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人民大学国际汉语教育硕士生导师有哪几位最厉害的是谁
人民大学国际汉语教育硕士生导师目前还尚未弄清,但我们可以从人民大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生点来找寻答案。一下是为您提供的:
中国人民大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生点全介绍
人民大学对外汉语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介绍
本专业是博士学位、硕士学位授予点。
本专业由老一辈著名教育家、语言文字学家吴玉章教授于50年代亲手创建,1981年首批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著名语言学家胡明扬先生曾长期担任学科带头人,至今仍指导着本专业的建设。
本专业主要研究方向包括:语言学理论研究、句法语义研究、音系学研究、社会语言学研究、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研究和计算语言学研究等。
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语言学专业知识、独立的科研能力、良好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语言研究和应用人才。
本专业目前共有教授5人,副教授7人,讲师2人,85%具有博士学位。目前博士生导师有贺阳教授、劲松教授、张卫国教授、李泉教授。
本专业主要课程包括:现代语言学论著选讲、语言研究方法、语法学、语义学、音系学、社会语言学、历史语言学专题、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理论研究、第二语言教学法研究、语言学中的数理方法、语言信息处理等。
本专业毕业生主要到各级党政机关、新闻出版单位、教育和科研机构从事语言文字的应用、教学和研究工作。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贺阳 博士生导师
贺阳,男,1955年出生,北京人,教授,博士生导师。1985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攻读普通语言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师从胡明扬教授。1988年获硕士学位,留校任教。2005年在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获博士学位。现任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副院长,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语言文字学》主编,北京市语言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2006年获“北京市优秀教师”称号。
研究的领域包括北京话、现代汉语语法和语言接触,先后参与和主持的研究项目有“北京话研究”、“现代汉语词类问题考察”、“现代汉语句法问题考察”、“间接语言接触的个案调查与理论研究”、“汉语国际推广研究”等。
讲授的硕士研究生课程有:现代语言学论著选讲、语法学、汉语句法语义研究、语言研究方法等。
发表的主要论文:
(1)《北京牛街地区回民话中的借词》
(2)《北京牛街回民的北京话调查》
(3)《北京话语调的实验探索》(合作)
(4)《试论汉语书面语的语气系统》
(5)《北京话的语气词“哈”字》
(6)《程度副词+有+名”试析》
(7)《汉语完句成分试探》
(8)《性质形容词作状语情况的考察》
(9)《性质形容词句法成分功能统计分析》
(10)《形容词与不及物动词的区分》
(11)《形名兼类的计量考察》
(12)《动趋式“V起来”的语义分化及其句法表现》
(13)《从现代汉语介词中的欧化现象看间接语言接触》
(14)《现代汉语数量词中的若干欧化语法现象》
(15)《现代汉语DV结构的兴起及发展与印欧语言的影响》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劲松 博士生导师
劲 松
1956年出生于北京,1983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198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获文学硕士学位,留校任校今。2006年获得北京大学文学博士学位,同年评为教授,担任博士生导师。
教授课程
本科生:
语音学
硕士生:
汉藏语言研究的理论和方法
社会语言学
社会语言学专题
博士生:
社会语言学
研究领域
1、当代北京话及普通话规范问题,侧重研究北京话和普通话的语音现象,如语调、轻声、儿化韵等。
2、语言学理论研究,侧重于音系学和社会语言学的研究
主要著作
《马学良学述-当代人文社会科学名家学述》(与瞿霭堂合作),
《汉藏语言研究的理论和方法》(与瞿霭堂合作),
《现代汉语轻声动态研究》,民族出版社,2002年1月。
《社会语言学研究》,民族出版社,2009年3月
发表论文:
《北京话的口语语体》
《北京话的语气和语调》
《北京话语调的实验探索》(与贺阳合作)
《北京话的字调和语调-兼论汉藏语言的声调》(与瞿霭堂合作)
《论汉藏语言的类型和共性》(与瞿霭堂合作),
《论普通话的性质和存在形式》
《双语研究中的语言态度问题》
《流行语新探》
《漫谈“洋味”汉语》
《网络语言是什么语言》
《汉藏语言研究的理论和方法》(与瞿霭堂合作)
《双语学习中目的语对基础语的影响》
《儿化的语素形位学》
《被字句的偏误与规范》
《中介语“僵化”的语言学意义》
《词的认知基础》
《儿化词变化和变异的社会调查研究》
《常州话前高元音的舌尖化》
《嘉戎语上寨话》(与瞿霭堂合作)
《嘉戎语藏语借词的时空特征》
《尖团音新议》
《叠置式音变献疑》(与瞿霭堂合作)
《儿词缀的意义和功能》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吴红云 博士生导师
1、基本资料、教育背景、工作经历、社会职务、奖励、荣誉称号
吴红云教授(1963- ),女,出生于江西南昌,语言学博士,博士生导师,英国爱丁堡大学访问学者(1999-2000),美国富布莱特项目研究学者(明尼苏达大学, 2008-09)。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文学院外国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英语教学》杂志编委、全国英语写作教学与研究协会常务理事。曾先后在武汉大学、清华大学、新加坡国立教育学院、爱丁堡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学习。
曾先后荣获“霍英东教育基金优秀青年教师奖”、“北京外国语大学优秀博士论文奖”、“《现代外语》最佳论文奖”、“第九届中国人民大学优秀论文成果奖”,曾先后两次荣获“全国CCTV杯英语演讲比赛三等奖获奖选手指导教师奖”。
2、教授课程
第二语言习得、语言学导论、英语综合实践、英语泛读等。
3、主要研究方向
第二语言习得、应用语言学、应用语言学研究方法、英语写作。
4、主要科研项目与课题
1)2006-2007:主持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项目“英语学习宏观理念和微观策略”
2)2004-2007:参与国家社科基金研究项目“中国英语学习者句法发展模式研究”
3)2005-2008:参与国家语言文字委员会项目“外国语言规划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4)2007-2008:指导“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课题“北京市公共场所英语标识规范性研究”
5、主要科研成果
1) 《二语写作元认知理论的实证研究》专著 2006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注重英语学习的内在规律”《光明日报》2008年2月13日
“时间限制对EFL作文成绩的影响”《外语教学与研究》2006/1
“大学英语写作中元认知体验现象实证研究”《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3
“教学活动条件下大学生英语写作元认知的特点”《心理发展与教育》2006/2
“二语写作元认知理论构成的因子分析”《外语教学与研究》2004/3 (第1作者)
“二语写作元认知理论的结构方程模型研究”《现代外语》2004/4(第1作者)
“我国英语写作教学中的主要问题”《外语教学与研究》1995/4(第2作者)
