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秦始皇陵兵马俑坑和秦始皇陵兵马俑博物馆有区别吗 是一个地方还是俩地方
是一个地方。
现在兵马俑景区实行一票制(包括秦兵马俑博物馆、秦始皇陵、秦始皇陵遗址公园、百戏俑坑博物馆和石铠甲俑坑博物馆)。
㈡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和秦始皇陵哪一个更值得一看有什么区别
1.秦始皇陵还没有挖掘,可看性几乎没有,兵马俑博物馆展出的是已经挖掘版出来的部分权兵马俑。值得
一看,可以看到千年以前的亲过勇士栩栩如生,虽然破坏了不少,但是还是有可看性。最主要你看
外国人来了谁去看始皇陵,都是看兵马俑的。
2.秦兵马俑博物馆位于西安临潼县秦始皇陵东15公里处,是秦始皇陵的从葬坑,被誉为"世界第八大
奇迹”,1987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人类文化遗产”目录。
【拓展】秦兵马俑博物馆重见天日:1973年3月29日,这是一个值得永远纪念的日子。当时,上级
号召打井抗旱,西扬村决定把井打在村南160米的柿树林畔,这里地处骊山冲击扇前缘,历经山洪
泥石淤积。3月24日动工,挖到3米多深时,发现下面是红烧土、烧结硬块和炭屑灰烬,大家以为碰
上了老砖瓦窑。继续往下打,在5米多深处的井壁西侧,阴暗的光线下终于露出了“兵马俑”宁静的
面容,村民们正诧异间,恰好公社干部房树民来检查打井进度,他下到井底仔细观察,发现出土的
砖块与秦始皇陵附近发现的秦砖一模一样,他急忙告诉大家停止打井,匆匆赶往县城文化馆报告,
就这样,兵马俑被发现了。
㈢ 秦始皇博物院和兵马俑不是一个吗
是一个。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是建立在兵马俑坑原址上的遗址性博物馆。自1979年10月1日开馆以来,沐浴着国家改革开放的春风,经过艰苦创业,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成为举世闻名的大型遗址性博物馆。兵马俑已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二十世纪考古史上的伟大发现之一”。
1987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将秦始皇陵(包括兵马俑坑)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它不仅是中国人民、也是全人类的一份珍贵文化财富。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的建立和发展,曾历经坎坷和艰辛,凝聚着许多人的心血和汗水。
(3)陕西历史博物馆和秦始皇博物馆有什么不同扩展阅读:
1974年,在陕西省临潼县秦始皇陵东侧,发现了一处规模巨大的秦代陶俑坑,这一陶俑坑是当地农民在抗旱打井过程中发现的。随后,考古工作者同当地农民一起进行了勘探、清理。经探测,整个陶俑坑东西长110米,南北宽60米,深46米至6.5米,总面积为12600平方米。
从1974年7月开始,考古工作者在陶俑坑的东端,已经试掘清理了南北60米、东西16米、深4.6米,约1000平方米的范围。发现东面有5个斜坡门道。
进门后,南北宽达60米的地面上整齐地排列着3列72路横队,共216个武士俑,脸面一律朝东。武士背后,整齐地排列着蔚为壮观的40路纵队。因为当时挖掘面积东西长只有16米,40路纵队武士俑只出土一小部分,计有314个,陶马24匹。
为了掌握整个陶俑坑的全貌,考古工作者又在坑的中部,即距东面100米处局部试掘。中部出土的兵马俑,似为东面40路纵队的延伸部分。据估计,此坑出土和未出土的武士俑约有 6000左右,呈现出一个完整的军阵场面。
从当时已经发掘的部分看,武士俑和车骑有规律地间隔并对称地排列,阵容严整。武士俑形体身高1.82米,身着战袍铠甲,挟弓箭,或手执剑、矛、弩机等锋利的实用兵器。
雄骏的陶马形体大小也与真马相似,以4匹为编组,拖一辆战车,这些生龙活虎的武士和骏马集结的军阵场面,再现了二千多年前秦始皇纵横驰骋,南征北战,所向披靡,破灭六国,统一中国的雄伟恢宏的图景。
㈣ 中国历史博物馆和陕西历史博物馆哪个更好
这两个博物馆很难复说哪个更好。制但是可以有侧重点:
1 中国历史博物馆馆藏文物就整体而言比陕西历史博物馆丰富,主要是其收藏了大量全国的文物,而陕西历史博物馆主要是陕西本省的文物。
2 就中国古代的历史而言原始社会两个博物馆不相上下,中国历史博物馆有许多“北京人”的历史资料。而陕西历史博物馆则有“蓝田人”和“半坡人”。奴隶社会而言,中国历史博物馆拥有不少夏商的文物,而陕西历史博物馆有许多周朝的文物。从封建社会来说,中博在五代以后的藏品其种类和价值要高于陕博,但战国/秦/汉/隋/唐的藏品,陕博则最为丰富。
3 选择:如果你希望看到的东西丰富而广泛。如地域/种类等,选择中博,如果你希望看到中国古代社会的辉煌,尤其是封建社会,可选择陕博。
以上是个人游览以后的看法。
你说的许多珍贵文物,国内主要的还报存在当地博物馆。有很少数交给国家博物馆.
