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历史知识 > 历史学求真

历史学求真

发布时间:2021-02-11 08:34:55

1. 什么是史学精神

史学精神是一个很宏大的话题,对此莫衷一是,难有定论。但也有一些基本的共同点。
历史学是以已经逝去的、不能重现的客观历史过程作为研究对象的一门人文科学,体现的是历史学家本于人类理性判断、以独特的逻辑建构起来的主体化的历史内容。正是基于人类所具有的求知的欲望、探秘的好奇和保留历史记忆的观念、面向未来的自信,才赋予了作为自身总结过去面向未来的一种意识手段的历史学以独特的精神——历史学精神。探讨这一课题,无论是对重估历史学的价值,还是强化对历史学重要性的认识,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尊重客观历史事实的求真精神
求真作为一种精神,是历史学存在的内在要求,尊重客观历史事实也是中外历史学家普遍认同的价值准则。历史学尽管是经过历史工作者主观加工过的主体化的历史,但是却只能对客观历史进行评价和选择,而不能杜撰。写史贵在求实、求真,只有秉笔直书才能反映真实的历史事实。因此,凡是按照历史人物附会或杜撰的内容,只能称传记文学或历史文学,而决不是历史著作。
中外史家都曾强调过求真、直书的重要性。刘知几认为,史家具有“仗气直书,不避强御”的能力和品德,才能写出信史来。在西方,著名历史学家兰克也主张必须尊重客观事实,重视第一手历史资料。此外,在研究历史的过程中,敢于对过去的史学成说大胆怀疑,并依据真实史料进行修正和批判等也是史学求真精神的一种体现。求真是史学的生命,也是它基本的存在形式,无史学之求真,即无史学之真;无史学之真,则无史学之真之用,史学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二、探究社会发展规律的理性精神
探究社会发展规律是历史学的一种基本精神,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科学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就体现了这种精神,中国古代的“穷探治乱之迹,上助圣明之鉴”,讲的也是这种精神。
理性活动是接近真理的手段,借此可以获取严密的知识。历史学作为探讨、认识人类社会发展奥秘的一门人文学科,它反映的是历史学家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一种独特的理性认识。换句话说,它反映的是历史学家们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所建构起来的一种主观的逻辑的表述体系,因此,尽可能真实地复制历史、无限地去接近客观历史并且说明历史,就成为历史学家的责任。这就赋予了历史学以探究社会发展规律为目的的理性精神。
历史研究作为一种理性活动并非只是一种观念性的内在心理的或精神的过程,它本质上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实践活动的一种基本特征。我们用我们的理想来塑造历史,我们用我们的想象的普遍性来提升特殊性,我们的科学理性就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得到发展,我们的理智能力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得到提高。理性活动毕竟是一种有规范的行为,尽管历史学家们受时代以及本身认识水平等各方面的局限,在探讨历史发展治乱兴替规律时难免会出现各种不同的结论,然而“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阐明历史发展的因果关系是共同的。
在符合人类道德理性和社会规范的前提下,采摘历史,探究历史奥秘,找出推动历史发展的动因,梳理出历史发展不同要素之间的因果关系,为人类提供经验教训,这既是人类之所以重视历史的原因之一,亦是历史学真正价值之所在。

三、学科方法上的兼容精神
历史学是以人类发展过程作为自己研究对象的。由于人类社会生活的丰富性和复杂性,也就决定了历史学研究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赋予了历史学学科方法上的兼容精神,历史学以其博大的包容胸怀,几乎吸纳了人文社会科学以及自然科学中的所有方法。
历史学与许多学科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从狭义上看,历史辅助科学包括语言学、文字学、古文字学、古文书学或公文学、印章学、钱币学、族谱学或家世学、徽章学或纹章学、年代学、地理学、历史地图学等等;从广义上看,历史辅助科学比狭义的辅助学科更多。其中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心理学、文化学、新闻学、图书馆学,版本学、档案学等学科,都被近代以来的史学界视为辅助历史研究的最重要的学问。自然科学诸如数学、地质学、天文学、化学、考古学等学科理论和方法也被广泛地吸收到历史学研究中来。
近代历史学的突飞猛进,正由于其吸收并应用了自然科学及社会其它学科的成果和方法。如观察方法、试验方法、归纳方法、比较方法、分析方法、综合方法等科学方法,都被广泛地应用到历史研究上。对于远古的年代,用科学的放射性碳素测定法,就能使模糊的年代得以精确;对于浩如烟海的历史文献,通过计算机技术的引入,进行科学的编目、清理,能使其井然有序;对于历史上人口消长、社会变迁、经济荣枯,通过科学的数理统计,就能使其得到清晰的呈现。总之,历史学随着其他学科的发展而发展,由于其本身所具有的兼容精神,从而不断地改变形态,逐渐脱离了想象、臆测、笼统、不精确的状态,取得长足的发展。

