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山西高平名人故事
(1)我国历史上著名名医世家王叔和,原名王熙,字叔和,山西晋高平人。
王叔和“博通历史,洞识修养之道”,是一个很有学识的人。他一生钻研祖国医学,从事医学实践,致力于医学著作。切脉是中医学诊断疾病的重要方法,可以“知人生死,决嫌疑”。王汉和采众论,精心研究,总结实践经验,编写出一部十万余字的脉学巨著《脉经》。书中记录了诊脉的部位和方法,对24种脉象作了详尽的描述。同时,根据五脏六腑,阴阳营卫,阐述了各种病理的变化,还围绕着脉理,论述了各种疾病的顺逆、虚实、预防及各项治疗原则。对杂病脉证、妇女小儿脉证也作了详述。《脉经》在我国医学史上是个创举。
王叔和汇撰整理了汉代名医张仲景和医学论著。把和促景的《伤寒杂病论》重编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书,《伤寒论》是治疗一切外感病的总决,《金匮要略》是治疗一切杂病的专书,二千多年来,中医学界把它称为“方书之祖”。除此之外,他还撰有《脉决》、《脉赋》、《脉决机要》、《小儿脉论》等书。
(2)陈龟,字叔珍,东汉上党泫氏(今高平市)人,其家世代为边将。陈龟少有志气,武艺超群。永建中,举孝廉,居官累于五原太守。永和五年(140年),拜出使匈奴中朗将,其时南匈奴左部头吾斯、车纽等叛乱。
桓帝时,羌胡入侵边境,朝廷拜陈龟为度辽将军。陈龟临行上疏,桓帝采纳了他的意见,重新选用了幽、并二州刺史,更换了一批文武官员,并下诏“为陈将军除并、凉一年租赋,以赐吏民”。陈龟到职后,州郡震慑,鲜卑不敢近塞,每年节省费用以亿计。
大将军梁冀上疏诬告陈龟不敢用兵,有损国威,桓帝听隹谗言,将他调回就城,回朝后陈龟以身体有病为由,告第还乡。不久,朝廷又任命他为尚书。其时,梁冀把持朝政,暴虐日甚。陈龟上疏言其罪状,请求皇帝诛杀梁冀,以振朝纲,桓帝不听,陈龟自知必为梁冀所害,绝食七日而死,死后西域各国及并、凉二州均为其举哀,并给纷纷到他的墓地吊祭。
(3)王彦(1090-1139),字子才,高平人,宋代名将。年轻时性格豪放。爱读兵书,赴就师,隶弓马子弟所,经宋微宗亲试,任命为清河尉。先后随大将种师道两次入西夏,立有战功。金兵攻汴京,王彦弃家赴诮讨金兵,被河北招抚使张所看中,破格提拔为都统制。
建火三年(1129),王彦率岳飞等11将7000人渡河,打败金兵,收复新乡县。后王彦到汴京,布团部队驻兵近郊,保卫汴京。年底,张滩出任川、陕、京、湖宣抚使,举王彦为前军统制。
绍兴元年(1131)年,王彦先后平定了李忠、桑仲等部,是年冬天,王彦与关师古打败伪齐郭振率领的数千骑兵,活捉郭振,收复了秦州。绍兴三年,多兵大举进攻齐豫的西南部,二月,金兵攻打饶风关,王彦与吴阶联军抵抗失利。五月,王彦打败刘豫的部将周贵,收复金州。绍兴五年,改知荆南府。此后,宋、金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南宋朝廷中主和派逐渐占了上风,解除了王彦的军职,改任地方官,这位抗金名将在忧愤中离开了人世。
(4)李晏(1125-1197),字致美,高平人,李森次子。他自幼陪敏过人,性情刚直,为人豁达,金皇统六年(1146),登经义科进士弟。
初,任岳阳令,辽阳推官等职。后改任卫州判官。
世宗很赏识他的文才,召为翰林进学士,专为世宗起草诏书。此后,李晏又由吏部侍朗提升为翰林侍讲学士兼御史中丞。世宗病重时,命李晏往在宫中,所有诏册,皆出李晏之手。章宗即位,李晏为章宗出谋划策,提出10条治国之道:(一)定制度、禁奢侈。(二)禁止官员游山玩水。(三)限制钱币发行。(四)免除由富户管理粮库。(五)提倡礼乐。(六)减轻租税。(七)削减盐价。(八)免除监官赔纳亏欠。(九)鼓励各职能部门克尽职守。(十)为政宽松不宜过严。并建议设置修撰官,秉笔直书,以广视听。
金明昌二年(1191),授沁南节度,复为昭义节度,明昌六年(1195),告老还乡,章宗特意将其在京为官的儿子李仲略任命为泽州刺史,以便奉他。金承安二年(1197),李晏病逝,谥文简。
(5)李仲略(1140-1205),字,简之,高平人,李晏之子。幼年聪敏好学,金大定二七年(1177)年,登词赋进士弟。初任五台主簿,后历任韩州军事通判、晋城令、尚书省令史、翰林修撰兼太常博士、左司都事、员外郎等职。金明昌六年(1195),其你李晏告老还乡,皇帝特授仲略为泽州刺史,以侍你亲。其你病逝,调任户部郎中。
皇帝任命李仲略为翰林进学士,兼户部郎中及经义讯卷官。后升为中侍郎兼翼王傅。不久,又兼宛王傅。后为山东东西路按察使。
金泰和五年(1205),仲略病逝,章宗赠为朝列大夫,谥襄献。
(6)贾鲁(1297-1353),字友恒,元代高平人。少年时聪明好学,胸怀大志,长大后谋略过人。元延至元年间,两次以明经领乡贡。泰定初,授东平路儒学教授,后改任潞城县尹,屡升至户部主事。至正三年(1343),诏修辽、金、宋三史,召贾鲁为宋史局官。历任中书省检校、检察御史、山北廉方副史、工部郎中等职。贾鲁曾多次领导治理黄河,拯救民众于洪水之中。
至正四年(1344)五月,黄河决河改道。至正十一年(1351)四月初四日,诏命贾鲁为工部尚书、充总治河防使,进秩二品,授以银印。征发民工15万,军士2万,兴役治河。
贾鲁采取疏、浚、塞并举的方略,疏浚中,凡生地新开,凿之以通,故道高低,取之以平,河身广狭,导之以直,淤塞之道,浚之以深,泽水之地,开渠以排洪。塞堵中,心薄垒之堤,增之以固;决河之口,筑堤坝以塞其流。贾鲁在三百余里的治黄工地上亲自指挥,督人巡察,宜疏则疏,宜塞则塞,需防则防,需泄则泄,使河槽高不壅,低不潴(聚水),淤不塞,狂不溢,因势利导,因地制宜。治河工程从四月二十二日兴工,七月就凿成河道280多里,八月将河水决流引入新挖河道,九月通行舟楫,十一月筑成诸堤,全线完工,使河复归故道,南流合淮入海,治河大功告成。贾鲁回朝,向顺帝上《河平图》至正十三年(1353)五月,身为中书左丞的贾鲁,突然病卒年57岁。
贾鲁治河成就,受到当时和后人高并评价,顺帝授予荣禄大夫,集贤大学士。并命翰林学士欧阳玄撰《河平碑》文。人们为了纪念他,山东、河南有两条河均名贾鲁河。
(7)毕振姬(1612-1681),字亮四,号王孙,又号颉云,明末清初高平伯方村人。明崇祯十五年(1642),毕振姬中山西乡试第一名举人,清顺治三年(1646)中进士,历任教授、国子监助教、主事、员外郎、道员、按察使、布政使等职。
顺治十四年(1657年),毕振姬调任广东兵备驿传水道。接任后,针对诸种弊害订立规条,“一切以绳以法”,不捎不折,剔除了各种弊端。仅用了十个月,便累计“减船数百,减费七万六千余”(《四献征》卷二),广东使治稍清。顺治十六年(1659年),毕振姬升任广西按察使。当时,经略洪承畴发现毕振姬为官清廉,才能出众,便提请清廷任命他为湖广布政使,专门筹措西南前线清军的饷需。但是,毕振姬到湖广之后,得悉该处上司陋便繁多,便拒不履任,终于辞官回乡。康熙十七年(1678年),诏举博学鸿儒,都察院左都御史魏象枢、弄部尚书刘楗等人疏极力举荐毕振姬。结果,已退仕近20年的毕振姬,又被特征至京师。三年后,毕振姬在家中病逝,临终遗嘱不志不铭。