“英语学习需要建构的语言环境”《光明日报》2006年8月9日(第1作者)
“英语学习需要科学的学习理念”《中国教育报》2006年3月31日(第1作者)
“Investigating Chinese university students’readiness for learner autonomy”《中国英语教学 [三]—北京中国英语教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2003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A Longitudinal Study of Metacognition in EFL Writing of Chinese University Students” 全国大学英语教学国际研讨会 2004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Four Options for Responding to Student Writing”《中国英语教学》2002/3
“谈培养大学生英语学习自主性”《学林撷新—中国人民大学学者论学集》2002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论索绪尔语言符号任意性的辨证思想”《外语论坛》 2003 外文出版社
“论教学的观念和期望对学习者自主性的影响”2002全国大学英语教学研讨会
“高校师生英语学习观念调查”2001北京市大学英语教学研讨会 — 大会主题发言
“关于大学生英语学习方法的报告” 1998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增刊
“词汇困惑与大学生英语写作技能的提高” 1998 《北京市研究生英语研究会论文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主编:《法庭内外—法律英语读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8
主编:《英语写作范文》 中国青年出版社 1992
翻译:《中国民法案例汇编》 1993 台湾出版社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李泉 博士生导师
李泉,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语言学博士。1962年生于黑龙江依兰县。1985年哈尔滨师范大学中文系本科毕业。1987年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语言学研究生班毕业,留校从事对外汉语教学至今。1989年获中国人民大学硕士学位。2005年获北京语言大学博士学位。
曾应邀赴美国、德国、法国、英国、匈牙利、西班牙、智利、阿根廷、新加坡、南非等国家以及中国台湾和香港地区讲学或参加学术会议。
获得过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颁发全国优秀对外汉语教学奖、全国优秀对外汉语教师奖,中国人民大学第五届、第八届、第九届优秀科研成果奖,中国人民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北京市第九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兼任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学会常务理事,世界汉语教学学会理事,《世界汉语教学》编委,全国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
主要著作
《汉语语法考察与分析》,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1。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合著),商务印书馆,2004。
《对外汉语教学理论思考》,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研究》(主编),商务印书馆,2006。
《对外汉语教材研究》(主编),商务印书馆,2006。
《对外汉语教学课程、大纲与教学模式研究》(主编)商务印书馆,2006。
《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理论研究》(主编),商务印书馆,2006。
主要论文
《敦煌变文中的助词系统》,《语言研究》1992年第1期。
《“要是S就V了”句式语义语用分析》,《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3年第4期。
《现代汉语“形+宾”现象考察》,《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4年第4期。
《副词和副词的再分类》,《词类问题考察》,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6。
《现代汉语“形+动态动词”考察》,《语言教学与研究》1997年第1期。
《“全速、大力”一类词的语义语法特征及词类归属》,《第六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同义单双音节形容词对比研究》,《世界汉语教学》2001年第4期。
《从分布上看副词的再分类》,《语言研究》2002年第2期。
《单音形容词祈使句及相关的语法化问题》,《汉语研究与应用》第三辑,中国社
会科学出版社,2005。
《单音形容词重叠的式和语法意义》,《对外汉语研究》第二期,商务印书馆,2006。
《单音形容词构成的主观评价句》,《汉语研究与应用》第五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汉语重叠的连续统现象——兼谈单音形容词重叠的性质》,《汉语教学学刊》第1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试论现代汉语完句范畴》,《语言文字应用》2006年第1期。
《对外汉语教学释词的几个问题》,《汉语学习》1991年第3期。
《试谈中高级阶段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和任务》,《中高级对外汉语教学论文选》,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1。
《汉语常用词汇与日语相应汉字词汇对比》,《第三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北京语言学院出版1991。
《广播新闻听力课教学论略》(执笔),《汉语学习》1994年第3期。
《论语感的性质、特征及类型》,《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5年第4期。
《〈新编汉语教程〉的设计、实施及特点》《语言教学与研究》1996年第2期。
《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理论思考》,《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6年第5期。
《日汉语气助词系统对比》,《汉语言文化研究》,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第二语言教学中的功能及相关问题》,《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7年第6期。
《〈汉语文化双向教程〉的设计与实施》《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学会第六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选》,华语教学出版社,1999。
《〈骆驼祥子〉中所见的语言文化现象》,中国语言学会编《中国语言学报》第九期,商务印书馆,1999。
《加强基于对外汉语教学的语体研究的必要性》,《国际汉语教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语言研究》2001年增刊。
《试论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学原则》,《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学会北京分会第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1。
《有关语言教育研究的几个问题》,《汉语学报》第3期2001年上卷。
《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理论基础》,《海外华文教育》2002年第1期。
