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历史知识 > 对历史事件的感谢

对历史事件的感谢

发布时间:2021-02-08 00:26:58

㈠ 求一篇对历史的解读的文章,急啊!谢谢!

一位大明历史上最好的家长,一位历史最负责任的宰相老师,一位明朝最勤奋的学生皇上,一位最好的太监陪读。为什么在历经千辛万苦成就一番丰功伟业之后,那位勤奋的学生却成了明代历史上最贪婪的皇帝,并为明朝的最终覆灭埋下了种子?而面对这一切,那位最好的家长:“李太后”又为什么任由小万历昏庸无道而袖手旁观呢?那位从小陪万历读书,监督万历,忠心耿耿的陪读太监:“冯保”为什么会被发配南京,最后郁郁而终呢?究竟是谁策划了这个明朝最大的悲剧?而当中我们又该如何来认识和评价那位最负责任的老师,伟大的政治家?带着这一系列的问题,穿越400多年的时光,领略大明宰相张居正内心的孤独与悲凉......这便是郦波先生的新书《风雨张居正》所要给我们讲述的那段不为人知的历史与故事。
今天刚读完这本书,是部非常令人寻味的著作,不由得让人感叹历史真是有太多的遗憾,但历史也绝不相信假设。《风雨张居正》主要叙述了1572-1582十年间,张居正的万历新政,并详细介绍了张居正从小到大的学习生涯和政治生涯。读完这本书,我对那个推行考成法,一条鞭法,完成了清丈田亩,左有戚继光右有李成梁的张居正是敬佩不已。为什么值得人们景仰呢?我从七个方面简单说说

{张居正自小的不同寻常}从自大明王朝1471年以后,产生过三位闻名天下的天才儿童。一个是唐寅唐伯虎,一个是徐渭徐文长,另一位则是张居正。前两位都是文学造诣上的才子,而张居正则是在思维观点上有深度,看法独到的天才。 张居正13岁就有超出常人的理解力,在面对好友顾麟故意让他落榜这件事上就是很好的证明。第二次落榜则更有力的验证了他不是个泛泛之辈。

{张居正选择政治立场的坚决}当面临要在严嵩和徐阶两大对立集团之间必须做出选择的时候。严嵩看好他,他们也是朋友,张居正更随严嵩的话,便能顺利成章的平步青云。徐阶也非常器重张居正,他们亦师亦友,但徐阶集团的实力远不及宰相严嵩,甚至一直是被打压的。张居正清楚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严嵩是可以只手遮天,但他只是一个权臣。张居正是个把梦想放首位,以国富兵强为己任的人,他会跟随只在贪权的严嵩吗?他果断的选择了徐阶集团,并与自己的老师徐阶通过十几年的忍辱生涯,最终扳倒严嵩,逐步实现自己的梦想。

{张居正不成气候时的人际关系}张居正是徐阶集团的重要人物,而严嵩是与徐阶对立的。严嵩在位期间不断的打压徐阶集团,但他却从来不曾打压过张居正,当然,也不会提拔他。他们虽然政治立场不同,但依然是很好的朋友。

{张居正的用人之道}他重用不会处理官僚关系的戚继光,甚至为力保戚继光的地位而对他所在的地方进行官僚大换血。张居正提倡清廉节俭,但为国防着想,重用生活奢侈,极度贪财的李成梁。正因为这两个人,大明朝的半壁江山是固若金汤啊!而出于社稷的考虑,张居正担任内阁首府期间,没有重用过素有“明代包青天”之称的海瑞这个大清官。
{张居正在功与名之间的义无反顾}他只看重功名二字中的“功”,为完成一件利国利民的政策,从不因自己的名誉会受影响而动摇。这也因此为他死后的惨案埋下了最明显的伏笔。值得一说的是,他不在乎朝廷非议,与司礼监大太监冯保结好。而这件事却使明朝向来有宦官干政的现象在他掌权时期基本不存在。

{张居正君臣关系的处理}因为是小万历的老师,他一向对小万历要求严格,也得到了李太后的支持。万历朝前8年间,张居正和皇帝情同父子。但小皇帝是会长大的,而张居正明明知道这些,却因自己和李太后的家长式教育,而让这场出于善意的教育,最终变成了明代最大的悲剧。这也是张居正死后被抄家的直接原因。

{张居正的正气长存}死后被抄了家,一门十几口被活活饿死......张居正的后人在万历在位期间一直生活悲惨,但却依旧对大明忠心耿耿。这使得就连张居正以前政治上的对手也为之钦佩,并反过来替张居正辩护。要知道,万历朝时,谁为张居正说话谁就是得遭罪的!

