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历史知识 > 李凭历史学

李凭历史学

发布时间:2021-02-08 11:14:43

① 有什么有关于中国 典故 历史的歌词

南京1937!黄立成…黄立行还有两个不认识唱的!歌曲很不错!建议你听听!

② 华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如何高考报志愿

一般历史学这类对不跟当代知识经济有直接关系的学科,即使学校实力很强,工作内也不好找。
华师容的历史学好像是师范类吧,师范类现在找工作对女生要求比较高,男生比较有优势。如果不是想当老师,学这个专业不怎么好,要是想当老师,到大学期间认真读书、注意锻炼师范技能,应该还是不错的。现在示范就业竞争是蛮激烈的~!

③ 复旦大学历史地理专业的考研参考书籍

这是我老师总结的书单,他硕博都在复旦,专业历史地理。
历史地理学参考书目
● 中国地理学发展史
1. 王成组:《中国地理学史(先秦至明代)》,商务印书馆,1988年增订第2版。
2. 赵荣、杨正泰:《中国地理学史(清代)》,商务印书馆,1998年版。
● 工具书
3. 谭其骧主编《中国历史地图集》(共八册),地图出版社,1982年版。
4. 辞海编纂委员会编《辞海·地理分册·历史地理》,上海辞书出版社,1982年第2版。
5. 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中国历史地名辞典》编委会编《中国历史地名辞典》,江西教育出版社,1986年版。
6. 中国历史大辞典编纂委员会编《中国历史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年版。(其中的“历史地理卷”为谭其骧主编)
7. 史为乐主编《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最为详实;其中相当多的词条内容来自大部分未曾公开的《中国历史地图集》资料卡片)
● 历史地理学基本知识的学习
8. 邹逸麟编著《中国历史地理概述》,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9. 邹逸麟主编《中国历史人文地理》,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10.中国科学院《中国自然地理》编辑委员会编《中国自然地理·历史自然地理》,科学出版社,1982年版。
● 历史地理学基本史料简介与阅读
11.杨正泰:《中国历史地理要籍介绍》,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12.侯仁之主编《中国古代地理名著选读》(第一辑),学苑出版社,2005年版。
13.《禹贡》,收录于《汉书·地理志》之中。
14.[北魏]郦道元注,[清]杨守敬、熊会贞疏:《水经注疏》,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
15.[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中华书局,1983年版。
16.[宋]乐史:《太平寰宇记》,中华书局,2007年版。
17.[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18.[明]王士性:《广志绎》,中华书局,1981年版。
19.[清]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
20.[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中华书局,2002年版。
21.《嘉庆重修一统志》(《续修四库全书》本)
22.十七部正史“地理志”:《汉书·地理志》、《续汉书·郡国志》、《晋书·地理志》、《宋书·州郡志》、《南齐书·州郡志》、《魏书·地形志》、《隋书·地理志》、《旧唐书·地理志》、《新唐书·地理志》、《旧五代史·郡县志》、《新五代史·职方考》、《宋史·地理志》、《辽史·地理志》、《金史·地理志》、《元史·地理志》、《明史·地理志》、《清史稿·地理志》。(谭其骧先生主编的《正史地理志汇释丛刊》已出版多部,可参考)
23.七部正史“河渠志”:《史记·河渠书》、《汉书·沟洫志》、《宋史·河渠志》、《金史·河渠志》、《元史·河渠志》、《明史·河渠志》、《清史稿·河渠志》(周魁一等著有《二十五史河渠志注释》一书,中国书店,1990年版,可参考)
24.《史记·货殖列传》
● 当代著名历史地理学者的经典论著
25.史念海:《河山集》(多集)。
26.侯仁之:《历史地理学的理论与实践》,上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27.谭其骧:《长水集》(上、下),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长水集续编》,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28.陈桥驿:《水经注研究》(多集)。
29.邹逸麟:《椿庐史地论稿》,天津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
30.周振鹤:《学腊一十九》,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31.葛剑雄:《行路集》,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 历史人文地理各分支学科的相关论著
※ 历史(疆域)政区地理:
32谭其骧:《简明中国历史地图集》“图说”部分,中国地图出版社,1991年版。
33.周振鹤:《西汉政区地理》,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34.李晓杰:《体国经野:历代行政区划》,长春出版社,2004年版。
35.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36.葛剑雄:《历史上的中国:中国疆域的变迁》,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2007年版。
※ 历史人口地理:
37.葛剑雄:《西汉人口地理》,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38.葛剑雄等:《简明中国移民史》(导言部分),福建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39.安介生:《山西移民史》,山西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国内第一部区域移民史专著)
40.葛剑雄:《中国人口史》(第一卷,导论部分),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 历史文化地理:
41.卢云:《汉晋文化地理》,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国内第一部断代历史文化地理专著)
42.张伟然:《湖南历史文化地理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国内第一部区域历史文化地理专著;张先生还著有《湖北历史文化地理研究》<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研究方法有别于前著,可对比研读)
43.周振鹤主著:《中国历史文化区域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 历史城市地理:
44.顾朝林:《中国城镇体系——历史·现状·展望》,商务印书馆,1992年版。
45.史念海:《中国古都和文化》,中华书局,1998年版。
46.马正林编著《中国城市历史地理》,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47.[美]施坚雅主编《中华帝国晚期的城市》(叶光庭等译),中华书局,2000年版。
48.董鉴泓主编《中国城市建设史》(第三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年版。
49.李孝聪:《历史城市地理》,山东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 历史民族地理:
50.安介生:《历史民族地理》(上、下),山东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 历史交通地理:
51王文楚:《古代交通地理丛考》,中华书局,1996年版。
52.辛德勇:《古代交通与地理文献研究》,中华书局,1996年版。
※ 历史军事地理:
53.史念海:《河山集》(四集),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54.胡阿祥主编《兵家必争之地:中国历史军事地理要览》,海南出版社,2007年版。
注:历史经济地理、历史社会地理亦为历史人文地理学的重要分支,但尚没有对本分支有理论贡献的专著出版,要想对其有大略了解可参见《中国历史人文地理》(邹逸麟主编)中的相关章节。
● 历史地图学的相关论著
55.[美]余定国:《中国地图学史》(姜道章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56.张修桂:《中国历史地貌与古地图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
● 区域历史地理学的相关论著
57.邹逸麟主编《黄淮海平原历史地理》,安徽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58.孙进己主编《东北亚历史地理研究》,中州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
59.侯甬坚:《区域历史地理的空间发展过程》,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60.吴必虎:《历史时期苏北平原地理系统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61.鲁西奇:《区域历史地理研究:对象与方法——汉水流域的个案考察》,广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62.李孝聪:《中国区域历史地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63.邓辉等:《从自然景观到文化景观——燕山以北农牧交错地带人地关系演变的历史地理学透视》,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
64.[日]前田正名:《河西历史地理学研究》(陈俊谋译),中国藏学出版社,1993年版。
65.[日]前田正名:《平城历史地理学研究》(李凭等译),书目文献出版社,1994年版。
● 二十世纪中国历史地理学科的发展历程
66.葛剑雄:《悠悠长水·谭其骧前传》,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悠悠长水·谭其骧后传》,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67.陈光中:《侯仁之》,三联书店,2005年版。
● 单篇论文的阅读
※ 葛剑雄、华林甫:《二十世纪的中国历史地理研究》(载《历史研究》2002年第3期)一文涉及了二十世纪中国历史地理学科的诸多重要研究文章,可据此作一索引并加以研读。
※ 葛剑雄、华林甫编《20世纪中国学术文存——历史地理研究》(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书后列有“20世纪中国历史地理研究主要论著目录索引”,可选读部分文章。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和《历史地理》两种专业学术刊物的文章要加以重视,可选读其中部分文章。