《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理论体系》,《海外华文教育》2002年第2期。
《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基本理论》,《海外华文教育》2002年第3、4期。
《近20年对外汉语教材编写和研究的基本情况述评》,《语言文字应用》2002年第3期。
《论对外汉语教材的趣味性》,《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学会第七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选》,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语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及相关问题》,《对外汉语教学语法探索——首届国际对外汉语教学语法研讨会论文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基于语体的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构建》,《汉语学习》2003年第3期。
《论第二语言教材评估》,《汉语研究与应用》第一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对外汉语教学理论和实践的若干问题》,《第七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语体研究的范围和内容》,《汉语学习》第2004年1期。
《第二语言教材的属性、功能和基本分类》,《汉语研究与应用》第二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论对外汉语教材的针对性》,《世界汉语教学》2004年第2期。
《第二语言教材编写的基本程序》,《海外华文教育》2004年第2期。
《第二语言教材编写的通用原则》,中国应用语言学会编《第三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香港科技联合出版社,2004。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研究述评》,《世界汉语教学》2006年第2期。
《汉字研究与汉字教学研究综观》,《汉语研究与应用》第四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论对外汉语教材的实用性》,《语言教学与研究》2007年第3期。
《汉语国际化进程中学科建设问题思考》,《世界汉语教学》2007年第3期。
《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研究综观》,《语言文字应用》2007年第4期。
《文化教学的刚性原则和柔性策略》,《海外华文教育》2007年第4期。
《对外汉语教材中文化偏误分析》,袁博平主编《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Approach to Applied Chinese Language Studies 》,Cypress Book Co. UK Ltd. 2007。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研究纵览》,《海外华文教育》2008年第4期。
《论对外汉语教材的科学性》,《语言文字应用》2008年第3期。
《普通话在国际汉语教学中的核心地位》,《汉语学习》2009年第2期。
《关于构建国际汉语教育学科的构想》,《世界汉语教学》2009年第3期。
主要研究领域
1.汉语语法
2.对外汉语教学
3. 国际汉语教育
研究生课程
1.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理论研究
2.汉语作为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3.语言流派与汉语语法研究
4. 汉语语法分析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② 中国地质大学和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有什么关系
长城学院不过是挂着地大的羊头卖的狗肉,这学校完全是很烂的民办本三院校。老师版没有多权好的,最好的无非就是几个农大,河大在这兼职,一周上几节课的老师。大部分都是刚毕业的大学老师。
教育资源和地大完全没有关系。
③ 北京大学汉语语言学专业本科全部教材都有什么
北京大学汉语语言学专业本科全部教材有:
语言学
1,美国结构语言学 (American linguistics)
参考书目:Hockett 《现代语言学教程》 北京大学出版社
Sapir 《语言论》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Bloomfield《语言论》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实验语音学 (phonetics)
参考书目: 吴宗济 林茂灿 《实验语音学概要》 高等教育出版社
P.B.邓斯 E.N.平森著 曹剑芬 任宏谟 译
《言语链——听和说的科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林焘、王理嘉,《语音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
王理嘉,《音系学基础》,语文出版社
3、汉语音韵学
参考书目:唐作藩,《音韵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
耿振声 《音韵通讲》, 河北教育出版社
唐作藩,《汉语音韵学常识》,上海教育出版社
王 力,《汉语音韵》,中华书局
《宋本广韵&永禄本韵镜》,江苏教育出版社
余乃永,《新校互注宋本广韵》,上海辞书出版社
周祖谟,《广韵校本》,中华书局
丁声树、李荣,《古今字音对照手册》
李新魁,《韵镜校正》,中华书局
杨军,《韵镜校笺》,浙江大学出版社
4、汉语史(上)
参考书目:王力,《汉语史稿》,中华书局1980年
——《汉语语音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5年
何九盈《音韵丛稿》(版本原文未注明)
下面的著作只研究某一时期的语音情况:
上古:李方桂 ,《上古音研究》,商务印书馆(最好将李、王、何三家对比阅读)
何九盈、陈复华,《古韵通晓》,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何九盈,《上古音》,商务印书馆
龚煌诚 ,《汉藏语研究论文集》,北京大学出版社
唐作藩 ,《汉字古音手册》,北京大学出版社(工具书)
中古:李荣,《切韵音系》,科学出版社(最好读1956年版)
邵容芬,《切韵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最好将邵、李两家对比阅读)
张渭毅,《中古音论》,河南大学出版社
周祖谟,《周祖谟学术论著自选集》,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
近代:宁继福,《中原音韵表稿》,吉林文史出版社
杨耐思,《中原音韵音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近代汉语音论》,商务印书馆
蒋绍愚,《近代汉语研究概况》,北京大学出版社
5、汉语史(下)
参考书目:王力,《汉语语法史》,商务印书馆
向熹,《简明汉语史》(语法部分)高等教育出版社
太辰田夫(著)蒋绍愚、徐昌华(译)《中国与历史文法》北京大学出版社
蒋绍愚,《近代汉语研究概况》,北京大学出版社
——《古汉语词汇纲要》,北京大学出版社
宋绍年,《马氏文通研读》,北京大学出版社
马建忠,《马氏文通》,商务印书馆
6、《切韵》导读
参考书目:余乃永,《新校互注宋本广韵》,上海辞书出版社
周祖谟,《广韵校本》,中华书局
李荣,《切韵音系》,科学出版社(最好读1956年版)
邵容芬,《切韵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7、现代汉语
参考书目:北大中文系现代汉语教研室,《现代汉语》,商务出版社
朱德熙,《语法答问》,商务印书馆
—— 《语法讲义》,商务印书馆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商务印书馆
8、古代汉语
参考书目:
郭锡良等,《古代汉语》,商务印书馆
王力,《古代汉语》,中华书局
王力(主编),《王力古汉语字典》,中华书局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编写组,《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9、汉语和汉语研究
