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历史知识 > 历史学的熵

历史学的熵

发布时间:2021-02-10 07:10:09

1. 怎么判断化学反应中的熵变正负

同物质的量的物质的熵:气体>液体>固体

只看方程式一般只有少数几种情况内可以判断:反应物只容有固体,而产物有气体(如碳酸钙分解);还有就是单质生成化合物(如碳跟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熵增。

还有一种情况可以判断:本来是非自发反应,升温后变成自发反应,熵增。

比如电解水的反应就是一个熵增的过程,液体变成气体,混乱度增大了。

固体变成气体,液体的过程都是熵增的。

对于气体反应生成气体,则要比较气体前面的系数了。

(1)历史学的熵扩展阅读

熵变影响因素

1、熵变(ΔS)与体系中反应前后物质的量的变化值有关:

a、对有气体参加的反应:

主要看反应前后气体物质的量的变化值即Δn(g),Δn(g)正值越大,反应后熵增加越大;Δn(g)负值越大,反应后熵减越多;

b、对没有气体参加的反应:

主要看各物质总的物质的量的变化值即Δn(总),Δn(总)正值越大,熵变正值越大;Δn(总)负值绝对值越大,熵变也是负值的绝对值越大,但总的来说熵变在数值上都不是特别大。

2、熵变(ΔS)值随温度的改变变化不大,一般可不考虑温度对反应熵变(ΔS)的影响。

3、熵变(ΔS)值随压力的改变变化也不大,所以可不考虑压力对反应熵变的影响。

2. 如何理解物理化学熵的定义

熵,热力学中表征物质状态的参量之一,用符号S表示,其物理意义是体系混乱程度的度量。
克劳修斯(T.Clausius) 于1854年提出熵(entropie)的概念, 我国物理学家胡刚复教授于1923年根据热温商之意首次把entropie译为“熵”。A.Einstein曾把熵理论在科学中的地位概述为“熵理论对于整个科学来说是第一法则”。查尔斯·珀西·斯诺(C.P.Snow)在其《两种文化与科学革命》一书中写道: “一位对热力学一无所知的人文学者和一位对莎士比亚一无所知的科学家同样糟糕”.熵定律确立不久,麦克斯韦(J.C.Maxwell)就对此提出一个有名的悖论试图证明一个隔离系统会自动由热平衡状态变为不平衡。实际上该系统通过麦克斯韦妖的工作将能量和信息输入到所谓的“隔离系统”中去了。这种系统实际是一种“自组织系统”。
以熵原理为核心的热力学第二定律, 历史上曾被视为堕落的渊薮。美国历史学家亚当斯H.Adams(1850-1901)说:“这条原理只意味着废墟的体积不断增大”。有人甚至认为这条定律表明人种将从坏变得更坏,最终都要灭绝。热力学第二定律是当时社会声誊最坏的定律。社会实质上不同于热力学上的隔离系统,而应是一种“自组织系统”。

3. 急急急!请各位朋友谈谈你们对“熵”的认识.谢谢大家!

