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历史知识 > 高三历史通史知识梳理

高三历史通史知识梳理

发布时间:2021-02-07 12:54:37

㈠ 必修一二历史通史知识梳理

1
近代以来世界通史通览与阶段特征

安徽省阜阳市城郊中学

何学保

阶段特征













阶段特征

中国近代的前

---
明中期
到清中期

统一的多民族
国家进一步巩
固和发展、封建
社会由盛转衰。
封建专制主义
中央集权制度
达到顶峰,这是
封建制度渐趋
衰落在政治上
的表现;逐步走
向闭关锁国。

商品经济发展,
徽商和晋商产
生,资本主义萌
芽出现。

文化承古萌新,
传统科技涌现
出一批巨著;理
学走向极端,带
有民主色彩的
早期启蒙思想
应运而生;市民
文学兴起,明代
传奇、明清小说
成为文学的主
流;西学东渐初
见端倪。

1488
葡萄牙人迪亚士发现好
望角

工场手工业
发展和早期
资产阶级革




1500
前后
——
18
世纪
末)

欧洲正处在封
建社会解体、
资本主义兴起
阶段;荷兰、
英国、美国和
法国资产阶级
革命爆发,资
产阶级代议制
诞生。欧美资
本主义经济处
于工场手工业
时期;新航路
的开辟和早期
殖民扩张扩大
了欧洲资本原
始积累,资本
主义世界市场
雏形出现并不
断发展,世界
由分散逐渐走
向整体。文艺
复兴、宗教改
革和启蒙运动
先后兴起,思
想解放运动深
入发展。

1492
哥伦布在西班牙支持下
发现美洲

1498
葡萄牙人达·伽马发现
到印度的新航路

1517
马丁·路德揭开宗教改
革运动序幕

1519-
1522
麦哲伦在西班牙支持下
进行环球航行

葡萄牙侵占澳门

1553

荷兰侵占台湾

1624

1640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

明朝灭亡;清军入关

1644

郑成功收复台湾

1662

清派施琅统一台湾

1683

清设立台湾府,隶属福
建省

1684

1687
牛顿发表《自然哲学的
数学原理》

1688
英国光荣革命,标志革
命结束

中俄签订
《尼布楚条约》

1689
英国颁布《权利法案》

确立君主立宪制

1765
珍妮纺纱机发明,揭开
工业革命序幕

1776
《独立宣言》发表,标
志美国建国

1782
瓦特改良蒸汽机

1787
美国制定
1787
年宪法

1789
美联邦政府成立;法国
大革命爆发;

颁布《人权宣言》

1792
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成立

1804
《拿破仑法典》颁布;
法兰西第一帝国建立

资本主
义的蒸汽时

(19
世纪
初——
19


1807
美国富尔顿制成汽船

1814









车;

2

1815
滑铁卢战役失败,拿破
仑再次下台


70
年代
)
工业革命蓬勃
开展,
人类
“进
入蒸汽时代”

生产力迅速提
高,进一步确
立了工业资产
阶级的统治;
德、意、俄、
日等国家,也
走上了资本主
义道路,资本
主义制度在世
界范围内确
立。欧美列强
积极对外扩
张,资本主义
世界市场体系
初步形成。工
业无产阶级壮
大,马克思主
义诞生,巴黎
公社出现。

1831
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


1836-
1848
英国宪章运动

林则徐领导虎门销烟

1839

中国开始沦为
半殖民地半封
建社会时期
(1840
年至
19
世纪
60
年代
)
两次鸦片战争
爆发,中国开始
沦为半殖民地
半封建社会。中
国被卷入资本
主义市场,自然
经济解体,太平
天国运动爆发。
向西方学习的
新思想萌发。

鸦片战争爆发

1840
英国完成工业革命

中英
《南京条约》
签订;

魏源编制《海国图志》

提出
“师夷长技以制夷”

1842

1848
《共产党宣言》发表,
马克思主义诞生

太平天国运动

1851-
1864

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6-
1860

《天津条约》签订

1858

洪仁玕《资政新篇》

1859
达尔文发表
《物种起源》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北京条约》签订

1860

半殖民地半封
建社会完全形
成,
(19
世纪
60
年代到
20
世纪初
)
地主
阶级洋务派开
展“自强”、
“求富”的洋
务运动;民族资
本主义产生并
有所发展,资产
阶级产生,掀起
了戊戌变法运
动;农民阶级发
动了反帝爱国
的义和团运动。
日本发动甲午
中日战争,签订
《马关条约》;
列强掀起瓜分
中国狂潮,组成
八国联军侵华,
曾国藩创办第一家官办

军企安庆内军械所

1861

1868
日本明治维新开始

1870
普法战争;法兰西第三
共和国宣告成立;

1871
巴黎公社建立;德国完
成统一,颁布《德意志
帝国宪法》

1875
法国颁布《法兰西第三
共和国宪法》


垄断资本主
义时期(
19
世纪
70

代~
20
世纪
初)


第二次工业革
命使资本主义
经济从蒸汽时
代跨入了电气
时代,垄断组
织应运而生。

1876
美国人贝尔发明电话

福建巡抚丁日昌在

台湾架设第一条电报线

1877

中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

-
唐胥铁路建成

1881

1886
德国人卡尔·本茨发明
汽车

1889
第二国际建立

甲午中日战争

1894-
1895

《马关条约》签订;

公车上书

1895
法国卢米埃尔兄弟发明
电影;意大利马可尼发
明无线电通讯

3
通过签订《辛丑
条约》
,
中国完
全沦为半殖民
地半封建社会。

戊戌变法

1898

主要资本主义
国家相继过渡
到帝国主义阶
段。西方列强
加紧对世界的
瓜分,

20

纪初,资本主
义殖民体系最
终形成,标志
资本主义世界
市场体系最终
形成。资本主
义经济、政治
发展不平衡加
剧,导致第一
次世界大战爆
发。

义和团运动

1898-
1900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00
德国普朗克提出量子理


《辛丑条约》签订

1901

中国半殖民地
半封建社会深
化时期
(20

纪初至
1919

)
辛亥革命爆
发,中华民国成
立,清朝灭亡。
革命果实被袁
世凯窃取。第一
次世界大战期
间,民族资本主
义得到较大发
展,无产阶级队
伍壮大。高举民
主与科学的旗
帜的新文化运
动兴起。

