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八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_网络文库
链接里是你所需要的,希望有帮助,请采纳(‾◡◝)
② 初二历史下册知识点
1.开国大典的时间,地点,意义。
2抗美援朝胜利的原因,意义。
3土地改革原因,时回间,意义,这答也是简答题之一。
4五一计划的目的和成就。
5,三大改造也比较重要。
6,是党的左倾错误,这是重点。
7文化大革命是一定要考的。
8邓小平的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改革开放,国有企业改革。
9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第十五届会议的重点内容。
③ 浙教版初二下历史知识点汇总与整理
这不是浙教版提纲,不过劝你参考参考
初二历史(下)复习提纲
(提纲经供参考,书本为准,★是重要部分,☆是半重要部分)
1.1949年9月,在北平召开的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决定了新中国的国家象征有: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北京,采用公元纪年为纪年方法。在首都天安门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
2、国旗的象征意义是:红色象征革命,大五角星象征中国共产党,小五角星象征各行各业革命人民,小星围着大星象征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人民大团结。
3、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重要文件简称《共同纲领》,起到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4.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首次会议决定以“共同纲领”为中央人民政府的施政方针,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
5.1949年10月1日,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开国大典,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了。
★6.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国内意义)
(2)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国际意义)
☆7.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着中国大陆获得统一。西藏和平解放的意义是:使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实现了各族人民大团结。
★8.1950年,中国出兵朝鲜的目的是: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抗美援朝的中国军队叫中国人民志愿军,总司令员是彭德怀。
9.因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发扬高度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所以被誉为“最可爱的人”。
10、1953年7月,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抗美援朝战争胜利。
11. “土改”的原因是:新中国成立后,占全国三亿多人口的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地主、富农凭借占有的土地,残酷剥削和压迫农民,这种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
12.“土改”过程:①1950—1952年底,我国进行了土地改革,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②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13.土地改革的意义: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在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14.50年代“土改”的特点:注意保存富农经济、在政治上中立富农。1942年“土改”保留地主土地所有制;1947年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
★15. “一五计划”的时间是1953—1957年,“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的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的培养建设人才。
☆16.通过“一五计划”,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17.1954年9月一届人大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利属于人民。这部宪法成为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18.三大改造的实施办法:①农业、手工业实行合作化(即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②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公私合营(由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按当时资本家的资本发给定息,实现了和平过渡,这是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创造性政策)。
19.三大改造的时间是1953年—1956年。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三大改造完成),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0.三大改造的意义: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1.1956年,中共八大召开,这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大会指出当前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22、1958年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的主要内容是: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23.“左”的错误在全国各地严重泛滥开来的主要标志是: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左”错误的做法(或现象)有:“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24.“文化大革命”的起因是:20世纪60年代中期,毛泽东错误的认为,党中央出了修正主义,党和国家面临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于是他决定发动“文化大革命”,目的是为了防止资本主义复辟,
25、文化大革命的领导机构是:“中央文革小组”
26.在文化大革命中,形成了两个反革命集团:林彪反革命集团和江青反革命集团。林彪反革命集团覆灭的标志是:九一三事件(1971年)。江青反革命集团的覆灭(1976年),标志着文化大革命的结束。
27.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思想界展开了一场大讨论。它的起因是:当时中共中央的主要领导人仍然坚持“左”的指导思想,提出“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即“两个凡是”的方针。②它的结果是得出: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③它的意义是:这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以后的拨乱反正工作扫清了障碍,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也为打开改革开放新局面作好了思想准备。
★28.1978年底,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这次会议的内容有:①思想上: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②政治上: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③组织上: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
