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南朝的重大历史事件
按以下顺序:朝代 延续年数
都城
建立者
重大事件
夏朝 前2070年——前1600年
阳城
禹
世袭制
商朝 前1600年——前1046年
殷
汤
盘庚迁殷
西周 前1046年——前771年
镐京(今西安西南)
周文王姬发
共和元年 我国历史开始有明确纪年 ;犬攻入镐京 西周结束
东周
春秋 前770年——前475年
洛邑(今洛阳)
周平王姬宜臼
周平王迁都洛邑 东周开始
战国 前475年——前221年
洛阳
商鞅变法
秦朝 前221年——前206年
咸阳(今西安附近)
始皇帝嬴政
确立郡县制 统一货币 度量衡和文字
陈胜 吴广起义爆发 ; 巨鹿之战 ; 刘邦攻入咸阳 秦亡 ; 楚汉之争
西汉 前206年——25年
长安(今西安)
汉高祖刘邦
张骞两次出使西域
新 9年——25年
长安
王莽
绿林赤眉起义爆发
东汉 25年——220年
洛阳
汉光武帝刘秀
班超出使西域
三国
魏 220年——265年
洛阳
魏文帝曹丕
蜀(汉) 221年——263年
成都
汉昭烈帝刘备
吴 222年——280年
建业
吴大帝孙权
西晋 265年——317年
洛阳
晋武帝司马炎
东晋 317年——420年
建康
晋元帝司马睿
❷ 南北朝时期的著名故事
1、喜欢当和尚的梁朝皇帝萧衍
萧衍早年以武功起家,信奉道家学说,后皈依了佛门,成为了虔诚的佛门弟子。他曾下诏令全民奉佛。在梁一代佛教成为时尚。汤用彤先生总结说;“南朝佛教至梁武帝而全盛。”以至于梁朝的半壁江山内,佛寺达2846座,僧尼有82万余人。更为难得的是身为天子的梁武帝身体力行。
据载,梁武帝到了晚年,一天只吃一顿饮,肉食一丝不沾,只吃豆类的汤菜和糙米饭。50岁时,他又断绝房事,远离嫔妃。平时,他穿的是极朴素的便服,不喝酒.不听音乐。除非是祭祀宗庙,不举行任何大会、餐宴。梁武帝的所作所为,完全是一个守持佛教戒律的信徒。
梁武帝佛学造诣很深,广交当时的著名有道高僧,这开了帝王的先例。他还主持并亲手编辑并注释佛经,多次亲自登堂讲授佛经,举行法会等等。佛教传入日本、朝鲜,也在这个时期。梁武帝还四次入寺舍身,在寺内只穿法服,除此以外的一切物件,一概摒除。
最短的一次是四天,第四次最长,有51天,“四月庚午,群臣以钱一亿万奉赎皇帝菩萨”。这在史料上有记载。
2、亡国皇帝陈叔宝——专宠丽华
张丽华艺貌双佳,她发长七尺,黑亮如漆,光可鉴人。并且脸若朝霞,肤如白雪,目似秋水,眉比远山,顾盼之间光彩夺目,照映左右。更难得的是,张丽华还很聪明,能言善辩,鉴貌辨色,记忆特别好。
当时百官的启奏,都由宦官蔡脱儿、李善度两人初步处理后再送进来,有时连蔡、李两人都忘记了内容,张丽华却能逐条裁答,无一遗漏。起初只执掌内事,后来开始干预外政。
“耽荒为长夜之饮,嬖宠同艳妻之孽”,到了国家大事也“置张贵妃于膝上共决之”的地步。后宫家属犯法,只要向张丽华乞求,无不代为开脱。王公大臣如不听从内旨,也只由张丽华一句话,便即疏斥。因此江东小朝廷,不知有陈叔宝,但知有张丽华。
3、田园诗人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
陶渊明为了养家糊口,来到离家乡不远的彭泽当县令。在那年冬天,郡的太守派出一名督邮,到彭泽县来督察。督邮,品位很低,却有些权势,在太守面前说话好坏就凭他那张嘴。这次派来的督邮,是个粗俗而又傲慢的人,他一到彭泽的旅舍,就差县吏去叫县令来见他。
陶渊明平时蔑视功名富贵,不肯趋炎附势,对这种假借上司名义发号施令的人很瞧不起,但也不得不去见一见,于是他马上动身。不料县吏拦住陶渊明说:“大人,参见督邮要穿官服,并且束上大带,不然有失体统,督邮要乘机大做文章,会对大人不利的!”