张居正一生为国家做出的贡献太多了,我比较认同郦波先生的看法,如果没有张居正,可能早李志成60年,就有一个这样的人物出现。至于张居正死后,万历对他的一切惩处可以说让人愤懑。真的很想知道,万历在抄完张居正及其族人的家产,发现总共只有十万两时,会有怎么样的心情。这个在老师生前说着:“老师的功劳,我无以为报,只能好好照顾你的子女罢了!”的昏庸皇帝,就是这样看顾人家的子女了吗?张居正死不瞑目啊!我想他可能也想从棺材里爬出来对小万历说上一句:“请你告诉我,爱上你是我的错。也让我心甘情愿受折磨!”但历史,不相信假设!

㈡ 我急需一篇对中国近代史的某一历史事件或某一人物的评价。。,尽量要有参考资料,请帮忙注明,非常感谢,,

建议评价孙中山,辛亥革命
史料多

㈢ 急!!急!!求一篇对一件近代历史事件的评价的文章

基督教历史人物小传~近代篇~马礼逊 (Robert Morrison公元-1834)

远在十七世纪,曾有一位传教士范礼安数度尝试进入中国而告失败,在他临终前,遥望中国大陆发出沉痛的呼声:“石头啊!石头啊!你几时才为我主裂开呢?”
似乎“中国”这块巨石,惟有用自我牺牲和属灵智慧,才可把“它”摇撼。但谁能有如此勇气呢?马礼逊作到了!
马礼逊于一七八二年诞生于英国北部的一个小镇,幼年就聪颖超人,有极强的记忆力,曾于一夜间背下圣经中最长的一篇――诗篇一一九篇,并毫无错误。只可惜在青年时期所过的是一个荒唐的生活:酗酒、狂欢、放荡、污言秽语已习以为常。感谢神,使他不久便对这种生活厌了,十六岁的一天,他真正找到了人生的方向和意义。
廿余岁的马礼逊,忽然得到神的呼召:“去!向远方的中国人传福音。”这呼召简直把他吓一大跳,他说:“神啊!中国在哪里?我对它一无所知,你怎么会要我去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呢?”然而神的呼召是持续而坚定,毫无回转之余地。他只好立即开始前往中国的准备工作,首先须解决的是如何学习中文,他先祷告后才上街去,正好见到一位中国人迎面而来,他紧握那人之手,拜他为师,即刻开始了艰苦的中文学习,在完全没有辞典,没有任何语言学方法的协助下,实在极难,几次想中途而废,然而来自神的呼召与异象:“去!传福音给中国人。”形成一片紧锣密鼓,无法逃避,只好咬紧牙关,吞下泪水,对自己说:“为了神的呼召,为了向中国人传福音的异象,无论有多大困难,我都要学会中文。”马礼逊就是凭信靠神的心,去排除万难,走上献身为中国的道路。
在一八三四年以前,中英两国的关系完全由东印度公司垄断,为商业利益,东印度公司一向禁止宣教士搭船前往中国,更不准留居。马礼逊惟有先乘船到美国,辗转来到这块陌生的土地,迎接他的不是热烈的双手,乃是东印度驻澳门代表的冷酷警告,加上天主教神父们的妒忌,连在澳门居住也极困难,但马礼逊置之不理。
马礼逊既踏上中国,便入乡随俗,穿著中国式的服装,留长指甲,蓄着似“猪尾巴”的长辫子,吃中国饭菜。又因经济困窘,租了一货仓最下层的潮湿房间,空气混浊,家徒四壁,就在此地为中国开展了伟大的事业。
