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历史知识 > 吉林历史知识

吉林历史知识

发布时间:2021-02-09 05:58:14

1. 吉林省的历史

吉林省历史上长期是满、蒙古、朝鲜等少数民族活动和聚居之地。汉族虽很早就移入省区中部和东部一带,从事农业和采集业,但满、蒙古、朝鲜族及其先世对省内的经济开发影响较大,约3000年前(周)活动在长白山北部一带的肃慎部族(汉称挹娄,隋唐称靺鞨,皆系满族前身)以射猎为主,为本区原始居民。唐代时曾建渤海国于东部山区。宋代时又建金国(女真)。明以后满族经济活动则有畜牧、采集、狩猎、捕鱼及农业等多种生产。省境西部,古称鲜卑、契丹、鞑靼,均为蒙古族同系,以游牧为主。北宋时建立辽国,灭渤海国,势力达于省境东部。至明末,全省仍为人烟稀少,山林茂密,草原丰美的地区。
清顺治年间,颁发招垦令,鼓励华北农民来东北地区开垦,但至乾隆五年(1740)又颁布了"流民归还令",施行封禁政策。在此期间,长白山区划为清室采参与狩猎地,东丰、梅河口、辉南、磐石一带为皇室围场,从今松花江畔的法特起经长春至今辽宁省开原筑有柳条边墙。以西为蒙古族牧地,禁止越境。但清政府的封禁政策并未能阻止为生活所迫的华北大批汉族农民流入吉林中部一带,并向北、向东、向西扩展。1791年蒙古王公也开始在长春一带招民开垦。在农垦区内出现了酿酒等手工业和小的集镇,东部鸭绿江和图们江流域也有不少汉族和朝鲜族移入,从事农业、伐木和采集。嘉庆八年(1803)废止禁令,光绪四年(1878)吉林又设置垦务局,大事垦殖,经济面貌大为改观,并逐步形成东部的农林地区,中部的农业地区和西部农牧地区的差异特点。清初,自1676年宁古塔将军移驻吉林,为吉林省设制之始。其所辖范围包括现今省境中东部、黑龙江省东南部,及乌苏里江以东、黑龙江以北广大地域。光绪三十三年(1907)五月吉林省正式建制,省会设在吉林,辖区跨今吉、黑两省大部分地区,下设吉长、滨江(哈尔滨)、依兰(三姓)、延吉四道,一直延续到中华民国时期。20世纪初始建铁路,1903~1929年修通了中东铁路南满支线、吉长、四洮、吉敦、天图、沈吉等线,日伪时期又修通了长图、长白、 牡图、拉滨、 白阿、梅辑、鸭临等线。这些铁路改变了以吉林为中心的官马驿站交通系统和区域联系方向,哈尔滨及其所联系的地区也由吉林省析出。从而加强了长春的政治和交通地位。

2. 吉林市历史

吉林原名“吉林乌拉”,译为沿江座落的城市。
中国历史上,吉林一直是少数民族繁衍生息的地方,早在石器时代这里就有人类活动。
在元、明、清时期契丹人首先统一了各部落,建立了契丹国。后来女真各部落日益强大,逐渐统一了各部落,于公元1115年建立了金国。后来蒙古人推翻了金国,成立了蒙古汗国。在明朝时期,建州女真在其首领努尔哈赤的帅领下,统一了东北女真各部。于公元1616年建立了与明朝对立的后金国。吉林被归后金国管辖。
明朝时期永乐七年,既公元1409年在黑龙江入海口设立了奴尔干都司。吉林先归辽东都司,后归奴尔干都司管辖。
辽东都指挥使,骠骑将军刘清先后三次到吉林造船运粮,并在松花江边山崖的石壁上刻字留念,吉林从此又有“船厂”的称谓。因此吉林又有一个别称---船厂。
公元1644年满族入主北京,进而统一了全国,建立了清王朝,清灭明后吉林归宁古塔将军管辖,宁古塔在今黑龙江省宁安县。康熙十二年。即公元1673年出于政治上的需要,宁古塔将军迁往吉林,并在吉林建城,设立将军衙门,船厂从此改为“吉林乌拉”后来简称吉林。成为清政府统治松花江、乌苏里江、黑龙江流域的军事重镇吉林乌拉城,素有“迎长白,近绕松花江乃三省通衢”之美誉,可见在清朝,吉林已是东北三省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在历史上。康熙。乾隆皇帝都曾经两次巡幸吉林。检阅吉林水师。做好反击沙俄的准备。康熙皇帝更赞叹松花江的奇丽,即兴写下了松花江放船歌。
康熙皇帝登上吉林北山,嘹望吉林城,赞叹“四山屏立,江城如画”。因此,吉林市又有“江城”之称。
在清朝时期,民国时期和解放初期,吉林一直是吉林省的省会城市,在1954年政府出于经济,交通发展的需要,吉林省会迁往长春。

