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历史学类专业包括哪些专业 哪个专业好
历史学类专业介绍
一、历史学
主干学科:历史学
主要课程:中国通史、世界通史、史学导论、中国史学史、西方史学史、考古学通论、历史地理学、古代汉语、中外历史文化原典导读与选读、中国断代史(从先秦到当代)、专题史(经济史、社会史、政治制度史、思想文化史等)、世界各主要国家和地区史(美、英、法、日、德、俄等国、拉美、非洲、中亚、南亚、东南亚等地区)、中外关系史。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参观访问、社会调查和社会公益活动等,一般安排10周左右。
学年:4年
授予学位:历史学学士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一定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素养和系统的专业基本知识,有进一步培养潜能的史学专门人才,以及能在国家机关、文教事业、新闻出版、文博档案及各类企事业单位从事实际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历史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发展的基本史实及史学研究的基本训练,具有从事专业工作所需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能力:1.掌握历史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对有关的社会科学、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有一定的了解;
2.掌握历史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与分析方法;
3.具有从事历史研究的初步能力和较强的口头表达和文字表达能力;
4.熟悉古文字学、版本目录学、音韵学、训诂学、史料学、历史地理学及考古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5.了解国内外史学界最重要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
二、考古学
主干学科:历史学
主要课程:中国通史、世界上古史、中国考古学、考古学导论、旧石器时代考古、新石器时代考古、夏商周考古、战国秦汉考古、三国两晋南北朝考古、隋唐考古、宋元考古、博物馆学概论、文物学理论、考古绘图、田野考古学概论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教学实习安排3~5个月。
学年:4年
授予学位:历史学学士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考古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有进一步培养潜能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和能在考古、文物、博物馆等事业单位及国家机关从事研究、教学、管理等实际工作的考古学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考古学的基本理论、方法与技能,了解考古学的多学科交叉发展趋势和世界考古学发展概况,熟悉中国考古学的发展历史、研究现状;在中国历史、世界历史、博物馆学、文物学理论、文化人类学、民族学、古代汉语、史料学、地理学、第四纪环境学、古人类学等方面受到基本训练。
毕业生能力:1.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考古学的基本理论、知识、方法与技能;
2.能够从事田野考古发掘、整理及编写考古报告;
3.掌握博物馆管理技能;
4.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和手段;
5.了解国内外考古学界最重要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向;
6.具有从事考古学及历史学研究的初步能力。
三、文物保护技术
培养目标:培养能正确掌握文物保护所必需的文史及数理化等学科基础知识,掌握一般文物学、博
物馆学、考古学的基本知识;正确掌握文物保护技术的基本理论、一般程序、方法步骤,正确进行实际操作,具备一般文物保护技术的科研能力。能从事文物保护科
学研究和实际工作,以及专业管理方面的文、理、工相互交叉的高级综合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文物保护导论、无机质文物保护、有机质文物保护、土遗址保护概论、文物保护材料学、文物材质分析、文物保护与修复实验、古建筑保护、壁画保护、馆藏文物与环境、田野考古技术、低温技术与应用、计算机原理及应用、管理信息系统、网络应用基础、普通物理学、工程力学、高等数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中国古代史、中国考古学通论、文物学概论、博物馆学概论等。
就业方向:可从事文化、文物、博物、环保、建设、公安、海关、旅游及科研、高校等部门,从事教育、科研、设计、开发、管理等工作。
⑵ 怎么样建立系统的历史体系
楼上很详细了,我是今年的考生,说说过来人的经验吧。
可以把课本所有专标题看一遍,串在一起,有大致属的印象。然后再按照一些具体的线,比如政治经济,还有历代体制。这是横向,还有纵向的比较,同一时期不同人,同样的改革不同国家怎样进行,等等。
历史其实很有意思,要对历史感兴趣,最好在高三刚开始还不是很忙的时候,每天看看,重复总会有效果,我希望你想看小说那样去看,不过那个几乎不可能,但至少带着些兴趣去看。
历史要靠积累,注意自己的历史素养,学会思考,这个很关键,学历史就是学这个。每天消化,不要积累。
经济决定政治,一切都是必然,生产力决定一切。这些可以说是所有历史的共同点,之以理解吸收。
⑶ 历史的学科体系
历史学:对历史的研究和记录、
历史哲学:对历史学方法、目的、规律的研究和探讨、
年代学:确定历史事件发生时间的学科、
文献学:对资料文献的管理和检索等的研究。
⑷ 历史体系
给你一个详细的`` 你要好好看看` 很全面的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①分封制/宗法制的内容与作用
②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2、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①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重要内容、历史影响)
②汉代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设中朝和刺史、实行推恩令)
③隋唐时期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三省六部制、藩镇割据威胁集权)
④宋代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分割相权、收精兵、削实权、制钱谷)
⑤元代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废三省、设中书省)
⑥明清时期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废丞相,设内阁;设议政王大臣会议和军机处)