要感动中国这块巨石,马氏不但面对孤单冷漠,还有被驱逐出境之危险,况且澳门神父也虎视眈眈,在重重压力下,他只好加入东印度公司成为正式职员,使他没有一点时间去传福音;另方面,在英国的同胞对他的受聘并不谅解,认为他已放弃了宣教的使命。在此内外交迫下,不但他孤单痛苦的工作,更加上心灵熬炼,可是马礼逊一点也没有退缩,相反地,他是勇往直前。
本来在孤单的工作中,与玛丽 . 莫顿结婚可以令他稍有安慰,但依照清廷的定例,他的新婚妻子必须留在澳门,而马礼逊的公务亦使他一年中有半年要留住广州。马夫人身体很弱,再加上夫妻长期分离,使她心情抑郁寡欢,更不幸的是他们的长子一生下来便告夭折,使他们的心情更加痛苦,因而马夫人的身体越来越坏,只好带着女儿返回英国。一别六年,后再于澳门全家团聚,使马礼逊欢喜不已,只因公务缠身,不得不独自返回广州,不幸马夫人在同年不堪病魔缠身,死于澳门,马礼逊因而痛苦难言,岂料一年后他的挚友米怜亦离世回到天家,一连串的打击,令马礼逊悲痛莫名,他曾这样说“......我亲爱的玛丽既死,现在又加上了米怜......我并不埋怨......只是为了剩下我一人而深感寂寞,但上帝曾经支持起我的软弱......我希望将来我也死在我工作的地方。”他感情的丰富却增加了他的痛苦,以致常不住的呼喊:“......我的勇气与耐心,差不多已消丧殆尽了......这是一处极孤寂的场所,我希望到自由和可以享乐的地方....”他似乎已经软弱、灰心、甚至略带抱怨,然而终其一生他没有退缩,反而在货仓中完成了伟业。
虽然外国人购书悬为严禁,但为了多买一本书,多学一些中文字,甚至节衣缩食,多付几倍的价钱亦在所不计,他孜孜不倦的研习中文,终于给他带来了成果:“使徒行传”、“路加福音”先后译成中文,还有“真道回答”、“英华文法入门”、“中文法程”、中国第一本“华英字典”等,他更热心于英国设立一东方语文学校,力主在牛津与剑桥大学内设立中文讲座,又于马剌甲设立了第一所英华书院,以培育中文人才。
当然,在成功的背后,必定有一番辛酸血泪,为了印刷圣经及这些书籍,一方面时刻面临清廷深严禁令的威胁;另方面东印度公司因怕他这样做会违反禁令、影响中英贸易的进行,而把他撤职;最大的不幸,并不是闭关自守的清廷或东印度公司的百般阻拦,而是一群白蚁――原来他叫人刻成的书板,因怕被人发现而藏之于屋隅,却被白蚁蛀了大半,这无异是晴天霹雳,心中所受的打击,真是无可言喻!
马礼逊拼尽了他生命的全部,终于在一八三四年息下了世上的劳苦,他的遗体埋葬在澳门,诚如耶稣所说:“一粒麦子不落在地里死了,仍旧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结出许多子粒来。”马礼逊虽然死了,但是他的影响力却直透历史的层层帷幕。他自己曾说:“为完成这伟大的任务起见,我不怕长期工作,谢绝社交,持以耐心、毅力、镇静,及不偏激的判断.....惟希望以正确的思想、恭敬的态度、战战兢兢、小心翼翼,而期得免误传上帝之圣言。”
是的!马礼逊的确是一位把基督福音带来中国的先锋,他的英雄故事不是写在沙尘滚滚的战场上,而是写在一块充满敌意、猜忌、与孤寂痛苦的土地上,以他生命的血泪播种,以至于开花结实累累,怪不得每当我们提到这位已逝世百多年的传教士,都会肃然而生敬。

㈣ 请你举出祖国60年辉煌历史中一件最值得你骄傲的历史事件,并谈谈你对新中国60年发展历程的感想(300字)

