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大学生应该对近现代史的历史事件的有哪些认识
国际国内的军事政治经济形势,如果有空还可以看点中国周边的地缘政治、地缘军事版。还有空余时间权再看看中国重大问题形成的根源。还用多余时间,看看中国未来实现突破应该怎样进行,方位、重心在哪里,未来的出路在哪里?还有空的话,再看看中国经济应该如何转型,是工业化的更新换代放在前,还是城市建设放在首位,未来应该怎样定位,是自主发展高科技产业,还是与国外联营搞高科技,以此带动中国经济的转型。
2. 军事失败与少数人的觉悟各指什么具体事件
指挥训练模式等失误,比如二战时法国迎战德国。但是到后来希特勒的闪电战。对手们都学会了!
3. 人们为什么会认为历史是少数人创造的
什么是唯心主义精英史观?
答:主观唯心史观认为历史英雄、帝王将相、天才人物这些少数优秀个体是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轻视普通群众在历史前进过程中的作用;客观唯心主义认为历史的发展是由某种早已存在的未知的客观的精神决定,一切事物发展“冥冥中早已注定”。
人们是如何产生唯心主义精英史观的?
答:唯心史观源远流长,起根源在三个方面:一是人类存在着个体差异,历史发展过程中特别事件的代表人物会被打上历史烙印,而身后的大多数确是默默无闻,再者人们也乐于将力量集中推到具有代表性的个体身上,因而代表人物的作用会被放大;二是剥削制度加大人与人之间政治地位、经济地位、文化地位的差异,受客观条件的限制,处于被剥削地位的群体创造历史自我实现的主动性受压抑;三是剥削阶级为维护自己的利益,鼓吹自我在社会上,历史中起到的推动作用,也有剥削者会被身处地位的假象迷惑,因自己处于社会的统治地位而产生自认为无所不能的优越感。
人民群众中的个人和集体相互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
答:人民群众概念中的个人指的是现实生活中的普通个体的人,集体指由某种共同纽带联系起来的人们的集合体。个人依赖于集体生存,集体的社会生产生活是个人存在的根基,脱离集体将“返祖”到人的原始社会起点,将不再具有“人”的物种意义。个人和集体的关系是历史地变化发展着的,不同社会、不同历史条件下具有不同的性质和情况。在私有制社会中,个人和集体的关系基本受到阶级对抗这个基本事实的制约,两个大的阶级之间存在着全面根本的激烈对抗,同一阶级之间有时也存在着对抗,这种情形下,私有制使人分裂,个人和集体之间时有矛盾,有些矛盾甚至是不可调和的;在公有制社会中,不存在阶级对抗,社会任何集体在根本利益上都达成一致,消除了人们对抗的根源,此时,个人与集体在根本利益上也是统一的,在创造历史活动中方向基本一致。虽然这种统一不能完全消除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但这些矛盾都不是根本的不可调和不具对抗性,完全可以通过人的自觉予以消除。
个人利益重点在于个人的发展,集体利益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个人利益,满足不了个人利益的集体不能维持,也不能存在,集体为个人利益的发展提供现实可能,集体给予个人以起点;另一方面,集体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个人,集体是一定数量个人的总和,没有个人的集体是空洞的没有意义的,同时个人也决定这集体的额发展,集体中某些旧的压制个人发展的因素会个人力量的累加,量变到质变而消除改变。综合来看,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
个人来自于集体,集体对个人的影响和作用带有根本性的,所以在对待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矛盾是我们应当认识到,集体重于个人,个人利益服从于集体利益是一种优秀品质。
为什么人民群众创造历史、推动历史的作用会越来越大?
答: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民群众的认识水平和实践能力不断得到提高,也越来越多有知识有文化的人处于被权钱边缘化,使得他们迫切需要推动社会的进步。另一方面,群众自身的内在联系不断在增强,从过去以血缘、地缘、氏族等到今天互联网的社会化生产更加丰富了人们的内在联系,群众的自觉性、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团结性、组织性等潜力都在增长。历史上,奴隶社会奴隶们的组织性超过了原始人,而他们起义的规模、组织性和坚持性远远比不上封建社会的农民起义,而后来资产阶级革命中的人民群众积极性和组织化程度以及目标性又远远超过了历史上的奴隶起义和农民起义所达到的水平,当前社会生产力、分工和交往的发展将继续体现这一内在规律。
什么样的人才算历史人物?
答:一、历史人物首先是历史事件的当事人。历史事件是人参与的,历史人物往往是具体的历史事件的直接参与者或指挥策划者。历史事件往往打上历史人物的深刻烙印。使每个历史事件都有其特殊外观。
二、历史人物又是历史任务的发起者,成熟的历史任务总是由少数历史人物首先发现和提出来的。历史人物的发起作用很大,它促使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转变为人们的主观努力,把历史的可能变成历史现实,体现历史进步的社会需要的是进步的历史人物,体现阻碍历史进步的反面社会需要的人物则是历史中的反面人物。历史人物都是受一定社会需要促使而出场的。正面人物和反面人物的出现映照出各种不同的社会需要和实际利益间的矛盾冲突。
历史人物活动需要什么样的基础和条件?
答:历史人物的产生离不开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并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活动,创造着历史性的业绩,成为历史人物,制约人民群众和普通个人的活动的社会条件,对历史人物起作用,而且与历史人物生活同一时代的人民群众的现实状况也是制约历史人物活动的社会条件,所有这些,构成了历史人物活动的社会基础和条件。社会历史是一个必然合乎规律的发展过程,但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一定的偶然性,历史过程中的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现形式和补充。比如一些历史革命事件的爆发是必然性,但革命爆发的具体时间,由谁领导则带有偶然性。但在偶然性背后起支撑作用的仍是历史的必然性。
社会历史发展的时势、具体的社会条件怎样创造出英雄?