3、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与影响:①基本特点 ②影响
二、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1、雅典的民主政治:①产生的历史条件 ②主要内容 ③历史影响
2、罗马法:①主要内容 ②历史作用 ③对人类历史的影响
三、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1、英国的君主立宪制:
①《权利法案》的内容与作用
②责任内阁的形成与影响
③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的特点
2、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①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
②英国君主立宪制与美国总统制的异同
3、法国共和制的确立:①走向共和的艰难历程
②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内容与影响
4、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德意志帝国的政体特点与发展演变
四、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1、1840年-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略与人民反抗斗争:
(1)侵华:①鸦片战争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 ③甲午中日战争
(2)反抗:①虎门销烟 ②太平天国 ③义和团运动
2、辛亥革命:①革命的过程 ②历史意义
3、五四运动:①五四运动的过程、特点、五四精神 ②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五、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发展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1、马克思主义的诞生:①诞生标志 ②意义
2、巴黎公社的出现及经验教训
3、十月革命:①革命的基本过程 ②历史意义
4、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①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②工人运动 ③国民革命 ④武装割据 ⑤合作抗日⑥解放战争
六、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1、建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①政权建设
②法制建设(《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③制度建设(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制度、民族区域自治)
2、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①“文革”对民主法制的破坏
②新时期的民主法制建设(标志、主要成就、意义)
3、“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①理论的提出与内涵 ②香港、澳门回归 ③台湾问题
七、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
1、两极格局的形成:①冷战政策及其内容 ②格局的形成 ③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2、多极化趋势:①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欧共体、日本崛起、不结盟运动)
②多极化趋势加强(两极格局的解体与影响、多种政治力量的成长)
3、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①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
②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成就
③新时期的重要外交活动
必修Ⅱ 经济成长历程
一、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1、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①精耕细作(生产工具的进步、水利建设、男耕女织的模式、农书)
②土地制度(井田制、土地私有制)
2、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①主要成就(金属冶炼、防治、制瓷)
②发展特征(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结合、由官营到私营的发展)
3、农耕时代的商业:
①商业发展概貌(各个历史时期的发展表现、城市的繁荣与发展、重农抑商政策、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②古代商业发展的特点
二、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世界的冲击
1、新航路的开辟:①迪亚士、哥伦布开辟海上通道
②整体世界开始形成
2、欧洲殖民者的扩张与掠夺
: ①早期殖民的特点
②荷兰与英国的殖民扩张
③殖民扩张与掠夺的影响
3、工业革命:①工业革命的进程(蒸汽时代、电气时代)
②工业革命的影响(经济发展、世界市场的形成)
4、工业文明对世界的影响:①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影响
②对世界发展趋势的影响
③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影响
三、工业文明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冲击(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化)
1、传统经济结构的瓦解:①瓦解原因(列强攫取经济特权、商品倾销)
②表现(小农经济破产、新的经济因素出现)
2、民族工业的产生与曲折发展:
①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背景与表现)
②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重要发展阶段、发展原因与阻碍因素)
③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进程中的地位与作用
3、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①物质生活和社会生活习俗(服饰、习俗变、饮食起居、大众媒介表现、与政治经济的关系)
②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铁路建设、水运和空运、邮政发展、电报和电话,注意与工业革命成果的关系)
