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北宋宰相韩琦简介生平 韩琦怎么死的
韩琦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有名将领,他也是著名的宰相,字稚圭,自号赣叟。相州安阳(今属河南)人。于大中祥符元年七月初二(即公元1008年8月5日)出身世宦之家,据韩琦墓志记载他的祖籍在河北赞皇县。俗话说:宰相肚里能撑船,形容的是人有容人之量,非常大度,身为宰相的韩琦是否也是很大度呢?
没错,韩琦作为宰相,是非常有政治智慧的,为人自然也很大度,古文《韩琦大度》就是讲的这个意思,那我让我们来看看这个故事吧。《韩琦大度》原文如下:
韩魏公在大名曰,有人献玉盏二只,云耕者入坏冢而得,表里无纤瑕可指,真绝宝也。公以百金答之,尤为宝玩。乃开醇召漕使显官,特设一卓,覆以绣衣,致玉盏其上,且将用之酌酒,遍劝坐客。俄为吏将误触台倒,玉盏俱碎,坐客皆愕然,吏将伏地待罪。公神色不动,笑谓坐客曰:“物破亦自有时。”谓吏将曰:“汝误也,非故也,何罪之有?”公之量宽大重厚如此。
意思是:韩琦管理北都,他的表兄弟有中献给他一只玉杯,说是耕地的人进入在修的坟墓得到的,这个杯子从里到外都很美,没有瑕疵,是个非常好的东西。韩琦用百两金子答谢他那个表兄弟,也非常喜欢这个杯)。于是打开好酒召集负责水运粮食的官员和显要官员,特意准备了一桌饭菜,用绣着花纹的台布覆盖着,把玉杯放在上面,并准备用它来进饮酒,没想到意外发生了,一个武官不慎碰倒了桌子,玉杯摔得粉碎,在座的客人都很惊愕,那个武官趴在地上等着发落。韩琦却不慌不乱,笑着对那武官说:“东西也有它破损的时候。”又对那个武官说:“你是不小心触翻了桌子,不是故意的,你又有什么罪?”韩琦的度量宽大就是这样。
韩琦作为宰相,宽宏大量,不在小事上斤斤计较,一定程度上这样的性格也成就了他的政治抱负,也显示了他的政治智慧,因此也才能在宋代三个皇帝当政时仍然身居高位。
韩琦精识
可能大家都知道韩琦是北宋时期著名宰相,相州安阳人。出身世宦之家。他与范仲淹率军防御西夏,在军中享有很高的威望,人称“韩范”。
当时,边疆传颂一首歌谣:军中有一韩,西贼闻之心骨寒;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惊破胆。韩琦一生,历经北宋仁宗、英宗和神宗三朝,亲身经历和参加了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如抵御西夏、庆历新政等。在仕途上,韩琦曾有为相十载、辅佐三朝的辉煌时期,也有被贬在外前后长达十几年的地方任职生涯。但无论在朝中贵为宰相,还是任职在外,韩琦始终替朝廷着想,忠心报国。可以说韩琦,都为北宋的繁荣发展做出了贡献。那么我们可曾听说或者看到过韩琦精识这篇文章呢?这篇文章讲的是什么呢?
这篇文章讲的是:宋太宗和宋仁宗都曾经在大名府郊外打猎,并题过数十首诗.贾昌朝任大名知府时,把这些诗都刻在石碑上.韩琦到了大名后,则把这些石碑藏在了班瑞殿的衬壁内.有人劝韩琦拓片摹本呈献给皇帝.韩琦说:“保存起来就可以了,何必呈上去呢?”这个人不理解韩琦是什么意思.韩绛来到大名以后,就把诗临摹下来上呈给皇帝了.韩琦知道此事后,叹息道:“我从前难道不知道把诗呈献给皇上可以讨好卖乖吗?只是顾虑到皇上正血气方刚而锐意平定四夷,不应该愈加引导他这样做了.”
