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历史知识 > 8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

8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

发布时间:2021-02-08 03:54:08

⑴ 八年级下册历史的考点 重点

根据我自己的经验来说,有可能这样考(此乃中华书局版):
1.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五四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
2.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是《共同纲领》,在政协一届上确立(其中确立了种种,但国徽不是);
3.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其中可能会联系西藏古代史来考);
4.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最可爱的人”是中国人民志愿军,还有两位代表性人物:邱少云、黄继光;
5.土地改革,颁布《土改》,将地主土地所有制改为农民土地所有制,使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大大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经济发展;
6.一五计划是以发展重工业为主(代表事物有,长江武汉大桥、长春一汽);
7.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宪法》;
8.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阶段;
9.大跃进和人们公社化运动都是错误的,大跃进特点是浮夸风,人们公社化运动的特点是吃大锅饭;
10.许多先进人物,如铁人王进喜、人民的好干部焦裕禄。。。
11.文化大革命是错误的,破坏民主法治(但未妨碍外交,在此期间,中国于1971年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2年尼克松访华);

12.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做出把党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13.实行改革开放,标志着中国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期,开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14.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写进党章,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15.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农民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16,中共十四大,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17.最早四个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后又怎加一个海南;
18.香港于1997年回归中国(殖民者是英国),澳门于1999年回归中国(殖民者是葡萄牙),都是在邓小平的一国两制构想下实现的,其基本条件是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19.建国后的第一支海军——华东军区海军;
20.万隆会议,周恩来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及“求同存异”方针;
21.中国于1971年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22.1972年尼克松访华,标志中美关系正常化;
23.上海亚太经合组织会议,是中国迄今为止举行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
24.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两弹一星”邓稼先;袁隆平的籼型杂交水稻;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关键词:杨利伟、第三);“863“计划;
25.双百方针,中国第一个奥运冠军——许海峰(第二十三届奥运会)。
以上乃八下重点,知识点基本就这些了。
求采纳啊~~~