参考书目:吕叔湘:《汉语语法分析问题》,商务印书馆。
冯胜利1997《汉语的韵律、词法与句法》,北京大学出版社
郭锐:《现代汉语词类研究》,商务印书馆
刘丹青(主编):《语言学前沿与汉语研究》,上海教育出版社
陆俭明:《八十年代中国语法研究》,商务印书馆
陆俭明:《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第三版),北京大学出版社
马真:《现代汉语虚词研究方法论》,商务印书馆。
沈家煊:《认知与汉语语法研究》,商务印书馆。
沈阳:《现代汉语空语类研究》,山东教育出版社。
沈阳(编):《20世纪现代汉语八大家?陆俭明选集》,东北师范大学出版
沈阳(编):《20世纪现代汉语八大家?朱德熙选集》,东北师范大学出版
沈阳(编):《20世纪现代汉语八大家?吕叔湘选集》,东北师范大学出版
沈阳、何元建、顾阳(2001)《生成语法理论与汉语语法研究》,黑龙江
教育出版社
宋国明:《句法理论概要》,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王洪君1999《汉语非线性音系学—汉语的音系格局与单字音》,北京大学
出版社
吴福祥、洪波(主编):《语法化与语法研究》,商务印书馆
袁毓林:《汉语语法研究的认知视野》,商务印书馆。
詹卫东:《面向中文信息处理的现代汉语短语结构规则研究》,清华大学
出版社
张伯江、方梅1996《汉语功能语法研究》,江西教育出版社
张敏:《认知语言学与汉语名词短语》,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朱德熙:《语法讲义》,商务印书馆
朱德熙:《语法答问》,商务印书馆
朱德熙:《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商务印书馆
王理嘉等(编著),《现代汉语专题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
10、汉语方言学
参考书目:
《汉语方言概要》袁家骅等著,文字改革出版社1960年出版,1983第二版。
《汉语方音字汇》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语言学教研室编,1962年出版,
1989第二版。两版均为文字改革出版社出版
《汉语方言词汇》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语言学教研室编,1964年出版
文字改革出版社出版。1995年由语文出版社出第二版
《昌黎方言志》河北省昌黎县县志编纂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合著
1960 年科学出版社出版,1984 年上海教育出版社再版。
《汉语方言学导论》 游汝杰著,上海教育出版社1992年第一版,2000年第
第二版
《现代汉语方言概论》 侯精一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2 年出版
《汉语方言语音的演变和层次》 王福堂著,语文出版社 1999 年出版
2005 年已出修订本
《汉语方言学》 [李如龙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 年出版。]
《汉语方言地理学》 贺登崧著,石汝杰、岩田礼译,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3 年
11、语言学概论
参考书目:
胡明扬、贺阳、沈阳、《语言学概论》(语音、词汇)语文出版社
叶蜚声、徐通锵 《语言学纲要》,北京大学出版社
徐通锵,《基础语言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
12、理论语言学
参考书目:
陈保亚,《20世纪中国语言学方法论》,山东教育出版社
徐通锵,《历史语言学》,商务印书馆
文学类
中国当代文学
教材:
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修订版)
参考书目:
洪子诚:《问题与方法》
李 杨:《文学史写作中的现代性问题》
《抗争宿命之路》《50—70年代文学经典再解读》
陈晓明:《无边的挑战》《表意的焦虑》
张颐武:《在边缘处追索》《大转型》(与谢冕合著)
曹文轩:《八十年代文学现象研究》《20世纪末中国文学现象研究》
韩毓海:《锁链上的花环》
邵燕君:《倾斜的文学场》
贺桂梅:《人文学的想象力》
陈思和:《中国新文学整体观》
戴锦华:《隐形书写》
王晓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论》
陈顺馨:《中国当代文学的叙事与性别》
旷新年:《写在当代文学边上》
张旭东:《批评的踪迹》
黄子平:《革命·历史·小说》(大陆的《“灰阑”中的叙述》是删节版)
唐小兵编:《再解读:大众文艺与意识形态》
刘禾:《跨语际实践——文学、民族文化与被译介的现代性
(1900~1937)》
中国现代文学
课本:
钱理群 温儒敏 吴福辉:《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文学史:
王瑶:《中国新文学史稿》
唐弢 严家炎:《中国现代文学史》
严家炎:《中国现代小说流派史》
孙玉石:《中国现代主义诗潮史论》
温儒敏:《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
研究著作:
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
钱理群:《1948天地玄黄》 《心灵的探寻》 《1948天地玄黄》
陈平原:《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
钱理群 黄子平 陈平原:《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三人谈 漫说文化》
李欧梵:《上海摩登》
王德威:《被压抑的现代性》
陈平原 王德威:《北京:都市想象与文化记忆》
王晓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论》
戴锦华:《浮出历史地表》
金介甫:《沈从文传》
《中国新文学大系》各集的导言
中国古代文学史
教材:
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四卷,高等教育出版社。
林庚 《中国文学简史》北大、清华出版社都有。一口气可以读完,酣畅淋漓。
《中国文学史参考资料简编》上下册 北京大学出版社
《先秦文学史参考资料》,《两汉文学史参考资料》《魏晋南北朝文学史参考资料》
北大中文系编,中华书局。
作品:
《古文观止》
《天下才子必读书》
《文选》
《诗经》《楚辞》
沈德潜、《古诗源》 中华书局
《唐诗别裁集》
马茂元 《唐诗选》
俞平伯《唐宋词选释》
龙榆生《唐宋名家词选》
钱钟书 《宋诗选注》
张鸣《宋诗选》
汪辟疆《唐人小说》
程毅中《宋元小说话本集》
《西厢记》《牡丹亭》、四大名著等。
中国文学批评史
教材:张少康《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教程》
郭绍虞《历代文论选》
参考书
朱东润《中国文学批评史大纲》,上海古籍出版社
郭绍虞《中国文学批评史》,百花文艺出版社
罗根泽《中国文学批评史》,上海书店出版社
詹鍈《文心雕龙义证》,上海古籍出版社
刘熙载《艺概》,江苏古籍出版社
郭绍虞、罗根泽主编《中国古典文学理论批评专著选辑》,人民文学出版社
西方文学理论史
教材:董学文主编:《西方文学理论史》
参考书目:朱光潜:《西方美学史》
韦勒克:《近代文学批评史》(8卷)
特里·伊格尔顿:《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
拉曼·赛尔登:《文学批评理论——从柏拉图到现在》
胡经之:《西方文学理论名著教程》
赵一凡:《欧美新学赏析》
以及大量西方(文学)理论原著,从柏拉图往下,直到福柯、德里达等
文学原理
教材:董学文、张永刚:《文学原理》
参考书目:韦勒克、沃伦:《文学理论》
米克·巴尔:《叙述学:叙事理论导论》
以及西方文学理论史部分参考书目,还有小说理论著作,如:
米兰·昆德拉:《小说的艺术》、《被背叛的遗嘱》、《帷幕》
纳博科夫:《文学讲稿》
略萨: 《给青年小说家的信》
卡尔维诺《千年文学备忘录》
安伯托·艾柯《优游小说林》
张大春:《小说稗类》
曹文轩:《小说门》
西方文学史
教材:喻天舒:《西方文学概观》
参考书目:罗德·W·霍尔顿、文森特·F·霍普尔:《欧洲文学的背景》
李赋宁:《欧洲文学史》(三卷)
威尔杜兰:《世界文明史》 以及西方文学理论史部分参考书目
东方文学史:
教材:郁龙余:《东方文学史》
参考书目:季羡林:《简明东方文学史》
栾文华:《东方现代文学史》
季羡林、刘安武:《东方文学史》
柄谷行人:《日本现代文学的起源》
民间文学概论
