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历史知识 > 历史学家血型

历史学家血型

发布时间:2021-02-11 15:14:22

1. 血型的发现史有哪些

1682年哈维发现血液循环以后,人类就开始进行输血的尝试。
1667年,法国哲学家丹尼斯和外科医生埃默雷兹异想天开,将250毫升羊羔的血输给了一个病人,这是人类历史上有文字记载的第一次输血,结果当然没有成功。后来又有人重复他们的实验,但都没有成功,出现了病人死亡的悲剧,所以输血的尝试慢慢停顿了下来。
一个世纪后,输血试验又被人们尝试。1829年,布伦德尔第一次完成了人与人之间的输血试验。但以后的试验结果还是令人失户,大多数病人死亡,只有少数病人得到康复,到底是什么原因在作怪呢?
1900年,奥地利医学家兰德斯坦纳研究了这一问题。他发现自体的红细胞和血清在试内混合后,不会发生凝集,但从不同个体采集来的红细胞和血清在混合以后,在试管中就发生凝集与不凝集两种情况。这咱现象虽然很多人都观察到过,但只有兰德斯坦纳做出了解释,红细胞上有两种特异的结构,它们单独存在,也呆同时存在。在血清中有这种特异性结构的抗体-凝集素,如果它与红细胞上的特异结构相遇,就会产生凝集反应,给人输血时如果遇到这种情况,就会发生危险。于是,兰德斯坦纳就成了血型的发现者。接着,他又推断出:人的血型是可以遗传的。他的理论为输血奠定了基础。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国医学家奥登堡根据兰德斯坦纳的研究成果,第一次将凝集反应应用于输血前的配血试验,只有红细胞和血清混合后不凝集的人之间才能进行输血,居然大获成功,挽救了大量伤员。以后随着不断的实践,输血的安全性逐渐提高,到上世纪20年代末,欧洲、北美已普及输血这一医疗措施。
1930年,兰德斯坦纳获得诺贝尔奖。

2. 血型系统的历史

血液有不同类型是奥国病理学家、免疫学家卡尔.兰德斯泰纳(一八六八—一九四三)在1902年提出的。他曾从自己和五位同事身上取得血液样本,合成三十个样本,进行观察研究。他发现有的样本成功混合,有的却发生凝结(黏在一起」。他於是领悟,每个样本的情况并不完全相同。有两人的样本,红血球上有一种称为「Anti-gen」(抗原)的物质,他於是以「A」作标记;另外两人的样本,另有一种「抗原」,他依字母顺序,以「B」作标记;只有一人的样本,A抗原和B抗原都没有,但血清中却有两种抗体,他自己的血液也是如此,他於是以「O」(表示无抗原)作标记。后来,他发现有一群人的血液,既有A抗原,也有B抗原,他便叫它做AB型。
从此,血液便分为A型、B型、AB型和O型。 但是有科学家预计在未来会有C型血出现。人类最早的血型是O型,然后才出现了A,之后是B,最后是AB型。从O型血到AB型血之间经历了上百万年之久。所以随着人类的不断进化和发展以后会有C型血的。
红细胞血型是1900年由奥地利的K.兰德施泰纳发现的。他把每个人的红细胞分别与别人的血清交叉混合后,发现有的血液之间发生凝集反应,有的则不发生。他认为凡是凝集者,红细胞上有一种抗原,血清中有一种抗体。如抗原与抗体有相对应的特异关系,便发生凝集反应。如红细胞上有A抗原,血清中有A抗体,便会发生凝集。如果红细胞缺乏某一种抗原,或血清中缺乏与之对应的抗体,就不发生凝集。根据这个原理他发现了人的ABO血型。后来他又把不同人的红细胞分别注射到家兔体内,在家兔血清中产生了3种免疫性抗体,分别叫做M抗体、N抗体及P抗体。用这3种抗体,又可确定红细胞上3种新的抗原。这些新的抗原与ABO血型无关,是独立遗传的,是另外的血型系统。而且M、N与P也不是一个系统。控制不同血型系统的血型基因在不同的染色体上,即使在一个染色体上,两个系统的基因位点也相距甚远,不是连锁关系,因此是独立遗传的。

