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历史知识 > 历史必修三知识点岳麓

历史必修三知识点岳麓

发布时间:2021-02-10 10:07:39

① 岳麓版历史必修三。一、三单元每课知识点汇集,不少于500字。谢~

必修三复习提纲(1)
中国古代史
专题一:中国古代的思想
本单元主题: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儒家思想的产生和发展历程)
春秋儒家思想的出现 战国孟子荀子发展儒家思想 秦朝焚书坑儒 西汉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魏晋南北朝儒学危机 唐宋
后三教合一 宋明理学 明清对传统儒学的批判
一、孔子与老子
(一)孔子
1、生平著述:春秋鲁国人,“三家一创”;《诗》《书》《礼》《易》《春秋》和《乐》
2、学说:
①政治学说:A、“仁”(仁者爱人 ) B、“礼”(“克己复礼”) C、“为政以德”
②哲学观点(天命观,畏天命):“敬鬼神而远之”
③教育思想: “有教无类” “因材施教”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当仁不让于师”
3、历史地位:
①所倡导的儒家思想被后人发扬光大,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②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影响。
③后人整理孔子言行为《论语》,尊孔子为圣人,历世景仰。
(二)老子:
1、生平著述:道家学派创始人;《道德经》
2、学说:
①哲学思想:
A、“道”是万物的本源,“天法道,道法自然”。
B、辩证法思想:事物是矛盾对立的,并可互相转化;
②政治学说:“无为而治”
3、历史地位:
①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探讨宇宙本源的哲学家 ②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一)百家争鸣的历史背景:
1、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大变革是百家争鸣出现的根本原因
2、分裂的政局和社会变革时代,造成思想和言论的空前自由
3、私学兴起,教育相对普及,培养了大批人才
4、动荡的兼并局势,各国君主都想称霸争雄,所以竟相礼贤下士、招揽人才
(二)儒家:孟子和荀子
1、孟子
①孟子的思想
A仁政学说 B性善说 C义利观:养浩然之气;先义后利、舍生取义;
②历史地位:A《孟子》成为四书之一 B他被称为“亚圣”
2、荀子
①荀子的思想:
A“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 B、性恶论 C 政治思想:“以礼为主,礼法并施”
②荀子思想的历史地位
A、被视作儒家异端 B、唯物思想在中国哲学上具有深远影响
(三)墨家
1、墨子:墨家学派的创始人
2、墨家思想:①兼爱 ②非攻 ③尚贤、尚同 尚力、节用、节俭
3、墨家思想历史地位
①代表下层劳动群众特别是手工业者的利益
②战国一度成为显学,之后不被重视
(四)道家
1、庄子与道家
2、庄子的思想: “齐物” “逍遥” 天与人“不相胜”(天命观)
(五)法家
1、韩非与《韩非子》
2、韩非的思想:
①法、术、势相结合,建立一个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
②今必胜古、主张变法革新
3、法家思想的历史地位
①在当时适应了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
②在后世与儒家思想互为表里,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统治思想的理论基础。
(六)兵家
1、《孙子兵法》
2、孙膑与《孙膑兵法》:重视战争规律
(七)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历史意义
1、儒家学说: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
2、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思想
3、法家学说:其中的变革思想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
三、汉代思想的大一统
(一)汉初的黄老之学
1、出现的社会背景:经济残败,百业待兴,休养生息政策的需要
2、主要内容:
①黄帝的学说:治身(养生) ②老子的学说:治国(无为而无不为,积极无为)
3、特点:兼采众家、积极无为
4、作用:西汉初年的指导思想,使汉初社会迅速恢复元气,但到汉武帝时被新儒学取代。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原因:汉武帝大一统事业的需要。
2、新儒学理论来源:以《公羊春秋》为骨干,融合阴阳、黄老和法家思想
3、新儒学内容:天人感应学说;君权神授;大一统 ;
4、新儒学的影响:
有利于君主统治和巩固国家统一; 也有限制君主权力过度膨胀的作用。
5、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及其影响:
①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和打击地方割据势力。
②使儒学确立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四、宋明理学
(一)理学兴起的社会背景:
1、 魏晋南北朝以来佛教道教广泛传播使儒学的统治地位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
2、 魏晋南北朝以来,到唐宋达到鼎盛的“三教合一”潮流,各家思想互相渗透。
3、 儒学志士吸收佛、道思想,探讨匡时济世的新儒学体系。
(二)宋明理学:
1、程朱理学(开创:程颢、程颐;集大成者:朱熹)
(1)内容:
①“理”是世界的本原。“理”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道德伦理,体现在人身上就是人性。
②把握“理”的方法 “格物致知”。
③存天理,灭人欲
(2)历史地位:
①宋朝被斥为“伪学”。 ②明初确立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
2、陆王心学
(1)内容:
陆九渊: ①“心即理也” ②通过“发明本心”以求理
王阳明: ③“致良知” ④知行合一
(2)历史地位:重视个体的主动作用,反对束缚,具有一定的思想解放作用。
3、宋明理学的评价:
①压抑人性,扼杀人生自然欲求
②重视主观意志力、崇尚气节强调社会责任感等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积极作用。
五 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
(一)异端思想家李贽
1、李贽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①明代晚期的思想界因循守旧; ②商品经济冲击下人们竞相逐利;
③士人强烈追求个性和发展经济的要求。
2、李贽思想主要内容:
①批判孔孟儒家思想,揭露批判程朱理学的虚伪,倡导个性的自由发展。
②万物源于阴阳二气,根本上否定天理的存在。
(二)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1、代表人物:顾炎武、王夫之、黄宗羲
2、三大思想家的共同主张:
(1)经世致用思想:提倡务实学风和行为;振兴工商;“工、商、皆民生之本”
(2)君主专制的批判:批判君主专制,提出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
3、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思想评价:
①对君主专制统治造成了强烈冲击; ②给后世民众以深刻启迪。
③构成中国早期启蒙思想的洪流,具有解放思想的历史进步性。
六 中国古代的科技思想和实践
(一)天文学
①战国:《甘石星经》中《石氏星表》为世界最早的星表
②东汉:张衡:水运浑象仪;地圆说早1000多年;地动仪早1700多年
③唐:僧一行:黄道游仪;世界首次测量子午线长度;水运浑象仪。
④元:郭守敬:简仪早300年;《授时历》我国古代最精确的历法
(二)数学:
①春秋:九九乘法表;度量衡;筹算
②西汉:《周髀算经》勾股定理早500年
③东汉:《九章算术》
④南朝:祖冲之圆周率点后七位,早1000年
(三)四大农书:
①南北朝《齐民要术》: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
②元:王祯《农书》介绍工具改进
③明:徐光启《农政全书》“中国近代科学先驱”
宋应星《天工开物》“中国17世纪工艺网络全书”
(四)医学:
①西汉:《黄帝内经》奠定中医学理论基础;
②东汉:“医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介绍四诊法;华佗发明麻沸散,创立“五禽戏”
③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创立世界最先进分类法
(五)四大发明:
1、造纸术:西汉植物纤维纸;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
2、印刷术:
①唐:现存世界最早的雕版印刷品《金刚经》
②北宋毕升,活字印刷术
③13世纪后传入朝鲜、欧洲
3、火药:
①唐:发明火药,孙思邈《丹经》记载,唐末用于军事。
②五代、宋:广泛应用。火炮、火箭、突火枪等
③14世纪: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4、指南针:
①战国:司南
②北宋:人工指南针用于航海
③13世纪:传入欧洲
专题二:中国古代的文艺
一、书法艺术
1 汉字起源和演变:
商甲骨文-商周金文-西周籀文(大篆)-秦统一小篆-汉隶书-三国楷书(钟繇)
2 书法艺术发展
1、秦汉小篆、隶书
2、魏晋南北朝时期形成书法艺术:王羲之 《兰亭序》
3、隋唐达到新高峰:张旭、怀素狂草;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楷书;书法理论
4、两宋: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四大家各具情态
5、明代:平民化、世俗化,强调个性:祝枝山、文徵明
二、绘画艺术
1、起源:新石器时代
2、战国:帛画(《人物龙凤图》)
3、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
4、唐代:吴道子《送子天王图》
5、宋代:山水画兴起;民间风情画: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6、明清:八大山人 木刻版画、年画等
三、文学
(一)诗歌
1、《诗经》: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2、楚辞:战国屈原新体诗歌《离骚》
3、汉赋:司马相如
4、唐诗:李白、杜甫、白居易
(二)宋词:苏轼、李清照、辛弃疾
(三)元曲:元朝民族歧视,常用散曲抒发愁闷情怀。关汉卿《窦娥冤》
(四)小说
1、唐代:传奇《柳毅传》《南柯太守传》
2、宋代:话本
3、明清 原因:商品经济的发达和市民阶层的崛起;
代表作品:四大奇书、“三言二拍”、《红楼梦》、《聊斋志异》、《儒林外史》
(五)戏曲
1、原始-汉唐:傩舞
2、两宋:南戏
3、元代:杂剧(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为元曲四大家)
4、清代:京剧