四、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
1、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
(1)苏联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①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②新经济政策 ③斯大林模式
(2)苏联的经济改革:①三大改革 ②改革内容与成效(注意与苏联解体的关系)
2、罗斯福新政:①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
②罗斯福新政(背景、改革内容、特点、历史作用)
3、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
①凯恩斯主义的出现与发展
②国家政策的调整(国家干预经济、福利政策)
③企业经营策略的调整
五、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
1、建国初期的正确道路:①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端(过渡时期总路线、“一五”计划成就
②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③中共“八大”的正确方针
2、经济建设的失误与教训:
①指导方针的失误(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左倾错误)
②重大举措(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③历史影响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建设:
①改革开放的决策
②农业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③国有企业改革
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⑤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注意图上知识)
4、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
①经济发展 ②城镇化进程
③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的变化 ④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变化
六、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1、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①布雷顿森林体系(战后国际经济形势、布雷顿森林会议)
②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
③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
④战后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特点
2、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①欧盟 ②东盟 ③亚太经合组织 ④北美自由贸易区
3、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合对中国的挑战:①发展原因 ②存在问题
必修Ⅲ 文化发展历程
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1)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与意义:
①原因(政治需要、经济发展、人才辈出)
②意义(推动社会变革、对后世文化学术的影响、构成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2)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家代表人物及其主张:①孔子 ②孟子 ③荀子
2、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①汉武帝的“崇儒”政策 ②董仲舒的新儒学 ③“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影响
3、宋明理学:①理学的含义 ②思想家及其主张(程朱理学、陆王心学) ③理学的评价
4、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①发展特点与原因 ②代表人物与主张(李贽、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
二、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
1、天文学成就:①《甘石星经》 ②张衡发明地动仪 ③僧一行实测子午线长度 ④郭守敬的《授时历》
2、数学成就:①《九章算术》 ②圆周率
3、农书:①《齐民要术》 ②《农书》 ③《农政全书》
4、医药成就:①《黄帝内经》 ②《伤寒杂病论》③《本草纲目》
5、四大发明:各个发明出现的时间及其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三、文学艺术
1、文字的起源与发展:①甲骨文、金文 ②秦朝统一文字
2、书画艺术:①书法历程(典型字体、书画名家、发展阶段) ②绘画(绘画大家、画派画风、重要作品)
3、文学成就:①不同时期的文学成就(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②文学与政治、经济的关系
4、戏剧:①元杂剧 ②京剧
四、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1、希腊先哲的精神觉醒:①主要代表(智者学派、苏格拉底) ②主要的人文精神
2、文艺复兴:①兴起原因 ②代表成就(作品所揭示的社会风貌) ③人文主义的含义 ④影响
3、神权的衰落与人权的勃兴:①宗教改革的背景与影响 ②马丁·路德德主要思想
4、启蒙思想:①兴起背景 ②四大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③历史作用
五、近代以来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16课、26课)
1、牛顿与经典力学:建立的标志与历史地位
2、达尔文与进化论:①出现背景(与神权衰落的关系) ②《物种起源》 ③历史地位
3、应用技术的发展:①蒸汽机的发明 ②电气技术的应用 ③应用技术发展的影响
4、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①相对论、量子力学及其历史地位 ②信息技术的成就及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六、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1、代表性的文学成就:①浪漫主义诗人 ②现实主义作家(巴尔扎克、托尔斯泰) ③现代荒诞派喜剧 ④文学成就于当时社会政治、经济的关系