熵shang 释义 1:物理学上指热能除以温度所得的商,标志热量转化为功的程度。 2: 科学技术上用来描述、表征体系混乱度的函数。亦被社会科学用以借喻人类社会某些状态的程度。 3:熵是生物亲序,是行为携灵现象。科学家已经发明了测量无序的量,它称作熵,熵也是混沌度,是内部无序结构的总量。 英译entropy 熵指的是体系的混乱的程度,它在控制论、概率论、数论、天体物理、生命科学等领域都有重要应用,在不同的学科中也有引申出的更为具体的定义,是各领域十分重要的参量。熵由鲁道夫·克劳修斯(Rudolf Clausius)提出,并应用在热力学中。后来在,克劳德·艾尔伍德·香农(Claude Elwood Shannon)第一次将熵的概念引入到信息论中来。 [编辑本段]历史 1850年,德国物理学家鲁道夫·克劳修斯首次提出熵的概念,用来表示任何一种能量在空间中分布的均匀程度,能量分布得越均匀,熵就越大。一个体系的能量完全均匀分布时,这个系统的熵就达到最大值。 在克劳修斯看来,在一个系统中,如果听任它自然发展,那么,能量差总是倾向于消除的。让一个热物体同一个冷物体相接触,热就会以下面所说的方式流动:热物体将冷却,冷物体将变热,直到两个物体达到相同的温度为止。克劳修斯在研究卡诺热机时,根据卡诺定理得出了对任意循环过程都都适用的一个公式 :dS=(dQ/T)。 对于绝热过程Q=0,故S≥0,即系统的熵在可逆绝热过程中不变,在不可逆绝热过程中单调增大。这就是熵增加原理。由于孤立系统内部的一切变化与外界无关,必然是绝热过程,所以熵增加原理也可表为:一个孤立系统的熵永远不会减少。它表明随着孤立系统由非平衡态趋于平衡态,其熵单调增大,当系统达到平衡态时,熵达到最大值。熵的变化和最大值确定了孤立系统过程进行的方向和限度,熵增加原理就是热力学第二定律。 1948年,香农在Bell System Technical Journal上发表了《通信的数学原理》(A Mathematical Theory of Communication)一文,将熵的概念引入信息论中。 [编辑本段]熵函数的来历 热力学第一定律就是能量守恒与转换定律,但是它并未涉及能量转换的过程能否自发地进行以及可进行到何种程度。热力学第二定律就是判断自发过程进行的方向和限度的定律,它有不同的表述方法:热量不可能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热量不可能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而不引起其他变化;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取出热量使之全部转化为功而不发生其他变化;第二类永动机是不可能造成的。热力学第二定律是人类经验的总结,它不能从其他更普遍的定律推导出来,但是迄今为止没有一个实验事实与之相违背,它是基本的自然法则之一。 由于一切热力学变化(包括相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方向和限度都可归结为热和功之间的相互转化及其转化限度的问题,那么就一定能找到一个普遍的热力学函数来判别自发过程的方向和限度。可以设想,这种函数是一种状态函数,又是一个判别性函数(有符号差异),它能定量说明自发过程的趋势大小,这种状态函数就是熵函数。 如果把任意的可逆循环分割成许多小的卡诺循环,可得出 ∑(δQi/Ti)r=0 (1) 即任意的可逆循环过程的热温商之和为零。其中,δQi为任意无限小可逆循环中系统与环境的热交换量;Ti为任意无限小可逆循环中系统的温度。上式也可写成 ∮(δQr/T)=0 (2) 克劳修斯总结了这一规律,称这个状态函数为“熵”,用S来表示,即 dS=δQr/T (3) 对于不可逆过程,则可得 dS>δQr/T (4) 或dS-δQr/T>0 (5) 这就是克劳修斯不等式,表明了一个隔离系统在经历了一个微小不可逆变化后,系统的熵变大于过程中的热温商。对于任一过程(包括可逆与不可逆过程),则有 dS-δQ/T≥0 (6) 式中:不等号适用于不可逆过程,等号适用于可逆过程。由于不可逆过程是所有自发过程之共同特征,而可逆过程的每一步微小变化,都无限接近于平衡状态,因此这一平衡状态正是不可逆过程所能达到的限度。因此,上式也可作为判断这一过程自发与否的判据,称为“熵判据”。 对于绝热过程,δQ=0,代入上式,则 dSj≥0 (7) 由此可见,在绝热过程中,系统的熵值永不减少。其中,对于可逆的绝热过程,dSj=0,即系统的熵值不变;对于不可逆的绝热过程,dSj>0,即系统的熵值增加。这就是“熵增原理”,是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述,即在隔离或绝热条件下,系统进行自发过程的方向总是熵值增大的方向,直到熵值达到最大值,此时系统达到平衡状态。 [编辑本段]熵函数的统计学意义 玻尔兹曼在研究分子运动统计现象的基础上提出来了公式: S=k×LnΩ (8) 其中,Ω为系统分子的状态数,k为玻尔兹曼常数。 这个公式反映了熵函数的统计学意义,它将系统的宏观物理量S与微观物理量Ω联系起来,成为联系宏观与微观的重要桥梁之一。基于上述熵与热力学几率之间的关系,可以得出结论:系统的熵值直接反映了它所处状态的均匀程度,系统的熵值越小,它所处的状态越是有序,越不均匀;系统的熵值越大,它所处的状态越是无序,越均匀。系统总是力图自发地从熵值较小的状态向熵值较大(即从有序走向无序)的状态转变,这就是隔离系统“熵值增大原理”的微观物理意义。 [编辑本段]基本特性 ·熵均大于等于零,即,H_s \ge 0。 ·设N是系统S内的事件总数,则熵H_s \le log_2N。当且仅当p1=p2=...=pn时,等号成立,此时熵最大。 ·联合熵:H(X,Y) \le H(X) + H(Y),当且仅当X,Y在统计学上相互独立时等号成立。 ·条件熵:H(X|Y) = H(X,Y) - H(Y) \le H(X),当且仅当X,Y在统计学上相互独立时等号成立。 ·社会学意义:从宏观上表示世界和社会在进化过程中的混乱程度。 [编辑本段]应用 热力学 熵在热力学中是表征物质状态的参量之一,通常用符号S表示。在经典热力学中,可用增量定义为dS=(dQ/T),式中T为物质的热力学温度;dQ为熵增过程中加入物质的热量。下标“可逆”表示加热过程所引起的变化过程是可逆的。若过程是不可逆的,则dS>(dQ/T)不可逆。从微观上说,熵是组成系统的大量微观粒子无序度的量度,系统越无序、越混乱,熵就越大。热力学过程不可逆性的微观本质和统计意义就是系统从有序趋于无序,从概率较小的状态趋于概率较大的状态。 单位质量物质的熵称为比熵,记为s。熵最初是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引出的一个反映自发过程不可逆性的物质状态参量。 热力学第二定律是根据大量观察结果总结出来的规律,有下述表述方式: ①热量总是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不可能作相反的传递而不引起其他的变化; ②功可以全部转化为热,但任何热机不能全部地、连续不断地把所接受的热量转变为功(即无法制造第二类永动机); ③在孤立系统中,实际发生的过程总使整个系统的熵值增大,此即熵增原理。摩擦使一部分机械能不可逆地转变为热,使熵增加。热量dQ由高温(T1)物体传至低温(T2)物体,高温物体的熵减少dS1=dQ/T1,低温物体的熵增加dS2=dQ/T2,把两个物体合起来当成一个系统来看,熵的变化是dS=dS2+dS1>0,即熵是增加的。 物理学家玻尔兹曼将熵定义为一种特殊状态的概率:原子聚集方式的数量。可精确表示为: S=KlogW K是比例常数,现在称为玻尔兹曼常数。 科学哲学 科学技术上泛指某些物质系统状态的一种量(liàng)度,某些物质系统状态可能出现的程度。亦被社会科学用以借喻人类社会某些状态的程度。熵是不能再被转化做功的能量的总和的测定单位。这个名称是由德国物理学家鲁道尔夫·克劳修斯〔鲁道尔夫·克劳修斯(1822—1888)〕德国物理学家,热力学的奠基人之一。于1868年第一次造出来的。但是年轻的法国军官沙迪·迦诺〔沙迪·迦诺(1796—1832)〕一般译作“卡诺”,法国物理学家、工程师,在研究热机效率的过程中,提出了“卡诺循环”定理。却比克劳修斯早41年发现了熵的原理。迦诺在研究蒸汽机工作原理时发现,蒸汽机之所以能做功,是因为蒸汽机系统里的一部分很冷,而另一部分却很热。换一句话说,要把能量转化为功,一个系统的不同部分之间就必须有能量集中程度的差异(即温差)。当能量从一个较高的集中程度转化到一个较低的集中程度(或由较高温度变为较低温度)时,它就做了功。更重要的是每一次能量从一个水平转化到另一个水平,都意味着下一次能再做功的能量就减少了。比如河水越过水坝流入湖泊。当河水下落时,它可被用来发电,驱动水轮,或做其他形式的功。然而水一旦落到坝底,就处于不能再做功的状态了。在水平面上没有任何势能的水是连最小的轮子也带不动的。这两种不同的能量状态分别被称为“有效的”或“自由的”能量,和“无效的”或“封闭的”能量。 熵的增加就意味着有效能量的减少。每当自然界发生任何事情,一定的能量就被转化成了不能再做功的无效能量。被转化成了无效状态的能量构成了我们所说的污染。许多人以为污染是生产的副产品,但实际上它只是世界上转化成无效能量的全部有效能量的总和。耗散了的能量就是污染。既然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既不能被产生又不能被消灭,而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能量只能沿着一个方向——即耗散的方向——转化,那么污染就是熵的同义词。它是某一系统中存在的一定单位的无效能量。 信息论 在信息论中,熵表示的是不确定性的量度。信息论的创始人香农在其著作《通信的数学理论》中提出了建立在概率统计模型上的信息度量。他把信息定义为“用来消除不确定性的东西”。 熵在信息论中的定义如下: 如果有一个系统S内存在多个事件S = {E1,...,En}, 每个事件的机率分布 P = {p1, ..., pn},则每个事件本身的讯息为 Ie = log2pi (对数以2为底,单位是位元(bit)) Ie = lnpi (对数以e为底,单位是纳特/nats) 如英语有26个字母,假如每个字母在文章中出现次数平均的话,每个字母的讯息量为 I_e = -\log_2 {1\over 26} = 4.7 ;而汉字常用的有2500个,假如每个汉字在文章中出现次数平均的话,每个汉字的信息量为 I_e = -\log_2 {1\over 2500} = 11.3 整个系统的平均消息量为 H_s = \sum_{i=1}^n p_i I_e = -\sum_{i=1}^n p_i \log_2 p_i 这个平均消息量就是消息熵。因为和热力学中描述热力学熵的玻耳兹曼公式形式一样,所以也称为“熵”。 如果两个系统具有同样大的消息量,如一篇用不同文字写的同一文章,由于是所有元素消息量的加和,那么中文文章应用的汉字就比英文文章使用的字母要少。所以汉字印刷的文章要比其他应用总体数量少的字母印刷的文章要短。即使一个汉字占用两个字母的空间,汉字印刷的文章也要比英文字母印刷的用纸少。 实际上每个字母和每个汉字在文章中出现的次数并不平均,因此实际数值并不如同上述,但上述计算是一个总体概念。使用书写单元越多的文字,每个单元所包含的讯息量越大。 I(A)度量事件A发生所提供的信息量,称之为事件A的自信息,P(A)为事件A发生的概率。如果一个随机试验有N个可能的结果或一个随机消息有N个可能值,若它们出现的概率分别为p1,p2,…,pN,则这些事件的自信息的和:[H=-SUM(pi*log(pi)),i=1,2…N]称为熵。