② 我是高二的学生,马上就期中考试了,求岳麓书社版高中历史必修3的知识点总结,详细点啊

第一单元
儒家思想
1.孔子(春秋):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A核心思想是“仁”和“礼”,表现为“仁者爱人”和“克已复礼” ----政治思想
B对鬼神存在持怀疑态度,主张对鬼神敬而远之-------------------------哲学思想
C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求真务实---教育思想
2.孟子 (战国):亚圣 --- 孔子学说的继承和发展
A核心思想是“仁政”学说------------------政治思想
B主张人性本善说,认为天命是人意志的体现,人要顺从天意---------哲学思想
C倡导养浩然之气,强调先义后利、舍生取义-------------------------修身养性
3.荀子 (战国):战国时期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A主张治国以礼教为主,礼法并施---------政治思想
B主张 “性恶论”,提出“制天命而用之”、人定胜天------------------哲学思想
4.董仲舒 (汉代):儒学确立了在中国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政治思想
J 体系:以《公羊春秋》为骨干,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而形成的
J 基础:“天人感应”学说,人君受命于天,人君必须仿效天道实行仁政
J 核心: “三纲五常”三纲:君臣—父子—夫妻 五常:仁 义 礼 智 信
5.程颢 程颐 朱熹 (北宋) :程朱理学 --- 儒家思想的新发展
A提出以 “理”和“天理”为核心的观念系统
B认为“理”是世界的本原,体现社会上是道德伦理,体现人身上是人性
C把握“理”的方法是:“格物致知”----------------------------------实践感悟
6.陆九渊 (南宋) 王守仁 (明朝):陆王心学 --- 理学的新发展
A陆九渊提出“心即是理也” 王守仁提出“致良知” 良知就是本心 就是理
B把握“理”的方法是:“发明本心” 自我反省-----------------------内心反省
道家思想
1.老子 (春秋):道家学派创始人-----中国第一个探讨宇宙本原
倡导“无为而治”
J 提出道是抽象的,是世界天地万物的本原,哲学中包含丰富的辩证法思想
2.庄子 (战国):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上与荀子对立
J 主张“齐物”即万物的本质相同,对人生主张“逍遥态度”,认为人要顺从自然
3. 黄老之学 (西汉初):道家学派中的黄帝学说及老子学说
A主张“无为而不为”积极无为
B内容为治身 治国以早期道家理论为基础,又兼采阴阳、儒、墨、法等学说
4.道家学派后来逐渐演变为道教
法家思想
& 韩非子 (战国):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A主张法、术、势相结合,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国家;
B主张社会要变法革新-政治思想
墨家思想
墨子(战国):墨家学派创始人,
A创立了严密的组织
B主张 “兼爱”“非攻”“尚贤”“尚同”-------------------------政治思想
C主张“尚力” “节用”“节葬”--------经济思想
D承认“上天”与鬼神的存在---------------哲学思想
兵家思想
孙武孙膑(战国):《孙子兵法》以及《孙膑兵法》
《孙子兵法》 :提出一整套完整的军事理论体系,被尊为兵法经典。
孙膑:强调战争规律重视人的作用等.
批判思想
李贽(清代):“异端”与孔孟思想格格不入
A否认孔孟学说
B批判程朱理学
C倡导人性自由发展,主张男女平等
& 顾-王-黄(明清):
A经世致用:反对程朱理学和八股取士,主张社会变革;主张整顿吏治,减免赋税;提出工商皆本.
B批判君主专制:反对君主专制;导言论自由;立自上而下的监督机构,以限制君主.
科技成就(第6课)
天文学:商代日食 战国《甘石星经》 东汉 地圆说 唐代子午线 元代简仪\《授时历》
数学:春秋九九乘法\度量衡 西汉《周髀算经》 东汉《九章算术》 圆周率
农学:《齐民要术》第一部完整 《农书》介绍生产工具《农政全书》吸收西方
医学:《黄帝内经》中医基础《伤害杂病论》“四诊法” 《本草纲目》
四大发明:西汉发明造纸术印刷术唐代发明火药指南针发明最早(战国)
原因背景分析及意义
A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及意义(第2课)
B董仲舒大一统思想形成的背景及意义(第3课)
C宋明理学出现的原因及评价(第4课)
D明清批判思想出现的原因及评价(第5课)
E中国取得那么高的科技成就的原因及对世界的影响 (第6课)
F试分析一下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第4课)
(具体请看课本)
第二单元(具体看课本)
<书>
文字:
符号(原始社会)——商:甲骨文(最早的成熟文字)——商周:金文(标准字体:籒文)——春秋、战国:混乱——秦:书同文(小篆)—— 隶书、(行书、草书、楷书)
书法:
秦篆汉隶—— 魏晋:发展成为自觉的书法艺术(原因:主观:士人表达情意,客观:文具的改进)——隋唐:草书:张旭、怀素\楷书:欧阳询、柳公权、颜真卿 ——宋四家 ——明代(平民化、世俗化、个性化) ——印章:秦汉篆刻 ——宋元入画 ——明:成为艺术重要组成部分
<画>
起源:新石器时代—— 战国-汉:帛画 ——魏晋:文人画出现 ——唐:雍容华贵
——宋元:文人山水画,寄情入画—— 明清:风格奇特 ——民间绘画: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明清:木刻版画、年画、剪纸、布贴画
特点:宫廷、民间:写实; 文人:写意
<诗>
西周-春秋:《诗经》(最早)——战国: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散曲
<小说>
唐 俗讲(方式) 宋 话本(内容)
变文(内容) 说话(方式)
传奇(标志) 明清:小说
<戏曲>
原始:傩 ——先秦:傩仪、傩戏(古代戏剧萌芽)——两宋之际:南戏 ——元:杂剧(四大家)——清末:京剧形成
第三单元
基本线索是人文思想的演变和近代科学技术的革命。希腊先哲中的人文精神是人文主义之源,文艺复兴时期出现人文主义思潮,宗教改革出现基督教的人文主义,启蒙运动高扬科学与民主的旗帜使人文主义进一步发展。
希腊先哲(第12课)
1、原因:社会经济的发展民主政治制度的先进
2、代表人物:
A泰勒斯认为万物皆由水生,创立了朴素的唯物主义世界观被誉为西方“哲学之父”
B智者学派——普罗塔哥拉: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
积极作用:提倡怀疑精神反对迷信强调人的价值和人的决定作用作为教师以培养兼顾公私利益的好公民作为自己的任务
消极作用;过分强调个人的主观作用
C苏格拉底:强调知识的重要性——知识即美德;及认识人自己。
开创了哲学的新方向——使哲学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D亚里士多德:开创了逻辑学,
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三大运动的背景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兴起、发展;资产阶级力量不断壮大,要求在意识形态领域打破神学的束缚,在政治上获得权力;同时天主教会和封建势力的腐朽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因此掀起了一系列的思想文化解放活动!
文艺复兴(第13课)
1、代表人物:
A薄伽丘:《十日谈》全书贯穿人文主义思想矛头直指天主教会
B达芬奇:作品表现了当时的时代精神和人格力量,善于将解剖学透视法和明暗转移法运用于绘画之中
代表作《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
C米开朗琪罗:作品充分发挥出人体的表现力代表作是《大卫》《摩西》
D拉斐尔:作品的人物形象具有典雅明朗和谐的风格被称为“画圣”;代表作是《西斯廷圣母》
E莎士比亚;作品中热情歌颂了人的伟大和高贵;英国人文主义杰出代表;最著名的代表作是《哈姆雷特》
宗教改革(第14课)
1、马丁路德:主张“因信称义”颁布《九十五条论纲》实质是否定天主教会的绝对权威
意义:德国宗教改革开创了欧洲近代史的新纪元;改革后创立的新教登上了欧洲历史舞台与原来的天主教、东正教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
2、加尔文:主张信仰得救,提出先定论;实质是进一步为资产阶级发财致富作辩护。被誉为欧洲宗教改革的“第二位伟大人物”
意义: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意识形态方面的依据
启蒙运动(第15课)
1、孟德斯鸠:提出了三权分立的学说目的是防止君主专制实现公民的政治自由;以达到权力间的制约与平衡
《论法的精神》;三权分立的学说成为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则
2、伏尔泰:猛烈批判天主教会反对封建专制;认为自由平等是个人天赋权利;主张实行开明君主制;
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人物;称教皇为两足禽兽18世纪是伏尔泰的世纪
3、卢梭;阐述“天赋人权”学说;认为人生来平等;认为人有权推翻暴君;主张建立共和国坚持 “主权在民”
《社会契约论》;认为人类不平等的根源是私有制的出现
4、康德:认为人非工具;提出尊重他人的原则
代表作是《纯粹理性批判》他的理性最终确立了人类的主体地位;是近代西方哲学史上划时代的哲学家
三大运动的意义:
促使了人们思想的解放。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文化教育事业的进步。沉重地打击了封建势力,摧毁了天主教会的独裁。
启蒙思想与文艺复兴时期倡导的思想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相同:都注重了人的价值,都是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为资产阶级取得政治、经济上的统治地位作了思想准备。他们追求的所谓人类利益都是资产阶级的利益。
不同:(区别)启蒙运动是文艺复兴的继承和发展。
背景:文艺复兴是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物,主要是反对教会对人的束缚。
启蒙运动是资本主义发展的结果,对世俗的君主专制制度提出了批评。
内容:文艺复兴提倡“人性”,旨在摆脱天主教神学的束缚,强调追求现世的幸福;启蒙运动则前进一步,高举“理性”的旗帜,旨在反对专制主义、教权主义和封建特权,追求政治平等和经济自由。
影响:文艺复兴推动科学事业的发展;启导了欧洲范围内的宗教改革浪潮;启蒙思想是在科学事业发展的前提下出现的,它打击了专制主义的世俗统治,启导了欧洲乃至世界范围内资产阶级革命的浪潮。
近代科学(第16课)
1、哥白尼:提出了太阳中心说;
在根本上动摇宗教神学的理论基础被称为“近代科学之父”
2、伽利略:论证了哥白尼的日心说,
为牛顿经典力学的创立奠定了基础
3、牛顿:建立了经典为学的基本体系;创立了微积分,代表作是《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牛顿力学是经典物理学和天文学的基础也是现代工程力学以及有关的工程技术的理论基础
4、达尔文:提出了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论,
生物进化论从根本上改变了19世纪大多数人对生物界人类在生物界中位置的看法
5、瓦特:改良了蒸汽机,
把人类带入了蒸汽时代
6、爱迪生:创造发明了1000多项,
把人类带入了电力时代,促进了电力的广泛应用