毕振姬生平好学,勤于著述,所著有《尚书注》、《西河遗教》、《四州文献》、《三川别志》等十余种,但都已不传。
(8)祁贡(1777-1844)字竹轩,又字寄庵,清代高平孝义里人。他14岁中秀才(乾隆五十六年),18岁中举人(乾隆六十年),21岁中进士(嘉庆元年)。先后任刑部主事,刑部员外郎。
嘉庆九年(1804年),他出任广西学政,纠正考试风气,以“正人心,厚风俗”,录取了许多有才华的人。
嘉庆十六年(1811)奉旨审理教匪逆案,受皇帝赏赐。此后历任安微司主事,福建司员外郎,顺天乡试同考官,陕西司部中等职。
道光四年(1824),祁贡授官河南粮盐道,五年,擢浙江按察使。六年,升贵州布政使。九年三月调任刑训右侍郎,同年十月,充武殿试读卷官。
道光十年(1830),祁贡授官广西巡抚。十二年,瑶民起义,祁贡派兵将起义镇压下去,清廷加封他太子少保衔,加军功三级。
道光十三年(1833年),祁贡调任广东巡抚。道光十八年(1838),祁贡调任刑部尚书,靖逆将军琦善革职,祁贡被任命为两广总督,此时英军已陷虎门,逼近广州,关天培牺牲,广州人口迁徒过半,城内一片凋敝。祁贡入城安民,招童生会试,“以示整暇”,稳定了军心民心。
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祁贡得了喀血症,乞休二个月,二十四年,他病情严重,皇帝准其休息。五月,病逝于广州。道光二十六年十月,柩返高平下葬。思想家张穆为他作了墓志铭。清廷下令按尚书惯例赐恤,谥号为“恭恪”。
『贰』 山西高平名人故事有什么
高平历代历史名人:
(1)我国历史上著名名医世家王叔和,原名王熙,字叔和,山西晋高平人。
王叔和“博通历史,洞识修养之道”,是一个很有学识的人。他一生钻研祖国医学,从事医学实践,致力于医学著作。切脉是中医学诊断疾病的重要方法,可以“知人生死,决嫌疑”。王汉和采众论,精心研究,总结实践经验,编写出一部十万余字的脉学巨著《脉经》。书中记录了诊脉的部位和方法,对24种脉象作了详尽的描述。同时,根据五脏六腑,阴阳营卫,阐述了各种病理的变化,还围绕着脉理,论述了各种疾病的顺逆、虚实、预防及各项治疗原则。对杂病脉证、妇女小儿脉证也作了详述。《脉经》在我国医学史上是个创举。
王叔和汇撰整理了汉代名医张仲景和医学论著。把和促景的《伤寒杂病论》重编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书,《伤寒论》是治疗一切外感病的总决,《金匮要略》是治疗一切杂病的专书,二千多年来,中医学界把它称为“方书之祖”。除此之外,他还撰有《脉决》、《脉赋》、《脉决机要》、《小儿脉论》等书。
(2)陈龟,字叔珍,东汉上党泫氏(今高平市)人,其家世代为边将。陈龟少有志气,武艺超群。永建中,举孝廉,居官累于五原太守。永和五年(140年),拜出使匈奴中朗将,其时南匈奴左部头吾斯、车纽等叛乱。
桓帝时,羌胡入侵边境,朝廷拜陈龟为度辽将军。陈龟临行上疏,桓帝采纳了他的意见,重新选用了幽、并二州刺史,更换了一批文武官员,并下诏“为陈将军除并、凉一年租赋,以赐吏民”。陈龟到职后,州郡震慑,鲜卑不敢近塞,每年节省费用以亿计。
大将军梁冀上疏诬告陈龟不敢用兵,有损国威,桓帝听隹谗言,将他调回就城,回朝后陈龟以身体有病为由,告第还乡。不久,朝廷又任命他为尚书。其时,梁冀把持朝政,暴虐日甚。陈龟上疏言其罪状,请求皇帝诛杀梁冀,以振朝纲,桓帝不听,陈龟自知必为梁冀所害,绝食七日而死,死后西域各国及并、凉二州均为其举哀,并给纷纷到他的墓地吊祭。
(3)王彦(1090-1139),字子才,高平人,宋代名将。年轻时性格豪放。爱读兵书,赴就师,隶弓马子弟所,经宋微宗亲试,任命为清河尉。先后随大将种师道两次入西夏,立有战功。金兵攻汴京,王彦弃家赴诮讨金兵,被河北招抚使张所看中,破格提拔为都统制。
建火三年(1129),王彦率岳飞等11将7000人渡河,打败金兵,收复新乡县。后王彦到汴京,布团部队驻兵近郊,保卫汴京。年底,张滩出任川、陕、京、湖宣抚使,举王彦为前军统制。
绍兴元年(1131)年,王彦先后平定了李忠、桑仲等部,是年冬天,王彦与关师古打败伪齐郭振率领的数千骑兵,活捉郭振,收复了秦州。绍兴三年,多兵大举进攻齐豫的西南部,二月,金兵攻打饶风关,王彦与吴阶联军抵抗失利。五月,王彦打败刘豫的部将周贵,收复金州。绍兴五年,改知荆南府。此后,宋、金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南宋朝廷中主和派逐渐占了上风,解除了王彦的军职,改任地方官,这位抗金名将在忧愤中离开了人世。
『叁』 关于高平文化历吏山水风光的作文
邵阳市位于湖南省西南部,为半山半丘陵区,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全市现辖8县1市3区(即邵东县、新邵县、邵阳县、隆回县、洞口县、新宁县、绥宁县、城步县、武冈市和大祥区、双清区、北塔区),人口750多万为湖南之最;面积 2.1 万平方公里,居全省第二,其中市区面积为 411 平方公里。
邵阳名人
蔡锷
蔡锷(1882-1916)蔡锷,原名艮寅,字松坡。1882年12月18日生于湖南宝庆(今邵阳)。护国军第一军总司令,1916年11月8日逝世,终年三十四岁。北京政府拨款二万元,举行国葬,追赠他为上将军,定12月25日为云南起义纪念日。其遗体,安葬在长沙岳麓山上。蔡锷遗著有《蔡松坡先生遗集》、《松坡军中遗墨》以及《蔡锷集》。
魏源
魏源 (1794-1857)睁眼看世界第一人,名远达,字默深,号良图,晚年法名承贯,其著述甚丰,除《圣武记》、《海国图志》、《默觚》、《元史新编》外、还有《净四土经》、《古微堂诗文集》、《书古微》、《诗古微》、《公羊古微》、《曾子发微》、《子思子发微》、《高子学谱》、《孝经集传》、《孔子年表》、《孟子年表》、《小学古经》、《大学发微》、《两汉古文家法考》《论学文选》、《明代兵食二政录》、《春秋繁露注》、《老子》、《默子》、《孙子》、《吴子》等若干卷,并协助贺长龄编辑《皇朝经世文编》。
廖耀湘
廖耀湘(1906-1968)新邵人。曾就读于黄埔军校和南京中央军校,并赴法国留学。抗日战争时期,任第5军22师师长,1942年随中国远征军入缅甸作战。在打通中印公路战役中,英通突出,被国民政府授予“青天白日勋章”,并晋升为新编第6军军长。1944年反攻缅北战役中,廖部伤亡7000人,取得歼灭日军12000人的重大胜利。为此,美英政府分别 授予他“自由勋章”和“十字勋章”。
陈西川