3. 世界各个民族的血型是什么日耳曼、大和、蒙古······

如果说民族性、国民性是由血型分布的不同决定的,恐怕有些言过其实,因为气候风土、历史传统以及和周围国家的关系等,无疑对它们产生着巨大的影响。但是,在社会组织的结构方式等方面,似乎的确可以看到由于血型分布不同而表现出来的特征。
先从极端的例子说起。世界上只有O型血型的民族,是北美印第安人和南美印第安人。
虽然由于近年来的通婚混血,美洲印第安人已不能说是百分之百的O型民族,但是据美国人类学家施奈特报告,纯印第安人有92.3%是O型。还有不少人类学者认为,在白人侵入以前,印第安人可能全都是O型。南美的印加帝国,就是O型单一的国家。
无论是北美印第安人还是南美印第安人,都是有高度集团性的民族。但是这种集团规模很小,难以真正扩张。美洲印第安人虽然在美洲大陆居住了1万年以上,但最终也未建立统一的国家,至今仍分为许多小部族。
为了使小集团走向有组织的大社会,A型是必不可少的。
A型和O型几乎各半、B型和AB型接近于零的是澳大利亚的土著民族。古代欧洲人似乎也是A型和O型民族。被称为“古代的幸存者”、居住在比利牛斯深山中的巴斯克人,基本都是A型和O型。这种巴斯克人社会建立了严格的家族单位制,长幼之序也十分严格。
缺乏灵活性,导致技术文明发展的迟缓,这是A型+O型社会的特征。在澳大利亚居住达两万多年的土著人,直到300年前被英国人发现时,还完全过着石器时代的生活。
欧洲社会也不曾独自创造人类文明。欧洲文明是在吸收中东和北非以及B型居多的伊斯兰国家文明的基础上开花结果的。O型长于学习,A型长于应用改良,因此,A型+O型社会一旦接触到其他文明,就会焕然一新。
欧洲社会至今仍然是A型+O型社会,与日本相比,O型的比例要高一些。美国O型占46%,A型占40%;英国O型占47%,A型占42%。美国人崇尚自我意志、竞争和坦率等等,多与这种O型气质有关。
日本是A型为主的国家,但它又与欧美不同,B型和AB型占有相当比例,给A型中心社会以影响。这种现象在发达国家中是罕见的。如果A型掌握主导权,那么 即使在同样的A型+O型的社会中,也会表现为强烈的集团归属感、重视原则、抑制个性、尊重规律、富于牺牲精神和坚持不懈等A型品质。
欧美以A型居多的国家是德国,A型占45%,O型占41%的德国人,其踏实、精细和周密的国民性与日本人的确非常相近。完美主义和对集团规范一丝不苟的A型社会,极易产生独裁者。
A型的特性如果向良性发展,对于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又是最有利的。日本和德国之所以能迅速上升为世界上屈指可数的实力国家,大概与此不无关系。
美国人不应对日本的崛起一味皱眉,也应该稍微学习一点A型气质。日本人也有必要作出努力以便理解和习惯于直接了当的O型气质。
亚洲的特征是B型为主。印度、中亚、蒙古、中国北部、东北部和北朝鲜等,B型均占30―40%,有的地方甚至超过50%。
西方与东方的差别与B型的多少是有关系的,可以说是A型+O型社会和B型+O型社会的差别。
亚洲有不少民族缺乏善恶标准。相对于重视逻辑、言行规范的西方文化,亚洲的思想给人一种暧昧感,可以做多种解释。西方往往是以基督教的戒律来规范社会和日常生活的,而东方却大多是信仰多种神教。
亚洲还有不少民族非常散漫,对时间看得很轻。那些被派往阿拉伯和印度的日本人,对不知何时到来的公共汽车和滞缓冗长的谈判简直受不了。以印度为发源地、 散布于世界各地的吉普赛人是B型民族,正如从吉普赛人和蒙古民族身上所看到的,B型民族活动范围广大,喜欢四处漂泊迁徙,这同强调安定的A型+O型民族恰 成鲜明对照。之所以没有单一的B型国家或B型+O型国家,可能就是因为B型天性善于四处闯荡,并一视同仁地和其他种族混血。B型为主体的民族善于创造新的 文明,却不善于发展这些文明,缺乏团结一致的行动、自以为是、我行我素,是阻碍亚洲成为最发达地区的原因之一。
日本被认为是半东方半西方,在血型上也得到明显的证明。日本是A型+O型主体,与欧美相似;但B型比例又高于欧美。这种特殊位置,有它的正面和负面。
从负面说,日本的眼光常常倾向欧美,因此往往会过分抑制B型而力求向A型+O型社会靠拢,慢慢会导致整个社会缺乏灵活性。从正面来说,日本可以成为东西方文明的桥梁,因为它既比较理解欧美社会,又比较理解B型社会。具粗略统计,中国人的血型分布 O型:0.3049 A型:0.2751 B型:0.3233 AB型:0.0967 Rh阳性:0.99(汉族)
搞机械做匠人是A型血所擅长的领域,世界上两个制造业最强的国家德国和日本,A型血比例都超过40%,汉族原来也是以A型血比例很高的民族,以B型血为主 的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所造成***和混血,使现在华北一带的B型血比例很高,而B型血的特性就是缺乏时间观念,比较散漫和缺乏原则,世界上B型血比例高的 国家和地区,没有一个是发达的.B型血主要集中在华北,沿长城附近是中国B型血比例最高的地区。
现在中国A型血比例高的地区主要集中在黄河以南的华中地区和长江流域,上海、湖南、江西、四川是中国A型血比例最高的地区。
各民族血型中,只有汉族和藏族的A型血比例超过了B型血占比。
真正的汉族是农耕民族血型结构,是以A型血为主的A+O型社会,.
B型血是游牧民族血型,B型气质的人比较懒惰,散漫,缺乏时间观念,做事情也没有农耕民族细致.
从北朝鲜到北非,从蒙古到印度,有一条B型血比例很高的地带,叫,游牧民族带,蒙古族,满族的B型血比例都相当高,达到40%.从世界范围来看,以B型血为主的国家,没有一个是发达国家.在科技上取得成就的世界名人,也没有B型血的人.
中国是以OB血型为主体的国家。其血型分布在中国大陆的特点是:从北向南方向,B型基因频率逐渐下降,而O型基因频率升高;云贵川和长江中下游地区A型 基因频率升高。中国各地区ABO血型分布可以归结为四个组。第一组中除海南岛之外均为中国北方省,B型基因频率较其它地区高;第二组为云贵川和长江流域, A基因频率较其它地区高;第三组为两广、福建和台湾,O型基因频率较其它地区高。
根据《人类血型遗传学》中的调查,中国大陆各民族ABO血型比率是A占27.9%,B型占29.2%,O型占34.4%,AB型占8.5%