1903
布尔什维克党形成,列
宁主义诞生;

美国莱特兄弟发明飞机

中国同盟会成立;孙中
山提出
“三民主义”
《定
军山》
--
中国电影诞生

1905
爱因斯坦提出狭义相对


武昌起义

1911

中华民国成立;清帝退
位;颁布《临时约法》

1912

1914-
1918
第一次世界大战

袁接受
"
二十一条
"


护国运动开始;

新文化运动兴起

1915

1917
俄国二月革命;

十月革命胜利,世界现
代史开端

从十月革命到
二战结
(1917
年至
1945

)

十月革命使社
会主义由理论
变为现实。苏
联(俄)采取
一系列措施,
巩固了无产阶
级专政,基本
实现了国家工
业化,
1936

建立了社会主
义基本制度,
但形成了高度
集中的“斯大
林模式”。战
后形成凡尔赛
一华盛顿体
系,暂时调整
了战后帝国主
义在东西方的
关系。资本主
义遭遇空前严
新民主主义革
命时期
(1919
年至
1949

)

A.1919

5
月至
1927

7

)

国新民主主义
革命开始和国
民大革命时期
:
五四运动,中国
工人阶级登上
政治舞台;中共
成立
,
中国革命
面貌焕然—新。
国共第一次合

,
掀起了国民
大革命但最终
失败。

B.(1927

8


1937

7

)
国共十年对峙
时期:
中共开始
五四运动,中国新民主
主义革命开端

1919
巴黎和会召开

中共“一大”召开,标
志中国共产党诞生

1921
苏联新经济政策出台

中共“二大”制定民主
革命纲领

1922
苏联成立

中国国民党一大召开,
国共第一次合作实现,

国民革命运动兴起;

黄埔军校创立

1924

孙中山逝世

1925
苏联制定工业化方针

北伐战争开始

1926
英国贝尔德发明电视

国民革命运动失败;

中共发动南昌起义,

八七会议,秋收起义;

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
地,找到农村包围城市
的道路

1927

1929-
1933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


九一八事变爆发

1931

1933
罗斯福就任总统,
实行
望采纳

㈡ 高中历史的知识点线索梳理

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西周实行分封制。武王把一定的土地、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的贵族,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这样形成了森严的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2.西周宗法制的最大特点和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3、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过程:建立至高无上的皇权;中央实行较为完备的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地方实行郡县制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朝;赢政规定封建最高统治者为“皇帝”,自称“始皇帝”;秦始皇规定:皇帝称“朕”;秦始皇首创的皇帝制度包括:皇帝独尊、皇位世袭、皇权至上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本质特征是:皇权至上
4、秦朝时,在中央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事,御史大夫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并负责监察百官。太尉掌军事。
唐朝时:中书省掌决策,门下省掌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三省的长官均为宰相。在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确立了三省六部制。
宋初,中书门下是最高行政机构 。后增设参知政事 、枢密使 、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政,以削弱相权。(中书门下和枢密院合称“二府”)
元朝在中央,以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关 (除河北、山西、山东等地由中央直接管理)。
5、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
战国和秦朝实行郡县制,汉初郡国二制并行。
北宋初年,宋太祖为加强中央集权,将兵权收归中央(杯酒释兵权);由中央派文臣做地方官,同时设通判负责监督;地方赋税大部由中央掌控。
元朝除河北、山西、山东归中央的中书省管,其余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 边远民族地区设宣慰司。行省制度的创立,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6、 明朝明太祖在中央废除中书省和丞相,杀丞相胡惟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宰相制度从此被废除。
明太祖设置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 明成祖时,选拔翰林院官员入值文渊阁,参与机密事务决策,史称“内阁”。内阁制度正式确立。
7、皇太极设议政王大臣会议,皇权受到很大限制; 康熙帝亲政后,设南书房,中枢机构一分为三,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和南书房三足鼎立 ;雍正帝时,设军机处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
8、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积极:我国多民族大一统国家得到巩固和发展;有得于社会安定,促进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等。
消极:皇帝既是最高立法者,又是最高行政长官和最高司法者,不受任何约束和监督。皇帝的决策具有个人独断和随意性的特点,难免出现失误;造成官僚机构的膨胀,从而导致官僚主义、贪污腐化之风盛行。总之君主专制的加强,极大地妨碍了社会的进步,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中国社会的发展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国家。

