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历史知识 > 小数历史知识

小数历史知识

发布时间:2021-02-08 09:09:01

A. 小数符号的历史

除中国外,较早采用小数的便是阿拉伯人卡西。他以十进分数(小数)计算出π的17位有效数值。
至於欧洲,法国人佩洛斯於1492年,首次在他出版之算术书中以点“.”表示小数。但他的原意是:於两数相除时,若除数为10的倍数,如123456÷600,先以点把末两位数分开再除以6,即1234.56÷6,这样虽是为了方便除法,不过已确有小数之意。
到了1585年,比利时人斯蒂文首次明确地阐述小数的理论,他把32.57记作或而首个如现代般明确地以“.”表示小数的人则是克拉维乌斯。他於1593年在自己的数学著作中以46.5表示46 1/2=46 5/10。这表示法很快就为人所接受,但具体之用法还有很大差别。如1603年拜尔以表示现在的8.00798以表示现在的14.00003761,以或表示123.459872。
纳皮尔於1617年更明确地采用现代小数符号,如以25.803表示25 803/1000,後来这用法日渐普遍。四十年後,荷兰人斯霍滕明确地以“,”(逗号)作小数点。他分别记58.5及638.32为58,5及638,32,及后除掉表示的最後之位数、等,且日渐通用,而其他用法也一直有用。直至十九世纪末,还有以 等表示2.5。

B. 小数的由来

公元3世纪,也就是1600多年前,我国伟大的数学家刘徽就提出了小数。

最初,人们表示小数只是用内文字,直到了容13世纪,才有人用低一格,如8.23记做,左边的表示整数部分,右下方表示小数部分。

古代,还有人记小数是将小数部分的各个数字用圆圈圈起来,例如:1.5记做1⑤,这么一圈,就把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分开来了。这种记法后来传到了中亚和欧洲。

(2)小数历史知识扩展阅读

小数,是实数的一种特殊的表现形式,带有小数点,是一个小数的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的分界号。


1、实数可以直观地看作有限小数与无限小数,实数和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其中整数部分是零的小数叫做纯小数,整数部分不是零的小数叫做带小数。


2、小数点,数学符号,写作“.”,用于在十进制中隔开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小数点尽管小,但是作用极大。因为这个不起眼的差错,人类酿过一个又一个悲剧。正可谓“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C. 谁知道有关小数的历史啊

小数是我国最早提出和使用的。早在公元三世纪,我国古代数学家刘微在解决一内个数学难题容时就提出了把整个位以下无法标出名称的部分称为微数。

小数的名称是公元十三世纪我国元代数字家朱世杰提出的。在十三世纪中我国出现了低一格表示小数的记法,如把63.12写成┻|||_||。

在西方,小数出现很晚。直到十六世纪,法国数学家克拉维斯首先用了小数点作为整数部分与小数部分分界的记号。

D. 小数的由来(要抄到手抄报里的)

公元3世纪,也就是1600多年前,我国伟大的数学家刘徽就提出了小数。

最初,人们表示小数只是用文字,直到了13世纪,才有人用低一格,如8.23记做,左边的表示整数部分,右下方表示小数部分。

古代,还有人记小数是将小数部分的各个数字用圆圈圈起来,例如:1.5记做1⑤,这么一圈,就把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分开来了。这种记法后来传到了中亚和欧洲。

公元1427年,中亚数学家阿尔.卡西又创造了新的小数记法,他是用将整数部分与小数部分分开的方法记小数,如3.14记做3 14。

到了16世纪,欧洲人才注意小数的作用。在欧洲,当时有人这样记小数,如3.1415记做3⊙1①4④1①5⑤。⊙可以看作整数部分的分界标志,圈里的数字表示的是数位的顺序,这种记法很有趣,但是很麻烦。

直到公元1592年,瑞士的数学家布尔基对小数的表示方法作了较大的改进,他用一个小圆圈将整数部分与小数部分分割开,例如:5。24……数中的小圆圈实际起到了小数点的作用。

