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历史知识 > 高中历史知识体系框架

高中历史知识体系框架

发布时间:2021-02-11 15:06:21

❶ 高中历史人教版 必修一二三 总提纲(知识框架)

高中《历史必修1•政治史》复习纲要(仅供参考)

中国政治文明进程 世界政治文明进程

时代 特征 内容








度 夏
(前2070----前1600年)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宗法制和分封制都具有牢固的血缘关系和浓厚的专制色彩。
① 夏朝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始创王位世袭等制度。

(前1600
----前1046年)
② 夏商时期实行王位世袭制,代替了原始社会时期的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③ 夏商时期已经有了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国家行政管理制度。

西周
1.西周的分封制(“封邦建国,广建诸侯,以藩卫宗周。”)
2.西周的宗法制
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世袭制、宗法制和分封制一起,构成了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的主体,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分封制和宗法制是西周的政治制度的两大支柱,互为表里;分封制是建立在宗法制基础上的,宗法制在政治制度上的体现就是分封制。
影响: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春 秋
(前770-前476年)
社会大变革,从奴隶制度过渡到封建社会 1.诸侯争霸
2.齐国管仲改革、鲁国“初税亩”、魏文侯改革、楚国吴起变法 古










古希腊的民主政治
1. 古希腊的城邦制度(前8~6世纪)
2. 雅典民主政治
奠定基础:梭伦改革
确立民主:克利斯提尼改革
黄金时期:伯利克里改革 民主政治条件:①保证城邦的独立和发展②小国寡民体制的产物③奴隶劳动提供了物质保证④亚非文明的影响
2.民主政治的作用:①铸就了希腊人的民族性格②在众多文化领域取得辉煌成就 奴隶制民主政治的实质:是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的、少数人的民主
特征:全民参政、公民平等、法律至上、轮番而治

阶段特征 中央官制 地方行政 认 识











展 战国:萌芽)(前475年—前221年)
封建制度确立 1. 战国七雄
2. 封建制度的确立:
3.各国变法(秦国商鞅变法) 商鞅变法建立县制

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内容包括:①皇帝制。②中央行政制度。③地方行政制度,其核心是集一切权力于皇帝。
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是:①皇权至上原则。②帝位终身制和皇位世袭制。③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官吏一律由皇帝直接任免。④皇帝从决策到行使立法、司法、行政等独断权力。⑤宣扬“君权神授”。⑥思想文化的专制统治。
在中央集权制度下的基本矛盾主要表现为:①中央政府与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②皇权与相权矛盾(中央政府内部矛盾)。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从汉至元中国政治制度屡经变化,不断发展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在中央政权中,相权不断削弱,君权不断加强。在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中,中央严格控制地方政权,不允许有独立的行政体系存在。地方官吏必须服从上级,地方服从中央,最后听命于君主。中央对地方实行多层次、多渠道的管理,地方基层行政组织长期稳定,人身控制严厉,地方没有相应的自主权,对中央和君主绝对依赖,难以实施有效治理。

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
(1)积极作用:①有利于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有利于维护祖国统一与领土完整。②能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从事大规模的生产活动和经济建设,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③在统一的环境下,有利于各民族的融合,有利于各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
(2)消极作用:①皇权专制极易形成暴政、腐败现象,是阻碍历史发展的因素。②在思想上表现为独尊一家,箝制了思想。③在封建社会末期,阻碍了新兴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发展。 罗马法的起源和发展 1. 罗马共和国时期
《十二铜表法》(前450年成文法诞生)
2.罗马帝国时期
《查士丁尼民法大全》(罗马法体系完成)

核心内容: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实质(目的):维护奴隶主贵族的政治、经济利益

作用: 1。(对罗马)维系和稳定了帝国的政治、经济统治;.2。对欧美)是近代欧洲法律体系的基础;为近代欧美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势力提供了理论武器;3。(对东方)对日本和中国也有很大影响。局限: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男女权利不平等。
秦朝(确立):
(前221年-前207年) 开创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奠定二千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皇帝制度:皇权至上

中央官制:丞相、御史大夫、太尉、
诸卿 郡县制:
设三十六郡,后增至四十郡
郡守、县令均由中央任命。
汉朝(巩固)
前202-220年) 汉承秦制, 汉承秦制:皇帝制
新变化 中朝—决策
外朝—执行
尚书台—中枢 汉初:郡、国二制并行
汉武帝:分十三州,设刺史
东汉末:州郡县三级
三国两晋
魏晋南北朝(220—589年) 三省体制逐步形成 尚书省
三省 中书省
门下省
隋唐
(完善)
581—907年 三省合作,互相牵制和监督,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重大创造 三省:
中书省—决策机构
门下省—审议机构
尚书省—执行机构(下设吏、户、兵、刑、工六部) 隋:州县
唐:道州县
北宋
(加强)
960—1127年 相权进一步削弱,皇权进一步加强 二府:门下省—最高行政机构
枢密院—最高军政机构
参知政事—副相,分割相行政权
三司—管财政,分相财权 北宋:路•州县