③ 急求岳麓书社版高中历史必修3的复习提纲

复习提纲抄我现在倒是没有,不过一点点小意见。
我记得历史必修三讲的是文化。文化有一个特点就是杂。零零碎碎的知识点特别多。必修三很难挑出个重点。所以很烦人的一件事就是什么都得背到。而且文化和政治经济是很难分开的。
要说重点的话,我觉得应该是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那一章,西学东渐那一章最容易出题。而且我记得我们那时候做的特别多的一种题就是中西方的对比(近代西方和中国发展差距的对比。不过这出现在文综合里比较多)。再有就是比如问你近代中国思想的发展是怎样的。还有儒家思想要好好看。不代表其他的就不用怎么用心。冷门题还是有的。我记得我们是模拟考试还是高考的时候有点记不清了,出的就不是我们一向以为的那些所谓的重点。
其实学历史,最好的办法还是回归课本。静下来把课本从头到尾好好看几遍,不怕考试背不出的。

④ 高中历史必修三岳麓版第三单元知识要点归纳.要详细

要点是要看出题人员啊

⑤ 最新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岳麓版

一、“百家争鸣”
1背景:春秋战国时期,①经济——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②政治——周王室衰微,士大夫崛起,新的统治阶级还未有绝对的权威,思想氛围宽松。③阶级关系——“士”阶层因各诸侯国都想富国强兵、礼贤下士而思想活跃和受重用。④思想文化——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造就了一大批知识渊博和阅历丰富的文士,同时也为学术繁荣提供了舆论阵地。
2.含义:“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百家”是指思想流派之多,主要有儒家、道家(老子和庄子)、墨家(墨子)、法家(韩非子)、兵家(孙子和孙膑)、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小说家等十家;“争鸣”是指当时社会上和学术上的各种不同见解。
3.意义:①“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整个封建时代文化的基础,对中国古代文化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②在“百家争鸣”的过程中,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也形成了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包和宽容开放的特点。③“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后来社会历史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儒家思想的形成
1.孔子——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推崇为“圣人”。
(1)政治思想:思想体系的核心——“仁”和“礼”。
①“仁”即“仁者爱人”,反对统治者实行苛政和任意刑杀;提倡广泛理解和体贴他人,调整好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稳定;“爱人”就要遵循“忠恕”之道。②“礼”就是要“克己复礼”,符合西周名分等级制度。实现“礼”,就要“正名”,做到贵贱有序、名正言顺。③“为政以德”,在以“德”、“礼”治国的同时,逐步改良政治。
(2)哲学思想:“敬鬼神而远之”,优先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
(3)教育思想:办私学。教学对象——“有教无类”;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学习态度——“知之为知之”、“当仁不让于师”:学习方法——“温故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
(4)文化典籍:整理《诗》、《书》、《礼》、《易》、《乐》、《春秋》等。
(5)评价:①“仁者爱人”具有积极性,“克己复礼”具有保守性。②为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奠定了基础,在世界文化史上也具有重要影响。
2.孟子——战国著名的思想家,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学说,被尊为“亚圣”。
主张:①政治思想——“仁政”学说和民本思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②伦理观——“人性本善”。③价值观——倡导“养浩然之气”,强调先义后利,舍生取义。
评价:①“仁政”、“民本”思想对约束暴政、缓和阶级矛盾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并不是以维护人民利益为出发点的,是封建统治的一种策略。②“重义”对今天的精神文明仍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③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深远影响。
3.荀子——战国时期儒家另一重要代表,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主张:①治国以礼教为主,礼法并施。②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亦覆舟”的观点。③“性恶论”,认为环境和教育对人的成长非常重要。④提出“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的命题。
思想特点:杂取百家,但思想主体继承了儒家学说。
影响:①荀子综合法家和道家思想的积极合理成分,改造原来的儒家思想,使儒家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但在很长的时期里,他的学说被视为儒家的异端。②作为战国时期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荀子学说对中国哲学具有深远的影响。
三、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1.背景:①儒学在秦朝遭到严重打击,汉初逐渐复苏。②汉武帝时国力强盛,汉初奉行的黄老之学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③社会形势的发展需要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于是汉武帝“举贤良对策”。
2.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体系
来源:以《公羊春秋》为基础,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和法家思想
主张:①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加强中央集权。②提出“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宣扬“君权神授”,发挥了儒家的仁政思想。④提出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后人归纳为“三纲五常”。
影响:董仲舒对儒学思想的发展,有利于汉代的统治者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的统一,受到汉武帝的全面肯定。
3.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汉武帝的尊儒措施:①全面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②起用文学儒者参政。③兴办太学,建立地方教育系统。
影响:①新儒学适应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巩固了国家统一,同时也限制君权的过度膨胀。②教育逐渐为儒学所垄断,儒家经典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③太学兴盛,打破了贵族官僚世代为官的规矩,儒家地位大大提高。④儒学在各郡县得到推广,在民间开始处于独尊地位。⑤从此儒学之士在中国文化舞台上逐渐成为主角,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延续两千年之久。
四.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宋明理学)
1.背景——魏晋隋唐时期儒学的发展
①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道教迅速传播,儒学受到严峻挑战。但儒学以它顽强的生命力,兼收并蓄,开创了新局面。②隋唐时期,儒学发展更辉煌。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儒学在融会的趋势中向理学发展。儒家经典的标准读本是《五经正义》。③到宋代出现新儒学体系,即理学。
2.宋明理学的代表和思想主张
(1)理学概念:理学是儒、道、佛三家学说思想融合的产物,以“理”和“天理”为核心,更具理论化、思辨化。
(2)程朱理学
代表——北宋的程颢、程颐兄弟(著作《二程遗书》)和南宋的朱熹(著作《四书章句集注》)。朱熹是继孔孟之后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儒学思想家,宋朝理学的集大成者。
二程的主张:①“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天理是世界的本源,先有理后有物。(理学的核心思想)②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③发挥孔子“仁”的学说,认为仁是与万物俱生的。
朱熹的主张:①“理气论”。认为理和气是浑然一体、不可分离的,这是一种唯心的观点。②“心性论”。认为性无不善,情也应当从善,人们应克制感情,让道德理性来支配和指导行为。③“格物致知”是求“理”的方法。
影响:程朱理学,特别是朱熹的学术思想对我国封建社会后期影响很大,还远及日本、朝鲜和欧洲,形成“朱子学”学派。
(3)陆九渊、王阳明的心学——吸取佛教禅宗思想,把理学发展到新阶段
陆九渊——南宋理学家,认为“心即理也”,心是天地万物的渊源。提出“发明本心”(发:产生于;明:懂得;本心,自己的内心)是求理的方法,反对“格物致知”
王阳明(王守仁)——明朝中期儒学的代表人物,他把理学发展到“心学”阶段。他①认为人心是世界万物的本原,宣扬“心即理”“宇宙便是吾心”等主观唯心论的宇宙观。②提出“致良知”的学说,认为“良知”是人所固有的善性,“致良知”就能成为圣贤,进一步发挥儒家的“仁”的思想。