陈西川(1929.12-)湖南邵阳市人,当过兵。1952年--1958年先后在鲁迅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学习。结业后分配到内蒙古师范学院艺术系任教,文革前夕回到家乡在邵阳市群艺馆从事群众美术辅导工作,培养美术人才直至今日。先后受到中央、省、市电视台、报刊专题报导和表彰。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邵阳市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作品有《选我们的称心人》、《晚风》、《善良的主人客人多》等。
李自健
李自健,1954年生,邵阳市城区人。1969年开始学习绘画,1971年进厂当工人。1972年完成第一幅油画创作,参加湖南省美展。1978年考入广州美院油画系。1982年毕业,获学士学位,分配至长沙市艺术馆工作。曾任湖南青年美术家协会执行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1988年考取美国麻省艺术学院研究生。后定居美国洛杉矶,现为美洛杉矶DESLH GALLERY画廊专职画家、国际佛光会艺术发展委员会副主任。他的《十月》等油画入选参加全国和全省美展,《白光》等作品获省级一等奖、优秀奖。有的入选国家对外文化交流的展览,送往加拿大、日本、新加坡等国展出。1993年,在台湾高雄举行李自健《世界爱心》大型油画展。台北市立美术馆举办《李自健油画》展。他还为湖南图书馆,长沙市艺术馆现代建筑绘制了大型壁画。在美国以“人间爱心、慈悲、和平”为主题,创作一百幅油画作品,其中《南京大屠杀》是大型历史画,反响强烈。近年在国际佛光会协助下,兴办大型个展,巡展于美国、英国、法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巴西、香港等地。还出版发行《李白律油画》士型画集、《白律具彗诗画集》、《围阮洲回屏作晶集》等。
尹仲容
尹仲容 (1903—1963),台湾“国民党政府经济部长”。
被台湾工商界称为“中国的欧哈特”、“台湾经济之父”、“台湾工业化之父”。
蒋廷黻
蒋廷黻 ( 1895 -1965),著名历史学家,外交家。
1895年出生于湖南省邵阳县(今邵阳市大祥区)一个中等农家。幼年读私塾,接受旧式教育。10岁人长沙明德小学,次年改人美国基督教长老会创办的益智学堂,开始学习英文。1912年,适值辛亥革命爆发,蒋廷黻只身留美,先是人密苏里州派克学堂接受中等教育,3年毕业,转学俄亥俄州奥伯林学院主修历史,获文学学士学位。之后,他曾应基督教青年会之征赴法国为华工服务。1919年夏,复返美人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专攻历史。当时该校历史系人才鼎盛,教授都是第一流学者,最露头角的是海斯教授,蒋廷黻跟从其研究,1923年获博士学位。
同年,蒋廷黻回国担任南开大学历史系教授,后任历史系主任并兼文科主任,讲授过西史大纲、欧洲近代史、法兰西革命史、欧洲势力扩充史等课程并开始从事中国近代外交史的研究。1929年,转人清华大学任历史系主任,1935年,出任国民党行政院政务处长,1936—1938年,奉派驻苏俄大使。1944年,出任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中国代表及国民党行政院善后救济总署署长。1947年,任国民党驻联合国常任代表。1957年,当选国民党中央研究院人文 组院士。1961年冬,任国民党驻美大使。1965年退休,同年,殁于美国纽约市。
贺渌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贺绿汀一直任上海音乐学院院长,并且先后被选为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上海分会主席等。为办好音乐院校、培养新型的专业人才,他倾注了大量心血。在繁重的行政工作与社会活动之余,他仍坚持音乐创作。从1949年起,他参加了歌剧《长征》的创作,并作有大合唱《十三陵水库》、无伴奏合唱《我们心上开了一朵玫瑰花》、独唱《牧歌》、民歌编曲《绣出山河一片春》、电影歌曲《不渡黄河誓不休》,群众歌曲《英雄的五月》等。1999年4月27日二十时十五分,著名音乐家贺绿汀在上海逝世,享年九十六岁。他给中国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他的作品将永远传唱在中华大地。
其主要音乐作品有《天涯歌女》、《四季歌》、《游击队之歌》、《嘉陵江上》、《牧童短笛》等,管弦乐《森吉德玛》、《晚会》等。
姚喆
姚喆(1906-1979)湖南省邵阳县人。
一九二六年任乡农民协会主席。一九二八年参加平江起义。一九二九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八大队班长,五大队司务长、排长,第三师特务连连长,红三军团特务团营长,第一师三团团长、师参谋长,瑞金保卫局总队部总队长,红三军团司令部作战科科长,红二十六军第七十八师参谋长,北路军参谋长,陕甘宁独立师师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师三五八旅参谋长,大青山支队参谋长,骑兵支队副司令员、司令员,绥察行政公署主任,塞北军分区司令员,绥蒙军区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任西北野战军第八纵队司令员,第一野战军八军军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绥远军区副司令员,第二十三兵团副司令员,总高级步拴学校第一副校长、校长,武汉军区副司令员。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中将军衔。是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李国杰
1943年5月生于湖南邵阳,196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1981年获中国科学院工学硕士学位,1985年获美国普渡大学博士学位。1985~1986年间在美国伊利诺依大学CSL实验室作博士后,研究计算机体系结构。1987年回到中国工作于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1989年被该所聘为研究员。1990年被国家科委选聘为国家智能计算机研究开发中心主任。近十多年,主要致力于并行处理、计算机体系结构、人工智能等领域的研究并发表了100多篇学术论文,合著了4本英文专著。目前担任英文版计算机学报主编。