石介编撰《三朝圣政录》,准备呈献给皇帝.有一天他来请教韩琦的意见,韩琦指出其中有几件事不可上,其中一件是,太祖沉迷于一个宫女的美色,以致经常延误上朝时间.群臣有些非议,后来太祖觉悟了,便乘宫女熟睡时把她杀了.韩琦说:“这件事难道可以作为万世效法的典范吗?已经沉迷于她,却又因为悔恨自己的沉迷而杀害无辜之人.她有什么罪过?假使以后又有宠幸的人,那就要杀不胜杀了.”于是石介便删去了几件类似这样的事,同时他也十分佩服韩琦精到的见识~
2. 历史上韩琪是何人物
《三国演义》中,韩德第四子,韩瑛、韩瑶、韩琼之弟,兵器是两口日月刀。在凤鸣山之战中,与赵云交战,却被一枪刺落马下,被韩德阵中偏将救出,后来因伤得太重而死。
3. 北宋政治家韩琦的贡献 韩琦的主要成就有哪些
韩琦(1008年—1075年),字稚圭,自号赣叟,相州安阳(今河南安阳)人。北宋政治专家、词人,仁宗天圣属年间进士。他与范仲淹率军防御西夏,在军中享有很高的威望,人称“韩范”。当时,边疆传颂一首歌谣:军中有一韩,西贼闻之心骨寒;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惊破胆。 韩琦一生,历经北宋仁宗、英宗和神宗三朝,亲身经历和参加了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如抵御西夏、庆历新政等。
在仕途上,韩琦曾有为相十载、辅佐三朝的辉煌时期,也有被贬在外前后长达十几年的地方任职生涯。但无论在朝中贵为宰相,还是任职在外,韩琦始终替朝廷着想,忠心报国。在他的仕途生涯中,无论在朝中为相,或在地方任职,都为北宋的繁荣发展做出了贡献。在朝中,他运筹帷幄,使"朝迁清明,天下乐业";在地方,他忠于职守,勤政爱民。是封建社会的官僚楷模。
4. 今天可以查一下那个韩琪在历史上有什么功绩
①大抄胆举荐范仲淹,两人袭共同守疆防御西夏,人心归服,名重一时,朝廷倚为长城,天下人称为“韩范”;
②由范仲淹主持,韩琦、富弼等人积极参与的政治改革,积极推行各项新政措施,历史上有名的“庆历新政”;
③治军有方,大力整顿军队,恩威并行,采用古法日月操练定州军队,结果定州军“精劲冠河朔”;
④理民得法,减免赋税,“逐贪残不职吏,汰冗役数百”,“所至设条教,葺帑廪,治武库,劝农兴学,人人乐其恺悌”。
5. 韩琦的简介
韩琦,1983年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历史系,1989年获历史学硕士学位,1992年在中国人民大学国版际经济系做国内权访问学者一年,1997年晋升为教授,2001年在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经济研究所访学一年。2002年从山东经济学院调入南开大学拉美研究中心。曾获山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一项,二等奖和三等奖多项。
6. 北宋时期有个宰相叫韩琦,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
宋朝至宋太祖始,讲究的便是文官治国,政治比起其他的不少朝代而言,相对于民主不少,士大夫的地位空前的高,对于国家大事的发言权也更高,在这特殊的时间段里,就诞生了不少在后世闻名的文人,譬如苏轼,譬如范仲淹,又譬如韩琦。
可是青苗钱本身是有利息在的,这损害的就是老百姓的权益。而且让有一定资产的人为没有经济实力的人担保,贫民还不起钱的时候,这些有经济实力的人要代为偿还,这确实没有损害国家利益,但是,这些有资产的人难道就是活该为别人买单?