第二单元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1、公元前6世纪,梭伦改革,按财产多寡划分社会等级,打击氏族制度残余,为雅典民主制度奠定了基础。
2、公元前6世纪末,克里斯提尼改革,用地域部落取代血缘部落打破了血缘关系,确立起雅典民主政治。
3、公元前5世纪伯利克里时期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被称为“黄金时代”。公民大会是城邦的最高权力机构。五百人会议处理公民大会闭会期间的日常事务,召集公民大会。陪审法庭是最高法院兼最高司法与监察机关 。
4、雅典民主政治存在着明显缺陷。能够享受到民主的只是少数成年男性,妇女、奴隶、外邦人及下层公民都没有真正的民主。
5、公元前5世纪中期,《十二铜表法》标志着成文法诞生;
6世纪,罗马皇帝查士丁尼组织编撰法律汇编《民法大全》它是罗马法编纂的结晶,标志着罗马法体系的最终完成。
从习惯法到成文法——平民反贵族斗争的结果,因此,第一部成文法《十二铜表法》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的特权,保护了平民的利益。
从公民法到万民法——罗马对外扩张的必然结果公民法的发展(适用范围仅限于罗马公民)
万民法的创立(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
6、 罗马法的核心内容之一是承认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作用是维系帝国,影响后世:①罗马法的制定和实施是为了维系和稳定罗马帝国统治。 它是欧洲历史上最早的一套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 对近代欧美资产阶级产生了重要影响。
第三单元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1、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权利法案》,它以明确的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力,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司法权和军权。《权利法案》的颁布,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2、责任内阁制是英国政治制度的一个显著特点。内阁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实际上对议会 负责。首相实际上成为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首相由下院中的多数党领袖担任。
现代英国君主立宪制是君主制、贵族制与民主制三者融为一体的混合物。主要特点是议会权力至上,君主统而不治(国王的作用:对外代表英国,是民族团结的纽带和国家统一的象征,维系英联邦)
3、美国1787年宪法:制定时间:1787年;地点:费城
主要内容:规定联邦的行政权、立法权和司法权,美国1787年宪法体现了“分权与制衡”的原则,根据这一原则,联邦政府分为行政、立法、司法三个相对独立的部门。
立法权归国会。行政权归于总统。总统由选民间接选出。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还是军队的总司令。美国的最高司法机关是联邦法院。
5、美国联邦制的实行,既避免了邦联制的松散,又防止了中央权力的过于集中,既团结了各州,又给各州一定的自治权
性质: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法。
6、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内容:行政权力归总统,立法权归于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的两院制议会。
7、《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主要内容:①统一后的德国为联邦制的君主国家。②皇帝拥有巨大的权力(国家元首,有权统率全国的武装力量;帝国宰相主持帝国政府工作,帝国宰相对皇帝负责,不对议会负责)。③帝国设立两院制的的议会作为立法机构。

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1、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对中国侵略的主要史实
①1840----1842鸦片战争《南京条约》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
②1856----1860第二次鸦片战争《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清政府开始被列强控制,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
③1894----1895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
④1900----1901 八国联军侵华和《辛丑条约》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完全确立
2、1842年,中英两国签订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其中规定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5处为通商口岸;关税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1895年《马关条约》规定割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④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
《马关条约》反映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瓜分中国的侵略要求(开设工厂),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一个新阶段,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
1900年6月初,八国组成侵略联军。1901年签订的《辛丑条约》规定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划定北京东郊民巷为“使馆界”;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首。拆除北京至大沽炮台。清政府彻底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3、禁烟运动的高潮是林则徐在广东的虎门销烟,以此为借口,英国发动了鸦片战争,鸦片战争期间英国侵占了香港岛;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后洗劫并焚毁了皇家园林圆明园。
到19世纪80年代,俄国共侵占我国150多万平方千米。
4、1840年至1900年间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
鸦片战争中:广州北郊三元里人民抗英,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反侵略精神 。
甲午中日战争中:黄海海战中邓世昌壮烈牺牲;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
义和团运动提出的口号是“扶清灭洋”,性质:反帝爱国运动。(注意:不反封建)
5、1851年的广西金田起义,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永安建制标志着太平天国政权的初步建立;1853年,占领南京,改为天京,定为国都,同清朝对峙,正式建立与清政府对峙的农民政权。
1856年,天京变乱标志着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1864年天京陷落,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6、《天朝田亩制度》的土地制度是以户为单位,按人口和年龄平分土地,产品分配方式是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圣库。《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的建国纲领。《天朝田亩制度》反映了农民阶级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
1859年洪仁王干提出了《资政新篇》,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7、日本东京和上海成为资产阶级宣传民主革命思想两个中心。民主革命思想家有:章炳嶙、邹容、陈天华
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中国第一个革命团体兴中会;1905年,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骨干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中国同盟会是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
8、1911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在武昌率先发动起义,湖北新军中革命党人纷纷响应,史称 “辛亥革命”。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成立。定都南京 ,以中华民国纪元。
1912年2月,在袁世凯威逼下,清帝颁布退位诏书,清王朝结束。
9、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约法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还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篡夺的标志是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10、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这是辛亥革命最大的历史功绩),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11、五四运动发生的根本原因是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导致国内阶级矛盾日益加深。
五四运动发生的导火线是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从6月起,五四运动的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运动主力军由学生转移到工人。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运动。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2、1921年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党今后的中心工作是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还决定成立党的中央机构——中央局,选举陈独秀为总书记。
1922年,中共二大召开,大会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中共二大中心任务是制定最低纲领即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1923年中共三大,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合作的决定。
13、1924年,孙中山在广州主持召开中国国民党一大,大会还同意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合作的形成。
14、1926年7月,国民政府出师北伐,北伐的主要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和张作霖。
15、1927年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成立了南京国民政府,与武汉国民政府对抗。
1927年汪精卫在武汉发动了七.一五反革命政变,此后不久,宁汉合流。 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全面破裂,标志着国民大革命失败。
16、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领导共产党发动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共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1927年,毛泽东领导湘赣边秋收起义建立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毛泽东的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称为“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1931年冬,第一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大会宣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毛泽东当选临时中央政府主席,定都瑞金。
17、1934年10月,红军被迫进行长征,其原因是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其失败的原因是由于博古、李德“左”倾冒险主义。
1935年,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
18、1937年的卢沟桥事变,又称“七七事变”标志着抗日战争的爆发。国共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第二次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是中国抗战胜利的重要保证(作用)。
1937年中国共产党召开洛川会议,制定了全面抗战路线。
19、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会战: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均失败。胜利的战役有: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总体失败
20、日军的滔天罪行:①1937年,南京大屠杀,被杀的总计三十万人以上。②1941年,日军在河北制造潘家峪惨案,③日在中国东北成立专门研究细菌战的“七三一部队”
21、1940年,彭德怀指挥八路军在华北主动出击日军,取得百团大战的重大胜利。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大规模战役。中共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军民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最终取得了八年抗战的伟大胜利。
22、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国内: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它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国际: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的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23、1945年8月,毛泽东等赴重庆谈判,10月10日双方签署了《双十协定》。
24、1946年,国民党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标志着全面内战的开始。内战初期,人民解放军先后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陕北和山东的重点进攻;1947年6月,刘邓率军主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中共中央领导解放军先后发动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
25、1949年,中共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召开七届二中全会,毛泽东指出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并提出促进革命取得全国胜利的方针。
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解放南京,标志着国民党统治覆灭。
26、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
①标志着中国一百多年屈辱和分裂的历史从此结束 。②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③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的胜利,是毛泽东思想的胜利。