几年来,主持研制成功了曙光1号并行计算机,曙光1000大规模并行机曙光2000、曙光3000超级服务器,领导计算所研制成功龙芯CPU并主持科学院重大项目IPv6网络研究。其中,曙光1号获1994年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特等奖和1995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曙光1000获得1996年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特等奖和1997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曙光2000和曙光3000分别获得2001年和2003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994年获得首届何梁何利基金科技进步奖,1995年被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00年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2001年获得美国普度大学杰出校友奖。2002年当选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李国杰院士现任中国科学院计算所所长、中国计算机学会理事长、中国工程院信息与电子学部主任、863信息领域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全国人大代表。
邵阳房产网
邵阳房产网成立于2008年,属于邵阳权威网络旗下网站,主要提供房屋出租、出售、合租、二手房、邵阳楼盘、邵阳房产新闻,房产动态,等信息平台,我们至力服务于邵阳人民,现已发展为邵阳人首选的网络房产信息平台。 2009年,于多家邵阳房地产开发商进行合作,组织邵阳楼盘团购活动,等2010年,将推出建材,家装频道,扩大我们的网络平台,更好的服务于邵阳人民,为大家提供更多,更全的房产相关信息。网站平台使用PHP+MYSQL进行架构网络平台、英文国际顶级域名:shaoyangfang ,域名好记、大气,是“邵阳房”的同音,房产网配备了位于中国电信网通骨干线路的双线路机房、拥有40G带宽资源、配备顶级硬件设施,通过湖南ICP备案,备案号: 湘ICP备08105806号团队介绍技术团队:邵阳市末班车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邵阳市房产局旗下站。
邵阳历史
邵阳市,史称“宝庆”,资江与邵水交汇穿城而过,是一座具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古城。 早在新石器时代,境内即有先民栖息屯居。春秋末期楚国大夫白善在此筑城,称白公城,属楚地。秦始皇统一中国,分全国为三十六郡,邵阳属长沙郡,东汉末属零陵郡。三国初属蜀,后入吴。三国吴宝鼎元年(公元226年),分零陵北部为昭陵郡,郡治设今邵阳市。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司马炎平定东吴,为避其父司马昭之讳,改昭陵为邵陵。,移郡治于资江北岸。唐代设邵州,与邵阳县在今城区同城而治。宋崇宁五年 (1106) ,分邵州西部置武冈军。南宋理宗赵均作太子时,曾被封为邵州防御使。南宋宝庆元年 (1225 年 ) ,理宗登极,用年号命名曾领防御使的封地,升邵州为宝庆府,宝庆之名始于此。元代设宝庆、武冈 2 府。明初设宝庆、武冈 2 府,后降武冈为州。中华民国 2 年 (1913 年 ) ,废宝庆府,设宝庆县,境内各县隶湘江道;民国 11 年直隶于省。民国 17 年,宝庆县复名邵阳县。民国 26 年,在邵阳县城设置湖南省第六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1949 年 10 月设置湖南省邵阳区督察专员公署;同时建立邵阳市,隶邵阳县。 11 月,邵阳区督察专员公署更名为行政专员公署。翌年 7 月,邵阳市升格为县级市。 1955 年 4 月,邵阳区行政专员公署更名为邵阳专员公署。 1968 年 2 月,邵阳地区革命委员会成立,邵阳专区改称邵阳地区。 1977 年 7 月,邵阳市升格为省辖市,仍由中共邵阳地委、地区革委会代管; 10 月,分邵阳地区东北部置涟源地区。 1980 年元月,邵阳市由省直隶。1986 年元月,国务院批准撤销邵阳地区建制,实行市领导县体制。 1994 年 3 月,撤销武冈县建制,设置武冈市,武冈市由邵阳市代管。 1995 年,撤区并乡建镇,全市共辖 8 县 1 市 3 区。全市有 199 个乡镇, 80 个乡级镇, 5819 个行政村。全市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 325 人,较全省平均密度高出 38 人。中、东部人口稠密,西南部山区人口稀疏。邵阳又是湖南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省辖市,除汉族外,繁衍生息着苗、瑶、回、侗、土家、壮、仫佬、满、布依、拉枯、黎、彝、白等 39 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 39. 38 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 5. 94 %。建有 1 个苗族自治县 ( 城步苗族自治县 ) , 25 个民族乡。
邵阳市历史上的“宝庆十二景”,多点缀于资江两岸,环布市区。由双清公园、水府庙小游园和东塔公园连缀而成的城区风景区,兼有人工之美和自然之秀。水府庙前,双江汇流;资江南北,两塔并峙;江流蜿转,四桥飞虹;近水遥山,绿意葱笼。市郊附近的溶洞亦为奇观。境内辟有新宁崀山、城步南山、武冈云山、新邵白水洞等风景区,60多个旅游景点。全国道教七十二福地之一的武冈云山历来香火鼎盛。有两华耸翠、一瀑飞涛、仙桥横汉、杏坞藏春等10景,野生动植物品种繁多,被辟为国家森林公园。城步南山象一块碧绿的翡翠镶嵌在湘西南边陲,芳草如茵,牛羊成群,既具北国草原的雄浑,又不失江南草山的灵秀,为回归绿色旅游的最佳生态环境。新宁崀山系典型的丹霞地貌景观,集奇峰、幽谷、碧水、丹崖于一体,方圆达100平方公里,紫霞洞曲径通幽,骆驼峰高耸入云,牛鼻寨的“天下第一巷”鬼斧神工,堪称“亚洲第一”的仙人桥浑然天成。登八角寨远眺,群峰幽谷,丹崖秀水,尽收眼底;泛舟扶夷水上,澄江如练蜿蜒于百里画廊。全国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至此油然感慨:“一线天梯惊煞人,幽谷深处净无尘;新宁别有奇峰在,不让武陵独占春。” 邵阳山川地理,秀丽天成。崀山景区,是天下风光之胜;南山牧场,为江南草山明珠;黄桑森林王国,云山佛门圣地,绥宁神奇绿洲,龙山地下藏金。银杉国宝,铁杉群落,自然景观,民族风情。泛舟资江三峡,寻幽舜皇秀色,无不风光奇绝,引人入胜。邵阳更是一方人文荟萃之区。“衣冠王化染,耕凿古风同”。邵阳开化甚早,民风淳厚,智慧勤劳,尚武崇文,文明绵远,代有才人。唐代胡曾,工诗味史;车氏一家,才俊满门;清代魏源,倡师夷制夷之说;民元蔡锷,有护国倒袁之勋。比及民国,志士接踵。御外侮而谋解放,袁国平沙场献身;求真理而竞自由,尹如圭血写春秋。更有抗日名将廖耀湘将军。他们都是邵阳人杰,千古风流,民族精英。