4. 血型的发展历程

首先声明不是抄袭,出处http://www.newhealth.com.cn/doc/rtzs/file1-106.html
通常所说的血型就是红细胞的血型,是根据红细胞表面的抗原特异性业确定的。已知人类的红细胞有15个主要血型系统,其中敢主要的是ABO血型系统,其次Rh血型系统。

临床上最重要的是将人类血型分为A、B、AB、O四种(称为ABO血型系统)。在人类的血液里含有凝集原(又称抗原)A、B和凝集素(又称抗体)A、B。

凝集原附着在红细胞表面。凝集素存在于血浆(或血清)中。同名的凝集原和凝集相遇(如凝集原A和凝集素B)会发生红细胞凝集现象(溶血反应)。所以在人体的血液中,所含的凝集原和凝集素的类型不同,可分为A、B、AB、O四种血型.

血型是遗传决定的,亲代与子代的血型关系取决于遗传因素,如双亲都是O型,子代也是O型,子代也是O型,亲代是O型或AB型,则子代为A型或B型。子代为A型或B型。子代与母亲血型不合可引起新生儿溶血病。
我们所说的血型一般是指ABO血型,是按红细胞所含有的抗原来分型的。1920年,奥地利维也纳大学的病理学家兰德斯坦纳发现,如果按血液中红细胞所含抗原物质来划分血型就可以避免病人因输血而频频发生的血液凝集导致病人死亡的悲剧。
具体的区分是,以人血液中红细胞上的抗原与血清中的抗体来定型。一个人红细胞上含有A抗原(又称凝集原),而血清中含有抗B抗体(又称凝聚素)的称为A型;红细胞上含有B抗原,而血清中含有抗A抗体的称为B型;红细胞上含有A和B抗原,而血清中无抗A、抗B抗体的称为AB型;红细胞上不含A、B抗原,而血清中含有抗A和抗B抗体称为O型。
1921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正式向全球推广认同和使用A、B、O、AB四种血型,这也就是传统的ABO血型分类。由于在血型发现和分类上的贡献,兰德斯坦纳获得1930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并被誉为“血型之父”。
但是,随着研究的一步步深入,人们发现自身的血型除了ABO血型外,还可以有其他的分类。1940 年兰德斯坦纳和韦纳又发现了Rh血型,到1995年,共发现23个红细胞血型系统,外加一个低频率抗原组、高频率抗原组和尚未形成体系的血型集合,抗原总数达193个。后来法国的道塞特于1958年发现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到1995年已公布112种HLA特异性表型,HLA等位基因已达503个。此外,血小板血型抗原也在1957年后陆续被发现。
所以粗略地讲,人类现在的血型分类就至少有ABO血型、Rh血型、HLA血型等多种血型系统。而在今天,在生活和医疗中应用最广的当然要数ABO血型、Rh血型、HLA血型,前两者与输血者妊娠密切相关,后者与器官、骨髓和干细胞移植密切相联
中国人口有13亿多,4种血型,平均一种血型有3亿多人,为什么如此众多的人只拥有一种血型?血型到底是个人的特征,还是集体、种族的特征?有分析认为:
O型血在人类学上是一种非常古老的血型,也叫做狩猎血型;
A型血是第二种最多见的血型,其祖先是最先从事农耕作物的,也叫做农耕血型;
与O型和A型相比,B型却是人类学上较晚出现的血型,这类人是最早习惯于气候和其他变迁的游牧民族,也叫做游牧血型。
AB型为最晚出现、最稀少的血型,占总人口不到5%。这类人拥有部分A型血和部分B型血的特征。
在中国北方长城的两边,匈奴、突厥、鲜卑、女真、契丹、西夏等等古老游牧民族,肉食为主,B型血占了大多数。现在蒙古、满族中B型血占40~60%;
湖北湖南人、广东人、福建人、江浙人等等苗瑶壮侗语族各民族,素食为主,A型血数量呈上升趋势,估计30~60%;
在长江流边,AB型血是比较常见的,但数量非常少,历史上是B型血人南下跟A型血人繁杂而成的。
在中原地区,陕西人、山东人、山西河北南部、河南北部等,O型血占主要地位,估计40~55%。
在整个汉族中:
B型血占20%,主要是由匈奴、突厥、鲜卑、女真、契丹、西夏融入于汉族的血液中造成的;
A型血占40%,主要分布在南方,是由楚苗南蛮等古老民族融入华夏集团演变而来的;
AB型是B型血人南下跟A型血人繁杂而成的。
O型血是一种非常古老的最早血型,主要分布在中原地区,血缘来源是黄帝集团和东夷集团。人类血型的发现已有100年的历史。早在1900年维也纳大学的Landsteiner就发现了人类ABO血型系统,从此各国学者开始了血型研究。100年来,相继发现血液中各种血液成份都存在各自的型别。
A、B、O、AB血型是对红细胞上的ABO系统而言,其实红细胞上还有Rh、MN、P等20多个血型系统。此外,血液中的白细胞、血小板、血清蛋白、红细胞酶等各种血液成分都有自己的血型。目前发现的血型抗原已有600多种。除了同卵双生子外,在人群中很难找到两个血型完全相同的人。