3. 吉林省的历史

汉至隋朝

汉武帝元封三年(前108年),灭卫满朝鲜设玄菟郡,管辖吉林省东南部。东部和南部的长白、图们、敦化、和龙、汪清、龙井、珲春、延吉等市县,先后属苍海郡、临屯郡、乐浪郡。

通化、集安、梅河口、靖宇、白山等市县则先后属真番郡、玄菟郡。这是吉林地区纳入中原王朝行政建置之始。前37~668年间,高句丽活跃于吉林,曾定都于集安丸都山和国内城,与东汉、曹魏、隋朝等中原政权时战时和,鼎盛时期其势力范围包括吉林东南部、辽河以东和朝鲜半岛北部。

唐朝时期

唐高宗总章元年(668年),唐朝和新罗联合灭高句丽,设置安东都护府,西北部地区属唐室韦都护府。武则天圣历元年(698年),粟末靺鞨首领大祚荣,在敦化东牟山立“震国”。

唐玄宗先天二年(713年),受唐玄宗册封“渤海国”,统治吉林省大部分地区。后曾定都和龙、珲春。

宋辽金时期

后唐明宗天成元年(926年)为契丹所灭,设东丹国,在西部设黄龙府。辽朝时期,吉林省大部分隶属东京道,西部为上京道管辖。

金朝在其辖境设上京路、北京路、东京路、成平路、海兰江路,基本覆盖今吉林省全境。金贞祐三年(1215年)女真人蒲鲜万奴建立东真国。金天兴二年(1233年)为蒙古所灭。

元朝时期

元朝隶属于辽阳行省,为开元路、北达达路、中书省泰宁路及中央枢密院直领的成平府辖区。

明朝时期

明朝大部分隶属奴儿干都司,西部的洮南一带属大宁都司的泰宁卫,东南部一带为建州卫,为建州女真发源地之一。

清朝时期

清顺治十年(年),设宁古塔昂邦章京。

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清廷建吉林城,命名“吉林乌拉”,吉林由此得名,随后宁古塔将军驻地迁移至吉林市。

清乾隆五年(1740年)颁布了“流民归还令”,对山海关以东地区施行封禁政策。但清政府的封禁政策并未能阻止为生活所迫的华北大批汉族农民流入吉林省中部一带,并向北、向东、向西扩展。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宁古塔将军改为吉林将军,“吉林”由原来城邑名称扩大为行政区称谓。吉林将军辖区大体包括松花江、绥芬河、牡丹江、图们江流域,西起开原威远堡边门,东至乌苏里江两岸和库页岛在内的沿江及至长白山区。

(3)吉林历史知识扩展阅读:

截至2017年,吉林省共辖8个地级行政区,包括7个地级市、1个自治州,分别是长春市、吉林市、四平市、通化市、白山市、辽源市、白城市、松原市、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另有长白山管委会 。长春市是副省级市。吉林省人民政府驻长春市宽城区新发路329号。

吉林是大米、玉米之乡,菜肴比较符合大众口味,主要有三大特点:油大、盐多、菜码大。东北人口味重,基本上每道菜都咸味都比较重。

流行在吉林的秧歌,是一种舞蹈、歌唱、戏剧三者综合,以舞为主的民间艺术。从表演形式上可分为地秧歌、高跷秧歌、寸子秧歌以及抬杆、背杆、橛杆等多种表现形式。通常还把耍龙灯、舞狮子、跑旱船、推车、打霸王鞭等民间舞蹈结合在一起。