又过了一段时间,德国的数学家克拉维斯又用小黑点代替了小圆圈。于是,小数的写法就成了我们现在的表示方法。

但是,用小数表示,在不同的国家也有不同的方法。现在,小数点的写法有两种:一种是用“,”;一种是用小黑点“.”。

在德国、法国等国家常用“,”,写出的小数如3,42、7,51……,而英国和北欧的一些国家则喝我国一样,用“.”表示小数点,如1.3、4.5……

关于小数的由来方面的知识

小数,即不带分母的十进分数。小数的产生有两个前提:一是十进制记数法的使用;二是分数概念的完善。小数的出现标志着十进制记数法从整数扩展到了分数,使分数与整数在形式上获得了统一。我国对小数的认识在世界上也是最早的。公元3世纪,我国数学家刘徽在注释《九章算术》中处理平方根问题时就提出了十进小数。
虽然我国对小数的认识远远早于欧洲,但现代数学中所使用的小数的表示法却是从欧洲传入我国的。欧洲关于十进小数的最大贡献者是荷兰工程师斯蒂文(Simon Stevin,1548?1620)。他从制造利息表中体会到十进小数的优越性,因此他竭力主张把十进小数引进到整个算术运算中去,使十进小数有效地参与记数。不过,斯蒂文的小数记法并不高明,如139.654,他写作135⊙6①5②4③,每个数后面圈中的数是用来指明它前面数字位置的,这种表示方法,使小数的形式复杂化,并且给小数的运算带来很大的麻烦。1592年,瑞士数学家布尔基(Jobst Burgi)对此作出较大的改进。他用一空心小圆圈把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隔开,比如把36.548表示为36。548,这与现代的表示法已极为接近。大约过了一年,德国的克拉维斯,首先用黑点代替了小圆圈。他在1608年发表的《代数学》中,将他的这一做法公之于世,至此,小数的现代记法才被确立下来。

E. 小数的来历

公元3世纪,也就是1600多年前,我国伟大的数学家刘徽就提出了小数。
最初,人们表示小数只是用文字,直到了13世纪,才有人用低一格,如8.23记做,左边的表示整数部分,右下方表示小数部分。
古代,还有人记小数是将小数部分的各个数字用圆圈圈起来,例如:1.5记做1⑤,这么一圈,就把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分开来了。这种记法后来传到了中亚和欧洲。
公元1427年,中亚数学家阿尔.卡西又创造了新的小数记法,他是用将整数部分与小数部分分开的方法记小数,如3.14记做3 14。
到了16世纪,欧洲人才注意小数的作用。在欧洲,当时有人这样记小数,如3.1415记做3⊙1①4④1①5⑤。⊙可以看作整数部分的分界标志,圈里的数字表示的是数位的顺序,这种记法很有趣,但是很麻烦。
直到公元1592年,瑞士的数学家布尔基对小数的表示方法作了较大的改进,他用一个小圆圈将整数部分与小数部分分割开,例如:5。24……数中的小圆圈实际起到了小数点的作用。
又过了一段时间,德国的数学家克拉维斯又用小黑点代替了小圆圈。于是,小数的写法就成了我们现在的表示方法。
但是,用小数表示,在不同的国家也有不同的方法。现在,小数点的写法有两种:一种是用“,”;一种是用小黑点“.”。
在德国、法国等国家常用“,”,写出的小数如3,42、7,51……,而英国和北欧的一些国家则喝我国一样,用“.”表示小数点,如1.3、4.5……