5. 血型之父是谁

1920年,奥地利维也纳大学的病理学家兰德斯坦纳发现,如果按血液中红细胞所含抗原物质来划分血型就可以避免病人因输血而频频发生的血液凝集导致病人死亡的悲剧。
具体的区分是,以人血液中红细胞上的抗原与血清中的抗体来定型。一个人红细胞上含有A抗原(又称凝集原),而血清中含有抗B抗体(又称凝聚素)的称为A型;红细胞上含有B抗原,而血清中含有抗A抗体的称为B型;红细胞上含有A和B抗原,而血清中无抗A、抗B抗体的称为AB型;红细胞上不含A、B抗原,而血清中含有抗A和抗B抗体称为O型。
1921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正式向全球推广认同和使用A、B、O、AB四种血型,这也就是传统的ABO血型分类。由于在血型发现和分类上的贡献,兰德斯坦纳获得1930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并被誉为“血型之父”。
但是,随着研究的一步步深入,人们发现自身的血型除了ABO血型外,还可以有其他的分类。1940 年兰德斯坦纳和韦纳又发现了Rh血型,到1995年,共发现23个红细胞血型系统,外加一个低频率抗原组、高频率抗原组和尚未形成体系的血型集合,抗原总数达193个。后来法国的道塞特于1958年发现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到1995年已公布112种HLA特异性表型,HLA等位基因已达503个。此外,血小板血型抗原也在1957年后陆续被发现。
所以粗略地讲,人类现在的血型分类就至少有ABO血型、Rh血型、HLA血型等多种血型系统。而在今天,在生活和医疗中应用最广的当然要数ABO血型、Rh血型、HLA血型,前两者与输血者妊娠密切相关,后者与器官、骨髓和干细胞移植密切相联
中国人口有13亿多,4种血型,平均一种血型有3亿多人,为什么如此众多的人只拥有一种血型?血型到底是个人的特征,还是集体、种族的特征?有分析认为:
O型血在人类学上是一种非常古老的血型,也叫做狩猎血型;
A型血是第二种最多见的血型,其祖先是最先从事农耕作物的,也叫做农耕血型;
与O型和A型相比,B型却是人类学上较晚出现的血型,这类人是最早习惯于气候和其他变迁的游牧民族,也叫做游牧血型。
AB型为最晚出现、最稀少的血型,占总人口不到5%。这类人拥有部分A型血和部分B型血的特征。
在中国北方长城的两边,匈奴、突厥、鲜卑、女真、契丹、西夏等等古老游牧民族,肉食为主,B型血占了大多数。现在蒙古、满族中B型血占40~60%;
湖北湖南人、广东人、福建人、江浙人等等苗瑶壮侗语族各民族,素食为主,A型血数量呈上升趋势,估计30~60%;
在长江流边,AB型血是比较常见的,但数量非常少,历史上是B型血人南下跟A型血人繁杂而成的。
在中原地区,陕西人、山东人、山西河北南部、河南北部等,O型血占主要地位,估计40~55%。
在整个汉族中:
B型血占20%,主要是由匈奴、突厥、鲜卑、女真、契丹、西夏融入于汉族的血液中造成的;
A型血占40%,主要分布在南方,是由楚苗南蛮等古老民族融入华夏集团演变而来的;
AB型是B型血人南下跟A型血人繁杂而成的。
O型血是一种非常古老的最早血型,主要分布在中原地区,血缘来源是黄帝集团和东夷集团。人类血型的发现已有100年的历史。早在1900年维也纳大学的Landsteiner就发现了人类ABO血型系统,从此各国学者开始了血型研究。100年来,相继发现血液中各种血液成份都存在各自的型别。A、B、O、AB血型是对红细胞上的ABO系统而言,其实红细胞上还有Rh、MN、P等20多个血型系统。此外,血液中的白细胞、血小板、血清蛋白、红细胞酶等各种血液成分都有自己的血型。目前发现的血型抗原已有600多种。除了同卵双生子外,在人群中很难找到两个血型完全相同的人。
我们所说的血型一般是指ABO血型,是按红细胞所含有的抗原来分型的。1920年,奥地利维也纳大学的病理学家兰德斯坦纳发现,如果按血液中红细胞所含抗原物质来划分血型就可以避免病人因输血而频频发生的血液凝集导致病人死亡的悲剧。
具体的区分是,以人血液中红细胞上的抗原与血清中的抗体来定型。一个人红细胞上含有A抗原(又称凝集原),而血清中含有抗B抗体(又称凝聚素)的称为A型;红细胞上含有B抗原,而血清中含有抗A抗体的称为B型;红细胞上含有A和B抗原,而血清中无抗A、抗B抗体的称为AB型;红细胞上不含A、B抗原,而血清中含有抗A和抗B抗体称为O型。
1921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正式向全球推广认同和使用A、B、O、AB四种血型,这也就是传统的ABO血型分类。由于在血型发现和分类上的贡献,兰德斯坦纳获得1930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并被誉为“血型之父”。
但是,随着研究的一步步深入,人们发现自身的血型除了ABO血型外,还可以有其他的分类。1940 年兰德斯坦纳和韦纳又发现了Rh血型,到1995年,共发现23个红细胞血型系统,外加一个低频率抗原组、高频率抗原组和尚未形成体系的血型集合,抗原总数达193个。后来法国的道塞特于1958年发现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到1995年已公布112种HLA特异性表型,HLA等位基因已达503个。此外,血小板血型抗原也在1957年后陆续被发现。
所以粗略地讲,人类现在的血型分类就至少有ABO血型、Rh血型、HLA血型等多种血型系统。而在今天,在生活和医疗中应用最广的当然要数ABO血型、Rh血型、HLA血型,前两者与输血和妊娠密切相关,后者与器官、骨髓和干细胞移植密切相联。
我们所说的血型一般是指ABO血型,是按红细胞所含有的抗原来分型的。1920年,奥地利维也纳大学的病理学家兰德斯坦纳发现,如果按血液中红细胞所含抗原物质来划分血型就可以避免病人因输血而频频发生的血液凝集导致病人死亡的悲剧。
具体的区分是,以人血液中红细胞上的抗原与血清中的抗体来定型。一个人红细胞上含有A抗原(又称凝集原),而血清中含有抗B抗体(又称凝聚素)的称为A型;红细胞上含有B抗原,而血清中含有抗A抗体的称为B型;红细胞上含有A和B抗原,而血清中无抗A、抗B抗体的称为AB型;红细胞上不含A、B抗原,而血清中含有抗A和抗B抗体称为O型。
1921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正式向全球推广认同和使用A、B、O、AB四种血型,这也就是传统的ABO血型分类。由于在血型发现和分类上的贡献,兰德斯坦纳获得1930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并被誉为“血型之父”。
但是,随着研究的一步步深入,人们发现自身的血型除了ABO血型外,还可以有其他的分类。1940 年兰德斯坦纳和韦纳又发现了Rh血型,到1995年,共发现23个红细胞血型系统,外加一个低频率抗原组、高频率抗原组和尚未形成体系的血型集合,抗原总数达193个。后来法国的道塞特于1958年发现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到1995年已公布112种HLA特异性表型,HLA等位基因已达503个。此外,血小板血型抗原也在1957年后陆续被发现。
所以粗略地讲,人类现在的血型分类就至少有ABO血型、Rh血型、HLA血型等多种血型系统。而在今天,在生活和医疗中应用最广的当然要数ABO血型、Rh血型、HLA血型,前两者与输血和妊娠密切相关,后者与器官、骨髓和干细胞移植密切相联。

性格非全由血型决定

就血型与性格的关系,经常有人会问如下问题:“O、A、B、AB这四种血型都各自拥有其特有的倾向,但是就因此而说人类的性格也分成四种这似乎有点牵强吧?”

事实上,问这个问题的人犯了一个常识性错误。虽然,在研究界认为血型是判断人的性格形成的基础,但他们也决没有认同或说出“人的性格按O、A、B、AB型就只可以分为四种”或“具有某种血型就一定会有某种性格”这些话。而人们之所以犯这种常识性错误,是因为凡是人,不论是谁都多少会有“商标主义”的心理,也就是看到一件东西的外表,或只是听到一件事物的名字,而心里就认定它一定是如何如何的。例如:一听到对方是某某大学出身的,心里面就一厢情愿地认为他一定是很文雅或很老练的人……等等。因此,一般人为了方便易懂,经常会以为具有某一种血型的人一定会有某种性格,事实上,这是不正确的。

其实,我们可以把血型看成是天生具有的特质,而性格则是后天加工而成的。就好象做菜需要原料然后再由厨师加工一样。人类的个性也有O、A、B、AB四种材料(四种先天特质),然后经过加工(后天环境的影响),最终形成人类复杂的个性。由于环境际遇的不同,当然,所造出的个性就有所不同了。