第五单元 从科学社会主义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1、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即用暴力推翻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2、1871巴黎公社的成立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3、俄国二月革命 1917.3直接结果是推翻了罗夫王朝封建王朝。二月革命后,出现了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四月提纲》提出了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任务,还提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争取以和平方式取得政权。
4、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
①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②十月革命的胜利,在统一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上打开了一个缺口,它成功地将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实践。
5、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实现(1953年~1956年)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实质是把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这样,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起来,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第六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1、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召开,毛泽东当选主席。大会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
2、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会议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两大原则,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一届人大选举国家毛泽东为主席、刘少奇为委员长
3、1949年举行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初步建立了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
4、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更明确规定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进一步加强和扩大基层民主,推进农村的民主制度建设。建立村民民主自制制度
5、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建设方针。此后为刘少奇案平反。
6、1982年,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现行宪法。
1999年,九届全国人大把依法治国,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进宪法,使中国的民主法制建设达到新的高度,成为中国法制建设的里程碑。
7、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发出海峡两岸和平统一的呼吁。19.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首先在解决香港问题上得到成功的运用(最早是针对台湾问题提出)。
8、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香港、澳门回归的根本原因是改革开放后我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
9、台湾成立海基会。祖国大陆成立海协会。1992年两会达成“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这就是“九二共识”。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1、新中国建立初期,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主要内容包括“另起炉灶”(使中国改变过去半殖民地的地位),“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清除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和特权);“一边倒”,(倒向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
2、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为开创中国外交新局面奠定了基础,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3、1954年在日内瓦举行会议,这是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的重要会议。
4、1955年,亚非首脑在印尼的万隆会议。这是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会议,周恩来代表中国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5、70年代中国外交成就:
1971年10月,联合国第26届大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席位 。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得益于第三世界国家(发展中国家)的帮助。
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在上海签订了《中美联合公报》,公报阐述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和中有一个中国的原则。这样, 中美两国结束了二十多年的对抗,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台湾问题是中美间的最大难题。1979年,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
1972年秋,日本首相田中角荣应 访华,双方签订了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声明。 日本早于美国正式同中国建交。
6、中日建交和中美关系的正常化,促进了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许多国家纷纷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在国际上掀起了一个同中国建交的热潮。这样美国遏制中国所形成的外交僵局终于被打破,我国外交出现了新局面。
7、 新时期中国国外交政策的目标是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8、 2001年在中国上海成功举办了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2001年由中国领导创立的“上海合作组织”,标志着一个以互信求安全、以互利求合作的新型区域合作组织的诞生。

第八单元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1、雅尔塔体系的建立,确立了以美苏为主导的国际关系新体系,奠定了战后两极格局的框架。
2、美国的冷战政策,目的:遏制共产主义;表现主要有:
美国方面:政治上:杜鲁门主义——标志美国“冷战”的开始;经济上:马歇尔计划(援助西欧)军事上:成立北约 1949年 ,加剧冷战程度;
苏联方面: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1955年6月,成立华沙条约组织,从此在欧洲出现了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的局面,美苏两极格局形成。
3、“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德国分裂 ( 德国首先成为美苏“冷战”的主要地点);古巴导弹危机(冷战);朝鲜半岛的分裂;越南战争(朝鲜战争、越南战争为热战)
4、欧洲共同体:1967年,三个共同体(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并为一个,统称为欧洲共同体
5、20世纪80年代,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提出成为“政治大国”的目标。
6、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在贝尔格莱德举行;从20世纪七十年代,不结盟运动把反对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作为重要任务。
7、1989年,波兰成为第一个发生剧变的东欧国家。1990年两德统一。
1991年底,正式宣布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阿拉木图宣言),这标志着苏联解体。
两极格局瓦解的标志: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也标志着“冷战”结束)。
9、目前世界格局呈现“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只是一个发展趋势。多极化格局的形成,将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

必修2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一课)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
1、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农业耕作方式的变革
(1)原始农业:刀耕火种(火耕)
(2)我国农业进入了“耜耕”或“石器锄耕”阶段的标志:松土工具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
(3)商周时期,出现青铜农具。春秋时期,小件铁农具问世。牛耕是我国农用动力上的一次革命。战国时,牛耕初步推广。此后,铁犁牛耕逐步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2、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
(1)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己自足的自然经济,小农经济精耕细作,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2)中国封建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3)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自然经济的牢固存在。
(第二课)领先世界的古代手工业
●了解古代中国在冶金术、制瓷业、丝织业等手工业部门取得的主要成就
1.商朝的司母戊鼎世界稀有。2.东汉杜诗发明水排,用水利鼓风冶铁。3.魏晋南北朝发明灌钢法
4.唐代制瓷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5.宋代江西的景德镇,到元代发展为全国制瓷中心,明清时是全国的瓷都。6.明朝在青花瓷的基础上,烧制出彩瓷;清代还发明了珐琅彩。7.明清时苏州、杭州是著名的丝织业中心,使用花楼机机构复杂精密。
(第三课)古代商业的发展
1、了解“市”的形成和发展
(1)西汉:每个城市都设专供贸易的“市”与住宅区严格分开,长安城东西有市。设官员管理(市长或市令),按时开市闭市。
(2)隋唐:长安城有市和坊,市与坊用围墙隔开,白天定时开市闭市。
(3)宋朝:市与坊的界限逐渐打破,店铺随处可设,且早晚都可经营
2、知道主要的商业城市和著名的商帮:
(4)西汉:长安、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著名商业中心
(5)隋唐黄河流域长安、洛阳;长江流域扬州、益州,成为繁华的商业城市;广州重要的外贸港口,政府设市舶使。
(6)宋代开封、临安;益州发行“交子”,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7)元的大都、杭州。世界第一大港泉州
(8)明清:出现商帮。如,徽商、晋商(两者相同之处:都从经营盐业起家;商业活动都涉及金融领域(徽商经营典当业,晋商兴办票号);活动范围都涉及国外,都积累起巨额财富)