四、品评历史人物的抑恶扬善精神
人是社会的主体,因此,研究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历史学就必然要以人为核心,从而品评、褒贬历史人物就成为历史学一种特有的精神。
历史犹如一个大舞台,在这座舞台上,每个人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各种人物都做过不同的表演,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不同的足迹。其中有些重要的历史人物还会给历史留下里程碑式的痕迹。因此,历史学家在撰写历史时,就必然要把他们的事迹如实地记载下来,并按照自己的价值判断和道德标准或歌颂或批判或贬斥。
褒贬历史人物当然要依据一定准则。纵观古今中外历史学科的发展历程,褒贬历史人物大致有如下标准:一是以人类社会进步为标准,即凡是有利于人类社会进步和文化发展的就褒,否则就贬;二是以特定时代的民族的伦理道德观为标准,凡是符合这个标准的就褒,反之就贬;三是以个人所属阶级的或集团的利益准则为标准,如党派的利益、阶级的利益等,凡是有利于特定阶级或党派利益的就褒,反之就贬。尽管品评人物的标准大致有以上三点,但是基于人类本性的真、善、美,本于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准却是主导性的标准。从总体上讲,史学的褒贬精神,在于凭借书写历史的力量,使人类惩恶而扬善,减少野蛮行为,维护人类文明进步。

五、记录人类文化和民族传统的传承精神
在人类历史上,历史学担负着记录保存人类生活中的每一件大事的职能。在科学不发达的时代,历史学本身就是内容广博的网络全书,历史记载成为保存人类文化和民族传统的主要方式之一。中华文明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的一个五千年文化一脉相承,没有中断的古老文明,其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发达的治史传统,以及保存完好的历史典籍,应当是中华文明得以无限传承而不中断一个重要原因。中国史学的发达,历史记载的连续性,保证了我们民族虽经劫难,却能衰而复兴,蹶而复振。中华民族这种强烈的历史感,其实质就是重视民族自身的由来、发展,并且自觉地将其延续下去的精神。而史学作为其得以延续的重要载体起到了它应有的作用。
历史学这种传承精神仍然保存在近现代史学中。尽管近百年来随着科学的发展,人类保存文化的手段日益多样化,更多地借助于电影、电视、广播、计算机等先进手段,但这种情况仍然代替不了历史学的传承功能,反而使文化传承作为历史学的精神,益发得以彰显。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只要人们想系统地了解过去的历史,那就必须求助于历史著作,或者靠以历史著作为版本的历史学变型体或现代形式的历史声像资料片等。历史学的功能丝毫没有减弱。历史是不能重新复制的,但我们通过历史著作,就可以对过去的历史有比较清晰的了解;虽然我们祖先开荒、辟莽,创制典章礼仪的经历不可重复,但我们却可以通过史籍了解他们的奋斗历程。总之,人类的文化靠着历史学得以保存,民族的传统靠着历史学而得以传承。

六、培植民族凝聚力的聚合精神
培植民族凝聚力的聚合精神也是历史学重要的精神品质之一。历史学不仅有人类共性,也具有民族特性。因为历史学家是属于特定的民族、特定文化的。作为特定民族文化哺育出来的历史学家,其在撰写历史的过程中,不可能不把自己民族的价值观投射到历史著作中去,从而使历史学明显地打上自己民族的烙印。因此,对于特定的民族而言,历史学在强化民族认同、培养爱国精神和民族凝聚力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一,历史在形成民族意识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灭人国者先灭其史”一句明确地强调了历史著作在强化民族认同意识方面的显著作用。只要史籍在,那么民族意识也就不会泯灭。
第二,渗透于中国史学中的大一统观念培植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历代史家都注重写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尤其注重写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即使写分裂时期的历史也大多受统一的国家观念指导。同时,历代史家尊重少数民族所建朝代的正史地位,并保持为前朝写正史的传统,而且重视各种体裁的通史撰述,从各个方面反映中华文明发展的连续性和丰富性。这些内容既是历史学家们大一统观念在历史著述中的反映;反过来,这些历史著作又强化了民族认同意识,培植了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应当说中国史学在培养民族意识、巩固国家统一方面,其功绩是最大的。
第三,任何一位历史学家在撰写史著的过程中,都会有意识地培植民族认同意识和爱国主义传统。尤其是当民族遭受磨难之时,历史学更成为激发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手段。总之,历史学是一个民族保存历史记忆、延续传统乃至寻根的重要手段,这种把一个民族的历程放在浓缩的时空中加以考察的方式是历史学所独有的。