虽然,性格并非全由血型决定,但是,从反面来看,尽管具体个性存在极大差异,但四种血型的人的性格还是有共通之处的。这个也是研究血型与个性关系的根本。

6. 血型的研究发展过程是怎样的

血型的研究过程从一开始就和输血疗法密不可分。因此,要了解血型的发现过程,就必须先从输血的历史谈起。

1665年的一天,英国科学家查理·罗尔看到一条出了意外的小狗,因失血过多而濒临死亡。他尝试着将一条健康狗的血管间接地与那条奄奄一息的小狗的血管连通,过了一会儿,小狗竟神奇地起死回生了。查理·罗尔的大胆尝试,使人们第一次认识到在不同个体间输血是可能的。这个300多年前的实验是后来输血技术发展的萌芽。

1668年,在法国医生丹尼斯的诊室里,一位年轻的妇女恳求医生把羔羊的血输入她性格暴戾的丈夫的身体里,她的丈夫也同意这样做。丹尼斯医生出于无奈,被迫答应了他们的请求,开始进行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为人体输血的工作。但是,手术中这名男子突然心跳加快,最后无法挽救死去了。丹尼斯医生因此被人指控为过失杀人而入狱,从此再也没有人敢采用输血的技术了。

在丹尼斯医生输血事件沉寂了150年后,1818年,英国的生理学家兼妇产科学家詹姆士·博龙戴尔医生为了预防一位难产的孕妇在生产时突然发生大出血危及性命,果断地做出决定,立即为孕妇输血。他将一名健壮的男子的血输给了那位失血过多的产妇,终于使她得救了。同年12月22日,詹姆士医生在伦敦医学年会的讲台上做了人与人之间输血成功的第一例报告。但随后的医疗实践中,并非每个受血者都能够获得救治,甚至有的还出现严重的生理反应而加速了死亡。输血技术还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奥地利医生兰德斯坦纳在维也纳病理研究所工作时也注意到了这个问题,他深知这一现象的存在对病人的生命是一个非常危险的威胁,医生的道德操守促使兰德斯坦纳开始了认真、系统的研究。长期的思索促成了灵感的迸发,有一天,他终于想到:会不会是输入的血液与受血者身体里的血液混合产生病理变化,而导致受血者死亡?

1900年,兰德斯坦纳用22位同事的正常血液交叉混合,发现红细胞和血浆之间发生反应,也就是说某些血浆能促使另一些人的红细胞发生凝集现象,但也有的不发生凝集现象。于是他将22人的血液实验结果编写在一个表格中,通过仔细观察这份表格,发现表格中的血型可以分成3种:A型、B型和O型。

1902年,兰德斯坦纳的两名学生把实验范围扩大到155人,发现除了A、B、O三种血型外还存在着一种较为稀少的类型,后来称为AB型。到1927年经国际会议公认,采用兰德斯坦纳原定的字母命名,即确定血型有A、B、O、AB四种类型,至此ABO血型系统正式确立。