29.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30.1982年,我国颁布了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新时期一部比较完善的宪法。
31.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改革先从农村开始,在农村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从1985年起,改革也在城市全面展开,重点是国有企业的改革。
32.国企改革内容有:①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②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③实行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33.在大中型企业推行公司制、股份制;对小型企业采取改组、联合等多种形式。
★34、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对外开放也开始起步,逐步形成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大致过程是:第一步,1980年,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四个经济特区。(后增设海南经济特区—最大的经济特区)第二步,建立广州、上海等14个沿海开放城市。第三步,建立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厦漳泉三角区、环渤海地区等沿海经济开放区,(后增设上海浦东开发区)第四步,内地。
35、中国的改革开放,是在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的领导下进行的,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在1982年党的十二大上,邓小平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后逐步形成了邓小平理论。
★36.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形成的过程:①1982年,中共12大上,邓小平明确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②1987年,中共13大上,他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③1992年,中共14大上,高度评价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④1997年,中共15大上,把邓小平理论写入了党章,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37、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提出“四项基本原则”的原因:出现了资产阶级自由化问题。“四项基本原则”的四个“必须坚持”是:共产党的领导、社会主义道路、 人民民主专政、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四项基本原则”不仅是我们的立国之本,也是实现现代化的基本前提。
★38、中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间形成了相互依存、不可分离的关系,并逐步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格局。国家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后又实施西部大开发。
★39、在国家的统一问题上,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成功解决了香港、澳门问题。1984年,中英两国正式签署联合声明,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将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设立香港特别行政区。1987年,中葡两国政府也签署联合声明,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将于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设立澳门特别行政区。
☆40、“一国两制”的含义:就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简称,指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个统一主权的国家里,以祖国统一为前提,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地区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41、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历史意义: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标志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42、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为了解决台湾问题提出的方针:A. 建国初期:明确提出要解放台湾; B. 20世纪50 年代中期:确立了争取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的思想; C. 改革开放以后:确立了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并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1992年,台湾“海基会”和大陆“海协会”达成“九二共识”——“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1993年,两会举行“汪辜会谈”,两岸关系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
☆43、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支海军是——华东军区海军,目前,我国海军部队有:北海舰队、东海舰队和南海舰队。人民空军是在陆军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1957年,中国开始组建战略导弹部队,战略导弹部队的主要任务是核反击。
☆44、新中国建立后,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苏联是第一批十七个国家中第一个与我国建交的国家。
★45、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按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时发表联合声明,双方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具体内容是: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意义是: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现在已经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46、1955年,周恩来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这是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万隆会议的主题是:讨论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和亚非国家发展问题。
★47、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国际形势的变化,中美关系出现了转机。1971年基辛格秘密访华。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双方在上海签署了《中美联合公报》(又称《上海公报》)。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48、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恢复中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
☆49、1972年,中日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50、2001年,我国在上海成功举办了中国迄今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亚太经合组织会议(即APEC会议)。