④ 有没有南北朝历史的书

1、《陈寅恪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

本书是当代史学大师陈寅恪先生有关魏晋南北朝史的讲演录,由万绳楠教授根据笔记整理而成。它在司马光之后把魏晋南北朝史的研究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陈先生把敏感的观察力与缜密的思考力相结合,利用习见的史料,在政治、社会、民族、宗教、思想、文学等许多方面,发现别人从未注意到的联系与问题,人现象深入本质,作出新鲜而令人折服,出乎意想之外而又入乎意料之中的解释。

2、《北齐书》

唐朝史家李百药撰,属纪传体断代史,记载上起北魏分裂前十年左右,接续北魏分裂、东魏立国、北齐取代东魏,下迄北齐亡国,前后约五十馀年史实,而以记北齐历史为主。李百药修史态度认真,下笔不苟,对于琐言碎语及一些荒诞不经的史实,作了大量删削,这是本书的一个很大优点。《北齐书》叙事简要,语言通俗,掺有很多当时的白话文。

3、《细说两晋南北朝》

本书是“细说中国历史丛书”的一种,以讲史形式阐述了自西晋建立至隋文帝统一南北朝之间的历史。作者系著名通俗历史读物作家,熟谙史实,文笔优美,全书沿袭了黎东方“讲史“笔法,可读性极强。台北大学历史系主任马先醒教授评说“细说体”是让读者以看《三国演义》的轻松心情,获得的却是胜于《三国志》的历史知识。已出五种“细说“已受到读者欢迎,如今一次将自秦汉至民国的九册“细说”整套推出,估计影响会更大。

4、《魏晋南北朝史》

作者王仲荦,著名的魏晋南北朝史专家,有很高的造诣。研究魏晋南北朝史的人入门必读。其理论体系完备,轻重适当,看过之后对那个朝代的历史有了一个基本而全面的认识,再去钻各个细节就容易融会贯通。写的也很生动,读读可以换个视角,看看近代的一些研究成果。

5、《南北史演义》

民国著名史学家、小说家蔡东藩,以“演义救国”旨,历时十年,创作出《中国历代通俗演义》。上起秦始皇,下至1928年,全面记述了中国封建时期2166年的历史,以内容丰富、取才翔实名重一时,深受读者青睐。该书叙述了南北朝一百七十年间由分裂到对峙统一的史实,观点平实,内容丰富,论述有法,用语雅洁,自评自注,理趣兼备,洵为通俗史著的经典。该书取材谨慎,主本信史,旁征野史,可以让人入门民族历史

⑤ 想要了解魏晋南北朝,该看哪些书呢

魏晋南北朝的历史很混乱,但史学名家的专著也很多。

如果基础不好,对这一时期的历史脉络不是很清楚,我的建议是先找一本教材将魏晋南北朝的历史先缕清楚,推荐北京大学出版社的《中国古代简史》,可以直接看魏晋南北朝部分,把年代事件先搞清楚。

之后,可以阅读魏晋南北朝史的专著,最有名的便是王仲荦的《魏晋南北朝史》和吕思勉的《两晋南北朝史》,但吕思勉的版本偏文言,不适合入门。

治魏晋南北朝史的史学名家很多,其代表作均可以选择阅读:

1、陈寅恪的《隋唐制度渊源论稿》,讲述了隋唐制度的渊源,也就是来自南北朝时期的制度。

《陈寅恪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也不错,是万绳楠整理的陈寅恪的讲课笔记。

2、田余庆的《东晋门阀政治》,东晋政治史的必读书目

还有他的《秦汉魏晋史探微》,也是史学名著

4、唐长孺的《魏晋南北朝史论丛》《魏晋南北朝史论丛续编》,这是史学家唐长孺的论文集

5、周一良的《魏晋南北朝史札记》,可以看一下历史大家是如何读史书的

6、仇鹿鸣的《魏晋之际的政治权力与家族网络》,可以称为《东晋门阀政治》的前篇。

其实还有很多,魏晋南北朝史的史学名家太多了,不过如果只想看通俗故事的,可以看梅毅的《华丽血时代》 ,如果想看战争的,可以看李硕的《南北战争三百年》。

最后,假如你古文水平够好,直接阅读二十四史中的《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南史》《北史》以及《资治通鉴》中的魏晋南北朝部分等自然更好。

⑥ 谁知道博物馆的音乐在上海青浦博物馆听过,是远古良褚文化。好像是埙的声音,很远古,悠长,

2018-07-27
又到暑假,孩子们除了出游、看剧之外,还有一项大事,那就是学乐器。
根据现在舟版山孩子的权乐器学习分布情况,钢琴和小提琴作为乐器之王&乐器王后,学习者占据了绝大多数。
根据“大家都在学,肯定这个好”定律,后面说不定还会有更多宝爸宝妈给孩子报这两种乐器。
而相对钢琴小提琴为代表的西洋乐器,
拥有悠久历史的中国传统民乐却显得……比较凉。
别说学习,我们已经遗忘了很多乐器的名字
比如这个

竖琴?
其实这是箜篌。可惜的是,最初的古箜篌(卧箜篌)已于明代后失传。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唐 · 李贺《李凭箜篌引》节选

⑦ 鉴赏<李凭箜篌引>和<伶官传序>

《伶官传序》:
1.语言委婉,气势充沛
本文作为一篇总结历史教训,为在世及后世君主提供借鉴的史论,毫无生硬的说教,而是娓娓道来,婉转动人。即使是在慨叹庄宗败亡时,也只是寓惋惜之意而无责难之词,可谓意正言婉。全文从“呜呼”起笔,到“岂独伶人也哉”收尾,一叹再叹,以叹始终,于反复叹咏之中显现委婉的韵致。在议论的文字中,多用反问句、疑问句,使说理委婉而令人深思;多用对称语句,特别是在关键的地方,采用语言凝练、对仗工整的格言式的骈句,形成鲜明的对比感和节奏感;适当运用长句,调节语势,有张有弛。疑问句、感叹句和陈述句,骈句与散句,长句与短句,错综有致,读起来抑扬顿挫,一唱三叹,感情饱满,气势充沛。清代文学家沈德潜认为《伶官传序》:“抑扬顿挫,得《史记》神髓,《五代史》中第一篇文字。”后来做史论的人往往学这种抑扬顿挫的笔法。
2.文笔酣畅,波澜起伏
文章开篇突兀而起地提出论点,马上落到立论上,再落入“晋王三矢”的叙事,又语势猛然一升,发出对庄宗之“盛”的赞叹,而后语陡然一降,发出对庄宗之“衰”的悲叹,继而步步紧逼,设疑问、引古语而得出“自然之理”,然后再次评论庄宗盛衰,语势再升再降,在大起大落之中引出发人深省的教训,戛然而止,将全文的语势稳稳地落在结尾上。篇幅虽短小,却写得起伏跌宕。全文一气呵成,淋漓酣畅。
3.平易自然,简约凝练
文中没有佶屈聱牙的措词,也不堆砌词藻,用平实的语言生动地叙说事例,深入地说明道理,语言平易近人,自然晓畅。叙事不枝不蔓,议论简明扼要,其中一些格言式的对称语句。如“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句式整齐,言简意丰,发人深省。

《李凭箜篌引》
1.通过感受描写音乐。
音乐是一种诉诸听觉的时间艺术,它的音响只存在一瞬,转瞬即逝。音乐形象比较抽象,难以捉摸,要用文字将其妙处表达出来就更困难了。李贺这首诗在众多的描写音乐的唐诗中脱颖而出,获得读者的挚爱,人们将李贺这首诗与白居易的《琵琶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并列为“摹写声音至文”,这是有道理的。这首诗着重写“感”,写音乐给人的感受,写音乐强烈的、惊心动魄的艺术感染力。
2.想象奇特,瑰奇绚丽
诗人凭借想象的翅膀,飞向天庭,飞上神仙,把读者带进更为辽阔深广、神奇瑰丽的境界。“昆山”两句,从正面写乐声,前句以声写声,着重表现乐声的起伏多变;后句以形写声,着意渲染乐声的优美动听。以下八句都是写音响效果,先写近处长安沉浸在寒光之中,然后写高处远处:天帝受惊,五彩石破裂,神妪佩服,老鱼腾跃,瘦蛟起舞,吴刚废寝,露湿玉兔。以形写声,选用的物象联翩至,新奇瑰丽,令人目不暇接。并且动静结合,高潮迭宕,惊心动魄,发人联想。
这首诗想象奇特,形象鲜明,构思巧妙,充满浪漫主义色彩。诗人致力于把自己对于箜篌声的抽象感觉借助联想转化成具体的物象,使之可见可感,构成悦目赏心引人入胜的艺术境界。