这一下,陶渊明再也忍受不下去了。他长叹一声,道:“我不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人折腰!”说罢,索性取出官印,把它封好,并且马上写了一封辞职信,随即离开只当了八十多天县令的彭泽。
4、祖逖中流击楫
自从匈奴人占领中原,北方有许多人避难到南方来。刘琨的好友祖逖也带了几百家乡亲来到淮河流域一带。在逃难的行列中,祖逖主动出来指挥。
把自己的车马让给老弱有病的坐,自己的粮食、衣服给大家一起吃用。大家都十分敬重他,推他做首领。到了泗口(今江苏清江市北),祖逖手下已经有一批壮士。
他们都是背井离乡的北方人,希望祖逖带领他们早日恢复中原。当时,司马睿还没有即皇帝位。祖逖渡江到建康,劝琅琊王司马睿说:“晋朝大乱,主要是由于皇室内部自相残杀。
使胡人乘机会攻进了中原。现在中原的百姓遭到敌人残酷迫害,人人想要起来反抗。只要大王下令出兵,派我们去收复失地。那么北方各地的人民一定会群起响应。”
5、王羲之东床坦腹
郗鉴在京口的时候,派遣使者给王导带信,想在王氏子弟中找个女婿。王导对郗鉴的使者说:“你到东厢房去随意挑选。”
使者回去以后,对郗鉴报告说: “王家的儿郎们都不错,听到来挑选女婿,个个都很矜持,只有一个在东面的床上露着肚皮躺着,好像啥也没听到。”
郗鉴说:“那就是这个了。”询问之下,这个人就是王羲之,于是就把自己的大女儿郗璇嫁给了王羲之。
❸ 以乱世著称的南北朝,有哪些经典的历史事件
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乱世,数百年间战争不休,兵祸连年。内
但也因为是乱世,所以缔造了无数容的帝王将相。
这就是中国历史上“时势造英雄”的特点。
4个南北朝的历史事件。
它们分别是宋武帝刘裕北伐、侯景之乱、兰陵王高长恭的故事、周武帝灭佛。
❹ 谁可以列出魏晋南北朝的重要事件年事表
魏晋南北朝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最频繁的时期。由于长期的封建割据和连绵不断的战争,使这一时期中国文化的发展受到特别的影响。其突出表现则是玄学的兴起、佛教的输入、道教的勃兴及波斯、希腊文化的羼入。在从魏至隋的三百六十余年间,以及在三十余个大小王朝交替兴灭过程中,上述诸多新的文化因素互相影响,交相渗透的结果,使这一时期儒学的发展及孔子的形象和历史地位等问题也趋于复杂化。
汉魏之际,曹操崛起于北方,其所遵循的思想和采取的政治措施皆为名法之治而重道德名节,从而影响了整个时代。在思想理论上,体现道法结合的刑名之学曾一度占据主导地位。
魏晋之际,道法的结合逐渐趋于破裂,以道家思想为骨架的玄学思潮开始扬弃魏晋早期的名法思想,转而批评儒法之士。这样,魏初在道法结合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玄学进一步得到强化。
西晋后期,玄学思潮同极端发展,至此,玄学所主张的放达,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行为上,都对封建政权构成破坏瓦解的作用,故引起玄学内部及儒家学者的不满,从而掀起对道家和玄学的批判思潮。
东晋时期,佛教的流行,特别是般若学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借助于道家、玄学的思想、语言及方法,故出现玄佛合流的趋向。因此,这一时期的儒家学者,除继续批判道家、玄学外,又以儒家的入世主义和人文传统批评佛教。他们站在维护儒家名教的立场上,分别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伦理等方面清算佛教的影响,力图恢复儒学的正统地位,但都缺乏足够的理论系统和创造性。
南北朝时期,在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不同于两晋时期的新形势,玄学思潮归于沉寂,佛道二教继续发展。佛教大量译经,广泛流行,渗透到政治、经济、社会、民俗及文化的各个层面。儒学面临严峻挑战。由于佛教的急剧膨胀,使原来儒、玄、佛、道的相互关系及其历史格局发生新的变化。儒家学者在思想、文化上的批评焦点,由老庄玄学转向佛教,出现了大批反佛思想家。