51、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取得的科学技术成就主要有: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1966年,核导弹试验成功;1970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成为继苏联、美国、法国、日本之后。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1999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艘无人飞船“神舟一号”;1973年,我国水稻专家袁隆平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被称为“东方魔稻”的籼型杂交水稻,提出了水稻杂交新理论,实现了水稻育种的历史性突破。袁隆平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52、为跟踪世界战略性高科技发展,我国提出了“863计划”,在《863计划纲要》里,选择发展的高科技领域有: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和海洋技术共八个领域。
53、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教育事业有了很大发展,党和政府尤其重视基础教育的发展,1986年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到2000年,全国基本上实现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20世纪90年代以来,党和政府实施“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提出“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九年义务教育作为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并要求实施素质教育。
54、1956年,中国在文学艺术方面提出了“百花开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文学艺术有了巨大发展。在体育事业上,从乒乓球队开始,中国的运动员走出国门,赢得了世界的瞻目;从射击运动起,中国运动员在奥林匹克运动会上不断夺得金牌,连连刷新世界纪录。1990年,中国首次成功地举办了亚洲运动会,2008年,中国将举办世界奥林匹克运动。
④ 初中八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 侵略与反抗
一、西方列强发动的侵略战争
一 鸦片战争(.6—1842.8)
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
⑵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借口(直接原因、导火线):林则徐虎门销烟。
⑶鸦片战争爆发标志:1840年6月,英国舰队开到广东海面,进行挑衅,鸦片战争爆发。
⑷1841年初,英军占领香港岛。
⑸1842年8月,中国签订近代第一个不平等的条约──中英《南京条约》。
内容:割香港岛给英国(使中国丧失领土主权);赔款2 100万元(增加了人民的负担);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有利于外国资本主义的商品输出);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有利于外国资本主义的商品输出,同时也使中国丧失关税主权)。
⑹影响(危害):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⑺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主要是因为中国的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根本变化。
⑻“落后就要挨打”是鸦片战争失败的深刻历史教训。
⑼中国在鸦片战争中失败的原因:
主观上:①清政府政治腐败;②中国封建经济落后;
③中国军事技术和装备落后;④清朝统治集团军事指挥失当。
客观上:英国处于资本主义上升时期,资本主义经济发达,力量雄厚,科技先进。
根本原因: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不能对抗新兴的资本主义。
二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0—1860.10)
⑴发动者: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两国为帮凶。
⑵火烧圆明园: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争先恐后,掠夺珍宝。为掩人耳目,又放火焚烧。
⑶1858年中俄《瑷珲条约》,割占中国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6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⑷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割占中国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约4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⑸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1864年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共割占中国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44万多平方公里的领土。
⑹19世纪80年代中俄《改订条约》以及以后五个勘界议定书,共割占中国西北部7万多平方公里。
⑺影响(危害):第二次鸦片战争进一步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帝国主义势力从沿海深入到我国长江流域。
三 左宗堂收复新疆
⑴19世纪60至70年代,英国和俄国虎视眈眈地想争夺新疆。1865年,阿古柏率军侵入新疆。1871年,俄国还直接出兵侵占了新疆的伊犁地区。
⑵1875年,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1876年,左宗棠率军分三路进入新疆。他采取“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于1878年收复除伊犁以外的新疆地区。后来,中俄两国签订条约,中国收回伊犁。
⑶为加强西北边疆的管理和防务,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在新疆设立行省,有利于新疆的开发和建设,有利于西北边防的巩固。
(四)甲午中日战争 (1894.7—1895.4)
⑴日本发动战争目的(原因):为实现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梦想。
⑵黄海大战:1894年9月,北洋舰队在黄海大东沟遭到日本舰队袭击。
⑶威海卫战役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⑷1895年4月,李鸿章和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日《马关条约》。
主要内容: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进一步破坏了中国主权的完整);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进一步增加了人民的负担和清政府的财政危机);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进一步掠夺了中国的原料和廉价的劳动力,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增辟通商口岸(苏州、杭州、沙市、重庆,使帝国主义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等。
影响:中日《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⑸《马关条约》中“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更有利于日本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反映了列强侵略中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⑹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的根本原因:清政府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军备不足,装备落后。