(第四课)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
●了解“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的基本含义极其影响
(1)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经济政策:“重农抑商”政策
首倡“重农抑商”政策的是: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
“重农抑商”得以长久实行的根本原因:适应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需要。
其目的:维护自然经济,确保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维护政治稳定,巩固封建统治。
积极作用:保护了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封建社会初期巩固新兴地主政权。
明清重农抑商的表现:农本商末的思想,专卖制度,关卡重税,歧视商人,庞大的官营手工业。
消极后果:强化自然经济,阻碍工商业发展,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2)明代“海禁”是防倭寇之患,但并未禁止官方对外贸易;清代是因为对付东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两者都是为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3)清代一直实行的“闭关锁国”的含义:严格限制对外交往。
清代只开一处对外通商是在:广州(由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对外贸易)
闭关锁国的后果: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使中国与世隔绝,没能及时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以发展生产力,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㈢ 高三历史知识点汇总背诵版本

知识点归纳很好

㈣ 高三,怎么整理历史笔记

文综学科形成的知识网络结构。
要建立比较详细的知识网络结构。对文综学科所包含的知识有充分的了解。有条理,有目标的去复习,不要盲目的去背书,做题,这种做法的效果不是很好智慧浪费精力,因为高考考的是你对重点知识点的掌握,如果没有目标只会做出很多无用功。先形成一个网络结构,然后再去深入学习,填充知识,就会事半功倍。
政治:经济常识,哲学常识,政治常识,时事热点
经济常识:1、商品,商品经济,价值,价值量及其商品的的价值规律
2、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及相应的分配制度同时注意国家对企业和经营者的管理政策及相关知识。
3、我国的财政功能作用。
4、我国的税收,税收政策,及自然人,纳税人的相关知识。
哲学常识:1、唯物论。(物质意识原理,世界客观性原理,意识能动作用等原理)
2、辩证法。(1)联系的几个重要原理。因果,整体与部分等(2)矛盾,特殊性,普遍性与特殊性及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重要运用。(3)重视发展的相关知识和原理,这个原理是考试的热点。
3、认识论。主要是透过现象抓住本质,认识的正确性和与实践的关系
4、价值观。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以人民群众利益为基点的价值观正确坚持社会价值观等(注意对八荣八耻问题的关注)(价值论可能会以时事热点问主要的突破点)
政治常识:1、我国的政治制度。政权制度(整体和国体),民族制度,民族原则和民族政策等,宗教政策,同时在关注我国现在的政治制度和经制度改革等
2、政党和政党制度,关注政治协商会议的作用。重点是关于党的宗旨,执政理念,先进性,执政能力的建设,作风建设等问题。当今社会的爱国统一战线等。
时事热点:1、关注今年以来的重要会议和外交事件。
2、对农村和社会发展问题的了解提高宏观调控水平,稳定物价,切实保障群众基本生活;“十二五”规划核心任务;统筹城乡发展,提高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促进社会公平;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世界经济、综合国力等。尤其注重十二五、宏观调控、城乡发展、农民、农村问题。
3、要关注热点,要对一年来特别是今年年初至3月末的国内、国际重大事件予以关注,如国家的宏观调控,准确理解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优化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继续关注“三农”,统筹城乡发展;注重民生,关注就业与社会保障的相关举措等。
4、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去年完成。我国人口再生产类型已转为“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从政治学角度分析党和政府采取的人口政策的正确性,从经济生活角度理解人口发展指数不断提高原因,从哲学常识角度分析我们处理人口与社会发展关系的必要性和正确性。
5、对教育问题的关注。
地理:
1、梳理知识,形成知识体系
自然地理:地球的运动及其地理意义、太阳视运动;大气结构、大气热状况、大气运动、天气系统对人类的影响、气候类型等;陆地与海洋;地壳物质、地壳变化与地表形态;海水的温度、盐度与海水运动;生物、土壤;自然资源及其保护;自然灾害及其防御,其中地壳运动和地表形态;海水的温度、盐度和运动;资源和能源;气象和地质灾害为重难点内容。
人文地理:业,农业区位条件分析;世界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我国的农业生产;世界主要工业地域;城市化及相关问题;环境问题的表现、成因;可持续发展