尽管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文化的发展趋于复杂化,但儒学不但没有中断,相反,却有较大发展。孔子的地位及其学说经过玄、佛、道的猛烈冲击,脱去了由于两汉造神运动所添加的神秘成分和神学外衣,开始表现出更加旺盛的生命力。就魏晋南北朝的学术思潮和玄学思潮来说,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一部分知识分子改革、发展和补充儒学的愿望。他们不满意把儒学凝固化、教条化和神学化,故提出有无、体用、本末等哲学概念来论证儒家名教的合理性。他们虽然倡导玄学,实际上却在玄谈中不断渗透儒家精神,推崇孔子高于老庄,名教符合自然。此时期虽然出现儒佛之争,但由于儒学与政权结合,使儒不始终处于正统地位,佛道二教不得不向儒家的宗法伦理作认同,逐渐形成以儒学为核心的三教合流的趋势。
所谓的「魏晋南北朝」,它是一个朝代名称的复合词,虽然只有五个字,但其中所包括的朝代或国家,可以多达几十个。
我们不妨就先从「魏晋南北朝」一词开始,「魏」指的是三国里的曹魏,「晋」主要指的是司马氏所建上的西晋与东晋(此时北方是「五胡十六国」时代),「南北朝」则指当时南北对峙的几个朝代,南方包括宋、齐、梁、陈四朝,北方则有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及最后统一全国的隋朝。
除了魏晋南北朝一词外,也有以「六朝」来指称这个时期的用法,六朝指的是孙吴、东晋、宋、齐、梁、陈,这几个朝代的时间基本上与魏晋南北朝相当,它的特点是这六个朝代都立国於江东地区,而且国都都在建康(或称建业、建邺,即今日之南京)。
三国包括了魏、蜀、吴,分别是曹操父子、刘备父子及孙权父子所建立。
曹魏的年代始於西元220年,曹丕篡汉,建都洛阳,史称魏或曹魏。统治范围有整个黄河流域、淮河流域,以及长江中游的江北及甘肃、陕西、辽宁的大部分地区。亡於西元265年,共历五帝、46年。
蜀汉为刘备所建立的国家,西元221年,刘备称帝於成都,国号曰汉,史称蜀或蜀汉。统治区域有今四州、云南、贵州全部和陕西的一部分。西元263年为曹魏所灭,共历二帝、43年。
孙吴为孙权所建立的国家,西元222年孙权称吴王,229年称帝,国号吴,建都於建业,史称孙吴或东吴。统治区域有今长江中下游、浙江、福建和两广地区。西元280年为晋朝所灭,共历四帝、59年。
晋朝分为西晋与东晋。西元265年司马炎代魏称帝(晋武帝),国号曰晋,建都洛阳,史称西晋。西元280年灭吴,统一全国,秦汉以来的分裂,至此再度统一。统治疆域东、南至海,西至葱岭,西南至云南、广西,北至大漠,东至辽东。
但晋武帝死后不久,宗室之间爆发「八王之乱」,曹魏以来入徙塞内的游牧民族也乘机起兵称帝,全国又陷入分裂混战的局面。
匈奴人刘渊建立汉政权(后改国号曰赵,史称前赵),西元316年,刘渊族子刘曜攻占长安,俘晋愍帝,西晋亡国,共历四帝、52年,北方从此进入所谓的「五胡十六国」时代。
晋朝宗室司马睿在南方重建晋王朝,占有今长江、珠江及淮河流域,建都於建康,史称东晋。西元420年,刘裕代晋,改国号曰宋,东晋亡,共历十一帝、104年。两晋共历十五帝、156年。
五胡十六国,自西元304年刘渊称王起,北方各民族纷纷建立起各霸一方的王国,直到西元439年被鲜卑拓跋氏所建立的北魏统一北方为止,共历135年。在此期间,共有六个种族各自建立王国,包括.运、
匈奴、鲜卑、氐、羌、羯;这些王国的统治区域分布在北方和四川一带,共计有成汉(巴氐人李氏)、夏(匈奴赫连氏)、前赵(匈奴刘氏)、后赵(羯族石氏)、前秦(氏族付氏)、后秦(羌族姚氏)、西秦(鲜卑族乞伏氏)、前燕(鲜卑族慕容氏)、后燕(鲜卑族慕容氏)、南燕(鲜卑族慕容氏)、北燕(汉族冯氏)、前凉(汉族张氏)、后凉 (氏族吕氏)、西凉(汉族李氏)、南凉(鲜卑族秃发氏)、北凉(匈奴族沮渠氏)等十六国。但另外还有汉人冉闵的魏、鲜卑族慕容氏的西燕、及北魏前身的代国等不被计算在内,此即史称的「五胡十六国」时代。
这时诸国彼此混战,仅有前秦苻坚时,曾经一度统一北方,但为时不久。
南朝分为宋、齐、梁、陈四代。宋乃刘裕於西元420年夺取东晋政权后所建立,国号曰宋,建都建康,因皇室姓刘,故史称刘宋。