奥运,你可知道中华民族盼了你整整一百年才把你盼来啊。这一百年间中华民族尽了100分的努力,但是确一次次的与你擦肩而过。这一百年间中华民族经历了太多苦难,承载了太多泪水:屈辱.凄哀.悲壮.遗憾……有太多的语言去形容,或,没有语言能形容。但是,中华民族却从未被吓到,亦不曾屈服。伟大的中华,以卓越的民族素质,执着的追求,历经沧桑而不衰,报警磨难而不到,以其铮铮傲骨巍然屹立与世界的东方。
时间如风,吹皱悠悠岁月。沧桑后的一百年,当微风再拂华夏时,中国便迎来了你。你的身上有着中华儿女太多的梦想,太多的希望。
看吧,看那海外游子眼中饱含的热泪;看吧,看中国人脸上绽放的笑靥。你可曾理解我们的激情?你可曾记否为我们你所做的一切?
但是,就在梦想传递的道路上,却有人想以你,来抹杀中国的辉煌,于是:谎言充斥着世界;不同的声音再次响起……可是你看到了:当你遇到阻挡时,是中国人在用自己的一切捍卫你;当有人企图把本该象征团结的你政治化时,又是中国人,为你筑起了一道道钢铁的城墙。这一切,希望你,也希望全世界——铭记。
谎言终究也叫“谎言”,正义终将战胜邪恶。中国人民将始终坚持“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因为中国人民深知:你承载的是世界的和平,世界的希望。
奥运,你看吧。梦想与希望的传递即将安全到达目的地!奥运,你看吧。看那中国人民心中燃烧的热情!奥运,你看吧。看那福娃脸上纯真的笑容!
奥运,也请你相信。相信梦与希望的终点将是友谊!相信燃烧的激情将会毁灭一切的谎言!相信福娃的笑容终将换来世界的祝福!
奥运,你向世人展示了团结的中国!
奥运,你向世界印证了辉煌的中国!
今天晚上,圣火即将点燃。精彩即将呈现。
祝福,祝福各国运动员。祝福,再次祝福中国运动员,我们相信,你们的捷报必将接踵而至。
今天晚上,我们告诉世界:We are ready!!!!!!!!!
今天晚上,我们告诉世界:中国圆梦了!

奥运会圆满结束,中国创造了奇迹。51金。给中华民族的百年梦想画上了句号。
每一个炎黄子孙都不会忘记,我们一同见证了第29届奥运会炽热的征程!每一个炎黄子孙都不会忘记,我们的昂首期盼的目光铸成了一副画卷,2008.8.8日,画卷展开,我们——已追逐了百年。
那天晚上,体操王子李宁点燃主火炬。熊熊的火光,唤起中华民族的百年记忆。唤起了中国人7年的记忆,唤起了中国人2008年的记忆。
有些事,在那一刻,我们已不愿再提起,因为今夜的北京,属于世界。
有些事,在那一刻,我们更不曾忘记,因为我们属于中国。
那天,北京洞穿历史,诠释梦想的意义。
那天,中国千山万水,圆了百年的梦境。
那天,曾经沧海桑田,我们永远铭记。

16天后,画卷合起。北京完成了历史意义。火炬缓缓熄灭,它印证了世界的中国。
16天,太多的回忆,太多的人,把奇迹洒在北京:菲尔普斯,博尔特,萨乌丁,中国体操男团,梦八,肖恩...
16天,太多的感动,太多的英雄,让人性散发光辉:伊拉克的运动员们,刘翔,史冬鹏,中国男篮,中国女曲,.........
太多的太多,值得我们回味。太多的太多,值得我们铭记!!!
每一个站在赛场上的都是英雄。
北京奥运会,唯一的污点就是
中国男足。你们真丢人。

http://user.qzone.qq.com/469635342?ADUIN=735612045&ADSESSION=1254483523&ADTAG=CLIENT.QQ.2389_FriendTip.0&ptlang=2052

㈤ 联系重大历史事件,感悟生活中的感恩的文章

感悟,抄感恩袭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YXXL200511003.htm

以助人为快乐之本。

㈥ 急求一篇历史课感受 300字 非常感谢!!

在历史课程改革过程中,面对新课标、新教材,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也回很多,怎样设计好每一个教案答,每一堂课?怎样处理好教材?设计什么样的探究问题,才能激发学生们积极的情感,有利于他们的终身发展?为什么自己的课堂效果不理想,达不到预期的目的?等等.