采纳我一下
『肆』 新闻 主题是镜头中的故乡 山西晋城高平 用镜头记录高平的时代变革,真实反映,充分展示高平悠久的历史文化、
用镜头记录高平的时代变革充分展示高平悠久的历史文化。这都不是局外人所版能了解和知道的权,你应该在拍摄之前好好做好前期的调研工作,包括走访采访当事人和知名人士、历史学家,档案馆、陈列馆、图书馆,了解高平的历史和重大的历史事件、查阅和翻拍大量的图片和影视资料,然后撰写文字稿本,分镜头稿本及详细的拍摄计划。最好采用对比的方法用一条主线把前前后后古往今来的“高平”,将一个真实的、具有悠久文化的“高平”展现给观众从而引起观众的共鸣.....。
『伍』 高平有什么名人
高平历代历史名人
(1)我国历史上著名名医世家王叔和,原名王熙,字叔和,山西晋高平人。
王叔和“博通历史,洞识修养之道”,是一个很有学识的人。他一生钻研祖国医学,从事医学实践,致力于医学著作。切脉是中医学诊断疾病的重要方法,可以“知人生死,决嫌疑”。王汉和采众论,精心研究,总结实践经验,编写出一部十万余字的脉学巨著《脉经》。书中记录了诊脉的部位和方法,对24种脉象作了详尽的描述。同时,根据五脏六腑,阴阳营卫,阐述了各种病理的变化,还围绕着脉理,论述了各种疾病的顺逆、虚实、预防及各项治疗原则。对杂病脉证、妇女小儿脉证也作了详述。《脉经》在我国医学史上是个创举。
王叔和汇撰整理了汉代名医张仲景和医学论著。把和促景的《伤寒杂病论》重编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书,《伤寒论》是治疗一切外感病的总决,《金匮要略》是治疗一切杂病的专书,二千多年来,中医学界把它称为“方书之祖”。除此之外,他还撰有《脉决》、《脉赋》、《脉决机要》、《小儿脉论》等书。
(2)陈龟,字叔珍,东汉上党泫氏(今高平市)人,其家世代为边将。陈龟少有志气,武艺超群。永建中,举孝廉,居官累于五原太守。永和五年(140年),拜出使匈奴中朗将,其时南匈奴左部头吾斯、车纽等叛乱。
桓帝时,羌胡入侵边境,朝廷拜陈龟为度辽将军。陈龟临行上疏,桓帝采纳了他的意见,重新选用了幽、并二州刺史,更换了一批文武官员,并下诏“为陈将军除并、凉一年租赋,以赐吏民”。陈龟到职后,州郡震慑,鲜卑不敢近塞,每年节省费用以亿计。
大将军梁冀上疏诬告陈龟不敢用兵,有损国威,桓帝听隹谗言,将他调回就城,回朝后陈龟以身体有病为由,告第还乡。不久,朝廷又任命他为尚书。其时,梁冀把持朝政,暴虐日甚。陈龟上疏言其罪状,请求皇帝诛杀梁冀,以振朝纲,桓帝不听,陈龟自知必为梁冀所害,绝食七日而死,死后西域各国及并、凉二州均为其举哀,并给纷纷到他的墓地吊祭。
(3)王彦(1090-1139),字子才,高平人,宋代名将。年轻时性格豪放。爱读兵书,赴就师,隶弓马子弟所,经宋微宗亲试,任命为清河尉。先后随大将种师道两次入西夏,立有战功。金兵攻汴京,王彦弃家赴诮讨金兵,被河北招抚使张所看中,破格提拔为都统制。
建火三年(1129),王彦率岳飞等11将7000人渡河,打败金兵,收复新乡县。后王彦到汴京,布团部队驻兵近郊,保卫汴京。年底,张滩出任川、陕、京、湖宣抚使,举王彦为前军统制。
绍兴元年(1131)年,王彦先后平定了李忠、桑仲等部,是年冬天,王彦与关师古打败伪齐郭振率领的数千骑兵,活捉郭振,收复了秦州。绍兴三年,多兵大举进攻齐豫的西南部,二月,金兵攻打饶风关,王彦与吴阶联军抵抗失利。五月,王彦打败刘豫的部将周贵,收复金州。绍兴五年,改知荆南府。此后,宋、金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南宋朝廷中主和派逐渐占了上风,解除了王彦的军职,改任地方官,这位抗金名将在忧愤中离开了人世。
(4)李晏(1125-1197),字致美,高平人,李森次子。他自幼陪敏过人,性情刚直,为人豁达,金皇统六年(1146),登经义科进士弟。
初,任岳阳令,辽阳推官等职。后改任卫州判官。
世宗很赏识他的文才,召为翰林进学士,专为世宗起草诏书。此后,李晏又由吏部侍朗提升为翰林侍讲学士兼御史中丞。世宗病重时,命李晏往在宫中,所有诏册,皆出李晏之手。章宗即位,李晏为章宗出谋划策,提出10条治国之道:(一)定制度、禁奢侈。(二)禁止官员游山玩水。(三)限制钱币发行。(四)免除由富户管理粮库。(五)提倡礼乐。(六)减轻租税。(七)削减盐价。(八)免除监官赔纳亏欠。(九)鼓励各职能部门克尽职守。(十)为政宽松不宜过严。并建议设置修撰官,秉笔直书,以广视听。
金明昌二年(1191),授沁南节度,复为昭义节度,明昌六年(1195),告老还乡,章宗特意将其在京为官的儿子李仲略任命为泽州刺史,以便奉他。金承安二年(1197),李晏病逝,谥文简。
(5)李仲略(1140-1205),字,简之,高平人,李晏之子。幼年聪敏好学,金大定二七年(1177)年,登词赋进士弟。初任五台主簿,后历任韩州军事通判、晋城令、尚书省令史、翰林修撰兼太常博士、左司都事、员外郎等职。金明昌六年(1195),其你李晏告老还乡,皇帝特授仲略为泽州刺史,以侍你亲。其你病逝,调任户部郎中。
皇帝任命李仲略为翰林进学士,兼户部郎中及经义讯卷官。后升为中侍郎兼翼王傅。不久,又兼宛王傅。后为山东东西路按察使。
金泰和五年(1205),仲略病逝,章宗赠为朝列大夫,谥襄献。
(6)贾鲁(1297-1353),字友恒,元代高平人。少年时聪明好学,胸怀大志,长大后谋略过人。元延至元年间,两次以明经领乡贡。泰定初,授东平路儒学教授,后改任潞城县尹,屡升至户部主事。至正三年(1343),诏修辽、金、宋三史,召贾鲁为宋史局官。历任中书省检校、检察御史、山北廉方副史、工部郎中等职。贾鲁曾多次领导治理黄河,拯救民众于洪水之中。
至正四年(1344)五月,黄河决河改道。至正十一年(1351)四月初四日,诏命贾鲁为工部尚书、充总治河防使,进秩二品,授以银印。征发民工15万,军士2万,兴役治河。
贾鲁采取疏、浚、塞并举的方略,疏浚中,凡生地新开,凿之以通,故道高低,取之以平,河身广狭,导之以直,淤塞之道,浚之以深,泽水之地,开渠以排洪。塞堵中,心薄垒之堤,增之以固;决河之口,筑堤坝以塞其流。贾鲁在三百余里的治黄工地上亲自指挥,督人巡察,宜疏则疏,宜塞则塞,需防则防,需泄则泄,使河槽高不壅,低不潴(聚水),淤不塞,狂不溢,因势利导,因地制宜。治河工程从四月二十二日兴工,七月就凿成河道280多里,八月将河水决流引入新挖河道,九月通行舟楫,十一月筑成诸堤,全线完工,使河复归故道,南流合淮入海,治河大功告成。贾鲁回朝,向顺帝上《河平图》至正十三年(1353)五月,身为中书左丞的贾鲁,突然病卒年57岁。