(发展)
1271—1368年 1. 综合汉蒙政治制度,加强皇权有新发展
2. 开创行省制度 中书省—最高行政机构
枢密院—最高军政机构
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西藏地区 中书行省

路府州县
宣慰司
明清
(强化、衰落) 封建社会步入晚期,矛盾尖锐,君主专制达到逐步顶峰。 明:1。废除丞相制度,权分六部
2.内阁的创立
影响:君主专制达到新高度。 废行省,设三司





















治 英国君主立宪制 1. 确立:1689年议会颁布《权利法案》
2. 发展: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3. 完善:普选权的扩大
(可整合选修2第二、四单元相关内容) 特点:国王作为国家的象征,“统而不治”;议会掌权,是国家权力中心,最高立法机关。内阁(首相)是真正掌握实权(行政权)的。
作用:1.为英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2.把政治斗争规定在一个相对有序的状态中,避免了不必要的暴力冲突。
3.为世界上很多国家树立了君主立宪制的模式。(或表述为:对欧美有深远影响。)
清:1。康康熙设南书房
2.雍正设军机外—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美国总统共和制 《1787年宪法》
1. 联邦制
2. 分权与制衡原则
3. 总统共和制
(可整合选修2第四单元相关内容) 意义:(1)它是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奠定了美国政治制度的基础。(2)它保障了资产阶级政治和经济利益,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3)确立了联邦制,地方自治权与中央政权形成较为和谐统一的关系,维护国家主权的同时,有利于地方的积极性的调动和创造性的发挥。局限性:它承认奴隶制和黑奴贸易,留下种族歧视和压迫的烙印;妇女、印第安人、黑人奴隶的选举权被剥夺。 比较美国总统制和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
同:君主立宪制和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都是资本主义国家政权的一种组织形式,他们的共同点是国体一致,都是资产阶级专政。
异:他们的政体不一样。君主制是国家元首世袭的一种政治体制,自古就有。但是,在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国家中,世袭的君主只是象征性的国家元首,其权利受到宪法的限制,是统而不治的虚君。以资产阶级为主体的议会是国家的最高权利机关,内阁对议会负责,如英国。共和制是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的一种政治体制,也是自古就有。到了近代,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制分为议会制和总统制两种。总统制的民主共和制,指总统由选举产生,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是国家武装力量的总司令;行政权集于总统,总统决定对内对外政策,拥有极广泛的权利,如美国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年)
阶段 特征 列强的侵略 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




















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列强以武力打开中国市场,加紧商品输出;
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萌发,限于器物层面。
推动历史前进仍是农民阶级,但不能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 鸦片战争(1840—1842年)
《南京条约》(1842年) ①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②爱国官兵的反侵略斗争
③太平天国 运动(开始、全盛、转折、失败) 太平天国(1851~1864年)
A.《天朝田亩制度》规定了土地分配和产品分配的原则。
B.《资政新篇》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作用:太平天国是中国几千年农民战争的最高峰;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是中国人向西方学习资本主义的最早探索;对后来的民主革命有重要影响。
局限性:阶级、时代局限

法国共和制 1.(整合选修2相关内容,简略补充法国经历专制—立宪—共和—帝制—共和—帝制的反复较量)
2.《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1875年):内容①行政权归总统,他是国家元首及军队最高统帅,他由国民议会选出,任期7年; ②立法权归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的两院制议会。参议院由间接选举产生,众议院由普选产生。

作用:①共和派掌握实权;②共和政体的最终确立;③促进法国工业资本的发展。 比较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与法国共和制的异同。特别注意对比两国行政和立法机构之间的关系:
表面上看:君主立宪制与共和制;君主立宪制有世袭君主;共和制的国家首脑由选举产生。从行政和立法机构之间的关系上看:法国:议会拥有立法权;议会中拥有多数席位的政党(或政党联盟)组成内阁;总统由议会两院联席会议选出;总统又有行政大权。德国:德国首脑(德意志帝国皇帝)拥有官吏任免权(帝国官吏及宰相);德意志帝国皇帝拥有立法权;德国皇帝可以召集或延期或结束两院,因此,德国首脑拥有绝对的实权。
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
《天津条约》
《北京条约》
《瑗珲条约》 ①洋务运动

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 列强的政治侵略(战争和瓜分土地)和经济侵略(资本输出为主)并行,并形成宰割中国的同盟;
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农民阶级让位于资产阶级领导革命,民主革命是主流。 中日甲午战争
(188年—1885年)
《马关条约》(1885年) ①爱国官兵的英勇斗争(左宝贵、邓世昌)
②反割台斗争(刘永福、徐骧)
③戊戊变法