2、代表性的音乐作品:①古典主义音乐 ②印象派音乐
3、代表性的美术作品:①印象派绘画 ②现代绘画艺术
4、影视艺术:①产生的技术条件 ②社会影响
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1、近代思想解放的潮流:
①维新思想产生的背景、主要内容、历史影响
②新文化运动
③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2、20世纪以来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①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历史作用
②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历史作用
③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八、新中国的科技成就与文化教育事业
1、主要的科技成就:①军事技术 ②农业技术 ③信息技术 ④太空技术
2、教育事业的发展:扫盲教育、义务教育、高等教育
3、“双百方针”的提出与影响
⑸ 什么叫历史学科基础知识体系
这是体现历史学科纵横知识联系的知识结构,便于学生学习和记忆,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经常用大括号展示。
⑹ 历史学专业基础 具体包括哪几门课程
我想参考教材你应该知道吧 不过我还是贴一下
中国史:
1、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福建人民出版社);
2、 张岂之《中国历史》1-4卷 (高教版);
3、 翦伯赞《中国史纲要》 (人民出版社);
4、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北京大学出版社);
5、 詹子庆 《中国古代史》(高教版);
6、 钱穆 《国史大纲》;
7、 张传玺《中国史纲》;
8、 周谷城《中国通史》;
9、 张大可《中国史学史纲》;
10、 晁福林、施建中《中国古代史(上)(下)》(北师大版);
11、 李侃、李时岳《中国近代史》(中华书局);
12、 王桧林《中国现代史》(高教版);
13、 郭大均《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世界史:
1、 吴于廑《世界史》 (高等教育出版社);
2、 齐涛《世界通史教程(3卷本)》 (山东大学出版社);
3、 王绳祖《国际关系史(十卷本)》(世界知识出版社);
4、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上海社科版);
5、 王斯德《世界通史(三卷本)》;
6、 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历史文选:
1、 周予同《中国历史文选》;
2、 张衍田《中国历史文选》(北大版)。
历史文献:
1、 杨燕起《中国历史文献学》;
2、 张传玺《简明中国历史文献》(北大版)。
史学史:
1、 张广智《西方史学史》;
2、 仓修良、魏德良《中国史学史》;
3、 宋衍申《中国史学史纲要》(东北师大版)。
史学理论:
1、 庞卓恒《史学概论》(高教版)。
历史地理:
1、 邹逸麟《中国历史地理概述》;
2、 蓝勇《历史地理》;
3、 李孝聪《区域历史地理》。
首先要明白历史是全国统考 试卷是一样的
除了英语、政治,专业课是历史基础 300分 考的是: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 中国现代史 世界古代史 世界近现代史
个人觉得初试的课本可以选如下几本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福建人民出版社)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北京大学出版社)
李侃、李时岳《中国近代史》(中华书局)
王桧林《中国现代史》(高教版)
吴于廑《世界史》 (高等教育出版社)
然后再结合山东人民版的辅导书或者北师大的辅导书就可以了
至于其他所有列及的书目 关键是在复试的时候穿插着考 算是你的历史基本功了 平时复习之余也尽量多看看上面罗列的书目 当然不用全买 每种有一到两本就可以了
⑺ 历史学主要学什么
历史学不是历史!我是学历史的,大学,一般大学对历史上的某些东西,尤其是内近现代的东西是讳容言的!历史学是服从国家政治需要的一种学科,但是你到了大学可以自己读一些史学上的专著,自己去感知真实的历史!!历史是要自己去探索的,是自己去感受的!
⑻ 为什么说西方近代才产生了历史学体系,与中国相差了近千年以什么为标志
中国历史抄悠久,自夏朝大禹(一说夏启)建国到现在,的确不够五千年,这是经过专家断代得出的确切年代。国外认为有依据可考的才是真正存在的历史。但是我们华夏民族史前还有相当长的传说历史时期,即三皇五帝时期。据说皇帝统治时期是公元前3000年,那么,即使不算三皇,中国也有五千年的历史
⑼ 简述3种基本历史学观,急需!
1、阶级史观(革命史观)
又称阶级斗争史观,从阶级的视角去研究历史,研究各个历史阶层中不同主导的阶级和各个阶级的发展状况对所在历史时期的影响;主要观点是各个阶级为了适应自身发展对原有统治阶级开展了革命,开创了新的历史时期。
2、文明史观
文明史观认为,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
文明史观的基本特征是:以生产力的发展为标准,把人类历史划分为农业文明时代和工业文明时代;重视至今仍有重大影响的文明成果,从现实追溯历史,从历史联系现实,说明人类历史是如何传承的,注重历史与现实的结合;以文明类型为研究的基本单位,承认文明的多元性。
3、唯物史观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综合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关系对生产力,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巨大的反作用。
当上层建筑及其生产关系束缚生产力的发展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就到来了,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的发生变革。在阶级社会里,人类社会这一基本矛盾表现为阶级矛盾。
4、全球史观(整体史观)
全球史观的基本特征是:将整个人类历史看做一个整体来研究。其研究的对象不仅包括欧洲,也包括广大亚非拉地区。
全球史观研究的是全球而不是某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历史;关注的是全人类,而不仅仅是欧洲人或是非欧洲人。此外,全球史并不等于国别史或地区史的简单相加,而是重在揭示不同地区和国家历史的相互联系和影响。
5、(近)现代化史观
人类社会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过程就是(近)现代化。现代化史观重点考察的就是这一发展演变的过程。
(近)现代化史观的基本特征是:认为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过程包括经济上的工业化、城市化,政治上的民主化、法制化,文化上的理性化、科学化、大众化和通俗化,以及社会生活上的平等化和世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