⑧ 李凭箜篌引

⑨ 我要办一张历史小报,需历史人物2位,及其历史事件,最好能有他的名句或介绍他的对联,谢谢

【基本介绍】
曹操 cáo cāo (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吉利,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在政治方面,曹操消灭了北方的众多割据势力,恢复了中国北方的统一,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文化方面,在曹操父子的推动下形成了以曹氏父子(曹操、曹丕、曹植)为代表的建安文学,史称建安风骨,在文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

【生平详述】

曹操出生于一个显赫的宦官家庭。曹操的祖父曹腾,是东汉末年宦官集团十常侍中的一员,汉相国曹参的后人。父亲曹嵩,是曹腾的养子。曹嵩的出身,当时就搞不清楚,所以陈寿称他:“莫能审其生出本末”,但也有人认为他是夏侯氏之子。官至太尉。
灵帝熹平三年(174),二十岁的曹操被举为孝廉,入洛阳为郎。不久,被任命为洛阳北部尉。洛阳为东汉都城,是皇亲贵势聚居之地,很难治理。曹操一到职,就申明禁令、严肃法纪,造五色大棒十余根,悬于衙门左右,“有犯禁者,皆棒杀之”。皇帝宠幸的宦官蹇硕的叔父蹇图违禁夜行,曹操毫不留情,将蹇图用五色棒处死。于是,“京师敛迹,无敢犯者”。
灵帝中平元年(184),黄巾起义爆发,曹操被拜为骑都尉,受命与卢植等人合军进攻颍川黄巾军,结果大破黄巾军,斩首数万级。随之迁为济南相。济南相任内,曹操治事如初。济南国(今山东济南一带)有县十余个,各县长吏多依附贵势,贪赃枉法,无所顾忌。曹操之前历任国相皆置之不问。曹操到职,大力整饬,一下奏免长吏八名,济南震动,贪官污吏纷纷逃窜。“政教大行,一郡清平”。当时正是东汉政治极度黑暗之时,甚至有了买官制度。朝廷封曹操为议郎,曹操不肯迎合权贵,遂托病回归乡里,春夏读书,秋冬弋猎,暂时隐居了。
中平五年(188),汉灵帝为巩固统治,设置西园八校尉,曹操因其家世被任命为八校尉中的典军校尉。
中平六年(189),董卓进入洛阳,废少帝,立献帝刘协,后又杀太后及少帝,自称相国,专擅朝政。曹操见董卓倒行逆施,不愿与其合作,遂改易姓名逃出京师洛阳(今河南洛阳东北)。
曹操到陈留后,“散家财,合义兵”。组织起一支五千人的军队,准备讨伐董卓。
汉献帝初平元年(190)正月,关东州郡牧守起兵讨伐董卓,共推袁绍为盟主。曹操以行奋武将军的身份,参加讨董军。二月,董卓胁迫献帝迁都长安(今陕西西安西北),自己留居洛阳抵御关东军。董卓之凉州军骁勇善战,关东军十余万人驻酸枣(今河南延津北)一带,无人敢向洛阳推进。曹操认为董卓“焚烧宫室,劫迁天子,海内震动”,应趁机与之决战,遂独自引军西进。曹操行至荥阳汴水(今河南荥阳西南),与董卓大将徐荣交锋,因为士兵数量相差大,曹操大败,士卒死伤大半,自己也被流矢所伤,幸得堂弟曹洪所救。回至酸枣,曹操建议诸军各据要地,再分兵西入武关(今陕西丹凤东南),围困董卓,关东诸将不肯从。
关东诸军名为讨董卓,实际各自心怀鬼胎,意在伺机发展自己势力。不久,诸军之间发生摩擦,相互火并。
初平三年,司徒王允与吕布在长安定计杀掉董卓,董卓部将李傕、郭汜等攻陷长安,杀王允,进攻吕布,关中也陷入战乱。是时,州郡牧守各据一方,形成诸侯割据的局面。
初平三年,青州黄巾军大获发展,连破兖州郡县,阵斩兖州刺史刘岱。济北相鲍信等迎曹操任兖州牧。曹操和鲍信合军进攻黄巾。鲍信战死。曹操“设奇伏,昼夜会战”,终于将黄巾击败。获降卒三十余万,人口百余万。曹操收其精锐,组成军队,号“青州兵”。
献帝初平四年(193)秋,曹操进兵徐州(治郯,今山东郯城),向东南扩展势力。徐州牧陶谦退守郯县。不久曹操军粮将尽,撤围回军。次年夏,曹操再征徐州,略地至东海。曹操征徐州期间,所过大肆杀戮,一路上“鸡犬亦尽,墟邑无复行人”。
曾参加讨董卓之战的陈留太守和曹操部将陈宫对曹操不满,遂叛操,迎吕布为兖州牧。吕布为当时名将,先为董卓部将,曾与王允定计诛杀董卓。
当时只有鄄城(今属山东)和东郡的范(今山东范县东南)、东阿(今山东阳谷东北)两县尚在曹操掌握之中,分别由司马荀彧和寿张令程昱、东郡太守夏侯敦等坚守,形势异常危急。曹操从徐州赶回,听说吕布屯于濮阳,遂进军围攻濮阳。二军相持百余日,蝗灾大起,双方停战,曹操军还鄄城。
兴平二年(195)夏,曹操整军再战吕布,于巨野(今山东巨野南)大破吕布军,吕布逃往徐州投靠刘备。
曹操从陈留起兵到兴平二年将吕布、张邈赶出兖州,经过六年的经营,终于有了自己的一块根据地。曹操起兵之初,仅有数千人,出任东郡太守前后,他陆续延揽一些拥有宗族、部曲等家兵的豪强地主归附自己,后击溃青州黄巾军,又收其精锐组成“青州兵”。这样,曹操又有了一支颇具战斗力的军队。根据地和军队,是曹操得以成事的基本条件。