㈤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与秦陵地宫的区别与共同点
秦陵地宫现在还没打开。没法比较。
该不该惊醒地下的君王新中国成立后对帝王陵寝是否开掘争论不绝,文物总局强调“保护第一”
“我们的态度很明确,就是保护第一。”12月1日,国家文物局信息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专家建议30年—50年内不发掘
“这次勘探,和发掘秦陵没有任何关系。近30—50年内,这个问题要放一放。”赵化成说。
赵化成认为不主张发掘的主要原因是现在文物保护技术还不过关,不如在地下的自然保存。“最难保护的如丝绸、壁画、漆器,青铜器好一点,但也会生锈。有机物的保存最成问题。”赵化成举例说,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漆棺、帛画,都不能完全保存如初。“发掘在某种意义上讲是破坏。”
“秦陵史料记载中有‘上具天文’,很可能就是壁画。此外,还可能有漆器、铜器等陪葬品。”赵分析。对于帝王陵寝和王朝都城等大规模遗址,赵化成介绍,国家文物局的精神是一般不主动发掘,抢救性发掘为主。“现在到处搞基建,抢救性发掘任务那么重,有什么必要发掘帝王陵寝呢?”
科技部信息处景贵飞也强调,此次勘探决不是发掘秦陵的前奏。谈到与这次秦陵勘探相关的《秦始皇陵遗址公园规划》,景贵飞说,这个公园虽然是对考古资源的一种开发,但“首先是保护性的,把地征进来,好保护。”“1997年国务院下了文件,强调不发掘帝王陵寝。”
技术不过关,眼下其实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我们的文物保护技术其实是和世界同步的,很多项目,比如说兵马俑保护,就是和外国联合在做,而且我们在一些本土出土文物的保护上还有独到之处。”赵化成介绍,国外文物大国如意大利和埃及,对于大型遗址也采取保护第一的态度,“向世界直播的机器人探测的金字塔,只是较小的一座。”
对于技术问题,少数学者也有不同看法,“主要理由是文物地下长期存放,也未必保护得好,挖出来保护更好。”针对这种看法,赵化成说,“我曾问过专搞文物保护的工作人员,有些东西现在看上去保护得可以,以后有啥变化谁也说不准。比如喷保护膜,暂时是好了,长期来看却有害。”
定陵之后再未开掘帝陵
帝王陵寝作为一种旅游、文化资源,自然会激起开发的兴趣,而且常常是难以遏制的。而保护和发掘之间的争论,也从未止息过。赵化成介绍,这里面除了资源所在地的利益驱动,还会掺杂好奇心、成就感、时代气氛及学术潮流等影响。
根据《光明日报》1999年1月18日采访赵其昌的报道,1955年,郭沫若、沈雁冰、吴晗、邓拓、范文澜、张苏等向政务院提交《关于发掘明长陵的请示报告》。消息传出,时任文化部文物局局长的郑振铎和考古研究所副所长夏鼐直接找到吴晗,告以当时我国的考古水平不足以发掘陵寝、进行研究和保护文物。无奈信奉“古为今用”的历史学家们和文物界专家争论不下,最后提请周总理裁决,周总理批示同意,“长陵发掘委员会”成立,28岁的赵其昌担任发掘工作队队长。
由于偶然的原因,进展迟缓的长陵发掘转移到定陵,1957年5月,使用铁铲、手电筒等工具,人们打开了定陵地宫,取出了丝绸、青花瓷等大量文物。然而夏鼐等不幸言中,艳丽的丝绸很快变得类似树皮,大量文物未保存下来,万历皇帝的尸骨被红卫兵焚毁,30多年以后,发掘报告才完成。
1965年,郭沫若等人再次提出发掘长陵,周恩来予以否决。