辛亥革命功绩:1推翻清王朝,结束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2。民主共和观念深入;3.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4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5对近代亚洲各国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产生了较广泛的影响。
失败表现: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没有根本改变。
失败原因:资产阶级软弱性和妥协性。 德国君主立宪制 1. 德意志的统一
2. 《德意志帝国宪法》(1871)
内容①皇帝:作为国家元首,拥有宣战、媾和、缔约、召集和解散议会的权力以及统率权;②首相:作为政府首脑,由皇帝任命,只对皇帝负责;③议会:分为两院: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权力较小,对政府没有监督作用。 .评价《德意志宪法》
积极意义:①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帝制国家建立起来。②德意志的资本主义工业迅速发展
局限性:①保留了普鲁士的君主制度和军国主义的传统,②阻碍了资产阶级民主改革的彻底完成。

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年)
《辛丑条约》(1901年) ① 义和团运动
(口号:扶清灭洋)

②辛亥革命
(民主思想传播、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同盟会、三民主义、武昌起义、中华民国、《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条件:①社会条件:1825年经济危机②理论条件:空想社会主义的诞生③阶级条件:欧洲三大工人运动的兴起(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运动)
.2标志:《共产党宣言》发表(1848年)
内容①第一次完整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②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断言资本主义将被社会主义所取代。③进一步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即就是通过阶级斗争,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共产党宣言》的意义: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无产阶级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运动更加蓬勃的开展起来。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5——1949.9)
新民主主义革命和国民大革命时期(1919.5~1927.7) 社会主要矛盾是中国人民同帝国主义列强支持的北洋军阀的矛盾。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突出的特征是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实行国民大革命。 五四运动
(背景、口号、结果) 性质: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主力:工人;先锋:青年学生)
影响:促进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3. 巴黎公社正式宣告成立(1871年3月28日)
性质:无产阶级政权; 教训:没有一个真正的无产阶级政党领导;没有争取广大农民的支持。
意义: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它的经验教训是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宝贵财富。

❷ 高中历史必修二各单元知识框架图(详细点的)

❸ 如何构建高中历史知识体系

我有第一轮复习的体系讲义,告诉我你的邮箱,我给你发过去。

❹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框架图

书后面那个绿绿的只是年代表吧。因为新课标,各地使用的教材不同,所以必修1历史又分了内人教版、人民版等容,不知道你要哪一本的。你可以找本同步类的教辅,像什么《教材完全解读》之类的,最前面一个版块就是知识结构图(点击可以看大图的)先给你看看人教版的吧,这个用得范围比较大一点,如果是其他版本的,因为网络知道里不能贴链接说网址,不能给你看电子书,你只能自己搜一下或去书店看一下了,封面是这样的:

❺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框架人教版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抬制度 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抬制度

1、 夏商政抬制度的内容:

中央:〇1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〇2参与决策相、卿士,负责祭祀占卜和记录王朝大事的 卜、祝、史,执掌军权的师等。

地方:侯、伯

夏商政抬制度的影响:夏商的早期政抬制度,对西周宗法制和分封制有直接影响。

2、 西周的分封:被封的请侯国的义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朝觐述职 〇2影响:积极影响: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抬;形成了对周王室众星

择月般的政抬格局

消极影响:西周后期王权衰弱,舂秋战国暑期列国纷争
〇3结果:西周后期分封制受到破坏;战国末年周王室失去分封大杈

3、西周的宗法制:

〇1内容:用父系的血缧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抬等级,巩固国家政抬的制度。 〇2特点:嫡长子继本制

〇3影响:保证贵族的垄断和特杈地位,有利于统抬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第2课秦朝的中央集杈制度的形成

1、 中央集杈制度的形成:

特点:一人独荨;呈权至上;皇位世袈 评价:标志着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杈制度的确立。

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官僚政抬取代贵族政抬的重要标志。

2、 中央集杈的基本特征:权力高度集中

3、 中央集杈制的作用及影响:
积极作用:ol使秦实力增强,通过战争扩大疆域,形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

的封建国家,成为当时世界大国。

c_2使秦能一实行各种巩固统一的措施。

〇3莫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抬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 用,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
消极作用:依靠皇帝的专制杈烕,加强对人民的压榨,造成阶级矛眉迅速激化。 第3课从汉至元政抬制度的撗芰

1、中央政抬制度的镜芰:

汉朝汉本秦制

有所芰化中央设三公(相、御史大夫、太尉)

中朝决策机构 外朝执行机构 尚书台中枢机构 魏晋南北朝逐步形成三省体制

隋朝尚书省、内史省、门下省为中央政府最高统抬机构 唐朝中书省掌决策,负责莩拟和颁发呈帝诏令
消极作用:依靠皇帝的专制杈烕,加强对人民的压榨,造成阶级矛眉迅速激化。 第3课从汉至元政抬制度的撗芰

1、中央政抬制度的镜芰:

汉朝汉本秦制

有所芰化中央设三公(相、御史大夫、太尉)