(五)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
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
1900年6月,为镇压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英﹑美﹑俄﹑日﹑法﹑德﹑意﹑奥(指奥匈帝国)八国联军在英国海军司令西摩尔的率领下,从大沽经天津向北京进犯。1900年8月中旬,八国联军侵占北京,到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充分暴露了帝国主义列强的凶恶本质。
⑵1901年清政府被迫同英、美、俄、日、法、德、意、奥等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主要内容:①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
②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③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④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影响(严重危害):《辛丑条约》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的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⑶《辛丑条约》是赔款最多的条约。
⑷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说明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清廷已成“洋廷”)。
从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得到启示:
落后就要挨打,只有国家强盛才能维护领土的完整和主权的独立;清政府腐败无能;帝国主义本质是侵略;中国近代是一部屈辱史、斗争史。
二、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
一 民族英雄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避趋之。”
⑴林则徐禁烟原因:鸦片的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
⑵鸦片输入的危害:①白银外流;②银价上涨;③腐蚀封建统治机构;④毒害中国人民身心健康。
⑶青少年对毒品应持态度:珍爱生命,拒绝毒品,远离毒品,进行力所能及的宣传活动;依法律己,决不吸食、注射毒品;积极同各类毒品犯罪行为作斗争。
⑷林则徐的主要活动:上书道光帝,要求严禁鸦片;派人暗访密查,缉拿烟贩;强迫外商交出鸦片;虎门销烟;加强海防,积极防御。
⑸虎门销烟史实及意义:
1839年6月3日,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全部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6月25日才销毁完毕。
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⑹评价林则徐: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二 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⑴1851年,农民革命领袖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
⑵1853年,太平军占领南京,把南京改名为天京,定为都城,建立起与清朝对峙的政权。
⑶为推翻清朝统治,太平天国派军队北伐和西征。
⑷1860年,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成立了“洋枪队”,由美国人华尔统领。
⑸1862年9月,在慈溪的战斗中,太平军击毙洋枪队头目华尔,严惩了洋枪队。
⑹1864年,由于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天京陷落,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被镇压下去。
四 民族英雄邓世昌
⑴邓世昌在黄海大战中冲锋向前,壮烈殉国。
⑵“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这副挽联是为了悼念民族英雄邓世昌。
五 义和团运动
⑴从1898年起,活跃在山东的民间组织义和团,掀起了反帝爱国运动。1900年春,义和团运动发展到京津地区。斗争矛头直指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⑵八国联军侵华,义和团奋勇抵抗,在廊坊一带把侵略军围困。经过激烈战斗,侵略军死伤多人,狼狈逃回天津。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探索
概述:中国近代史是一部民族探索史,是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救亡图存不断探索的历史。地主阶级、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由于自身的阶级局限性,都不能提出科学的革命纲领,始终没有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救国道路,都没有使中国走上近代化道路,当然也没能改变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这也说明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不能改变中国的命运,也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对四次近代化探索联系和区别的理解
1.联系:都是先进的中国人探索中国近代化的努力。
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戊戌变法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而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促进资本主义发展,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而新文化运动在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和政治制度以后又一个层次的学习,即学习西方思想文化。
2.区别:洋务运动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都反对封建主义,主张发展资本主义,但戊戌变法采用的是改良的方式要建立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辛亥革命是采用暴力革命方式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3.探索的经历:从学习西方军事技术到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
第六课 洋务运动
1.运动时间: 19世纪60-90年代
2.阶级派别:地主阶级洋务派
3.代表人物:①中央——奕欣;②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4.运动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内外交困。
5.运动目的: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强兵富国,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统治。
6.运动口号:“自强”(前期) “求富”(后期) 主张:师夷长技
7.内容:⑴前期: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如:安庆内军械所(1861年曾国藩创办,洋务派创办的第一个工业,中国近代第一个兵工厂),江南制造总局(1865年曾国藩、李鸿章创办,洋务派开办的最大的近代军事工业),福州船政局(1866年左宗棠创办,当时远东第一大船厂)。
⑵后期:创办近代民用工业。如:轮船招商局(1872年李鸿章创办),汉阳铁厂(1890年张之洞创办,中国近代第一个钢铁企业),湖北织布局(1889年张之洞创办)。
⑶筹划海防,创办海军:南洋、北洋、福建三支海军。时间:19世纪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
⑷创办新式学堂,培养新式人才:京师同文馆(1862年奕创办)——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中国近代第一所新式学堂。
目的:为适应中外交涉,开展洋务运动的需要。
8.失败根本原因:只学习西方先进技术而没有触动封建制度,布新而没有除旧。
9.失败标志: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军队全军覆没,洋务运动随之破产。