⑥ 高中历史必修三总复习提纲(全套)[岳麓版]

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一)知道儒家、道家、墨家、法家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认识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对儒家思想形成的重要贡献。
1、春秋战国出现“百家争鸣”根本原因:社会大变革
2、列举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并作扼要评价。
儒家:孔子 哲学思想——思想核心是“仁”、“礼”;(仁者爱人,克己复礼)
政治思想——① 主张“为政以德”(含民本思想);② 提出“正名”主张
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学习要实事求是、
“学而时习之”、“学思结合”、“当仁不让于师”
评价:① 当时未受重视,后经改造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② 在世界文化史上有重要影响。被推崇为“圣人”
孟子 政治思想——“仁政”(核心)、“民贵君轻” ——(P课文第5-6页)
哲学思想——“性善说”
道德思想——先义后利,舍生取义
人格精神——要求人们要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人格精神
评价:① 《孟子》一书被当作经典,后列为“四书”之一 ② 建立一套系统的政治学说“仁政”,成为儒家学派的重要奠基人。③ 继承并发展了孔子学说,被尊为“亚圣”,对传统文化产生很大影响。
荀子:哲学思想—— ① “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唯物主义② “性恶论”(但教育可使人由恶变善) 政治主张——以礼教为主,礼法并施
评价:① 基本继承了儒家思想,但很长时间不为正统儒家重视。
② 作为战国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对中国哲学影响深远。
道家:老子 哲学思想——① “道”是天地万物的本源,否定“天命论② 辩证法思想(矛盾对立面及转化)政治主张——“无为而治”、“小国寡民”
评价:① 中国第一个探讨宇宙本源的哲学家
② 思想体系博大精深,对中国文化,包括哲学、伦理学以及中国人的思维方式、道德人格产生了深远影响。
庄子 哲学思想——“齐物”(任何事物在本质上都是相同的“逍遥”(对事物变化要采取旁观、超然的态度)。天与人“不相胜”,人必须顺从自然
文学成就——寓言、散文蕴涵深邃的哲理智慧和神奇的浪漫主义风格,对后世影响深远。
法家:韩非:思想主张——① 主张法、术、势结合,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② 认为历史是发展的,主张变法革新。评价:① 韩非是法家的集大成者
② 其思想适应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需要。在西汉以后1000多年中,法儒结合,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统治思想的理论基础。
墨家:墨子 思想主张——“兼爱”、“非攻”、“尚力”、“节俭 评价:① 代表了下层劳动群众,特别是手工业者的利益,一度成为战国时期的显学
② 曾被广泛吸收,战国以后不再受重视。
3、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有什么重要意义(1)对后世文化学术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2)儒家思想孕育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是传统文化的核心。(3)道家思想是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 (4)法家思想中的其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改革家的理论武器。(5)它们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① 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 ② 促进了文化思想的繁荣;③ 推动了社会变革的进程。)
4. 简述儒家思想的形成过程。① 春秋末产生,其创始人是孔子,提倡“仁”“礼”的学说,但未被统治阶级所重用。
② 战国时初步发展,孟子主张“仁政”,并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使儒家思想开始与政治相结合
(二)知道罢黜百家和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1、汉代儒学(1)思想来源:以《公羊春秋》为骨干,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及法家思想;2)理论基础:“天人感应”学说:君权神授;(3)新儒学主要增加了四方面的内容:① 天人感应 ② 君权神授 ③ 三纲五常 ④ 大一统 (4)思想核心:大一统(“新”所在)
2、评价(历史意义):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维护封建统治,神化皇权;
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和打击地方割据势力;
确立了儒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文化;限制君主的权利,使君主实行“仁政”;
3、成为正统思想的原因:成为正统思想的原因:
①新儒学对于巩固国家统一,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神化皇权有积极作用(根本原因)
②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
③汉武帝通过起用儒士参政、兴办太学和地方郡学、将儒家经典确定为教科书等措施大大提高了儒学的地位。
(三)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理学时期儒学的发展。
1、背景: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道教迅速传播,儒学面临危机隋唐时期,儒学家提出三教合一的主张,吸收了佛、道精神,得到新的发展;
宋代,逐渐确立了一个以“理”或“天理”为核心的新儒学系统,即理学。
2、代表人物:北宋—程颢、程颐;南宋—朱熹、陆九渊;明朝—王守仁(王阳明)
3、主要内容:
程朱理学:“理”是世界万物的本源;“理”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道德伦理,在人身上就是人性;把握“理”就要“格物致知”(接触万事万物才能明“理”)
陆王心学:陆九渊认为“心即理也”,求“理”就是进行内心的反省;王守仁“致良知”学说认为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天理就在自己心中,只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
④宋明理学的影响 :
历史作用:① 消极——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产生了消极影响。
② 积极——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又凸显人性的庄严,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积极作用。
(四) 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结合他们的基本观点简要说明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P课文第20-22页)
4、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1、背景:政治上,专制政治的腐败,农民起义打击。
经济上,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根本原因)。
思想文化上,以程朱理学为标准的科举考试使思想界呈现出因循守旧的习气;西学东渐中近代科技开始传入,开阔了人们的眼界。
2、代表人物及主张:
(1)“异端”李贽,著作有《焚书》、《藏书》——(P课文第20页)
否定孔孟学说;批判程朱理学;倡导个性自由,反对盲从统治者的意志;追求物质享受;主张男女平等。
哲学思想:指出万物皆源于矛盾的阴阳二气,并非生于“天理”,从而否定了“存天理,灭人欲”的理论基础。
(2)顾、王、黄(各自著作见课本)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倡导言论自由,建立监督机构;学术上,主张提倡务实学风和行为,“经世致用”;经济上,重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提出“工商皆本
3、影响(评价):对君主专制统治造成了强烈冲击;给后世民众以深刻启迪;构成中国早期启蒙思想的洪流,具有解放思想的历史进步性。