4. 吉林省知识

吉林省历史上长期是满、蒙古、朝鲜等少数民族活动和聚居之地。汉族虽很早就移入省区
中部和东部一带,从事农业和采集业,但满、蒙古、朝鲜族及其先世对省内的经济开发影
响较大,约3000年前(周)活动在长白山北部一带的肃慎部族(汉称挹娄,隋唐称靺鞨,
皆系满族前身)以射猎为主,为本区原始居民。唐代时曾建渤海国于东部山区。宋代时又
建金国(女真)。明以后满族经济活动则有畜牧、采集、狩猎、捕鱼及农业等多种生产。
省境西部,古称鲜卑、契丹、鞑靼,均为蒙古族同系,以游牧为主。北宋时建立辽国,灭渤
海国,势力达于省境东部。至明末,全省仍为人烟稀少,山林茂密,草原丰美的地区。

清顺治年间,颁发招垦令,鼓励华北农民来东北地区开垦,但至乾隆五年(1740)又颁布了
"流民归还令",施行封禁政策。在此期间,长白山区划为清室采参与狩猎地,东丰、梅河
口、辉南、磐石一带为皇室围场,从今松花江畔的法特起经长春至今辽宁省开原筑有柳条
边墙。以西为蒙古族牧地,禁止越境。但清政府的封禁政策并未能阻止为生活所迫的华北
大批汉族农民流入吉林中部一带,并向北、向东、向西扩展。1791年蒙古王公也开始在长
春一带招民开垦。在农垦区内出现了酿酒等手工业和小的集镇,东部鸭绿江和图们江流域
也有不少汉族和朝鲜族移入,从事农业、伐木和采集。嘉庆八年(1803)废止禁令,光绪四
年(1878)吉林又设置垦务局,大事垦殖,经济面貌大为改观,并逐步形成东部的农林地区
,中部的农业地区和西部农牧地区的差异特点。清初,自1676年宁古塔将军移驻吉林,为
吉林省设制之始。其所辖范围包括现今省境中东部、黑龙江省东南部,及乌苏里江以东、
黑龙江以北广大地域。光绪三十三年(1907)五月吉林省正式建制,省会设在吉林,辖区跨
今吉、黑两省大部分地区,下设吉长、滨江(哈尔滨)、依兰(三姓)、延吉四道,一直
延续到中华民国时期。20世纪初始建铁路,1903~1929年修通了中东铁路南满支线、吉长
、四洮、吉敦、天图、沈吉等线,日伪时期又修通了长图、长白、 牡图、拉滨、 白阿、
梅辑、鸭临等线。这些铁路改变了以吉林为中心的官马驿站交通系统和区域联系方向,哈
尔滨及其所联系的地区也由吉林省析出。从而加强了长春的政治和交通地位。

附吉林省地图:http://www.govmap.cn/jining.jpg

5. 吉林市的历史

吉林市是东北著名的古城,已有三百多年建城史。

6. 吉林历史的由来是什么

吉林省,简称吉,省会长春,位于我国的东北地区中部,北边是黑龙江省,南边是辽宁省,西边是内蒙古,东边是俄罗斯,东南边与朝鲜隔江相望,全省土地面积18.74万平方公里,截至2019年末,吉林省常住人口人口为2690.73万人。

吉林建置始于清朝时期,公元年设置宁古塔昂邦章京,公元1673年,清廷建吉林城,命名“吉林乌拉”,吉林由此得名。


辽国时期,吉林省大部分隶属东京道,西部为上京道管辖。

金国在其辖境设上京路、北京路、东京路、成平路、海兰江路,基本覆盖今吉林省全境。公元1215年,女真人蒲鲜万奴建立东真国,公元1233年,为蒙古所灭。

元朝时期,吉林地区隶属于辽阳等处行中书省,为开元路、北达达路、中书省泰宁路及中央枢密院直领的成平府辖区。

明朝时期,吉林地区大部分隶属奴儿干都司,西部的洮南一带属大宁都司的泰宁卫,东南部一带为建州卫,为建州女真发源地之一。

清朝初期,吉林地区设宁古塔昂邦章京,公元1673年,清廷建吉林城,命名“吉林乌拉”,吉林由此得名,随后宁古塔将军驻地迁移至吉林市。

公元1757年,宁古塔将军改为吉林将军,吉林由原来城邑名称扩大为行政区称谓。

公元1860年,中俄签订了《中俄北京条约》,原属吉林省的沿海地区被割让给俄国,吉林变成了内陆省。


公元1907年,正式建吉林行省,省会设于吉林市。民国时期,吉林省区划沿清旧制不变。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军侵占了东北地区,伪满洲国傀儡政权建立,将长春改为新京,定为首都。