10.运动性质: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11.评价:洋务运动发生在中国近代社会新旧交替的特殊历史阶段中,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洋务派的主观目的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而不是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它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化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开端。
第七课 戊戌变法
1.运动时间:1895年~1898年(维新变法)
2.领导阶级:资产阶级维新派
3.领导人物:康有为和梁启超等人。
4.政治主张:兴民权,发展资本主义;建立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政权;救亡图存。
5.活动:⑴拉开序幕:1895年公车上书。
⑵创办刊物:《万国公报》后改为《中外纪闻》。
⑶政治团体:强学会。 形成标志:把《万国公报》改为《中外纪闻》,作为强学会机关报发行。
⑷实施变法。
6. 百日维新(又称“戊戌变法”,1898年6月-9月)──维新变法高潮
内容:政治上: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
经济上: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思想文化上: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军事上:训练新式军队。
7.性质: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8.结果:被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镇压而失败。
9.失败原因:由于民族资产阶级自身的软弱性,妥协性。缺乏反帝反封建的勇气,脱离人民群众,只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变法触动了顽固派的利益,遭到了顽固派的破坏。
10.意义: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有利于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有利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参与政权,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为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11.教训: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行不通。
⑤ 初二下学期历史知识点
初二下学期历史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第1课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1、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内容:
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隆重举行,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大会决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北京,采用公元纪年。大会还决定在首都天安门广场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以表示对革命先烈的无限崇敬和缅怀。
2、10月1日下午2时,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在中南海勤政殿举行首次会议,政府领导人宣布就职,会议决定以“共同纲领”为中央人民政府的施政方针,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国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
3、开国大典:时间:10月1日下午
过程:毛泽东等国家领导人登上天安门城楼,首都30万军民齐集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开国大典。毛泽东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他亲自按动电钮,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冉冉升起。这时,乐队奏起《义勇军进行曲》,54门礼炮齐鸣28响。广场上响起暴风雨般的欢呼声,欢庆新中国的诞生。毛泽东宣读了中央人民政府公告,宣布,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的唯一合法政府。接着,盛大的阅兵式和群众游行开始。
4、国内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
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丽花丝,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
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世界意义: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
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战争。
5、西藏和平解放: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以阿沛•阿旺晋美为首席代表的代表团到达
北京,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双方达成了和平解放西藏的协议,西藏获得和平解放。至此,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第2课 最可爱的人
1、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美国派兵侵略朝鲜。以美军为主的 所谓“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一直打到中国边境鸭绿江边;美军飞机入侵中国领空,轰炸扫射中国东北边境城市;美国第七舰队入侵中国台湾海峡,组织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美国的侵略活动严重威胁中国的安全。
2、 朝鲜请求中国政府派兵援助。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1950年10月,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同朝鲜军民一起抗击美国侵略者。
3、 中国人名志愿军同朝鲜军民并肩作战,连续发动五次大规模战役。五战五捷,把美国侵略军赶回到“三八线”附近。
4、 黄继光:上甘岭战役中的一位战斗英雄。他在一次战斗中,用身躯堵住敌人的机枪射口,掩护战友夺回阵地。
5、 邱少云:在上甘岭战役同时, 邱少云为了保证战斗的胜利和潜伏部队的安全,他严守潜伏纪律,纹丝不动,直至被大火吞噬,壮烈牺牲。
6、 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斗中,发扬高度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被誉为“最可爱的人”。
7、 1953年7月,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
第3课 土地改革
1、 土地改革的必要性:解放前这种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2、 土地改革的内容:1950年,中央任命政府颁布《中华任命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规定配出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于1950年冬实行)
3、 土地改革的意义: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时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结社准备了条件。
⑥ 初二下期的历史知识点
说了下学习的历史知识点,是朱元璋的前生以及是
⑦ 八年级下册历史重点归纳
第一单元 侵略与反抗
一、西方列强发动的侵略战争
一 鸦片战争(1840.6—1842.8)
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
⑵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借口(直接原因、导火线):林则徐虎门销烟。