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一)概述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认识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1、四大发明的概况:(1)造纸术
概况: ① 纸出现以前的书写材料——甲骨、青铜、竹木简、帛② 西汉发明植物纤维纸,不适于书写。③ 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制成能书写的纤维纸,人称“蔡侯纸”
评价:纸的发明不仅为中华文化的发展与人传承提供了有效的载体,也为当时欧洲乃至整个世界的文化传播与平民教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2)印刷术概况:① 雕版印刷术——发明于隋唐,世界最早有明确时间记载的雕版印刷品是唐咸通九年(868)印刷的《金刚经》。② 活字印刷术——北宋毕升发明,节省印刷费用,大大提高了印刷效率,对人类的文明进程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当时是泥活字,后来出现了木活字、金属活字。③ 外传——13世纪中期活字印刷术传到朝鲜,后又从西域传到欧洲。
评价: 大大推动了文化的发展,对人类的文明历程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3)火药概况:① 唐代炼丹制药时偶然发明,最早记载见于孙思邈著的《丹经》,称作硫磺伏火法。② 唐末用于战争,五代和宋朝广泛用于狩猎、开山、采石和火器。③ 14世纪初,火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评价:火药传入欧洲,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明,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解体。
(4)指南针
概况:① 战国——司南 ② 北宋——指南针发明,并用于航海。③ 13世纪传入西欧,在地理大发现中起了重要作用。
评价:促进了远洋航行,迎来了地理大发明的时代。
2、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进程的贡献:中国古代科技方面的成就,长期领先于世界,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推动了世界科技文化的发展,在欧洲资产阶级战胜封建主义,由封建主义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中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
总结: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春秋时期创立(孔子及其主要学说)——战国时期发展(孟子与荀子及其学说)——西汉确立独尊地位(董仲舒及其大一统思想)——南北朝时期出现危机——宋明儒学的创新(理学的代表人物及主张)——明清时期遭到批判(代表人物及主张)
(二)概述汉字和绘画的起源,知道东晋、唐、宋时期的著名书法名家,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
1、汉字与书法(1)文字的发展历程:刻画符号(新石器时代)——商甲骨文(最早的成熟文字)——商周金文(标准字体:籀文)——春秋战国:混乱——秦:书同文(小篆、隶书)(2)书法:秦篆汉隶——魏晋:发展成为自觉的书法艺术(原因:主观:士人表达情意;客观:文具的改进)(王羲之“书圣”《兰亭序》)——隋唐(风格多样):草书――张旭、怀素;楷书――欧阳询、柳公权、颜真卿——宋四家(追求个性忽略法度)——明代(平民化、世俗化、个性化)
朝代 时代风貌 书法名家 艺术特色
魏晋南
北朝 社会危机、士人群体形成、文具改进 王羲之 虚玄灵动
隋 唐 盛世气象 张旭、怀素 狂放不羁
颜真卿、柳公权 注重规范法度
宋 代 社会生活丰富多样 宋四家、赵佶 追求个性、有意无法
明 代 社会平民化、世俗化 祝枝山、文徵明 强调个性化
清 代 世运转衰
士人趋时应度 刘墉、翁方刚 馆阁体精润美媚,了无生气
包世臣、康有为 力挽颓风、矫枉过正
2、绘画①起源:新石器时代——战国两汉:帛画——魏晋:文人画出现(代表人物及绘画特点)——唐:雍容华贵(代表人物及绘画特点)——宋元:文人山水画,独立画种,注重意境(原因:文人阶层壮大,理学的兴起)——明清:风格奇特(原因:时代的变化,社会动荡)
②民间绘画:a兴起原因:商业兴盛、城市发展、文化普及b代表:张择端(北宋)《清明上河图》;明清――木刻版画、年画、剪纸、布贴画③中国古代绘画的基本特点:一方面盛行注重写实的宫廷和民间绘画;另一方面出现了非功利、主写意的文人画;不求形似,注重个人主观性情的抒发,表现手法灵活、自由。
(三)知道诗经、楚辞和汉赋的文学成就,概述李白、杜甫、苏轼、辛弃疾等人的文学艺术成就,知道明清四大长篇小说;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1、诗经: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反映贵族平民的生活。
2、楚辞:战国时期屈原等人吸收南方民歌精华,采用楚国方言,创造出的一种新体诗歌,其特点为句式自由灵活;代表:屈原——《离骚》
3、汉赋:特点是铺陈词藻、文采华丽,是一种带韵散文。如西汉司马相如《子虚赋》
4、唐诗:(1)繁荣原因:①统一、强盛 ②中外、民族间交流频繁 ③开明、兼容的文化政策 ④科举制度的确立(2)主要代表人物及其风格、代表作:李、杜、白见课本
主要代表人物及其风格、代表作:
代表人物 时代特点 作品风格 代表作 流派
李白 (诗仙) 盛唐 豪迈奔放、想象丰富、手法夸张 《早发白帝城》《蜀道难》 浪漫主义
杜甫(诗圣)
其诗称为“诗史” 唐由盛转衰时 诗风浑厚深沉,语言凝重精练 “三吏”“三别” 现实主义
白居易
晚唐 讽喻诗:平实浅近、针砭时弊
叙事诗:韵味绵长 《秦中吟》、《新乐府》
《长恨歌》、《琵琶行》
5、宋词(1)繁荣原因:①商业的繁荣、城市生活更加丰富,适应市井生活需要 ② 山河的破碎、民众的苦难使人们的感情更加丰富 ③“长短句”能灵活地表达情感
(2)特点:句子长短参差,便于抒发感情,可配乐演奏
(3)代表:(豪放派和婉约派代表人物及代表作见课本42页)
婉约派——柳永 《雨霖霖》;李清照
豪放派——苏轼 《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陆游
6、元散曲:——(P课文第43页)
(1)背景:汉族文人进取无望,用以抒发愁闷情怀。社会下层文人对社会黑暗、人民悲惨遭遇的不满。 (2)代表人物:关汉卿《窦娥冤》,马致远《秋思》。
7、明清小说; (1)社会背景:① 商品经济的发达,工商业城镇兴起,市民阶层崛起,对文学的需求增多
② 社会识字率的普遍提高,更多的下层文人从事小说创作 ③ 印刷术不断完善,书坊书肆迅速发展 ④ 社会上弥漫着拜金逐利的风气,商人第一次作为被歌颂的对象 ⑤ 各种社会危机、社会矛盾逐渐加深,使一些文人对现实进行批判。(2)成就:① “四大奇书” 《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② “三言”“二拍”《警世通言》《喻世明言》《醒世通言》《初刻拍案惊奇》《续刻拍案惊奇》③ 批判现实的作品《红楼梦》《聊斋志异》《儒林外史》四大长篇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
三、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一)概述林则徐、魏源、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1、“开眼看世界”(19世纪四五十年代①背景: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冲击加剧,中西方联系扩大
②林则徐,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设译馆,翻译外国报刊书籍如《各国律例》,编译《四洲志》,开了中国近代由爱国而研究学习西方的先河
③魏源,编写《海国图志》,明确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
④意义:以林则徐、魏源为先导,“开眼看世界”的思想发展成一股社会思潮,从此,为抵御外侮,谋求民族与国家独立自强而探究学习西方,逐渐成为中国近代的思想主流。
2、“中体西用”(19世纪60-90年代)——(P课文第88-89页)
背景:① 西学的传播猛烈冲击着以儒学为核心的传统文化② 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清政府面对内忧外患的形势③ 以曾国藩、李鸿章和张之洞为首的洋务派看到西方船坚炮利,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师夷长技以自强”。
含义:“中学为体”是强调以中国的纲常名教作为决定国家社会命运的根本;
“西学为用”是主张采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近代科学技术,效仿西方国家在教育、赋税武备等方面的一些具体措施,举办洋务新政,来挽救清王朝。
实质:在维护固有的制度和纲常礼教的前提下,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达到巩固清王朝统治的作用。
作用:随着洋务运动的实践,促进了西学在中国的传播;也对中国教育制度的改革起了促进作用。中法战争和中日甲午战争的失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