中朝决策机构 外朝执行机构 尚书台中枢机构 魏晋南北朝逐步形成三省体制

隋朝尚书省、内史省、门下省为中央政府最高统抬机构 唐朝中书省掌决策,负责莩拟和颁发呈帝诏令
消极作用:依靠皇帝的专制杈烕,加强对人民的压榨,造成阶级矛眉迅速激化。 第3课从汉至元政抬制度的撗芰

1、中央政抬制度的镜芰:

汉朝汉本秦制

有所芰化中央设三公(相、御史大夫、太尉)

中朝决策机构 外朝执行机构 尚书台中枢机构 魏晋南北朝逐步形成三省体制

隋朝尚书省、内史省、门下省为中央政府最高统抬机构 唐朝中书省掌决策,负责莩拟和颁发呈帝诏令
1、 明朝:君主专制强化,中国的宰相制度从此被废除,君主专制达到了新的高度

2、 清朝:君主专制达到顶峰,设置军机处,由呈帝挑选新任的满汉官员充仕军机大臣。全 国的军政大权就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

第二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抬制度 第5课古代希腊政抬民主政抬

1、 基础:梭伦改革

确立:克利斯提尼改革 贡金时代:伯利克里统抬时期

2、 特征:人民主杈、轮番而抬、法律至上、公民内部平等

3、 积极作用:促迸希腊民族性格形成;推动古希腊文化事业发展;开西方民主政抬的先河 消极作用:男性公民民主;小国寡民的直接民主;抽签选举,轮番坐庄的弊端

第6课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
1、 《十二铜表法》标志看罗马成文法的诞生。

《民法大全M查士丁尼组织编暴)标志看罗马法律体系的最终完成。

2、 影响:维护罗马帝国的政沽、经济统抬;是现代欧洲大陆法律体系的基础;是反封建和 巩固资本主义制度的有力思想武器。

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抬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第7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1、 〇1光荣革命:1688年

〇2《杈利法案>:1689年。特点:议会的杈力日益超过国王的杈力;国会逐渐处于“同 而不抬”的地位

〇3责任内阁制:苜相事实上成为国家政抬生活中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

2、 作用:国内影响:提供保障、稳定社会、走人民主、树立模式;
国外影响:对其他国家的资产阶级建立新制度,也有巨大影响。

3、特点:英国立宪制度是君主制、贵族制与民主制三者融为一体的混合物。君主是象征性 的元苜,其职责多数是礼仪性的。

第8课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1776年7月4日美国独立)

1、〇1"1787年宪法”的制定:独立初期的美国,只是一个邦联制国家。

原则:“分权”与"制衡%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之间制约达到平冲;总统和国 会之间、国会本身两院之间、司法与其他部门之间均构成制约。

