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历史系毕业的学生可以从事什么职业
(1)历史系何以人才辈出
――看福布斯中国大陆首富排行榜有感
在中国高等院校的专业中,历史系恐怕是最传统、最冷僻、最不受学生欢迎的系科之一了。这些年高考时,学生们都纷纷填报计算机、财贸、金融等时髦热门的专业,有的无奈被历史系录取,也千方百计地转学换专业。原因很明显,历史系毕业生不吃香,或者当老师,或者搞研究,再或者就是改行了。
然而,当年抱着同样想法的我,近年来却渐渐看出了历史系的价值。我是早年的杭州大学法律系学生,一直也有些自以为是。可是,在我们同批毕业的文科毕业生中,做了党政机关领导或大中专学校校长的则以历史系学生居多,有的甚至陆续在中央国家机关和省市级机关担任了重要职务。与我同期毕业的学生中,杭州大学历史系的王旭烽女士成了中国文坛上有名的女作家,还是浙江省惟一一位茅盾文学奖获得者。还有近来名气渐渐攀升的青年作家汪宛夫,据说也是杭州大学历史系的学生。他的《机关滋味》被列为中国官场文学的代表作之一,汪被加拿大龙源国际书网及《京华时报》等各大媒体称为“中国当代官场文学的代表作家”。被视作“古董行”的历史系连出作家,令中文系的才子们大跌眼镜。
好戏还在后头。近日全国各大媒体爆炒的“2002年福布斯中国大陆首富排行榜”,富豪们公布的学历更是令人吃惊。在浙江省入选的13位富豪中,竟有两位是杭州大学历史系的毕业生———一位是南都集团老总周庆治,一位是绿城集团老总宋卫平。两位商界巨子被选入福布斯排行榜,使历史系学生的价值进一步飙升。
冷僻的历史系,何以人才辈出,能在政界、文坛和商界纵横捭阖、叱咤风云?这一现象着实令人深思。
其实,历史系看似“故纸堆”系,实质上是个跨学科的“全能”系、素质教育的“先驱”系。4年大学和20年工作生涯使我深深感觉到,我们的大学专业分得太死,法律就是法律,哲学就是哲学,中文就是中文,而且越学到后面越专、越深———法律就是某一个种类的法律,哲学就是某个门派的哲学,中文也是某个阶段的中文,其他理工科更是精而又精。而历史系却不然,中国自古以来就是“文史不分家”,其实是“文史哲不分家”。历史书籍里面包括了历史、中文、哲学甚至其他各种门类的学科,真是博大精深。一个优秀的历史系学生,在不知不觉中遨游于多种门类的学科,获得了比其他专业学生更为广博的知识。另外,在大学毕业以后,由于其他系科的学生比较容易分配,而历史系的学生往往受冷落,被分配到大中专院校、新闻媒体以及党政机关工作,广博的知识与新鲜的工作环境相结合,锻炼了才干和思维能力。作家王旭烽从历史系毕业后,先后当过报社记者、幼儿园教师、博物馆讲解员,直至拿下万人瞩目的茅盾文学奖。当年杭州大学历史系才子汪宛夫,竟然被分配到浙西农村某农场,后调入县机关一干就是10年,正因为深知基层民众冷暖,对官场了如指掌,才将官场小说写得出神入化,活灵活现。周庆治从历史系毕业后,在温州市政府做了10年的政策研究员,后到南方从事电子产品和石油贸易,获得第一桶金后再回到杭州从事房地产开发。现在他的南都集团已于前年在新加坡上市,公司有1500名员工,旗下有一家期货投资公司和6条高速公路。因绿城足球队而名扬国内的绿城集团老总宋卫平,从历史系毕业后做了6年教师,后去南方闯荡,再到杭州、上海、北京从事房地产生意,去年销售收入达1.1亿美元。
历史系人才辈出无疑是一件好事。它启迪我们,大学教育不能分得太死,应该尽量多喂“粗粮”,少用“精粮”,否则容易造成“营养不良”。另外,毕业以后也不能“在一棵树上吊死”。近段时间听说,复旦大学学生入校后,可以第二次选择专业。其他一些地方的大学也正在尝试先入学后选专业的做法。我相信,这种教育模式必定会更加有利于人才的培养,而中华民族的复兴,也正需要大批量的复合型人才
2. 历史学专业可以转行当会计吗需要怎样的路径来实现
可以啊,去买三本书来自学<会计基础><经济法><会计电算化>,每门过了60分就可以拿到会计从业资格版证权,如果觉得自己能力可以的话,还可以往上考助理会计师.我就是学会计的,然后自己去考了教师资格证,目前在考助理会计师.只要你愿意做,没什么做不到的.
