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历史厚重的成语
历史悠久。
文明古国。
② 地方志靠什么体现历史文化的厚重感
地方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形式之一,是中华民族悠久厚重历史积淀的结果。地方志是一种特殊的史书,是“官修”的地情书,“是一种有特殊体例的著述,是汇集我国各地区自然、人文、社会、经济的历史和现状的全面、系统、科学的国情资料,也是继往开来,服务当代,垂鉴后世,有独特历史文化学术价值的国情书”。
一、地方志的功能
(一)“资治”功能
地方志的资治功能,是指地方志是地情全面、系统的反映,为领导和决策机关认识地情,把握地情,从当地实际出发,吸取历史上的成败得失的经验教训,进行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历代当政者对志书的资治作用是非常重视的。**在上海工作时曾指出:“编修新方志,为我们党政领导提供翔实可靠的市情、区情、县情,为认识城市、研究城市、管理城市,为地方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的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为推动改革开放,振兴、建设上海起到积极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外一些客商每到一地,往往要索取和购买当地的志书和年鉴,以加强对投资环境的研究和了解。近年来,很多地方的党政领导也把本地的志书、年鉴作为珍贵的礼品馈赠给内外宾客,作为自我宣传的一种手段。各地区、各部门在制订发展计划时,了解当地优势最便利的途径就是查阅地方志。我们可以从它详细记述的当地物产、矿藏、特产,经济建设的历史和现状中,充分了解当地的资源,工、农各行业等方面的优势与劣势,掌握了这些情况,就能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措施,取得最好的效益。
(二)“教化”功能
新方志记载着各方面真实而丰富的资料,这样,就为我们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提供了极好的乡土教材。**在上海市地方志编委会成立大会上说:“新的地方志,是对广大市民,特别是对青年一代,进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教育,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现实的、生动的、亲切的、富有说服力的教材。例如,方志中记载的我国劳动人民创造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成果,以及各地丰富的资源和壮丽的山河,能使广大人民特别是青少年一代认识中华民族历史的悠久,文化的灿烂和祖国的伟大,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由此看出,方志的“教化”功能是显而易见的。
(三)“存史”功能
志书有重要存史价值,能为后世提供全面系统、翔实可靠的历史资料。由于方志的性质和体例的特点,是当代人记述当代事物的一种文化事业。要研究国情、地情,离不开地方志,尤其是后人在制定发展战略措施时,可以研究借鉴当地事物的历史沿革、兴衰变化的背景、经过和结果,是非得失,走了哪些弯路,出现了哪些失误,从而使后人接受教训,获得启迪和教育,不再重犯过去的错误,这正体现了志书的“存史”价值所在。
二、地方志的作用
(一)地方志为各级领导决策作参考
地方志所载事物,上至起源,下至成志之日,来龙去脉,记载详细,为各地提供了比较全面、系统的历史和现实状况的资料,这些资料对各地的领导干部进行科学决策有很重要的价值。有的领导干部说:“志书有利于我们把握从昨天通向今天的历史走向,选择从今天迈向明天的最佳道路。“志书有微型档案库之便,一册在手有省时致用之功”。
(二)地方志为发展经济建设服务
历代地方志中记载了不少关于气象、自然灾害、矿藏、物产、水利等方面的珍贵资料。从50年代起,我国科研机构和政府有关部门,将这些资料集中汇编成《祖国两千年铁矿开采和锻冶》《中国古铜矿录》《中国古代天象记录总集》《中国地震历史资料汇编》等资料集,对我国经济建设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三)地方志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研究提供重要资料
地方志被誉为“网络全书”,它是上至天文地理气象,下至地质矿藏的立体著述,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综合性载体,具有其他著述和出版物无法比拟的系统性、完整性、准确性、权威性,既有纵横古今的宏观概况,也有专业很强的微观科目资料,为科研提供了资料或提出了研究课题。在社会科学领域,其补国史之缺、祥国史之略的作用,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地方志中记载的各地自然和社会情况的资料远比一般正史记载得丰富和翔实,它可以为各门学科研究服务。例如,旧志中对天文的记载比较丰富,北京天文台从众多地方志中摘录了数百万字的天文资料,汇编成《中国天文资料汇编》。方志既是历史佐证资料,也是媒体报道中的背景材料,如某地发现或发生什么,往往都会取“据当地志**载……”的说法。在科技、建筑、民俗、社会生活等方面,地方志的资料都极其丰富,可以为科学史、建筑学、民俗学、民族学、经济学等学科的研究提供宝贵的资料。