❻ 高中历史知识体系

一、鸦片战争
1、背景:清政府政治腐败、国防废弛、矛盾尖锐;
以英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呈现蓬勃发展的势头,加紧对外扩张
2、鸦片走私:原因;闭关锁国、英国入超、扭转对华贸易逆差
影响:掠夺大量白银,摧残中国人民身心健康
3、禁烟运动;:原因:鸦片走私严重,危及清政府统治
措施:整顿海防、缉拿烟贩、收缴鸦片、虎门销烟(1839、6)
4、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列强为了夺取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
直接原因:虎门销烟(1839年)
5、过程(理解即可):第一阶段:(1840年——1841年),珠江口——浙江定海——天津白河口——南下广东
第二阶段:(1841年——1842年),攻占虎门炮台——强占香港岛——南京下关江面
军民抗战:广州三元里人民抗英,浙江定海葛云飞重炮牺牲
鸦片战争
6、结果:清政府战备求和,先后签订了《南京条约》(1842年,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附件,中美《望厦条约》(1844)、中法《黄埔条约》
《南京条约》内容:
割香港岛;(破坏领土主权完整)
赔款2100万银元;
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
协定关税(破坏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
《南京条约》附件:
攫取中国领事裁判权(司法主权受到破坏)、片面最惠国待遇、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等特权
7、影响;社会性质: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主要矛盾:中华民族与外国资本主义矛盾(主要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矛盾
革命任务:反侵略反封建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
1、原因: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2、过程:1856年广州(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傀儡政权柏贵)→1858年天津→1860年北京(火烧圆明园)
第一阶段(1856_——1860)签订《天津条约》(内容)、
第二阶段(1859——1860)签订《北京条约》(割地、赔款、开埠天津)、中俄《北京条约》
俄国不花费一文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及至19世纪80年代,俄国侵占了中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
3、影响: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共同镇压人民的反抗(太平天国运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加深了
三、太平天国运动
1、原因;根本原因鸦片战争使阶级矛盾激化
思想基础: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西方基督教教义、中国儒家思想、农民平均主义思想结合)
2、兴起: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永安建制,分封王爵,初步建立政权——定都天京,同清朝对峙
3、发展(太平天国达到全盛时期):
北伐(推翻清王朝):失败原因孤军深入,供给困难;意义深入清朝统治中心,牵制清大量兵力
西征(巩固天京):先是遇曾国藩湘军失利,后石达开在鄱阳湖打败湘军
东征(断绝清朝财源);攻破江北、江南大营
4、天京变乱: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5、防御战:攻破江北、江南大营,取得三河镇大捷
在上海遭到英法联军的袭击,退守苏州,安庆陷落
6、失败:标志天京陷落
7、《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的区别与联系(不用背,看明白即可,掌握红字)
答:相同点:①都是以反封建为目的,
《天朝田亩制度》反映了农民要求废除封建地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是中国几千年反封建斗争的最高峰;《资政新篇》是洪仁玕为振兴天国而写,以使更好的反抗清政府的封建统治,而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更是对封建秩序猛烈冲击。
②两者都不能或没有付诸实施。
《天朝田亩制度》主张绝对平均分配土地和产品,幻想在分散的小农经济基础上实行均贫富,无法调动人民的积极性,具有空想性,同时发展小农经济与当时世界的发展趋势是不适应的,具有一定的落后性。《资政新篇》是洪仁玕在香港游历的经验总结与农民战争没有任何渊源,不是农民战争实践的产物,因此没有解决农民最关心的土地问题;同时中国自然经济虽然已经解体,但过程极其缓慢,还缺乏发展资本主义的市场、资金、劳动力等条件,紧张的军事斗争也是两者未能实施的重要客观原因。
不同点:①产生背景不同:
《天朝田亩制度》建国纲领,此时太平天国正处于强盛时期。《资政新篇》是1859年洪仁玕提出的改革太平天国内政和建设国家的治国方案,经过天京事变的太平天国已处于衰落时期。
②有关社会经济主张的不同:《天朝田亩制度》是一个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社会生活等款项,以改革土地制度为中心的全面系统性的纲领性文件。它要建立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以绝对平均主义为分配原则的理想的地上天国,即企图在小生产的自然经济的基础上消灭私有制,在生产力落后的情况下实行公有共享和绝对平均主义。《资政新篇》是作为太平天国政治纲领提出来的,主要分为“用人”和“设法”两个方面。在经济方面,主张学习西方,发展工商业和资本主义经济。即二者一个主张消灭私有制,一个主张发展私有制。
③群众基础不同:《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经验的直观总结规范化,是广大农民平等、平均的政治、经济要求的理想化,是最大限度地满足农民的利益和要求的革命蓝图,因而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而《资政新篇》在很大程度上是洪仁玕根据自己在香港、上海等处学习接触到的西方文化及自己所了解的情况写成的,它不是农民意识的产物,也不是太平天国运动的必然结果;由于这一纲领没有反映农民迫切的土地要求,因而没有引起农民的强烈反应。
④作用不同:《天朝田亩制度》这一纲领直接推动了太平天国革命斗争的蓬勃发展。但《资政新篇》由于没有反映农民的迫切要求,再加上残酷的战争环境,尤其是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先天不足,使它缺乏必要的经济基础,《资政新篇》未能付诸实行。
⑤反映了同一时代的不同特点:《天朝田亩制度》的颁布标志着中国农民战争水平达到最高峰。但这一纲领具有极大的空想性,根本无法实施。太平天国的失败与其没有先进思想的指导是分不开的。《资政新篇》则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它反映了鸦片战争后,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它为后来中国资产阶级改良思想家发展资本主义的经济思想开了先河,堪称中国第一个近代化纲领。
四、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
1、背景:19世纪末资本主义强国向帝国主义过渡,日本经过明治维新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对外侵略的扩张野心膨胀,制定了“大陆政策”,(导火线:东学党起义)
2、过程:丰岛海战→平壤战役(回族将领左宝贵)→黄海大战(邓世昌)→辽东战役(旅顺大屠杀)→威海卫战役(北洋海军全军覆没)
3、结果:失败,原因是李鸿章避战求和的政策,签订《马关条约》
内容:割地: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领土和主权进一步严重破坏,帝国主义掀起瓜分狂潮)
赔款:2亿两白银(清政府开始政治大借款)
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帝国主义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内地)
日本在中国投资设厂(列强开始大规模资本输出,阻碍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4、影响:反映了列强资本输出、分割世界的要求,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5、中国人民的抗争(反割台斗争)
五、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年)
1、原因:民族危机加深,中国人民反帝斗争高涨
2、导火线:义和团运动
性质:农民阶级反帝爱国运动口号:“扶清灭洋”结果:遭中外共同镇压而亡意义:粉碎了帝国主义列强过分中国的狂妄企图