区域地理:澳大利亚,西亚、北非和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东亚、南亚、东南亚、中亚;欧洲和北亚;美洲、大洋洲、 南极洲。其中老师着重讲解了西亚、北非和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有关知识。
中国地理:中国的地形分布和定位、气候的分析及影响、重点地形区
2、地图入手,把地理分布、地理规律都落实在地图上,如:复习中国地理,可看政区图、地形图、气候图(气温、降水量)、水系图、资源图、农作物分布图、工业分布图、人口民族图、城市商业图、交通图、自然保护区图等。此外,要熟悉其他各种考试图型,如地理景观图、剖面图、示意图、漫画图、数据图、结构图、等值线图等。
历史:1、古代史。
制度方面:秦时的中央集权措施。隋朝的科举,三省六部,府兵制,募兵制的产生朝代时间。清朝的八旗制度。元朝的形式制度。明朝的三使司,卫所等。
经济方面:加强对重要历史时代经济外交的了解。如:汉朝的棉花,葡萄等,明清时期的经济作物马铃薯等。
外交外面:秦时与匈奴,汉朝与匈奴,西域,东汉与西南诸国,西域,罗马日本和朝鲜。唐朝与周边少数民族,欧洲,中亚国家,东南亚以及日本和朝鲜等外交历史。宋,辽,西夏,金以及元朝的对日本,朝鲜,东南亚国家的外交。(元朝与欧洲的战争)(关于外交的定义:包括战争,遣使,和亲,纳贡,册封等)
文化技术方面:汉字的演变,秦朝的文化政策,汉朝文化,造纸术,印刷术,唐朝的火药等及各个朝代的造船水平,和重要的港口及其市场管理的机构设置。宋朝的贸易,明朝的郑和下西洋。清朝的闭关锁国,及鸦片战争前清朝的文化专制政策表现(文字狱等)
重要事件:牧野之战,逐鹿之战,战国时期的几个重要战役(围魏救赵等),秦朝对岭南地区的征战和匈奴战争。汉朝霍去病卫青对匈奴的战争,汉武帝时期的经济改革措施,新莽政权的改革实践。东汉三国的战争。西晋的八王之乱及其十六国时期的淝水之战,和南六朝的更替。隋朝的建立,唐朝的安史之乱。五代十国的统一战争。宋朝的建立及其与西夏和辽金的战争。如东京保卫战等。元朝的统一及其对日本的战争。明朝的靖难之役,土木堡之战等。清朝三次对葛尔丹的战役及其与俄罗斯的征战和条约的签订等。(注意:每次重要事件的意义,比如安史之乱,唐朝的衰弱。明朝迁都北京的原因等)
关注改革和新政:秦朝政治制度改革,汉武帝时经济改革,王莽改革,唐朝的唐玄宗改革,宋朝的范仲淹,王安石改革,元朝的政治制度设置,明朝的张居正改革。清朝的专职集权的改革等。
2、近代史和现代史
重要线索:1、中国的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鸦片战争后中国重要矛盾是的变化。自然经济的解体过程。清王朝的一步步堕落。边疆危机,中发战争。中华民国建立后的中国社会矛盾以及帝国主义的侵略过程。抗日战争时期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解放战争时期的重要社会矛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社会矛盾,建国初期度经济的恢复和对反革命的镇压。阶级矛盾降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与落后生产的矛盾等
2、中国人民的抗争历程。从三元里的反英斗争,林则徐,魏源的争眼看世界,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改革开放经济建设的历程。看出不同时期事件的背景和围绕事件的一系列事情。
比如: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时的两次大的思想论战,成为思想解放的重要内容等。中国共产党为了抗日统一战线采取的措施,三三制原则,减租减息,及其土地政策的变化。表明了中国主要社会矛盾变化的历程。
3、关注转折点。鸦片战争——中国社会性质变化。门户开放——列强势力的划分。日本侵华——全民抗战,内战停止。国民党进攻和山东解放区————内战的爆发。南京解放——国民党的覆灭。台湾问题——统一的重要障碍。
七届二中全会——党的政策改变。改革开放——党的重心改变等。
在学习过程中注意总结
3、世界史
以国家为单位学习,把握重点。
日本。关注近代以来的明治维新,它的对外政策的变化。以及一战二战时期国内的政治和军事势力的变化。同时关注对英美等国的外交变化原因。科技革命等。
美国,北美反抗英国的斗争到统一战争是由于英国阻碍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一战和二战期间美国的外交政策及其战争中取得的利益。战争结束后的美国社会变化和改革措施,及其对外,特别是欧州国家的外交。科技革命在美国的成长历程。美国霸权的成长历程。经济危机的发展
德国,统一战争期间的重要战争,俾斯麦改革,德国争夺霸权中与英国,法国的矛盾。一战和二战爆发的真正原因。及其战争后被分割的例子,国际地位的逐步提高历程。各个时期与欧洲国家的外交政策。科技革命在德国的发展。
英国,取得海上霸权的过程,与荷兰和西班牙,法国的战争。大陆孤立政策在欧洲大陆的运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及其工业革命和第二三次科技革命的表现。一战二战期间英国的外交政策及其站后恢复。世界大战中的主要战役,经济危机的发展
法国,欧洲霸权的争夺,海上霸权争夺与英国的斗争,法国大革命,拿破仑的霸权战争,科技革命在法国的发展及其背景。一战二战期间法国抗战的著名战役,及其对外政策。战后恢复的政策。经济危机的应对策略。
荷兰,西班牙:海上霸权的建立和衰弱。拿破仑战争时期的人民斗争,反法西斯时期的斗争。
意大利:统一战争 ,改革,对埃塞俄比亚的战争,法西斯势力的建立,世界大战期间的主要表现。同盟国的成立,及其战后被宰割。
俄罗斯:彼得改革,军事实力增强的政策,封建农奴制,一战中社会的各种矛盾爆发。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苏联的成立,和与美国的争霸斗争,苏联解体。
东欧国家:捷克,波兰,塞尔维亚,乌克兰,瑞典等国家在二战中的表现,及其在美苏争霸时期的外交政策。
美洲国家和非洲国家的独立运动,重要领导人和会议。