(四)地方志为发展旅游事业和繁荣文艺创作提供丰富的材料
各地方志中一般都详细记载当地的名胜古迹,方志可堪称一方图文并茂的名片、朴实忠诚的导游。我国著名作家茅盾先生担任文化部长时,曾建议从地方志中汇编名胜古迹资料,为发展旅游事业服务。他说:“我国地方志书,源远流长,种类繁多,志书搜集材料之广博,超过正史、野史、前人笔记之所记载,似可组织人力,即以地方志中适合于旅游者之多方面兴趣而引人入胜者,编写导游指南。”会泽县近年来,有关部门根据新旧志**载,重修江南会馆、湖广会馆、四川会馆等,使传统文化得到恢复,推动了当地旅业的发展。
(五)地方志为地方的工农业生产服务
地方志可以为防灾抗灾研究提供重要的数据。地方志对自然灾害的记载,具有区域性、连续性、可靠性,因而为今天人们了解和掌握本地区自然灾害的状况及某种规律提供了重要的研究资料。这对减少灾害对工农业的破坏,增加工农业产值至关重要。地方志还可以为地方农作物的种植,新农产品开发提供可靠的资料。此外,在进行水利、建筑、公路、桥梁等基础工程之前,必须对当地的地形地貌、地质结构、土壤成份、水文雨量等进行调查了解,地方志可以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由此可见,地方志的作用是全方位的,上述只是其中的一些方面。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地方志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我们应该认真加强研究,使地方志的作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充分发挥出来,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作贡献。地方志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形式之一,新地方志继承和发展了传统的地方志,是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会泽县城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作为在这里工作的地方志工作者,我们不但要充分认识地方志在历史文化名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而且要责无旁贷、义不容辞,充分发挥地方志独特的功能,让地方志这一古老的传统的民族的独特的文化形式,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放射新光芒,为历史文化名城的建设增添绚丽光彩。
③ 如何在历史教学中体现历史的厚重
历史这门课对学生有什么用?怎样的历史学习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对学生发展是有意义的?这是历史教育所面临的话题。新课程改革的实践有助于我们对历史学科、历史教学本质的理解,深化我们对历史教育的认识。
④ 为什么历史在9个学科中最重要
钱穆《国史大纲》
凡读本书请先具下列诸信念:
一、当信任何一国之国民,尤回其是自称知识在水答平线以上之国民,对其本国已往历史,应该略有所知。(否则最多只算一有知识的人,不能算一有知识的国民。)
二、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随一种对其本国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否则只算知道了一些外国史,不得云对本国史有知识。)
三、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有一种温情与敬意者,至少不会对其本国历史抱一种偏激的虚无主义,(即视本国已往历史为无一点有价值,亦无一处足以使彼满意。)亦至少不会感到现在我们是站在已往历史最高之顶点,(此乃一种浅薄狂妄的进化观。)而将我们当身种种罪恶与弱点,一切诿卸于古人。(此乃一种似是而非之文化自谴。)
四、当信每一国家必待其国民具备上列诸条件者比较渐多,其国家乃再有向前发展之希望。(否则其所改进,等于一个被征服国或次殖民地之改进,对其自身国家不发生关系。换言之,此种改进,无异是一种变相的文化征服,乃其文化自身之萎缩与消灭,并非其文化自身之转变与发黄。)
⑤ 一句话概括历史学科特色
“历史不是一位主人而是一位老师,它充满了邪恶,它只对那些在历史中选择实例的自由人诉说它的真相”.(阿克顿《自由与权力》)
★历史就在每一个人的生活中 [英]莎士比亚
★历史好比一艘船,装载着现代人的记忆驶往未来 [英] 史蒂芬•斯宾得
★历史应是人类的教师~[德]赫尔巴特
★我们只知道一门惟一的科学——历史学~马克思
★我们根本没想到要怀疑或轻视“历史的启示”;历史就是我们的一切~恩格斯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意大利]克罗齐