3、八国联军侵华过程:天津→廊坊阻击→天津→北京→建立联军司令部
4、结果:《辛丑条约》
赔款:4.5亿两白银
设立“使馆界”(破坏领土主权)
拆毁炮台,准许外国驻兵
惩办与列强作对的官吏(清政府彻底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
5、影响: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地
六、辛亥革命
(一)酝酿和暴发
1、背景:阶级矛盾激化,资本主义的发展
2、条件:思想上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
组织上革命团体和同盟会(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建立
政治上一系列武装起义的发动
3、爆发:武昌起义(两个团体:文学社和共进会;主体力量:湖北新军)
(二)中华民国成立(1912、1、1)
1、标志:孙中山在南京就职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内容:主权在民、国民的自由权力、三权分立、实行责任内阁制
性质: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
意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三)辛亥革命的结局
1、失败表现: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得以成功的原因:玩弄两面手法、立宪派支持、帝国主义的支持、革命党人的妥协
中国社会性质未得到根本改变
2、失败原因;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3、性质: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4、功绩:给封建专制制度以致命打击,(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最大功绩),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沉重打击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条件
给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以鼓舞和推动
(四)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
民族主义(前提):以革命的手段推翻清政府的统治
民权主义(核心):推翻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民生主义(继承和发展):平均地权(资产阶级的土地纲领)
进步性: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局限性:未明确提出反帝要求,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

新民主主义革命
1、五四运动
⑴爆发的背景
①国际:一战期间,美日加紧侵华——反帝情绪高涨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指出了解放的道路
②国内北洋军阀统治黑暗,阶级矛盾不断激化(根本原因)
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发展,工人阶级队伍壮大——经济、阶级基础
新文化运动解放了人民的思想——思想基础
③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⑵经过:
时间中心主力
第一阶段1919年5月4日-6月初北京学生
第二阶段6月初-6月底上海工人
⑶口号:“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⑷胜利关键:工人阶级发挥主力军的作用
⑸性质:是广大人民群众直接参与的、毫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影响:促进马克思主义传播,为中共成立奠定思想基础
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领导阶级——工人阶级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新”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
革命前途——社会主义
群众基础——更广泛

2、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⑴历史条件
①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思想基础
②无产阶级的队伍壮大、工人运动的发展以及马克思主义同工人运动的结合—阶级基础
③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组织基础
④共产国际的帮助——外部条件
⑵过程:
①中共“一大”:(1921、上海)——标志共产党诞生

②中共“二大”:1922、上海,制定党的民主革命纲领
内容——最高纲领:实现共产主义
——最低纲领(民主革命纲领):打倒……推翻……统一……
⑶意义:“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
新的领导阶级——无产阶级
新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
“新”新的前途——社会主义、共产主义
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中国共产党最低纲领
群众基础更为广泛——工人运动、农民运动
革命力量开始建立革命联盟——国共合作

3、国民大革命(1924——1927)
⑴国共合作(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国民革命运动兴起
①历史条件:
a共产党:工人运动受挫教训
b国民党:孙中山的转变(原因)
c共产国际指导
②合作开始的标志:国民党一大召开(1924)
③合作方式:党内合作
⑵北伐战争——国民革命运动高潮
目的: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统治,统一中国
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⑶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
①标志: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国共关系开始破裂
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完全破裂
②原因:客观:国民党右派背叛革命
主观:年幼的中国共产党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放弃对革命和武装的领导权
⑷意义:性质、功绩:国共两党共同领导的国民革命运动,是中国近代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人民大革命。它动摇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⑸教训:要取得革命的胜利,必须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必须掌握革命武装,进行武装斗争

4、“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辟
⑴探索:①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枪。中共领导的人民军队在起义中建立)
②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秘密会议,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总方针,决定秋收时发动起义。
③1927年9月9日,秋收起义爆发(失败)
教训:走城市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⑵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辟
①根据地的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1927.10毛泽东)
全国建立起十几块农村革命根据地(1930年夏)
②土地革命
a范围:在革命根据地内
b内容: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制度
③政权建设: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1931、11
④武装斗争:反“围剿”,(前四次胜利、第五次失败——被迫长征)
★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是指,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将武装起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三者相结合。
★红军的长征(1934.10——1936.10)
⑴原因:①直接: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②根本:“左”倾错误思想的指导
⑵重要事件:
遵义会议1935.1
背景:长征初期由于王明等人左倾错误思想的指导,红军损失惨重
意义:A、从军事上和组织上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
B、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实际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
C、是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⑶长征的意义:为中国革命锻炼和保存了一大批骨干

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⑴内战爆发的标志:1946年夏,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解放区
⑵解放战争经过
①防御阶段(1946年夏—1947年6月)国民党全面进攻
毛泽东: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解放区土地改革(1947年)
②全面反攻(1947年6月—1948年8月)
标志: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1947年6月)
③战略决战: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1948年9月—1949年1月)
④渡江战役解放南京:(1949年4月)
⑶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标志:新政协的召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⑷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和经验总结
①历史意义:国内、国际
②经验总结
⑸新民主义革命为什么最终获得胜利?
①根本原因: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指导)(“理论指导”是灵魂)
②是走经新民主义到社会主义的道路。(革命“道路”是方向)
③有广大群众的支持(“群众支持”是基础)
④(有一支坚持武装斗争的人民军队(“革命军队”是中坚)
⑤组成一个最广泛的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统一战线”是保障)