4. 哲学中的熵原理

熵定律是科学定律之最,这是爱因斯坦的观点。我们知道能源与材料、信息一样,是物质世界的三个基本要素之一,而在物理定律中,能量守恒定律是最重要的定律,它表明了各种形式的能量在相互转换时,总是不生不灭保持平衡的。

熵的概念最早起源于物理学,用于度量一个热力学系统的无序程度。热力学第二定律,又称“熵增定律”,表明了在自然过程中,一个孤立系统的总混乱度(即“熵”)不会减小。

(4)历史学的熵扩展阅读:

熵定律是指热力学第二定律。即能量只能从可利用向不可利用、从有序向无序、从有效向无效转化,亦即向耗散的方向转化,不可逆转。熵是不能再被转化做功的能量总和的测定单位。“熵”一词由德国物理学家克劳修斯1868年首次提出。他认为,世界的熵(即无效能量的总和)总是趋向最大的量。

罗塞尔解释为,“每当在一个区域聚有大量能量,而邻近区域能量较少时,能量就呈现出从这个区域向邻近区域流动,直至达到平衡”。在这一过程中,自由或有效的能量被用完、耗散。1981年,美国的里夫金和霍华德在《熵:一种新的世界观》中赋予熵定律以哲学意义,向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提出警告。

在心理学中,熵被荣格引用,他认为,假如两种价值的强度不均等,能量会由较强的价值流向较弱的价值,直至平衡。当角色原型过分发展而阴影原型呈低度发展时,能量会由角色原型流入阴影原型。

5. 数学中“熵”的概念是怎么定义的

博弈圣经著作人对纳什的嘲讽


博弈圣经著作人的经典名句;0、1、二维平均,称平衡,0、1、2、三维平均,称均衡。

在0、1、二维记录的系统中,0、1、这两种输赢粒子,必需构成博弈进程中的基本单元,冯·诺伊曼发现,有一个“极小极大定理”存在其中,(极小极大定理,就是要么极端的输、要么极端的赢),从长远来看,两种粒子出现的一次平均、是一次平衡,多次平均、就是多次平衡,里面并不存在两种粒子扯平的趋势。两种粒子的未来、不受过去所发生的、任何粒子事件的影响。0、1、两种粒子趋于平衡的预期,已经被极小极大定理彻底否决。

在0、1、二维粒子随机走动的系统中,只存在平均、不存在平均律,也就是不存在三维均衡。博弈圣经著作人的经典名句;策略,就不存在0、1、二维系统中。纳什均衡提出时,当场就遭到冯·诺依曼的贬低、嘲笑和断然否定。

谈到“纳什均衡”,有位记者请纳什用通俗的语言来解释他的理论。纳什说;“‘纳什均衡’并不高深,它就像中国人发明的一种、三个人玩的扑克游戏,“纳什均衡”就是一个简单的三人博弈游戏”。中国有那么多人玩扑克,又玩了那么多年,纳什还提醒了中国人半个多世纪,纳什均衡并不高深,中国人竟没有一个人发现三个人玩的扑克游戏中、还有一个‘均衡占优理论’。人们不禁要问;纳什他自己玩过几次三人扑克游戏?他和谁玩的?他是怎么发现的均衡?均衡理论又是怎么单方占优的?在他所有的文章中,为什么没有对中国的扑克游戏展开叙述。一副扑克三个人玩,一个人18张牌,在连续记录的0、1、2、三维系统中,18张牌只能记录成、18个红蓝小点而已,它是怎么个均衡法呢?我打一个比喻,纳什让工人用砖给他铺一个场地,他只给了18块砖......这是不是太令人费解了。2017年,美国东部时间1月30日,CMU开发的机器程序与四名职业玩家、约战匹兹堡大赌场,并在持续20天的比赛时间中,每天每人1500次押注,20天一人共押30000次,四人共玩了12万次表示均衡方可分出输赢。18个红蓝小点咋均衡呢?纳什均衡是什么呢?正常人不知道,只有神经病才知道。

他在60多年的时间里,没有人见过他、用中国的扑克表演过什么是、非合作纳什均衡,什么是纳什均衡占优策略,他既没有实际表演,也没有给出明确的理论说明,这令关注纳什占优策略的人,大为失望。

博弈圣经著作人的经典名句;科学家在纳什均衡理论中、尚未发现博弈占优策略的任何迹象。

博弈圣经著作人的经典名句;策略,来自0、1、2、三维结构的自然属性。人们对世界的看法分为粒子、私湍、实体,简称为“粒湍体”,它们属于博弈文化,每人都拥有独一无二的博弈文化主题。它们的标题名称;“粒湍体博文代码”。

例如;四两拨千斤,主题;⑧1000-4668091=3047.6000,(+-×÷)的精确运算。

例如;四两拨五百斤,主题;⑧500-4687910=1436.8000,(+-×÷)的精确运算。

例如;四两拨五百斤,主题;⑦500-4577909=1347.9500,(+-×÷)的精确运算。

它们是博弈取胜、计算单方占优策略的标准模型。如果博弈取胜的计算方法,属于“博文学家”的个人智能;假如他让每一个人的手指上都充满这种人工智能,点击计算机键盘,体验神学、科学、博学,观赏人与自然博弈的神通,就可以做到“一人、一指、一键,赢天下”。

在纳什的语文学中,就没有出现过一次0、1、2、三维均衡的概念,纳什均衡哪里来。

博弈圣经著作人的经典名句;纳什均衡理论没有任何明确的说法,纳什均衡是美国伪造的产物,传到了世界各地,当然也传遍了中国。“纳什均衡”的本质,是对中国人的智商,对发现、发明、创造精神的一种羞辱。

博弈圣经著作人的经典名句;二维平衡是指生物的竞争行为,三维均衡是指自然的优劣特性。

博弈圣经著作人的经典名句;揭开纳什均衡的画皮,露出真相。【如果纳什均衡是以纳什的名字、命名的一个博弈论术语;假如我把纳什名字去掉、只剩下均衡一词、均衡也就是纯净的博弈论术语;倘若所有博弈论的文章中、都把纳什名字去掉只剩下均衡;再读一篇篇博弈论文章、也都是围绕着均衡一词展开的叙述;发现通篇文章逻辑不通、词意变异、不知所云;只要是属于纳什均衡的理论文章、去掉纳什名字之后、纳什的鬼魅就出现了;通篇文章,捕风捉影、张冠李戴、以讹传讹,添油加醋又像是疯言疯语,更不能被常人所理解。】