⑵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 走向社会主义之路
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一、筹建新中国(第一届政协会议)
(一)时间:1949年9月 地点:北平
(二)内容:
1、制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共同纲领》)---临时宪法
(1)新中国的名称:中华人民共和国
(2)新中国的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2、选举中央人民政府领导----毛泽东为政府主席
3、大会确定:国旗为五星红旗;代国歌为《义勇军进行曲》;首都为北京;采用公元纪年。
(三)作用:为新中国的成立作好准备工作。
二、开国大典(新中国成立的标志)
(一)中央政府第一次会议
1、接受《共同纲领》为施政方针;
2、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朱德为解放军总司令。
(二)大典盛况
1、时间:1949年10月1日
2、毛泽东宣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中央人民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
(三)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1、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胜利,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的结束;
2、中国人民站立起来,成为主人;
3、中国历史揭开了新的篇章。
三、解放大陆
1、歼灭国民党残余军队:向西北、中南和西南进军;
2、1951年同西藏鉴定和平协议,西藏和平解放。
第2课为巩固新中国而斗争
一、土地改革
1、时间:1950--1952年底 文件:《中国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2、作用(意义):彻底废除了在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剥削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
二、抗美援朝(1950---1953年7月)
1、原因:美国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干涉中国内政;并越过中朝边境,轰炸中国东北边境的地区,严重威胁新中国的安全。为保家卫国(目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抗美援朝。
2、总司令:彭德怀英雄人物:黄继光邱少云
3、结束:1953年7月《朝鲜停战协定》的签定----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威望。
第3课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
一、内政(《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会议名称: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时间1954年9月 地点:北京;内容: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宪法内容: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3、选举毛泽东为主席,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
二、外交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提出:1953年中印谈判; (2)倡导:中国、印度、缅甸
(3)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2、亚非万隆会议:1955年---------周总理“求同存异”方针
第4课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年)
1、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一化三改造):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一五计划:
(1)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2)时间:1953---1957年;
(3)内容:重点发展生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完成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4)成就:一田(克拉玛依油田)、一桥(武汉长江大桥)、三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飞机制造厂、鞍山钢铁公司)、六路(三公路、三铁路)。
二、三大改造(1953---1956年底)
改动的内容
改造的途径
结果及历史意义
存在的主要问题
农业
农业生产合作社
手工业
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资本主义工商业
加工订货到公私合营
到1956年底基本完成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由于发展速度迅猛,工作过于急促和粗糙,在实际工作中出现了一些偏差。
第二单元 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第6课艰难曲折的探索历程
一、中共八大(1956年9月)
主要贡献: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成为党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取得的重要成果。
遗憾:被中断,没有坚持。
二、重大失误
1、探索时期的总路线: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2、失误的表现
(1)大跃进: 标志:盲目求快-------大炼钢铁运动。
(2)人民公社化运动: 特点:一大二公。
3、失误的原因:违背客观经济规律,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
第7课“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1966—1976年)
一、发动
1、开始标志:1966年5月16日,《五一六通知》。
2、毛泽东《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矛头指向刘少奇、邓小平。
二、经过
1、红卫兵运动----造反派夺权到武斗;
2、最大冤案:刘少奇案。
三、结束:1976年10月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
四、评价
1、性质:“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2、危害:国家政权遭到严重削弱;民主与法制被肆意践踏;国民经济发展缓慢,生产处于半停产或停产状态;人民生活水平基本没有提高;对教育科学文化事业严重摧残,阻滞了全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和现代化事业的发展。中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拉大了。
第8课铸起共和国钢铁长城
1964年10月:原子弹 1966年10月:导弹 1967年6月:氢弹 1970年4月: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
1949年:海军和空军三位一体的战略核力量:地地战略导弹部队、海军潜地战略导弹部队、空军战略轰炸机部队
第9课新国中走向世界舞台
一、重返联合国:1971年10月,第26届联大(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
二、中美建交:1972年尼克松访华,签定上海《中美联合公报》;1978年发表《建交公报》;1979年1月1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第三单元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11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1978年12月)——改革开放的开始
1、内容: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和实行改革开放;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
2、意义: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走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共和国历史上一个伟大的转折点。