第二课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
一“分权与制衡”
1、背景:1775年,美国独立战争爆发。它既是一次独立的战争,也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独立初期的美国,只是一个邦联制国家。
2、1787年宪法:1787年,来自北美各州的代表在费城召开制宪会议,通过了一部联邦宪法,习惯上称为美国1787年宪法。
a理论来源:这部宪法吸收了英法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的精髓。
b原则:美国1787年宪法体现了“分权与制衡”的原则。根据这一原则,联邦政府分为行政、立法、司法三个相对独立的部门。
C内容:①国家立法权归于由参议院和众议院两院组成的国会。只有国会拥有宣战权。
②行政权归于总统。总统由选民间接选出。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还是军队的总司令,在战时可行使独裁大权。美国的内阁只对总统负责。美国的总统权力使联邦的行政权保持强有力的地位,成为美国政治制度的一种特点,称为总统制。
③美国的最高司法机关是联邦法院。大法官由总统任命,但需经参议院同意。他们除非犯罪,终身任职。
D作用:
(1)进步性:世界上第一部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在美国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制度,奠定了美国政治制度的法律基础;保障了资产阶级的政治和经济利益,促进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⑶局限性:它承认了黑人奴隶制和黑奴贸易,留下种族歧视和压迫的烙印;妇女、印第安人、黑人奴隶的选举权被剥夺。

第三课代议制在欧洲大陆的发展
一、法兰西共和制的确立
1、法兰西共和的历程:第一共和国(1792——1804);第一帝国(1804——1814);第二共和国(1848——1852);法兰西第二帝国(1852——1870);第三共和国(1870——1940)
2《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1875年宪法》确立共和制度
(1)、时间:1875年
(2)、内容:
a行政权:行政权力归于总统。总统是国家元首和军队最高统帅。他由参议院和众议院联席会议选出,参议院赞同下有权解散众议院。
b立法权:立法权归于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的两院制议会。选民实际上受财产资格和在法国居住时期的限制。
3、意义: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各集团在国家政权中都占据了自己的席位,共和制政体得到最终确立。它使工业资产阶级得以分享政权,促进了法国工业资本的发展。
二、德意志帝国的君主立宪制
(一)德意志的统一
1条件:四分五裂的政治状态;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普鲁士强大的经济实力;俾斯麦实行“铁血政策”,
2、王朝战争
3结果;:1871年德意志帝国的建立,《德意志帝国宪法》通过。
(二)君主立宪制的内容
德国为君主立宪制的联邦制国家
1、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统一后的德国为联邦制的君主国家。中央帝国政府控制各邦的军事、外交、海关立法、民法、刑法等大权,各邦只保留教育、卫生、地方行政权力,也保留了邦的君主政府和议会。(理解即可)
2、权利分配
①宪法授予皇帝巨大权力。作为国家元首,可以和解散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的权力;有权统率全国的武装力量;
②帝国宰相主持帝国政府工作,他由“皇帝任命”,而不由议会选举。因此,帝国宰相只对皇帝负责,不对议会负责,而且任期长短完全取决于皇帝的个人意愿。
③帝国设立两院制的议会作为立法机构。两者的地位有很大差别
a联邦议会是帝国最高权力机构,实际上是上议院,权力巨大。联邦议会议长由帝国宰相担任。
b帝国议会实际上是下议院,具有较小权力。宪法虽规定帝国议会是立法机构,行使立法权,但是任何法案都必须经过联邦议会和皇帝的批准才能生效。帝国议会也不拥有任何行政监督权
(三)评价(见笔记)
1、代议制的确立标志着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帝制国家建立起来,资本主义工业迅速发展,挤身世界强国之列。
2、德意志帝国的君主立宪制是一种不彻底和不完善的代议制。
3、有浓厚的封建性、军事色彩,军国主义传统得以延续,最终将德国和别国人民推入战争的深渊。
本章归纳
学习过的法律文献英国《权利法案》(君主立宪)、美国《1787年宪法》(总统共和制)、法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1785年)、德国《德意志帝国宪法》(1781年)(君主立宪制)

法国与德国的对比

政体法国民主共和制德国君主立宪制
国家元首及其产生方式总统;选举皇帝;世袭
元首、政府与议会的关系
总统有权解散议会,任命内阁;内阁对议会负责,受议会制约皇帝主宰议会和内阁;宰相对皇帝负责
行政机关控制立法机关
国家权力中心议会皇帝
相同点都具有和国内反民主实力妥协的因素

这个可以吧

❼ 高一必修一历史每课知识框架

因为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各地使用的教材开始不一样了,像历史,就有人教版、岳麓版、人民版等。

不知道你问的是哪一版的,就先发一个人教版的吧,这个用的范围最大,你可以看一下(点击应该可以看大图的)