1948年10月19日,长春解放,自此吉林省全境解放。

吉林省共辖9个地级行政区,包括8个地级市、1个自治州,分别是长春市、吉林市、四平市、通化市、白城市、辽源市、松原市、白山市、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7. 吉林的历史

吉林建置始于清顺治十年(年)设置宁古塔昂邦章京;康熙十二年(1673年),清廷建吉林城,命名“吉林乌拉”,吉林由此得名。

乾隆二十二年(1757),正式更名为“镇守吉林乌拉等处将军”,简称“吉林将军”。 是近代东北亚政治军事冲突完整历程的见证地,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和商品粮生产基地。

早在远古时期,就有人类在吉林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距今约5~1万年前出现的“寿山仙人洞”、“榆树人”、“安图人”、“青山头人”,是吉林古人类文明形成的重要标志。舜、禹至夏商周时代,吉林省境内的古代民族就开始与中原王朝建立了具有隶属性质的贡纳关系并逐渐成为中华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时期形成了肃慎、濊貊、东胡、山戎、夫余等民族地方政权。

(7)吉林历史知识扩展阅读:

吉林地方风俗--东北大秧歌

流行在吉林的秧歌,是一种舞蹈、歌唱、戏剧三者综合,以舞为主的民间艺术。从表演形式上可分为地秧歌、高跷秧歌、寸子秧歌以及抬杆、背杆、橛杆等多种表现形式。通常还把耍龙灯、舞狮子、跑旱船、推车、打霸王鞭等民间舞蹈结合在一起。

地秧歌是几种秧歌中最为普及、最灵活的一种。关于吉林地秧歌的渊源,有几种说法。其中流传最广的是,元朝忽必烈称帝建立大元帝国之后,把百姓每五十户编成一队,派一个元兵看管。在春节、元宵节期间,元兵为了防止百姓们聚众谋反,就把各户男子集合起来,由他领队唱唱跳跳。后来这一活动作为一种表演形式流传下来,演变成秧歌。这一说法的依据是,吉林传统地秧歌中有“老挞”(指元兵)这个人物,并且是秧歌队的领头和指挥。

8. 关于吉林的历史

吉林省历史上长期是汉族、满族、蒙古族等少数民族活动和聚居之地。汉族虽很早就移入省区中部和东部一带,从事农业和采集业,但满族、蒙古族及其先世对省内的经济开发影响较大,约3000年前(周)活动在长白山北部一带的肃慎部族(汉称挹娄,隋唐称靺鞨,皆系满族前身)以射猎为主,为本区原始居民。唐代时曾建渤海国于东部山区。宋代时又建金国(女真)。明以后满族经济活动则有畜牧、采集、狩猎、捕鱼及农业等多种生产。省境西部,古称鲜卑、契丹、鞑靼,均为蒙古族同系,以游牧为主。北宋时建立辽国,灭渤海国,势力达于省境东部。至明末,全省仍为人烟稀少,山林茂密,草原丰美的地区。
清顺治年间,颁发招垦令,鼓励华北农民来东北地区开垦,但至乾隆五年(1740)又颁布了"流民归还令",施行封禁政策。在此期间,长白山区划为清室采参与狩猎地,东丰、梅河口、辉南、磐石一带为皇室围场,从今松花江畔的法特起经长春至今辽宁省开原筑有柳条边墙。以西为蒙古族牧地,禁止越境。但清政府的封禁政策并未能阻止为生活所迫的华北大批汉族农民流入吉林中部一带,并向北、向东、向西扩展。1791年蒙古王公也开始在长春一带招民开垦。在农垦区内出现了酿酒等手工业和小的集镇,东部鸭绿江和图们江流域也有不少汉族和朝鲜族移入,从事农业、伐木和采集。嘉庆八年(1803)废止禁令,光绪四年(1878)吉林又设置垦务局,大事垦殖,经济面貌大为改观,并逐步形成东部的农林地区,中部的农业地区和西部农牧地区的差异特点。清初,自1676年宁古塔将军移驻吉林,为吉林省设制之始。其所辖范围包括现今省境中东部、黑龙江省东南部,及乌苏里江以东、黑龙江以北广大地域。光绪三十三年(1907)五月吉林省正式建制,省会设在吉林,辖区跨今吉、黑两省大部分地区,下设吉长、滨江(哈尔滨)、依兰(三姓)、延吉四道,一直延续到中华民国时期。20世纪初始建铁路,1903~1929年修通了中东铁路南满支线、吉长、四洮、吉敦、天图、沈吉等线,日伪时期又修通了长图、长白、 牡图、拉滨、 白阿、梅辑、鸭临等线。这些铁路改变了以吉林为中心的官马驿站交通系统和区域联系方向,哈尔滨及其所联系的地区也由吉林省析出。从而加强了长春的政治和交通地位。