⑶鸦片战争爆发标志:1840年6月,英国舰队开到广东海面,进行挑衅,鸦片战争爆发。
⑷1841年初,英军占领香港岛。
⑸1842年8月,中国签订近代第一个不平等的条约──中英《南京条约》。
内容:割香港岛给英国(使中国丧失领土主权);赔款2 100万元(增加了人民的负担);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有利于外国资本主义的商品输出);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有利于外国资本主义的商品输出,同时也使中国丧失关税主权)。
⑹影响(危害):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⑺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主要是因为中国的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根本变化。
⑻“落后就要挨打”是鸦片战争失败的深刻历史教训。
⑼中国在鸦片战争中失败的原因:
主观上:①清政府政治腐败;②中国封建经济落后;
③中国军事技术和装备落后;④清朝统治集团军事指挥失当。
客观上:英国处于资本主义上升时期,资本主义经济发达,力量雄厚,科技先进。
根本原因: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不能对抗新兴的资本主义。
二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0—1860.10)
⑴发动者: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两国为帮凶。
⑵火烧圆明园: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争先恐后,掠夺珍宝。为掩人耳目,又放火焚烧。
⑶1858年中俄《瑷珲条约》,割占中国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6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⑷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割占中国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约4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⑸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1864年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共割占中国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44万多平方公里的领土。
⑹19世纪80年代中俄《改订条约》以及以后五个勘界议定书,共割占中国西北部7万多平方公里。
⑺影响(危害):第二次鸦片战争进一步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帝国主义势力从沿海深入到我国长江流域。
三 左宗堂收复新疆
⑴19世纪60至70年代,英国和俄国虎视眈眈地想争夺新疆。1865年,阿古柏率军侵入新疆。1871年,俄国还直接出兵侵占了新疆的伊犁地区。
⑵1875年,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1876年,左宗棠率军分三路进入新疆。他采取“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于1878年收复除伊犁以外的新疆地区。后来,中俄两国签订条约,中国收回伊犁。
⑶为加强西北边疆的管理和防务,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在新疆设立行省,有利于新疆的开发和建设,有利于西北边防的巩固。
(四)甲午中日战争 (1894.7—1895.4)
⑴日本发动战争目的(原因):为实现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梦想。
⑵黄海大战:1894年9月,北洋舰队在黄海大东沟遭到日本舰队袭击。
⑶威海卫战役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⑷1895年4月,李鸿章和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日《马关条约》。
主要内容: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进一步破坏了中国主权的完整);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进一步增加了人民的负担和清政府的财政危机);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进一步掠夺了中国的原料和廉价的劳动力,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增辟通商口岸(苏州、杭州、沙市、重庆,使帝国主义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等。
影响:中日《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⑸《马关条约》中“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更有利于日本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反映了列强侵略中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⑹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的根本原因:清政府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军备不足,装备落后。
(五)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
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
1900年6月,为镇压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英﹑美﹑俄﹑日﹑法﹑德﹑意﹑奥(指奥匈帝国)八国联军在英国海军司令西摩尔的率领下,从大沽经天津向北京进犯。1900年8月中旬,八国联军侵占北京,到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充分暴露了帝国主义列强的凶恶本质。
⑵1901年清政府被迫同英、美、俄、日、法、德、意、奥等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主要内容:①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
②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③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④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影响(严重危害):《辛丑条约》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的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⑶《辛丑条约》是赔款最多的条约。
⑷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说明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清廷已成“洋廷”)。
从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得到启示:
落后就要挨打,只有国家强盛才能维护领土的完整和主权的独立;清政府腐败无能;帝国主义本质是侵略;中国近代是一部屈辱史、斗争史。
二、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
一 民族英雄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避趋之。”
⑴林则徐禁烟原因:鸦片的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
⑵鸦片输入的危害:①白银外流;②银价上涨;③腐蚀封建统治机构;④毒害中国人民身心健康。
⑶青少年对毒品应持态度:珍爱生命,拒绝毒品,远离毒品,进行力所能及的宣传活动;依法律己,决不吸食、注射毒品;积极同各类毒品犯罪行为作斗争。
⑷林则徐的主要活动:上书道光帝,要求严禁鸦片;派人暗访密查,缉拿烟贩;强迫外商交出鸦片;虎门销烟;加强海防,积极防御。
⑸虎门销烟史实及意义:
1839年6月3日,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全部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6月25日才销毁完毕。