作为文物大省的陕西省,对发掘帝陵的兴趣自然更为切身。陕西省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张占明介绍说,上世纪70年代末,他步入文物考古行列,听省文管会的老同志讲,“文化大革命”前挖乾陵的一切准备工作都做好了,时任陕西省文化局副局长、喜欢唐文化的武伯伦率先倡导,时任社科院院长的郭沫若闻知陕西发现乾陵地宫陵道并计划开挖的消息后,特别兴奋,盼望有生之年能亲眼目睹传说保存在地宫内的书圣王羲之的《兰亭序》手迹。于是他打算以与周总理多年的老交情及社科院院长的身份说服周总理。但当他讲完开挖乾陵的好处及必要性后,周总理只说了一句:“十年之内不开帝王陵。”
郭老失落之余,写下了“待到幽宫重启日,延期翻案续新篇”的诗句。
希望幽宫重启的兴趣,在一些考古专家身上也存在。赵化成介绍,少数老专家主张开掘秦陵,“主要是搞了一辈子研究,想在有生之年看看地宫里到底有什么。”这次的勘探地宫,对于这种兴趣也是一种补偿。
陕西多次提出“抢救性发掘”
根据媒体报道,“文革”之后,陕西省还曾于1986、1994年提出发掘乾陵;2000年老山汉墓发掘后,陕西又有人提出“抢救性发掘”秦始皇陵、乾陵的计划。对这些计划,国家文物局坚决否决。
陕西提出“抢救性发掘”的主要理由是乾陵处于地震带,可能在地震中遭遇破坏,以及属喀斯特地形,地下水毁损文物等。赵化成对此说:“几千年没震坏,等几十年就震坏了?其实,这次勘探发现秦陵地宫保存相当好,抗震性能很强。地宫也没有进水。”
《西安旅游网》推荐的“考古旅游”形象地说明了陕西对于帝陵发掘及其经济效益的兴趣。“考古旅游”的内容除了参观帝陵考古发掘现场,还包括“专家指导模拟试掘”和“模拟发掘”。
此次秦陵高科技勘探,据景贵飞介绍,是秦始皇陵遗址公园项目的前期部分。记者拿到一份《秦始皇陵公园可行性研究报告》,报告提出项目建设资金由陕西省政府自筹1.5亿元,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贷款2.53亿元,不足部分1.5亿元申请国家计委予以补助。
报告称,“项目的实施将对地方经济产生巨大的带动效应。按照陕西省1998年旅游产业调查得出的有关数据,项目产生的外部经济效益是其直接门票收益的6-8倍”,至于门票收入,“以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开馆20余年所获得的经济效益为参照,按低限值粗略计算,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按门票价格100元/人,参观人数按秦俑馆人数(180万人/年),每年收入为1.80亿元,加上秦俑馆收入,10年累计收入达到22.69亿元(平均年收益按5%逐年递增)。其他收入按门票收入的30%计算。另外,还可累计增加地方相关产业收入136.14亿元,“对提高陕西旅游业整体水平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文物资源也可“虚拟开发”
对于文物资源保护和开发的关系,景贵飞有自己的看法。“保护不是说彻底不动。埋在那里,什么都不做,就是保护?应该是有效利用而不破坏。”景贵飞举了美国“恐龙文化”的例子:“他们并没有特别突出的恐龙考古资源,却借此在全世界赚钱。还有‘石器时代’这样的网络游戏,也是对考古资源的利用。我们的秦陵等资源为何不能进入文化传播,比如作为电脑游戏的主题?”