3、维新变法思想及作用:——(P课文第89-90页)
1)早期维新思想:最初支持洋务派和洋务运动,王韬、郑观应为代表人物,随着中法战争的失败,早期维新派开始提出改良政治、实行君主立宪制度的要求,还主张发展工商业。这些主张对当时知识分子的思想注意力从工商科技转移到政治制度方面起到了启蒙作用,但未能形成系统和付诸实践。
2)维新思想的发展:(19世纪90年代以来)
①背景:民族工业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的形成;先进人士西学知识的增长促使资产阶级维新思想有进一步的发展。
②代表人物及思想:A、康有为,著有《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等,借用经学外衣、利用孔子权威来否定专制统治的思想基础,为维新变法提供合乎传统文化价值的理论依据;其思想产生了“大飓风”和“火山大喷火”般的巨大影响。
B、梁启超,突破康有为理论的束缚,积极宣传民权思想,用进化论阐述君主立宪取代君主专制的必然性。
C、谭嗣同。极力批判专制君权、宗法等级制度及纲常礼教,倡导男女平等,堪称维新运动的勇士。
D、严复,系统传播西方思想文化的第一人,提出“自由为体,民主为用”主张,借用进化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原理阐述维新变法的重要性。
③维新派与顽固派进行论战;内容包括要不要维新变法,要不要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制度、要不要废“八股”、提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等;这场论战使维新思想得到更为广泛的传播,形成了一次影响深远的思想解放运动,为中国文化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3)维新思想的影响:①维新思想是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发展的过程中,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而产生发展的,它将变法图存与发展资本主义相结合,反映了这一时期的社会主题和政治要求②是先进中国人西方学习进一步深入的表现,突破了“开眼看世界”“中体西用”的物质层面,深入到制度层面
③维新思想极大的冲击了封建思想,动摇了封建社会的理论基础,有力地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开展,成为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
④但由于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决定它并没有彻底批判封建传统文化。
(二)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了解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1、背景:——(P课文第92页)
①经济基础——“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②阶级基础——资产阶级队伍壮大,强烈要求实现民主政治;
③思想基础——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入;
④政治状况——辛亥革命后,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袁世凯复辟帝制,人民强烈反对
⑤直接原因——袁世凯为复辟造舆论,掀起复古尊孔逆流,遭到具有民主思想的知识分子的强烈反对。认识到在中国要实现真正的民主政治,不但要进行政治革命,还必须进行思想革命。
2、标志:——(P课文第92页)
进作用。中法战争和中日甲午战争的失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
3、维新变法思想及作用:——(P课文第89-90页)
1)早期维新思想:最初支持洋务派和洋务运动,王韬、郑观应为代表人物,随着中法战争的失败,早期维新派开始提出改良政治、实行君主立宪制度的要求,还主张发展工商业。这些主张对当时知识分子的思想注意力从工商科技转移到政治制度方面起到了启蒙作用,但未能形成系统和付诸实践。
2)维新思想的发展:(19世纪90年代以来)
①背景:民族工业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的形成;先进人士西学知识的增长促使资产阶级维新思想有进一步的发展。
②代表人物及思想:A、康有为,著有《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等,借用经学外衣、利用孔子权威来否定专制统治的思想基础,为维新变法提供合乎传统文化价值的理论依据;其思想产生了“大飓风”和“火山大喷火”般的巨大影响。
B、梁启超,突破康有为理论的束缚,积极宣传民权思想,用进化论阐述君主立宪取代君主专制的必然性。
C、谭嗣同。极力批判专制君权、宗法等级制度及纲常礼教,倡导男女平等,堪称维新运动的勇士。
D、严复,系统传播西方思想文化的第一人,提出“自由为体,民主为用”主张,借用进化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原理阐述维新变法的重要性。
③维新派与顽固派进行论战;内容包括要不要维新变法,要不要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制度、要不要废“八股”、提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等;这场论战使维新思想得到更为广泛的传播,形成了一次影响深远的思想解放运动,为中国文化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3)维新思想的影响:①维新思想是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发展的过程中,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而产生发展的,它将变法图存与发展资本主义相结合,反映了这一时期的社会主题和政治要求②是先进中国人西方学习进一步深入的表现,突破了“开眼看世界”“中体西用”的物质层面,深入到制度层面
③维新思想极大的冲击了封建思想,动摇了封建社会的理论基础,有力地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开展,成为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
④但由于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决定它并没有彻底批判封建传统文化。
(二)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了解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1、背景:——(P课文第92页)
①经济基础——“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②阶级基础——资产阶级队伍壮大,强烈要求实现民主政治;
③思想基础——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入;
④政治状况——辛亥革命后,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袁世凯复辟帝制,人民强烈反对
⑤直接原因——袁世凯为复辟造舆论,掀起复古尊孔逆流,遭到具有民主思想的知识分子的强烈反对。认识到在中国要实现真正的民主政治,不但要进行政治革命,还必须进行思想革命。
2、标志:——(P课文第92页)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钱玄同、刘半农等
活动基地:北京大学 主要阵地:《新青年》(发表的意义见课本93页)
3、主要内容:——(P课文第93页)
①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民主和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内容
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攻击以孔子和儒学为代表的旧礼教,旧道德,竖起了“打倒孔家店”的大旗——(P课文第94页)
③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a.胡适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b.陈独秀主张推倒陈腐、雕琢、迂晦的旧文学,建设平易、新鲜、通俗的新文学;c.鲁迅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奠基之作,是新文学的典范——(P课文第96页)
④ 十月革命后,竭力宣传马克思主义。
4、思想影响:——(P课文第97页)
①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在政治上和思想上给专制主义以沉重打击,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②对促进中国人民特别是青年知识分子觉醒起了巨大的作用
③是一场伟大的民主主义的思想启蒙和文化革新运动