四、选择题方法
(1)根据基础知识直接选出答案
在王安石新法推行过程中,最大的阻力来自
A.大地主 B.中小地主 C.农民 D.皇室
中国封建社会一系列自上而下变法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因为变法触动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此题就不难选出答案A。
(2)排除法,去掉表达错误或者与题目论述不符的,在其余选项里仔细斟酌,选出正确答案。
例: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①议会组建“新模范军”②国王宣布讨伐议会③克伦威尔建立独裁统治④查理一世被送上断头台 A.②①④③ B.④②①③ C.①②③④ D.②③①④
解析:如果能记住最先发生的是②国王宣布讨伐议会,可以确定A
两项可能正确,从而排除了BC两项;然后,再分析A对两项的差别,会发现最后的结束事件,A项是③克伦威尔建立独裁统治,D项是④查理一世被送上台,据此,可用直接推断法或排除法,选出正确答案A。
(3)寻找带有根本性因素的选项,百分之八十是正确答案。①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原理分析。 ②从阶级本质分析。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人物所在的阶级、政党对于历史事件不仅有深刻的影响,能延缓或加速历史进程,而且起决定性作用。 ③从影响历史事物主要矛盾来分析。每一历史事物都是现象和本质的统一体,我们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抓住历史事物的本质或主要矛盾来把握其发生、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政治和历史都可以根据这个规律)
法国1848年革命的根本原因是
A.金融贵族的统治阻碍了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
B.“七月王朝”极端腐败,激起人民强烈愤怒
C.革命前的农业歉收和经济危机使人民生活状况极度恶化
D.人民觉悟普遍提高,要求建立“民主的社会共和国”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旧式农民起义的局限性
B.拜上帝教不适合中国国情
C.在军事策略上屡犯错误
D.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
“府院之争”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A.北洋军阀内部的矛盾
B.总统与总理之间的矛盾
C.军阀与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
D.美日争夺中国的矛盾
(4)联想题。针对材料比较长的选择题,要抓住重点,在材料中寻找关键的次和句子。联系课本的重点知识,找出答案。.
“夫仁政,必自经界(土地的分界)始……经界既正,分田制禄,可坐而定也。”孟子的这段话认为
A.轻徭薄赋是实施仁政的手段 B.均贫富是实施仁政的障碍
C.解决土地问题是实施仁政的前提 D.贵民轻君是实施仁政的途径
解析:行仁政,一定要从划分、确定田界开始。田界划分正确了,那么分配井田,制定俸禄标准,就可轻而易举地办妥了。即好的治国方略,是从界定土地产权开始的,解决土地问题是实行仁政的前提。
在"商品-货币-商品"的流通过程中,"商品-货币"阶段的变化"是商品的惊险的跳跃。"
A.商品生产者需要生产适销对路、质量上乘的商品。
B.商品生产者生产的商品就是失去了使用价值和价值
C.货币作为商品交换的媒介必须是观念上的货币
D.回避作为一般等价物在物物交换中起决定作用
分析:试题背景取自教材中引用的马克思经典语录,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商品的基本属性"、"货币的本质及其职能"等知识作出正确判断的能力。在商品流通过程中,能否实现从商品到货币的转化对商品生产者至关重要,因为只有这样商品的价值才能实现,商品生产才能正常进行。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要实现商品的价值,商品生产者就要生产适销对路、质量上乘的商品,A项正确;如果商品不能转化为货币(即卖不出去),商品的价值没有实现,其使用价值没有失去,B项错误;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必须是现实的货币,C项错误;物物交换是直接的商品交换,不需要货币作为媒介,D项错误。
(5)在选项中找出答案。比如,四个选项AB,CD轮式的答案相反,或者相近,或者有三个选项比较相近。这类题采取排除法,看看问题问的是什么然后排除两个,从其余两个里面选出正确的答案。
五、文综学科的方法介绍
政治
1、要看清楚题中所问的知识板块,认清题目要求。
看清题干。企业、人大代表、政协等;限定知识范围:如“从经济学角度”,“所体现的哲学道理是”等;限定因果联系:如“从根本上说,是由于”,“引起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回落的原因有”等;限定正误:如“关于金属纪念币,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等。在进行下一步选择的时候一定在出题人限定的范围内进行选择。
在材料中寻找答案把握理解材料的中心意思。试题的材料是出题人经过精心组织在试题材料中,出题人总是通过关键词句、标点符号等信息对你必需通过反复阅读把握题意。
2、通过规范的答题步骤提升主观题分值。
一看设问。明确设问的方向: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明确设问中的行为主体:国家、企业、个人、人大、政协……;设问的知识限定:用联系的观点,用消费相关知识……
写答案的时候注意。答案。答案组织层次化,有效分层,标清答题序号;用学科术语,准确命中答案;
答案编写完整化,答案的组织基本的结构应该是“理论+联系材料”,哲学题应该是“原理+方法论+联系材料”。
地理
1、选择题
一是排除法:如对于给定的条件是多个的题目,可先根据题目的某一条件,在被选项中找出符合这一条件的对象,其余淘汰,缩小范围;然后再根据题目的其他条件,在缩小的范围中逐渐进一步淘汰,最后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选项。如果肯定某个是对的,那么排除没有该选项的也可以。
二是反证法:是通过证明逆命题是错误的,从而得出命题的正确性。
三是信息转换法:将题目中的信息转换成自己熟悉的内容或便于理解的形式,达到化难为易、快速求解的目的。