此次高科技勘探的成果,可能实现景贵飞所说的“展示”“利用”。遥感组组长谭克龙在接受央视采访时提到,“我们有这样的想法”,就是说这次探测结束以后,把这次探测的包括地宫以及整个陪葬墓、陪葬坑整个陵墓的布局、结构虚拟下来,做成一个虚拟的秦始皇陵墓,然后参观的时候也可以看,买回去光盘制作完了以后,也可以进行观赏,就是进行虚拟的漫游。刘士毅也提到了“机器人探测”的设想。
㈥ 弱弱的问一下:陕西省博物馆和陕西历史博物馆有什么区别
大家常去的,免费派票的是在西安市小寨东路91号那个就是陕西历史博物馆,这个博物馆是最值得去的
㈦ 西安博物馆和陕西历史博物馆 有什么区别
历史多是体现当地各种物件等,博物与当地无关,外地转来的也包括在内……
㈧ 西安博物馆和陕西博物馆哪个好,有何不同
个人觉得陕西博物馆好,其中罗列的东西更多,更具有文化色彩。内
壶的造型采用的是我国北方游牧民族皮囊的形状,壶身为扁圆形,一端开有竖筒状的小口,上面置有覆莲瓣式的壶盖,壶顶有银链和弓形的壶柄相连。这种形制,既便于外出骑猎携带,又便于日常生活使用。银壶的两侧采用凸纹工艺各塑造出,一匹奋首鼓尾、跃然起舞的骏马,表现了唐代工匠在设计上的独具匠心。
㈨ 陕西历史博物馆镇馆之宝是不是秦始皇乘坐的马车
镇馆之宝--兽首玛瑙杯:长15.5,口径5.9厘米。唐代器具.选材精良,巧妙利用玉料的俏色纹内理雕琢而成容。杯体为角状兽首形,兽双角为杯柄。嘴部镶金帽,眼、耳、鼻皆刻划细微精确,是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产物。
镇馆之宝--舞马衔杯纹银壶:高18.5厘米,口径2.3厘米,唐代器具。银壶1970年出土于陕西西安。造型采用的是北方游牧民族皮囊式的形状,既便于外出骑猎携带,又便于日常生活使用,表现了唐代工匠在设计上的独具匠心。
镇馆之宝--鹦鹉纹提梁银罐:1970年西安市南郊何家村出土高24.2,口径12.4,足径14.3厘米。唐代器具。
镇馆之宝--鸳鸯莲瓣纹金碗:高5.5,口径13.7,足径6.7厘米。唐代器物。1970年出土于陕西西安。
㈩ 陕西省博物馆与陕西历史博物馆是同一展馆么
陕西省博物馆与陕西历史博物馆是同一展馆
陕西省历史博物馆是“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前身,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六月成立,1950年改称西北历史陈列馆,1952年改称西北历史博物馆,1955年6月改称陕西省博物馆。
1983年,根据周恩来总理生前指示,在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小寨东路91号,大雁塔西北侧筹建新的国家级博物馆,1997年6月20日正式建成开放,定名为“陕西历史博物馆”。
“陕西省历史博物馆”是省级博物馆,而升级扩建后的“陕西历史博物馆”是国家级博物馆。
(10)陕西历史博物馆和秦始皇博物馆有什么不同扩展阅读:
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基本陈列为陕西古代史陈列,它以历史进程为线索,选取各时代的典型文物进行组合陈列,来揭示陕西地区古代社会文明发展状况。
精选的2000余件珍贵文物包括:反映古代先民生活情景和艺术追求的丰富多姿的彩陶器皿,反映周人兴起与鼎盛的青铜器,反映秦扫六合统一天下气势的青铜剑、经机、兵马等。
有显示秦汉奋发崛起精神的钢建筑构件、大型瓦当,还有反映封建盛世繁荣景象的精美的唐代金银器和唐三彩等,并配以遗址模型、图表、照片等辅助展品。
系统地展现了自115万年前至1840年陕西地区的古代历史。由于中国古代社会周、秦、西汉、隋唐几个盛期都是在陕西地区建都的,所以该陈列以这几个时期为重点,既突出反映了陕西地区古代灿烂的文化,也反映了这几个时期中国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最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