教材:
《民间文学教程》 段宝林 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
参考书目:
《民俗研究》 王 娟 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民间文学作品选》 高等学校民间文学教材编写组编 上海文艺出版社
文献
几本实用的工具书:
《辞源》,商务印书馆
《汉语大字典》,湖北、四川辞书出版社
《古汉语知识词典》,中华书局
万国鼎《中国历史纪年表》,中华书局
吴文治《中国文学史大事年表》,黄山书社
全系必修:
《论语》导读
教材:
杨伯峻《论语译注》,中华书局
参考书:
孙钦善《论语注译》,巴蜀书社
李零《丧家狗》,山西人民出版社
程树德《论语集释》,中华书局
其余参见李零《丧家狗》P28-P50
《孟子导读》
教材:
杨伯峻《孟子译注》,中华书局
参考书:
焦循《孟子正义》,中华书局
董洪利《孟子研究》,江苏古籍
中文工具书
教材:
朱天俊、李国新《中文工具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
参考书:
朱天俊、陈宏天《文史工具书手册》,中国青年出版社
中国古代文化
教材:
无
参考书:
阴法鲁、许树安《中国古代文化史》,北京大学出版社
吴小如《中国文化史纲要》,北京大学出版社
柳诒徵《中国文化史》,上海古籍出版社
钱穆《中国文化史导论》,商务印书馆
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江苏教育出版社(中国言实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
公司有插图本)
吕思勉《吕著中国通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古代典籍概要
教材:
无
参考书:
金开诚、葛兆光《古诗文要籍叙录》,中华书局(原名《历代诗文要籍详解》,
北京出版社)
张舜徽《中国古代史籍举要》,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十三经说略》、《二十五史说略》,北京燕山出版社
吕思勉《经子解题》,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柴德赓《史籍举要》,北京出版社
王树民《史部要籍解题》,中华书局
黄永年《古文献学四讲》,鹭江出版社
陈高华等《中国古代史史料学》,天津古籍出版社
安作璋《中国古代史史料学》,福建人民
④ 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和中国地质大学什么关系
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成立,由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与保定贺阳教育投资有限公司合作,按新机制、新模式举办的独立学院,办学层次为全日制普通本科。学院按国家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计划,面向全国招生。
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地处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保定市,保定素有北京南大门之称,首都护城河之誉,区位优势得天独厚,交通十分便利。学院具有独立的校园,具有齐全的现代化教学基础设施、文化体育设施和完善的学生综合服务设施,并已拥有一支专兼职结合的品德高尚、业务精湛、具有较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多科性大学,是首批设立研究生院和进入“211工程”建设的高校之一。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被称为地学人才的摇篮,五十多年来,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地学及其他学科的优秀人才。
长城学院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智力和人才资源优势为依托,由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负责教学管理,择优选派及聘用专兼职结合的任课教师和管理人员,教学质量得到保证。同时,长城学院广泛借鉴国内外先进的办学理念和手段,根据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趋势,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以及人力资源市场需求设置专业,以教育质量为核心致力于培养“品德优良、基础扎实、知识匹配、能力突出”,具有市场竞争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
学院按教育部规定,学生成绩合格毕业时颁发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普通本科毕业证书;符合学位授予条件者,由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授予学士学位;学生按国家规定可享受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和国家助学金及校奖学金。
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继承和发扬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艰苦朴素、求真务实”的优良校风,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按照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的原则,不断优化培养过程,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努力把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建设成为国内知名的、高水平的新型大学。
⑤ 保定冀英和贺阳哪个
如果在保定复选奇婴和贺阳,其中一制所学校去上学的话,我个人推荐冀英。因为精英学校是啊,最少有十多年的教学历史了吧?然后在保定无论是教学水平还是口碑,都是一流的,然后这个师资队伍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肯定也是没有问题的。但是这个喝羊。中学的话应该是成立到现在56年,然后一直感觉好像不温不火的,然后有一段时间炒作说要作为衡中保定分校,但是好像最后也没有结论,然后综合而论我还是推荐去吉英。
⑥ 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的师资情况好吗
顶了!劝那些考生千万别报,来了就会后悔的要死。
1.学校环境一点都不好,学校很小,教学设施很烂,交通也不方便(因为实在一个山沟里面到市区要一个多小时的公交,而且晚了就没车回去。)
2.学校的老师层次参差不齐,有地大本部的,也有不知道哪里找的,遇到好老师就好,遇不到好的老师估计学习的兴趣就没了。
3.学校有很多地方都没有透明度的,学校网络很垃圾,限制流量限制P2P,只能看看学校内部网站的一些资源。而且还不准许办电信的宽带。校园网收费也很贵,数次涨价。
4.学校超市很黑心,有些东西都是假货,而且有些商品比外面贵一块钱。
5.听往届的一些学长说,毕业的时候拿学位证时,是一件让人很不爽的事情,在学位证这方面根本没有透明度。我都还在担心以后我毕业会是怎么一个情况。
6.学校根本就很少为学生着想,只晓得收学费,收这个费那个费。也不说改善一下教学设施和办学条件。
7.学校周边治安很乱。
要报考的考生清酌情考虑,千万别只看表面现像。
我是中国地质大学江城学院电子信息工程06级的毕业生,大学四年下来各方面表现优异,扪心自问是个合格的毕业生,但是,我不解,为什么最终我没学位证而有人四年下来挂了N多门的却有,为什么大学四年下来学校在29号才公布成绩,其实大家的成绩早就下来了,据内部人士透露那是为了给找路子的人缓冲时间,我有认识的花了1万找关系拿到了学位证把别人名额挤下来了,这就是所谓的潜规则吗?学校在30号给我们停水停电赶我们走怕我们闹事还说让我们写申请增加名额,全扯淡,我们都被骗了,被这个民办三本学校骗了,希望大家看到这能够警觉让已经或者准备报考这个学校的亲戚朋友悬崖勒马 。那些学校的托别在这里乱发言坑人。
⑦ 考研想考中文方面的,我是学理科的,跨专业,请问如果考河北师范大学的中文系,需要学习那些书目
我是河北师大中文系的,我们学校参考书比较少,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四卷,高等教育出版社。童庆炳的《文学概论》,王力的古汉语,张燕瑾的古代文学作品选,就查差不多了