F. 小数的由来请问高手

小数的历史:小数是我国最早提出和使用的。早在公元三世纪,我国古代数学家刘微在解决一个数学难题时就提出了把整个位以下无法标出名称的部分称为微数。小数的名称是公元十三世纪我国元代数字家朱世杰提出的。在十三世纪中我国出现了低一格表示小数的记法。在西方,小数出现很晚。直到十六世纪,法国数学家克拉维斯首先用了小数点作为整数部分与小数部分分界的记号。分数与小数最早出现的分数叫做“单分数”,它是以“单位”为整体,对单位进行分割后的部分。早在公元前1700年,古埃及人已经对“单分数”有了完整的认识,并且能用若干“单分数”来表示其他的分子大于1的分数。人类文明大多发源于大河之畔。在埃及的尼罗河、巴比伦的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以及中国的黄河之畔,最早出现了人类文明的曙光。在古代埃及的尼罗河河畔和沼泽地带,盛长着一种水草,埃及人用这种水草造纸,用来记载事物。用这种水草造的纸被称为“纸草纸”。1858年,英国学者主亨利·莱因特,把在特贝的废墟上发现的纸草纸修补完善。它至今仍被珍藏在伦敦的大英博物馆内。这本书直到1877年才被翻译出来。这是一位名叫艾塞洛尔的德国考古学家费尽心机获得的成果。根据他的译文,人们才知道,这是公元前1650年左右埃及的神官阿梅斯撰写的一部数学著作,总结了当时已为人们所掌握的数学知识。于是,这本书以其发现者的名字命名,叫做《莱因特的纸草书》。这本书较为完整地记录了当时埃及人对分数认识的成果。埃及人对单分数的认识比起原始的孤立的分数概念前进了一大步。它使分数不仅能作为一个量的表示形式,而且可作为与自然数学并用于计算的数。但是,古埃及人把“单分数”作为一切分数的“基本元素”。除了2/3外,把所有的分子大于2的分数,统统用单分数表示,例如7/8写成1/2+1/4+1/8,5/6写成1/2+1/3。这样,反而使一个简单的分数复杂化了。单分数远不是分数的全部。完整的分数概念是建立在整数之比基础上的,它产生于整数的除法之中。在我国很早就有合理的分数表示法,在筹算中,除法本身就已经包含了分数的表示法。我国的《九章算术》是世界上最早的系统叙述分数的著作,比欧洲要早出1400余年。大约在公元三四世纪,印度才开始出现与我国同样的分数表示法。在《九章算术》“方田章”中,就有关于“约分”、“通分”、“合分”(分数加法)、“减分”(分数减法)、“乘分”(分数乘法)、“经分”(分数除法)、“课分”(分数的大小比较)、“平分”(求分数的平均数)等分数运算法则的记载。其中约分法与现在一样,先求最大公约数,后用最大公约数分别除分子、分母。在做除法时,将除数的分子、分母颠倒而与被除数相乘,这在当时来说是很了不起的创造。小数,即不带分母的十进分数。小数的产生有两个前提:一是十进制记数法的使用;二是分数概念的完善。小数的出现标志着十进制记数法从整数扩展到了分数,使分数与整数在形式上获得了统一。我国对小数的认识在世界上也是最早的。公元3世纪,我国数学家刘徽在注释《九章算术》中处理平方要根问题时就提出了十进小数。虽然我国对小数的认识远远早于欧洲,但现代数学中所使用的小数的表示法却是从欧洲传入我国的。欧洲关于十进小数的最大贡献者是荷兰工程师斯蒂文(Simon Stevin,1548—1620)。他从制造利息表中体会到十进小数的优越性,因此他竭力主张把十进小数引进到整个算术运算中去,使十进小数有效地参与记数。不过,斯蒂文的小数记法并不高明,如139.654,他写作135⊙6①5②4③,每个数后面圈中的数是用来指明它前面数字位置的,这种表示方法,使小数的形式复杂化,并且给小数的运算带来很大的麻烦。1592年,瑞士数学家布尔基(Jobst Burgi)对此作出较大的改进。他用一空心小圆圈把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隔开,比如把36.548表示为36。548,这与现代的表示法已极为接近。大约过了一年,德国的克拉维斯,首先用黑点代替了小圆圈。他在1608年发表的《代数学》中,将他的这一做法公之于世,至此,小数的现代记法才被确立下来。