历史课程改革走进课堂后,给我们一线老师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结合近四年来的实践,我认为有几点比较好的解决方法:

1.教研活动少不了

许多问题需要大家在一起沟通交流,教研活动显得尤为重要。“众人拾柴火焰高”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要加强教师的协作精神、合作意识,共同探讨课改之路。

2.注重教学反思

反思是对课堂教学进行的批判性的总结。在教学中要时常反思自己,在反思中总结经验,才能逐步提高。

3.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历史课要求教师具有丰富的历史知识和相关的学科知识。“如果历史老师能在学生面前展示一种通晓古今中外,博识天文地理的人格魅力”,这对学生学习历史会有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我们要不断充实自己,更新知识,确立新的教学理念,改变历史陈年老酒的形象。

㈦ 有谁知道历史上的感恩故事

史记》说,韩信小时家中贫寒,父母双亡。他虽然用功读书、拼命习武,然而,挣钱的本事却一个也不会。迫不得已,他只好到别人家吃“白食”。为此常遭别人冷眼。韩信咽不下这口气,就来到淮水边垂钓,用鱼换饭吃,经常饥一顿饱一顿。淮水边上有个老奶奶为人家漂洗纱絮,人称“漂母”。她见韩信挨饿挺可怜,就把自己带的饭分一半给他吃。天天如此,从未间断,韩信发誓要报答漂母之恩。韩信被封为“淮阴侯”后对漂母分食之恩始终没忘,派人四处寻找,最后以千金相赠。这就是“一饭千金”成语的来历。

我的手指还能活动;
我的大脑还能思维;
我有终生追求的理想;
我有爱我和我爱着的亲人与朋友。
“霍金先生,卢伽雷病已经将你永久固定在轮椅上,你不认为命运让你失去很多的出路吗?”在一次学术报告后,一名记者对数学大师提出这样的问题。大师的脸上充满微笑,用他还能活动的3根手指,艰难地叩击键盘后,显示屏上出现了上面四段文字。
3根手指和一个能思维的大脑是霍金身上惟一能动的部件。这个人生的斗士,这个智慧的英雄,除了他超人的意志之外还靠什么?靠的是爱,还靠的是高科技。没有爱他的人的照顾,卢伽雷病是不会让他活到今天的,也许他在生病之初就与世长辞了。奥斯特洛夫斯基全身不能动弹,但可以说话,才得以口述完成他的巨著。我国史学大师陈寅恪的巨著《柳如是别传》和著名哲学家冯友兰的巨著《中国哲学史新编》,也都是著者在双目失明或双目视物不清的情况下全凭口述而“写”出来的。
可霍金只有仅仅3根能微弱活动的手指和一双不会说话的眼睛,没有计算机,他怎么去表达他的思想;还能将他的智慧发挥出来吗?没有发达的医学,他仅仅能活动的3根手指如何总能动弹?没有强大的经济支持,他微弱的3根手指又如何能产生伟大的学问?成功的喜悦,胜利的光环,常常会令人忘乎所以,但是,我们永远不应该忘记那些帮助过自己的人。
所以,这个如今完全可以骄傲地面对人生的人,他在回答完那位记者的提问后,又艰难地打出了第五句话:“对了,我还有一颗感恩的心!”

在感恩的历史长河中,流淌着多少古今中外名人感恩的小故事。古有小黄香在寒冷的冬天,先用自己的体温暖了席子,才让父亲睡到温暖的床上;今有伟人毛主席,邀请他的老师参加开国大典;朱总司令蹲下身,亲自为妈妈洗脚。还有居里夫人,寄去机票,让她的小学老师欧班老师来参加镭研究所的落成典礼,居里夫人还亲自把老师送上主席台。伟人之所以伟大,名人之所以成为名人,是因为他们都拥有美好的心理品质——感恩。

毛泽东谢师:毛主席说,先生你20年前是我的先生,你今天还是我的先生,你20年后仍将是我的先生!