★历史以人类的活动为特定的对象,它思接万载,视通万里,千姿百态,令人销魂,因此它比其他学科更能激发人们的想象力~[法]马克•布洛赫 ……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司马迁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唐太宗
★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 司马光
★国可灭,而史不可灭~连横
★历史睡了,时间醒着;世界睡了,你们醒着~洛夫
“知今而不知古,谓之盲瞽;知古而不知今,谓之陆沉.”(王充)
“明镜所以察形,往古者所以知今.”(《孔子家语》)
“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隳人之枋,败人之纲纪,必先去其史;绝人之材,湮塞人之教,必先去其史;夷人之祖宗,必先去其史.”(龚自珍)
“欲知大道,必先知史.”(龚自珍)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唐太宗)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增广贤文》)
“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司马光)
“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宋神宗)
“欲求超胜,必须会通.”(徐光启)
“叙述数千年来各种族所以盛衰兴亡之故也,是历史之精神也”.(梁启超)
“历史不是叫我们哭的,也不是叫我们笑的,乃是叫我们明白他的.”(陈衡哲)
“历史感的培养并非总是局限于历史本身,从某种意义上说,有关当今的知识往往能以一定的方式更为直接地帮助我们了解过去.”(布洛赫)
⑥ 历史厚重的词语
千秋万代 [qiān qiū wàn dài]
生词本
基本释义
一千年,一万代。指世世代代,时间久长。
褒义
出 处
《韩非子·显学》:“今巫祝之祝人曰:‘使若千秋万岁。’千秋万岁之声恬耳,而一日之寿无征于人,此人所以简巫祝也。”
⑦ 历史学科的五大素养是什么
1.唯物史来观:是揭示人类社源会历史客观基础及发展规律的科学历史观和方法,包含: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等。
2.时空观念:是指对事物与特定时间及空间的联系进行观察、分析的观念,以历史纪年、历史时序、年代尺、阶段特征、历史大事年表、历史地图等形式呈现。
3.史料实证:是指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和方法,以史料分类、史料辨析、史料运用、观点论证的形式进行呈现。
4.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与方法,以材料整理、对史料的解读、追溯起源、探讨因果、分析趋向、说明影响、判定地位等形式进行考查,培养叙述历史和形成历史认识的能力。
5.家国情怀:是学习和探究历史应该具有的社会责任和人文情怀,包含:优秀传统文化、民族精神、民主法治、科学精神、世界意识、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健全的人格、联系现实等。
⑧ 历史学科的特点是什么,有哪些
(1)存在形式的过去性。历史是已经过去了的人类社会实践活动,它不能重演,也无法实验,人们只能通过文字、实物、图片、电影等直观教具,将抽象的东西形象化,概括的东西具体化,用语言的记述将历史知识转化为生活的画面,让学生间接认识或感知历史。正是由于这样,历史对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有很大的创造空间。 (2)认知结构的多样性。社会发展过程中主观与客观、内因与外因、原因与结果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复杂的。因此,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认知途径灵活多变,不应从单一的角度去认识历史事件,而应从多方位、多角度进行认识和思考。认知结构的多样性表现为整体性、因果性和发展性。
A、整体性。历史是人类在特定时空环境中留下的“足迹”,因此学习历史要从时间、空间、人物三方面去整体把握。人类活动具有世界性,每个国家都不能独立于世界之外,因此学习历史要扩大视野,把历史事件放到世界背景中去考察、定位,形成对历史发展过程的立体的、整体的认识。
B、因果性。社会中的每一种变化都是特定原因作用的结果。历史事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 的发生有着特定的背景和条件,历史事件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和互为因果的关系。揭示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是历史课堂教学的主题之一,是培养学生正确认识历史和理解历史的能力的手段之一。
C、发展性。历史是一个连续不断、继往开来的过程,后一个过程总是在前一个过程基础之上的开拓创新;从认识论上看,人们的认识处于发展与深化之中。历史课堂教学要具有前瞻性,培养学生运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去总结历史,认识历史的规律,使之服务于现实和未来。