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进行——包产到户(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农业发展。
三、对外开放
1、经济特区(广东、福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1980年)、海南省(1985年);
2、沿海开放城市:大(连)秦(皇岛)青(岛)烟(台)连(云港)天(津);江(湛江)海(北海、上海)通(南通)南北;宁波三州(广州、温州、福州)。
3、经济开放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环渤海地区、上海浦东新区。
第12课欣欣向荣的科教文体事业
一、科技
1、1973年袁隆平----籼型杂交水稻(东方魔稻);
2、1986年3月“八六三计划”《高新技术研究开发计划纲要》;
3、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应用。
二、教育
1、战略思想:科教兴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发展高等教育
2、普九: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3、发展高等教育:1977年底恢复高考。
三、其它:
1、20世纪五六十年代:《青春之歌》《红旗谱》《创业史》《红岩》
2、1981年茅盾文学奖设立; 3、1991年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
4、1984年第23届奥运会金牌零的突破。
第13课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
一、解决港澳问题------一国两制(邓小平):
1、一国两制含义: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我们国家的主体部分坚持社会主义,香港、澳门和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作为特别行政区仍然保持资本主义制度。
2、1997年7月1日收回香港;1999年12月20日收回澳门。
“一国两制”针对台湾问题提出,首先被运用于解决香港问题。
二、两岸交流
1、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2、原则:相互尊重、互补互利
第14课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
一、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
1982年通过新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又通过《刑法》、《刑事诉讼法》、《民法通则》----建立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体系。
二、市场经济体制
1993年通过《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规定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邯郸钢铁总厂。建立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打破了“铁饭碗”。
三、推进建立国际新秩序 1989年“亚太经合组织”(APEC)建立,1991年我国加亚太经合组织;2001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
四、高举伟大的旗帜
1997年9月中国共产党召开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首次使用“邓小平理论”,成为指导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旗帜。
第四单元 人类祖先的基业
第16课当人类还是野蛮人的时候
一、我们从哪里来
人类起源于猿;非洲大草原的南方古猿是人类的始祖;现代意义上的人---晚期智人出现于三四万年前。
二、种族:黄种人、白种人、黑种人-----自然环境的不同而产生。
三、女人和男人的权力
母系氏族是人类早期的社会组织;一万年前出现农业,父系氏族开始。
第17课大河流域的文明曙光
一、古代埃及
尼罗河---公元前3100年埃及统一-----法老的陵墓金字塔。
二、古代西亚
公元前1894年叙利亚草原上阿摩利人建立古巴比伦王国,汉谟拉比制定一部世界上体系完备的奴隶制法典----《汉谟拉比法典》(分序言、正文、结语三部分)
三、古代印度
1、种姓制度(等级制度):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贱民)。
2、佛教:创立时间—公元前6世纪;地点----印度;人物---乔达摩•悉达多(后称释迦牟尼);
教义:反对分为等级的种姓制度,主张“众生平等”。人生一切皆苦,苦的根源在于人有欲望,佛教的任务是教导人们消除欲望避免苦的因果。
分布:东亚、东南亚 传入中国:汉朝
第18课蓝色的地中海文明(海洋文明)
希腊是西方文明的摇篮,罗马是希腊文明的继承者,希腊与罗马文明构成了地中海文明。
一、海洋文明的特征
经济上:海外贸易频繁;政治上实行民主政治(议会制);侵略成性。
二、雅典(全希腊的学校)
1、民主政治的由来: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及梭伦改革。
2、民主政治的表现:除十将军外,各级官职向所有公民开放,以抽签的方式产生;公民大会是最高的权力机构;每个公民都有机会成为陪审员、议员、公民大会的轮值主席;国家为担任公职、参与政事的公民发放津贴。------仅适用于雅典的男性成年公民。
三、罗马
1、共和国时期(公元前509---公元前27年)公元前509年建立共和国,在向地中海扩张过程中,与迦太基爆发了布匿战争。
2、帝国--------公元前27年屋大维
第19课日出之国和新月之乡
一、日本的大化革新
1、时间:646年
2、内容:实行班田收授法;实行租庸调制;废除世袭贵族统治制度,建立中央集权体制,中央设二官八省,地方设国、郡、里,由中央派人管理。
3、作用:为日本确立了一套在当时颇为先进的管理体制,使日本社会环境稳定,社会经济得到发展,为以后的繁荣奠定基础。
二、阿拉伯
1、伊斯兰教的创立:时间---7世纪初;地点---麦加;人物---穆罕默德。教义---安拉为宇宙天地间唯一的真神和造物主,只有信仰安拉的人死后才能进入天堂,否则坠入地狱,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信仰伊斯兰教的人通称“穆斯林”。
2、穆罕默德建立和统一阿拉伯
3、阿拉伯帝国的建立-------穆罕默德的继承者
第20课西欧的基督教文明
一、西欧封建制度的确立
1、封建制的确立(查理•马特改革):封君封臣制---封土制
2、等级制:公、侯、伯、子、男、骑士(有封地的职业武士)
二、基督教
1、创立:时间---1世纪;地点---巴勒斯坦地区;人物---耶稣(基督—救世主);核心教义---宣扬对人类的博爱。
2、教皇国----丕平献土
3、西欧最大的封建主----罗马天主教会:经济上拥有西欧三分之一的土地;政治上鼓吹教权高于王权;思想文化上垄断文化。-------基督教文明成为中古西欧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中世纪的花朵-----城市
琅城(争取自治权);城市兴起的意义:经济上城市是手工业和商业集中的地区,对西欧的封建经济具有一定的瓦解作用;政治上,城市成为自由的乐土,并与国王结盟,共同对付封建大贵族,加速了国家的统一;文化上,城市成为世俗文化的摇篮,各种大学的建立,反映市民以态的城市文学也逐渐产生,为文艺复兴的出现打下基础。
第21课古老帝国的悲剧
一、强盛的帝国走向灭亡
395年狄奥多西将罗马帝国分为西罗帝国和东罗马帝国(又称拜占廷帝国);1453年东罗马帝国为土耳其灭亡。
二、启示:一个不善于学习和吸纳其他优秀文明的国家,必将被历史所淘汰;只有善于学习、不断创新,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拜占廷帝国的灭亡,就是因为拜占廷人封闭保守,不屑于学习和吸纳其他文明的优点和长处,陶醉于已有的辉煌成就之中。
第五单元 古代文明的冲撞与文化成就
第23课文明的冲撞与交融
一、古代文明之间的暴力冲撞
1、文明冲突的种类:农业文明----游牧文明;区域文明(东方文明----西方文明)
2、文明冲突的表现:希波战争(马拉松战役、萨拉米斯海战)、亚历山大东征(使希腊文明与东方文明冲撞与交融,开启了希腊化时代----欧几里德、阿基米德)。
3、文明冲突的作用:客观上传播文化、扩展文明,但对社会和人类生命财产造成损失。
二、古代文明的和平交流
意大利马可•波罗在元朝时到中国,写了《东方见闻录》--《马可•波罗行记》,对西方人追求财富,在海上开辟通往东方的新航路产生了很大影响。
第24课昔日的辉煌
一、最早的文字
1、楔形文字:公元前4000年前苏美尔人创,是最早的文字。
2、象形文字:古代埃及人创,有固定的发音。
二、文学的基石
1、史诗:对祖先英雄业绩的歌颂(含神话传说)《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奥德赛》)。
2、悲剧:古希腊的文学成就代表。悲剧之父---埃斯库罗期《被缚的普罗米修斯》;
索福克利斯《俄狄浦斯王》《安提戈涅》;欧里庇得斯《美狄亚》《特洛伊妇女》。
3、阿拉伯:《天方夜谭》(《一千零一夜》)
三、艺术
埃及---金字塔;希腊---帕台农神庙;罗马---圆形竞技场;法国---巴黎圣母院(哥特式建筑);沙特阿拉伯----麦加清真寺。