G. 2015小学生历史知识

1、已知的在中国境内生活的最古老的原始人类,是“元谋猿人”。在中国云南省元谋盆地发现的颗古人类牙齿化石,经科学鉴定,距今约有170多万年了。
2、约70——20万年前,“北京猿人”(简称“北京人”),生活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的洞穴里。
3、北京人已经知道使用天然火。人类第一次取得了支配一种自然力的能力。
4、到了大约18000年前,仍然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里,生活着一批被称作 “顶洞人”的远古人类。他们已经具有明显的黄种人的体态特征。
5、山顶洞人不仅会人工取火,而且制造出了中国缝制工艺史上的第一枚骨针,骨针约同火柴棍般粗细,长82毫米。
6、距今六七千年前,中国出现了古老的彩陶文化和黑陶文化。
7、陕西西安半坡文化的彩陶,十分精美。人面网纹盆上各种纹饰,是原始美术、原始文字和原始艺术的结晶。
8、山东龙山文化的黑陶,乌黑光亮,有着金属器皿一样的光泽。
9、长江流域的浙江省余姚市河姆渡文化,与黄河流域的半坡文化同样古老,7000年前那里的人们已经会用大型木构件建筑房屋。
10、大约4000多年前,发生了一些部落战争。黄帝是其中一个部落的首领,因为他深得人心又聪明勇敢,取得了最后胜利。
11、在古老的华夏族逐渐形成的过程中,黄帝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黄帝也就被后世尊为华夏族(即中华民族前身)的“人文初祖”。
12、黄帝之后,中华民族先后又出现了几位杰出的人物:尧、舜、禹。尧禅位于舜,舜禅位于禹。
13、尧舜禹的时代,洪水泛滥成灾。大禹奉命治水,终于治服了洪水。
14、后来,禹的儿子启继承了王位,建立了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约公元前22世纪公元前17世纪)。
15、相传在4000多年前的夏朝,就开始有了历法,所以人们都把中国古老的传统历法叫夏历。
16、夏历是按月亮的运行周期制订的,又叫阴历。由于历法中有节气变化和农事安排,所以又称农历。
17、夏朝最后一个统治者桀,暴虐无道。东方的商部落,在汤的领导下强大起来,打败了夏建立商朝(约公元前17世纪初——公元前11世纪)。
18、商朝的青铜器制造业有很大的发展。商朝后期制造的 司母戊大方鼎重达875公斤,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世界上最大的出土青铜器。
19、商代的甲骨文是刻在龟甲兽骨上的一种古代文字,已经是相当成熟的文字了。在殷墟出土的15万片刻 有文字的甲骨中,总字数达到160多万字,其中有单字4600多个,已识别的有1000多个。
20、商代末期,在黄土高原上,一个叫“周”的部落强 盛起来。到周文王时,周国成了西方诸侯的新盟主。
21、商朝最后的统治者纣王好酒淫乐。周武王时,周联合其他部落讨伐商朝,经过牧野之战,推翻了商朝,建立了周朝(约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256年)。 22、周朝建立后,分封了大大小小71个小国,有鲁、齐、魏、晋、宋、燕等。这些小国的国君叫诸侯。
23、西周前期180多年,中原一带产生了许多大型乐舞。祭祀山川时用的是表现大禹治水的《大夏》舞,纪念武王伐纣功绩的武舞是《大武》舞。
24、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将都城东迁,名为“东周”。分为“春秋”、 “战国”两个时期。
25、春秋时期,100多个诸侯国林立,互相争夺,胜者成为霸主,出现了 “春秋五霸”,一般的说 法是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楚庄王。
26、公元前606年,楚庄王“问鼎大小轻重”。鼎是王权象征,传说大禹铸了九个鼎,代表九州。楚庄王问鼎,表明他有做天子的野心。
27、春秋中后期,吴越两国交恶。先是吴王阖庐战败受伤而死。其子吴王夫差立志报仇,让人每天高声提醒他:“夫差,你忘了杀父之仇了么?”后来,吴国在夫差的领导下打败了越国。
28、越王勾践决心雪耻。他“卧薪尝胆”,每天高声自问:“勾践,你忘了亡国的耻辱么?”越国经过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再次打败吴国,吴王夫差自杀。 29、约2500年前,中国出了位伟大的思想家——老子。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30、《道德经》又名《老子》,书里写着:祸有时会成为福的因由,福中有时藏伏着祸。因此要注意“物极必反”, 还要注意“道”“德”相长。