当然,除了这两点外,韩琦还反对了王安石变法的不少条例,但是仅仅从上文的两点就可以看出,韩琦并不是随意反对的,而是有凭据的反对,是真正的为国为民,在很多改革派的眼中,韩琦是落后是保守的,但是对于当时的国家,韩琦保证了他们的利益,总的来说是有利于社稷的。
结语
韩琦这一生,可以说是褒贬参半,喜欢他的人说他是“宋朝第一相”,在不喜欢他的眼里,他的主战让宋朝损失惨重,他就是个“无用之臣”,只适合在政坛之上,军事之上一窍不通。
但是,虽然说韩琦在军事之上确实有所失误,但是这些错误却并不能够抹杀掉他的功绩,而他对于宋朝的功绩,我们说他是“宋朝第一相”也不足为过。
7. 谁清楚北宋名相韩琦的史实
韩琦(1008-1075)字来稚圭,自号赣叟,自汉族,相州安阳(今属河南)人。北宋政治家、名将,天圣进士。初授将作监丞,历枢密直学士、陕西经略安抚副使、陕西四路经略安抚招讨使。与范仲淹共同防御西夏,名重一时,时称“韩范”。嘉祐元年(1056),任枢密使;三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英宗嗣位,拜右仆射,封魏国公。神宗立,拜司空兼侍中,出知相州、大名府等地。熙宁八年卒,年六十八。谥忠献。《宋史》有传。著有《安阳集》五十卷。《全宋词》录其词四首。中文名:韩琦别名:韩稚圭国籍:大宋出生日期:1008年逝世日期:1075年8月12日职业:政治家,词人主要成就:征讨西夏,庆历新政,治理蜀地代表作品:《安阳集》《谏垣存稿》封爵:魏国公谥号:忠献
8. 历史上有几个韩琦
韩琦(1008年—1075年),字稚圭,自号赣叟,相州安阳(今河南安阳)人。北宋政治家、词人,仁宗天圣年间进士。他与范仲淹率军防御西夏,在军中享有很高的威望,人称“韩范”。
9. 历史上的韩琦是怎样一个人
前段时间热播的古装电视剧《清平乐》让许多观众对北宋历史人物产生了浓厚兴趣,今天我们就借《清平乐》这个话题来聊聊剧中的一位重要人物——韩琦,看看历史上的韩琦是怎样一个人。
韩琦在历史上的评价相当正面,《宋史》中称他:“相三朝,立二帝,厥功大矣。”后世诸多名家对韩琦也给予了高度肯定,认为他功在社稷,是当之无愧的三朝贤相。那么韩琦是否真的名副其实呢?夜读史书对此有不同观点。
那么韩琦为什么要抵制变法呢?说白了还是利益作祟。“王安石变法”中有一条核心原则就是:济贫困、抑兼并。说得通俗点就是,牺牲权贵阶层的部分利益,让底层百姓能得到更多实惠。韩琦家族世代为官,到了他这一代达到顶峰,各种明里暗里的收入不计其数,他在家乡田庄更是大到看不见边际。“王安石变法”要从韩琦这类权贵阶层手中“虎口夺食”,因此作为权贵的代表人物,韩琦自然挺身而出为自己的利益代言。
最为可笑的是,当年二十多岁的韩琦曾在朝堂上公然斥责宰执大臣们擅弄权术。结果几十年过去后,韩琦却活成了自己曾经最讨厌的样子。人生最大的悲哀,莫过于此。
参考文献:《宋史》、《续资治通鉴长编》
10. 韩琦一生有着怎样的故事
韩琦,字稚圭,自号赣叟。1008年出生在世宦之家,其父韩国华任泉州剌史时生下韩琦。韩琦3岁父母去世,由诸兄扶养。
史载韩琦“既长,能自立,有大志气。端重寡言,不好嬉弄。性纯一,无邪曲,学问过人”。
1027年,韩琦弱冠之年考中进士,名列第二,授将作监丞、通判淄州。入直集贤院、监左藏库。1034年月迁开封府推官。1035年,迁度支判官,授太常博士。1036年,拜右司谏。
韩琦在担任谏官的三年时间内,敢于犯颜直谏,诤言谠议,“凡事有不便,未尝不言,每以明得失、正纪纲、亲忠直、远邪佞为急,前后70余疏”,尤其以1038年所上《丞弼之任未得其人奏》最为知名。
当时灾异频繁,流民大批出现,而当朝宰相王随、陈尧佐,参知政事韩亿、石中立却束手无策。韩琦连疏4人庸碌无能,痛陈宋朝80年太平基业,绝不能“坐付庸臣恣其毁坏”,结果4人同日罢职。韩琦一时名闻京华。