⑶ 八年级下册历史重点归纳

第一单元 侵略与反抗
一、西方列强发动的侵略战争
一 鸦片战争(1840.6—1842.8)
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
⑵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借口(直接原因、导火线):林则徐虎门销烟。
⑶鸦片战争爆发标志:1840年6月,英国舰队开到广东海面,进行挑衅,鸦片战争爆发。
⑷1841年初,英军占领香港岛。
⑸1842年8月,中国签订近代第一个不平等的条约──中英《南京条约》。
内容:割香港岛给英国(使中国丧失领土主权);赔款2 100万元(增加了人民的负担);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有利于外国资本主义的商品输出);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有利于外国资本主义的商品输出,同时也使中国丧失关税主权)。
⑹影响(危害):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⑺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主要是因为中国的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根本变化。
⑻“落后就要挨打”是鸦片战争失败的深刻历史教训。
⑼中国在鸦片战争中失败的原因:
主观上:①清政府政治腐败;②中国封建经济落后;
③中国军事技术和装备落后;④清朝统治集团军事指挥失当。
客观上:英国处于资本主义上升时期,资本主义经济发达,力量雄厚,科技先进。
根本原因: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不能对抗新兴的资本主义。
二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0—1860.10)
⑴发动者: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两国为帮凶。
⑵火烧圆明园: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争先恐后,掠夺珍宝。为掩人耳目,又放火焚烧。
⑶1858年中俄《瑷珲条约》,割占中国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6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⑷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割占中国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约4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⑸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1864年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共割占中国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44万多平方公里的领土。
⑹19世纪80年代中俄《改订条约》以及以后五个勘界议定书,共割占中国西北部7万多平方公里。
⑺影响(危害):第二次鸦片战争进一步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帝国主义势力从沿海深入到我国长江流域。
三 左宗堂收复新疆
⑴19世纪60至70年代,英国和俄国虎视眈眈地想争夺新疆。1865年,阿古柏率军侵入新疆。1871年,俄国还直接出兵侵占了新疆的伊犁地区。
⑵1875年,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1876年,左宗棠率军分三路进入新疆。他采取“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于1878年收复除伊犁以外的新疆地区。后来,中俄两国签订条约,中国收回伊犁。
⑶为加强西北边疆的管理和防务,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在新疆设立行省,有利于新疆的开发和建设,有利于西北边防的巩固。
(四)甲午中日战争 (1894.7—1895.4)
⑴日本发动战争目的(原因):为实现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梦想。
⑵黄海大战:1894年9月,北洋舰队在黄海大东沟遭到日本舰队袭击。
⑶威海卫战役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⑷1895年4月,李鸿章和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日《马关条约》。
主要内容: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进一步破坏了中国主权的完整);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进一步增加了人民的负担和清政府的财政危机);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进一步掠夺了中国的原料和廉价的劳动力,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增辟通商口岸(苏州、杭州、沙市、重庆,使帝国主义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等。
影响:中日《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⑸《马关条约》中“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更有利于日本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反映了列强侵略中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⑹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的根本原因:清政府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军备不足,装备落后。
(五)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
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
1900年6月,为镇压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英﹑美﹑俄﹑日﹑法﹑德﹑意﹑奥(指奥匈帝国)八国联军在英国海军司令西摩尔的率领下,从大沽经天津向北京进犯。1900年8月中旬,八国联军侵占北京,到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充分暴露了帝国主义列强的凶恶本质。
⑵1901年清政府被迫同英、美、俄、日、法、德、意、奥等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主要内容:①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
②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③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④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影响(严重危害):《辛丑条约》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的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⑶《辛丑条约》是赔款最多的条约。
⑷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说明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清廷已成“洋廷”)。
从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得到启示:
落后就要挨打,只有国家强盛才能维护领土的完整和主权的独立;清政府腐败无能;帝国主义本质是侵略;中国近代是一部屈辱史、斗争史。
二、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
一 民族英雄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避趋之。”
⑴林则徐禁烟原因:鸦片的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
⑵鸦片输入的危害:①白银外流;②银价上涨;③腐蚀封建统治机构;④毒害中国人民身心健康。
⑶青少年对毒品应持态度:珍爱生命,拒绝毒品,远离毒品,进行力所能及的宣传活动;依法律己,决不吸食、注射毒品;积极同各类毒品犯罪行为作斗争。
⑷林则徐的主要活动:上书道光帝,要求严禁鸦片;派人暗访密查,缉拿烟贩;强迫外商交出鸦片;虎门销烟;加强海防,积极防御。
⑸虎门销烟史实及意义:
1839年6月3日,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全部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6月25日才销毁完毕。
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⑹评价林则徐: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二 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⑴1851年,农民革命领袖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
⑵1853年,太平军占领南京,把南京改名为天京,定为都城,建立起与清朝对峙的政权。
⑶为推翻清朝统治,太平天国派军队北伐和西征。
⑷1860年,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成立了“洋枪队”,由美国人华尔统领。
⑸1862年9月,在慈溪的战斗中,太平军击毙洋枪队头目华尔,严惩了洋枪队。
⑹1864年,由于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天京陷落,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被镇压下去。
四 民族英雄邓世昌
⑴邓世昌在黄海大战中冲锋向前,壮烈殉国。
⑵“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这副挽联是为了悼念民族英雄邓世昌。
五 义和团运动
⑴从1898年起,活跃在山东的民间组织义和团,掀起了反帝爱国运动。1900年春,义和团运动发展到京津地区。斗争矛头直指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⑵八国联军侵华,义和团奋勇抵抗,在廊坊一带把侵略军围困。经过激烈战斗,侵略军死伤多人,狼狈逃回天津。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探索
概述:中国近代史是一部民族探索史,是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救亡图存不断探索的历史。地主阶级、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由于自身的阶级局限性,都不能提出科学的革命纲领,始终没有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救国道路,都没有使中国走上近代化道路,当然也没能改变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这也说明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不能改变中国的命运,也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对四次近代化探索联系和区别的理解
1.联系:都是先进的中国人探索中国近代化的努力。
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戊戌变法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而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促进资本主义发展,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而新文化运动在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和政治制度以后又一个层次的学习,即学习西方思想文化。
2.区别:洋务运动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都反对封建主义,主张发展资本主义,但戊戌变法采用的是改良的方式要建立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辛亥革命是采用暴力革命方式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3.探索的经历:从学习西方军事技术到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
第六课 洋务运动
1.运动时间: 19世纪60-90年代
2.阶级派别:地主阶级洋务派
3.代表人物:①中央——奕欣;②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4.运动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内外交困。
5.运动目的: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强兵富国,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统治。
6.运动口号:“自强”(前期) “求富”(后期) 主张:师夷长技
7.内容:⑴前期: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如:安庆内军械所(1861年曾国藩创办,洋务派创办的第一个工业,中国近代第一个兵工厂),江南制造总局(1865年曾国藩、李鸿章创办,洋务派开办的最大的近代军事工业),福州船政局(1866年左宗棠创办,当时远东第一大船厂)。
⑵后期:创办近代民用工业。如:轮船招商局(1872年李鸿章创办),汉阳铁厂(1890年张之洞创办,中国近代第一个钢铁企业),湖北织布局(1889年张之洞创办)。
⑶筹划海防,创办海军:南洋、北洋、福建三支海军。时间:19世纪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
⑷创办新式学堂,培养新式人才:京师同文馆(1862年奕创办)——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中国近代第一所新式学堂。
目的:为适应中外交涉,开展洋务运动的需要。
8.失败根本原因:只学习西方先进技术而没有触动封建制度,布新而没有除旧。
9.失败标志: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军队全军覆没,洋务运动随之破产。
10.运动性质: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11.评价:洋务运动发生在中国近代社会新旧交替的特殊历史阶段中,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洋务派的主观目的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而不是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它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化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开端。
第七课 戊戌变法
1.运动时间:1895年~1898年(维新变法)
2.领导阶级:资产阶级维新派
3.领导人物:康有为和梁启超等人。
4.政治主张:兴民权,发展资本主义;建立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政权;救亡图存。
5.活动:⑴拉开序幕:1895年公车上书。
⑵创办刊物:《万国公报》后改为《中外纪闻》。
⑶政治团体:强学会。 形成标志:把《万国公报》改为《中外纪闻》,作为强学会机关报发行。
⑷实施变法。
6. 百日维新(又称“戊戌变法”,1898年6月-9月)──维新变法高潮
内容:政治上: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
经济上: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思想文化上: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军事上:训练新式军队。
7.性质: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8.结果:被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镇压而失败。
9.失败原因:由于民族资产阶级自身的软弱性,妥协性。缺乏反帝反封建的勇气,脱离人民群众,只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变法触动了顽固派的利益,遭到了顽固派的破坏。
10.意义: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有利于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有利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参与政权,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为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11.教训: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行不通。