7. 血型之父是谁

1920年,奥地利维也纳大学的病理学家兰德斯坦纳发现,如果按血液中红细胞所含抗原物质来划分血型就可以避免病人因输血而频频发生的血液凝集导致病人死亡的悲剧。 具体的区分是,以人血液中红细胞上的抗原与血清中的抗体来定型。一个人红细胞上含有A抗原(又称凝集原),而血清中含有抗B抗体(又称凝聚素)的称为A型;红细胞上含有B抗原,而血清中含有抗A抗体的称为B型;红细胞上含有A和B抗原,而血清中无抗A、抗B抗体的称为AB型;红细胞上不含A、B抗原,而血清中含有抗A和抗B抗体称为O型。 1921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正式向全球推广认同和使用A、B、O、AB四种血型,这也就是传统的ABO血型分类。由于在血型发现和分类上的贡献,兰德斯坦纳获得1930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并被誉为“血型之父”。 但是,随着研究的一步步深入,人们发现自身的血型除了ABO血型外,还可以有其他的分类。1940 年兰德斯坦纳和韦纳又发现了Rh血型,到1995年,共发现23个红细胞血型系统,外加一个低频率抗原组、高频率抗原组和尚未形成体系的血型集合,抗原总数达193个。后来法国的道塞特于1958年发现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到1995年已公布112种HLA特异性表型,HLA等位基因已达503个。此外,血小板血型抗原也在1957年后陆续被发现。 所以粗略地讲,人类现在的血型分类就至少有ABO血型、Rh血型、HLA血型等多种血型系统。而在今天,在生活和医疗中应用最广的当然要数ABO血型、Rh血型、HLA血型,前两者与输血者妊娠密切相关,后者与器官、骨髓和干细胞移植密切相联 中国人口有13亿多,4种血型,平均一种血型有3亿多人,为什么如此众多的人只拥有一种血型?血型到底是个人的特征,还是集体、种族的特征?有分析认为: O型血在人类学上是一种非常古老的血型,也叫做狩猎血型; A型血是第二种最多见的血型,其祖先是最先从事农耕作物的,也叫做农耕血型; 与O型和A型相比,B型却是人类学上较晚出现的血型,这类人是最早习惯于气候和其他变迁的游牧民族,也叫做游牧血型。 AB型为最晚出现、最稀少的血型,占总人口不到5%。这类人拥有部分A型血和部分B型血的特征。 在中国北方长城的两边,匈奴、突厥、鲜卑、女真、契丹、西夏等等古老游牧民族,肉食为主,B型血占了大多数。现在蒙古、满族中B型血占40~60%; 湖北湖南人、广东人、福建人、江浙人等等苗瑶壮侗语族各民族,素食为主,A型血数量呈上升趋势,估计30~60%; 在长江流边,AB型血是比较常见的,但数量非常少,历史上是B型血人南下跟A型血人繁杂而成的。 在中原地区,陕西人、山东人、山西河北南部、河南北部等,O型血占主要地位,估计40~55%。 在整个汉族中: B型血占20%,主要是由匈奴、突厥、鲜卑、女真、契丹、西夏融入于汉族的血液中造成的; A型血占40%,主要分布在南方,是由楚苗南蛮等古老民族融入华夏集团演变而来的; AB型是B型血人南下跟A型血人繁杂而成的。 O型血是一种非常古老的最早血型,主要分布在中原地区,血缘来源是黄帝集团和东夷集团。人类血型的发现已有100年的历史。早在1900年维也纳大学的Landsteiner就发现了人类ABO血型系统,从此各国学者开始了血型研究。100年来,相继发现血液中各种血液成份都存在各自的型别。A、B、O、AB血型是对红细胞上的ABO系统而言,其实红细胞上还有Rh、MN、P等20多个血型系统。此外,血液中的白细胞、血小板、血清蛋白、红细胞酶等各种血液成分都有自己的血型。目前发现的血型抗原已有600多种。除了同卵双生子外,在人群中很难找到两个血型完全相同的人。 我们所说的血型一般是指ABO血型,是按红细胞所含有的抗原来分型的。1920年,奥地利维也纳大学的病理学家兰德斯坦纳发现,如果按血液中红细胞所含抗原物质来划分血型就可以避免病人因输血而频频发生的血液凝集导致病人死亡的悲剧。 具体的区分是,以人血液中红细胞上的抗原与血清中的抗体来定型。一个人红细胞上含有A抗原(又称凝集原),而血清中含有抗B抗体(又称凝聚素)的称为A型;红细胞上含有B抗原,而血清中含有抗A抗体的称为B型;红细胞上含有A和B抗原,而血清中无抗A、抗B抗体的称为AB型;红细胞上不含A、B抗原,而血清中含有抗A和抗B抗体称为O型。 