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我每天都要花好长时间看历史,学习历史。以史为鉴,读史使人明智,读历史学会做人。这什么逻辑啊。这个是
这里边三个史字是抄三种不同的含义。
第一个是唐太宗作为皇帝说的,所说的史是历代帝王的治国史,按现在来讲的话主要是比如明实录,二十四史之类的。
第二个是西方人培根说的,所说的史是作为一个学科去伪存真寻找证据分析总结的过程,比如汤因比,修昔底德之类的。
第三个是针对普通平民的学习者来说的,所说的史主要是先贤的著名事迹,比如春秋,中共党史之类的,也包括二十四史的一小部分内容
Ⅱ 如何看待历史学 800字
楼主根据自己水平删减
其实,不管对一个人,一个集团,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来说,最重要的一点,不是别的,而是要有理智.而有无理智的第一要素,不是聪明与否,而是懂不懂事.所谓懂事,就是要明辨是非曲直,能以变应变.笔者看过不少日本小说和电视剧,发现一个问题,不少日本人就显得不够懂事.只要是上级说的,就盲目服从、不折不扣地照办;只要对集体有利,就不管是否正确、是否合乎情理,去坚决维护;只要自己认定了目标,就不管三七二十一,全力以赴而奋斗;甚至于只听亲友等“圈内人”的意见,对外一概排斥,管它是黑是白,有理无理……这怎么行呢?即使有时应该这样,但效果值得怀疑.中国人为人处事的特点是注重讲理,以理服人.古人就强调,将在外君令有所不从.即使是上级的指示,若有不当之处,也应善意指出;当时应该服从,但事后应该提出.这样的话,效率可能差些,但效果可能好些.更重要的是,如此才能形成一种良好的氛围,促使人人具有理智,按理智行事,防止犯大的错误,避免走向错误的深渊.
联想到日方的那些做法,人们不得不认真思考:那是在尊重事实,尊重历史吗?那是理智的做法还是在一意孤行?对历史都敢肆意捏造,那怎能培育正确的民族意识?在此情况下,日本政府想凝聚人心,振奋民族精神,其结果怎能防止再次形成一种令人生畏的邪恶力量?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历史是一门展示当代人们所想、所做、所求的心理活动的学问,也是一门揭示人们将会做什么、怎样做的行为科学的学问.
Ⅲ 如何看待历史学
历史,是客观存在的事实,真相只有一个。然而记载历史、研究历史的学问却往往随着人回类的主观意识而变化答、发展完善,甚至也有歪曲、捏造。
对于历史上的是非对错我们要以一个,理性的角度去看待。在中国几千年来的历史观始终都是成者王侯败者寇。历史总是由胜利者来书写的。无论胜利之前做过什么只要它他最后获得了胜利那么他所做过的一切都对的,都是正确的他所代表的永远是正义的一方。而失败者无论之前他做过什么好事或是有益的事情。在胜利者看来那都是为了一己之私所做的,失败者永远代表者非正义的一方。正是由于这种狭隘和偏激的历史观点使我们不能正确的看待历史上许多人物和事件的真实一面。无论任何人或是事只有在他结束或死亡若干年后人们对于他盖棺论那才是真实的也是可信的。一个人或是一件事物的好坏要以实践来证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绝对不是用嘴巴或是书能够真实评价的。
Ⅳ 学历史,看什么
《明朝那些事》《厚黑学》
电视剧?只有《康熙王朝》比较符合历史。
要知道,电视剧都是有编篡的。
其实学历史最好就是历史课本……
Ⅳ 历史系学生应看那些历史专著 能否指点一下
这个要分专业分层次,也不知道你是在什么样的层次上,又想达到什么样的水平;看书还要注意版本。
司马光:《资治通鉴》,中华书局;文字较为容易,且读起来朗朗上口;
司马迁:《史记》,中华书局;文字较难,可先读列传、书等;
左丘明:《春秋左氏传》,中华书局;文字亦难,可选用杨伯峻先生的译著本;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北大或上海社科,此书可助你形成一个简单的世界史观念;
钱穆:《国史大纲》,商务印书馆,此书初读可使你激情澎湃;
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及补编,版本很多;文笔极好,且对于做研究大有裨益;
汤因比:《历史研究》,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此人被誉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历史学家”,此书当要一读;
爱德华·卡尔:《历史是什么》,对于了解历史学有益;
实在太多了,此不一一罗列本人认为这些人的书可以读读(排名不分先后,想到哪说到哪):
梁启超、钱穆、余英时、吕思勉、陈寅恪、吴于厪、葛兆光、罗志田、桑兵、茅海建、陈旭麓、顾准、唐长孺、王亚南、瞿同祖、何兆武、顾颉刚、傅斯年、费孝通、徐中舒、罗荣渠、孟森、马克思、马克斯·韦伯、沃勒斯坦、内藤湖南、宫崎市定、桑原骘藏、伊格尔斯、斯宾格勒、布罗代尔、克罗齐、柯林武德、雅斯贝尔斯等等
作为历史系的学生要看的书很多,请不要仅仅局限于历史著作。
Ⅵ 中国古代史考研是看历史学11本好还是北师大9本好
历史学考研分统考和自主命题,建议备考历史学考研确定院校之后,先了解院校考试科目,然后在确定备考参考书。目前建议用11本要好一些。具体区别如下:
(1)、经典“十一本”
《中国古代史》(上下册) ,朱绍侯主编,福建人民出版社;
《中国近代史》(第四版),李侃主编,中华书局;
《中国现代史》(上下册) 王桧林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世界史》六卷本,吴于廑、齐世荣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这套教材,也就是网上通常所说的历史学考研11本书。其中,《中国古代史》是一部比较经典的教材,但缺点是内容庞杂,分量很重,对于跨专业的同学是个不小的负担。不过还是一部很经典的教材。李侃的《中国近代史》,也是一部历史很悠久的教材,但是这部教材已经多年未版,许多观点比较陈旧。齐世荣六卷本《世界史》是一部多次获奖的教材,是名家领衔编写,其特点是学术性很强,各家观点都有,是国内学术界关于《世界史》研究的较为全面的观点。但是,在体力编排上面,有所欠缺,稍显凌乱。
(2)、北师大9本
《中国古代史》上册,晁福林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国古代史》下册,宁欣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国近代史》,郑师渠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国现代史》,王桧林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国当代史》,郭大钧主编,耿向东副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世界上古史》,周启迪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世界中古史》,孔祥民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世界近代史》,刘宗绪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世界现代史》,张建华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做为全国师范类教育内的排头兵,其编订的教材一直受到各本科院校的推崇,体系编排合理,严密,文辞简约,适合日常教学,学生易于学习。但是,有些问题涉及不深,点到为止。学术性不够。
Ⅶ 了解学习中国历史应该看什么书
一、《上下五千年》
上至三皇五帝,下至辛亥革命,是一本集中国发展史、重大历史事件及名人简介为一身的优秀历史读物。作者选择重要和著名的人物和事件,根据史籍材料,加以组织和剪裁,用现代语言写出来,通俗易懂。
二、《史记》
《史记》全书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七十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其中最后一篇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
三、《资治通鉴》
由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19年完成。主要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四、《中国通史》
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中国通史,初版于1923年9月,出版后数十年内不断重印再版,仅1933年至1935年间就重版了4次,是民国时期发行量最大的一部中国通史。《中国通史》上起远古时代,下至作者写作之年(1922年),是一本名副其实的中国通史。在20世纪的史学界,凭个人力量独立完成,囊括了古代、近代和现代三大时段的中国全通史,迄今为此,本书也是其中最权威和最完整的一部。
Ⅷ 想学习历史知识看什么
你好!
你可以去看《中华上下五千年》,
去阅读司马迁的《史记》,
去读欧阳修的《新五代史》,
去读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和唐代赵蕤的《反经》。
Ⅸ 学历史应该看什么书
你好,我是一名学习历史专业的准大二生,下面推荐你几本我们讲过的史书: 《内资治通鉴》编年体通容史,记事简练,适于初学者 《史通》第一步史学史,学历史,先要对历史有一个学术上的概念 《文献通考》一部政书体,主要记载上古至宋代嘉定末年的政治制度,是杜佑《通典》的续编本,记事更全面。 《史记》暂时不推举,纪传体的史书,特别是通史,记事前后分割。如果你对这段历史不是很清楚的话,容易把自己搞混的。如要研究汉朝的历史,建议看看《汉书》。 《三国志》第一步国别体史书,理解就可以了,有时间可以看看。 《通鉴纪事本末》看过《资治通鉴》的话,看这本书意义不大,因为袁枢(《通鉴纪事本末》作者)是照抄《资治通鉴》的。但可以感受一下“纪事本末”这种体例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