⑷ 八年级下册人教版历史复习提纲

八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 走向社会主义之路
第1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一、筹建新中国(第一届政协会议)
(一)时间:1949年9月 地点:北平
(二)内容:
1、制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共同纲领》)---临时宪法
(1)新中国的名称:中华人民共和车
(2)新中国的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2、选举中央人民政府领导----毛泽东为政府主席
3、大会确定:国旗为五星红旗;代国歌为《义勇军进行曲》;首都为北京;采用公元纪年。
(三)作用:为新中国的成立作好准备工作。
二、开国大典(新中国成立的标志)
(一)中央政府第一次会议
1、接受《共同纲领》为施政方针;
2、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朱德为解放军总司令。
(二)大典盛况
1、时间:1949年10月1日
2、毛泽东宣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中央人民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
(三)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1、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胜利,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的结束;
2、中国人民站立起来,成为主人;
3、中国历史揭开了新的篇章。
三、解放大陆
1、歼灭国民党残余军队:向西北、中南和西南进军;
2、1951年同西藏鉴定和平协议,西藏和平解放。
第二课 为巩固新中国而斗争
一、土地改革
1、时间:1950--1952年底 文件:《中国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2、作用(意义):彻底废除封建土地剥削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爱民成为土地的主人;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
二、抗美援朝(1950---1953年7月)
1、原因:美国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干涉中国内政;并越过中朝边境,轰炸中国东北边境的地区,严重威胁新中国的安全。为保家卫国(目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抗美援朝。
2、总司令:彭德怀 英雄人物:黄继光 邱少云
3、结束:1953年7月《朝鲜停战协定》的签定----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威望。
第三课 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
一、内政(《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会议名称: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1954年9月北京;
2、宪法内容: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3、选举毛泽东为主席,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
二、外交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提出:1953年中印谈判; (2)倡导:中、印、缅
(3)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2、亚非万隆会议:1955年---------周总理“求同存异”
第4课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年)
1、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一化三改造):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一五计划:
(1)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2)时间:1953---1957年;
(3)内容:重点发展生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完成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4)成就:一田(克拉玛依油田)、一桥(武汉长江大桥)、三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飞机制造厂、鞍山钢铁公司)、六路(三公路、三铁路)。
二、三大改造(1953---1956年底)
改动的内容 改造的途径 结果及历史意义 存在的主要问题
农业 农业生产合作社 到1956年底基本完成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由于发展速度迅猛,工作过于急促和粗糙,在实际工作中出现了一些偏差。
手工业 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资本主义工商业 加工订货到公私合营
第二单元 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第6课 艰难曲折的探索历程
一、中共八大(1956年9月)
主要贡献: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成为党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取得的重要成果。
遗憾:被中断,没有坚持。
二、重大失误
1、探索时期的总路线: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2、失误的表现
(1)大跃进: 标志:盲目求快-------大炼钢铁运动。
(2)人民公社化运动: 特点:一大二公。
3、失误的原因:违背客观经济规律,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
第7课 “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1966—1976年)
一、发动
1、开始标志:1966年5月,《五一六通知》。
2、毛泽东《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矛头指向刘少奇、邓小平。
二、经过
1、红卫兵运动----造反派夺权到武斗;
2、最大冤案:刘少奇案。
三、结束:1976年10月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
四、评价
1、性质:“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2、危害:国家政权遭到严重削弱;民主与法制被肆意践踏;国民经济发展缓慢,生产处于半停产或停产状态;人民生活水平基本没有提高;对教育科学文化事业严重摧残,阻滞了全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和现代化事业的发展。中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拉大了。
第8课 铸起共和国钢铁长城
1964年10月:原子弹 1966年:导弹 1967年:氢弹 1970年: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
1949年:海军和空军 三位一体的战略核力量:地地战略导弹部队、海军潜地战略导弹部队、空军战略轰炸机部队
第9课 新国中走向世界舞台
一、重返联合国:1971年10月,第26届联大(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
二、中美建交:1972年尼克松访华,签定上海《中美联合公报》;1978年发表《建交公报》;1979年1月1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第三单元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11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1978年12月)-----改革开放的开始
1、内容: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和实行改革开放;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