博弈圣经著作人的经典名句;纳什-是纳什,均衡-是均衡。纳什均衡二者相提并论、就是;驴唇马嘴。

博弈圣经著作人的经典名句;“纳什均衡” 之所以鬼魅,纳什自己不知道什么是纳什均衡,追随他的门外汉,都假装懂得纳什均衡。“纳什均衡”把所有的门徒变成了精神病、变成了不懂装懂;任何人谈到纳什均衡,就像掉进了魔鬼坑,开口就是自问自答、自说自话、反复无常、自己感到莫名其妙时,还会自圆其说。博弈圣经著作人的经典名句;纳什均衡是一份内容不明的谜语,它似乎和任何可理解的逻辑语言都对不上。博弈圣经著作人把“纳什均衡”戏称为“傻吊的博弈图腾”。

博弈圣经著作人的经典名句;如果说纳什均衡是一份学术遗产,那就是学术中、独一份的滑稽遗产。纳什均衡是什么,纳什自己不知道,中国的傻吊全都知道……。

博弈圣经著作人的经典名句;“纳什均衡成了中国的一个宗教,追随他的门徒;有无知的青年、有无畏的傻吊、还有无耻的教授。”

博弈圣经著作人的经典名句;中国的傻吊谈博弈,必谈纳什均衡。

博弈圣经著作人的经典名句;中国人醒来吧,应该扪心自问;“纳什均衡”既然像是中国人发明的三人扑克游戏,它的游戏规则是什么?游戏理论又是什么?中国人从三人扑克游戏中、也可以说从“纳什均衡”中、到底学到了什么?纳什演示“纳什均衡”用的数学符号,用的游戏规则、进行了毫无意义的重组。纳什是被媒体炒作、捧杀、逼得骑虎难下,他在纸上写写画画、作出的符号游戏、是无可奈何时的一个姿态。按照博弈圣经著作人对虚拟经济的解释,虚拟经济使用的是、单纯一性的物品,(也许是因为诺贝尔经济学奖错发给了纳什,他又不肯退回奖金的缘故。)纳什均衡的行为姿态,不是演示博弈论术语,他演示的纳什均衡、如同艺人玩猴。更为滑稽的是;纳什让人们明白了,滑稽的世界大师、滑稽的精美绝伦、滑稽的经典课程、滑稽的纳什均衡,变成了滑稽的虚拟经济。

博弈圣经著作人给虚拟经济下了一个难以启齿的定义;犹如看魔术大师让一群狗争夺一块骨头,让众人押注的赌博游戏。【通俗的解释虚拟经济是由单纯一性的一个物品(字画或古董)、单纯一性的一个姿态(逞能摆架子,装大官、充大款)、单纯一性的一个玩物(艺人玩猴)、统称为虚拟经济。】纳什单纯一性的一个姿态(在纸上写写画画的那些数字符号),演示从没人看懂过的纳什均衡,如同艺人玩猴,它符合虚拟经济的定义。

纳什在20多岁时患上了,妄想型精神分裂症。在他想象的世界里,全是魔鬼、武士和纳粹,他觉得自己一直生活在别人的威胁下。他担心自己,随时会被其他人杀害,他对世界毁灭和自己的死亡有深深的恐惧。

一天早晨,纳什拿着一份《纽约时报》走进办公室,对着空气说,报纸头版左边的文章里、包含着一条来自另一个星球的数字信息,只有他能破解。并且认为自己、是政府对抗苏联的间谍,他整天在数字中寻找拯救美国的密码,他的幻觉也日益严重。


最终纳什的家人和朋友、决定将他送进医院治疗,在医院他认为医生是苏联人、要追杀他。经医生诊断,他得的“妄想型精神分裂症”也更加严重。一个被“妄想型精神分裂症”伤害的大脑、一个胡言乱语的精神病人、妄想出来的“纳什均衡”博弈占优理论,你们认为可信吗?

博弈圣经著作人的经典名句;【“纳什均衡”一词,像是宗教的“圣言”,追随它的门徒,各自像精神病人一样、在纳什均衡中寻找理由,都想找到合理的理由解释“纳什均衡”,其结果把纳什均衡变成了博弈宗教、纳什变成了教主,门徒解释纳什均衡的疯言疯语,其实就是胡说八道。】

博弈圣经著作人的经典名句;如果中国的教授抄袭“纳什均衡”作为标题,捕风捉影、以讹传讹的炒作,是为了编书、售书、挣钱,假如读者想通过“纳什均衡”想占优、想赢钱,就应该先查查纳什60年以来、讲过一句“赢钱”吗,他赢过一次吗?因为没有在赌场中验证,他受到了爱因斯坦的冷遇。【纳什既然是个数学家,他就应该把占优策略给出一个、数字量化的数学公式、或者是一个数学模板,让所有的人都能成功模仿,也就是说,无论是傻吊或天才操作它,都是一样的赢。】

科学的有效性,就应该像打电话一样,只要给出一个电话号码,无论是傻吊或天才有序的按下按键,都是一样的打通电话。

科学的操作性,就应该像用计算器、加减乘除一样,无论是傻吊或天才、无论时间或地点、只要计算同一道题,有序的按下按键,都会得出一模一样的计算结果。

博弈圣经著作人的经典名句;科学家的博弈功能,是让其傻吊与天才同等水平。人们等到纳什车祸身亡、也没有人等到纳什的“非合作博弈占优策略”,历史证明他就没有、所谓的占优策略。

博弈圣经著作人的经典名句;

——策略,是一个0、1、2、三维的文化私湍;

——策略,是在个体性质、私湍结构、实体特性的,三个分形中蠕动;

——策略,是博弈哲学、对粒子行为论的三维思考;

——策略,是私湍边际效应的运算、也是私湍边际常数1.007813短暂的显现;

——策略,是私湍边际常数、在飞秒瞬间搁浅凝固时,也就是占优策略(一个小目标)的终结。

美国学术传媒疯狂炒作,把纳什说成天才,吹捧了半个多世纪的纳什均衡,什么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什么子博弈完美纳什均衡,什么非合作博弈策略、什么博弈占有策略,全世界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寻找、验证、竟然没有一个人找到赢的策略。“纳什均衡”它会是什么?它像UFO一样诡异、令人百思不解。“纳什均衡”的鬼魅让人想入非非,层出不穷的解释让人匪夷所思。纳什均衡荒唐的理论属性、确定了它是学术界丑闻的特征。纳什天才的“纳什均衡”,一定会沦为世界的一大笑柄。