七、与文明共进的时代精神
历史学既是一门古老的学科,也是一门不断焕发青春的与时代共进的学科。很多人以为历史学是一门逃避现实的学科,其实,以古喻今,关怀现实,积极入世的时代精神,也是历史学一种无法剥离的学科品质。
第一,历史学的形式和表述方式会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更新和改变。历史学是一门古老的学科,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历史学就不会消失,而且还会以全新的姿态不断适应社会发展,完成它记载和传承人类文化的使命。历史学的学科形式随时代的进步而进步。
第二,历史学所表达或承载的内容能及时反映社会的新变化。人类社会种种新变化都会投射到历史著述中来,关怀现实、反映现实,也是历史学的一项主要功能,历史学常用的“借古喻今”笔法即此表现。现实问题引发历史学家们的思考,促使他们对历史上的相关事物和现象进行研究,寻找解决现实问题方案或途径。
第三,作为历史学主体的历史学家们,其本身就是时代的人、社会的人。其思想观念和文化素质都是由特定文化所塑造的,谁也超越不了时代的局限,从而在表述历史时,便明显地并不可避免地打上了时代和个人所归属的民族的、阶级的、文化的烙印。从这种意义上讲,所有经过历史学家们加工过的“主体化历史”都是当代史,都具有明显的时代性。

八、关怀社会生态的人文精神
历史学在本质上是关怀人、尊重客观事实的科学,历史地探讨人类所处的自然的和社会的生态环境,体现了历史学所独有的人文精神。
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构成了“社会生态”的基本内容,历史学对社会生态的研究是从宏观上和过程中来探讨的,如人口发展史、战争史、社会结构演变史、灾荒史等都是大跨度地从历史进程入手进行探讨的专门史。一座城市的兴衰、一座工厂的兴建、一条铁路的修筑等,都需要研究有关的历史,取得必要的借鉴。一座城市的兴衰取决于地壳的变迁,资源的荣枯,气候、交通等环境的改变,人口的变化,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开发等种种因素,历史学都可以从宏观上整体上对其进行说明。
历史学研究的取向和目的是对人本身的关怀。因此,历史学立论的一个最基本、最普遍的标准,那就是本着符合人类文明进步、符合人性的标准、符合人类生存和民族生存与发展的标准进行价值判断,对个人的或集团的反人类、反社会、反文化的行为进行批判,对符合人性的、有利于人类进步的行为进行肯定。历史学具有的关怀社会生态环境、通过历史的阐释而为人类健康发展提出可资借鉴的研究成果所渗透的人文精神,是永远不会失落的。

九、总结过去面向未来的尚智精神
总结过去、面向未来的尚智精神也是历史学的一种基本精神,司马迁的“稽其成败兴衰之理”、“前世不忘,后世之师也”,讲的就是这种精神。可以肯定地说,探讨民族在过去的奋斗历程、兴衰成败,有助于提高民族的文化自觉,确立新的奋斗目标。
历史学的尚智精神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以伦理的或道德的准则警醒人们,教育人们,协调或维护一定的社会秩序;二是以历史经验启迪人们的心智,丰富人们的智慧,更好地利用自然、管理国家和社会;三是以历史上的种种制度模式与思想模式,提供现实选择的参考;四是以众多的历史人物的事迹、言论,向人们提供做人的标准。人类过去的历史,其本身就是巨大的思想和智慧的宝库,历史学就是开发这一宝库的工具和方法,“学史可以使人明智”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人类社会都是从过去走过来的。历史上的灾难曾使人类付出过惨痛的代价,对于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国家而言,总结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人为灾难的原因及其影响,吸取其经验教训,不仅可以避免再次发生这样的灾难,而且这些经验教训作为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又可淀积为我们的文化。

以上为有关论述,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2. 中国史学中,求真 与 经世 的关系是什么