3. 历史上,现实中,通过改行在社会中找到自己位置,并成功的人有哪些,举几个例子。
班超原先只是一名碌碌无为的小吏,他不甘忍受这种生活的摆布,怀着一腔热血,毅然投笔从戎,立下了赫赫战功。
4. 我当了三年的历史老师,现在实在是不想干了,不喜欢教师这个职业,想改行,不知道行不行
以下是转载的一篇文章,不知能否引起你的共鸣?
--- 我为什么当老师?最初面对这个问题时我内心竟然一片茫然。童年时期的我,理想并非十分清晰,但我清楚我的理想并不是做一名教师。中国人选择职业并不像外国人那样有较多的个人因素。高考因分数原因被调剂到师范学校,于是我就结束了自己的高中阶段,跨进师范学校的大门。
当我们别无选择的时候,就该直面现实。本着干一行爱一行的原则,爱它才会发现它给你的诸多的收获。当老师实在难,不说别的,单说每天上讲台所面对的压力,就可以让你夜不安寝。有时夜深人独坐,有时与启明星争光辉;梦里是与学生纠缠不清的问题,即使时间尚早也会梦见自己上课迟到。如果哪一天上了一节让自己满意的课,就会兴奋异常;如若哪节课课堂上死气沉沉,我就会心情郁闷,开始反省自己。
我不想当老师,也是因为感觉教书太难。如果是一位农民,生计固然艰辛,但劳动的过程中于植物为伴,吹着自然的风,再加上肢体的运动,那是生命中的一种愉悦。如果我是商人,只要我运作得当,我可以日进斗金,满足自己生活中物质上的虚荣。 我不想当老师,还因为我感觉自己储备的知识太少,面对求知的双双眼睛,我怕自己知识的局限,扼杀了他们明天的美丽。这给我太多的压力,使我没有自我满足的时候。
那么,我为什么还要当老师呢? 我要当老师是因为老师的生活节奏,每天都要迎接新的挑战,课堂永远给你提供机会。这样你的人生就像一张弓箭,一张一弛的节奏,让你感觉到生命的脉动。 我要当老师是因为教学是一个永远变化内容的活动,即使是相同的教材,不同的时间教授,就会有全新的感受,因为我们本身是在变化着的。学生不同,教授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就不同,处理这些问题让我拥有新鲜感。 我要当老师是因为当老师的过程也是个积累的阶段,不仅是知识的积累和管理经验的积累,还有爱的积累。在与不同的学生交往的过程中,我会以长期锻炼出来的敏锐察觉出学生对我流露出来的感情,他们的情绪反馈出对我的一举一动的反感或肯定。 我要当老师是因为我喜欢那些喜欢思考、勤学好问的孩子,他们求知的眼神似一株火炬照亮他们前进的路。很多时候他们的精神鼓舞着我,在他们的身上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 我要当老师是因为我喜欢学习。人类的精神财富之巨大,我们一个平凡的人只能视其一隅。因为给学生一飘水,自己就要拥有一桶水,这就促使自己不断地补充能量。也就是在不断学习的过程,越来越觉得自己知识的不足、境界的低俗,更增强了自己学习的欲望。
我要当老师是因为这种职业的可以使我不断提升自己的生活质量,从教育大家的言行中,我们找到了榜样;在伟人和名人的事迹中,我们学到了如何面对多舛的命运;在与青年学生的相处中,我的生命增添了朝气;在与不同社会层次的家长的交流中,我认识了世态人情。 我要当老师是因为教学的过程,使我实现了我的人生价值。生命难以承受之轻,我们的人生只有承担一定的重量,才会有厚重感。当我给学生指点迷津,在学生的点头顿悟中我得到欣慰;当学生把自己生活中的烦恼说给我听,我凭借自己的人生阅历以及对生命的解读去开导他们走出困境时,我会感觉到自己的价值感。
也许上述内容,还不是我当老师的最重要理由。 前几天我在网上遇到十年前我送走的第一届的一个学生。警官学院毕业后在广东任警察。当时他是一个资质很普通的孩子,由于资质不够好在学业不战优势。我经常鼓励他要自信,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相信自己一定能够成功。孩子很单纯,于是下工夫刻苦攻读,后来他顺利地考进重点高中,在高中里继续努力,顺利地考进警官学院,然后到广东谋职,有了立身之本。他是我教过的很多学生之一,当他字里行间表达对我当年对他的鼓励心生感激的时候,我早已忘却了当时的情形。当然因为那是我送走的第一届学生,印象还是比较深刻的。在我的脑海里显现出来的还是十四五岁的少年的形象,但我清楚这只是回忆,他们已经长大成人,成为祖国的建设人才。 还有一个学生当时在我们班里是最顽皮的,我当班主任曾经说过,全班七十二个人,我在他身上用得精力比其他七十一个人都多。他的父亲做生意,年轻轻的好好的突然得了脑溢血,保住了性命却落下了后遗症,腿脚走路不方便。而他却是顽劣惯了的,几乎每天都在办理滋事。当了个班干部就在班里作威作福,任意欺负自己看不顺眼的同学。在铁拳的威力下,有的班干部成了他的部下,专给他服务跑腿,如放学给他背书包,替他值日,上学专门骑车去接他等。在我三番五次地和他的家长交流沟通做他的思想工作,但他仿佛是脱缰的野马,心再也收不回来了。最后没办法,学校里的纪律再也约束不了他了,家长不得不给他办退学手续。四年以后,我们在一个夜晚不期而遇,他告诉我他以在一单位工作了一年多了,收入颇丰,已有女朋友,邀请我他结婚时去喝喜酒。