9. 关于吉林省的常识有哪些

简称“吉”。位于中国东北地区中部。“吉林”是满语“吉林乌拉”的简称,即沿江的意思。省会长春。吉林省是我国农业大省。工业以机械制造、医药、电子、食品为主。航空、铁路、公路和内河航运等交通较为发达。主要城市有吉林、吉安等。名胜有松花湖、伪满洲国皇宫、龙岗火山群、长白山天池等。

地理概况

吉林省位于东北地区中部。南接辽宁省,北抵黑龙江省,西靠内蒙古自治区,东南以图们江、鸭绿江为界,与朝鲜为邻。东面与俄罗斯毗连。面积为18174万平方千米。地势自东南向西北倾斜,地形以山地和平原为主,可分为东部长白山地、中部丘陵台地和西部平原三部分,其中最高峰白云峰海拔2691米。最大河流是发源于中朝界湖长白山天池的松花江;最大湖泊是人工湖松花湖(即丰满水库)长白山天池为火山口湖。深达373米,是我国第一深湖。

气候特点

吉林省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季干燥多风,夏季温暖多雨。秋季晴冷温差大,冬季漫长干寒。1月均温-20~-14℃,7月大部分为20~23℃。年降水量400~1000毫米,降水分布自东向西递减。

交通运输

吉林省现有公路里程8万多千米,初步形成了以长春为中心,沟通全省各地州、市县、乡镇四通八达的公路网。有7条国道,省内主要干线以长春为中心,通往四平、延吉、通化、白城、兆南各地。省内铁路网大体可分为西北一东南和西南一东北两个走向。全国主要铁路干线京哈线贯穿吉林南北。从吉林省内可直达哈尔滨、沈阳、北京、上海等全国主要城市。

经济概况

吉林省是农业大省,人均粮食产量、粮食商品率、玉米出口量均居全国首位。主产水稻、玉米、高梁,谷子以及大豆,是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西部草原地区牧业发达。存栏以绵羊为主。工业以机械制造、医药、电子、食品为主。机械制造以汽车产业为主体,铁路机车、客车和拖拉机、摩托车制造均有相当规模,具有较大的产业优势。交通以铁路为主,公路为辅,空运水运相衔接。

文化习俗

吉林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全省共有44个民族。除汉族外,在43个少数民族中朝鲜族、满族、蒙古族、回族和锡伯族为世居民族。这里民风淳朴。热情好客。民族风情绚丽多彩。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素有歌舞之乡之称,朝鲜族民俗、关东文化、满族风情各具风采。

省会:长春

长春市是吉林省省会,位于吉林省境内中部,面积20565平方千米,人口约726万,以汉族为多。有满、朝鲜、回、蒙古、锡伯等少数民族。辖6区和农安县,代管3个县级市。市区地处长白山地向松嫩平原的过渡地带。东部多丘陵低山,西部为台地平原。松花江及其支流饮马河、伊通河等流贯市境。有煤、母页岩、石灰石等矿产。以汽车、铁路机车、客车、拖拉机、摩托车生产为主的机械制造业在国内居重要地位。农业主产玉米、豆类、稻谷。兼产甜菜、向日葵等。长春市的榆树乡还被誉为大豆之乡。长春市为东北中部交通枢纽。

历史文化名城:集安

原名辑安,亦名通沟。位于吉林省东南部,隔鸭绿江与朝鲜相望,西南与辽宁省接壤,北与吉林省通化市、白山市毗邻。是中国对朝三大口岸之一。集安历史悠久,古老神秘,文化底蕴厚重。集安风光秀美,山环水绕,人杰地灵,素有塞北小江南美誉。集安文物古迹众多,有丸都山城、洞沟古墓群、霸王朝山城、长川壁画墓、国内城等。集安自然资源丰富,盛产天女木兰、紫松、侧柏等珍稀树种和名贵中药长白山山参,开发潜力巨大。