1958年,从《财富》杂志、对纳什的炒作,把纳什评为新一代天才数学家中、最出色的人物之后,纳什就迅速赢得了荣耀。他到处讲学、演说,与各国大牌数学家会面,事业如日中天。

博弈圣经著作人的经典名句;电影《美丽心灵》用构思、杜撰的艺术形式、编造了纳什戏剧性的一生,“纳什均衡”像西方宗教的“经文”一样,演变成了博弈宗教传奇。诺贝尔经济学奖意外地、砸到纳什头上的那种巧合,给了纳什幸运的一生、羞羞答答的一生、不愿见人的一生、学术欺骗的一生、也是他难堪的一生。

博弈圣经著作人的经典名句;纳什均衡是半个世纪前,一个“驴唇不对马嘴”的概念,纳什之所以一直沉默,是因为他没法说,他不敢说,他到死都不会说。【来源:美国资讯网;麻省理工福布斯纳什-著名大学名人-正文-时间:2013-12-02,从博弈圣经著作人对纳什的嘲讽,到纳什2015年5月23号出车祸死亡,中间有一年半时间他没有作出回应。】

博弈圣经著作人的经典名句;纳什均衡,是黑暗中的教唆、无知中的误判、猎奇中的杂耍。

博弈圣经著作人的经典名句;几个(因为博弈论)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得主、管理股票的炒股公司,因亏空、也关门大吉了。

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经济学奖委员会委员,斯塔尔说;纳什均衡是一个博弈取胜的幻想,他自己也不知道怎么均衡、不知道怎么单方占优、不知道怎么取胜。因此,纳什在世期间不会向世人做出博弈如何取胜的解释,所以他一直保持沉默。斯塔尔还说;我们今天,既然把纳什均衡带到公众面前,可以断定,未来一定会出现博弈的取胜理论,大家担心纳什均衡可能一败涂地,若干年后将变成一大丑闻。

来源:美国资讯网;麻省理工福布斯纳什-著名大学名人-正文-时间:2013-12-02

博弈圣经著作人对纳什的嘲讽

......。

纳什均衡 捕风捉影 以讹传讹 是什么玩意儿

博弈圣经著作人笑谈博弈论,人们在寻找一粒爆香的黄豆时,还不如老鼠能选择最近的路程。

《博弈圣经》中《人类未知的蓝色档案》一文给出了博弈论的定义:“我们把动物利用大自然移动的瘾魂,在决策人期待的空间里,形成三维均衡的语文学理论,称为博弈论。”

博弈圣经著作人说;博弈论是青年人的毒品,是无知者的兴奋剂,是沉默者的摇头丸。

博弈圣经著作人对博弈、宗教、伟人,有过美妙的阐述

博弈圣经著作人说;博弈,是人与宇宙的宗教。博弈的使命是探索自然界里和思维世界里,所显示出来的崇高、庄严、不可思议的秩序。人们对宇宙,实体、知识、未知的神秘,以及对个体,性质、经验、已知的恐惧——产生了宗教。人们认识到,有些为我们所不能洞察的东西存在其中,感觉到有一种最原始的形式、最深奥的理性、最灿烂的壮美、所产生的博弈情感,构成了真正的宗教感情。没有宗教、没有信仰、没有博弈感情,就不会出现时代伟人。

博弈论就是 张冠李戴 捕风捉影 以讹传讹

【典故】讽刺博弈论的最高博弈水平;

有人问博弈圣经著作人,什么是博弈论。

他回答说;博弈论就是,一问、二答、三无知。

也就是说;问者无知、回答者无知、听者更无知。

有人追问,到目前为止,那么多博弈论图书,那么多作者,他们的最高博弈水平是什么?博弈圣经著作人一听就笑了;目前他们的最高博弈水平,就是想卖给你一本书,就想赢你一本书钱。

博弈圣经著作人通俗的谈菜鸟与金鸟

一个人想变得伟大,从一个菜鸟变成一个金鸟,就要利用国家实体特性造个金鸟笼。日后,就可以在媒体的报道中、绘声绘色地描述那个金鸟笼;他是某某大学院校、某某著名教授、某某首席科学家、某某诺贝尔奖得主、甚至某某政府官员,他就自然的钻进了金鸟笼。

博弈论理论,是停滞不前的理论,它是太过于急躁、太过于草率的理论。由于博弈论新奇、古怪、原始,一个“囚徒困境”的三维谜团像似神话,人们又错误的认为博弈论能够取胜,因此受到了人们盲目的吹捧和疯狂的参与。人们把博弈取胜的欲望作为动力,博弈竞争的欲望在远古就出现了,一个人有了欲望,就要有实现欲望的对象和博弈对局的背景,加上自己行为的结果,才能取得想要的东西。欲望的天性就是进行交往,建立行为二特性对局,就是博弈的合作。

《博弈圣经》赢的定义;赢不是大小、不是多少、不是均衡平衡、不是战略战术,而是在未来国正论的0、1、2,三维随机状态中,一粒期望的粒子(常数0.007813,也是私湍边际效应的一个小目标)优先达成。

赢也不是福,输也不是罪,输赢与均衡属于第三空地论的内容。

但明眼的人都能看得出,所谓那些自称的博弈专家抄来的无效理论、编成的一本本博弈论,就是张冠李戴、捕风捉影、以讹传讹,不管他从外国哪个地方抄来的,不管他抄了多少、编了多少本书、多少篇文章,究其低劣的学术品质,他仍然是一个菜鸟。

假如博弈论大师,走出那个金鸟笼,再靠讲课赚大钱,靠卖书赚小钱,靠博弈取胜策略赚不到一毛钱,他就是骗子,也许是一个罪犯。

更为讽刺的是,一本本博弈论著作,古老的内容千篇一律,里面没有几句精彩的话,没有几个经典的词,更没有定理、定律、定义和法则。至今一个个博弈论专家、矛盾论专家、概率论专家和外行知道得一样多。

以往经济学家为了降低风险,建议投资多元化,“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这种分散投资的经济思想,实在是经济学家对博弈取胜的无奈。《博弈圣经》在453节有一段风趣的表述:“我们根本不能完全理解大自然,或许人们不如老鼠在寻找食物时能选择最近的路程,那是大自然的拓扑几何图像的捷径。”

看看权威媒体上发表的理论文章,标题或者落款,都是什么什么单位(一个金鸟笼)、某某某人的大名(一个金鸟),即使有一个金鸟笼做背书、做包装,再看他那排列整齐错落有致的垃圾文章,如果只看外观不读内容,真像是一篇好文章出笼了,假如读者直接读内容,就会得出结论;理论文章就是破碎的八卦,假如他再发一篇文章,又是卜上一卦?文章的内容就是拼凑的垃圾、金鸟笼就是忽悠人、金鸟其实就是一个菜鸟。中国新领导人形容过“笼子政治”的概念,因此中国就是一个笼子政治,金鸟笼里豢养了很多菜鸟,(政治菜鸟、经济菜鸟、学术菜鸟、司法菜鸟、还有博弈论菜鸟等)。他们的罪恶,给中国百姓制造了无数的冤假错案和人间悲剧。(受害者等待机会,等新领导人依法治国的社会稳定了、等忠诚合格的人到位了、等到司法环境改善了,就开始用罪恶者的犯罪事实、向最高司法机关举报他,国家只要用法律的尺度、度量他,他一定是个罪犯。)