31、生活于公元前551——前479年的孔子是一位大思想家、大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32、孔子最早在中国兴办私学,他有弟子三千人,贤者七十二人。
33、孔子为中国古代文化发展作出了不朽的贡献,他整理编订了《易》、《诗》、《礼》、《乐》、老子授经图孙武像 《尚书》、《春秋》等 “六经”。
34、孔子享年73岁,死后葬在鲁国都城北边(今山东曲阜“孔林”处)。孔子故居后来改建为“孔庙”。
35、孔子的学生们追忆孔子日常教诲和生活行为,整理成一部语录体书,称作《论语》,这部书成为儒家的经典,对后世有很大影响。
36、孙武,是春秋末期一位杰出的军事家。传世有著名的兵书《孙子兵法》十三篇。
37、《孙子兵法》提出了著名的“ 知彼知已,百战不殆”、“攻其不备,出其不意”、“兵无常势,水无常形”等许多战争原则。
38、《孙子兵法》的根本宗旨在于:精通战争的目的是为了“不战而屈人之兵”。《孙子兵法》因此被称为“兵学圣典”,并被广泛应用于政治、外交、商战、体育等领域。
39、《孙膑兵法》是另一位杰出的军事家,战国时期的孙膑所著,孙膑是孙武的后代。
40、齐将田忌与齐王赛马屡败。孙膑教田忌改用自己的下等马对齐王的上等马,败一场;再用自己的上等马、中等马分别与齐王的中等马、下等马对阵,田忌胜二场,总比分2:1,田忌胜。“孙膑赛马”是一个很著名的策略。
41、战国时期开始后,各个诸侯国都和周王一样,自称为王,其中的七个强国号称“战国七雄”,他们展开了“兼天下”、“一宇内”的战争。
42、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盛行“钟鼓之乐”。近年在湖北随县曾侯乙墓中,出土了124件古代乐器。
43、在出土的钟鼓乐器中,有一套大型编钟,最为珍贵。这套编钟在地下埋藏了2400余年,现在仍能以准确的音调、优美的音色演奏古今乐曲。
44、中国古代第一个享有盛誉的名医,是春秋战国后期的民间医生扁鹊 。
45、扁鹊精通各种医术,又总结前人方法,创造了望、闻、问、切的四诊法,几千年来一直为中国传统医学所采用。
46、“百家争鸣”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场激烈的思想交锋,战国争雄激烈之时,也是百家争鸣鼎盛之际。
47、秦在公元前770年才被封为中国西部的一个诸侯国,疆域较小,国力不盛,始终被中原诸侯鄙视。但自从实行了商鞅变法后,国势蒸蒸日上,很快成为战国七雄中的强国。
48、公元前238年,雄才大略的 秦王嬴政,开始亲理朝政,经过短短的17年,灭其他六国,于公元前221 年统一了中国,建立了秦朝 。
49、秦灭六国后,赢政称“皇帝”,意即“德过三皇,功高五帝”。
50、为尽快改变春秋战国500多年分裂造成的各种混乱,巩固秦王朝的统一,秦始皇下令统一币制,使用 圆形方孔的秦“半两”钱,作为全国统一的货币。 51、秦始皇还下诏统一度量衡 ,并继续采取一系列措施,如“修弛道,车同轨 ,书同文”,来巩固秦 万里长城 秦王朝的政权。
52、中国古文字中,最早有 甲骨文、 金文,西周时期有 大篆(籀文),战国时期有蝌蚪文(古文)。 此外一些诸侯国还有各自不同的文字。
53、秦统一后,规定小篆为统一字体,通行全国,后来,秦朝出现了一种更加便于书写的隶书,这种字体从汉朝起在官方和民间通行,至今仍在广泛使用。
54、秦、赵、燕等北方诸侯国,为抵御北部游牧民族的入侵,曾分别修筑过长城。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下令把不相衔接的各段长城连成一体,再向东西延伸,全长达1万多华里,号称万里长城。长城大都修筑在高山峻岭之上,易守难攻。
55、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领导了一次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公元前206年,秦朝被刘邦领导的武装力量推翻了。
56、项羽和刘邦为争夺帝位,进行了四年的楚汉战争。
57、在发生于巨鹿的一次大战中,项羽命士兵砸破锅鼎,凿沉船只(“破釜沉舟”),只带三天口粮,以示决战必胜的决心。结果项羽的军队九战九捷,立下首功,分封天下,自称为 “西楚霸王”。
58、刘邦曾与秦朝关中父老 “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并且下令废除秦朝全部苛法,明令禁止犒军扰民。由于实施德政,得到广泛拥护,刘邦被封为“汉王”。
59、公元前202年,刘邦围项羽于垓下,项羽自刎。刘邦(汉高祖)建立西汉王朝(公元前206年—— 公元25年)。为顺应民心思安、期盼休养生息的现实,刘邦制定了各种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使社会 经济迅速发展起来。