贾鲁治河成就,受到当时和后人高并评价,顺帝授予荣禄大夫,集贤大学士。并命翰林学士欧阳玄撰《河平碑》文。人们为了纪念他,山东、河南有两条河均名贾鲁河。
(7)毕振姬(1612-1681),字亮四,号王孙,又号颉云,明末清初高平伯方村人。明崇祯十五年(1642),毕振姬中山西乡试第一名举人,清顺治三年(1646)中进士,历任教授、国子监助教、主事、员外郎、道员、按察使、布政使等职。
顺治十四年(1657年),毕振姬调任广东兵备驿传水道。接任后,针对诸种弊害订立规条,“一切以绳以法”,不捎不折,剔除了各种弊端。仅用了十个月,便累计“减船数百,减费七万六千余”(《四献征》卷二),广东使治稍清。顺治十六年(1659年),毕振姬升任广西按察使。当时,经略洪承畴发现毕振姬为官清廉,才能出众,便提请清廷任命他为湖广布政使,专门筹措西南前线清军的饷需。但是,毕振姬到湖广之后,得悉该处上司陋便繁多,便拒不履任,终于辞官回乡。康熙十七年(1678年),诏举博学鸿儒,都察院左都御史魏象枢、弄部尚书刘楗等人疏极力举荐毕振姬。结果,已退仕近20年的毕振姬,又被特征至京师。三年后,毕振姬在家中病逝,临终遗嘱不志不铭。
毕振姬生平好学,勤于著述,所著有《尚书注》、《西河遗教》、《四州文献》、《三川别志》等十余种,但都已不传。
(8)祁贡(1777-1844)字竹轩,又字寄庵,清代高平孝义里人。他14岁中秀才(乾隆五十六年),18岁中举人(乾隆六十年),21岁中进士(嘉庆元年)。先后任刑部主事,刑部员外郎。
嘉庆九年(1804年),他出任广西学政,纠正考试风气,以“正人心,厚风俗”,录取了许多有才华的人。
嘉庆十六年(1811)奉旨审理教匪逆案,受皇帝赏赐。此后历任安微司主事,福建司员外郎,顺天乡试同考官,陕西司部中等职。
道光四年(1824),祁贡授官河南粮盐道,五年,擢浙江按察使。六年,升贵州布政使。九年三月调任刑训右侍郎,同年十月,充武殿试读卷官。
道光十年(1830),祁贡授官广西巡抚。十二年,瑶民起义,祁贡派兵将起义镇压下去,清廷加封他太子少保衔,加军功三级。
道光十三年(1833年),祁贡调任广东巡抚。道光十八年(1838),祁贡调任刑部尚书,靖逆将军琦善革职,祁贡被任命为两广总督,此时英军已陷虎门,逼近广州,关天培牺牲,广州人口迁徒过半,城内一片凋敝。祁贡入城安民,招童生会试,“以示整暇”,稳定了军心民心。
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祁贡得了喀血症,乞休二个月,二十四年,他病情严重,皇帝准其休息。五月,病逝于广州。道光二十六年十月,柩返高平下葬。思想家张穆为他作了墓志铭。清廷下令按尚书惯例赐恤,谥号为“恭恪”。
『陆』 高平有什么历史意义和特色
高平古称长平、泫氏。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据考古发现,最迟于旧石器晚期,高平就已有人类聚居。高平市是尧封丹朱、神农播种、蚩尤冶铁等神话发源地。高平境内现有长平之战遗址群、炎帝陵、羊头山石窟等古迹多处,是汉代名将陈龟、晋代医学家王叔和、元代水利家贾鲁等历史名人的故里。
陶唐时期,尧分天下为九州,此为冀州之域,属“帝都畿内”。
舜建虞朝,舜帝继承尧制,肇启天下为十二州,此属冀州。《左传》云:分冀东丹山为并,东北医无闾为营。
夏代,十二州复合为九州,此属冀州。《禹贡锥指》曰:夏符合于冀州,与尧时同。
殷商,祖乙定都于耿城,属畿内地。
春秋时属晋,为晋国封邑,始称泫氏城。《竹书纪年》曰:周威烈王七年,赵浣城泫氏(赵浣修筑泫氏城),即在于此。
战国时泫氏改为长平邑,周安王二十六年(前376年),韩、赵、魏三家分晋,长平邑隶属于韩。周赧王三十五年(前 280年),秦白起伐赵,取代光狼城。《括地志》云:光狼城在泽州高平县西(今山西高平市城西)。五十三年(前262年),秦将白起伐赵,冯亭为联赵抗 秦,即献上党17城于赵,长平地为赵所有。五十五年,秦、赵于长平邑(今高平市西北)爆发长平之战,后为秦所据。
秦统一天下后,立郡县制,分天下为36郡,置高都县,属上党郡。
西汉、东汉、三国、魏、两晋为泫氏县,属上党郡。
东晋太元中年(公元386年),西燕慕容永称帝,分上党、平阳、河内三郡,置建兴郡(郡治阳阿城),泫氏县改属建兴郡。
北魏初改玄氏县,属建兴郡,北魏永安二年(公元529年)建兴郡改为建州,领高都、长平、安平、泰宁四郡,今高平市称长平郡,隶属于建州,领泫氏、高平2县,高平之名始于此。
北齐天保七年(公元556年)并泫氏入高平县,高平改平高县,北齐末又改平高为高平县,此后只称高平不再称泫氏,改属高都郡,隶建州。
北周并长平、高都郡为高平郡,高平县隶高平郡,属建州。
隋开皇三年(公元583年),建州改为泽州,高平县隶属泽州,开皇十六年,析高平始置陵川县,属泽州。
隋大业三年(公元607年),改州为郡,泽州改称长平郡,高平县隶属于长平郡。
隋义宁二年(公元617年),废郡为州,长平郡复改泽州,高平县复隶属于泽州。
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析泽州各一部分设盖、建、泽三州,于高平置盖州(治今高平米山镇),盖州领丹川、盖城、陵川、高平四县。武德六年建州废入盖州,贞观元年(公元627年)盖州废入泽州。
唐贞观元年至金天会五年,高平县为泽州(高平郡)所辖,先后属河东道、昭义节度、河阳节度、昭义军、河东路、河东南路,但地名无改。
金天会六年(公元1128年),泽州改南泽州,天德三年复改为泽州,高平县属之。
金元光二年(公元1123年),以泽州升忠昌军,高平县隶忠昌军节度。
元中统元年(公元1260年),于泽州置司侯司,高平隶泽州司侯司。至元三年(公元1267年),省司侯司,高平县复隶于泽州,属平阳路、晋宁路。
明洪武九年,泽州升直隶州,高平县为泽州(直隶州)所辖,属山西布政使司。
清雍正六年,泽州(直隶州)升泽州府,高平隶属泽州府,为泽州府所辖5县之一,属山西省布政使司。
民国三年,泽州府撤销,高平改属山西省冀宁道,民国23年,高平县属山西省直辖,民国26年后,高平属山西省第五行政区。民国30年,高平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归太岳区管辖。民国32年高平东南部划归为陵高县,其余部分仍为高平县。1945年6月,高平解放,同年10月撤销陵高县,原划归陵高县的区域仍划归高平县,属太岳四专区。1948年又改属太岳三专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撤销太岳区。1958年,原高平县成立高平人民公社。1961年恢复为高平县,先后为晋东南专区(地区)所辖。1985年,实行市管县体制,撤销晋东南地区成立晋城市,高平县归晋城市所辖。1993年5月12日,经国务院批准,高平撤县设市,成为省辖县级市,由晋城市代管。