答:时势所趋,并在时势中锻炼和筛选,社会历史发展就是这样创造英雄,造就人物的,每一个社会时代都需要有一个自己的伟大人物,如果没有,时势也将创造一个这个的人物出现,时势造就英雄,也造就了枭雄以至奸雄。
如何科学地评价历史人物?
答:历史人物作为历史的人,受历史的局限,作为阶级的人,又受阶级的局限,根据这样的客观事实,于是引出历史唯物主义评价历史人物的两个基本科学原则:历史主义和阶级分析。
历史主义的原则要求把历史人物摆在所处历史环境下评价,从历史人物活动的时代来评价其是非功过,看他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以自己的努力给历史和人类贡献了什么,对人类历史起了何种作用。阶级分析的原则要求将人物同他所处阶级联系起来加以评价,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看他所处在哪个阶级,在阶级中处于何种地位,有哪些阶级倾向。综合利用两种分析方式,相互渗透。这两个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原则同时也是我们评价无产阶级领袖的指南。
哪个阶级居于社会运动的主导地位?
答:一定的阶级在人民群众中的地位乃至整个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取决于该阶级与这样的生产力相联系,什么的生产关系有利于这个阶级,以及该阶级成员的数量和质量状况,活动的积极性和组织化程度等等。历史上的新兴封建地主阶级在推翻奴隶制度的人民群众中居领导地位,处于上升时期的资产阶级在反对封建制度的人民群众中居领导地位,现代劳动阶级在反对资本主义制度的人民群众中居领导地位,这都是社会历史发展造成的。
阶级需要如何行动?
答:一个阶级要作为一个阶级来行动,积极地参与社会生活,就必须形成自己的组织。从历史上看,阶级的组织是由分散到集中、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地发展着。在近代以来的历史进程中,出现了具有诸多形式、诸多层次的阶级组织。而阶级组织的最集中、最复杂、最高级的形式是政党。
个人作用和群众作用的关系将会如何变化?
答:在私有制的条件下,由于人民群众处于受剥削、受压迫的地位,其创造力得不到充分的发挥,人民群众中的普通 个人的作用远远低于杰出人物的作用。如果到了没有剥削压迫的新社会,由于公有制的实现,人民主人翁地位的确立,社会公共资源能被他们充分的享用到,会使得他们的政治觉悟、文化科学水平不断提高,与领袖的差距日益缩小。在良好的社会环境里,个人普遍得到全面发展,杰出人物、领导者的作用比重相对地趋于降低,并逐渐汇合以至融化在人民群众之中。
4. 只有勤于思考、善于总结,才能不断提高我们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认识水平。学完七年级下册第
⑴①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宋元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和民族关系发展。(2分) 评分说明:只写出历史时期只得1分。 ⑵①唐太宗:贞观之治(1分);唐玄宗:开元盛世(1分)。 评分说明:全部答出才可得分 ②重视农业、重视人才、提倡节俭等。(2分) 评分说明:学生答出言之有理的任意一点得1分,共2分。 ⑶①唐朝实行“全其部落,顺其土俗”的开明政策(1分),加强了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造就了唐朝繁荣,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日臻巩固。(1分) 元朝实行民族分化政策(1分),激化了各民族之间的矛盾,加速了元朝灭亡。(1分) 评分说明:“影响”意思对即可。 ②少数民族政权与汉族中央王朝长期并立,时战时和。(意思对即可,1分) ③回族。(1分) ⑷学史方法的角度:主题归纳;构建知识框架;分类归纳;注重历史之间的纵向和横向联系;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探寻规律等等。(1分) 认识历史的角度:杰出历史人物推动社会发展进步;中国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人民共同推动了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等等。(1分) 评分说明:从两个角度分别答出言之有理的一点得1分,共2分。 ⑸评分说明:学生列出主题并提出问题得1分,只提问题或只列出主题不得分。 5. 学完过秦论后,谈谈你对这一历史事件的认识和感想。 儒生的胡言乱语罢了 6. 想知道觉悟社跟哪些历史事件有关
如火如荼的爱国学生运动,使人们的思想发生着急遽的变化,一批先进青年由于共同的觉悟,共同的使命走到了一起,他们志同道合为着拯救处于危难之中的祖国而奋力拚博,历史忠实地记下了他们的光荣业绩。一九一九年九月二日,周恩来和郭隆真、张若茗、谌小岑等七人一起坐火车从北京返津。 7. 写一篇对于某一历史事件或者历史人物的观后感.500多字。
电影:我的1919读后感 1919年,参加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团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震动了世界,影片《我的1919》正是以此为背景,讲述了中国外交才子顾维钧作为中国代表团一员参加巴黎和会的经历。 8.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结合所学的某个历史人物或事件谈谈你的认识 也就是以历史为镜体实际上就是借鉴别人的意思,我觉得这一个就像很多人会借鉴秦始皇的经历然后他统一了六国虽然也有不好的一面但是她毕竟也是成功的。 9. 关于中国近代史对某一历史人物或者事件的个人看法或者评价的2000字论文,要自创的,满意,会加到最高分 自己做吧,这东西拿出去卖起码500。没有实质好处谁会花时间帮你自创,那几百分也换不了钱。好人点最多也就帮你找点参考 10. 对同一历史事件具有不同的认识是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主观,1 个人本身对历史事件的认知能力 与对少数人觉悟这一历史事件的认识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