1921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正式向全球推广认同和使用A、B、O、AB四种血型,这也就是传统的ABO血型分类。由于在血型发现和分类上的贡献,兰德斯坦纳获得1930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并被誉为“血型之父”。 但是,随着研究的一步步深入,人们发现自身的血型除了ABO血型外,还可以有其他的分类。1940 年兰德斯坦纳和韦纳又发现了Rh血型,到1995年,共发现23个红细胞血型系统,外加一个低频率抗原组、高频率抗原组和尚未形成体系的血型集合,抗原总数达193个。后来法国的道塞特于1958年发现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到1995年已公布112种HLA特异性表型,HLA等位基因已达503个。此外,血小板血型抗原也在1957年后陆续被发现。 所以粗略地讲,人类现在的血型分类就至少有ABO血型、Rh血型、HLA血型等多种血型系统。而在今天,在生活和医疗中应用最广的当然要数ABO血型、Rh血型、HLA血型,前两者与输血和妊娠密切相关,后者与器官、骨髓和干细胞移植密切相联。 我们所说的血型一般是指ABO血型,是按红细胞所含有的抗原来分型的。1920年,奥地利维也纳大学的病理学家兰德斯坦纳发现,如果按血液中红细胞所含抗原物质来划分血型就可以避免病人因输血而频频发生的血液凝集导致病人死亡的悲剧。 具体的区分是,以人血液中红细胞上的抗原与血清中的抗体来定型。一个人红细胞上含有A抗原(又称凝集原),而血清中含有抗B抗体(又称凝聚素)的称为A型;红细胞上含有B抗原,而血清中含有抗A抗体的称为B型;红细胞上含有A和B抗原,而血清中无抗A、抗B抗体的称为AB型;红细胞上不含A、B抗原,而血清中含有抗A和抗B抗体称为O型。 1921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正式向全球推广认同和使用A、B、O、AB四种血型,这也就是传统的ABO血型分类。由于在血型发现和分类上的贡献,兰德斯坦纳获得1930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并被誉为“血型之父”。 但是,随着研究的一步步深入,人们发现自身的血型除了ABO血型外,还可以有其他的分类。1940 年兰德斯坦纳和韦纳又发现了Rh血型,到1995年,共发现23个红细胞血型系统,外加一个低频率抗原组、高频率抗原组和尚未形成体系的血型集合,抗原总数达193个。后来法国的道塞特于1958年发现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到1995年已公布112种HLA特异性表型,HLA等位基因已达503个。此外,血小板血型抗原也在1957年后陆续被发现。 所以粗略地讲,人类现在的血型分类就至少有ABO血型、Rh血型、HLA血型等多种血型系统。而在今天,在生活和医疗中应用最广的当然要数ABO血型、Rh血型、HLA血型,前两者与输血和妊娠密切相关,后者与器官、骨髓和干细胞移植密切相联。 性格非全由血型决定 就血型与性格的关系,经常有人会问如下问题:“O、A、B、AB这四种血型都各自拥有其特有的倾向,但是就因此而说人类的性格也分成四种这似乎有点牵强吧?” 事实上,问这个问题的人犯了一个常识性错误。虽然,在研究界认为血型是判断人的性格形成的基础,但他们也决没有认同或说出“人的性格按O、A、B、AB型就只可以分为四种”或“具有某种血型就一定会有某种性格”这些话。而人们之所以犯这种常识性错误,是因为凡是人,不论是谁都多少会有“商标主义”的心理,也就是看到一件东西的外表,或只是听到一件事物的名字,而心里就认定它一定是如何如何的。例如:一听到对方是某某大学出身的,心里面就一厢情愿地认为他一定是很文雅或很老练的人……等等。因此,一般人为了方便易懂,经常会以为具有某一种血型的人一定会有某种性格,事实上,这是不正确的。 其实,我们可以把血型看成是天生具有的特质,而性格则是后天加工而成的。就好象做菜需要原料然后再由厨师加工一样。人类的个性也有O、A、B、AB四种材料(四种先天特质),然后经过加工(后天环境的影响),最终形成人类复杂的个性。由于环境际遇的不同,当然,所造出的个性就有所不同了。 虽然,性格并非全由血型决定,但是,从反面来看,尽管具体个性存在极大差异,但四种血型的人的性格还是有共通之处的。这个也是研究血型与个性关系的根本。