四是图解法:根据作图来辅助解答。在地理分布、运动规律、空间想像等方面,可以根据题干所提供的条件绘制出图形,即以图再现题干要求,以图解文有助于分析,从而找出正确答案。
2、地理学科主观题解题技巧:
自然地理答题——找到解题的关键点。如“日照图”,最关键是根据图中的信息找到“三点”,即太阳直射点、晨昏线与纬线的切点和晨昏线与赤道的交点,找到了交点,就知道了交点所在经线的时刻和昼夜长短情况等,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人文地理答题:细致与简略:应尽量具体细致,但如果没有把握,可答得适度模糊一些。是适当多写:问什么答什么,但如果没把握,怕把知识点漏答,就多答些点。先答主要的:尽量抓知识的主要方面,实在没把握怕抓不到,则主次一起抓,但要注意把最精彩、最重要的“采分点”尽可能放在前面。分值与采分点:采取找约数原理。如果该题是6分,一般需答2点、3点或6点。将要点进行编号。高考阅卷通常是“采点给分”,将一个小题目的各个知识点根据题目要求合理划分为一个个的要点。对于所有的要点要进行编号,编号有利于提高答案的条理性和清晰度。
可持续发展——①植树造林,涵养水源;
②建设水库、地下水库、集雨水窖;
③南水北调;开采地下岩层水;
④防止水污染,废水回收,循环利用。
历史
材料型试题的答题步骤:
步骤一,审问题。一般材料型的问答题在问题的设置上有三种提示语:第一种的提示语往往有“根据材料分析……”,就是解题时必须完全依据材料进行,答案就在材料中;第二种提示是“根据(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解题时要联系所学过的教材知识,答案来自教材和所学知识。第三种是“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解题时既要依据材料又要与教材知识相结合。步骤二,带着问题阅读材料,阅读过程要注意对材料进行分层,一般要注意材料中的句号、分号、省略号。步骤三,注意材料的出处和时间。一般会在材料的开头和最后有提示。步骤四,关注每段(种)材料。试卷所给每段(种)材料都是有用的。步骤五,作答过程:不能原封不动的照抄材料(照抄材料是很多同学经常犯的错误);要抓住关键词,进行概括、提炼;要正确使用历史名词和学科术语;看分答题;多角度思考作答。
六、答题模式
1、政治的辩述题
观点正确/观点错误/观点片面+正确原理内容+对错误原理反驳或对正确原理延伸。
2、政治的材料观点题。
原理+原理内容+原理和材料结合+现实意义
价值型材料:论述原理+价值的原因+价值的现实意义。
3、执政党能力建设型:党的宗旨,执政理念,先进性+意义(特色社会的领导核心)
4、历史材料题
容简答型:值+①②
论述图表:先论述某阶段大还是小,高还是低+原因+意义
叙述型(材料说明了什么):在材料中寻找重点句子,加以用专业术语表现出了。注意得分点。
原因型材料题:事件性质+目的+背景+根本原因+直接原因
表现型问题回答:政治方面+经济方面+文化方面+外交方面
王朝统一:顺应历史潮流+人民的愿望+社会发展状况(原有君主的改革增强了实力,对手的腐败情况)
人民战争:社会在政治方面的腐败+经济压迫+领导人的个人素质
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国家统一提供了稳定的环境,统治者的英明,政治上的改革或措施,技术上的革新,重农抑商的思想,历史上王朝开放的积累。
比较型问题:A是什么,独有的方面,导致的原因,B是什么,独有的方面,导致的原因.A与B共同的社会背景,相似的原因,促进了社会发展等。
5、地理的看图题
1、地形问题,先看题干,根据等高线,太阳直射图,气压线等判断地形:原因+地形
2、描述特征型:可以从地形类型(海拔、相对高度)、地势及起伏状况、主要地形区分布、重要地形剖面图特征等角度回答;如果是描述气候特征,可以从气温(生长期、积温)、降水(干湿状况)、大气运动(盛行风、风带、气压带)、水热组合(同一地区时间上水热组合状况、不同地区空间上水热组合状况)、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分布(气候的地区差异)等角度回答;如果是描述河流特征,水文特征可从年径流总量、径流的季节与年际变化、汛期、含沙量、结冰期(凌汛)等方面来描述;水系特征要从发源地与流向、长度与流域面积、支流及注入海洋、上中下游的划分(各段河床特征)、流经省区、重要城市及地形区来描述;如果是描述农业生产特征,要从地域类型、农作物种类、部门结构、生产水平等角度来描述;如果是描述工业生产特征,可从发达程度、部门结构、技术水平、地域分布等方面来描述。
3、气候问题:一方面气温高低;另一方面降水多少
4、区位问题分析,工业、农业、城市、商业、交通区位问题分析从自然和人文社会两个方面分析。还可以分为常规因素和特殊因素,常规因素包括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科技因素、环境因素。特殊因素可从三点来考虑,第一从历史角度看问题,如在分析上海、青岛发展条件时要考虑其历史因素。第二能够有热点意识,如首钢搬迁就要考虑到绿色奥运的因素。第三要有常识,如航天问题分析时大家应有投资大、风险大、技术难度大的常识。
5、城市发展型问题:交通、市场、农业基础、劳动力、政策、地价、社会的协作条件等。
6、计算型地方时差的计算:
时刻东早西晚(自然),从时间日期看自180°向西愈西愈晚(人为规定)。
正午太阳高度:H=90°-φ±δ(ф为某地纬度,δ为直射点纬度,夏半年取+,半年取-)
日照度长短中:日出时刻 = 12-昼长/2 = 夜长/2。
比例尺或经纬网图中的计算,常用“ 110千米/1°(沿经圈或赤道上)”;
温差、海拔高差中“6℃/1000米”(气温直减率)等是十分重要的计算依据。
七、卷面答题注意事项
1、主要卷面保持整洁
2、先做会做的做,会一点的字写小一点,等整体做完了,检查时不上。
3、把握时间,既要写字速度快,又要笔画清楚。
4、答案细致与简略:应尽量具体细致,但如果没有把握,可答得适度模糊一些。是适当多写:问什么答什么,但如果没把握,怕把知识点漏答,就多答些点。先答主要的:尽量抓知识的主要方面,实在没把握怕抓不到,则主次一起抓,但要注意把最精彩、最重要的“采分点”尽可能放在前面。分值与采分点:采取找约数原理。如果该题是6分,一般需答2点、3点或6点。将要点进行编号。
如:生态退耕导致耕地减少,但从长远的意义来看,生态退耕有利于改善环境的质量。简要分析生态退耕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4分)
答为:①(北方干旱荒漠化地区)生态退耕扩大森林、草原面积,在干旱地区防风固沙,保护农田;(4分)
②(南方暴雨山区)在水土流失地区涵养水源,保护水土。(4分)
③(河流中下游洪涝区)生态退耕扩大湖泊、沼泽面积,增加蒸发量、降水量、径流量,水循环活跃,(4分)
④(人地生态系统)保护生物资源多样性,促进生态环境良性循环。(2分)

阅读全文

与高三历史通史知识梳理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