献帝刘协自被董卓劫至长安后,一直处于颠沛流离之中。建安元年七月,献帝终于回到洛阳,洛阳经董卓之乱,已是一片废墟。百官没有地方居住,“披荆棘,依丘墙间”,洛阳也没有粮食,“州郡各拥强兵,而委输不至,群僚饥乏,尚书郎以下自出采稆,或饥死墙壁间”。
早在初平三年(192),曹操的谋士毛玠就向曹操提出了“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植,畜军资”的战略性建议,曹操深以为是。建安元年八月,曹操亲至洛阳朝见献帝。随即挟持汉帝迁都许昌。从此,曹操取得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优势。这是曹操政治上的一大成功。
汉魏之间,社会生产遭受严重破坏,出现大饥荒。这一时期,粮食供应成为各军事集团最大的问题,因军粮不足而无敌自破者不可胜数。
建安元年,曹操采纳部下枣只等人的建议,利用攻破黄巾所缴获的物资,在许下募民屯田,当年即大见成效,得谷百万斛。于是曹操命令在各州郡设置田官,兴办屯田。屯田有效地解决了曹操集团的粮食问题,所以曹操说:“后遂因此大田,丰足国用,摧灭群逆,克定天下”。
在兴置屯田的同时,曹操采取各种措施,扶植自耕农经济。针对当时人口流失,田地荒芜的情况,曹操先后采取招怀流民、迁徙人口、劝课农桑、兴修水利、检括户籍等办法,充实编户,恢复农业生产。此外,曹操还陆续颁布法令,恢复正常租调制度,防止豪强兼并小农。建安五年(200),曹操颁布新的征收制度,到建安九年,又明确:“其收田租亩四升,户出绢二匹,绵二斤而已,他不得擅兴发。”曹操前后实行的这一系列措施,使濒于崩溃的自耕农经济不断得到了恢复和发展。这成为曹操集团的雄厚经济基础。
通过以上二项措施,曹操统治区的农业生产迅速恢复。这是曹操在经济上的一大成功。
迎献帝、迁都于许和恢复农业生产是曹操得以成功的两个重要条件。
从建安二年起,曹操利用他“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治优势,东征西讨,开始了他翦灭群雄,统一北方的战争。
其时,在曹操的北边,是占有冀、并、幽、青四州的袁绍;南边,是占据扬州的袁术;东南,是占据徐州的吕布;正南,是占据荆州的刘表;西边,是关中诸将。此外,董卓部将张济之侄张绣投降刘表后,屯驻于宛县(今河南南阳),对许都形成威胁。
建安三年(198)九月,曹操东征徐州,进攻久与他为敌的吕布。在曹军攻势之下,吕布军上下离心,十二月,吕布将侯成、宋宪等生擒吕布谋士陈宫归降曹操。吕布见大势已去,下城投降。曹操将吕布、陈宫处死,收降吕布将臧霸、孙观等人,初步控制了徐州。
……
建安二十年三月,曹操见刘备已取得益州,而汉中是益州门户,“若无汉中,则无蜀矣”,刘备必然要攻取汉中。于是曹操抢先一步,率十万大军亲征汉中张鲁。七月,曹操大军进至阳平关(今陕西沔县西北)。张鲁听说阳平关失守、逃往巴中。曹操进军南郑,尽得张鲁府库珍宝。十一月,张鲁出降曹操,汉中遂为曹操所有。
曹操主力退出汉中后,刘备随后向汉中发动进攻。建安二十三年,刘备亲率大军进至阳平关,夏侯渊等人与刘备夹关对峙。七月,曹操亲率大军赶往关中,坐镇长安,以便随时指挥汉中战局。建安二十四年正月,刘备自阳平关南渡沔水(今汉水),依山而进,驻军于定军山(今陕西沔县东南),夏侯渊出兵与刘备争夺地势,被黄忠杀掉,曹军大败。曹操遂放弃汉中,军队全部撤回长安。
建安二十四年七月,曹操刚刚从汉中撤出,刘备大将关羽就从荆州向他的东南防线襄、樊一带发动了进攻。曹操闻知,立刻派大将于禁率兵往救樊城。八月,关羽乘洪水泛滥之机,大破于禁所统七军,禽于禁,斩庞德乘势进军,将樊城围住。时樊城曹军只有数千人,城被水淹,水面离城楼仅有数尺,曹仁率军死守。曹操又派徐晃领兵去救樊城。十月,曹操从关中赶到洛阳,亲自指挥救援樊城。
孙权因关羽处其上游,很不愿意让关羽势力发展,而且他早已有攻取荆州之心,于是联结曹操,准备以大将吕蒙偷袭荆州要地江陵。曹操接信后,将这一消息通知曹仁,命他继续坚守,自己进至摩陂(今河南郏县东南),临近指挥,又派兵十二营增援徐晃,命他反击关羽。不久,吕蒙偷袭江陵得手。关羽撤兵,路上被孙权军擒杀。
曹操在孙权擒杀关羽、取得荆州后,表孙权为骠骑将军、荆州牧。孙权遣使入贡,向曹操称臣,并劝曹操代汉称帝。曹操将孙权来书遍示内外群臣,说:“是儿欲踞吾著炉火上耶!”曹操手下群臣乘机向曹操劝进。曹操自己还不想废献帝自立,他说:“若天命在吾,吾为周文王矣。”
建安二十五年正月(220),曹操还军洛阳。当月,病死在洛阳,终年六十六岁。这年十月,曹丕代汉称帝,国号魏,追尊曹操为太祖武皇帝。