⑧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的学科介绍
(一) 文艺学
中国人民大学文艺学学科起步于1959年创办的“文研班”,当时由周扬任名誉主任,何其芳、何洛为主要负责人。“文研班”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文艺理论学术骨干,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与批评体系做出了努力。本学科1984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1993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2001年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2007年再度通过国家重点学科评估,2001年以来还招收、培养了6届博士后研究人员。
经过几代学人的长期努力,本学科立足于自己的传统、特色和风格,进一步凝练研究方向、整合学术资源,以文艺学基础理论、马克思主义文论、文艺思潮与文学批评、文化研究四大研究方向为基础,以相关学科的比较诗学与西方文论、中国古代文论与审美文化两个研究方向为延伸,使整个学科通过优势互补的学术格局达到了新的水准,并在一定程度上居于领先地位。
在基础研究方面,本学科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方法,将最新的理论发展纳入中国文艺学的学科建构。我们在海德格尔诗学、哲学解释学文论、神学解释学文论、精神分析文论、现象学美学与批评、马克思主义文艺学、文化理论与批评等研究领域出版了一批学术专著。同时,我们也着力于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阐释,积极介入中国当代文学批评和文艺思潮研究,并取得了较大拓展。
在应用研究方面,本学科参与了中宣部《文化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和《中国文化发展纲要》的起草工作,关于文化产业的理论研究也对国家文化产业的发展产生了一定影响。
在学术平台的建设方面,本学科多次举办高规格的国际和国内学术会议,学术交流频繁。本学科还长期主办《马列文论研究》、《问题》、《文化研究》等三种学术集刊,并主编“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文艺理论》和《文化研究》两种学术月刊。
(二)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中国人民大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学科,由老一辈革命家、教育家、语言文字学家吴玉章同志于20世纪50年代亲手创建,并由胡明扬教授长期主持。1981年首批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后又获博士学位授予权,形成从本科到博士后的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著名学者胡明扬、瞿霭堂、郭锦桴、陶沙、林杏光等均在此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为学科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本学科自创建以来,培养了一批卓有成就的语言学专门人才,取得了一系列具有重要学术影响的研究成果。并与汉语言文字学学科一起主办学术辑刊《语言论集》、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语言文字学》。
该学科语言学理论研究方向的重要成果有:胡明扬《语言和语言学》、《西方语言学名著选读》(主编)、《格辨》(译著)、《词典学概论》、《语法和语法体系》、《胡明扬语言学论文集》、《词类问题考察》(主编),郭锦桴《综合语音学》、《汉语声调语调阐要与探索》,瞿霭堂《汉藏语言研究的理论和方法》(与劲松合著),贺阳《从现代汉语介词中的欧化现象看间接语言接触》、《现代汉语DV结构的兴起及发展与印欧语言的影响》、劲松《现代汉语轻声动态研究》,骆峰《从系统论的角度看索绪尔语言学理论的建构》等。
该学科方言与社会语言学研究方向的重要成果有:胡明扬《北京话初探》、《北京话的语气助词和叹词》、《关于北京话语音、词汇的五项调查》、《北京话研究》(主编)、《海盐方言志》、《海盐方言的存现句和静态句》,谢自立《天镇方言志》,郭锦桴《汉语与中国传统文化》,贺阳《北京牛街地区回民话中的借词》、《北京牛街回民的北京话调查》,劲松《中介语僵化的语言学意义》、《常州话前高元音的舌尖化》,吴永焕《临沂方言志》等。
该学科应用语言学研究方向的重要成果有:胡明扬《对外汉语教学基础教材的编写问题》,瞿霭堂《双语和双语研究》,李大忠《外国人学汉语语法偏误分析》,李泉《对外汉语教学理论思考》、《基于语体的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构建》,罗青松《对外汉语写作教学研究》、《对外汉语写作教学的特点和原则》,张卫国《汉语研究基本数理统计方法》、《ICON教程》、《三种意义、三类定语和三个槽位》、《定语类型和槽关系类型的对应及其对名词语义分析的作用》等。
该学科目前有在职教授5人,副教授5人,讲师4人。目前承担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1项(“汉语国际推广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现代汉语单音形容词句法语义研究”),教育部社科基金项目1项(“间接语言接触的个案调查与理论研究”),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十五”科研规划项目1项(“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汉语语体研究”)。
(三)汉语言文字学
汉语言文字学学科是“中国语言文学”的基础学科之一,学科奠基人是中国人民大学首任校长、我国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语言文字学家吴玉章。1928年,吴玉章在苏联和瞿秋白、萧三、林伯渠等开始了创制中国拉丁化新文字的工作,制订了《中国拉丁化新文字》。新文字产生后,吴玉章等用新文字在苏联远东中国工人中进行扫盲。不久,新文字传入国内,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学习新文字的运动。抗日战争爆发后,吴玉章回国,在延安担任陕甘宁边区新文字协会会长和新文字干部学校校长,在边区和各抗日根据地用新文字扫盲和提高文化。新中国成立后,吴玉章历任中国文字改革协会会长、中国文字改革研究委员会副主任和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主任,直接领导了全国的文字改革工作。吴玉章在数十年的汉字研究和文字改革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汉字研究和文字改革理论,在汉字研究和文字改革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960年2月,中国人民大学成立校属中国语言文字研究所,吴玉章校长一度亲任所长,作为新中国最早成立的语言文字研究所,为汉语言文字学专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研究所现归属文学院。
该学科已形成文字学研究、音韵学研究、词汇学研究、语法学研究四个分支方向:
文字学研究方向的重要成果有:吴玉章《文字改革文集》,宋永培《〈说文〉汉字体系研究法》,王贵元《马王堆帛书汉字构形系统研究》(获北京市第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汉字与历史文化》、《<说文解字>校笺》,冀小军《说甲骨文中表祈求义的“ ”字》、《“刑天”补释》,李禄兴《现代汉字学要略》、《试论现代汉字字素》。
音韵学研究方向的重要成果有:陈复华《古韵通晓》(合著)、《汉语音韵学基础》,刘广和《音韵比较研究》,赵彤《战国楚方言音系研究》、 《藏语声母演变的几个问题》,高永安《明清皖南方音研究》, 郑林啸《〈篆隶万象名义〉声系研究》。
词汇学研究方向的重要成果有:宋永培《〈说文〉与文献词义学》、《〈说文〉与上古汉语词义研究》、《古汉语词义系统研究》,韩陈其《汉语羡余现象研究》、《汉语词汇论稿》、《汉语借代义词典》,朱冠明《汉语词汇史研究的新视界》、《从中古佛典看“自己”的形成》。