60、汉高祖之后,汉文帝、汉景帝继续推行休养生息的政策。经过汉初六、七十年的努力,中国出现了政治升平、经济繁荣的盛世,史称“文景之治”。
61、汉武帝即位后,以其雄才大略,开拓西部疆域,建立起丰功伟业,使西汉进入鼎盛时期。 历史上把“秦皇汉武”并称,正是因为他们先后完成了中国统一、稳固发展的伟大事业。
62、西汉帝国的强大,使中原人不再被称为“秦人”,而通称 “汉人”、“汉族”了。
63、公元8年,王莽篡汉,改国号为“新”,但由于他施行暴政,引起赤眉、绿林军起义,隗嚣、 公孙述等拥兵自立。公元23年9月,绿林军攻入长安,王莽被杀。
64、刘秀是刘邦之后,王莽内乱时期起兵争夺天下,于公元25年重建东汉(公元25——220年)政权,定都洛阳,自号为“汉光武帝”,史称“光武中兴”。 65、养蚕抽丝、纺纱织绸,是5000多年前中国人的重大发明。公元前5——6世纪,丝绸传到西域。到了汉代,丝绸业已十分发达。纷至沓来的商队,把各种丝和丝织品运到了古罗马帝国,丝绸之路开始形成。
66、中国古代最早的纸实际上是一种丝织品,有一种帛(极薄的丝绸)在古代作为“纸”用。所以汉代以前就有许多帛书帛画。
67、到了西汉早期,出现了用植物纤维制成的纸,如絮纸、麻纸。
68、公元105年,东汉的蔡伦改进造纸术,发明价廉物美的“蔡侯纸” 这种纸平整光滑,又薄又软,成本低廉,便于书写。
69、汉武帝为了巩固大一统的政权,提出“独尊儒术”,以孔子学说为核心内容的儒家思想开始占统治地位,并逐渐形成儒教。
70、佛教在元前后丝绸之路由印度传到中国,对后世的中国文化产生深远影响。东汉时中国道教在民间兴起。
71、东汉将亡之际,刘备、曹操、孙权争夺天下,此后各种大小战争不断,著名的有官渡之战、赤壁之战,还有夷陵之战。最终的结果是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史称三国(公元220——280 年)。
72、三国时期有几位彪炳史册的著名人物,如: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曹操有雄才大略,关羽是忠义的英雄。他们受到后世中国人的尊崇。
73、晋朝(公元265——420年)时的炼丹家葛洪,在冶炼各种矿物的过程中,了解到一些矿物的性质,总结出不少化学知识,他写的 《抱朴子》堪称一部原始化学的重要著作。
74、《水经》是汉朝桑钦的一部河道学专著,但记述过简,有缺漏。北朝(公元386——581年)郦道元以此书为纲要,详加注释,取名《水经注》。
75、《水经注》记述了1252条水道河流,连许多历史事件、人物、传说神话、文物碑石等各种史迹故闻,都有涉猎。全书30万字,是部综合性的地理学巨著。 76、王羲之是东晋(公元317——420年)杰出的书法家。据说他年轻时常临池写字,就池洗砚,使得池水尽黑,故有“墨池”之说,相关的名胜有多处,推浙江绍兴兰亭。
77、公元53年三月初三,王羲之等人在兰亭饮酒赋诗,共得佳作四十余篇,编为一集,王羲之亲为作序并书写,称为《兰亭序》,是中国书法的绝代佳作。真迹惜已失传。
78、瓷器的制造工艺比较复杂,故瓷器的出现比陶器晚。从商周起才有原始青瓷。经过漫长的发展过程,到了东汉晚期,中国已能大批生产胎坚质细、色泽翠艳的青瓷。三国两晋时期,南方越窑所生产的青瓷最为有名。
79、从三国的吴国开始近400年间,连续有六个朝代在 南京建都,后人称南京为 “六朝古都”。
80、三国时代的大数学家刘徽,最早提出了圆周率的计算方法 “割圆术”。他从圆内接正多边形入手,求得圆周率的近似值为3.14159。
81、南朝的数学家祖冲之,得到小数点后七位数的圆周率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这比欧州 数学家计算出同精度的圆周率早了1000多年。 82、经过四、五百年战乱,公元581年隋朝建立,589年,隋文帝杨坚重新统一中国。
83、隋文帝是个明君,他励精图治,治国有方。十几年后,各地府库皆已盈满,无处再容纳粮食布帛。因此隋朝的典章制度后来都在唐朝得到继承,有的长期为后世沿用。
84、隋朝创立了科举制,后又设进士科。"科举”即分科举士,“进士”即晋仕之意。隋朝创立的科举制,沿袭1000多年,直到清末才终止。
85、隋朝时,中国经济的重心已开始南移,大量的粮食财富从南方运往全国,为此,公元605年,隋炀帝下令开凿贯通南北的大运河。
86、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南至余杭(今浙江杭州市),北达涿郡(今北京通县),全长2000多公里,沿河修了堤道,栽种了柳树。
87、隋朝工匠李春营造的赵州桥(原名安济桥),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石拱桥,也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此桥的单孔大拱跨度为37.37米,完全用石块砌成。