短歌行(二首)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沈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萍。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其二
周西伯昌,怀此圣德。
三分天下,而有其二。
修奉贡献,臣节不隆。
崇侯谗之,是以拘系。
后见赦原,赐之斧钺,得使征伐。
为仲尼所称,达及德行,
犹奉事殷,论叙其美。
齐桓之功,为霸之首。
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一匡天下,不以兵车。
正而不谲,其德传称。
孔子所叹,并称夷吾,民受其恩。
赐与庙胙,命无下拜。
小白不敢尔,天威在颜咫尺。
晋文亦霸,躬奉天王。
受赐圭瓒,〔禾巨〕鬯彤弓,
卢弓矢千,虎贲三百人。
威服诸侯,师之所尊。
八方闻之,名亚齐桓。
河阳之会,诈称周王,是其名纷葩。

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作于建安十二年秋)

龟虽寿
神龟虽寿,尤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史书评论】

史书评论曹操:“明略最优”,“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著名的《让县自明本志令》作于建安十五年(210),光明磊落,字字真挚。曹操感性地说:“使天下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事实的确如此。
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里面,因为文学上的需要,而表现出明显的贬曹笔法。然而《三国志》对他的评价,是魏蜀吴三国君主之中最高者,陈寿评价曹操为“汉末,天下大乱,雄豪并起,而袁绍虎视四州,强盛莫敌。太祖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御皇机,克成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后世学者认为,这是《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有意歪曲事实,并没有正确评价曹操。曹操唯才是用,军事上战术战略灵活多变。他对东汉末年中国北方的统一,经济生产的恢复和社会秩序的维系有着重大贡献。在内政方面,曹操创立屯田制,命令不用打仗的士兵下田耕作,减轻了东汉末年战时的粮食问题。

【众人评说】

《曹瞒传》评价曹操:“太祖为人佻易无威重,好音乐。”
孙权评价曹操:“其惟杀伐小为过差,离间人骨肉以为酷耳,御将自古少有。”
裴松之评价曹操:“历观古今书籍所载,贪残虐烈无道之臣,于操为甚。”——《三国志(注)》
唐太宗说曹操:“临危制变,料敌设奇,一将之智有余,万乘之才不足。”
唐玄宗常自比“阿瞒”。
元稹评价曹操:“曹瞒篡乱从此始。”——《董逃行》
刘知几评价曹操:“罪百田常,祸于王莽。”——《史通·探赜》
司马光评价曹操:“以魏武之暴戾强伉,其蓄无君之心久矣。乃至没身不敢废汉而自立,岂其志不欲哉?犹畏名义而自抑也。”——《资治通鉴》
洪迈评价曹操:“曹操为汉鬼蜮,君子所不道。”——《容斋随笔》
王夫之评价曹操:“曹操父见杀而兴兵报之,是也;阬杀男女数十万人于泗水,徧屠城邑,则惨毒不仁,恶滔天矣。操之所以任天下之智力,术也,非道也。”——《读通鉴论》
古人评价曹操:“曹氏虽功济诸华,虐亦深矣,其民怨矣。”——《辩亡论》
顾炎武评价曹操:“孟德既有冀州,崇奖跅驰之士,观其下令再三,至于负污辱之名见笑之行,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者。于是权诈迭进,奸逆萌生。”
陈寿:“汉末,天下大乱,雄豪并起,而袁绍虎摉四州,强盛莫敌。太祖运筹演谋,鞭挞宇内,閴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御皇机,克成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王沈:太祖御军三十余年,手不舍书。书则讲武策,夜则思经传。登高必赋,及造新诗,被之管弦,皆成乐章。——《魏书》
钟嵘: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诗品》
许子将: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魏书》
鲁迅说:“曹操至少是一个英雄。”
毛泽东写词赞道:“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
易中天评价曹操:“曹操是可爱的奸雄,他的奸与雄统一于雄。”
李本涛评:旷世之奇才,有治国用兵之能,而无仁慈爱民之心。军之神而民之魔者。
李贺
李贺(790~816)
注音:lǐ hè
中国唐代诗人。字长吉。号诗鬼。祖籍陇西,生于福昌(今河南宜阳)昌谷,后世称李昌谷。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但家已没落。青少年时,才华出众,名动京师。父名晋肃,因避父讳(晋、进同音),终不得登第。一生愁苦抑郁,体弱多病,只做过3年奉礼郎,卒时仅27岁,后人称其为诗鬼。李贺一生以诗为业,其诗可分为4类。①讽刺黑暗政治和不良社会现象。此类诗有的直陈时事,有的借古讽今。名作有《雁门太守行》、《老夫采玉歌》等。这类诗中,五古、七古较少,多为乐府诗。或借旧题,或创新题 ,大都凝练绚丽。也有的含义隐晦,如《金铜仙人辞汉歌》。②个人发愤抒情。这类诗有个人失意困顿、疾病缠身的消沉和时光易逝、人生短暂的悲叹,也有“天荒地老无人识”的不平和“世上英雄本无主”,“收取关山五十州”的豪情壮志。③神仙鬼魅题材。这类诗曲折表现他对现实的厌恶和否定。后人因此称他为鬼才。④咏物等其他题材。这类诗总的表现了李贺诗题材的广度和思想的深度。李贺诗想象丰富奇特,幽深奇谲,句锻字炼,色彩瑰丽,富有浪漫气息 。但也有少数明白易懂的诗,他擅长短篇,《天上谣》、《梦天》、《帝子歌》、《湘妃》等是其代表作,被称为长吉体。他多写古诗与乐府,近体很少,无七律。他的诗借鉴了齐梁宫体诗的词采,也沾染了一些不健康的东西。由于太注意雕琢,有的诗往往词意晦涩,堆砌词藻。李贺曾自编其集。有《李贺诗歌集注》。生平见李商隐《李贺小传》,新、旧《唐书》本传,《宣室志》,《幽闲鼓吹》,《摭言》。