忠狗送信记——灵犬黄耳
让狼舔舔你的手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从前,我一直不这样认为,我觉得所有一切应该是命中注定或上苍所赐,我和所有红尘中的男男女女一样,多了一颗抱怨的心。那日,去北京探访一位大书画家,之前早就听说过他的名字,简直是如雷贯耳,以为这等人物一定高傲尊贵,因为,他的一张画可以卖到几万。去的时候,朋友介绍他苦难的历史,说“文革”中差点儿死掉,但终于隐忍地活了下来。那时,他养菊花:妻子死了,儿女上山下乡了,他每天对着菊花说话,有菊相陪,他活了下来。我觉得这种历经了沧海桑田的人一定寡言,或者,喜欢独处沉默。但一切恰恰相反。开了门,先看到他和蔼可亲的笑,然后说早泡好了铁观音等待着我们呢。屋里有很多只猫,狗和兰花的清香,他笑着说,“全是我闺女和儿子,一点儿也不乖,天天缠着我。”那些书法和绘画作品,有的还有猫爪子印。那可是价值几万的东西。他叫着它们的名字:“花花,娇娇,爸爸有客人,去那边玩。”我“扑哧”就笑了,这样可爱的老人!难怪人家叫他老顽童啊。我名字中有个莲字,他说,“莲”字好啊,出污泥而不染,来,我送你一个“莲”字。他的字价值倾城,我岂敢要?他却说,别嫌不好,算我们初次见面的礼物。我感动得不知说什么好。阳台上,有盛开的各式各样的花,全是他养的,还有几只并不名贵的乌;屋里,播放着张火丁的《春闺梦》。他说,下个月火丁在长安大戏院上演《春闺梦》,喜欢吗?喜欢我就等你们一起看。问他怎么会有这样的心情?他只两个字回答我:“感恩。”“一切已经很好了,”他说,…文革’中没有死,而且生活越来越好,现在可以听到小乌叫,看到小猫小狗围绕,可以闻到兰花的香,讨画的人越来越多,活着是多么有意思的事情。”“已经很好了?“受了很多的苦却说已经很好,讨画的人多也好?放别人,烦也烦死了。中午请他去外面吃饭,朋友带了一万块钱,准备去王府吃。但是他说:”不去,没那个必要,你们实在不理解我。”他转过头问我,”姑娘,会做手擀面吗?”“当然会。“我说。“那好,中午咱吃面条!”你相信吗?在老书法家的家里我亲自操刀上阵,一个小时之后吃上了热乎乎的面条!外面春光正好,屋里乌语花香。猫和狗在周围来回溜达着,老书法家时不时哼一段马派京剧,那是一个多么美妙的下午,我好像听到了禅意,看到了芬芳。想想自己,每天忙些什么,名?利?房子?车子?永远在嫌钱挣得太少,永远嫌名气还不够大,永远在抱怨生活给予的不慷慨,永远在说别人在亏欠自己。老者告诉我,不懂得感恩的人不知道幸福的滋味。老者还给我讲了感恩节的来历:1620年,一些饱受宗教迫害的清教徒,乘坐“五月花”号船去北美新大陆寻求宗教自由。他们在海上颠簸折腾了两个月之后,终于在酷寒的十一月里,在现在的马萨诸塞州的普里茅斯登陆。在第一个冬天,半数以上的移民都死于饥饿和传染病。活下来的人们生活十分艰难,他们在第一个春季开始播种。为了生存,整个夏天他们都祈祷上帝保佑并热切地盼望着丰收的到来,因为他们深知秋天的收获决定了他们的生死存亡。后来,庄稼终于获得了丰收。大家非常感激上帝的恩典,决定要选一个日子来永远纪念。感恩节是美利坚一个不折不扣的最地道的国定假日。在这一天,具有各种信仰和各种背景的美国人,共同为他们一年来所受到的上苍的恩典表示感谢,虔诚地祈求上帝继续赐福。可是,大多时候,我们却少了一颗感恩的心!总是嫌钱赚得不够多,官升得不够快,爱情不够浪漫,房子住得太小了,车子应该换了,同学有的当上了处长,朋友有的赚了千万……总在拿别人的长处和自己的短处比。其实,和自己比呢,十年前我没有爱情,现在我有了;十年前我住单位宿舍,现在我住130平米的宅子,而且是这个城市中最贵的房子;我虽然没有宝马良驹,可骑自行车上班我又环保又锻炼了身体;我虽然没有当多大官,可在单位中人缘挺好;我虽然没有传世之作,可也出了七八本书……原来我这么幸福!不懂得感恩的人怎么会懂得幸福?老人说得多对啊。如果没有感恩的心,他能活到现在吗?和他同时代受重创的人有的自杀有的早逝,只有他,如一株顽强的草一样生长着!如果不懂得感恩他会画出那么好的画吗?会写出那么灵动飘逸的字吗?那得要有一颗大气的慈悲的心才行啊!不然,那些猫爪抓了他的画还不得被剁了爪子?可是他只是说它们,太不乖了。好像说着自己调皮的孩子。是的,感恩是生活中的大智慧。有了感恩的心,一花、一草,一树,一木、一嗔笑、一落泪、一心酸,一动情……人世间,看花倾城,看叶倾国,那红尘中小小的善和好,足以打动冷漠的心。常怀感恩之心,便不多言回报,只问了耕耘,感谢上苍给了你这么鲜活的生命,慈爱的父母,手心手背的兄妹,纯粹的爱情、美好的生活……这生活中的感恩,多一分付出,便多了一分欣喜。感恩之心使我们能够知道生活的苦与甜;感恩之心又足以稀释我们心中曾经的积怨和愤恨,并且让它慢慢云淡风轻;感恩之心还让我们生活在自己宁静的世界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用干净的眼神看待世界,用纯粹的心灵面对生活,用一颗善感的心去贴近生活,用我们丰富的内心之水,去调和生活调色板中的色彩。这样,生活的色彩才不会凝固,才是流动的,鲜活的、跳跃的,而我和你,才会活得如此禅意,如此芬芳。拥有感恩的心,会看到生活细微处的美妙和动人,会听到风在空气里流动的音乐,会等待着春天到来,会期盼着一个约会,会想念远方的朋友,会在突然的刹那就轻轻笑了,因为,你懂得,生活原本十分美妙,而感恩,是一件幸福的事情。而我翻看这本《感恩故事全集》,处处动人,字字珠玑,给我爱的慰藉,点亮了感恩的心,让我心自成林;意自达境。所以,来读《感恩故事全集》吧,那一个个感恩的小故事,是一颗颗敏感而善良的心,为我们奏出了动人的音符。那动人的音符、旋律只有一个——爱和感恩!"
.....................................
感恩的故事 [阅读:1246]

