定,推动了教育和科技文化的发展。

废除:
1905年,清政府正式废除在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科举制度。晚清政府这一重大举措所产生的积极影响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 使儒家学说的独尊地位被打破,促进了思想解放

科举考试以儒学为基本内容,废科举加速了儒学的解体,使儒学地位日益降低,最终使儒家失去了基本的信仰群体。人们的思想因挣脱了制度文本的约束而获得了极大的解放,立宪主义、共和主义、无政府主义、民本主义、自由主义等思潮纷纷涌现,民主与科学大旗在神州大地上高扬。

二. 大大推进了20世纪初中国科技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首先,科举的废除使四书五经失去独尊地位并导致经学衰微,这使以经学为主导的传统学术格局逐渐解体,各门学科的分化与独立从可能变为现实,于是分支学科相继独立,为科技文化在20世纪初的独立发展创造了必要条件。其次,科举的废除改变了过去人们所习惯的思想活动路径,造就和壮大了现代科技知识分子队伍,吸引了大批有志人士登入科技文化殿堂,促进了科技文化的普及与推广。

三. 建立了具有近代意义的教育制度

科举制度废除后,近代新教育获得了空前的发展机会,全国各地新学堂数量直线上升。随着新学堂的大规模兴办,从幼儿园到研究院,各级各类学堂配套成体系,这表明资产阶级性质的现代教育体系基本确立。它使教育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各方面人才的培养结合起来,体现了教育为社会发展服务的功能。

四. 促进了中国新型知识分子队伍的壮大和中国社会的变革

随着科举的废除和新学堂的创办,近代新知识分子队伍迅速壮大,他们接受了西方文明,大大开拓了文化视野,逐渐放弃通过考试求功名的观念,就职开始走向多元化,并逐渐形成一个关心国家民族的命运,接受西方资产阶级革命理论的团体,把救国与向西方学习结果起来,推进了中国的社会变革。

五. 促进了仕学分途,瓦解了封建专制统治的阶级基础

科举的废除使中国知识分子摆脱了对政治与王朝的人身依附,摆脱了长期以来挥之不去的“读书做官”思想的束缚,开始关注学术的独立品格,认识到“治学与做官是两途而不是一途”,主张“为学问而学问”。士人阶层作为一个群体在社会上的消亡,意味着封建制度赖以生存的阶级基础不复存在。

总之,清末科举制度的废除不仅是中国政治变革的一个重大决策,也影响到20世纪初中国文化的发展进程

H. 最早主张废除科举的舒赫特的历史谁知道

最早是袁世凯张之洞等联名上奏废除科举制,舒赫特是美国古生物学家。搭不着边的。。。

自清末中日甲午海战失败,以及被八国联军打进北京城后,中国的对外战争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挫折。至此,从上到下的中国人都深切地感受到了外国船坚炮利的威力。于是,不少文人学士、高官大吏,就把中国落后挨打的局面归咎于中国文化不如西方,尤以科举制度是使中国文化落后之根源;都认为,科举制应予废除。

于是,在公元一九零五年,由袁世凯、张之洞等联名上奏废除科举制,改由西方的学校取而代之。准奏之后,在全国各地,县里设小学,省里设中学,北京设京师大学堂。从此,中国自隋唐以来,延续一千五百年的科举制度被连根拔了起来。

舒赫特 Schuchert, Charles (1858.7.3,美国 俄亥俄州 辛辛那提∼1942.11.20,康乃狄克州 新哈芬) 美国古生物学家,研究古代地质上古生物的海陆分布,是发展古地质学的先驱。父亲死后即负担起弟妹的生活,此时也发展了他对化石的强烈喜爱。1880年代曾为政府的地质调查报告绘画苔藓虫类和腕足动物类化石的插图,以赚取生计,其间也累聚了他那令人惊讶的标本收藏。1894∼1904年任美国国家博物馆馆长(在此以分类工作闻名)。后任耶鲁大学古生物学教授,1923年以荣誉教授头衔退休。他的《地质学教科书》(A Text-Book of Geology,1915;与皮尔森〔L. V. Pirsson〕合著)一书,在本世纪中期以前,一直是古地质学教科书的标准读本。他也是北美最重要的古生物学权威。《北美洲古地质学》(1935)第一册的出版使他的学术研究达到顶峰,这是一部当代地质学知识的综合论著,此外,还著有《北美洲古地质学上的古生物教科书》(Textbook of Historical Geological Paleogeography of North America)和《地球及其周期性变动》(The Earth and Its Rhythms,1927)。

I. 小学历史课那一年取消的

以前我小学,低年级有社会课,主要是历史人文的简略……
开头有讲课专,后面全都成属数学课了……
自然课本来是启蒙生物和物理的,结果成为手工课了
劳动课从来都在领导检查前一天上,思想品德课本成了作文素材书
体育课都用来上英语了我还能说什么

阅读全文

与废除历史学科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