中国百姓很善良,面对、遍地强盗;面对、遍地流氓;面对、中共暴力机器;面对、公检法菜鸟的黑恶势力;面对、学术痞子的打压;都先忍耐着,别上访告状、上访就会倾家荡产。期盼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后、中国实体社会的黎明……。博弈圣经著作人的经典名句;中国实体社会主义的民主与自由——民主是罪恶者的坟墓、自由是中国梦的故乡。

新领导人面临着,历代罪恶造成的、各种人间悲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造的、冤民遍地;冤民到联合国上访、演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际景观;至今还遗留几个、无人触碰的雷区;新领导人开始了真正的国家思考,开始了全面依法治国的“谨慎变革”。所以新领导人说;把权力关进笼子里,就是先把菜鸟的权力关进笼子里……。

……。




......。

6. 熵在生活各方面的应用

科技名词定义
中文名称:熵
英文名称:entropy
定义1:
表示物质系统状态的一个物理量(记为S),它表示该状态可能出现的程度。在热力学中,是用以说明热学过程不可逆性的一个比较抽象的物理量。孤立体系中实际发生的过程必然要使它的熵增加。
所属学科:
大气科学(一级学科);动力气象学(二级学科)
定义2:
热力系中工质的热力状态参数之一。在可逆微变化过程中,熵的变化等于系统从热源吸收的热量与热源的热力学温度之比,可用于度量热量转变为功的程度。
所属学科:
电力(一级学科);通论(二级学科)
定义3:
系统中无序或无效能状态的度量。熵在信息系统中作为事物不确定性的表征。
所属学科:
生态学(一级学科);数学生态学(二级学科)
熵(entropy)指的是体系的混乱的程度,它在控制论、概率论、数论、天体物理、生命科学等领域都有重要应用,在不同的学科中也有引申出的更为具体的定义,是各领域十分重要的参量。熵由鲁道夫•克劳修斯(Rudolf Clausius)提出,并应用在热力学中。后来在,克劳德•艾尔伍德•香农(Claude Elwood Shannon)第一次将熵的概念引入到信息论中来。
基本释义
熵 shang 【拼音】:[shāng]
详细释义
1:物理学上指热能除以温度所得的商,标志热量转化为功的程度。
2: 科学技术上用来描述、表征体系混乱度的函数。亦被社会科学用以借喻人类社会某些状态的程度。
3:熵是生物亲序,是行为携灵现象。科学家已经发明了测量无序的量,它称作熵,熵也是混沌度,是内部无序结构的总量。
历史
概念提出
1850年,德国物理学家鲁道夫•克劳修斯首次提出熵的概念,用来表示任何一种能量在空间中分布的


均匀程度,能量分布得越均匀,熵就越大。一个体系的能量完全均匀分布时,这个系统的熵就达到最大值。 在克劳修斯看来,在一个系统中,如果听任它自然发展,那么,能量差总是倾向于消除的。让一个热物体同一个冷物体相接触,热就会以下面所说的方式流动:热物体将冷却,冷物体将变热,直到两个物体达到相同的温度为止。克劳修斯在研究卡诺热机时,根据卡诺定理得出了对任意可逆循环过程都都适用的一个公式 :dS=(dQ/T)。
证明
对于绝热过程Q=0,故S≥0,即系统的熵在可逆绝热过程中不变,在不可逆绝热过程中单调增大。这就是熵增加原理。由于孤立系统内部的一切变化与外界无关,必然是绝热过程,所以熵增加原理也可表为:一个孤立系统的熵永远不会减少。它表明随着孤立系统由非平衡态趋于平衡态,其熵单调增大,当系统达到平衡态时,熵达到最大值。熵的变化和最大值确定了孤立系统过程进行的方向和限度,熵增加原理就是热力学第二定律。
1948年,香农在Bell System Technical Journal上发表了《通信的数学原理》(A Mathematical Theory of Communication)一文,将熵的概念引入信息论中。
熵函数的来历
热力学第一定律就是能量守恒与转换定律,但是它并未涉及能量转换的过程能否自发地进行以及可进行到何种程度。热力学第二定律就是判断自发过程进行的方向和限度的定律,它有不同的表述方法:
克劳修斯的描述①热量不可能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即热量不可能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而不引起其他变化;
开尔文的描述②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取出热量使之全部转化为功而不发生其他影响;
因此第二类永动机是不可能造成的。热力学第二定律是人类经验的总结,它不能从其他更普遍的定律推导出来,但是迄今为止没有一个实验事实与之相违背,它是基本的自然法则之一。
由于一切热力学变化(包括相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方向和限度都可归结为热和功之间的相互转化及其转化限度的问题,那么就一定能找到一个普遍的热力学函数来判别自发过程的方向和限度。可以设想,这种函数是一种状态函数,又是一个判别性函数(有符号差异),它能定量说明自发过程的趋势大小,这种状态函数就是熵函数。
如果把任意的可逆循环分割成许多小的卡诺循环,可得出
∑(δQi/Ti)r=0 (1)
即任意的可逆循环过程的热温商之和为零。其中,δQi为任意无限小可逆循环中系统与环境的热交换量;Ti为任意无限小可逆循环中系统的温度。上式也可写成
∮(δQr/T)=0 (2)
克劳修斯总结了这一规律,称这个状态函数为“熵”,用S来表示,即
dS=δQr/T (3)
对于不可逆过程,则可得
dS>δQr/T (4)
或 dS-δQr/T>0 (5)
这就是克劳修斯不等式,表明了一个隔离系统在经历了一个微小不可逆变化后,系统的熵变大于过程中的热温商。对于任一过程(包括可逆与不可逆过程),则有
dS-δQ/T≥0 (6)
式中:不等号适用于不可逆过程,等号适用于可逆过程。由于不可逆过程是所有自发过程之共同特征,而可逆过程的每一步微小变化,都无限接近于平衡状态,因此这一平衡状态正是不可逆过程所能达到的限度。因此,上式也可作为判断这一过程自发与否的判据,称为“熵判据”。
对于绝热过程,δQ=0,代入上式,则?
dSj≥0 (7)
由此可见,在绝热过程中,系统的熵值永不减少。其中,对于可逆的绝热过程,dSj=0,即系统的熵值不变;对于不可逆的绝热过程,dSj>0,即系统的熵值增加。这就是“熵增原理”,是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述,即在隔离或绝热条件下,系统进行自发过程的方向总是熵值增大的方向,直到熵值达到最大值,此时系统达到平衡状态。
熵函数的统计学意义
玻尔兹曼在研究分子运动统计现象的基础上提出来了公式:
S=k×LnΩ (8)
其中,Ω为系统分子的状态数,k为玻尔兹曼常数。
这个公式反映了熵函数的统计学意义,它将系统的宏观物理量S与微观物理量Ω联系起来,成为联系宏观与微观的重要桥梁之一。基于上述熵与热力学几率之间的关系,可以得出结论:系统的熵值直接反映了它所处状态的均匀程度,系统的熵值越小,它所处的状态越是有序,越不均匀;系统的熵值越大,它所处的状态越是无序,越均匀。系统总是力图自发地从熵值较小的状态向熵值较大(即从有序走向无序)的状态转变,这就是隔离系统“熵值增大原理”的微观物理意义。
基本特性
•熵均大于等于零,即,H_s \ge 0。
•设N是系统S内的事件总数,则熵H_s \le log_2N。当且仅当p1=p2=...=pn时,等号成立,此时熵最大。
•联合熵:H(X,Y) \le H(X) + H(Y),当且仅当X,Y在统计学上相互独立时等号成立。
•条件熵:H(X|Y) = H(X,Y) - H(Y) \le H(X),当且仅当X,Y在统计学上相互独立时等号成立。
•社会学意义:从宏观上表示世界和社会在进化过程中的混乱程度。
按照一些后现代的西方社会学家观点,熵的概念被其移植到社会学中。表示随着人类社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及文明程度的提高,社会“熵”——即社会生存状态及社会价值观的混乱程度将不断增加。按其学术观点,现代社会中恐怖主义肆虐,疾病疫病流行,社会革命,经济危机爆发周期缩短,人性物化都是社会“熵”增加的表征。
如今年多次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的托马斯.品钦在大学毕业之后发表在杂志上的短篇小说《熵》,即阐释了熵的社会学概念。这篇小说将热力学的第二定律运用到对人类社会的描述上,其敏感性令人大吃一惊。所谓的热力学第二定律,指的就是孤立系统熵恒定的定律。熵指的是物质系统的热力学函数,在整个宇宙当中,当一种物质转化成另外一种物质之后,不仅不可逆转物质形态,而且会有越来越多的能量变得不可利用。也就是说,大量人类制造的化工产品、能源产品一经使用,不可能再变成有利的东西,宇宙本身在物质的增殖中走向“热寂”,走向一种缓慢的熵值不断增加的死亡。眼下人类社会正是这个样子:大量的产品和能源转化成不能逆转的东西,垃圾越来越多,人类社会逐步地走向一个恶化的热寂死亡状态。托马斯.品钦后来主要的小说多次地、不断地阐释着这个熵的世界观。