这是一首歌曲背后的故事:

一个天生失语的小女孩,从小和妈妈相依为命。在她们贫穷的家里,妈妈每天辛苦工作回来后给她带一块小小的年
糕,是她最大的快乐。

有一天,下着很大的雨,已经过了晚饭时间了,妈妈却还没有回来。天,越来越黑,雨,越下越大,小女孩决定顺
着妈妈每天回来的路自己去找妈妈。当她看见妈妈的时候,妈妈手里拿一块小小的年糕倒在路旁,已经永远的离
开了她。

雨一直在下,小女孩也不知哭了多久。她知道妈妈再也不会醒来,现在就只剩下她自己。妈妈的眼睛为什么不闭上
呢?她是因为不放心她吗?她突然明白了自己该怎样做。于是擦干眼泪,决定用自己的语言来告诉妈妈她一定会好
好地活着,让妈妈放心地走……

小女孩就在雨中一遍一遍用手语做着这首《感恩的心》,泪水和雨水混在一起,从她小小的却写满坚强的脸上滑过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花开花落,我一样会珍惜",她站在雨中不停歇地做着,一直到妈妈的眼睛终于闭上……

当流着泪听完这个故事,又反反复复的听着这首歌的时候,我突然想到了天下有多少这样的父母,在默默的为儿
女付出一切。而天下又有多少这样的儿女,能够感恩于亲人这样一颗爱心!而做为一个人,生活给予我们的又
不仅仅是来自于亲人的爱,那我们是否都怀有一颗感恩的心来面对?