2、意义: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走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共和国历史上一个伟大的转折点。
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进行---包产到户(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农业发展。
三、对外开放
1、经济特区(广东、福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1980年)、海南省(1985年);
2、沿海开放城市:大(连)秦(皇岛)青(岛)烟(台)连(云港)天(津);江(湛江)海(北海、上海)通(南通)南北;宁波三州(广州、温州、福州)。
3、经济开放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环渤海地区、上海浦东新区。
第12课 欣欣向荣的科教文体事业
一、科技
1、1973年袁隆平----籼型杂交水稻(东方魔稻);
2、1986年3月“八六三计划”《高新技术研究开发计划纲要》;
3、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应用。
二、教育
1、战略思想:科教兴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发展高等教育
2、普九: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3、发展高等教育:1977年底恢复高考。
三、其它:
1、20世纪五六十年代:《青春之歌》《红旗谱》《创业史》《红岩》
2、1981年茅盾文学奖设立; 3、1991年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
4、1984年第23届奥运会金牌零的突破。
第13课 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
一、解决港澳问题------一国两制(邓小平):一个中国的前提下,中国主体部分实行社会主义,港澳台地区仍然保持资本主义制度。1997年7月1日收回香港;1999年12月20日收回澳门。
二、两岸交流
1、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2、原则:相互尊重、互补互利
第14课 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
一、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
1982年新宪法,又通过《刑法》、《刑事诉讼法》、《民法通则》----建立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体系。
二、市场经济体制
1993年通过《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规定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邯郸钢铁总厂。建立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打破了“铁饭碗”。
三、推进建立国际新秩序 1989年“亚太经合组织”(APEC)建立,1991年加入。WTO
四、高举伟大的旗帜
1997年十五大首次使用“邓小平理论”,成为指导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旗帜。
第四单元 人类祖先的基业
第16课 当人类还是野蛮人的时候
一、我们从哪里来
人类起源于猿;非洲大草原的南方古猿是人类的始祖;现代意义上的人---晚期智人出现于三四万年前。
二、种族:黄种人、白种人、黑种人-----自然环境的不同而产生。
三、女人和男人的权力
母系氏族是人类早期的社会组织(该亚);一万年前出现农业,父系氏族开始。
第17课 大河流域的文明曙光
一、古代埃及
尼罗河---BC3100年埃及统一-----法老的陵墓金字塔。
二、古代西亚
BC1894年叙利亚草原上阿摩利人建立古巴比伦王国,汉谟拉比制定一部世界上体系完备的奴隶制法典----《汉谟拉比法典》(分序言、正文、结语三部分)
三、古代印度
1、种姓制度(等级制度):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贱民)。
2、佛教:创立时间—BC6世纪;地点----印度;人物---乔达摩•悉达多(后称释迦牟尼);
教义:反对分为等级的种姓制度,主张“众生平等”。人生一切皆苦,苦的根源在于人有欲望,佛教的任务是教导人们消除欲望避免苦的因果。
分布:东亚、东南亚 传入中国:汉朝
第18课 蓝色的地中海文明(海洋文明)
希腊是西方文明的摇篮,罗马是希腊文明的继承者,希腊与罗马文明构成了地中海文明。
一、海洋文明的特征
经济上:海外贸易频繁;政治上实行民主政治(议会制);侵略成性。
二、雅典(全希腊的学校)
1、民主政治的由来: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及梭伦改革。
2、民主政治的表现:除十将军外,各级官职向所有公民开放,以抽签的方式产生;公民大会是最高的权力机构;每个公民都有机会成为陪审员、议员、公民大会的轮值主席;国家为担任公职、参与政事的公民发放津贴。------仅适用于雅典的男性成年公民。
三、罗马
1、共和国时期(BC510---BC31年)
BC510年建立共和国,在向地中海扩张过程中,与迦太基爆发了布匿战争。
2、帝国--------BC31年屋大维
第19课 日出之国和新月之乡
一、日本的大化革新
1、时间:646年
2、内容:实行班田收授法;实行租庸调制;废除世袭贵族统治制度,建立中央集权体制,中央设二官八省,地方设国、郡、里,由中央派人管理。
3、作用:为日本确立了一套在当时颇为先进的管理体制,使日本社会环境稳定,社会经济得到发展,为以后的繁荣奠定基础。
二、阿拉伯
1、伊斯兰教的创立:时间---7世纪初;地点---麦加;人物---穆罕默德。教义---安拉为宇宙天地间唯一的真神和造物主,只有信仰安拉的人死后才能进入天堂,否则坠入地狱,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信仰伊斯兰教的人通称“穆斯林”。
2、穆罕默德建立和统一阿拉伯
3、阿拉伯帝国的建立-------穆罕默德的继承者
第20课 西欧的基督教文明
一、西欧封建制度的确立
1、封建制的确立(查理•马特改革):封君封臣制---封土制
2、等级制:公、侯、伯、子、男、骑士(有封地的职业武士)
二、基督教
1、创立:时间---1世纪;地点---巴勒斯坦地区;人物---耶稣(基督—救世主);核心教义---宣扬对人类的博爱。
2、教皇国----丕平献土
3、西欧最大的封建主----罗马天主教会:经济上拥有西欧三分之一的土地;政治上鼓吹教权高于王权;思想文化上垄断文化。-------基督教文明成为中古西欧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中世纪的花朵-----城市
琅城(争取自治权);城市兴起的意义:经济上城市是手工业和商业集中的地区,对西欧的封建经济具有一定的瓦解作用;政治上,城市成为自由的乐土,并与国王结盟,共同对付封建大贵族,加速了国家的统一;文化上,城市成为世俗文化的摇篮,各种大学的建立,反映市民以态的城市文学也逐渐产生,为文艺复兴的出现打下基础。
第21课 古老帝国的悲剧
一、强盛的帝国走向灭亡
395年狄奥多西将罗马帝国分为西罗帝国和东罗马帝国(又称拜占廷帝国);1453年东罗马帝国为土耳其灭亡。
二、启示:一个不善于学习和吸纳其他优秀文明的国家,必将被历史所淘汰;只有善于学习、不断创新,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拜占廷帝国的灭亡,就是因为拜占廷人封闭保守,不屑于学习和吸纳其他文明的优点和长处,陶醉于已有的辉煌成就之中。
第五单元 古代文明的冲撞与文化成就
第23课 文明的冲撞与交融
一、古代文明之间的暴力冲撞
1、文明冲突的种类:农业文明----游牧文明;区域文明(东方文明----西方文明)
2、文明冲突的表现:希波战争(马拉松战役、萨拉米斯海战)、亚历山大东征(使希腊文明与东方文明冲撞与交融,开启了希腊化时代----欧几里德、阿基米德)。
3、文明冲突的作用:客观上传播文化、扩展文明,但对社会和人类生命财产造成损失。
二、古代文明的和平交流
意大利马可•波罗在元朝时到中国,写了《东方见闻录》--《马可•波罗行记》,对西方人追求财富,在海上开辟通往东方的新航路产生了很大影响。
第24课 昔日的辉煌
一、最早的文字
1、楔形文字:BC4000年前苏美尔人创,是最早的文字。
2、象形文字:古代埃及人创,有固定的发音。
二、文学的基石
1、史诗:对祖先英雄业绩的歌颂(含神话传说)《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奥德赛》)。
2、悲剧:古希腊的文学成就代表。悲剧之父---埃斯库罗期《被缚的普罗米修斯》;
索福克利斯《俄狄浦斯王》《安提戈涅》;欧里庇得斯《美狄亚》《特洛伊妇女》。
3、阿拉伯:《天方夜谭》(《一千零一夜》)
三、艺术
埃及---金字塔;希腊---帕台农神庙;罗马---圆形竞技场;法国---巴黎圣母院(哥特式建筑);沙特阿拉伯----麦加清真寺。