李贺一生,以诗为业。《高轩过》赞韩愈作赋“笔补造化天无功”,也可以作为他的自我评赞。他的诗,包括四方面内容:

①讽刺黑暗政治和不良社会现象。他写这类作品,有一定的现实基础。早年家居昌谷,其地邻近洛阳到长安的大道,征调运输所必经,达官贵人所往来,使他对人民所受重赋剥削,统治阶级所为淫奢恶行,有所见闻了解,给早熟的诗人提供了创作素材。后来旅游南北,出仕王朝,上层统治集团的腐朽无能,藩镇割据的祸国殃民,贪官污吏的横行不法,下层人民的受苦受难,进一步激发诗人的愤慨。李贺所写这一类诗篇,有的是直陈时事,有的是借古刺今。其中讽刺唐朝宫廷酣歌宴舞, 夜以继日的佚乐生活的,如《秦王饮酒》;隐约反映宫廷事变的,如《汉唐姬饮酒歌》;批判宪宗求仙的,如《仙人》、《昆仑使者》;反对藩镇分裂所造成的灾祸和歌颂削平藩镇叛乱的,如《猛虎行》、《雁门太守行》、《古邺城童子谣效王粲刺曹操》、《上之回》;反映权门贵族飞扬跋扈、骄奢淫逸、好景不常的,如《荣华乐》、《秦宫诗》、《牡丹神曲》、《夜饮朝眠曲》、《贵公子夜阑曲》、《嘲少年》、《梁台古意》;讽刺宦官当权、贤才失志的,如《吕将军歌》、《感讽六首》其三、其四、《绿章封事》;反映边塞敌人侵扰、抗敌士兵的艰苦生活的,如《摩多楼子》;揭露封建统治阶级对人民的剥削迫害的,如《老夫采玉歌》、《感讽五首》其一;同情宫廷失宠妃嫔的悲苦生活的,如《宫娃歌》、《堂堂》;反映少数民族军事反抗活动的,如《黄家洞》;反映险恶的吃人社会、正直之士遭殃的,如《公无出门》、《艾如张》;抨击科举制度不能选拔真才的,如《送沈亚之歌》、《仁和里杂叙皇甫□》等等。所反映的社会生活相当广阔。这些诗篇少数用五、七言古诗,而大量运用乐府形式,或借用旧题,或自创新题,大都凝炼而绚丽。有的含义隐晦,如《金铜仙人辞汉歌》、《还自会稽歌》,杜牧以为“求取情状,离绝远去,笔墨畦径间,亦殊不能知之”(《李长吉歌诗序》)。在同时代的“元、白”、“张、王”两派乐府外,李贺诗别开境界,独树一帜。王夫之《唐诗评选》说:“长吉于讽刺,直以声情动今古。”毛先舒《诗辨坻》说:“大历以后,解乐府遗法者,惟李贺一人。设色□妙,而词旨多寓篇外。刻于撰语,浑于用意。”这是李贺诗最重要的部分。

②个人发愤抒情。李贺有积极用世的政治怀抱,虽然因仕途困厄,疾病缠身,存在“我当二十不得意,一心愁谢如枯兰”(《开愁歌》)的消沉情绪,但如《崇义里滞雨》、《赠陈商》、《浩歌》、《致酒行》、《春归昌谷》、《南园》其五等篇中,反映了在官时的生活感受,对“臣妾气态间,唯欲承箕帚”的不满,表现了 “天荒地老无人识”的不平;但又不甘沉沦,发出“世上英雄本无主”,“雄鸡一声天下白,少年心事当□云”的豪言壮语,满怀着“收取关山五十州”的雄心。这又是李贺诗思想感情基本的一面。而在《日出行》、《苦昼短》、《天上谣》、《梦天》、《相劝酒》、《官街鼓》等篇中,则表现了悲慨时光迅速、人生短促的消极一面。

③写神仙鬼魅的题材。李贺是一个青年诗人,但在他作品中出现的“死”字却达20多个,“老”字达50多个,反映了他对好景不常、时光易逝的感伤情绪。“曲水飘香去不归,梨花落尽成秋苑”(《河南府试十二月乐词·三月》)、“况是青春日将暮,桃花乱落如红雨”(《将进酒》),表达了他对现实人生无可奈何的心情;“依稀和气排冬严,已就长日辞长夜”(《河南府试十二月乐词·十二月》),则透露了他对未来光明的憧憬。他在两者的矛盾中,探索摆脱死亡的途径,于是产生了对神仙境界的奇妙幻想。王母、嫦娥等神话人物,银浦、月宫等天国风光,出现在《天上谣》、《梦天》等名作中,极奇丽谲幻之观。而在《古悠悠行》、《拂舞歌辞》、《官街鼓》、《神□》等作品中,则写到神仙的虚诞和沧桑的变化。既然死亡无法逃避,于是又出现了对另一种鬼魅世界的可怕描述:“鬼灯如漆点松花”(《南山田中行》)、“鬼雨洒空草”(《感讽五首》其三)、“秋坟鬼唱鲍家诗,恨血千年土中碧”(《秋来》)、“百年老□成木魅,笑声碧火巢中起” (《神□曲》)。幽灵出没,阴森可怖。宋人钱易、宋祁等因此称李贺为鬼才。杜牧说:“梗莽邱陇,不足为其怨恨悲愁也”,“牛鬼蛇神,不足为其虚荒诞幻也” (《李长吉歌诗序》),是对这类诗篇的总评。