韩琦还严厉抨击当时的社会风气和官场腐败作风,建议宋仁宗先从朝廷内部“减省浮费”、“无名者一切罢之”。名相王曾称赞他说:“今言者不激,则多畏顾,何补上德?如君言,可谓切而不迂矣。”
1039年,四川旱灾严重,饥民大增,韩琦被任命为益、利路体量安抚使。他到四川后,首先减免赋税,“逐贪残不职吏,汰冗役数百”,然后将当地官府常平仓中的粮食全部发放给贫困百姓,又在各地添设粥棚,救活饥民多达190万人,蜀民无不感激地说:“使者之来,更生我也。”
1043年,韩琦、范仲淹奉调回京,同任枢密副使。当时国子监直讲石介听说韩、范两人来朝中供职,特意写了一首《庆历圣德诗》,其中称赞韩琦说:“予早识琦,琦有奇骨,其器魁落,岂视店楔。其人浑朴,不施剞劂。可属大事……。”
面对北宋中期积贫积弱的国势,韩琦提出以整顿吏治,选拔人才为主要内容的改革措施,于当年范仲淹在《答手诏条陈十事》中所列出的10项改革方案基本一致,切中时弊。
这次由范仲淹主持,韩琦、富弼等人积极参与的政治改革,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庆历新政”。
韩琦在地方官任上,治军有方,理民得法,“所至设条教,葺帑廪,治武库,劝农兴学,人人乐其恺悌”。1047年,韩琦为京西路安抚使,自扬州徙知郓州。年末,韩琦徙知成德军,后又移知定州。
定州久为武将镇守,士兵骄横,军纪松弛,韩琦到任后首先大力整顿军队,采取恩威并行办法,对那些品行恶劣的士兵毫不留情地诛杀,而对以死攻战的则予以重赏,后来他又研究唐朝名将李靖兵法,仿作方圆锐三阵法,命令将士日月操练,结果定州军“精劲冠河朔”。
1055年,韩琦以身体有病自请改知相州。在家乡,建造昼锦堂于州署后园。1056年,韩琦被召还为三司使。八月,拜枢密使。当年,韩琦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1059,迁昭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
1063年,宋仁宗病死。赵曙即帝位,是为宋英宗。英宗即位之初,因病由慈圣太后曹氏垂帘听政,太后与皇帝之间关系颇为紧张。
为了调解两宫矛盾,韩琦和欧阳修费了不少精力。韩琦、欧阳修进见太后,太后呜咽流泪,诉说自己的委屈,并说:“老身殆无所容,须相公做主!”
韩琦说:“此病故耳,病已,必不然。子疾,母可不容之乎?”
见到英宗,英宗则又对韩琦说:“太后待我无恩。”
韩琦劝慰道:“自古圣帝明王,不为少矣。然独称舜为大孝,岂其余尽不孝耶?父母慈爱而子孝,此常事不足道;唯父母不慈,而子不失孝,乃为可称。但恐陛下事之未至尔,父母岂有不慈者哉。”
从此以后,两宫关系渐渐缓和。
1064年,英宗病愈,在韩琦的劝说催促下,皇太后撤帘,降手书还政。后来,韩琦进右仆射,封魏国公。
1067年,英宗病死,赵顼即位,是为宋神宗。韩琦拜司空兼侍中。
1073年,韩琦还判相州,第三次为官家乡,终于实现了“仕宦至将相,富贵归故乡”的愿望。1075年在相州溘然长逝,享年68岁。神宗御撰墓碑:“两朝顾命定策元勋”。谥忠献,赠尚书令。
韩琦“相三朝,立二帝”,当政10年,与富弼齐名,号称贤相。欧阳修称其“临大事,决大议,垂绅正笏,不动声色,措天下于泰山之安,可谓社稷之臣”。
除政事之外,韩琦著作有《二府忠论》5卷、《谏垣存稿》3卷、《陕西奏议》50卷、《河北奏议》30卷、《杂奏议》30卷、《安阳集》50卷等。一生写了大量诗文,大多收入《安阳集》行世。
韩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