H. 如何写出小数知识的三个有关内容(三年级下册)

人类是动物进化的产物,最初也完全没有数量的概念。但人类发达的大脑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已经达到更加理性和抽象的地步。这样,在漫长的生活实践中,由于记事和分配生活用品等方面的需要,才逐渐产生了数的概念。比如捕获了一头野兽,就用1块石子代表。捕获了3头,就放3块石子。"结绳记事"也是地球上许多相隔很近的古代人类共同做过的事。我国古书《易经》中有"结绳而治"的记载。传说古代波斯王打仗时也常用绳子打结来计算天数。用利器在树皮上或兽皮上刻痕,或用小棍摆在地上计数也都是古人常用的办法。这些办法用得多了,就逐渐形成数的概念和记数的符号。
数的概念最初不论在哪个地区都是1、2、3、4……这样的自然数开始的,但是记数的符号却大小相同。
古罗马的数字相当进步,现在许多老式挂钟上还常常使用。
实际上,罗马数字的符号一共只有7个:I(代表1)、V(代表5)、X(代表10)、L(代表50)、C代表100)、D(代表500)、M(代表1,000)。这7个符号位置上不论怎样变化,它所代表的数字都是不变的。它们按照下列规律组合起来,就能表示任何数:
1.重复次数:一个罗马数字符号重复几次,就表示这个数的几倍。如:"III"表示"3";"XXX"表示"30"。
2.右加左减:一个代表大数字的符号右边附一个代表小数字的符号,就表示大数字加小数字,如"VI"表示"6","DC"表示"600"。一个代表大数字的符号左边附一个代表小数字的符号,就表示大数字减去小数字的数目,如"IV"表示"4","XL"表示"40","VD"表示"495"。
3.上加横线:在罗马数字上加一横线,表示这个数字的一千倍。如:""表示 "15,000",""表示"165,000"。
我国古代也很重视记数符号,最古老的甲骨文和钟鼎中都有记数的符号,不过难写难认,后人没有沿用。到春秋战国时期,生产迅速发展,适应这一需要,我们的祖先创造了一种十分重要的计算方法--筹算。筹算用的算筹是竹制的小棍,也有骨制的。按规定的横竖长短顺序摆好,就可用来记数和进行运算。随着筹算的普及,算筹的摆法也就成为记数的符号了。算筹摆法有横纵两式,都能表示同样的数字。
从算筹数码中没有"10"这个数可以清楚地看出,筹算从一开始就严格遵循十位进制。9位以上的数就要进一位。同一个数字放在百位上就是几百,放在万位上就是几万。这样的计算法在当时是很先进的。因为在世界的其他地方真正使用十进位制时已到了公元6世纪末。但筹算数码中开始没有"零",遇到"零"就空位。比如"6708",就可以表示为"┴ ╥ "。数字中没有"零",是很容易发生错误的。所以后来有人把铜钱摆在空位上,以免弄错,这或许与"零"的出现有关。不过多数人认为,"0"这一数学符号的发明应归功于公元6世纪的印度人。他们最早用黑点(·)表示零,后来逐渐变成了"0"。
说起"0"的出现,应该指出,我国古代文字中,"零"字出现很早。不过那时它不表示"空无所有",而只表示"零碎"、"不多"的意思。如"零头"、"零星"、"零丁"。"一百零五"的意思是:在一百之外,还有一个零头五。随着阿拉数字的引进。"105"恰恰读作"一百零五","零"字与"0"恰好对应,"零"也就具有了"0"的含义。
如果你细心观察的话,会发现罗马数字中没有"0"。其实在公元5世纪时,"0"已经传入罗马。但罗马教皇凶残而且守旧。他不允许任何使用"0"。有一位罗马学者在笔记中记载了关于使用"0"的一些好处和说明,就被教皇召去,施行了拶(zǎn)刑,使他再也不能握笔写字。
但"0"的出现,谁也阻挡不住。现在,"0"已经成为含义最丰富的数字符号。"0"可以表示没有,也可以表示有。如:气温0℃,并不是说没有气温;"0"是正负数之间唯一的中性数;任何数(0除外)的0次幂等于1;0!=1(零的阶乘等于1)。
除了十进制以外,在数学萌芽的早期,还出现过五进制、二进制、三进制、七进制、八进制、十进制、十六进制、二十进制、六十进制等多种数字进制法。在长期实际生活的应用中,十进制最终占了上风。
现在世界通用的数码1、2、3、4、5、6、7、8、9、0,人们称之为阿拉伯数字。实际上它们是古代印度人最早使用的。后来阿拉伯人把古希腊的数学融进了自己的数学中去,又把这一简便易写的十进制位值记数法传遍了欧洲,逐渐演变成今天的阿拉伯数字。
数的概念、数码的写法和十进制的形成都是人类长期实践活动的结果。