犟盛时统治区域有今黄河以南、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是南朝当中疆域最大者,后来河南、淮北渐为北魏所夺。西元479年为萧道成所篡,共历八帝、60年。
齐,西元479年萧道成所建,国号曰齐,建都建康,为了与北朝的北齐加以区别,史称「南齐」,也因皇室姓萧而称「萧齐」。
统治区域有今长江抭域和珠江流域各省,东昏侯时国内大乱,西元502年为萧衍所篡,共历七帝、24年。
梁,西元502年萧衍所建,国号曰梁,建都建康,皇室姓萧,故称萧梁」。梁武帝时国力颇盛,统治区域有今长江及珠江流域各地,曾一度取得淮北和汉中。西元557年为陈霸先所夺,共历八帝、56年。
陈,西元557年陈霸先代梁称帝,国号陈,建都建康。统治区域有今长江、珠江流域各省,是南朝当中版图罪小者,589年为隋所灭,共历五帝、33年。
北朝主要为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及隋朝。
北魏乃鲜卑族拓跋部所建,其前身在十六国时代为代国,淝水之战后拓跋珪重建代国,后改国号曰魏,史称北魏,或称后魏、拓跋魏、元魏。
西元398年建都於平城(今山西大同),西元399年改号称帝,逐步并吞十六国中的夏、北燕、北凉诸国。
西元439年统一北方,统治区域北至蒙古高原,西至新疆东部,东北至辽西,南大致以淮河、秦岭为界,与南方的刘宋对峙。
北魏国力颇犟盛,孝文帝拓跋宏於西元493年迁都洛阳,进行一连串的汉化运动,但因种种因素,却造成汉化与反汉化两大阵营的对抗,引起「六镇之乱」,瓦解了北魏王朝。
西元534年分裂 东魏与西魏,隔黄河而治,东魏后为北齐所代、西魏为北周所代。从拓跋珪建魏,到西元557年西魏亡,共历十七帝、171年,是所有魏晋南北朝王国中立国最长久者。
东魏,西元534年,北魏孝武常受权臣大将高欢胁迫,逃往关中。
高欢另立元善见为孝静帝,迁都於邺(今河北临漳西南),史称东魏。
统治区域有原北魏领土洛阳以东的地区。西元550年为高洋(高欢子)所代,东魏共历17年。
西魏,西元534年北魏孝武帝西入关中,将领宇文泰迎之。西元535年宇文泰毒死孝武帝,另立元宝炬为魏文帝,定都长安,史称西魏。统治区域有今原北魏领土洛阳以西的地区及益州、襄阳等地。西元557年 宇文觉(子文泰子)所代,西魏共历三帝、24年。
北齐,西元550年东魏大将高欢子高洋夺取东魏政权称帝,国号齐,建都於邺,为与南朝的萧齐区别,史称北齐,因皇室姓高,故亦称高齐,统治区域相当於东魏领土。西元557年 北周所灭,共历八帝、28年。
北周,西元557年,西魏大将禹文泰子宇文觉夺取西魏政权称帝,建国号周,都於长安,史称北周,因皇室姓宇文,故也称宇文周。
西元557年灭北齐,统一中国北方,并继续攻取江北、淮南,统治区域扩大到长江北岸。西元581年 隋所代,共历五帝、25年。
隋,西元581年,北周大臣杨坚篡夺称帝,国号曰隋,西元583年建都大兴(今陕西西安),西元589年灭南方的陈朝,结束南北朝分裂的局面,全国再度统一。
统治疆域东、南至海,西到新疆东部,西南至云南、广西,北到大漠,东至辽河。西元618年隋炀帝在江都(今江苏扬州)被杀,隋亡,共历二帝、38年。够了吧
❺ 谁能具体描述下南北朝的历史事件排序
http://tieba..com/f?kz=880280474
这个帖子说的很详细 自己去看专看吧属
❻ 夏商西周到南北朝的兴亡和重大历史事件
按照《夏商周断代工程》的研究结果,夏朝建立的准确时间是公元前年。
1、前2070年 禹建夏朝,都阳翟。
2、前1600年 汤灭夏,都于亳。
3、前1298年 盘庚迁都于殷,故称商朝为殷商。
4、前1046年 周灭商,建都于镐京,史称西周。
5、前841年 国人暴动 周厉王本于彘,召公和周公共管朝政,史称“共和行政”,这也是中国历史有明确纪年的开始。
6、前771年,犬戎入镐京,西周灭亡,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
7、前772年,《春秋》编年开始。
8、前651年,齐桓公会诸侯于葵丘,史称“春秋首霸”。
9、前632年,晋楚城濮之战,晋国完胜,晋文公遂称霸。