还有一个学生爱哭的男孩,离开我三四年以后,还给我来信诉说学习生活中的困惑,请我给他指点迷津。当我们多年之后再相见时,竟然有亲人般的感觉。 这就是我当教师的重要理由,当他们在学习成长的过程中,影响他们创造他们的人格,没有什么比看到自己培育学生茁壮成长更令人欣慰的了。 不当老师,也许我们会获得更多的金钱名誉、身份地位,但我是富足的。我可以凭借我的劳动获得薪水,使生活得以保障;和他人的交往中,我可以做到不卑不亢,保持自己的尊严;因为比别人读更多的书,我更能悟出人生的真谛,懂得什么是真正的富有,生活在比世俗更高层次的空间,笑看世间的繁华。 当老师还可以提供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爱”。“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当我怀着一颗爱心对待不管怎样顽劣的学生时,我也能够呼吸到他们回报于我的信任。“爱”是一种能力,以一颗包容的心对待世界,正所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在平凡的工作中,我清晰的感觉到我在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
最重要的是了解自己,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不要因一时的不顺而轻率的下决定,虽然说年轻没有失败,但初入社会的前五年对以后的人生道路影响深远。多听听周围亲人和朋友的意见,他们都会站在你的立场为你着想的,当然,最后还要自己下决定,作出决定后就不要后悔!
5. 你觉得历史老师转行可以做什么
历史老师嘛,我第一想到的就是我初中班主任,实实在在的历史老师,版很能说的啊。(应该所以权文科老师都能说吧,哈哈)做个历史节目主持人也不是不可以啊,还可以去当辩手,心理学家。。。毕竟知识摆在这,能说会道的,很了不起啦,可以考虑跳槽啊。
6. 历史系研究生出来好找工作吗能找好的工作吗
一般
7. 27岁转行学历史可以吗想成为国学家,有家学背景。
年龄绝对不是问题,家学背景当然是好的基础,但是最重要的一点还是自版身的条件。。。。。大权多数人研究一辈子历史也就是个看书的,国学家不仅会看书,还会从不同的书中还原历史的真相,继承历史的精华。。。。这不仅仅只是学历史就能达到的。。。。
8. 古今中外名人经过改行而成功的有哪些多一点
1、班超投笔从戎
班超(32—102年)出生于文学世家,他的父亲班彪是东汉著名大文豪、史学家,他的哥哥班固是《汉书》作者,他的妹妹班昭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才女,在班固死后,班昭继承班固事业,完成了《汉书》。然而班超对文学不感兴趣,书香门第竟然出了一位名将,也算罕见了。
在班固入洛阳为官的时候,班超和母亲也都到了洛阳,当时他们家里很穷,班超靠替人抄写文字赚点钱贴补家用,很是辛苦。
后来班超投笔从戎,以三十六人纵横西域,在艰难的环境下当机立断、百战不殆,写下传奇人生,更创造了中国历史名将之西域神话,扬我中华国威,牵制匈奴保汉帝国太平,制止匈奴在西域的恃强凌弱,更维护西域诸国和平往来。
2、鲁迅弃医从文
鲁迅,原名周树人 (1881年——1936年),中国近现代最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的精神被称为中华民族魂,并且他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浙江绍兴人(祖籍河南省正阳县),原名周樟寿、字豫山。母亲鲁瑞、父亲周伯宜。后改字为豫才,1898年去南京求学时改名周树人。
光绪三十年(1904年)9月,鲁迅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现日本东北大学)学习医术,立志救治世人。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1月,课间观“日俄战争教育片”,深受刺激,他终于下定决心,弃医从文,用笔写文唤醒中国老百姓。
从此,鲁迅把文学作为自己的目标,用手中的笔做武器,写出了《呐喊》、《狂人日记》等许多作品,向黑暗的旧社会发起了挑战,唤醒了数以万记的中华儿女,起来同反动派进行英勇斗争。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仍夜以继日地写作。