应用
热力学
熵在热力学中是表征物质状态的参量之一,通常用符号S表示。在经典热力学中,可


用增量定义为dS=(dQ/T),式中T为物质的热力学温度;dQ为熵增过程中加入物质的热量。下标“可逆”表示加热过程所引起的变化过程是可逆的。若过程是不可逆的,则dS>(dQ/T)不可逆。从微观上说,熵是组成系统的大量微观粒子无序度的量度,系统越无序、越混乱,熵就越大。热力学过程不可逆性的微观本质和统计意义就是系统从有序趋于无序,从概率较小的状态趋于概率较大的状态。
单位质量物质的熵称为比熵,记为s。熵最初是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引出的一个反映自发过程不可逆性的物质状态参量。
热力学第二定律是根据大量观察结果总结出来的规律,有下述表述方式:
①热量总是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不可能作相反的传递而不引起其他的变化;
②功可以全部转化为热,但任何热机不能全部地、连续不断地把所接受的热量转变为功,而不产生其他任何影响(即无法制造第二类永动机);
③在孤立系统中,实际发生的过程总使整个系统的熵值增大,此即熵增原理。摩擦使一部分机械能不可逆地转变为热,使熵增加。热量dQ由高温(T1)物体传至低温(T2)物体,高温物体的熵减少dS1=dQ/T1,低温物体的熵增加dS2=dQ/T2,把两个物体合起来当成一个系统来看,熵的变化是dS=dS2+dS1>0,即熵是增加的。
物理学家玻尔兹曼将熵定义为一种特殊状态的概率:原子聚集方式的数量。可精确表示为:
S=K㏑W
K是比例常数,现在称为玻尔兹曼常数。
科学哲学
科学技术上泛指某些物质系统状态的一种量(liàng)度,某些物质系统状态可能出现的程度。亦被社会科学用以借喻人类社会某些状态的程度。熵是不能再被转化做功的能量的总和的测定单位。这个名称是由德国物理学家鲁道尔夫•克劳修斯〔鲁道尔夫•克劳修斯(1822—1888)〕德国物理学家,热力学的奠基人之一。于1868年第一次造出来的。但是年轻的法国军官沙迪•迦诺〔沙迪•迦诺(1796—1832)〕一般译作“卡诺”,法国物理学家、工程师,在研究热机效率的过程中,提出了“卡诺循环”定理。却比克劳修斯早41年发现了熵的原理。迦诺在研究蒸汽机工作原理时发现,蒸汽机之所以能做功,是因为蒸汽机系统里的一部分很冷,而另一部分却很热。换一句话说,要把能量转化为功,一个系统的不同部分之间就必须有能量集中程度的差异(即温差)。当能量从一个较高的集中程度转化到一个较低的集中程度(或由较高温度变为较低温度)时,它就做了功。更重要的是每一次能量从一个水平转化到另一个水平,都意味着下一次能再做功的能量就减少了。比如河水越过水坝流入湖泊。当河水下落时,它可被用来发电,驱动水轮,或做其他形式的功。然而水一旦落到坝底,就处于不能再做功的状态了。在水平面上没有任何势能的水是连最小的轮子也带不动的。这两种不同的能量状态分别被称为“有效的”或“自由的”能量,和“无效的”或“封闭的”能量。
熵的增加就意味着有效能量的减少。每当自然界发生任何事情,一定的能量就被转化成了不能再做功的无效能量。被转化成了无效状态的能量构成了我们所说的污染。许多人以为污染是生产的副产品,但实际上它只是世界上转化成无效能量的全部有效能量的总和。耗散了的能量就是污染。既然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既不能被产生又不能被消灭,而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能量只能沿着一个方向——即耗散的方向——转化,那么污染就是熵的同义词。它是某一系统中存在的一定单位的无效能量。
信息论
在信息论中,熵表示的是不确定性的量度。信息论的创始人香农在其著作《通信的数学理论》中提出了建立在概率统计模型上的信息度量。他把信息定义为“用来消除不确定性的东西”。
熵在信息论中的定义如下:
如果有一个系统S内存在多个事件S = {E1,...,En}, 每个事件的机率分布 P = {p1, ..., pn},则每个事件本身的讯息为
Ie = − log2pi
(对数以2为底,单位是位元(bit))
Ie = − lnpi
(对数以e为底,单位是纳特/nats)
如英语有26个字母,假如每个字母在文章中出现次数平均的话,每个字母的讯息量为
I_e = -\log_2 {1\over 26} = 4.7
;而汉字常用的有2500个,假如每个汉字在文章中出现次数平均的话,每个汉字的信息量为
I_e = -\log_2 {1\over 2500} = 11.3
整个系统的平均消息量为
H_s = \sum_{i=1}^n p_i I_e = -\sum_{i=1}^n p_i \log_2 p_i
这个平均消息量就是消息熵。因为和热力学中描述热力学熵的玻耳兹曼公式形式一样,所以也称为“熵”。
如果两个系统具有同样大的消息量,如一篇用不同文字写的同一文章,由于是所有元素消息量的加和,那么中文文章应用的汉字就比英文文章使用的字母要少。所以汉字印刷的文章要比其他应用总体数量少的字母印刷的文章要短。即使一个汉字占用两个字母的空间,汉字印刷的文章也要比英文字母印刷的用纸少。
实际上每个字母和每个汉字在文章中出现的次数并不平均,因此实际数值并不如同上述,但上述计算是一个总体概念。使用书写单元越多的文字,每个单元所包含的讯息量越大。
I(A)度量事件A发生所提供的信息量,称之为事件A的自信息,P(A)为事件A发生的概率。如果一个随机试验有N个可能的结果或一个随机消息有N个可能值,若它们出现的概率分别为p1,p2,…,pN,则这些事件的自信息的和:[H=-SUM(pi*log(pi)),i=1,2…N]称为熵。 如英语有26个字母,假如每个字母在文章中出现次数平均的话,每个字母的讯息量为
I_e = -log_2 (1\26) = 4.7
而汉字常用的有2500个,假如每个汉字在文章中出现次数平均的话,每个汉字的信息量为
I_e = -log_2 (1\2500) = 11.3
整个系统的平均消息量为
H_s = sum_(i=1^n)p_i
I_e = -sum_(i=1^n) p_i * log_2 p_i
生命科学
生命体是一个开放的系统,时刻与外界进行着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符合“耗散结构”,可以用熵来分析一个生命体从生长、衰老、病死的全过程,用“生命熵”来独立定义。
生命熵的内容包含生命现象的时间序、空间结构序与功能序,生命熵变就直接反应这三个序的程度变化之和。