10、前597年,晋楚邲之战,晋国完败,楚庄王问鼎中原。
11、前473年,越灭吴,勾践称霸,即春秋五霸的最后一霸。
12、前403年,周烈王承认韩魏赵三国,晋国灭亡。
13、前359年,秦穆公任用商鞅变法。
14、前341年,齐魏“马陵之战”,庞涓死于树下。
15、前286年,六国伐齐。
16、前260年,秦赵“长平之战”,秦国完胜。
17、前256年,秦灭西周。周朝结束。
18、前249年,秦灭东周。当时的东周小朝廷,仅洛阳附近200里土地,居然分成东西二周。
19、前230年-前221年 秦灭韩赵魏楚燕齐,一统天下。
20、前221年,秦始皇称帝,史称“千古一帝”。封建制结束,郡县制开始。
21、前213年,焚书。
22、前212年,坑儒。
23、前210年,秦始皇病死于沙丘,赵高矫诏胡亥继位,史称秦二世。
24、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
25、前202年,项羽自刎乌江,刘邦一统天下,汉朝开始。
26、前154年,西汉政府平定“七国之乱”。
27、前140年,中国历史年号纪元正是开始。以前没有年号。
28、8年,王莽称帝,建立新朝,西汉结束。
29、25年,刘秀在洛阳称帝,东汉开始。
30、166年,党锢之祸。
31、184年,黄巾起义。
32、200年,曹袁官渡之战,曹操奠定统一北方基础。
33、208年,曹孙刘赤壁之战,曹操失去统一天下最好良机。
34、220年,曹操病死,曹丕称帝,曹魏建立,汉朝灭亡。
35、221年,刘备称帝,史称蜀汉。
36、229年,孙权称帝,史称东吴或孙吴。
37、263年,魏灭蜀。
38、265年,司马炎称帝,晋朝建立,史称西晋,曹魏灭亡。
39、280年,晋灭吴,一统天下。
40、291年,贾南风诱司马玮杀杨骏等,八王之乱开始。
41、306年,司马越毒杀晋惠帝,八王之乱结束。
42、317年,司马邺出降,长安失陷,西晋灭亡。
43、317年,司马睿在建康称王,东晋建立。次年,称帝。
44、382年,前秦苻坚统一北方。
45、383年,秦晋淝水之战,前秦完败,北方随即再次分裂。
46、386年,鲜卑族拓跋珪建立魏国,史称北魏、拓跋魏、元魏。
47、420年,刘裕代晋,晋朝灭亡,南朝宋建立,南朝开始。
48、439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统一北方。
49、471年,北魏孝文帝登基,在其外祖母冯太后的主持下,伟大与非议并存的孝文改革开始。
50、479年,萧道成建立南齐,刘宋灭亡。
51、494年,北魏迁都洛阳。
52、502年,萧衍入建康,南齐灭亡,南梁建立。
53、523年,北魏“六镇起义”,北朝自此天翻地覆。
54、534年,北魏孝武帝殒命于关中,北魏灭亡。高欢扶持元善见登基,史称东魏。
55、535年,宇文泰扶持元宝炬为帝,史称西魏。
56、550年,高洋建立北齐,东魏灭亡。
57、557年,陈霸先在建康称帝,陈朝建立,南梁灭亡。宇文觉称帝,北周建立,西魏灭亡。
58、577年,北周武帝灭齐,统一北方,加之先前占据的川蜀和襄北,北朝统一天下的趋势已不可阻挡。
59、581年,杨坚建立隋朝,北周灭亡。
60、589年,隋朝楼船下扬州,金陵王气黯然收。隋灭陈,南北朝结束,隋朝一统天下。
❼ 具体讲述南北朝的历史
北魏初期,实行宗主督护制,从5世纪下半期开始,其汉化趋势加快,开创了北魏黄金时代的正是北魏第六代皇帝孝文帝元宏。公元493年孝文帝迁都洛阳,在迁都洛阳的同时,孝文帝将鲜卑族拓跋姓氏改为元,此外他还禁止使用鲜卑语,禁止穿带鲜卑服饰,并颁诏宣布吸收汉族文化。孝文帝企图通过限制自身文化,来达到与汉族融合的目的。孝文帝实行三长制,颁布均田制,迁都洛阳,推行了一系列改革鲜卑旧俗的措施。通过孝文帝的一系列改革,使得汉族的先进文化及先进的政治制度完全融入了北魏的统治中,中国的北方已经开始进入了其民族融合的阶段。孝文帝死后,由于部分守旧贵族和鲜卑武人的反对。北魏统治者逐渐废弃了以前的民族和解政策,又恢复了鲜卑族的特权,于是新的矛盾产生了,北魏开始逐步走向衰落。孝明帝正光四年(523)年,六镇起兵,北魏陷入分裂和内战。给中国历史吹入融合新风的鲜卑族逐渐融入到中华民族的大家族中。