五、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一)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简要说明科技进步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作用。
1、重大成就如下:——(P课文第120-122页)
时间 重大成就 作用与意义
1964年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我国由此跨入和国家行列
1966年 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 我国有了用于施展的战略核导弹
1967年 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1970、4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 1 号”发射成功 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1973年 袁
(二)简述达尔文及其进化论的主要观点,概述科学与宗教在人类起源问题上的分歧。
1、进化论出现的背景:——(P课文第67页)
改革的年代,但相继成功的欧洲各国并没有出现启蒙学者所描绘的美好景象,人们将对现实的不满反映到文学艺术领域,产生了浪漫主义与批判现实主义。
① 巴尔扎克:——(P课文第76页)
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代表作《人间喜剧》,由91部小说组成,刻画了2400多个人物形象,展示了19世纪前期整个法国的社会生活,尤其在揭露资本主义社会金钱罪恶方面入木三分,被誉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网络全书。”
② 列夫•托尔斯泰:——(P课文第76-77页)
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代表作《战争与和平》,罗曼罗兰赞誉此书为“近代的《伊利亚特》”。
③特点:强调真实具体的描写现实生活,揭露批判社会黑暗,着力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二)知道凡高和毕加索,简要说明其主要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艺术价值。
1、现代美术时代背景:
第二次工业革命是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现代社会生活各方面发生深刻变化,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现代艺术即为这种变化的反映。
2、现代美术:——(P课文第81页)
①凡高:后印象派代表,作品为《向日葵》;他的作品色彩极其强烈,富有个性,充满了火一样的热情,他被称为“扑向太阳的画家”。
②西班牙画家毕加索,现代派代表,采用夸张、变形与抽象的表现手法,大胆运用各种材料,代表作为《坐在椅子上的女人》《格尔尼卡》等。
②发展:到1927年之前为默片时代,此间,美国人格里菲斯被誉为“现代电影之父”。卓别林为杰出演员,代表作品有《城市之光》《摩登时代》《大独裁者》等
③随着影像与声音结合技术的成熟,有声电影崛起,世界电影进入全面繁荣阶段,如奥斯卡奖的设置。
2、电视:①1929年,英国人贝尔德发明了电视
②优势:兼具多种媒体优势,具有覆盖面广、时效强和现场感强的特点
③主要功能:传播咨讯;开展远程教育;娱乐;展示世界各地优秀艺术品。
④意义:丰富精神生活,扩大视野,提高素养,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对现代社会产生深远影响。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3、影视艺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影视艺术的产生是社会进步的产物,反映了人类科学技术方面的进步,引领文明的发展趋势和社会风尚,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对人类生活产生深远影响。