历史文化名城:吉林

吉林市是吉林省的第二大城市,位于吉林省中部略偏东,地处长白山余脉向松嫩平原过渡地带,松花江干流纵贯全境。吉林市现辖4个区1个县和4个县级市。有23个少数民族。吉林雾凇、冰雪体育、松花湖、乌拉古城、北山古庙群及满族、朝鲜族民俗风情等构成了吉林特有的北方特色。

松花湖

位于吉林市。湖面面积425平方千米,长200千米,最宽处10余千米,最深处77.5米,能蓄108亿立方米的水,白鱼、鲤鱼、鲑鱼、鲫鱼等为其特产。松花湖水域辽阔。湖叉繁多,状如蛟龙,谓为壮观。松花湖风景区的主体由水、林、山构成并分成十个相对独立的景区。

伪满洲国皇宫

伪满洲国皇宫占地约4.3万平方米。宫墙内分为东西不对称的两个院落。西院为三进式四合院,前院是帝后寝宫缉熙楼。中院是朝政大殿勤民楼,后院则是祭祖供佛的怀远楼。东院的主要建筑是伪满时期增建的,包括同德殿和御花园。皇宫分为内廷和外廷两部分。即溥仪及其后妃的生活区和处理“政务”的所在地。由勋民楼、辑熙楼、同德殿等一组中国古典式、欧式、日本式建筑及其附设组合而成。

龙岗火山群

我国第二大火山群是龙岗火山群,它位于吉林省辉南县东部。辉南县境内共有6个火山湖。据科学家考察。这些火山湖是20万年前火山喷发后地下水上升聚集而成的。湖的周围青山环抱,像一条巨龙盘卧在湖边,所以又称火山湖为龙湾。龙岗火山群有170余座火山,除8个有火山口湖外,其余为火山渣堆。这里的火山口湖。平均水深50米左右。最深处达100米,湾水碧蓝如玉。形态景致各异。似颗颗明珠散落在崇山峻岭之中。其数量之多、分布之集中、形态之迥异及保存程度之完整,居国内首位。据初步认证,该龙湾群是目前国内所发现的最大的火山口湖群被誉为长白山小天池。

洞沟古墓群

高句丽。古国名。相传于公元前37年创立,辖境今鸭绿江及其支流浑江一带。洞沟古墓群有高句丽古墓近万座,排列有序,规模悬殊。从外形上可分为石坟和土坟两类。著名的石坟有太王陵、将军坟、千秋墓等:著名的土坟有舞俑墓、角抵墓、三室墓、四神墓、五盔坟四号和五盔坟五号墓。太王陵是高句丽坟墓中营造工程最大的一座。将军坟可能建于公元5世纪初,它是洞沟古墓群中一座著名的古墓。被誉为东方金字塔。据考古得知。此墓为高句丽第20代王——长寿王的陵墓。

长白山天池

长白山天池是中国最大的火山湖。也是世界上最高的火山湖。湖面海拔2189.1米,东西宽3.37千米,南北长4.8千米,水面面积9.82平方千米。平均水深204米。最深处达373米。天池一带的天气瞬息万变,多云、多雾、多雨、多雪。天池的水清澈透明,水中连一条鱼也见不到。

长自山大财峡谷

长白山大峡谷位于长白山西坡。那里有险峻神奇的自然景观。大峡谷长70多千米。宽近200米,乃火山爆发后熔岩石表面的火山灰和泥土被江水、雨水冲刷所致。北锦江从谷底流过,两岸怪石林立。奇景迭出,如泼墨画卷,美不胜收。在谷地沉积岩层中的大量生物化石。揭示着生物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演化过程。

雾凇

吉林市地理环境独特,雾凇持续时间较长,最长时一个冬季有60多天可以看到这利北地奇景。雾凇通称树挂,是雾气和水汽遇冷凝结在枝叶上的冰晶,分为粒状和晶状两种。吉林的雾凇属于晶状,结构比较松散。呈较大的片状。这一奇特的自然景观要在零下20℃以下并且昼夜温差不显著的条件下。再加上有足够的湿度才能形成。