❽ 高中历史框架结构图

学好高中历史的窍门
有目的的阅读
阅读教材目录以把握整体知识框架,这是在宏观上把握历史的前提;阅读教材正文以把握基本的历史知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典章制度、历史概念和历史结论等,这是在微观上把握历史;阅读正文中的小字、注释和图表,有助于对主体知识的理解和认识。最后这一点最容易被忽视。综观近年高考题,教材小字名义上是阅读教材,不做考试要求,而实际高考大纲中却强调把握知识体系,意即在知识系统中的内容都在考查之列,所以在多年的高考题中总不断出现小字部分内容。因此在阅读教材中要把小字、注释和图表内容都纳入到知识体系中去,才能做到全面复习,完整把握历史知识。
兴趣至上——对历史学习保持浓厚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一个人觉得历史很难,学习很苦,从而把学习历史看作一件苦役,那么他只会被动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而不是积极主动地学习。其实,历史本身就是很有意思的东西,试想漫漫历史长河中的灿烂文明、古今中外的英雄传说、轰轰烈烈的历史事件...这本身都让人产生无限遐想。
去看百家讲坛的历史系列,里面的东西讲得很好,上课绝对用得到,看上5次,就会爱上历史,你自然而然就会自己到书店里去查询历史书籍。学好历史,最重要的是兴趣。至于那些需要背的东西,你就要找窍门,像什么背中国古代的朝代顺序,你就可以去把她变成口诀:
尧舜禅让夏商周,春秋战国争不休,秦汉三国晋统一,南朝北朝是对头,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

❾ 高中历史知识点框架结构


高中历史知识点框架结回构:答http://wenku..com/link?url=sHJqwulm3Uc6kIO6e0KIpAX6p__lfdZkPEkGCQlxsuLhcQ9O

❿ 高中政史地知识结构(框架)怎么写

文科的开始真正是在高二啊。我和你说,我们班一个女同学,高一时在多人的班里排在倒数七八名上,高二学文,非常努力排在班里二十几名,高三稳定在前五名,高考考了班级第一,达到了厦大的分数。两年的时间上一本都够了。只看努力程度和方法。努力在于量的积累,法方决定效率的高低。
对文科的六学科来说,文综是最好提高成绩的,我的经验是这样的:
历史这个学科的最大难点还是需要记忆的量太大
如果你记不住、背不下来,很难说怎么才能学好,尤其是对历史没有兴趣的人,想考好成绩,更是难上加难。没兴趣,也就记不住,你连记都没记住,怎么理解,做题的时候,怎么对应作答。
所以,学好历史的关键优势在于1、有兴趣2、记忆力强3、才是理解。
建议:
1、放长线钓大鱼,不要紧盯眼前进度和考试,你的唯一考试就是高考,把几本历史书做个规划,每天背熟一两节内容即可,内容少或学有余力可适量增加,学习好历史就是一个慢慢积累记忆量的过程。一轮背完再被第二轮、第三轮。周末时间可酌情复习。

2、不要注重做题,说实话历史作业写都不用写,没记住,照着答案抄没一点用。把时间放在背上。考试成绩不取决于你做了多少题,而在于你脑子存了多少货。
3、学校一定给你们发很多复习资料,就一个好处,肯定有分好类归纳好的知识点,看看,争取记住。
4、千万不要花费大把大把的时间在笔记整理上,长个心眼,充分利用辅导材料整理好的,也可以接好同学的。

政治学科相对简单 需要背诵的少 记住不难 此外 多看看材料分析题 掌握答题技巧就行

地理学科很活 但首先还是得背 只不过地理更注重归纳和实用。而且脑子里一定要有一个“地球仪”。

重点:结合书本看地图册啊
1、中国区域地理、世界区域地理。
各个区域的特点,经纬度,海洋,洋流,岛屿,山脉,河流位置,交通,重要城市,港口,资源,地貌,气候,植被等等要素。
2、课本理论,比如地方时,公转自转,地转偏向力,上弦月下玄月,大气环流,洋流分布,气旋反气旋,锋面,等高线,等压线等等基础知识。
3、各种气候、地貌、自然环境问题形成原因。
建议:
1、按章节进行知识归纳整理并记忆,可参考历史建议1;
2、充分利用地图册,对应章节进行区域地理经纬位置、地形、气候、城市交通、资源等等要素的观察和记忆;
3、多做区域分析题。
4、家里挂个世界地图和中国地图,有时间就看看。

对于数学,我的方法是坚持每天做一张卷子,半张也行,以基础题为主,特别有难度的可以放过,做一个类型就保证一个类型,高考基础题很多,个别几个难度大的不会也能120左右。

语文和英语怎么说呢 同样需要背 语文的基础知识点 英语的词组固定搭配等。
英语语法最好有一个系统的整理,可以让老师给找本书或者,做好笔记,或者复印同学笔记。另外,不要注重名次的进退,只检讨自己脑子里记住的是否越来越多。把所有的大小考试都作为查缺补漏的机会,成绩短期不提高也要坚持,不要急于求成或自暴自弃。

阅读全文

与高中历史知识体系框架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