④咏物等其他题材。其中如《李凭箜篌引》、《申胡子□篥歌》、《听颖师弹琴歌》等,通过“石破天惊”的奇特想象和比喻等手法,描绘音乐家的高超技艺和动人的音乐美,并抒发了作者的怀抱,给人以很深的感受。《杨生青花紫石砚歌》,赞颂了劳动人民巧夺天工的手工艺。《罗浮山人与葛篇》,描写织布老人织雨剪湘的绝技。还有《昌谷北园新笋四首》,借咏笋以赞美青春的活力;《马诗二十三首》,借咏马以反映现实政治,抒发作者的愤激心情。后两组诗并且运用了李贺不常用的绝句形式。这类诗总的表现了李贺诗题材的广度和思想的深度。而象《美人梳头歌》一类作品,则暴露了作者对贵族妇女生活的欣赏态度。

李贺诗的艺术特色,是想象力非常丰富奇特,惨淡经营,句锻字炼,色彩瑰丽。如“羲和敲日玻璃声”、“酒酣喝月使倒行”(《秦王饮酒》)、“银浦流云学水声”(《天上谣》)等匪夷所思的奇语,比比皆是。他特别擅长短篇,如《天上谣》、《梦天》、《帝子歌》、《湘妃》等,是后人称为“长吉体”的代表作。他也有少数明白易懂的作品,如《勉爱行》、《感讽五首》其一、《京城》、《嘲少年》等。他较多地写古诗与乐府,很少写当时流行的近体诗,七律诗一首也不写,表现了他不满于当时诗风的态度。另一方面他又受齐梁宫体诗的影响,借鉴了它们的词采,也沾染了一些不健康的东西。因为过于注意雕琢,有的作品也有词意晦涩和堆砌词藻的毛病。但从基本成就方面看,则正如他所赞赏韩愈的作品那样,是“二十八宿罗心胸,元精耿耿贯当中”(《高轩过》)的。在唐代,李商隐、温庭筠的古诗,就是走李贺所开辟的道路。宋人刘克庄、谢翱,元人萨都□、杨维桢,清人黎简、姚燮,都受到李贺诗的影响。宋代刻本《李长吉文集》

诗论家对李贺诗的评价,有褒有贬。杜牧赞之为“骚之苗裔”(《李长吉歌诗序》),高□称他为“天纵奇才”(《唐诗品汇》),王夫之说他“真与供奉(李白) 为敌”(《唐诗评选》),姚文燮以为他“力挽颓风”(《昌谷集注凡例》)。贬李者则说是“牛鬼蛇神太甚”(张表臣《珊瑚钩诗话》),甚至认为是“诗之妖” (潘德舆《养一斋诗话》)。

李贺诗集,自编为四编本授予沈子明,收诗223首。北宋以来流传的《李贺集》4卷本,都是219首,卷数与自编的相同,而篇数不同,编次也很零乱,并非准确编年。又有5卷本的集子,是4卷外加上《外集》1卷,诗23首,与4卷合计,共242首,篇数也和李贺自编的不同。5卷本今有汲古阁校刻的北宋鲍钦止本、董氏诵芬室及蒋氏密韵楼两家影刻的北宋宣城本流传,集名为《李贺歌诗编》。又有《续古逸丛书》影印的南宋本,集名为《李长吉文集》,无外集。又有铁琴铜剑楼、《四部丛刊》影印的蒙古刊本,集名《李贺歌诗编》。后两种原书今藏北京图书馆。

注本最早的是南宋吴正子注,有日本印本和通行本流传。后有王琦《李长吉歌诗汇解》,选录了吴正子、刘辰翁、徐渭、董懋策、曾益、余光、姚□、姚文燮各家的评或注。还有陈本礼《协律钩玄》、黎简评本和吴汝纶评注本。1977年出版的《李贺诗歌集注》,是将王琦《汇解》、姚文燮注及方世举批注三种评注本汇编、加以校点而成。另外,钱仲联有《读昌谷诗札记》和《李长吉诗永贞诗史发微》,考订诗的本事有新见。1984年出版的钱仲联《李贺年谱会笺》,是兼年谱与诗注性质的新著,解诗与旧注多有不同。

李贺生平,有李商隐《李贺小传》、新、旧《唐书》本传、《宣室志》、《幽闲鼓吹》、《摭言》,还有朱自清的《李贺年谱》和钱仲联的《李长吉年谱会笺》、《李贺年谱会笺》可资参考。

雁门太守行

黑云压城城欲摧, 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 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 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 提携玉龙为君死。
南 园

【唐】李贺

男儿何不带吴钩,
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
若个书生万户侯?

李凭箜篌引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同沈驸马赋得御沟水
入苑白泱泱,宫人正靥黄。
绕堤龙骨冷,拂岸鸭头香。
别馆惊残梦,停杯泛小觞。
幸因流浪处,暂得见何郎。

出城寄权璩、杨敬之
草暖云昏万里春,宫花拂面送行人。
自言汉剑当飞去,何事还车载病身?

⑩ 历史上李贺的简介

简介:
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专(今河南洛阳属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 。有《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等名篇。著有《昌谷集》。
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映。留下了“黑云压城城欲摧”,“雄鸡一声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
李贺的诗作想象极为丰富,经常应用神话传说来托古寓今,所以后人常称他为“鬼才”,“诗鬼”,创作的诗文为“鬼仙之辞”。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
李贺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27岁英年早逝。

阅读全文

与李凭历史学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