10. 吉林省的历史沿革是怎样的

汉武帝元封三年(前108),灭卫满朝鲜设玄菟郡,管辖吉林省东南部。东部和南部的长白、图们、敦化、和龙、汪清、龙井、珲春、延吉等市县,先后属苍海郡、临屯郡、乐浪郡;通化、集安、梅河口、靖宇、白山等市县则先后属真番郡、玄菟郡。这是吉林地区进入中原王朝行政建置之始。
前37~668年间,高句丽活跃于吉林省,曾定都于集安丸都山和国内城,与东汉、曹魏、隋朝等中央政权时战时和,鼎盛时期其势力范围包括吉林东南部、辽河以东和朝鲜半岛北部。
唐高宗总章元年(668),唐朝和新罗联合灭高句丽,设置安东都护府,西北部地区属唐室韦都护府。圣历元年(698),粟末靺鞨首领大祚荣,在敦化东牟山立“震国”,先天二年(713)受唐玄宗册封始号渤海国,统治了吉林省大部分地区。后曾定都和龙和珲春,926年为契丹所灭,设东丹国,在西部设黄龙府。
辽朝时期,吉林省大部分隶属东京道,西部为上京道管辖。
金朝在其辖境设上京路、北京路、东京路、成平路、海兰江路,基本覆盖今吉林省全境。贞祐三年(1215)女真人蒲鲜万奴建立东真国,1233年为蒙古所灭。
元朝隶属于辽阳行省,为开元路、北达达路、中书省泰宁路及中央枢密院直领的成平府辖区。
明朝大部分隶属奴儿干都司,西部的洮南一带属大宁都司的泰宁卫,东南部一带为建州卫,为建州女真发源地之一。
清顺治十年(年),设宁古塔昂邦章京。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清廷建吉林城,命名“吉林乌拉”,吉林由此得名,随后宁古塔将军驻地迁移至吉林市。
1757年,宁古塔将军改为吉林将军,“吉林”由原来城邑名称扩大为行政区称谓。吉林将军辖区大体包括松花江、绥芬河、牡丹江、图们江流域,西起开原威远堡边门,东至乌苏里江两岸和库页岛在内的沿江及海中诸岛,北起外兴安岭至日本海及黑龙江下游,南至长白山区。
1907年,正式建吉林行省,设吉林巡抚,省会设于吉林市。光绪帝尝试通过政治改革挽回清朝内忧外患的局面,他首先发布谕旨:裁撤东北三将军,设立奉天(今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改盛京将军为东三省总督。
1908年,吉林省组成巡抚衙门,吉林将军、吉林分巡道随之废除,吉林巡抚成为吉林省最高民政长官,并兼理旗务。同年,吉林省仿照关内行省之例,先后在省下置四路分巡兵备道。
1912年吉林省作为南京临时政府的22行省之一,区划沿清旧制不变。2月12日,清朝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下诏退位,268年的清朝统治与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宣告结束。4月15日,袁世凯下令各省督抚均改称都督。
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了中国东北,吉林沦为日本的殖民地。1932年3月9日,伪满洲国傀儡政权正式建立,以溥仪为执政,年号“大同”,定都“新京”(今长春)。1934年,日本改“满洲国”为“满洲帝国”,改“执政”为“皇帝”,改年号“大同”为“康德”。
1945年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9日零时,苏军向日本关东军发动全面进攻。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吉林光复。8月18日,溥仪在通化宣布退位,伪满洲国灭亡。
1948年10月19日,驻长春国民党守军起义投诚,长春解放。自此吉林省全境解放。
1949年4月21日,长春市政府由东北行政委员会直属改由吉林省政府直属,东北划分为6省。
新中国建立初期,吉林省辖2个市、2个专区、1旗、22个县和1个工业特区。
1954年,东北行政区划调整,将原黑龙江省的7个县划归吉林省,与原属吉林的乾安县共同组建白城专区;将原辽东省的1市9县划归吉林省,设立通化专区;将原辽东省的辽源市、西安县、东丰县和原辽西省的四平市、双辽县、梨树县划归吉林省管辖。东北6省改为4省,吉林省与黑龙江省、辽宁省以两省新划归吉林省的市、县界线为省界,与朝鲜、苏联国界仍旧。
1954年9月27日,长春直辖市改为省辖,省会迁往长春。
1969年7月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将内蒙古自治区的哲里木盟和呼伦贝尔盟的突泉县、科尔沁右翼前旗划归吉林省管辖。1979年5月3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将哲里木盟和白城地区的突泉县、科尔沁右翼前旗划归内蒙古自治区管辖。从此,吉林省行政区划延续至今。

阅读全文

与吉林历史知识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