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⑹评价林则徐: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二 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⑴1851年,农民革命领袖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
⑵1853年,太平军占领南京,把南京改名为天京,定为都城,建立起与清朝对峙的政权。
⑶为推翻清朝统治,太平天国派军队北伐和西征。
⑷1860年,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成立了“洋枪队”,由美国人华尔统领。
⑸1862年9月,在慈溪的战斗中,太平军击毙洋枪队头目华尔,严惩了洋枪队。
⑹1864年,由于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天京陷落,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被镇压下去。
四 民族英雄邓世昌
⑴邓世昌在黄海大战中冲锋向前,壮烈殉国。
⑵“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这副挽联是为了悼念民族英雄邓世昌。
五 义和团运动
⑴从1898年起,活跃在山东的民间组织义和团,掀起了反帝爱国运动。1900年春,义和团运动发展到京津地区。斗争矛头直指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⑵八国联军侵华,义和团奋勇抵抗,在廊坊一带把侵略军围困。经过激烈战斗,侵略军死伤多人,狼狈逃回天津。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探索
概述:中国近代史是一部民族探索史,是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救亡图存不断探索的历史。地主阶级、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由于自身的阶级局限性,都不能提出科学的革命纲领,始终没有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救国道路,都没有使中国走上近代化道路,当然也没能改变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这也说明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不能改变中国的命运,也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对四次近代化探索联系和区别的理解
1.联系:都是先进的中国人探索中国近代化的努力。
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戊戌变法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而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促进资本主义发展,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而新文化运动在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和政治制度以后又一个层次的学习,即学习西方思想文化。
2.区别:洋务运动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都反对封建主义,主张发展资本主义,但戊戌变法采用的是改良的方式要建立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辛亥革命是采用暴力革命方式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3.探索的经历:从学习西方军事技术到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
第六课 洋务运动
1.运动时间: 19世纪60-90年代
2.阶级派别:地主阶级洋务派
3.代表人物:①中央——奕欣;②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4.运动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内外交困。
5.运动目的: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强兵富国,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统治。
6.运动口号:“自强”(前期) “求富”(后期) 主张:师夷长技
7.内容:⑴前期: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如:安庆内军械所(1861年曾国藩创办,洋务派创办的第一个工业,中国近代第一个兵工厂),江南制造总局(1865年曾国藩、李鸿章创办,洋务派开办的最大的近代军事工业),福州船政局(1866年左宗棠创办,当时远东第一大船厂)。
⑵后期:创办近代民用工业。如:轮船招商局(1872年李鸿章创办),汉阳铁厂(1890年张之洞创办,中国近代第一个钢铁企业),湖北织布局(1889年张之洞创办)。
⑶筹划海防,创办海军:南洋、北洋、福建三支海军。时间:19世纪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
⑷创办新式学堂,培养新式人才:京师同文馆(1862年奕创办)——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中国近代第一所新式学堂。
目的:为适应中外交涉,开展洋务运动的需要。
8.失败根本原因:只学习西方先进技术而没有触动封建制度,布新而没有除旧。
9.失败标志: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军队全军覆没,洋务运动随之破产。
10.运动性质: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11.评价:洋务运动发生在中国近代社会新旧交替的特殊历史阶段中,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洋务派的主观目的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而不是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它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化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开端。
第七课 戊戌变法
1.运动时间:1895年~1898年(维新变法)
2.领导阶级:资产阶级维新派
3.领导人物:康有为和梁启超等人。
4.政治主张:兴民权,发展资本主义;建立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政权;救亡图存。
5.活动:⑴拉开序幕:1895年公车上书。
⑵创办刊物:《万国公报》后改为《中外纪闻》。
⑶政治团体:强学会。 形成标志:把《万国公报》改为《中外纪闻》,作为强学会机关报发行。
⑷实施变法。
6. 百日维新(又称“戊戌变法”,1898年6月-9月)──维新变法高潮
内容:政治上: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
经济上: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思想文化上: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军事上:训练新式军队。
7.性质: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8.结果:被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镇压而失败。
9.失败原因:由于民族资产阶级自身的软弱性,妥协性。缺乏反帝反封建的勇气,脱离人民群众,只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变法触动了顽固派的利益,遭到了顽固派的破坏。
10.意义: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有利于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有利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参与政权,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为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11.教训: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行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