不久,连鲜卑族姓氐也烟消云散。但企盼民族大融合的孝文帝的美好意愿却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廊中镌刻出不可磨灭的丰碑,昭示出中华民族大融合的历史性进程。 北魏孝武帝末年,权臣高欢、宇文泰将北魏辖区切割成东、西两块。东魏(534-550年)以邺城为都,历1主16年,西魏(535-556年)都长安,经3帝,共享国22年。东、西魏先后被北齐(550-577年)和北周(557-581年)取代。北齐是鲜卑化汉人高氏所建的政权,立国28年,有3代6帝。公元577年,周灭齐,北方重新统一。北周是宇文鲜卑人统治的王朝,历3代5帝,计24年。公元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废静帝自立,改国号为隋,是为文帝,北朝结束。最终由隋文帝杨坚灭南朝陈,重新统一了中国。 南北朝时期,有一门新兴的宗教,迅速传播和发展起来,这就是从汉代时就开始传入中国的佛教。鲜卑族举国上下都信奉佛教,在中华文明史上,占重要地位的佛教,正是在北魏前后奠定了基础。这一时期,人们对菩萨的信仰十分流行。人们相信,不需要自身的修行,而只要通过向菩萨祈祷求助,便可以达到超度的目的。北魏时,随着佛教的传播,发展佛像、壁画、石窟寺院等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故而有许多庙宇及石窟造像流传于世,其中敦煌千佛洞、云岗石窟、龙门石窟、麦积山石窟成为我国造像艺术宝库之中的瑰宝。此后佛教中又加入了密宗、禅宗等新的教派。直至今日与道教、儒教一样,佛教在中国已扎入了深深的根基。 此外,南北朝的文学艺术更是有所发展,随着山水诗的出现,长期以来的以表现人物为主的绘画传统开始转变,山水景色也成为绘画的内容。 南朝还有不少以人物画著称的画家,也有人在团扇上画 出“咫尺之内而瞻万里之遥”的山水。南齐谢赫撰著了 研究绘画理论的《古画品录》,而他所总结的“六法”,已 不仅限于人物画,对后世有很大影响。南朝书法也名家辈出。王羲之后裔、由陈入隋的僧人智永所写千字文,是今天能看到的南朝名迹。而郦道元所著《水经注》、贾思勰所著《齐民要术》的作品都成为流传后世的经典之作。 南朝的科学也颇有成就。宋齐时人祖冲之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准确数值算到小数点后七位数字,即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南朝时,历法有所改进,炼钢技术有所提高,在医学和药物学方面,陶弘景作过显著贡献,他的《肘后方》广泛流传,很有影响。 自东晋灭亡以来,南北朝成为我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南北分裂时期之一,虽然它的形成使经济发展有所停滞,但由于外族对中原地区的统治而形成的黄河流域民族大融合却是中国历史上史无前例的。正是在这种条件下,中国北方的诸族逐渐被汉族同化,最终成为同一民族。而正是这种作用,为将来中国成为统一国家打下了良好得基础,所以我们说南北朝的分裂,对加速民族统一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是中华民族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 南北朝世系: 南朝宋世系 420年-479年 刘裕 建康 南朝齐世系 479年-502年 肖道成 建康 南朝梁世系 502年-557年 肖衍 建康 南朝陈世系 557年-589年 陈霸先 建康 北朝北魏世系 386年-534年 拓跋圭 平城 北朝东魏世系 534年-550年 元善见 邺 北朝西魏世系 535年-557年 元宝炬 长安 北朝北齐世系 550年-577年 高洋 邺 北朝北周世系 557年-581年 宇文觉 长安
❽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
1、河阴之变
河阴之变,发生于建义元年(528年),是北魏权臣尔朱荣策划并实施的、针对北魏皇族和百官公卿进行屠杀的政治事变。因事件发生于河南河阴县(今河南荥阳市),因而得名。