从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的这一刻起,我们便拥有了太多!父母给了我们生命和健康!兄弟姐妹给了我们欢乐和亲
情!老师给了我们知识和关爱!朋友给了我们友谊和信任!

当我们感受一缕晨风,听见一声鸟鸣,触摸一滴露珠,那是来自于大自然赋予我们的愉悦!当我们迎来新一
轮朝阳,目送夕阳西下,那是时光丰富了我们的生命!甚至,当我们承受了一次风雨,走过了一段泥泞,那是生
活给了我们战胜的勇气……

这一切,都需要我们用一颗感恩的心去微笑面对!学会了感恩,我们便拥有了快乐,拥有了幸福,也拥有了
力量!我们才不会在生活中轻言放弃,勇往直前!

而正如一位名作家所言,"感恩,不应该止于心,而应该止于口"。所以,让我们把感恩的话语说出来,对我们的
亲人,对我们的朋友和老师,还要对我们的生活,哪怕是一次磨难,我们也要微笑的说一声"谢谢!"。我们都要
深情的为他们唱一曲《 感恩的心 》!

无论命运昨天今天给了我们什么,也不要考虑明天又会给我们什么。
毕竟他给我们了,即使给的不是我们想要的……感恩的心,感谢命运,花开花落我一样会珍惜……

感恩的心

㈧ 感恩的历史故事

《史记》说,韩信常到淮水边垂钓,用鱼换饭吃,经常饥一顿饱一顿。淮专水边上有个属老奶奶为人家漂洗纱絮,人称“漂母”。她见韩信挨饿挺可怜,就把自己带的饭分一半给他吃。天天如此,从未间断,韩信发誓要报答漂母之恩。韩信被封为“淮阴侯”后对漂母分食之恩始终没忘,派人四处寻找,最后以千金相赠。

㈨ 感恩为话题的历史故事

1、“一饭千金”这个成语你应该听说过吧!它出自《史记》里面的《淮阴侯列传》。
故事是这样的:韩信小时家中贫寒,父母双亡。他虽然用功读书、拼命习武,然而,挣钱的本事却一个也不会。迫不得已,他只好到别人家吃“白食”。为此常遭别人冷眼。韩信咽不下这口气,就来到淮水边垂钓,用鱼换饭吃,经常饥一顿饱一顿。淮水边上有个老奶奶为人家漂洗纱絮,人称“漂母”。她见韩信挨饿挺可怜,就把自己带的饭分一半给他吃。天天如此,从未间断,韩信感激不尽,说:“吾必有以重报母!”后来韩信被封为“淮阴侯”,对当初漂母分食之恩始终没忘,派人四处寻找,最后以千金相赠。这就是“一饭千金”成语的来历。
2、至于《战国策》,我觉得里面没有什么感恩的故事。但是里面有一句话,我一直记忆犹新,是这么说的:“人之有德与我也,不可忘也;吾之有德与他,不可不忘也。”

希望能够帮到你啦!~O(∩_∩)O~~~

㈩ 历史人物的感恩事迹

司马迁
(公元前145年—公元前90年)

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西南靠近龙门。所以司马迁自称"迁生龙门"《太史公自序》龙门,龙门山,很有名气。传说大禹曾在龙门开山治水。龙门山的南面是黄河。司马迁的家正好在黄河、龙门之间。当地名胜古迹很多。司马迁从小在饱览山河名胜的同时,也有机会听到许多历史传说和故事。)人。生于汉景帝中元五年(公元前145),一说生于汉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卒于公元前87年,48岁终。现司马迁墓祠,在韩城市城南10公里芝川镇南门外,位于黄河西岸的梁山东麓,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司马迁10岁开始学习古文书传。20岁时,从京师长安南下漫游,足迹遍及江淮流域和中原地区,所到之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元封三年(前108),司马迁继承其父司马谈之职,任太史令,此后,司马迁开始撰写《史记》。后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获罪下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继续发愤著书,终于在公元前91年完成了《史记》的撰写。人称其书为《太史公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对后世史学影响深远.
司马迁还撰有《报任安书》,记述了他下狱受刑的经过和著书的抱负,为历代传颂。

这样可以么?

阅读全文

与对历史事件的感谢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