⑦ 高中历史必修三14课理性之光 知识点总结(岳麓版)

第十四课 理性之光——启蒙运动
一、启蒙运动兴起的背景、性质、指导思想
1、启蒙运动兴起的背景
经济: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
政治:封建专制制度严重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思想: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科技:自然科学发展,提供了锐利的武器
2、启蒙运动的性质:资产阶级反封建专制制度的思想文化的解放运动
3、启蒙运动的指导思想:理性主义
含义:理性是与感性相对而言的,感性是停留在表面的、是肤浅的;理性是指人的思考与判断,是指不用外界的权威来判断一切事物,只敬畏真实,尊重科学,不再信奉传统与教条。它是深刻的、是挖掘事物内在本质的。
二、启蒙思想家及其思想主张
1、孟德斯鸠生平及其作品
(1)孟德斯鸠生平及代表作
是法国启蒙运动时期的杰出思想家,资产阶级国家和法制理论的奠基人。 出身贵族,曾担任波尔多法院的院长,用27年时间完成《论法的精神》
(2)孟德斯鸠的思想: “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之手,自由就不复存在”。
三权分立:防止君主专制,确保公民政治自由
(3)孟德斯鸠的思想影响:成为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基本原则
2、伏尔泰及其思想主张: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因猛烈抨击天主教的黑暗统治和封建统治者的腐败,他曾两次被投入巴士底狱
(1)伏尔泰的思想:自由平等
①自由是人人享有的一种天赋权利,不应受到任何侵犯,这种天赋人权只受法律支配;
②平等则依味着反对等级制度和封建特权,人人生而平等。而政府只不过是从法律上来保护人们的自由、平等权利的国家政治制度攻权力结构;
③建立依靠资产阶级力量的开明君主制,让人民享有言论、出版、选举等自由。
(2)伏尔泰思想的影响:他的思想对18世纪的欧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3、卢梭及其思想主张
(1)卢梭的代表作:《社会契约论》
(2)卢梭的思想主张:主张创立民族共和国
①天赋人权;②人民主权(主权在民);③社会契约;④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在于私有制
(3)卢梭思想的影响:批判封建制度、宣传理性至上的启蒙思想家中最激进的民主主义者。
3、康德及其思想主张
(1)主要著作:《纯粹理性批判》
(2)康德的思想主张:①人非工具;②尊重他人;人应该尊重别人的感受,而不是视他为便利自己的工具。
(3)康德思想的影响:
康德是近代西方哲学史上划时代的哲学家;他的理性批判哲学最终确立了人类的主体地位。
三、启蒙运动的影响
1、是欧洲资产阶级掀起的又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2、丰富和发展了人文主义内涵,更具鲜明的政治革命性质;
3、不仅为资产阶级革命作了舆论准备,而且人类社会创造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4、对近代欧洲乃至世界的政治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⑧ 岳麓版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http://wenku..com/view/912cfc135f0e7cd184253644.html

⑨ 高中历史必修三 岳麓版 第五单元 知识点 详细点

第20课复 西学东渐 主要内制容:开眼看世界(主要掌握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洋务运动时期的“中体西用”思想;维新思想(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是其产生的主要原因;主要掌握康有为、梁启超的思想以及严复进入的进化论思想——社会达尔文主义)。
第21课 新文化运动 主要内容:陈独秀思想的转变(资产阶级激进派——接受马克思主义);民主与科学思想;全盘西化与对传统文化的全盘否定
第22课 孙中山的民主追求 主要内容:三民主义到新三民主义的变化(这是重点,主要掌握旧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主义的相同与不同)
第23课 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主要内容: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发展,成熟,及其个各阶段的代表作品和主要内容,这些都需要掌握
第24课 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南 主要内容:邓小平理论(主要掌握改革开放的背景——实践是检验认识的唯一真理;南巡讲话的主要内容);三个代表的主要内容和作用掌握就可以了;科学发展观了解就行。这一课中邓小平理论是重点。

阅读全文

与历史必修三知识点岳麓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