528年(北魏建义元年),胡灵太后擅权秉政,鸩杀了北魏孝明帝元诩,册立元姑娘和元钊为帝。并州契胡酋长尔朱荣假托孝明帝旨意,兴兵攻打洛阳,守将望风而降。
四月十三日,尔朱荣在河阴之陶渚(今河南孟津县)溺死胡太后和幼帝元钊,纵兵围杀王公百官两千多人,北魏诸王元雍、元钦、元略、元邵等全部遇害,史称“河阴之变”。
尔朱荣借助河阴之变,将迁到洛阳的汉化鲜卑贵族和出仕北魏的汉世族大家消灭殆尽,完全控制了北魏朝政,彻底改变了北朝统治集团的素质结构,最终改变了北朝社会的历史走向。
2、高平陵之变
曹操封魏王后,以司马懿为太子中庶子以佐助曹丕。曹丕临终时,令司马懿与曹真等为辅政大臣,辅佐魏明帝曹叡。明帝时,司马懿屡迁抚军大将军、大将军、太尉等重职。明帝崩,托孤幼帝曹芳以司马懿和曹爽。
曹芳继位后,司马懿先是遭到曹爽排挤,迁官为无实权的太傅。正始十年(公元249年),司马懿趁曹爽陪曹芳离洛阳至高平陵扫坟,起兵政变并控制京都。自此曹魏军权政权落入司马氏手中,史称高平陵事件。
3、淝水之战
淝水之战,发生于公元383年,是东晋十六国时期北方的统一政权前秦向南方东晋发起的侵略吞并的一系列战役中的决定性战役,前秦出兵伐晋,于淝水(现今安徽省寿县的东南方)交战,最终东晋仅以八万军力大胜八十余万前秦军。
淝水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拥有绝对优势的前秦败给了东晋,国家也因此衰败灭亡,北方各民族纷纷脱离了前秦的统治,分裂为后秦和后燕为主的几个政权。而东晋则趁此北伐,把边界线推进到了黄河,并且此后数十年间东晋再无外族侵略。
4、永嘉之乱
永嘉之乱,是西晋后期匈奴军攻破晋都、俘虏晋帝、最终使西晋灭亡的历史事件。因该事件主要发生于晋怀帝永嘉年间(307-313年),故名。八王之乱后,西晋政权衰弱,经济残破,社会矛盾尖锐,内迁各族趁机起兵反晋。永兴元年(304),南匈奴贵族刘渊在左国城(今山西离石)起兵,建立汉政权。
永嘉三年(309),南匈奴两次进攻洛阳,被西晋击退。永嘉五年(311),刘渊之子刘聪遣石勒、王弥、刘曜等率军攻晋,在宁平城之战中歼灭晋军主力,杀晋太尉王衍及诸王公,随即第三次进攻洛阳并将之攻破,俘获晋怀帝,杀王公士民三万余人。建兴四年(316), 刘曜又攻入长安,俘晋愍帝,西晋灭亡。
5、六镇之乱
六镇之乱,又称六镇起义(沃野镇,怀朔镇,武川镇,抚冥镇,柔玄镇,怀荒镇)。指的是在中国南北朝时期的北魏正光五年(公元524年)北方六镇戍卒和各族人民发起的动乱。起因是因北魏首都南迁洛阳後,六镇鲜卑和鲜卑化贵族与将士的待遇及升迁不如洛阳鲜卑贵族,最后发起叛乱的大起事。
北魏孝明帝末年,政治腐化,权贵奢侈,守宰暴敛,赋役、兵役繁重,百姓纷纷逃亡或依附豪强。而长期戍守北边的沃野等六镇的将卒因待遇骤降而不满,遂于正光四年(523)爆发六镇起义,关陇、河北各族纷纷起兵响应,北魏统治濒临崩溃。边镇军事豪强乘机扩充实力,其中尔朱荣实力最盛。
❾ 南北朝时期的历史故事,要简短的
1、北魏毁佛
北魏武帝初崇佛教,后因受道士寇谦之等的影响,转奉道教,并亲受符箓,于440年改年号为太平真君。认为佛教系“西戎虚诞”,“为世费害”。
太平真君五年,诏禁王公以下至庶人私养沙门,九月杀政变未遂的僧领玄高、慧崇等。七年,太武帝西征到达长安,见佛寺内藏有兵器,又查出酿酒、财宝,发现僧侣与室女私通,即立禁佛。
司徒崔浩上疏请诛天下沙门,毁诸寺院经像。三月,帝下诏诛长安沙门,并命留守平城的太子晃下令废除全国佛教。太子尊崇佛教,缓发诏书,使远近皆有所豫闻。
因此四方沙门多亡匿逃脱,金银佛像及经书被秘密收藏,仅有一部分僧人被戮,而魏境内寺宇建筑却多被毁。太武帝死后,文成帝继位,诏复佛法。佛教又得以恢复。
2、唐寓之暴动
齐武帝永明三年(485)冬,唐寓之在新城(今浙江新登东)一带结党四百余人。次年正月,利用会稽太守王敬则去京城建康“朝正”(正月朝拜皇帝)的机会,举兵暴动,首先攻下富阳。
三吴地区(即今江苏南部、浙江东部)的被却籍者纷纷参加,众至三万。却籍的民户,大都是北来侨民,他们的户籍本为白籍,因此暴乱者被称为“白贼”。
唐寓之又攻下桐庐,进占钱唐(今浙江杭州西南)、盐官(今浙江海宁南)、诸暨、余杭等县,并在钱唐称帝,置太子,改国号为吴,建元兴平。