『柒』 古时山阳高平究竟在哪里
从史料来看,王弼是山东济宁人,历史上叫山阳的地名不少,现在陕西仍有山阳县内,但具体到王弼,就看当时容哪里叫山阳,王弼是魏晋时期的人,而此时,正好有个山阳郡,后又改名高平国,指的就是今天的山东济宁一带,正好两者相符。
王弼(226~249),魏晋玄学理论的奠基人。字辅嗣,山阳高平(今山东邹城、金乡一带)人。
山阳郡
汉置,晋改为高平国,故治在今山东金乡县西北四十里。
『捌』 高平镇的历史名人
袁月斋,名诗仲,号日辉。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生于新化县永固团(今隆回县高平镇)棋坪村一贫苦农民家庭。六岁起从塾师读《四书》、《五经》,后入高小学习。民国9年(1920),考入长沙妙高峰中学,卒业后,入省立第一师范就读。在进步思想影响下,积极参加革命活动,于民国1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民国15年,受中共湘南区委派遣,与彭慕陶赴衡阳从事革命宣传,开办农民讲习所,组织农民协会。6月他回家养病,创办农民夜校,帮助家乡农民学习文化,宣传革命道理,激励农民团结起来与土豪劣绅作斗争。同年冬,中共湘南区委派他与张国栋为工运特派员,往新化领导工人运动,组织新化县总工会。他们以锡矿山工人为基础,发展工会会员,于12月成立新化县总工会。会上,他被选为总工会副委员兼秘书长。同时,他以中共新化县特支委员会领导成员的身份积极筹建逆产清查委员会和特别法庭,没收土豪劣绅的逆产,镇压了罪大恶极的土豪劣绅刘凤翔等。并广泛发动群众,成立新化妇女、学生、儿童等群众组织;深入城乡,领导群众破除迷信,移风易俗。民国16年许克详在长沙发动“马日事变”,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6月6日,新化总工会在县城召开工人群众大会,会上,他愤怒谴责许克详叛变革命的罪行,号召工农群众起来与反动派作坚决斗争。反动团防队长陈光佐密派团丁埋伏于会场周围,散会后,他被捕,当晚遭受严刑拷打,肋骨被打断,仍咒骂不止。次日凌晨,被惨杀于新化城西门岭,年仅24岁。
彭慕陶,清光绪十八年农历十一月初五指1892年12月23日)出生于新化县永固团(今隆回高平镇棋坪村)。幼读私塾,后毕业于高平小学堂,在家教书,善文辞,工楷书。民国10年随舅父赴长沙谋事,被聘为湖南教育会书记(秘书)。不久,结识易礼容、郭亮、夏曦,一道在岳麓山等地秘密集会,学习革命理论加入中国共产党。民国11年12月,在湖南自修大学附设补习班任教,旋与易礼容创办长沙织布厂,组织工人运动。民国15年受党派遣,与袁月斋赴衡阳从事革命活动。6月任湖南省总工会书记(秘书),与郭亮一道领导工人运动,建立工人纠察队。“马日事变”时,许克祥调动武装包围总工会,他从三层楼上掀瓦攀上屋顶,跳地负伤,被湘江中学革命同志救护,背上破船,绕道回家。由于内伤严重,于民国16年6月12日逝世。
袁朴,原名茂松,1901年出生于高平镇黄信村。1908年启蒙私塾,1922年长沙岳云中学毕业后,投入湖南讲武学堂。1924年5月至11月,系黄埔军官学校第一期第六队学员。后加入国民党部队,历任排长、连长、营长、团长,1929年升为旅长。1931年,进南京陆军大学学习。1934年,在湖北任第八十八师副师长。1937年,调任中央军政部新兵补训处少将处长。1939年,晋升为军官训练班办公厅中将主任。1940~1941年,在陕西任第八师师长、警备司令部副司令。1942年,任第八十军军长,镇守陕甘沿线抗击日军。抗日战争胜利后,任第十五军军官总队副总队长。1947年,赴美国参谋大学受训,同年返回北平任十六军军长兼第三十四集团军副司令。1948年,任第九集团军司令。1949年1月至4月,经青岛、上海至湖南老家。5月赴四川任第五集团军副司令。是年10月去台湾,先后任花莲防卫司令、陆军第一军团司令兼台北市警备司令。经“国防实践研究院”受训后,于1961年任陆军副总司令,尔后任预训司令,并晋升为陆军二级上将,国民党中央常委。1964年退役后为“总统府”战略顾问与“国策”顾问。一生乐于办学,曾捐谷300石创办高平中学(隆回三中前身),在陕西西安捐资兴建小学至初中的黄龙山学校和两湖小学。1989年7月与1990年6月,先后两次托回乡探亲台胞袁义明带回诸多照片及书信,并捐资修建村公路,兴办黄信联校。1991年,在台北病逝。
袁源,字仁湘,1938年生,高平镇人。先后在大桥小学、隆回三中、邵阳市一中读书。1956年7月,考入中国人民解放军通县军械技术学校,毕业后分配到广州军区后勤部。曾于1959年赴炮击金门作战前线部队实习,1961年到西藏平叛作战部队当兵,参加过西沙自卫还击作战、中印边境自卫还击作战和援越抗美的军械供应保障,荣立过三等功。历任军械仓库技术员,军械部供应处、弹药处副处长,军械部副部长、部长,1990年,任广州军区后勤部副部长。1991年,入国防大学进修系学习,1992年,入中央党校进修系学习。1993年,授少将军衔。主编《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后勤工作》一书。
『玖』 檀姓的高平檀氏
《后汉书·党锢列传·檀敷传》记:“檀敷,字文有,兖州山阳人。”东汉议郎檀敷,与山阳人刘表(?—208年)等,屡次上书反对宦官专权和皇帝庇护,因为敢于直言极谏,被尊为“能导人追宗”的“八及”名士。檀敷至今被安徽檀氏后代奉为“第一世祖”。另据《后汉书·党锢列传序》记,檀氏族人檀彬,与同郡张俭等亦以反对宦官专权闻名,被称为山阳地方上的“八俊”名士之一。
《后汉书》在记述汉末农民起义时提到“檀乡”。据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记载,檀乡即瑕丘的檀城,亦名檀丘、灌檀:“檀城在(兖州)府东北。《地理志》记:瑕丘有檀城,古灌檀也,亦日檀乡。”古时“檀”与“埴”字互通,“灌檀”可作“灌埴”。檀乡军曾经攻入清河,显示古代瑕丘与清河有密切联系,今日清河是檀氏的另一个集居地,很可能在汉朝即有檀氏居住。《读史方舆纪要》记述汉代瑕丘县,属山阳郡,是“汉武帝封鲁恭王子政为侯邑”所在地,“后汉亦为瑕丘县。晋省入南平阳县,属高平国”。高平国后改高平郡。山阳是汉时檀氏的主要集居地之一。西晋末年战乱,檀、郗两氏徙居江南西晋末年遭八王之乱和永嘉丧乱,中原受到胡族入侵,高平金乡檀氏跟随同乡兖州刺史、郗虑玄孙郗鉴,上兖州峄山抵抗后赵。永昌元年(322年),郗鉴奉诏带领高平地区军民主力南撒合肥,檀斌接替郗鉴为兖州刺史率众掩护,太宁三年(325年)抵抗后赵阵亡(《晋书·石勒载纪》)。晋成帝咸和三年(328年),身兼兖、徐二州刺史的郗鉴率流民军进驻京口(今江苏镇江)。在其后十年中,郗鉴将京口建设成守卫首都建康(今南京)之军事屏障、控制通往三吴(吴郡、吴兴、会稽)粮仓之要冲。