在历史中求真,只是理想;历史的真实,现代人只是猜测、分析、推理,以现代人的专价值观猜测、分析属、推理当时的事实给以定论;可能真实吗?
经世,在现实的社会经历,了解现代社会人的思想历程,分析有思想转化成的行为,经世是用心体验的过程;比如对农民的体验,偏远山区的农民,大平原区机械化种植的农民,包地种植的农民,郊区菜农,菜产业的农民,其他经济作物的农民等等。他们的思想差异很大,有的是个人面朝黄土背朝天,为自己吃饭;有的是看市场,抢品种、跟经济吃饭;有的是集体大工业化流水生产,他们的思想大不相同。
经世是求真的准备,求真是立业的目标。但是,在历史的长河中求真,那只是梦想,历史文字是胜利者的炫耀,即使是史记官也有自己的喜好,偏爱。眼见都不能为实,把事实转变成文字就相差太远了。
昨天的事情就是历史,谁能说出真像,有时亲历者叙述的都没法听,况且是一年前、十年前、百年前、千年前、万年前。
求真是理想和目标,经世是为理想和目标的准备。

3. 简述考证方法的专长与局限;如何看待“历史事实”试述历史学求真与致用的冲突及其解决办法

历史是一门古老的学问,编写历史也是一种悠久的艺术。谁都知道历史是什么,回也就是说,人人都熟悉历史答这个词,对它的含义都有明确的概念。而当我们说我们“认真考虑事实”的时候,我们就知道自己在什么地方。当历史学家与事实打交道时,感到很有把握。我们常常谈到“硬邦邦的事实”、“冷冰冰的事实”,谈到“无法查明事实”,并谈到把我们的叙述建立在“牢固的事实基础”上的必要性。通过这样谈论,历史事实似乎终于会成为某种象物质那样坚固的有实体的东西(我是指常识所说的物质,而不是指定义为“太空中一系列事件”的物质),象砖头和木块那样具有一定形状和明显固定轮廓的东西;

4. 在历史教学中是怎样培养学生的求真意识和证据意识

看这篇论文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大力推进,提出要培养学生重视证据的历史意识,要从多种渠道获取历史信息,用历史材料解释历史。这就要求提高学生分析历史的能力,以严谨、批判的态度对待历史,坚持实事求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就如何培养学生的证据意识进行阐述和说明。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证据意识;培养策略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中学生证据意识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对所学历史事件或者人物产生探究思维,善于去探究证明事物的真实性,辨别所需要史料的真伪,理解以历史材料为依据解释历史的重要意义。因此,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要加强对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
一、历史证据意识的概述 从历史学的角度看,“历史证据”既属于史料又区别于史料,它具有针对性和目的性,是指能够对某个历史问题有论证价值的历史材料,是一部分史料,而不是该课题所研究的全部史料,它能够使历史事件清晰,证明历史事件的真实性。而历史证据意识则是指人的头脑对于能够证明某个历史事件真实性的有关事实或者材料的一种反映,是感觉、思维等各种心理过程的总和。
二、培养中学生历史证据意识的意义 1.培养学生的证据意识是历史学科的要求
历史的本质属性是“真”,因此历史知识是否真实可靠,就要看考查它的证据是否可靠充分,作为中学生,要勇于追求坚实可信的史料证据,对历史资料进行搜集、整理、辨别真伪,最终获得能够证明历史真实性的史料,切不可盲目地记忆历史结论,要有依据地还原历史的真实性。
2.培养学生的证据意识是课程理念和目标的要求
在新课程的改革中,教育部明确提出中学生历史课程标准由课程基本理念和课程目标两部分组成,这两部分都体现出证据意识的重要性。中学生的历史教学要全面发挥历史教育的功能,尊重历史事实,客观、理性地评价历史,鼓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倡导教师改变教学方式,更加注重对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 3.培养学生证据意识是素质教育的要求 我国一直强调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提高科学文化素养和道德修养,而树立学生重证据的意识,就是锻炼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学生严谨求学的态度,重视科学文化的基本素质教育。学生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认识和了解历史发展进程,更好地认识当代社会,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社会作出贡献,实现自身的价值。
三、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证据意识的策略
1.教师要提高重证据的历史意识,积极创新教学方法 中学生的历史教学主要通过老师把教材上的知识讲述给学生,帮助学生获取历史知识,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上起着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有重证据的意识,要让学生明白,历史是发展的、前进的,是过去了的人类社会实践活动,它不能重演,要靠证据来证明,比如在讲原始周口店人时,要告诉学生化石是其主要证据,通过考古工作者发现化石来判断原始人居住的部落以及当时人类的生存环境。 教师要改变传统“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应选择“探究式”的教学方式,向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主动探讨,积极思考,并保持开放自主,教师可以把教学内容延伸,从教材到史料,如在讲授《西安事变》时,教师通过让学生主动建构知识,使学生直接接触承载历史信息的史料,把《中央日报》《解放日报》和《大公报》等不同媒体关于《西安事变》的报道进行研读,进行对比,找出问题,并结合报纸的办报背景,让学生形成多角度考虑问题的方式,在阅读史料的同时也要关注史料的背景,从而做出客观的判断。
另外,也可以组织学生在特定的历史情境下进行历史话剧的表演,使历史事件反映到现实生活中,供学生体会和思考,如,在讲甲午中日战争的时候,就签订条约一事,可以编制成历史剧,分配角色如李鸿章、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等进行排练,搜集资料进行编写,在真实的历史情境下,加深学生对问题的认识,切实地感受历史人物内心的独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证据意识;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去历史博物馆或者历史遗址进行考察,搜集故事传说,补充教材内容,锻炼学生的考察能力。
2.选用合适的教材和影视资源 当前历史教材有很多版本,因此选择最适合的才是最好的,一般情况下,图片和材料都是从具有可信度高的史料中筛选而来的,并且符合当时的学习阶段,框架清晰,历史时间顺序安排合理,方便学生理解和掌握;另外还可以选择一些历史题材的影视资料,通过生动形象的画面给学生带来直观的感受,通过刻画某些历史人物,叙述重大历史事件,可以增强学生的探究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重证据意识。
在学习历史课程中,教师要树立求真务实的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通过积极转变课堂教学方式方法,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重证据意识,善于运用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搜集史料、阅读和运用史料,不断推动历史教学的发展。