⑸ 八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_网络文库


链接里是你所需要的,希望有帮助,请采纳(‾◡◝)

⑹ 八年级历史(下)的重点内容

中国近代政治外交史
一:近代列强对华侵略(伴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
1、六次侵华战争:
鸦片战争:1840-1852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
资本主义世界: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完成,自由资本主义思潮。要求更多的原料和销售市场
中法战争:1883-1885
中日甲午战争:1894-1895
八国联军侵华:1900-1901
资本主义世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和完成,垄断资本主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度,由商品输出到资本输出。
日本侵华战争:1931-1945
资本主义世界: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一些资本主义国家走向法西斯道路,二战爆发,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补充:1901-1919:美日对华侵略加剧,一战期间日本独霸中国,欧洲列强无暇东顾
1919-1931:一战结束,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中国重新回到几个帝国主义共同支配的局面”

2、主要侵略方式
政治上:
A、侵占领土:英国:1842,〈南京条约〉香港岛,1860,〈北京条约〉九龙司地方 1898年《拓展香港界地专条》、《订租威海卫专条》强租新界和威海卫
俄国:瑷晖条约、北京条约、勘分西北界约记、改订条约以及以后的五个勘界议定书,共割占我国150余万领土。
日本:马关条约割占台湾、澎湖列岛、辽东半岛(后赎回)
德国:强租胶州湾
法国:强租广州湾
B、破坏中国主权(半殖民地性):
破坏贸易主权:通商口岸的开放
破坏关税主权:南京条约中的协定关税,马关条约中的免征内地税项,海关被帝国主义操纵近一个世纪。
司法主权:南京条约附件中的“领事裁判权”
C、干涉中国革命:组织洋枪队干涉太平天国运动,镇压义和团,干涉辛亥革命和大革命。
D、扶植代理:从1901年的以华制华扶植清政府,到扶植袁世凯,到北洋军阀时期扶植各个派系,再到扶植蒋介石政府
E、直接设立机构,傀儡政权: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联军委员会,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的联军司令部

经济上:赔款,南京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
商品输出,掠夺资源,扩大市场
资本输出,允许在内地开设工厂,产品免征内地税(马关条约)
取得在中国修筑铁路的特权(中法新约)

文化上:自由传教和奴化教育(主要是日本侵华战争)

二、中国人民的抗争和探索
(一) 农民阶级
1、 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
A、 以阶级矛盾为主,民族矛盾为副,反封建而且带有反侵略性质
B、 几个标志:金田起义(1851年)——东乡称王——永安建制(初具规模:1851年)——定都天京(正式建立政权1853年)——林凤翔、李开芳北伐——秦日纲东征(全盛时期1856年)——天京变乱(转折1856年秋)——陈玉成和李秀成防御——围攻天京——天京陷落(失败标志1864年)
C、 两个文件:天朝田亩制度(革命纲领,但是从来真正实行过)
资政新篇(不是农民革命实践的产物,不能反映农民最迫切的愿望和要求,但是表现了中国人民的有益探索)
D、意义:加速了清王朝和整个封建制度的衰落
反封建同时反侵略,和外国侵略者进行了大规模的武装斗争,打破了西方侵略者把中国迅速殖民化的企图
同中国以往的农民战争相比,要高出一筹,是几千年来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对后来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有深远影响
他们的首领主张与各国通商贸易,提出了第一个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
19世纪中叶,亚洲出现第一次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太平天国和亚洲各国人民的反殖民主义斗争,相互推动、影响,共同打击了西方殖民主义者