(田余庆:《东晋门阀政治》,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京口曾是晋元帝所置侨兖州寄居地,后成为侨徐州治。檀氏得以徙居京口,与其曾为高平金乡地方世族、抗胡中的领导作用,以及郗鉴安置流民和营造京口成为东晋军事重镇的努力分不开。世居京口之檀氏:从次等士族进入高门尽管檀、郗两氏都是北方世族,但过江后地位分化:郗氏因郗鉴跻身门阀士族,檀氏则沦为属于士族中下层的次等士族(亦称“寒族”),与曾经卖履为生的刘裕为邻里,檀氏女嫁刘裕弟。不过,随着刘宋王朝的建立,檀氏的政治地位日益提高。例如后来成为刘裕北伐冠军将军的檀道济、曾为谢玄北府军“龙骧将军”的道济族人檀玄,以及檀道济的叔叔檀凭之和他的两个兄长檀韶、檀祗,早在跟随刘裕起事之前,都在晋廷任官。从峄山抗胡和东晋京口时期,檀氏经历了从文到武仕途的转变。 高平檀氏在晋、宋时期最著名的代表人物,是中国军事史上有名的精细将领檀道济,刘宋时担任江州刺史、司空、永修开国县公等,被认为是守护刘宋之“长城”。至今仍然有因其而起的三个成语:“自毁长城”(忠臣檀道济无辜被杀)、“唱筹量沙”(强敌围困仍能巧计全军而退)和“优俘善卒”(释放已经投降的胡族俘虏)。檀道济已经成为历史上有功良将被昏君冤诛的象征符号,被檀氏奉为“八世祖”。晋末和刘宋朝是“高平檀氏”发展史上的鼎盛时期,清代著名历史评论家赵翼在《廿二史刳记·宋齐梁陈书》中,曾罗列刘宋八位武将开国元勋,前三名为檀氏兄弟。檀道济一门武将,有从公爵到男爵七位受封者。除了武士,檀氏著名文人包括檀道济堂弟、尚书金部郎、永嘉太守檀道鸾,著有《续晋阳秋》记晋末编年历史。此书不仅填补东晋后期正史记录中的一些缺漏,还被认为影响了谢灵运、刘勰和钟嵘等著名文学家对文学流变的评论。(清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文学篇》)檀道济堂侄檀超与江淹合著《南齐十志》,是萧子显《南齐书>的主要参考书之一。此外,高平檀氏后代还有北朝著作佐郎、高唐(今山东高唐)县子檀翥。南朝著名檀氏妇女包括道济姊、长沙景王刘道怜王妃檀太妃,檀氏因其成为皇室外戚。檀太妃还是《世说新语》编辑者、临川王刘义庆生母。檀太妃崇信道教,喜好自然山水中的静思修道,曾在江苏旬容茅山附近雷平山上清派宗师许谧、许翔父子修行得道处建立了道士庙,陶弘景《真诰》中有记载。另据镇江出土的刘岱墓志可知,高平檀氏妇女还有《文心雕龙》著者刘勰的曾祖母檀敬容。虽然檀氏的荣显不过昙花一现,但《宋书》明确指出檀道济等檀氏为“高平金乡人也,世居京口”。清周嘉猷在《南北史表·世系表》中专门列有“高平檀氏金乡人世居京口”一表,说明“高平檀氏”的历史地位已经得到后世历史学家的认同。京口之后的高平檀氏京口是檀氏江南第一故乡,至少养育了三代人。檀氏在京口侨居百年,直到刘宋初随檀道济迁入江州(今九江)等地区。江州是檀氏迁移史上的另一个重要地区。今日檀氏主要集居地之一的安徽望江,即有檀氏后裔迁自九江及其左近地区。正史、方志和族史,都未直接记载檀氏在江西的经历。但江西,尤其古江州地区,距池州和望江沿长江而下不过百里,是京口与池州檀氏的中间环节。据《宋书》《南史》和族史等有关记载,檀氏在刘宋时有四位成员封地在江西中、北部。九江都昌县苏山乡传说曾发掘檀道济墓,《彭泽县志》另载有道济墓。前两年笔者在网上看到有九江地区檀姓后代说家有古瓶,不知为何内刻“高平檀君”字样。2010年秋笔者到望江查阅族史,与当地檀氏交谈中得知,直到民国还有檀姓家庭从江西迁至望江。他们中有些人因为不知与望江檀姓支系的亲缘关系而未入望江族谱,但他们应该亦是高平金乡之后代。此外,檀道济叔父檀凭之被封为“曲阿县公”(《晋书·檀凭之传》),南齐“国除”刘宋贵族后,很可能有少数高平檀氏后代散落江苏和浙江一带。皖西南池州、望江集居的高平檀氏再次成为地方文化世家。两晋南北朝正史对檀道济高平祖籍及“世居京口”的记载,证实了京口檀氏与高平金乡的继承关系。刘宋末年檀道济孙、南阳太守檀珪,则是高平—京口擅氏入居池州之连接人物。据族谱记载,檀珪卒后葬在贵池(古名石城),开檀氏定居池州之先河。继檀珪之后,另一位彰显檀氏迁移史的关键人物是赵宋中书舍人、徽猷阁待制檀倬。他曾被宋高宗赵构敕令进献其先祖檀道济图,檀倬晚年从贵池迁居建德(今东至)。唐、宋池州檀氏已是地方大姓,并且确立了地方文化世家的地位,这可从《池州府志》、檀氏族谱记载的诸多檀氏进士或其他成员显示。如北宋翰林学士檀远,檀倬父亲、国子监学录檀宗益,檀倬堂叔、宋尚书檀固等人。其中檀固因为反对蔡京、蔡卞等奸臣,还被列入“元祐奸党”(《池州府志·人物志》)。今存广西桂林七星山龙隐岩摩崖石刻《元祜奸党·余官》所列第四十六名即是檀固。宋末檀倬后代檀缙迁居望江,开檀氏集居望江之先河。今日望江是高平檀氏后代最集中的县份之一。1995年望江修族谱时有2.2万余人。《池州府志》记载的明代更多,东至现存最早族谱为民国十二年(1923年)一册。安徽省图书馆有一册残缺的康熙抄本《檀氏家谱》,记录了明代思州通判檀凯一支的历史。望江檀氏是东至后代分支,皖西定居较晚,但谱牒记载清晰。乾隆四十年(1775年)檀萃等纂的望江《檀氏家乘》有两个鲜明特色。一是将历代所存族谱与正史和有关著作对照,进行了梳理、充实和正误,并按照正史框架改进了人物传志。二是重申“高平檀氏”的郡望象征标志,所存望江族谱封皮都书“高平檀谱”。光绪十七年(1891年),檀球、檀玑兄弟等,在保留了檀萃本及其后数本的基础上续修望江族史,使檀萃本等得以流传。
『拾』 有哪些葬在高平的历史人物
祁贡(-1844)字竹轩,又字寄庵,清代高平孝义里人。他14岁中秀才(乾隆五十六年),18岁中举人(乾隆六十年),21岁中进士(嘉庆元年)。先后任刑部主事,刑部员外郎。嘉庆九年(1804年),他出任广西学政,纠正考试风气,以“正人心,厚风俗”,录取了许多有才华的人。嘉庆十六年(1811)奉旨审理教匪逆案,受皇帝赏赐。此后历任安微司主事,福建司员外郎,顺天乡试同考官,陕西司部中等职。道光四年(1824),祁贡授官河南粮盐道,五年,擢浙江按察使。六年,升贵州布政使。九年三月调任刑训右侍郎,同年十月,充武殿试读卷官。道光十年(1830),祁贡授官广西巡抚。十二年,瑶民起义,祁贡派兵将起义镇压下去,清廷加封他太子少保衔,加军功三级。道光十三年(1833年),祁贡调任广东巡抚。道光十八年(1838),祁贡调任刑部尚书,靖逆将军琦善革职,祁贡被任命为两广总督,此时英军已陷虎门,逼近广州,关天培牺牲,广州人口迁徒过半,城内一片凋敝。祁贡入城安民,招童生会试,“以示整暇”,稳定了军心民心。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祁贡得了喀血症,乞休二个月,二十四年,他病情严重,皇帝准其休息。五月,病逝于广州。道光二十六年十月,柩返高平下葬。思想家张穆为他作了墓志铭。清廷下令按尚书惯例赐恤,谥号为“恭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