8. 血型是怎么被发现的

1900年的一天,兰德斯泰纳把一个人的红细胞与另一个人的血清混合时,看到了红细胞凝内聚在一起,成为一簇簇不规容则的团块。即使用力振荡,这些成簇成团的红细胞也不能散开。

兰德斯泰纳认为,红细胞在异种血清的作用下发生凝集反应,是因为红细胞表面含有一些抗原性物质,他把这种物质称为凝集原;而血清中则含有相应的特异性抗体,统称为凝集素。

经过多次试验,深入调查,兰德斯泰纳发现了在人类的红细胞中,主要含有两种不同的凝集原,分别称为A凝集原、B凝集原。

他把红细胞中含A凝集原的血液,称为A型血;把红细胞中含B凝集原的血液,称为B型血;同时含有A、B两种凝集原的血液,称为AB型血。



(8)历史学家血型扩展阅读:

Rh血型:

人的红细胞上具有与恒河猴同样的抗原称为Rh阳性血型,不含有此种抗原则称为Rh阴性血型。在我国汉族和大部分少数民族的人民中,Rh阳性血型约占99%,Rh阴性的人仅占1%左右。

Rh血型系统是红细胞血型中最复杂的一种,已发现40余种Rh抗原,其中D抗原抗原性最强,因此通常将红细胞上含有D抗原称为Rh阳性,而红细胞上缺乏D抗原的称为Rh阴性。

9. 人类历史中什么血型最少 珍贵

稀有血型就是一种少见或罕见的血型。这种血型不仅在ABO血型系统中存在,而且在稀有血型系统中也还存在一些更为罕见的血型。随着血型血清学的深入研究,科学家们已将所发现的稀有血型,分别建立起的稀有血型系统,如RH、MNSSU、P、KELL、KIDD、LUTHERAN、DEIGO、LEWIS、DUFFY以及其他一系列稀有血型系统。
还有一种叫孟买型的稀有血型系统,在这种血型的红细胞上,没有A、B和H抗原,但在血清中却同时存在A、B和抗H三种抗体。
在稀有血型系统中,除RH血型系统外,其他各血型人数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非常小。

Rh是恒河猴(Rhesus Macacus)外文名称的头两个字母。兰德斯坦纳等科学家在1940年做动物实验时,发现恒河猴和多数人体内的红细胞上存在Rh血型的抗原物质,故而命名的。凡是人体血液红细胞上有Rh抗原(又称D抗原)的,称为Rh阴性。这样就使已发现的红细胞A、B、O及AB四种主要血型的人,又都分别一分为二地被划分为Rh阳性和阴性两种。随着对Rh血型的不断研究,认为Rh血型系统可能是红细胞血型中最为复杂的一个血型系。

因Rh血型是继ABO血型发现后临床意义最大的一种血型,也是最复杂的血型系统之一。

阅读全文

与历史学家血型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