随着生产、生活的需要,人们发现,仅仅能表示自然数是远远不行的。如果分配猎获物时,5个人分4件东西,每个人人该得多少呢?于是分数就产生了。中国对分数的研究比欧洲早1400多年!自然数、分数和零,通称为算术数。自然数也称为正整数。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又发现很多数量具有相反的意义,比如增加和减少、前进和后退、上升和下降、向东和向西。为了表示这样的量,又产生了负数。正整数、负整数和零,统称为整数。如果再加上正分数和负分数,就统称为有理数。有了这些数字表示法,人们计算起来感到方便多了。
但是,在数字的发展过程中,一件不愉快的事发生了。让我们回到大经贸部2500年前的希腊,那里有一个毕达哥拉斯学派,是一个研究数学、科学和哲学的团体。他们认为"数"是万物的本源,支配整个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因此世间一切事物都可归结为数或数的比例,这是世界所以美好和谐的源泉。他们所说的数是指整数。分数的出现,使"数"不那样完整了。但分数都可以写成两个整数之比,所以他们的信仰没有动摇。但是学派中一个叫希帕索斯的学生在研究1与2的比例中项时,发现没有一个能用整数比例写成的数可以表示它。如果设这个数为X,既然,推导的结果即x2=2。他画了一个边长为1的正方形,设对角线为x ,根据勾股定理x2=12+12=2,可见边长为1的正方形的对角线的长度即是所要找的那个数,这个数肯定是存在的。可它是多少?又该怎样表示它呢?希帕索斯等人百思不得其解,最后认定这是一个从未见过的新数。这个新数的出现使毕达哥拉斯学派感到震惊,动摇了他们哲学思想的核心。为了保持支撑世界的数学大厦不要坍塌,他们规定对新数的发现要严守秘密。而希帕索斯还是忍不住将这个秘密泄露了出去。据说他后来被扔进大海喂了鲨鱼。然而真理是藏不住的。人们后来又发现了很多不能用两整数之比写出来的数,如圆周率 就是最重要的一个。人们把它们写成 π、等形式,称它们为无理数。
有理数和无理数一起统称为实数。在实数范围内对各种数的研究使数学理论达到了相当高深和丰富的程度。这时人类的历史已进入19世纪。许多人认为数学成就已经登峰造极,数字的形式也不会有什么新的发现了。但在解方程的时候常常需要开平方如果被开方数负数,这道题还有解吗?如果没有解,那数学运算就像走在死胡同中那样处处碰壁。于是数学家们就规定用符号"i "表示"-1"的平方根,即i=,虚数就这样诞生了。"i "成了虚数的单位。后人将实数和虚数结合起来,写成 a+bi的形式(a、b均为实数),这就是复数。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在实际生活中找不到用虚数和复数表示的量,所以虚数总让人感到虚无缥缈。随着科学的发展,虚数现在在水力学、地图学和航空学上已经有了广泛的应用,在掌握和会使用虚数的科学家眼中,虚数一点也不"虚"了。
数的概念发展到虚和复数以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连某些数学家也认为数的概念已经十分完善了,数学家族的成员已经都到齐了。可是1843年10月16日,英国数学家哈密尔顿又提出了"四元数"的概念。所谓四元数,就是一种形如的数。它是由一个标量 (实数)和一个向量(其中x 、y 、z 为实数)组成的。四元数的数论、群论、量子理论以及相对论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与此同时,人们还开展了对"多元数"理论的研究。多元数已超出了复数的范畴,人们称其为超复数。
由于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向量、张量、矩阵、群、环、域等概念不断产生,把数学研究推向新的高峰。这些概念也都应列入数字计算的范畴,但若归入超复数中不太合适,所以,人们将复数和超复数称为狭义数,把向量、张量、矩阿等概念称为广义数。尽管人们对数的归类法还有某些分歧,但在承认数的概念还会不断发展这一点上意见是一致的。到目前为止,数的家庭已发展得十分庞大。

I. 小数的来源,用途和发展

小数是我国最早复提出和使制用的。早在公元三世纪,我国古代数学家刘微在解决一个数学难题时就提出了把整个位以下无法标出名称的部分称为微数。
小数的名称是公元十三世纪我国元代数字家朱世杰提出的。在十三世纪中我国出现了低一格表示小数的记法。
在西方,小数出现很晚。直到十六世纪,法国数学家克拉维斯首先用了小数点作为整数部分与小数部分分界的记号。

阅读全文

与小数历史知识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