2、 义和团运动
A、 落后性:无稳定的领导核心,没有稳定的政权,没有革命纲领,只有一个口号,而且这个口号带有很大的局限性。
B、 进步性:明确的反帝性质。同帝国主义的英勇斗争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企图
认识:(暂缺)
(二) 地主阶级
1、 林则徐、魏源——新思想
背景:程朱理学的枷锁,民族危机的夹生,鸦片战争的失败
意义:启迪人们挣脱闭关锁国的牢笼,面对现实,放眼世界,认识世界,探索救国之路
2、 洋务派——洋务运动:
背景:内有农民起义,外有第二次鸦片战争。内忧外患
活动:创办军事工业、民用工业、筹划海防、创办新式教育
破产的标志和原因:甲午战争的失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
a 列强不希望中国富强,不会让中国掌握真正的先进技术,洋匠从中作梗
b 清政府内部的顽固派仇视洋务,百般阻挠和破坏
c 洋务运动缺乏一个健全有力的领导核心,仅凭地方上几个热心的巡抚总督去搞,力量分散有限
d 洋务运动仅仅希望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而不彻底变革封建制度就想让国家富强,这是它失败的根本原因

评价:引进了先进的技术和生产方式(机器生产)
一定程度上抵御了外来的侵略
培养一了批近代化的工人,实现了工业,军事,教育现代化的起步
为民族资产阶级产生提供了条件

(三) 民族资产阶级
1、 戊戌变法:19世纪末
背景:政治:中日甲午战争的失败,民族危机加剧。
经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壮大,登上历史舞台
思想: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产生的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王韬、郑观应),以及康梁维新思想
过程:1895年,公车上书(维新思想发展成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强学会(维新派形成的标志)——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施政纲领)——保国会(资产阶级政党性质)——颁布定国是诏(开始)——6.11到9.21“百日维新”
意义和评价: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要求发展资本主义实现君主立宪,符合历史发展趋势,具有进步意义
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激发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主意识
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提倡西学,主张兴民权,抨击封建思想文化,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教训:资产阶级的改良道路在 中国行不通,要发动广大的人民群众
失败的原因:客观:触犯了顽固势力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西方列强不希望中国走上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破坏改革
主观:缺乏反帝反封建的勇气;采取了改良的办法,寄希望于无实权的皇帝;寄希望于袁世凯和列强,脱离了广大的人民群众

2、 辛亥革命
准备:1894年,兴中会成立——1905年同盟会成立(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政党)——16字纲领以及三民主义——革命派和保皇派的论战(民主革命思想的进一步传播)
爆发:武昌起义——建立政权:成立湖北军政府,推举黎元洪为都督
发展:各省响应
结果:清朝的统治土崩瓦解;立宪派和旧官僚投机革命,革命潜伏着失败的危机——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意义:这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推翻了清政府以及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一些民主和自由,民主共和深入人心。
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无产阶级也壮大起来
对亚洲各国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失败原因:主观: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客观:中外反动势力勾结破坏革命
教训:必须发动和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彻底摧毁封建势力,实行土地制度的改革
不能幻想帝国主义的支持,不能封建势力妥协
资产阶级共和国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3、新文化运动
背景:政治:辛亥革命失败后,列强支持袁世凯称帝,加紧侵略中国。
经济:在一战期间,中国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在中国实行民主政治,发展资本主义
思想文化:随着性学堂的建立和留学风气的日盛,西方启蒙思想被进一步介绍到中国,辛亥革命使得民主共和深入人心。但是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为具有民主思想的知识分子不能容忍
内容:前期:三提倡三反对,民主科学
后期:李大钊举起社会主义的旗帜
意义:a、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人们的思想空前解放
b、中国知识分子在运动中受到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
c、对5.4运动的爆发,起到了宣传的作用
d、后期传播的社会主义思想,为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所接受作为拯救国家和改造社会的武器。
e、推动了文学的发展和繁荣
f、群众基础不足,过分肯定西方,否定东方
(四)无产阶级 这个我就不搞了,一个我自己不清楚,还有老师也没多说,大家自己看着办

中国近代经济史(主要是对民族资本主义的专题巩固)
一、近代六大经济形式
1、自然经济 2、官僚资本主义3、洋务经济 4、民族资本主义 5、外来资本主义 6、新民主经济

二、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和发展
产生:19世纪60-70年代
发展:90年代初
进一步发展:1912-1919
显著发展:20世纪30年代
被改造:1953——消失1956
1、 产生:(原因和条件):封建社会后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孕育
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分解自然经济,扩大了商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
有实力的商人和地主官僚投资近代企业
洋务运动的刺激
(特点):革命性和妥协性并存
(影响):使得中国的经济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促进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
使得中国阶级就够发生重大变化,产生了资产阶级,无产阶级队伍壮大
使得中国社会思想发生重大变化,资产阶级的思想组建成为中国社会思潮的主流
使得中国社会运动发生重大变化,资产阶级成为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力量,建立资本主义制度成为革命的主要目标

2、 初步发展:19世纪世纪末 中日甲午战争后
(条件):既然经济进一步的分解
清政府为了扩大税源,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影响):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兴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3、 进一步发展1912-1919
(背景:国内)辛亥革命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
南京临时政府奖励实业的法令
实业救国口号
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

(背景:国际)一战期间,帝国主义国家防所经济侵略(美日加剧)
(特征):轻工业为主,重工业很薄弱,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民族资本和外国资本相比,力量十分薄弱,这就决定了民族工业部能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
民族资本和封建自然经济相比,封建自然经济仍占绝对优势,使其发展都到极大的束缚
那时的民主工业是在一战期间,列强放松对中国侵略的空隙中,发展的,大战结束,列强卷土重来
(影响):在经济上,进一步瓦解了自然经济,在一定程度上抵御了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的侵略
在政治上,使无产阶级队伍壮大,为中国革命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奠定了基础
在思想上,促使资产阶级思想发展,为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奠定了基础

4、 国民政府统治前期:20世纪30年代
(特点):民族工业显著发展
官僚资本迅速膨胀
美国在华经济实力急剧增长

5、改造和消失:(等待整理中……)

阅读全文

与8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