语法学研究方向的重要成果有:周生亚《论上古汉语人称代词繁复的原因》、《古代诗歌语法》,楚永安《文言复式虚词》,殷国光《〈吕氏春秋〉词类研究》(获第七届北京大学王力语言学二等奖、全国普通高等院校第二届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上古汉语语法研究》,李林《古代汉语语法分析》(获北京市第五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龙国富《姚秦译经助词研究》等。
该学科历年来承担了多项国家级、省部级课题,还与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学科一起主编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语言文字学》月刊和《语言论集》辑刊。
(四)中国古典文献学
中国古典文献学学科在1998年以后成为独立建制,逐步开始培养硕士生和博士生,并承担了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研究课题。该学科包括两个研究方向:
1、传世语言文学文献研究。重要成果有《<说文解字>校笺》、《<太平广记>版本考述》、《吴梅村年谱》、校注本《欧阳修全集(1-6)》、《古籍阅读基础》等。
2、出土文献的整理与研究。内容包括文献作者、时代、内容、传承关系的研究;出土文献的校勘、标点、注释;出土文献的语言文字研究;出土文献字典、词典和字形表的编撰;出土文献与传世文献的对比等。重要成果有《马王堆帛书汉字构形系统研究》、《出土文献文字的整理》、《战国楚简遣策的物量表示法与量词》、《张家山汉简字词释读考辨》、《汉代简牍遣策的物量表示法与量词》、《张家山汉简与<说文>合证》、《吐鲁番文书〈苍颉篇〉研究》等。
(五)中国古代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国语言文学”的基础学科之一,学科奠基人是老一代的著名学者谢无量、冯其庸等。谢无量先生的《中国大文学史》是我国最早的文学史著作之一,产生过巨大的影响。冯其庸先生1960年代主编的《历代文选》本来是中文系的教材,出版后风靡一时,不断再版,成为影响几代人的古代文学读本。
1980年代以后,该学科先后获得了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权,学科建设进一步加强。冯其庸教授的《论庚辰本》、《曹雪芹家世新考》、《石头记脂本研究》、《论红楼梦思想》、《瓜饭楼重校评批红楼梦》等一批红学著作享誉海内外,奠定了他作为一代红学大师的地位。朱靖华教授则成为苏轼研究界的重要一家,其《苏轼新评》、《苏轼论》、《苏东坡寓言大全诠释》等受到广泛关注与好评。此外,李永祜教授点校的百回本新版《水浒传》(中华书局出版)被学界誉为最好的整理本;其论文《水浒成书“嘉靖说”质疑》1987年获中国《水浒》学会优秀论文奖。吴小林教授则在唐宋散文方面有着深入的研究,著有《唐宋八大家》、《柳宗元散文艺术》、《王安石传》等。
2000年以来,该学科逐渐完成了学术队伍的新老交替,形成了“中国古代文学与传统文化”、“中国古代文学与古典文献”、“中国古代文论”三个日趋成熟的研究方向,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4项、省部级项目7项。
该学科“中国古代文论”方向的标志性成果,有蔡锺翔、黄葆真、成复旺历时九年完成的五卷本《中国文学理论史》(该书获得全国高校首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北京市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蔡钟翔、成复旺等主编的《中国美学范畴丛书》,成复旺的《中国古代的人学与美学》、《中国艺文理论志》、《神与物游》,袁济喜的《六朝美学》、《六朝清音》(获第五届国家图书奖)、《两汉精神世界》,詹杭伦的《清代赋论研究》、《方回的唐宋诗律学》,林湘华《禅宗与宋代诗学理论》等。
该学科在“中国古代文学与传统文化”方向上的代表性成果,有李炳海的《道家与道家文学》(获全国高校出版社优秀学术著作奖、)、《民族融合与中国古代文学》、《先秦两汉文学的生命意识》、《部族文化与先秦文学》(获吉林省优秀社科一等奖)、《汉代文学的情理世界》,冷成金的《苏轼的哲学观与文艺观》、《文学与文化的张力》、《隐士与解脱》、《中国文学的历史与审美》,诸葛忆兵的《宋代文史考论》、《宋代宰辅制度研究》、《徽宗词坛研究》,王昕的《话本小说的历史与叙述》、《漫说三言二拍》等。
该学科在“中国古代文学与古典文献”方向上的重要成果,有张国风的《<太平广记>版本考述》、《<儒林外史>试论》、《<儒林外史>及其时代》、《传统的困窘》,叶君远的《吴梅村年谱》、《吴伟业评传》、《清代诗坛第一家》、《中国古代文体丛书·诗》,王燕的《晚清小说期刊史论》等。该学科还主编学术月刊“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
(六)中国现当代文学
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的创立可以一直追溯到蔡仪教授1950年出版的《新文学讲话》,它是全国“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最早的一批文学史教材之一。汪金丁、林志浩两位教授为学科奠基人。1960年,由林志浩教授主编、现当代文学教研室教师参与编写的《中国现代文学史》初稿问世;1979年,经过修订的同名教材再次出版,同唐弢、严家炎的《中国现代文学史》被当时国内大学采用最多的教材。经过两代学者的努力,至1980年代,该学科发展成为国内同专业中少数几个专业方向齐全、梯队整齐并具有影响力的学科群体。
1981年,该学科获得首批硕士学位授予权,共招收了二十余批硕士研究生,包括来自日本、韩国的硕士研究生。2002年后,开始招收“现代文学思潮”方向的博士研究生;2006年后,扩展到“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和“现代文学思潮”三个专业方向。
1960-1980年代,该学科较有优势的研究领域是“鲁迅研究”、“文学史研究”。其中,标志性的学术成果是林志浩的《鲁迅传》、《中国现代文学史》(主编)。另外,还有赵遐秋《中国现代小说史》、《徐志摩传》、张慧珠的老舍研究、阎焕东的郭沫若研究、马德俊、王清波的中国新诗史和当代诗歌研究等等。这些成果,都为该学科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1995年后,该学科开始进行新老队伍的交替,在任教师全部拥有文学博士学位。在保持原有优势的基础上,该学科又增设了“海派文化与海派文学”、“中国新诗史”、“四十至七十年代文学”和“八十年代文学史问题”等研究领域,逐渐形成囊括本学科三个专业方向、且具有较大影响的学术队伍。
1990年代以后,该学科又完成了一批重要的学术著作和学术论文。其中程光炜《艾青传》、《文化的转轨》、《中国当代诗歌史》,李今《海派文化与海派文学》、《三十年代俄国文学“汉译”》等著作,是较具代表性的成果,被许多相关论文经常引用和转述;孙民乐、姚丹和张洁宇等年轻学者的著作《清末民初文学语言的变革》、《西南联大时期的文学活动》、《荒原上的丁香》等,也引起了学界的较多关注。另外,该学科老师联袂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几位学者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先后被列入教育部“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和“十一五教材”,成为国内许多大学和多所重点大学中文系的必修课教材和考研参考书,并被日本、韩国、台湾的一些大学列为教材和参考书。王家新教授为全校学生和本系研究生开设的“中外诗歌欣赏”、“新诗的创作与研究”,成为该学科新近增加的“创造性写作”课程中的亮点之一。
该学科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省部级基金项目(含重点)4项。其中,获得省部级奖励1项,核心学术杂志“年度优秀论文奖”2项。该学科还主编学术月刊“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
(七)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科,是由缪朗山、赵澧、茅于美、王金陵等老一代学者在1960年代建立,当时是国内最早培养导师制研究生的单位,并于1963年开始招收“外国文艺理论史”研究生,1981年又成为全国高校最早的三个“世界文学”硕士点之一。1996年以后开始招收“西方文艺理论”、“比较诗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等方向或专业的博士生;2005年建立独立的博士点;2008年被评为北京市重点学科。