5. 湖州求真学院历史学好不好,就业情况怎么样啊

这学院我没听过
不过既然你喜欢历史还有意思去学,就别想什么就业了,市场没需求,都是搞研究的多

6. 对于历史学来讲,求真,求善和求美的关系

对于历史学来讲,求真、求善和求美的关系是(D)。
A、求真和求善是求美的基础
B、求美和求善是求真的基础
C、求美是求真和求善的基础
D、求真是求善和求美的基础

7. 如何理解“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句话

是陶行知的一句话,告诉我们:“真”比一切都重要。

一个“真”字廓清了几年来中国封建教育中存在的虚假伪善的尘垢,指明了现代教育最重要最本质的属性。教师作为现代进步教育思想的实践者,应牢记陶行知先生的话,教学生求真知,学真本领,养真道德,说真话,识真才,办真事,追求真理,做真人。以“真”字作为自己的立教之本,教好书育好人。因此,教人求真,学做真人,还须从师求真做起。



(7)历史学求真扩展阅读:

以真教人,感化学生学做真人。

陶行知先生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中说:“把我们摆在儿童队伍里,成为小孩子当中的一员,我们加入到儿童队伍里去成为一员,不是敷衍的,不是假冒的,而是要真诚的,在情感方面和小孩子站在一条战线上,我们要钻进小孩子队伍里才能有这个新认识与新发现。”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要明礼诚信,以真教人,不敷衍塞职,不弄虚作假。以诚信取人,以真诚育人。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以“诚实守信”为核心的“为人之德”是道德教育的基础。在注重“包装”、“推销”的现代社会里,诚信应该是永恒的,因为它本身就是价值的体现。诚信来自于自身的人格修养,作为教师要真心真意地对待学生,实事求是地处理问题。

在和学生一起学习活动时,有时,由于自己的疏忽或其他原因,学生时常会提一些令你措手不及的问题,一时答不上来,令教师出尽洋相,在所难免。“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此时教师应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对自身存在的不足不掩饰,用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认真听取意见和批评,虚心接受。学生会更敬重你,从你的身上学到诚实,学会求真。


8. 我是湖州师范学院求真学院的大一新生,是社会发展系的历史学。学到了不喜欢的专业,大二可以转吗

诶?历史的嘛?我也是历史的,是你对口班的学长噢~我也不是很喜欢版这个专业,转是可权以转,但是要一定的要求的呢~至少专业成绩要过得去,你还得预习你转过去专业的功课,然后参加笔试面试什么的。。麻烦的很~你加下我Q吧,846516224.。。具体Q上聊
求真全是非师范专业,要做老师只能自己去考教资~男女比例是3比7噢。。

阅读全文

与历史学求真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