7. 关于熵的定义和解释!

熵在物理学上指热能除以温度所得的商,标志热量转化为功的程度。在科学技术上泛指某些物质系统状态的一种量度某些物质系统状态可能出现的程度。亦被社会科学用以借喻人类社会某些状态的程度。此外它还包括热力学定义和统计学定义:

一、热力学定义

在热力学中,熵是系统的热力学参量,它代表了系统中不可用的能量,衡量系统产生自发过程的能力。熵增加,系统的总能量不变,但其中可用部分减少。孤立系统的熵不会减少,这也是热力学第二定律的表现之一。

二、统计学定义

在统计学中,熵衡量系统的无序性,代表了系统在给定的宏观状态(如温度、压强、体积等等)下,处于不同微观状态的可能性,或者说构成该宏观系统的微观方式的数量。

举例,已知在3个盒子里有3个球,这个是系统的宏观状态,微观状态则是球在不同盒子间的分布(如3个球全部在第一个盒子,或者一个盒子里有一个球等等)。熵越高的系统就越难精确描述其微观状态。

(7)历史学的熵扩展阅读:

人类社会发展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不断熵增、熵减的过程:

熵增就是指人类社会的混乱程度开始加剧,比如战争爆发,出现经济危机,这些事情都会导致人类社会出现熵增的情况。熵减就说明人类社会开始进入了一个正常发展的状态中。俗称太平盛世,虽然宇宙理论上一直处于熵增状态,但是局部还是会出现熵减。

人类社会也是这样,有的国家爆发战争,但是有的国家就处于一个和平的状态。而人类的社会之所以能够发展,就是因为熵增和熵减的交替。

比如战争会促进科技的发展,但是也会摧毁大量的文明成果。和平发展时期,科技发展的就没有那么快速了,但是文明成果能够很好地保留下来。

8. 熵是什么意思啊

“熵”的通俗理解就是“混乱程度”。

简单的说熵是衡量我们这个世界中事物混乱程度的一个指标,热力学第二定律中认为孤立系统总是存在从高有序度转变成低有序度的趋势,这就是熵增的原理。

系统由有序转变为无序被的过程是熵增,比如系的鞋带会开;家中铺的很整齐的床单睡过后会变乱。

“热力学第二定律”热量可以自发地从较热的物体传递到较冷的物体,但不可能自发地从较冷的物体传递到较热的物体。

比如一滴墨滴进清水,清水会变黑;一个热的物体和一个冷的物体放在一起,热的物体会变冷,冷的物体会变热.....物理系统总是会趋向平衡状态。

一个系统的温度是不均匀的,它慢慢趋向均匀;一个溶液的浓度是不均匀的,同样它会慢慢趋向均匀。

,此式叫做克劳休斯不等式,是热力学中第二定律最普遍的表达式。

2.统计热力学:熵的大小与体系的微观状态Ω有关,即S=klnΩ,其中k为玻尔兹曼常量,k=1.3807x10-23J·K-1。体系微观状态Ω是大量质点的体系经统计规律而得到的热力学概率,因此熵有统计意义,对只有几个、几十或几百分子的体系就无所谓熵。

9. 科学家发现宇宙的终极是熵,这意味着什么

科学家对宇宙的探索是永无止境的,在很早以前人类就对宇宙进行了探索,但是宇宙就仿佛是一个巨大的谜,无论人们如何探索,留下的还是一大串问号,或许随着人类的不断发展,我们能够解开宇宙的奥秘。

经过科学家的多年探索,终于在1865年,克劳修斯提出了熵,揭示了宇宙发展的终极。熵是一种热力学中表征物质状态的参量之一,以熵原理为核心的热力学第二定律,在历史上曾被视为堕落的渊薮。

美国历史学家亚当斯曾说,这条原理只意味着废墟的体积不断增大,有人甚至认为这条定律表明人种将从坏变得更坏,最终都要灭绝。那么大家为何对熵有这样的“恶意”呢?其实这是因为克劳修斯揭示了熵的含义。

因此熵增定律揭示了宇宙未来会走向黑暗,宇宙万物终将逃不过熵增的“腐蚀”,即使是宇宙中的太阳,也会在未来的一天消耗完全部能量,走向毁灭。所以科学家发现这条定律后,根本高兴不起来,那么大家对于熵增定律还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大家在评论区里留言。

10. 如何让一个文科生理解“熵”的概念

熵,热力来学中表征物质状源态的参量之一,用符号S表示,其物理意义是体系混乱程度的度量。
以熵原理为核心的热力学第二定律, 历史上曾被视为堕落的渊薮。美国历史学家亚当斯H.Adams(1850-1901)说:“这条原理只意味着废墟的体积不断增大”。有人甚至认为这条定律表明人种将从坏变得更坏,最终都要灭绝。热力学第二定律是当时社会声誊最坏的定律。社会实质上不同于热力学上的隔离系统,而应是一种“自组织系统”。

阅读全文

与历史学的熵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