经过几代学者的努力,该学科的“比较诗学与西方文论”、“比较文学与欧美文学”、“比较文化与艺术批评”等三个研究方向已经日趋成熟,并逐渐形成了一支精通外语(包括英、法、德、俄、日、希腊、拉丁等语种)、学有专攻并在国内外具有广泛影响的学术队伍。
该学科在任全部教师,均有在国外长期学习或从事研究的经历,其中3人在国外获得博士学位;完成的学术成果中,包括英文著作2部、德文著作1部、A&HCI检索论文5篇。同时该学科还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8项,省部级项目9项,国际合作项目4项;获国家级奖励2项,省部级奖励6项;主办学术辑刊《基督教文化学刊》(已出版18辑并自2005年9月起被列入CSSCI核心期刊数据库)、《对话》(已出版2辑),主编学术月刊“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外国文学研究》。
该学科在西方原典译介方面的标志性成果,有章安祺编订的《缪灵珠美学译文集》(四卷),赵澧、徐京安、黄晋凯等主编的《唯美主义》、《象征主义·意象派》、《未来主义·超现实主义》、《荒诞派》等“外国文学流派研究丛书”,章安祺、杨恒达翻译的《现代文学批评史》;以及近些年杨恒达主译的《尼采文集》,杨慧林主编的“西方文学与基督教书系”、“当代诠释学译丛”,王以培翻译的《兰波作品全集》,夏可君编译的《德里达:解构与思想的未来》、《让-吕克·南希:解构的共通体》等。
该学科在文学史与文论史研究方面的代表性成果,有赵澧、黄晋凯等主编的《外国文学简编》,章安祺、梁坤主编的《外国文学名著批评教程》,杨慧林、黄晋凯合著的《欧洲中世纪文学史》(获国家新闻出版署第六届外国文学优秀成果二等奖),梁坤《20世纪俄语作家史论》、《末世与救赎——20世纪俄罗斯文学主题的宗教文化阐释》,范方俊《20世纪中外现代戏剧》,张秉真、章安祺、杨慧林合著的《西方文艺理论史》(获教育部第三届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二等奖),章安祺、黄克剑、杨慧林合著的《西方文艺理论史:从柏拉图到尼采》。在此基础上,杨慧林、章安祺、黄克剑、耿幼壮的“西方文艺理论史课程建设”于2004年获得北京市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005年获得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该学科还充分发挥跨学科研究的相对优势,分别从艺术学和宗教学的视角,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专题研究论著系列。如杨慧林《神学诠释学》、《基督教的底色与文化延伸》、《移动的边界》、《废墟中的记忆》,杨恒达《诗意的叛逆》,耿幼壮《视觉·躯体·文本》、《破碎的痕迹》、《书写的神话》,雷立柏《古希腊罗马与基督教》、《论基督教的大与小》,夏可君《幻像与生命》等。在专题研究方面的外文成果则有杨煦生Immanente Transzendenz: Eine Untersuchung der Transzendenz-erfahrung in der antiken chinesischen Religiositat mit Berucksichtigung des Konfuzianismus(德国 Tubingen University Press, 2004),杨慧林 Christianity in China: the Work of Yang Huilin(美国 M. E. Sharpe, Inc., 2004)、Sino-Christian Studies in China (co-edited, 美国Cambridge Scholars’ Press, 2006)等。
(八)电影学
为适应当代影视文化的新发展格局,文学院在原有文艺学学科基础上重新整合影视与新媒体艺术研究力量,于2004年12月成立了影视与新媒体艺术教研室。该学科在2007年2月正式获得电影学硕士学位授予权。从2008年开始面向社会招收电影学硕士研究生。该学科拥有:教授2人、副教授2人、讲师1人。
该学科是文学院最具发展潜力的专业之一,拥有一批长期从事影视和新媒体教学与研究的专家学者。其中潘天强、许鹏教授等都曾主持或参与了多项国家和省部级重大科研攻关项目,并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中青年教师陈阳博士、孙柏博士等在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多篇重要论文,并出版了自己的学术专著。科研究立足于影视基础理论和批评,在坚实的史论以及批评研究基础上,关注并追踪当代高科技传媒手段对视听艺术所产生的重要影响,关注并追踪以视听媒体为代表的新型艺术形式的传播与发展对社会文化建设的影响。研究上述文化现象的症候、特性并及时从理论的高度上给予深入的总结。
该学科虽然起步较晚,但近几年已经取得了较大的成果。本学科教师出版专著和教材有《新编西方电影简明教程》(教育部审定研究生教学用书,国家十一五重点教材),《新媒体艺术论》(国家十一五重点教材),《电视剧:文学与艺术间的行走——90年后电视剧问题研究》,《丑角的复活——西方戏剧文化的价值重估》等。参加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多项,如:“电影电视批评理论与实践”(国家社科基金),“网络文艺的传播机制与审美特征”(教育部“十五”规划项目)等。
本学科有三个重点研究方向:
* 研究方向一 电影史和电影理论
该方向涉及电影史和电影理论两方面的知识体系,电影史包括中国电影史以及港澳台华语电影各个阶段的发展历史及当代的美学特征,外国电影史包括西方电影史以及国别电影史的各个阶段和当代电影的发展状态,东方电影史及其日本、韩国、印度、伊朗电影的研究作为空白可以作为重点关注的对象。电影理论涉及电影自身的理论阐释和争论以及相关学科对电影理论的美学阐释。
* 研究方向二 影视批评与制作研究 该方向一、从美学、文学、思潮、图像、受众等不同视角对电影电视批评、鉴赏作理论和方法上的研究,并探讨其美学标准和审美特性。二、制作理论包括:(1)电影电视的剧作理论如文学性、原创性、叙事性、剧作构成、视像剧作的特性等。(2)影视生产的各个环节的历史和现状的理论研究,包括管理、法规、宣传、策划、生产、销售、统计等。
* 研究方向三 影视与新媒体的文化形态
文化形态表明该方向以影视为基础关注更高和更广义的研究层面,如意识形态、政治学、历史学、符号学、现象学、社会学、心理学、伦理学、经济学;影视与新媒体表明该方向的研究范围着重以影视的新的传播方式及其对社会的影响,如网络、数码技术、动漫、游戏、语言转换、双向互动等。
培养一流的人才,创造一流的学术——这是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始终不渝的办学目标。
以学生为本、德才并重,以学人为本、知行合一,以学术为本、教学与科研互动——这是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潜心持守的教育理念。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将永远敞开自己,迎接天下英杰、八方才俊。
⑨ 保定有哪些大学
1、河大。
始建于1921年的河北大学,是河北省唯一入选“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的高校。2018年2月26日,世界大学学术排名系统发布2018中国最好大学排名,河北大学排第154名。
2、华电。
华北电力大学1958年创建于北京,1970年迁到保定,曾经是河北唯一入选211工程的高校,是河北最有名的大学。然而在2005年,华电力迁回北京,在保定只剩下一个“空壳子”。
3、农大。
始建于公元1902年的河北农业大学,前身是袁世凯奏请慈禧太后恩准创建的直隶农务学堂,是中国建校最早的高等农业院校,也是教育部100所“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之一。
4、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1958年创建于北京,原名北京电力学院。学校长期隶属于国家电力部门管理。2003年,学校划转教育部管理,现由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中国南方电网有限公司等12家特大型电力集团和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组成的理事会与教育部共建。
5、河北大学
河北大学是教育部与河北省人民政府“部省合建”、河北省人民政府和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共建的重点综合性大学,也是河北省重点支持的国家一流大学建设一层次高校。学校始建于1921年,初名天津工商大学,为法国天主教耶稣会创办,校址位于天津市马场道14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