以钱唐新城为皇宫,县廨为太子宫,设置百官,以寒门出身的钱唐富人柯隆为尚书仆射、中书舍人,兼领太官令、尚方令。
唐寓之还派其将领高道度等进攻东阳郡(今浙江金华),杀东阳太守萧崇之和长山令刘国重并遣将孙泓进攻山阴。
3、侯景之乱
侯景之乱,又称太清之难,是指中国南北朝时期南朝梁将领侯景发动的武装叛乱事件。侯景本为东魏叛将,被梁武帝萧衍所收留。
因对梁朝与东魏通好心怀不满,遂于548年以清君侧为名义在寿阳(今安徽寿县)起兵叛乱,549年攻占梁朝都城建康(今江苏南京),将梁武帝活活饿死,掌控梁朝军政大权。
侯景起兵后相继拥立又废黜萧正德、萧纲(简文帝)和萧栋三个傀儡皇帝,最后于551年自立为帝,国号汉。梁湘东王萧绎在肃清其他宗室势力后,派徐文盛、王僧辩讨伐侯景,战局逐渐扭转。
驻守岭南的陈霸先北上与王僧辩会师,于552年收复建康。侯景乘船出逃,被部下杀死,叛乱终于平息。
侯景之乱后,江南地区的社会经济遭到毁灭性的破坏,加剧了南弱北强的形势。士族门阀在侯景之乱中不仅充分暴露了腐朽无能,而且受到了极其沉重的打击,从而大大加速了南朝士族的衰亡。
出身江南寒人的陈霸先趁势崛起,在乱后5年取代梁朝,建立陈朝。北朝的两国尤其是西魏利用侯景之乱的机会吞并大片南朝土地,国力陡增,为隋朝统一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北魏孝文帝改革
太和十四年(490年),孝文帝正式亲政后,进一步推行改革。他先整顿吏治,立三长制,实行均田制;太和十八年(494年),以“南伐”为名,迁都洛阳,全面改革鲜卑旧俗。
规定以汉服代替鲜卑服,以汉语代替鲜卑语,迁洛鲜卑人以洛阳为籍贯,改鲜卑姓为汉姓,自己也改姓“元”。
并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士族联姻,参照南朝典章支付,改革北魏政治制度,并严厉镇压反对改革的守旧贵族,处死太子元恂。
一系列举动推动北魏经济、文化、社会、政治、军事等方面的大力发展,缓解了民族隔阂,史称“太和改革”,对北方各民族人民的融合和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5、河阴之变
河阴之变,发生于建义元年(528年),是北魏权臣尔朱荣策划并实施的、针对北魏皇族和百官公卿进行屠杀的政治事变。因事件发生于河南河阴县(今河南荥阳市),因而得名。
528年(北魏建义元年),胡灵太后擅权秉政,鸩杀了北魏孝明帝元诩,册立元姑娘和元钊为帝。并州契胡酋长尔朱荣假托孝明帝旨意,兴兵攻打洛阳,守将望风而降。
四月十三日,尔朱荣在河阴之陶渚(今河南孟津县)溺死胡太后和幼帝元钊,纵兵围杀王公百官两千多人,北魏诸王元雍、元钦、元略、元邵等全部遇害,史称“河阴之变”。
尔朱荣借助河阴之变,将迁到洛阳的汉化鲜卑贵族和出仕北魏的汉世族大家消灭殆尽,完全控制了北魏朝政,彻底改变了北朝统治集团的素质结构,最终改变了北朝社会的历史走向。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河阴之变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北魏孝文帝改革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侯景之乱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唐寓之暴动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北魏毁佛
❿ 南北朝的历史大事年表。完整的
420年
刘裕篡晋立宋,南朝开始
439年
北魏统一北部,北朝开始
446年
北魏太武帝灭佛
479年
萧道专成篡南朝刘宋立属齐
494年
北魏孝文帝进行汉化
502年
萧衍篡南齐立梁
534年
北魏分裂为东西魏
550年
高洋篡东魏立北齐
557年
宇文觉篡西魏立北周
557年
陈先篡梁立陈
574年
北周武帝灭佛
577年
北周灭北齐
581年
杨坚篡北周建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