(3)思维方式的求异性和灵活性。求异思维是针对常规定向思维而言的反向思维,是一种富有创见性的思维方式,它能够突破思维定势,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这是一种高层次的思维形式,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路,提高创新思维能力。思维的灵活性是指学生根据不同情况、不同角度,用不同的方法去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史由证来,证史一致;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是历史学科最主要的特点,信息处理能力是最主要的历史学科能力。应重视史料的作用,培养学生对史料进行多方面的真实解读的能力,以及思维与逻辑的严密性。遵循历史与现实、史论与史实相结合的原则,强调“以史为鉴”的教育思想。
(4)学科联系的交融性。历史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涉及古今中外,涉及自然和社会的各门学科,其内容异彩纷呈,纵横交错,互为影响。在课堂教学中要抓住这一特点,以历史为依托进行学科间的渗透、综合,开阔学生的眼界,丰富学生的知识,发展其创新能力。
⑨ 历史学科的特点是什么
历史学科的特点:
一是传统课题持续受到关注。如史官制度、历史编纂学、官方史学、私家史学、正史、野史等依然受到关注,一直不乏重要研究文章。但改革开放以来对传统课题的研究并非一循旧章,而是有许多新的见解。
二是研究视角更加多元化。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中国史学史研究,尤其注重思想、思潮、学派等。如把史学家群体以地域、时期、思想等分成流派,对乾嘉学派、浙东史学派、战国策派、疑古派、食货派、南高史地学派等都进行了深入研究。
三是研究对象涵盖古今,尤以近代为主。特别是最近二三十年,对中国近代史学的研究已超过对中国古代史学的关注,从整体上研究中国近代史学的著作就有十余部,关于具体史家、史著的研究则更多。同时,还出现了以一个时期为范围的选题,如五四时期的史学、抗战时期的史学、延安时期的史学等。
四是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后来居上。近年来,关于侯外庐、郭沫若、翦伯赞、范文澜、吴晗等马克思主义史学家的传记陆续出版,这些史学家的著作也重新出版。凭借蔚为大观的学术成就,中国史学史学科的影响力不断扩大。目前,中国史学史研究机构不断增加,专业期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学术交流也在不断加强。
(9)历史学科厚重扩展阅读:
历史学科就业方向
就业方向一:行政/后勤
行政/后勤部门就是协助好上级行政领导施政行政。
就业方向二:编辑/文案/作家
据估算,目前我国拥有网络编辑人员近300万,而传统媒体有编辑记者75万人,网络媒体从业人员从数量上远远超过传统媒体。同时,当下网络编辑的学科背景与六年 前相比,也有了显著的变化。
2000年以前,有着计算机学科背景的编辑成为各大网站的主力军,但自2000年以后,网络媒体竞争逐渐激烈,内容为王的理念被视为网站发展的“圣经”,有着社会科学背景的编辑逐渐占据主流,传统媒体的编辑记者进入网络大潮。
从2004年开始,网络媒体从业人员与传统媒体从业人员进行大轮换,网站人力资源结构也趋向多元化方向发展,既有新闻、计算机的专业人才,也有了涉及中文、法律、财经、历史、外语等专业的人员。
就业方向三:市场/公关/品牌策划
企业通过媒介的介绍、传播,和观众的交流、沟通和互动,在公众面前树立并强化公司的品牌形象,在市场竞争中赢得先机。而在这一系列活动安排中,专业公关是企业的好帮手。
在企业文化方面,历史学专业的知识和品牌的策划有异曲同工的微妙相同点,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掌握,本专业毕业生具备丰厚的文化积淀。
就业方向四:学术/科研
随着知识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显著,收入分配关系的调整显现出一些新的特征,知识劳动和知识要素正在成为按劳分配的主要依据;
知识所依附的主要对象,即高技术、高技能、高素质、责任重、贡献大的人,收入明显提高,高技术、高技能、高素质人才与一般劳动者的薪酬水平的差距,在市场供需调节过程中日渐扩大,科研事业单位中集聚着大批的高科技人才。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日益深入以及人才竞争的日趋激烈,科研事业单位的薪酬制度也处于快速变革之中。
⑩ 历史厚重感怎么写出来
首先自己的历史知识要深厚.如果只有高中课本里那点历史知识的话,即使是妙笔内生花也写不出容厚重感.厚重感,又厚又重,无非是国家存亡,英雄折腰,蜿蜒曲折,悲惨经历,血的考研。。。。
首先你要熟悉历史,以及历史人物。这是要靠文学基础累积起来的,应付高考,速成是不可能的。要么你就学会聪明的套作,挑几个感兴趣的历史人物,记住他们的历史功过,但是不能老套的模仿别人写过的题材。创新以及选材很重要,要学会尝试有些新的东西,但是高考应试作文又必须谨慎,免得写走题了。切忌写自己所不熟悉的历史以及走题和生搬硬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