3、孙中山弃医从政
孙中山(1866年11月12日——1925年3月12日),名文,字载之,号日新,又号逸仙,幼名帝象,化名中山樵。
1892年(光绪十八年),孙中山毕业于香港西医书院,随后 在澳门、广州等地行医。
孙中山医术精湛,名噪一时,他总觉得,医术救人,所救有限,世上最大的权力是政治,政治既可以为“大善”,也可以为“大恶”,中国人的苦难均源于“不良之政治”。因此,他决心弃医从政,改“医人”为“医国”。
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成立中国同盟会。1911年10月10日(宣统三年)新军中的革命党人暗中联络,决定当天晚上起义。辛亥革命后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任期1912年1月1日——1912年4月1日)。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逝世,1929年6月1日,根据其生前遗愿,葬于南京紫金山中山陵。1940年,国民政府通令全国,尊称其为“中华民国国父”。
4、辛弃疾弃武从文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
辛弃疾生于金国,早年与党怀英齐名北方,号称“辛党”。青年时参与耿京起义,抗金归宋,献《美芹十论》、《九议》等,条陈战守之策。
先后在江西、湖南、福建等地为守臣,平定茶商赖文政起事,又创制飞虎军以弹压湖湘。由于他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故而屡遭劾奏,数次起落,最终退隐山居。
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壮志难酬。但他始终没有动摇恢复中原的信念,而是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
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其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
5、陈庆之弃文从武
陈庆之(484年―539年),字子云,汉族,义兴国山(今江苏省宜兴市)人,南北朝时期南朝梁将领。
陈庆之出身贫寒,初入仕途时只是梁武帝的随从,主管文书,是当时一个很小的文官官职,但他的志向却并不在此,他一心想要建功立业,报效国家。
因此他便一直等待一个能实现自己愿望的机会。然而这一等便是二十多年。就在他快要放弃的时候,老天爷眷顾了他。
徐州刺史谋反,后被打败,皇帝便派陈庆之以及其他官员前去受降。自此,陈庆之边走上武将的道路。此时的陈庆之虽已过四十,但却仍有雄心。
大通二年(528年)十月,陈庆之被封为飙勇将军,奉命护送降梁的魏北海王元颢北还。次年四月,自铚县(今宿州西南)至梁国(今河南商丘县南),击败拥兵7万、筑垒9座的魏将丘大千。
在考城(今河南民权东北)大败魏将元晖业2万人。五月,连拔荥阳、虎牢二城,长驱直入,护送元颢到洛阳(今洛阳东北)。
至此,平三十二城,四十七战,所向无前。后来,北魏重兵回师洛阳,元颢大军惨败,陈庆之也随之而败。
最终,陈庆之只身潜返江南。中大通二年(530年),在悬瓠(今汝南)破魏颍州刺史娄起等人,又在楚城(今信阳北)破魏行台孙腾等人。
大同元年(535年),与东魏尧雄交战2次,皆失利而还。大同二年(536年),破东魏将领侯景,进号仁威将军。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班超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陈庆之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辛弃疾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鲁迅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孙中山
9. 没有经验,做过一年试卷编辑,历史学专业毕业,如何改行做文案
不知道你指的是哪方面的方案。其实不管哪方面的方案,只要你文思敏捷内,富有创意,你就具容备了一个优秀方案人员的基本潜质。至于方案的实践经验嘛,多找找你准备进入的行业的方案案例,多看看就知道相关方案的内容架构和行文风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